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光荣与梦想——大渡河峡谷南岸行走印记(原创图文) 在大渡河峡谷南岸的悬崖峭壁和深谷密林中,隐匿着一条神秘小道,从地理角度审视,该道反映了人类在恶劣环境下征服自然的毅力和所付出的艰辛。这也是一条连接当地彝民堡子的人文之路,彝族先民通过险道交换生产生活资料,维系家族亲情,抗拒外敌入侵,在此演绎波澜壮阔的故事。今年五一大假中,《驴行汉源》网友一行六人,自发组织、徒步穿越大渡河峡谷南岸,对这一区域的地理状况和人文风情进行了考察。本文开始之前,笔者首先向此次活动的召集者“与狼共舞”网友致以谢意。 走过田坪,热并快乐着 5月1日早上10时半左右,驴友汉源老爹、与狼共舞、田鼠、小钟、之初和大河蜿蜒一行包车到达雪区桥头,开始了由田坪穿越大渡河峡谷南岸到石圈子的徒步活动。很久没来这里,横跨大渡河的彩虹桥建设已经合拢,巨大的红色拱架飞跨南北,在峡谷衬托下分外壮观。通往田坪的路我们并不陌生,到二坪就得经过这里。五月的中午峡谷无风、太阳猛烈,晒的我们无法逃避,只好硬着头皮上,一会儿功夫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走在田坪路上,尽管炎热难熬,驴友脸上仍洋溢着快乐,路旁的老头看见这群自虐者,感到很是奇怪。坡度继续升高,山下变了一番风景。俯视雪区,公路、房屋相衬,拱桥、索桥并行,红色的地块,白色的民居,把田坪点染的分外美丽。五月初正是点玉米的时节,田坪村农民都在地里劳作。男主人杨春华上矿山去了,一切由内贤助李国珍操劳,她不但帮请了向导,还提前蒸好米饭,炖好腊肉等候我们到来。李国珍是汉源人,多年前从雪区嫁到田坪,对老乡自然热情有加。用完中饭告别主人,队伍向毛不耳进发。 去毛不耳的山路坡陡且漫长,顺大渡河下游方向延伸,其间要经过辛机岗。辛机岗属田坪村四组,此处土地贫瘠,小有几间民居矗立在高岗之上,向导木乃的弟弟“呷呷拉哈”就随母亲住在这里。“呷呷拉哈”中文名叫陆小平,上过初中,写一手漂亮的汉字,遗憾的是家境贫寒、身材矮小,三十大几尚未成家。“呷呷拉哈”喜与游人接触,向往外部世界,由于生活所迫,到矿山当炊事员去了,这次没能见到他。 走过田坪,去探寻未知的神秘。随着山路的延伸,北岸的村寨不断映入眼帘,一切是那样的熟悉与亲切。俯视深溪沟,狭窄而幽长;放马坪、二道坪依旧高悬在岩边,不知向老师他们还好么?再往下可见老苍沟、帽壳山、流星、渊曲、咕噜岩等大片地方。这些地处“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的景观,我们为他付出过热情和汗水,并且与他融为一体。 小路仍在悬崖向南延伸,远方终于出现一块坡地、两间茅屋。下午5时30分,队伍到了毛不耳。 附:穿越线路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