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终结文化苦旅

余秋雨没有手机,从来不上网,也很少看报纸,在安静的角落里思索是他钟爱的生活方式。走遍全国各地的余秋雨先生,将文化苦旅的最后一站选择在宁夏。余秋雨说:“宁夏这一站是我的心目是最重要的一站。”
昨晚,余秋雨先生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采编人员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对话,展示了“文若行云流水,语如字字珠玑”的文学大师魅力。
记者:现在很多城市建设都在搞克隆术,请您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一个城市应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
余秋雨:未上北京飞往银川的航班之前就感觉到了宁夏人的热情。在机场,一些银川朋友热情地给我介绍,到宁夏吃什么好、玩什么好,在北京机场,我就已经“事先进入银川”了!我是走遍世界的,但我居然把宁夏放在全国的最后一站,这绝对不是轻视,往往最后的才是最重要的。此次宁夏行将是我全国文化之旅的一个句号。我准备把《文化苦旅》重新编写,把一些重要的、不可遗漏的东西补充进去,包括西夏的文明,都有可能在新版的《文化苦旅》中出现。
银川的街道两旁,色调很单纯,视野非常开阔,让人心头有非常干净的感觉。我一直在呼吁的东西在这里实现了。在许多发达地区城市的道路两边,充满了各种色彩和标语,千万不要模仿这些城市,让色彩回归花草,单纯、干净、开阔、明朗,才是银川别与其他地方的特色。
记者:有些媒体披露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外国人究竟怎么看待中国人,您如何对待这种不文明行为呢?
余秋雨:中国的国际旅游才刚刚开始,许多人浩浩荡荡到国外去了,结果外国人发现,中国游客在车上打牌,到了宾馆还是打牌,白天打,晚上也打。到景点不看景点反而忙着拍照,拍回去晚上慢慢看。还有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大街上大声地讲话,把世界当自己的家,这很可爱,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没有公共空间的概念。当然也不要把这些事情看得过于严重,不要把这些当作民族的劣根性,游客第一次去外国旅游难免会出现这些问题。如果我遇到那些在国外高声喧哗的中国游客,我会走上前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翻译,然后轻声告诉他们讲话轻声一些。要用一个友好的态度告诉刚刚踏入世界门槛的中国人,告诉他们如何做。
记者:十几年前,大家都读您的书,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您。网络的发展,使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您如何看待?
余秋雨: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了解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我们现在接受的资讯远远多于我们佩服的古人孔子、孟子、李白等,但我们没有超过他们,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心底的文化垃圾多了。古人说学富五车,其实算起来没有现在的一本书容量多,但他们可以在山下、水边静静地思考。而现在资讯多了,人们在一个资讯一个资讯中跳跃,却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某种意义上说,人成了资讯的奴隶,没有完成自我。
知道多是我们民族一个可爱的地方,也是我们的麻烦。什么消息都灵通,但是要腾出自己的独立空间用自己的思维来探索。当你没有太多杂的资讯干扰,用纯净的眼光看问题时,会发现一些深层的东西。不关注太多信息,却能保持一种罕见的人格,为安静的文化心态留下空间,这是文化重建事业非常重要的。
记者:我曾做过中学教师,了解到有些学生高考语文能考140多分,是因为老师们专门把您的作品当范文来学习,许多学生都模仿您《文化苦旅》的写作风格,被戏称为“余体”。您对中学生不学语文课本学习您的文章有何看法?
余秋雨:《文化苦旅》是我刚开始写书,功力不够,后来写《千年一叹》时,我几乎把所用的形容词洗干净了,达到了散文的中年状态。我觉得新闻界,也需要提倡这种文风:干净的,不加修饰的真实,这也是我后来的追求。
记者:请问您写作的时候会做怎样的思考?此次来宁夏之后会写作一些关于西夏的文章吗?
余秋雨:我去过很多地方,半年之后想一想,一年之后再想一想,不是回想这些城市到底重要不重要,而是看我的生命和这些城市之间的关系,它们在记忆里是否和我的生命斡旋。
事实上,我的生命和西北有很神秘的关系,《文化苦旅》是去甘肃后写成的,用江南的眼光看待西北的文化,产生了一种文学的情愫和文化的幅度。对我来说文化人有家乡,但是文化是没有界限的,中国的版图虽然有很多区划,但是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
记者:一直很想参加央视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但是觉得比赛中答不出文化问题很难堪,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很多歌星、影星在文化常识上经常不名所以,您如何看待公众人物在文化上的缺失?是不是应该赋予公众人物更多的传承文化的责任?
余秋雨:央视投入40天的时间来举办青年歌手大奖赛,目的是通过这个平台让文化人与中国的普通百姓进行文化交流。青歌赛播出的夜晚成了全国人民共同的文化之夜,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荧屏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我想节目播出后,不会有人记得在大赛上有多少种难堪,却有人因为大赛重温了李白的两句诗,苏东坡的几句词。
选手在接受文化考试的时候,文化也在接受考试。事实上,很多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和民众的选择中已经错位了。每一种文化都必须接受现代化的检验和考试,只有这样,知识才会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往前走。对于很多年轻人文化缺失的问题,应该用健康和乐观的心理做幽默的思考,不要做愤世嫉俗的人。
记者:现在的盗版非常猖獗,中国是世界盗版大国,您认为这有什么文化背景吗?
余秋雨:盗版如同谣言一样难以制止。
中国人自古有是非之辩、忠奸之辩,但是缺少真假之辩。对假的东西始终太容忍,所以在中国假酒、假烟、假书、假奶粉很流行。这方面,媒体要充当为民众辨别真假的前哨部队。我的新书一出版,大学里就有人推着手推车叫卖,5块钱一本卖给学生,学生们都认为盗版书很好。我也很欣慰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和学生进行精神约会,但是这个约会却是小偷安排的,这样就不好了。由于摸不清盗版书的具体来源,所以目前盗版打击起来还是比较难。
——作为个人,在现时代的文化人中间,我是非常佩服余秋雨先生的——为他身上许多了不起的,文人的,文化的特质的东西。
[em11][em11][em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