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风行天上

巴中的官员小心:李仲彬来了,不会松活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事情,要慢慢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彬的"作风"真的"最不民主"吗?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蒹葭   2004年7月27日 9:37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区委书记李仲彬为官6年,以“书记的权力”推动民主的“启蒙运动”,开放政府常务会、公推校长、直选村支书、“民评官”,一系列政治改革新举措,打破了官场“潜规则”。但是,在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中,在“作风民主”这一项,他却得了12票“差”,位列倒数第一名。(《成都商报》7月25日)

  作为一名政治姿态颇为“前卫”、致力于推动民主改革的地方领导人,李仲彬却在新都区各级党政部门负责人,人大、政协代表以及企业群众代表心目中,留下了一个“作风最不民主”的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事儿。毕竟,作风民主与否是检验领导者是否真正具有民主意识,是否真正践行民主的重要标准。

  那么,李仲彬的“作风最不民主”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他喜欢“骂人”。他得知许多政府部门官员吃了饭不给钱,农民将政府叫做“粮食局”,就黑着脸骂娘,称这些官员像“土匪”。他听说有人说“对胡搅蛮缠的‘刁民’没必要和他讲什么道理”,便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公开斥责道:“说这句话的人,首先就是一个‘刁官’。这个世界上没有‘刁官’,哪来刁民?刁民都是被刁官逼出来的!”结果弄得舆论哗然。

  二是他抓工作不讲情面。他在出任新都县长的第三天,发现许多部门在正常上班时间唱“空城计”,就不打招呼,请来电视台记者埋伏在各机关路口,将迟到的大小政府公务员83人在全县面前“实况”曝光,还把他们统称为“废人”,最终通过考核和评价体系,将这类人淘汰出局。

  三是他遇事沉不住气。他在新都教育系统“海推”两位副局长,在新都12所中小学推行直选校长,让所有教师都来当“组织部长”,结果导致一些没当上领导的人的抵触,告状信一直写到成都市委甚至四川省委。他回应道:“刚刚实行了一点点政治文明的东西,我们的个别老师、校长就如此恐慌!说实话,如果真正推行民主的话,我看这些人都要吓成精神病!”

  四是他批评人常如雷霆震怒。测评过后,有人直接向他反映道:“希望李书记在批评人的时候,不要总是拍桌子骂人,不要弄得我们胆战心惊。”

  这就是李仲彬之所以被认为“作风最不民主”的主要表现。这里面确实有值得李仲彬反思的地方,比如,是不是可以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尽量克制一些?是不是可以在评价或批评某些现象和个人的时候尽量委婉一些,尽量不说“伤人”的话?抓工作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考虑多一些和风细雨?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讲,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不是民主作风问题。所谓“民主”,主要是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使民意充分表达,并成为管理与决策的的主要依据。而李仲彬在新都推行的“新政”正是遵循这种民主精神的,这一点新都的官员是有目共睹的,也承认他在事关人权、财权、事权的大事上,是最民主的。

  因此,笔者认为,李仲彬之所以在“作风民主”测评中得了最低分,并非因为他真的是作风不民主,而是他采取稍显生硬的工作方式,对一些官员带来情感、颜面上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他所推行的民主“新政”从深层次上触及了某些在位者的既得利益,从而引起嫉恨和抵触。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彬:用“铁腕”推进民主

李仲彬任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区委书记,由于他“前卫”的政治姿态,为众多关注中国体制改革的人士熟悉。他把6年来带给新都的变化浓缩为一句话:这是一场民主“启蒙运动”。

“刁官逼出刁民”

1998年,李仲彬调任新都县委副书记(后来改区)。2000年春节,李仲彬的几个同学来新都看他,到郊区一个农民家开的小饭馆吃饭,这个农民认出了他,说:“李县长,是不是就不给钱了?”李仲彬十分吃惊:“当然给!为什么不给?”怕他少收钱,临走时又多给了几十块。走的时候,这个农民鼓起勇气说:“县长,难啊!你们有些部门吃了饭从来不给钱,我们又不敢去要。这里的老百姓把你们政府都叫做‘粮食’局。”李仲彬追问哪些人不给钱,农民坚决不肯说。

春节过后的第一次政府工作会,李仲彬没有说一句拜年话,开口便骂:“你们都好好反思一下,吃农民饭几十块钱也不给。这不是土匪吗?我都能猜出来,这里边就有乡镇长,有财政所的,也有派出所的,还会有电管所的!这样下去,新都老百姓能不指着我们的脊背骂娘吗!”

