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出川

[大话四川征文]我爱西昌,它是我的第二故乡!

[复制链接]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8-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丫头儿:好!

你的明堂多喃,几十年过去了才晓得你娃原是分到江津的。还算你娃精灵,不到西昌的话,就不会有演《柜中缘》的估倒我喊你“姐姐”这段笑话了。也不会有与“铁”哥哥的这段姻缘,嫁夫随夫到京城了。问候“铁”哥哥好!

儿时在西昌的故事太多,洗耳恭听“下回分解。”

儿时经历,激起我心底深处层层浪花。

猛然回首,西昌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有了这段磨练,人生路上还有什么艰苦不能战胜!

发表于 2007-8-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革命们致敬!我小时候也在西昌的大礼堂看过很多戏和电影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老同学,上网是黄的,学着上啊!你给我的短信收到,叫我不要写错别字,看来这辈子是难改了,因为我一上机忘字,就象别人提笔忘字一样,随手就打上去,有时也不再检查,就发出去了,也闹了不少的笑话.唉!我这个人啊,有时我都在想,如果汉字象英文那样只有26个字母多好,最多也只有大小写了.但回头一想,不行啊!英文也有很多的语法,象我这样不细心的人,不知还要闹多少笑话呢?最后还是怪自已没文化,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了!

       我是多么希望你参与我们这篇文章中来啊!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

发表于 2007-8-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听LZ讲故事。专医院的吴亚西大夫我也认识,他去年已经病逝了,默哀。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尼乡亲"说得很对,当时没来西昌之前,西昌宣传部部长高樱早就是我们这批人的偶像了,用今天的最适藐的语言,我们当时是他的"粉丝","干丝"什么的.在成都我就读过他的"达吉和他的父亲"原著,后来又看由小说改编成电影,我当时对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这部影片很痴迷,一连看了几埸,对凉山的彝族同胞有着非常好的影响,真想看一看凉山到底象什么样子,摸一摸彝族姑娘身上的裙子,披一披彝族男人身上的"擦儿瓦",过一次彝胞的"火把节".到西昌后,很幸运,我记得西昌的"作家协会"离西昌大礼堂不远,在同一条街上,就在当时的西昌中医诊所对面,有几节梯坎,上去后,有一个圆门,所以每次一路过此地,头总是要不由自主的往里面多看几眼,在我们的心目中,高樱部长的形象是高高大大的.当我有机会真的碰上他才看见,高樱部长不是我想象中的形象,他的个子不高,身体也不壮实,有着文人共有的特征载了一付眼睛.

发表于 2007-8-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张我拍的邛海

 


发表于 2007-8-7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板鸭

 

 

泡菜


 


发表于 2007-8-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橄榄。酸得有滋,甜得有味。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8-7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川:

照片最后一张是大礼堂吧?改建了。那里装了好多好多儿时的故事。拂去历史的尘埃,娓娓道来吧,洗耳恭听呢!

上网,我的确黄得痛,简直是瘟猪子肿脚棒。听你们讲,足矣。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8-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竹拍的橄榄真美!我们这里没有,回味甜的滋味把口水都给我馋出来了!

第二故乡啊,梦魂牵绕!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最后一张照片是改建后的大礼堂,这次去西昌,我特意蹬上三楼看了一看,看了看我们当时住的三楼上是一个老年人的图书馆,以前"丁"住的小屋没有了,同时上三楼只是一边上了,以前是两边上.大礼堂后面变化最大了,除了男女厕所没坏,没变,后面的房子成了一片废墟,可能是久了没人住吧.我站在大礼后面废墟前,眼泪都下来了.大礼堂的右面墙壁都快倒了用木头支着的,它已经是危险建筑了.听说要撤掉重建,但因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撤.那里我们儿时的记忆太多太多了.我还特意在大礼堂上了一回厕所,找回儿时的记忆.

    长歌悠悠写吧!那里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发表于 2007-8-8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西昌政府将这些美文拍成电视片(或者专题纪录片),或者出版图文读物(文章加60年代这批学生的老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包括现在本地旅游文化),现在省上重视川剧,这些会得到省上的支持!这对本地的宣传和川剧的宣传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人是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从未去过西昌都对他们当年的故事着迷,可见出版后的受众面之广。

       ......



