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支持金口大峡谷!!!
香格里拉还争了半天呢,这些时候没有道理可以讲,谁获得了大部分人认可就是什么名字了,就像熊猫其实应该是猫熊一样,大河蜿蜒也努力过了,但是大势已去……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探险金口大峡谷 出游攻略看过来 山顶打地铺 【2006-09-23 10:13】 【来源:天府早报】
欺负了人还不准哭,一哭一叫还扣个狭隘的帽子——最后还得意的说:妹妹,我今天XX了你,有啥子吗,明天你又XX我嘛。
用得着谁教训谁吗
更用不着抬谁谁出来,大峡谷摆在哪儿呢,有本事把大渡河改成金口河就都对了噻,本事再大点把三峡改成金口峡嘛。在这充老大没意思。
还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争个公平。叫大渡河大峡谷哪儿不好呢?以河流名字命名好得很噻,长江、雅鲁藏布江不都这样吗。。乐山这边开发好了,那两方也跟着受益,巴不得金口河飞跃发展,但有的人用不着非要骑别人脖子一下啊。
那个喊你们乱改名字勒嘛。
被4`现在~引起公愤咯哦~
被来就是~大渡河峡谷~~你们偏偏把它怎成“金口大峡谷”。
我们~雅安汉源~占大头都没敢改成`“汉源大渡河峡谷”。
~凉山甘洛~`都还没开~枪~得
你们就改成“金口大峡谷”~
怎得好````
大度河~VS~金口河
看那条河凶。
本人给你们建议干脆点大众来给这个大峡谷取名字喂~!
关于金口大峡谷命名的补记
范晓
有不少读者关心金口大峡谷命名的由来,我在《金口大峡谷的命名及其它》一文中已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金口大峡谷这一名称的最早公开使用, 见于2001年2月4日《华西都市报》头版头条由我和该报记者贾强共同署名的《大渡河大峡谷惊世现身》一文,这是将金口大峡谷作为一个景观地向社会公开报道的第一篇文章(在网上用搜索工具可以查到该文)。
在2001年之后,我在阅读一些资料才发现,我并非是对这一段峡谷给予特指命名的第一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先生,在他于1986年出版的《四川上古史新探》一书的〈上篇 羌族的迁徙与蜀族的发展〉之〈第八章 进入四川盆地的其他羌支〉中,就曾将这段峡谷名之为:“金口河峡”和“大石灰岩峡”。该段文字原文如下(下划线为引者所加):
“大渡河穿过金口河峡以后,进入四川盆地,海拔降到五百公尺以下。经过金口河、峨边、峨眉县界入乐山县境,岸山渐低,河谷开阔,至沙湾以下扩展为大平原。与青衣江会合后,不到十公里入岷江。是为下游。
“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线,为邛崃山脉。也就是四川盆地的西界。
“邛崃山脉,从松潘县毛儿盖南山的西端开始与松潘草地形成分水线。经鹧鸪山(杂谷脑河与梭磨河分水的山口)、洪桥山(杂谷脑河与抚边江分水的山口)、巴朗山(汶川草坡河与小金川分水的山口)、夹金山(宝兴河与小金川分水的山口)、马鞍山、二郎山、与蒲麦地(皆青衣江与大渡河干流分水的山口)、大相岭(青衣江与汉源河分水的垭口),至东西瓦山,越金口河与万工堰间大石灰岩峡为大凉山山脉。划分开四川盆地与川边高原的界限。”
以上说明可为读者提供史实,另外也顺便提醒“大河蜿蜒”同志,不要又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声讨《华西都市报》和已作古的任乃强老先生“忽悠”了谁,或者又凭自己过于丰富的想像去莫须有地揣测有什么“商业贿赂”、“行政力量”之类。
说小了你是一个汉源人、雅安人、四川人,说大了你是一个中国人、亚洲人、地球人,具有超凡价值的自然奇观、自然遗产,乃上天所赐,人类共有。干吗非要陷在“XX县衙门辖区的子民”这样一个死胡同拔不出来呢?
在政府的地名管理机构没有对这段大峡谷正式命名以前,你可以称“大渡河大峡谷”、“金口大峡谷”、“金口河大峡谷”、“甘洛大峡谷”(已有驴友这样称呼),或“汉源大峡谷”(如果大河蜿蜒同志愿意),那又何妨?就为人家用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名称,就愤愤然不可终日,动火伤肝,太不值了吧?
怎么的,金口河一方尽是歪歪道理呢,无非先下手为强,造成既成事实再说。就讲不出点见得人的东东啦。
给我抹黑啊。
我愿意和平共处,不愿意让人弹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