然而,令他更恼火的事情还在后面。新都区水务局副局长酒后驾车在竹友镇撞死了一个4岁的小男孩,一个40多岁、夹皮包的人说:“有啥了不起嘛,才辗死一个嘛!赔钱就是了,你们闹啥子嘛!”现场很快失控,出现了过激行为。李仲彬责令水务局和竹友镇一定要查出这个人,如果查不出,就让老百姓到这两个单位去一一指认,对这种人坚决不能手软。事后也确实没有手软。

有人认为书记做得有些过火,“对这样的‘刁民’没必要和他讲什么道理。”话传到李仲彬耳朵里,李顿时大怒,“说这句话的人,首先就是一个‘刁官’。这个世界上没有‘刁官’,哪来刁民?刁民都是被刁官逼出来的!是由于我们为官者的工作不到位,坑害了农民兄弟!”

李仲彬说:“林肯说他的政府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我认为这句话值得借鉴,在我们一些领导那里,却是官有、官治、官享,核心问题是缺少民主、缺少监督”。

“打造阳光政府”

还权于民是李仲彬长期思考的问题。早在2000年担任县长之初,李仲彬就提出“打造阳光政府”。按他的话,“阳光政府”是一个透明的、勤政的、廉政的政府,政府的一切行为都置于“阳光”之下。

开放党委、政府常委会是第一步。一般来说,地方党委、政府的会议和文件,对公众是保密的。尤其是作为研究和决策重大问题的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对普通百姓来讲,更是遥远陌生。

从2001年开始,区政府常务会每次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各3名以及企业、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代表列席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既有发言权,还有表决权。2002年以来,新都区把党委常委会开成了全委会或全委扩大会。李仲彬认为,共产党的干部开会研究的就是老百姓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的工作,没有什么可保密的。

接下来,新都区干部的选拔任用权也全部交给了全委会票决。2003年3月,新都区全体区委委员采用无记名票决方式决定了区人事局、建设局等7个区政府工作部门、6个区委工作部门、7个区政府直属局级部门等20个部门“一把手”的任命。“民主的内涵就是开放,就是阳光,就是让有权力的地方就有阳光照进来”。李仲彬说。

2003年12月7日,新都区开始差额直选,策划和组织者即是李仲彬。木兰镇639名党员差额直选了他们的镇党委书记,刘刚毅以480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直选镇党委书记。此次差额直选的299个行政村中,有52名村支书落选或未报名,有3个村因候选人得票数均未超过半数没有产生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李仲彬用“革命”来形容新都正在进行的差额直选:“谁当领导,不是组织部说了算;也不是书记说了算!直选对组织部来讲,是一场革命,对我来讲,更是一场革命,因为我们都在革自己的命。我们的干部制度已经到了非革命不可的时候了!”选举组织开始时,区委常务副书记廖仁松和组织部长麻渝生找到李仲彬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直选失败,或者直选得不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就准备解甲归田。李仲彬当即表态,“要解甲归田也是我首先解甲归田,政治责任是要由‘一把手’来承担的!”

遭遇“非难”

2003年5月,新都在教育系统“海推”了两位副局长,2003年12月24日,新都对12所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公推直选。李仲彬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实验首先放在了整体素质较高的教育系统,没想到那些没有当成副校长、校长、副局长的人把告状信一直写到了成都市委甚至四川省委。

李仲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如果我真的有违法乱纪的问题,欢迎大家向市里、省里甚至中央举报。但公推直选校长的实施办法是4600多中小学教职员工投票表决通过的,选举结果也没有搞暗箱操作。”李仲彬在中小学行政干部会上作出“回应”。让李仲彬悲哀的是,“我们刚刚进行了一点点民主推荐干部的尝试,刚刚实行了一点点政治文明的东西,我们的个别老师、校长就感到如此恐慌!”