发表于 2007-8-8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往昔,川剧兴; 看今朝,泪绕情!

     要是我生活在那个年代就好了,也和您们一起到西昌!不能做川剧演员,也要做个川剧振兴人!


发表于 2007-8-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出川长者及其同学、老朋友们的文章以及那些摄影图片,感觉非常的不错,文笔非常的流畅,是我们年青一代学习的榜样。特别是你们年轻的心态,那一种爱家乡、宣传家乡、为家乡的精神,让我敬佩!在这里,衷心的祝福您们:身体安康、晚年幸福,吉祥快乐、永远年轻!!!!!!!!!!!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8-10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却咫尺的往事

模糊又清晰的过去

往昔装满了过去的故事

过去充盈着往昔的酸甜

酸甜的故事如橄榄

有酸亦有甜

特殊的时代

特殊的橄榄

悠悠往事

回味绵长

往事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十六楼)

          下午一点过我们恋恋不舍地从邛海返回了西昌,(因为是星期天,团里只吃两餐,早餐上是九点半,中餐是下午是四点)但邛海的影子久久不能在我的脑子里磨灭,只要一闭上眼睛,那清澈见底的湖水在我脑海里翻滚,小鱼,小草,小船,朝霞,再也从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大概是六三年十月份左右,已是秋天了,团里领导通知说:“明天在邛海招待所为首长演出,有四个折子戏,其中有“逼侄赴科”,“栏马”,等折子戏,”我一听罢,双脚一跳,大声叫到:“太好了!太好了!”,因为“逼侄赴科”这出折子戏中有四个小尼姑,我是其中的一个,这就有机会去邛海演出,同时我也知道,因为是晚上去演出,一般演出的出发时间是在下午四时左右,我完全可以到邛海观看晚霞中的邛海,待演出完后再去观看月光下的邛海,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了。

           第二天,果不出我所料,下午四点就开始装车,把演出所需的乐器,道具,装上车后,我们坐上了一辆客车向邛海招待所出发了。当车开到邛海招待所后,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自由自在的观海,演出,再夜观邛海,而是在车上就宣布了今天的演出纪律,领导讲:“今天是一埸特殊的演出,去后,不能乱跑,要有织组纪律性,”约法三章后,我可急了,心里真是猫抓一样。车在去邛海的途中开了十来分钟左右,一到邛海招待所就看见有警备,我想今天不知是给谁演出了,可能来头不小啊。我们下完道具后,紧接着就在邛海招待所的小午台上开始装台,灯光等,五时左右,领导讲赶快吃饭,我心里暗想,我快点吃,抓紧时间去看晚霞中的邛海。那一天晚餐是非常丰富的,在平时肯定是大吃一餐,但今天只得三口两口的把饭扒完,什么味也没尝出来,我的饭就吃完了,我刚放下筷子抬腿迈出餐厅,领导又讲了:“出川,今天活动是有范围的啊,不能瞎跑。”我一听这话象泄了气的皮球,回到桌边又坐了下来,眼看着桌上的邛海鱼,坨坨肉,真是食之无味,只好呆呆的坐下来等大家吃完后,起走出了餐厅。我们来到了临时安排的化妆室,因为“逼侄赴科”是一则喜剧,一般安排在节目的第二或第三个,所以化妆可以晚一点,抽这一时的空闭,我便上了进邛海小礼堂的台阶上,在台阶上眺望,晚霞中的邛海与早霞中的邛海确是另一番景色,邛海在晚霞的照耀下,映红了天上的白云,映红了围绕着邛海的大山,映红了邛海周围千年生长的原生态的大树,映红了邛海的整个海水,远远望去,树树皆红色,山山映红辉。农夫们肩扛着农具,手牵耕牛沿着邛海边弯曲的小路回归,邛海上空水鸟飞舞,树林边的小鸟边飞边发出吱吱的叫声,这是黄昏了鸟要归巢了。我正在静静的欣赏着晚霞中的邛海,这时一阵川剧开埸的锣鼓声把从思絮中惊醒,啊!该化妆了,我急忙奔向化妆室我一边往脸上抹油彩,眼也没闲着,总想看一看今天是那位大首长来看演出,我从午台的耳幕边望去,啊!看见了一位身穿军装,身板宽大而厚实的一位军人,他方方的的脸,宽宽额下长着一对浓浓的双眉,在浓眉的下面是一双慈善的眼睛,在不高的鼻梁下面长着较厚的嘴唇,这不是我们的朱德总司令吗?他老人家已过七十的高龄,身板还很硬朗,看到高兴和一个节目结束时也鼓掌。这是我一身中见到的一位大首长了,从小就读过“朱德的扁担”,会师景岗山等文章,对朱老总的形象是再熟悉不过了,今天一见,确实是平易近人.

