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袁老

[百家争鸣] 艺术检验的标准是实践,是市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梨园春 发表于 2013-3-25 18: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民营剧团很受观众欢迎!节目新颖,票价便宜,大剧团排演一个新戏能演几场?花费几十万、用时数月、效 ...

语重心长,

发表于 2013-3-2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忙着做晚饭,回帖子有点匆忙有些没表述完整.等忙完家务上来已经过了编辑的时间后面的的帖子才比较完整.麻烦版主帮我把前面那个帖子删除!谢谢!59楼的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3-25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惜川剧 发表于 2013-3-25 2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刚忙着做晚饭,回帖子有点匆忙有些没表述完整.等忙完家务上来已经过了编辑的时间后面的的帖子才比较完整.麻 ...

  已遵嘱删去。:handshake

发表于 2013-3-2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读袁老艺术的检验标准是实践,是市场.一文后实感是近年来少见的一篇针对川剧"现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又一针见血直指弊端的激文.为你叫好!支持!
     此文引起了一些朋友的不同看法,究川剧目前的囧况既然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很正常.静下心来想想,不必大动肝火,可以也认真思考,看是否对川剧的发展,传承,光大是否有益?难道能让川剧这颗绚丽光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在我们或我们这辈人眼中的小字辈面前消亡吗?
     不言而喻川剧要取得真正的发展,只有而必需在市场中千锤百炼.真正做到,做好,传承,传杨,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不再"闭门评比".这样才不至于把川剧引入歧途.
     至于文中提到的"名角"我认为他们也是所谓发展的受害者,他们所获得的"名气"与他们的付出对称吗?他们敢与他们的师长前辈相提并论吗?他们能否扪心自问真实回答,能承担得起川剧改革发展的重担吗?     
     想想,大家都想想,象"新又新""三庆会"所创造的历史丰碑,与现在的"光环""大奖"熟轻熟重呢?


发表于 2013-3-26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优秀传统戏,经过了多少代艺术家的打磨,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字一句的修改,一代一代的传承,该是多么的宝贵。如丢失在当下,该是多么的遗憾!在传承和创新时,应先传承再创新。现在是传承不够的问题。
            当下有一种趋势,花大力气,大投资搞一个创新剧目,请几个专家吹捧一场,评个大奖,剧团出了名,演员得了奖,节目封了箱。有何振兴之言。

发表于 2013-3-2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吼包儿1 发表于 2013-3-26 0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优秀传统戏,经过了多少代艺术家的打磨,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字一句的修改,一代一代的传承,该是多 ...



       说得是!

发表于 2013-3-2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吼包儿1 发表于 2013-3-26 0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优秀传统戏,经过了多少代艺术家的打磨,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字一句的修改,一代一代的传承,该是多 ...

151055nbrdbldhxee9ym96.gif 我爱看.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3-2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飞 发表于 2013-3-25 14: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了半天根本就没回答我关于那些受欢迎的现代戏折射的现象!!!请你给我解释现代戏《朝阳沟》、 ...

        问:你喜欢阳友鹤先生演出的《情探》,还是左清飞老师演出的《情探》?答:喜欢左清飞老师演出的《情探》。

         问:你喜欢沈铁梅演出的《李亚仙》,还是左清飞老师演出的《绣襦记》?答:喜欢左清飞老师演出
   的《绣襦记》。

         问:豫剧《朝阳沟》川剧《水牢记》好看,传唱的人多?还是川剧《杀狗》、《评雪》好看,传唱的
    人多?答:豫剧《朝阳沟》、川剧《水牢记》犹如风前烛,瓦上霜。只有咱传统川剧《杀狗》、《评雪》
    再唱一百年也红火。

发表于 2013-3-2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asdfa 发表于 2013-3-26 1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你喜欢阳友鹤先生演出的《情探》,还是左清飞老师演出的《情探》?答:喜欢左清飞老师演出的 ...

最反感的戏是重川的“李亚仙”成川的“红梅记”省川的“镜花缘”纯粹是“插烂污”戏!
没法的事.gif 笑死我咯.gif

发表于 2013-3-2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吼包儿1 发表于 2013-3-26 0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优秀传统戏,经过了多少代艺术家的打磨,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字一句的修改,一代一代的传承,该是多 ...

