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上手

川剧非得还全要老传统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段子很短但听起来仍不失川戏味,不像有的戏改得来四不像,其实川剧总是在改进之中,如果照老传统帮腔就应由鼓师完成,后来就出现由女声来帮腔甚至发展成领腔形成了行当,而且被观众接受和认可!

  如照搬老传统高腔戏应该无伴奏,然而加进了音乐伴凑的高腔戏刘萍演唱的<<别洞观景>>更好听,也被广大的观众认可!

   可见,只要不失川剧的"味",加点"味精"有何不可!

发表于 2006-5-3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的锣鼓后有一点点京味,但是后面的百分之99.9就是川剧,我听了,觉得好听嘛。

发表于 2006-5-3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各位的讨论很有意思,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只要平心静气的讨论,恐怕没有人反对继承传统,也没有人反对改革创新.借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工作者一直遵循的十六字的文艺方针来总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如果人们都能认真的体会和遵循这十六字方针去对待我们喜爱的川剧,心态就能平和,就会有包容之心,那么,为川剧是以继承为主,还是以改革为重而争论不休,就象是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两样都是缺一不可的,何必非要争论个理长理短呢?

发表于 2006-5-31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头,,本人非常喜欢!!!!已收藏作为本人的手机铃声!!

发表于 2006-5-3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格——破格——再守格——再破格……”

这是艺术的规律,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是一尘不变的,否则只有毁灭!

继承和发展是永恒的话题,说起容易,做起难,

现在的一些新创剧目确实很难超越传统戏……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精挑细选--漂亮性感的西女

发表于 2006-5-3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同意36楼的观点和看法!川剧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而实际上川剧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大锣改成稍小的锣;由男人帮腔变为女人帮腔...《川剧高腔曲牌》第二集比第一集编写的帮腔唱腔 都有很大的改进,我想现时的川剧肯定要比 旧社会的川剧好听.问题在于川剧改革必须继承传统,围绕传统来改,把她越改越好.离开传统,丢掉传统改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川剧了 . 

 楼主| 发表于 2006-5-3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与不传统不是拿来纸上谈兵的!

看到59老先生、zasxc开心小子的回贴后,我也就没必要再说什么了。Thanks!

发表于 2006-5-3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川剧本来就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唱腔和音乐方面的,我觉得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革和处理是很要必要的.传统的高腔音乐唱腔并不很美,只是演唱形式很有特点,所以几乎没有被其他艺术门类借鉴(音乐上哈)!!!胡琴戏也是缺点明显(虽然我最喜欢胡琴戏,但我还是认为他有不足):拖塌,特别是伴奏不严谨,或许是现在不受川剧界重视的原因,胡琴戏已经越来越没地位了,所以也就没怎么发展.相对来说,弹戏的音乐要有个性些,也很优美,所以常被其他艺术门类借鉴.

    楼主提供的这段胡琴西皮伴奏音乐一定程度上,解绝,克服了胡琴戏的缺点和不足:流畅,紧凑.旋律优美,锣鼓也加得很恰当!对一字过门儿压缩得也比较自然.胡琴腔过门太多,太长,如完全奏完,有时给人感觉演员在等过门儿.所以我觉得胡琴戏,也包括弹戏(如"总三句"过门儿)应该根据剧情和表演适当压缩或增加过门儿!当然前提是不顶板哈!至于唱腔还是应该大力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谱腔,丰富伴奏手法,方式,这样川剧的西皮,二黄就不压于京剧了!!!

   个人感受,多多关照!!!

发表于 2006-5-3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半天的问题还是围绕变于不变在争论,其实不管是变还是保最起码说明现在的川剧人是在工作的,我很早就说过现在大家都是在摸到石头过河哪个都不晓得川剧到底该怎样面对今后的路,楼上的朋友些说的白泡子翻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也听了楼主这段音乐我绝对这个就是川剧嘛,难道我们的川剧就不能有点现代的音乐感或者电子音乐在那里嘛,楼上也有朋友提到了一些戏现在感觉不是川剧了那我请问一下说这些话的朋友你们心目中的川剧到底是个啥子样子的,我觉得最几年不管是我们单位还是市川剧院搞的戏写唱腔的人都是搞川剧的嘛,他们都是按照川剧的曲牌在写大的路线并没有改变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不能接受呢?我就觉得现在的川剧比以前的更能吸引人、更能让年轻人坐下来听了,起码我身边以前不看川剧的朋友看了我们单位上的大戏之后主动找我要其他大戏的票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个人观点,等待砖头!!