       “逼倒赴科”这一折戏很快就结束了,我一看手表八点过一点,我快速把菜油倒在手上(当时下妆是用菜油去浠蚀脸上的油彩用纸再擦干净),可能是要忙着去观看月光下的邛海,慌忙之中把菜油多倒了一点在手上,因为当时食用油也很紧张,“明”说:“少倒点,已后你们这些人死了,狗先啃你们的脑壳啊!”我知道,他这是在对我用菜油多了一点提出的抗议,我没有多哆嗦,几张草纸往脸上一抹,管这妆卸成什么样子,反正晚上没人看见了,急忙又站在小礼堂的台阶上享受着月光下的邛海.西昌也因月而得名月城,月夜,西昌的天空是那么的洁净,人与月亮之间是那么近,似乎我站在邛海边的树梢上伸手都可揽月,也难怪卫星发射中心要选到西昌。园园的月亮倒影在邛海的水面上,象一个大大的白玉盘,被邛海的波浪摇晃着,时园时长,时儿被邛海的波浪打碎,象玉片散落在湖中。月亮照在树梢上,照在邛海周围的山上,突然之间始它们都变得那么文静。微风在轻轻的吹,树枝随风在月光下飘动,小礼堂的演出还没有结束,在这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唐朝诗人虞世南一首“咏风”,“逐午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演出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赶紧回到后台,帮忙收拾化妆室的东西。那天也没谢幕,演出完后我们把东西搬上了汽车,演员坐上客车,很快就回到了西昌。

            回到西昌后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大礼堂厕所灯光非常浑暗,我急勿勿的上了大礼堂到厕所的坡上,刚进女厕所大门,“芳”突然见我“啊”大叫一声,把我也吓了一跳,我问她你看见什么啦,“芳”说:“我看见鬼了”,我忙她问:“鬼在哪呀!”她一把抓住我说:“在这里啊!”“芳”讲:“你看你卸的什么妆,象神皇庙的小鬼出来了,上街不把人吓死呀!”我听她一说,忙回到宿舍,对着镜子一照,自已都把自已吓了一跳,原来妆根本没下掉,菜油一抹上去红黑混在一起,又擦得不净,左面眉毛黑色的油彩从额头一直拉到嘴边,加上脸上的红油彩没卸下来和白油彩不均匀的混在一起,真象是被人砍了一刀,脑浆和血还在脸上的“活闹鬼".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们,实在对不起,上面的帖子有重复的地方,我删除了多次都没成功,只有请版主去费心劳神了!谢谢!!!

发表于 2007-8-1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出川在2007-8-10 17:58:00的发言:
      网友们,实在对不起,上面的帖子有重复的地方,我删除了多次都没成功,只有请版主去费心劳神了!谢谢!!!

已经改了,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给我留言!·

发表于 2007-8-1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菲雨,我因为打开此帖子等的时间太长,所以,又另外续写了一个接续我爱西昌--它是我的第二故乡.现在看来我的想法可能是错的,因为,我发现看这个帖子的网友并不多,不知道是因为人们没有看见呢?(此帖子排放在比较靠后,没有和出川的原帖放在一起.)还是因为我多此一举,要多打开一个帖子更费事,所以干脆人们就不看了?因此,我想请你帮助我将接续一文中的帖子加入到出川的原帖上去,并且将接续一帖删去.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闻香识酒网友,你好!首先要谢谢你对我们的祝福,我们非常献慕你们!你们遇上的时代真的很好.我看过你发的图片,很好!等有机会去会东一定向你学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