说得很对,顶!现在对很多优秀的传统川戏没有传承下来,像《打黄盖》、《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借东风》、《取成都》、《战南昌》、《七擒孟获》等,还不只这些。

.

发表于 2013-3-2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好久没来老,嗯是有点热闹哈
俺想说的大家都说了,哈哈,俺就不说鸟,正所谓:不辨不明,越辩越不明
楼下同学继续,哈哈

发表于 2013-3-2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惜川剧 发表于 2013-3-25 2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你说了半天根本就没回答我关于那些受欢迎的现代戏折射的现象!!!请你给我解释现代戏《朝阳沟》、 ...

呵呵呵,你喜欢《绣襦记》,而左老师的《绣襦记》也是经过改革的呀,也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川剧。
说到原汁原味的川剧,我觉得现在火把剧团倒有这个味道,你也经常去火把剧团观看,你看到的观众是年轻得多呢还是老年人多呢(以周末观众群来说说)。

说到沈鉄梅,我就想说到她的四川行,她演出《思凡》的那天的场次,观众就没有她演出《李亚仙》那天的人数多,《李亚仙》剧场坐得满满当当的。观众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市场不相信眼泪,随着艺术剧院的改制,传统戏曲更得注意市场。市场可不是少数人呼天抢地的什么振兴啊保护啊自觉啊为转移的。

发表于 2013-3-2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asdfa 发表于 2013-3-26 1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你喜欢阳友鹤先生演出的《情探》,还是左清飞老师演出的《情探》?答:喜欢左清飞老师演出的 ...

呵呵呵,你的回答很有意思,左清飞老师改革的你就喜欢,那说明你还是喜欢改革的作品、是赞成改革戏曲的。你不喜欢沈鉄梅的《李亚仙》,说明你不喜欢改革作品。这样是否有点矛盾?? 不!!!准确的说你是不喜欢 改革不成功的、没有超越前作的 剧目。

所以说:并不能因为改革不成功就否定改革呀。也不能因为改革不成功就否定所有。

再说,《朝阳沟》、《杜鹃山》、《沙家浜》等现代戏,并没有因为某些顽固的专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而在民间消失,反而传唱率很高的,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成都的京剧票房看看。

发表于 2013-3-2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3-26 20:29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反感的戏是重川的“李亚仙”成川的“红梅记”省川的“镜花缘”纯粹是“插烂污”戏!


        呵呵呵,烂污戏这样的说法过了些。
      岂不知,很多传统戏都是经过烂污戏改革而改成精品的。梅兰芳没改《贵妃醉酒》之前,这个戏标准的是黄色烂污戏,经他改了后才成为精品。再说了,梅兰芳的演的那么多戏也就梅八出是精品,其他也不见得又多出彩的地方。梅兰芳如此,那又何必对现在的演员苛求呢?梅兰芳可以改,难道别人就不可以改?梅兰芳也不是每出戏都改成精品,难道就能要求后辈人每出戏都改成精品。

     以陈巧茹的《红梅记》为例,我认为不是她改得不好,而是她改得还不够彻底,改得还不够完全,还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如果她能持续不断的修改的话,我坚信她的《红梅记》一定会改成精品的!!!

      再说《镜花缘》,省川的观众群定的很明确:海外,而不是国内!!! 那就更没什么可说的罗。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3-27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老师,我,我们众网友都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而是传统戏曲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
  双手赞成者。

       川剧改革的原则是川剧,或者呌川戏,姓川。可以引进、借鉴话剧、歌剧、其他剧种,但仍是正宗、地
  道、地域文化突出的“川剧”,而不是上午在卖藏青果,而下午又在装韦佗的姜子牙座骑--四不像。

        至于革命现代戏《朝阳沟》、《智取威虎山》、《四川白毛女》借用川剧表演形式达到最大的宣传效
   果,是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为政治。

          左清飞老师演出的改革川剧《绣襦记》好,好在传统的川剧表演内涵更加丰富、完善,是思想性、
   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所以,“好”。

发表于 2013-3-2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飞 发表于 2013-3-27 1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呵,烂污戏这样的说法过了些。
      岂不知,很多传统戏都是经过烂污戏改革而改成精品的 ...

