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戏曲的没落,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余秋雨在他的《戏剧审美心理学》中说道:“电的发现,给了戏剧家很强大的手段,如雷电、黑夜与白天都显得如此逼真;但它似乎又是一把双韧刀,从此电影产生了。” 的确, 从音乐上说,电声乐器比民族乐器更吸引青少年; 从画面上说,电影的蒙太奇组合法等手段确实比舞台上更逼真、更通俗、更快。 因此,最近很多年都是电影占上风,这就是竞争,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所以我说,戏曲的没落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这是必然的;而直接原因则是观众; 戏曲的美学观念和美学价值与普通观众产生了深刻的矛盾,然而在这矛盾之中,我们的戏曲没有主动去解决,因此观众胜利。 现在在喊改革,但改得不彻底。 我想川剧有两条可行之路: 1.进博物馆。很多人觉得这几乎是进棺材,不,川剧进博物馆还不错,给后人研究。当然这必须是“老川剧”;(根本) 2.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就是现在论坛上大家讥讽的“川歌剧”;不过在我看来,即使是刘萍的《白蛇传》里的那音乐,都需要:革!革!革!更别说“无伴奏高腔”了。(发展) 站在革新派的立场上,我很欣赏蓝天的音乐! 甚至,我在想,可不可以把锣鼓换成架子鼓?……(我晓得你们要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