新都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基层民主实践,李仲彬没有任何前车之鉴,事前也没有来自上级部门的明确表态和支持。

把民主留给后人

新都每半年还要进行4个层面的“民评官”:即对区级党政领导、区级部门领导、镇、村级领导进行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30%,组织部门将依法启动罢免程序。

2003年8月20日,新都区级各部门、各镇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代表共计144人对17名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了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向全区公开,刊登在次日的《新都报》上。

李仲彬决定公布测评结果时,已经准备第一个上台做检讨。因为,在“作风民主”这一项,李仲彬得了12票“差”,位列倒数第一名。李仲彬在会上向全体干部做检讨,“可是就是昨天晚上,我又骂人了。马家镇一个副镇长和一个中层干部在外面喝酒打架,从马家打到新都,影响极坏,我忍不住又骂了人!骂过之后,我又反思,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不能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对自己却是自由主义!”

尽管李仲彬的“作风民主”得了倒数第一,新都的官员却不得不承认,在事关人权、财权、事权的大事上,李仲彬是新都最民主的书记。

一位抛却身家仕途、以政治生命为代价推行民主和法治的区委书记,一位深受民主和法治思想浸润的中共基层执政者,却被看作在实行“铁腕”和“强权”。李仲彬希望自己走了以后,新都民主的措施还能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彬访谈:一位区委书记的选官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7-28 14:42:04

张泉 摄



  本报记者 何忠平 康庄 新都报道

  “我认为民主意识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我在新都的所言所行也都是在培养土壤。”

