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楼说的是戏歌吧,那跟戏是不可比的。况且人家即使是戏歌戏曲的韵味也很浓啊,四川不仅戏歌韵味不浓(比如有个朋友发的蒋淑梅唱的“天不刮风”的戏歌,主持人问观众哪个唱的是戏,观众居然说蒋淑梅唱的是歌,另一个男演员唱的是戏!各位都听到了吧?不知道这算不算川剧的悲哀。),连绝大部分新编戏的戏曲韵味都不浓。 请看一下评剧〈刘巧儿〉,〈花为媒〉的唱腔,人家是新编的吧,再请看豫剧〈朝阳沟〉的唱腔,再请看京剧样板戏的唱腔,人家都是新编戏,人家的唱腔改的有川剧这么厉害吗?人家为什么成了真正的经典了呢? 越剧赵志刚的〈家〉〈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唱腔不传统吗?关于越剧的唱腔,我们坛上的“风雨神韵”就是越剧迷,越剧的唱腔改了多少他应该清楚。 京剧的〈杨门女将〉〈谢瑶环〉〈柳荫记〉等不是解放后新编的吗?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传统剧目呢。 反观川剧的电视剧〈白蛇传〉〈杜兰朵〉〈欲海狂潮〉等,川剧的韵味有多少? 川剧新编戏有哪出是按传统来的? 〈变脸〉现在成了精品了,我也不想多说,可能会冒犯很多人。但是我只觉得故事情节不错,剧本不错,营造的舞台氛围很有旧社会四川的味道。但是唱腔和音乐我不喜欢,尤其是狗娃的唱腔我不知道是在唱歌还是唱戏。记得当时川剧院公开面向全国招聘狗娃,说不求戏唱的好,只求能表现小孩子天真的样子就行了。 川剧院改革川剧可能是因为外省人认为川剧难听吧,外省人认为高腔难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只能偶尔看看嘛。高腔是要多听才能体会其韵味的,才能最终喜欢的。我刚听高腔的时候也觉得不如弹戏和胡琴,现在不是照样很喜欢吗。新编戏大多是高腔吧,请问哪一段有高腔的韵味?高腔真的有那么难听还能成为川剧代表声腔吗?难道喜欢传统高腔的人是因为有怪癖才喜欢这么难听的唱腔吗? 川剧到底是给四川人看的还是给外省人看的? 我发现川剧界没有戏剧评论家,戏剧艺术是离不开评论家的,连电影还有影评呢。每个新戏出来各个专家都叫好,就没有人说不好的。就连网上戏迷都很少发表意见,而京剧,昆曲,越剧等的新戏网上总是讨论激烈,评论优劣,尤其昆曲任何一点不合传统的地方戏迷总要骂个天昏地暗的,苏昆的〈牡丹亭〉〈长生殿〉虽然反复宣称严格遵守传统,还是被挑出了不少毛病。连张火丁这样著名的京剧程派名家网上说他不合程研秋规范的还一大堆呢。 而我们川剧界只有叫好,陈智林的所有戏都叫好,有那么好吗?有晓艇老师的小生好吗? 为什么川剧没有人评论呢?可能是大家都已经麻木了吧,或者是川剧真的衰落了吧。或者是川剧院的意志太强烈了吧,反正戏迷的声音是微弱的,听不见的,反正一年也就演一两场,就随他们乱编吧。 川剧为什么没有流派呢?而京剧,评剧,越剧和豫剧等最兴旺的剧种就是流派分呈呢?“竞派”“晓派”为什么都没有形成呢?四大名旦,四大名丑为什么都没形成流派呢?可能是我们的“专家”太善于“创新”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