小秋看过川剧四大经典剧《红梅阁》吗?全网搜索,没有传统剧《红梅阁》说明已失传了,就连重庆市川剧院,也没演出,戏曲改革,咱是赞成的,并不反对,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化,文艺与经济挂钩,要革新,但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连走都不会,就要跑,肯定摔倒,还要爬不起来,“京剧样板戏”就是搞得好,她就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的”为何成渝两地大院团不挖掘传统?川剧的“三列国戏”是川剧艺术的精华,巴蜀两地大剧团,不去挖掘弘扬,而是去搞“歪门邪道”只能说明他们无能,因为传统剧目是不能乱唱的,而“改翘子”戏,可以乱唱胡演,牛胯扯马胩,在下说它“插滥污戏”没过分,事实上就是“滥戏”在试问,伟大的沈铁梅她有10个传统戏吗?没有!!!所以说,走都没会,就要飞起跑!嘿嘿!
哦.gif

发表于 2013-3-27 18: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飞 发表于 2013-3-27 11:33
呵呵呵,烂污戏这样的说法过了些。
      岂不知,很多传统戏都是经过烂污戏改革而改成精品的 ...

一个不是以巴蜀民众而是以外国人为演出对象的玩意儿,冠上“川剧“的名号.这不是怪事吗?

发表于 2013-3-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晓雨 发表于 2013-3-25 2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喜读袁老艺术的检验标准是实践,是市场.一文后实感是近年来少见的一篇针对川剧"现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

支持巴山晓雨网友的意见。我作为一个业余的川剧爱好者,确实不希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川剧逐渐消亡。要振兴川剧就要大力去开拓市场,多宣传,多演出,争取川剧观众。看川剧的人多了,有了市场,何愁川剧不振兴!?现今在川剧界老是搞内部参赛评奖,什么“文华奖”、“梅花奖”、“优秀奖”,得奖的演员越来越多,但这对每况愈下的川剧起了多大的作用?能改变川剧不景气的现状吗?上一两辈川剧名角如康子林、肖克琴、蔡如雷、周慕莲等,他们评过什么奖?他们的成名是经过长期演出实践刻苦磨练的结果,并得到广大群众认可,不是少数人评出来的。要振兴川剧,只有多宣传多演出;要成名角,只有扎根群众,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刻苦磨练自己,正如“梅花香自苦寒来”。

发表于 2013-3-2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3-27 1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秋看过川剧四大经典剧《红梅阁》吗?全网搜索,没有传统剧《红梅阁》说明已失传了,就连重庆市川剧院, ...

  走都没会,就要飞起跑!
————————————————
    呵呵呵,沈鉄梅也不至于你说的这么差吧!!!
走都没学会???那以前她长的传统戏就白唱了?至于他的传统戏如何,郑老师你就在重庆,我相信你会有全面的评价的。
    再来说“走”与“飞”的问题,京剧在继承上做的算是好的了,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出现个小梅兰芳什么的。因为每个人的条件完全不一样,不能要求徒弟什么戏都达到老师的地步,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要说把老师教的学会了才能有资格创新的话,那什么才算是学会?要多少年才能创新?如果硬要这样规定的话,我相信:梅兰芳也是出不来的,因为梅兰芳从学戏一开始就在不断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的过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表演艺术的,毕竟艺术的学习和创造并不是简单地“走”与“飞”就能区别对待的。如果一个演员要继承的好的话,恐怕都要到45岁才能基本成熟,演员的黄金年龄时间都过去了还怎么创新呢?还有身体条件去创新吗?
    沈鉄梅的戏演的也不算少了吧,难道就因为一部不太成功的《李亚仙》就否定其所有剧目演出?这恐怕也不是正确的评价方式吧?呵呵呵呵。。。

发表于 2013-3-2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libo3976 发表于 2013-3-27 1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不是以巴蜀民众而是以外国人为演出对象的玩意儿,冠上“川剧“的名号.这不是怪事吗?

      呵呵呵,川剧以前出国(包括京剧等)演出的剧目都是以表演和打斗杂技的剧目为主,目的是为了让外国观众看懂,难道你也不认为这些杂技戏曲不是京剧和川剧?!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