  对李仲彬的采访是艰难的,他总是说,下一步,新都还有大动作。在新都稳健推行的“阳光政府”举措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李仲彬对基层直选的朴素而又具有前瞻意识的想法,他相信“阳光政府”在新都还会继续推进,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他相信,民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21世纪》: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这几年新都主要进行了哪些具有探索和突破意义的做法?
  李仲彬:大致可以该概括为“一、二、三、四”。“一”即提出一个理念———打造“阳光政府”;“二”即开放两个会议———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三”即推进三个层次的直选———第一层次是在教育系统内全面推行“校长直选”,第二层次是开展镇党委书记直选试点,第三层次是进行并完成全区所有299个村党支部书记的直选;“四”即进行四个层面的“民评官”———评议区级党政领导、评议区级各部门领导、评议镇级领导、评议村级领导。
  《21世纪》:2001年2月,你提出了建立“阳光政府”,什么样的政府才称得上“阳光政府”?
  李仲彬:阳光就是明亮,它代表着生机。“阳光政府”就是一个透明的政府,就是一个勤政的政府,就是一个廉政的政府,就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府。
  这要求我们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置于“阳光”之下,不能搞暗箱操作,搞私人“勾兑”,要经得起民主和法治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和民众的考验。
  换句话说,打造“阳光政府”就是为了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这一宗旨;提出打造“阳光政府”,就是为了将“我用权利管人民”这一“民王”思想,转化为“我为人民管权利”这一“民主”思想。人民的政府、人民的权利,在人民面前当然就应该是“阳光”行为。
  《21世纪》:在建立“阳光政府”的过程中,给你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仲彬:去年8月举行的区17名党政领导“民主评测会”,17人当着400多名各界代表的面,逐个对测评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新都电视台向全区实况录播了那次大会,我首先向自己“开炮”,“作风民主”项我最差,我从自己的封建意识、长官意识追根溯源地进行了深刻检讨。
  其实,作风民主差这个问题,在来新都工作之前,我就有这方面的毛病,但一直没有得到较好改进。那次打分,一发又一发的炮弹,打中了我,触动了我。
  现在一些干部喜欢听表扬的话,有些人为了迎合上级领导,甚至把领导的“伤疤”也讲得很圆滑……这种风气影响了党政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难怪一些企业老板、群众表面说感谢,背后就骂娘。那次干部民主评测,也是机关走向政治文明的一次实践。
  今年7月的干部民主评测会,我不用电视录播,我要搞电视直播,动作会更大。我也不会担心我“作风民主”项届时到底又会得多少差票。
  《21世纪》:有人说新都有着比较深厚的经济基础,所以你在新都进行的一系列基层民主实验,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土壤基础。如果把你放在其他地方,可能就行不通,可能就搞不起来?
  李仲彬:我认为民主意识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我在新都的所言所行也都是在培养土壤———这主要取决于一把手的思想和决断能力,也取决于一把手的个人魅力。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
  今年我在内部讲话说得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民主”,跟去年相比已经发生质变,我自己都感觉到有变化了。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应,我认为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民主与法治。
  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新都自始至终遵循了这样一个标准,那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是有利于绝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为绝大多数民众所拥护,我们就大胆地干!至于衡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如何,我们也是本着“民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这一标准。
  有些时候,会前我自己认为比较成熟的一些想法,在会上经过大家讨论后,我也不得不改变主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十个人思考问题总比一个人思考问题要客观一些。
  在“谁当助理巡视员”投票表决前,我个人的意见是想推荐某某同志,该同志曾经在两个县当过县长,但又不能给其他同志讲明我的意见。最终他落选了。决定权在大家手里,我只有一票的决定权。
  《21世纪》:今年春节有一位中层干部给你送来了一首“打油诗”《好与少》:仲彬书记讲得好,落到实处有多少?工作认真才算好,实干吃亏人越少。问题早点发现好,解决矛盾不能少;具体落实才算好,人心衡长不可少。你怎么想的?
  李仲彬:关于“好与少”的打油诗,大年初八我还给区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以及区委常委等领导干部专门致了一封信:谁的工作认真了,工作落实了,干部群众心中是有杆秤的啊!
  后来我还召集全区干部连开了三天反思大会,也相当于借势又对队伍整顿了一次,提提神。2000年11月24日,我当代理县长,提出了“十个不喜欢”;今年6月21日我作了报告《做到“不喜欢”提高执行力》,“十个不喜欢”还是原来那十个,但内容已经发生变化了,比如层层批示,原来我说的“谁分管谁批示,谁批示谁督办”,3年过去了,我发现我们现在批示太多、太杂、太乱……
  我批给一位副区长的信件,我们这位副区长又批给了局长,局长又批给了副局长,副局长又批给了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又批给了科室……环节如此之多,要说成本的话,成本未免太大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能提高吗?我们的办事效率能提高吗?
  《21世纪》:我们发现,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向我开炮”、“向我看齐”这些部队里最常见的,作为“英雄”的你也把这些东西带到了地方,这些很适合基层吗?
  李仲彬:“阳光政府”能否建立,政治文明能否推进,可以这样说,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有句话说得好:兵糊涂一个,将糊涂就是一群啊!一个单位、部门建设得好坏,关键在领导。
  建立“阳光政府”就是要把政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首先领导要立得正,站得直,心胸坦荡,刚正不阿。“向我开炮”,就是扔掉自己身上的衙门习气,一起促进整个机关作风转变。
  《21世纪》:在新都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尝试中,可以说,着力最多的是“直选”,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是“直选”,取得最大成功、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直选”。
  李仲彬:是的。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实践早已证明并且反复证明,选马不如赛马。与其把精力用在识马、选马上,不如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修建好赛马场、搞好赛马规则的设计和监督上来。
  之所以首先选择教育系统,主要是因为“直选”事关重大,教育系统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较容易接收新知识、新变革,同时也为在卫生等系统开展直选工作积累经验。
  后来,有20多名老教师联名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谁当校长,由教师说了算,新中国几代教师的梦想今天变成了现实,我们虽然退休了,仍由衷的高兴。”
  《21世纪》:如果你离开新都,你觉得“阳光政府”这些做法还能不能行得通呢?
  李仲彬:群众拥护不拥护,是一件事情是否能长远的关键。应该说,建立“阳光政府”已在新都区形成了一种氛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现在只要局长、镇长们稍有超越权利或做了不公正、不公开的事情,就有群众说,你这个不符合“阳光政府”的做法。
  即使我离开了新都,有这种大氛围的推动,我相信包括“阳光政府”在内的民主政治,在新都还会继续推进,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相信,民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21世纪》: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李仲彬:先说体会吧。要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有来自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保障。另外,不能低估广大民众的智慧和素质,老百姓都表现出了对民主政治建设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比如村支书直选的过程中,党员管理上还需要放开。按照党章规定,村支部书记选举需要80%以上的支部党员参加才能有效,而目前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农村党员流动也多,要达到这一要求,难度较大。
  另外,如何处理好直选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特别是当上级的决策和群众的要求发生冲突时,直选干部应该怎么来处理这个矛盾?
  还有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部分民众的民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彬同志简历
四川新闻网-巴中日报讯