发表于 2006-6-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必须保留老传统象现在川剧演员所戴的头帽都是京剧的   很可惜

川剧已经变了就差没唱普通话了

发表于 2006-6-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楼主的"新川剧音乐"看了以上诸位朋友的发言.作为一个年轻的川剧迷我想说的是楼主你那所谓的新川剧已经不姓川了.京不京川不川的.那就是你的杰作吗?!不瞒你说我也是个越剧迷.虽然谈不上是京剧迷但我也不排斥.你说京剧和越剧都在改革是吗?听了几首戏歌就说那是人家的革新!但你看看真正受欢迎的京剧.越剧不还是传统的吗?其他地方剧那些像川剧这样尽排一些"四不像"的新编戏?<<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欲海狂潮>><<白蛇传>>哪还像川剧?!20几年前的沙梅不是搞了一个<<红梅赠君家>>吗?川剧交响乐有人接受吗?劝君不要凭空想像,闭门找车了!虽然我不知道现在的其他年青人欢不欢迎你的新川剧?但至少我喜欢的还是传统川剧传统戏!!去剧场看看吧!现在观众中有几个年轻人!川剧不要在瞎折腾了!

发表于 2006-6-1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49楼说得有道理,顶!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一段川剧摇滚版襄阳梆子送给理解与支持改革川剧的朋友们:

《变的变奏》片段音乐1"30

作曲:林志监    演唱:刘世虎

唢呐、京胡:乱弹琴

编曲、电脑制作、录音:乱弹琴、上手

[upload=mp3]viewFile.asp?ID=421213[/upload]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份了?不会吧!请把帖子看完了在说!

发表于 2006-6-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这段音乐还不错,不过楼主的话有些过分~~!

发表于 2006-6-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要改可以改,但不能把川剧的基本格调和程式变掉,锣鼓更不能变或删,川剧的特色就在于锣鼓,它起了一个惯撺作用。否则川剧将变成川歌就不是戏曲体系。[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9][em09][em09][em09][em09]

发表于 2006-6-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鸟与鱼在2006-5-30 14:52:00的发言:

你这是在狡辩~

你上面所说的那一切.无非就是在看不起过去川剧的种种.对吧?没有过去那些老艺术家.川剧会延续到今天吗?

请你看清楚.我并没有说不创新.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进..

记得有位朋友看了(欲海狂潮)后对我说....我好喜欢这个歌剧哦..我当时就无语了..川剧弹戏二字那么大大的挂在门口..居然他说这个那里叫川剧...可想而知..牌子锣鼓声腔过门.那些都说明了什么叫真正的川剧.

我学川剧不久.懂得不多..偏偏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听传统的.因为我才觉得那才是<<川剧>>.只是个人意见.不代表大众.也许我嘴巴里我心里知道的固执的就是这样的吧..所以我介绍川剧.都不会介绍改变的给朋友..因为这样会让他们笑话我."川剧怎么变成这个味道的咯"

个人观点..谢谢赏目~

发表于 2006-7-7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列宁

发表于 2006-7-1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6-7-19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的改革早就不是新话题了.当年魏长生带班进京时就一反传统,从内容上以反映家庭生活为主的生旦戏,从唱腔上以梆子为主弦,加上化妆服饰(如踩跷)的变化,被统治阶级斥为"淫腔淫调",贬为"乱弹".但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满足了人民的需要,就流传下来了.解放前唱"倒板"时,都要在前面的过门中加一声"啊!",并且套一个"单锤"锣鼓,解放后就去掉了.过去高腔就是徒歌形式,后来加了音乐,表现力更强了,,,,,,佛经上说:一切都是从生下来就开始向着死亡走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总是向着对立面转化;总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以帮腔为论,由鼓师的男帮腔到女帮腔就是向着美的方向发展.但是女帮腔在表现悲壮,雄伟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在演样板戏时又加入了男帮腔.这就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推动川剧向新的高度发展.就是在广大观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从来不唱拧筋掼骨腔的杨昌林老师,在唱<假投降>[苦皮倒板]之后接[大花子]时,就改革为只唱一半,使剧情变得更加紧凑.谁能说他的唱腔不是正宗的川剧唱腔呢?故改革发展是川剧的生命力之所在.但,改革发展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包含有很厚重的历史积淀在内的.同时,是服从于剧情需要的,剧情又是服从于社会实践,观众需求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