  李仲彬,男,汉族,1959年2月生,四川省眉山市人,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党校现代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巴中市委副书记。

  1974.08—1978.02眉山县复胜公社知青;

  1978.02—1983.12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119调度指挥中心班长;

  1983.12—1987.06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科参谋;

  1987.06—1989.07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科副科长;

  1989.07—1990.12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代理副支队长兼防火科科长;

  1990.12—1995.04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其间:1991.09—1992.07在四川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学习);

  1995.04—1998.09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其间:1992.09—1995.07在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政史专业大专班学习;1994.09—1997.01在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

  1998.09—2000.11新都县委副书记;

  2000.11—2001.01新都县委副书记,新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

  2001.01—2001.12新都县委副书记、新都县人民政府县长(其间:1999.09—2001.07在四川大学法律专业研修班学习);

  2001.12—2002.12成都市新都区委副书记,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区长;
  2002.12—2005.08成都市新都区委书记(2002.02—2004.06在四川省委党校现代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2005.08任中共巴中市委副书记。

  该同志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三次;1989年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990年荣立成都市政府一等功一次;1998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抗洪劳动模范”,同年荣立公安部二等功一次;200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模范军转干部”;2005年荣获首届“十佳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系成都市第十届市委委员,市第九、十次党代会代表,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四川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该同志在1999年至2004年年度考核中都被评为优秀。

发表于 2005-9-9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119,快来救火

发表于 2005-9-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彬是个好官不错。他走了对新都来说是个损失。

发表于 2005-9-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上,希望他的搭档孙建成区长能继续这条路走下去。

发表于 2005-9-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62-65楼的好文,顶上!!!

发表于 2005-9-9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10m5在2005-9-6 19:25:00的发言:
在新都直选,他绝对高票当选。

难道不知道组织保障吗

发表于 2005-9-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哦!他到巴中?我们新都如何办啊?[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5-9-9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reenter在2005-9-9 17:38:00的发言:

顶楼上,希望他的搭档孙建成区长能继续这条路走下去。


发表于 2005-9-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李仲彬到巴中才几天,的确给巴中的干部群众带来了崭新的理念,给我们了希望。祝李仲彬在巴中给老百姓象在新都一样多多造福。我们期待着。

发表于 2005-9-10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上的巴中兄弟,可惜我们走了一个好书记。呵呵。

发表于 2005-9-1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巴中人民是非常欢迎李仲彬的。因为他是是一有魄力,敢说敢干,工作经验又十分丰富的领导。
我们绝对支持李仲彬!!!!

发表于 2005-9-1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5-9-10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xiaoyan5686在2005-9-9 17:01:00的发言:

李仲彬是个好官不错。他走了对新都来说是个损失。


对巴中百姓是个福音[em06]

发表于 2005-9-1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桂花的隔壁在2005-9-9 22:25:00的发言:
不会哦!他到巴中?我们新都如何办啊?[em02][em02][em02][em02][em02]

马上还有一位班子成员到青白江当书记。

发表于 2005-9-1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

发表于 2005-9-1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