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 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道路,打造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加快构建市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四级新型城镇体系。”
●调研行动
2月17日,市委办转发《市政协2013年重要工作安排》,明确重点镇建设与管理专题调研由市政协主席李树海牵头,市政协办主办,有关部门参与。
6月6日—24日,李树海带领调研组深入8个重点镇和1个统筹城乡综合性示范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7月5日,市政协三届22次主席会议讨论《关于全市重点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7月12日,市政协三届10次常委会议审议《关于全市重点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基层范本
“三区”同建,助推重点镇建设一点多极纵深发展
驷马镇重点镇建设始终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两化”互动和巴山新居建设为突破口,景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即驷马水乡4A级景区、清洁能源工业园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以及新型城镇化社区同步发展,形成以清洁燃料为主的新兴骨干产业,以创新农业为基础的传统基础产业,以食品加工为核心的加工重点产业,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的服务潜力产业。同时,着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项目为抓手,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村相融、产旅相融、文旅相融,紧紧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发展质量。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地成片推进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镇建设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2013年底景区初步形成接待能力、2014年6月同凯工业园区投产使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重点镇建设带来的实惠,更加主动地成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市政协研究室)
●政协建言
全市重点镇建设全面提速
形成了建设合力。各县(区)党委、政府都把重点镇建设摆在特别凸显的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挂联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9个镇的党委、政府都把重点镇建设作为历史机遇和总抓手,以此撬动镇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完成了总体规划。各镇都聘请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规划团队,坚持“全域全程全覆盖”和“镇村结合、产城一体”发展理念,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部分镇完成了控规和重要节点、主要景观的修建性详规。
加快了项目进度。9个镇相继实施了道路交通建设、场镇风貌改造、主要景观打造等重大项目,推动重点镇面貌正在发生整体性的深刻变化。
培育了特色产业。9个镇在特色产业培育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重点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规划深度不够。没有整体把握镇区的历史文脉、山水风貌,文化元素缺失,建设风貌雷同,存在“千镇一面”倾向。
投入保障不足。用地保障不足,加快发展与依法发展的平衡点没有找好;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上级项目资金和政府补助资金;市场手段乏力,城投公司融资难度大,农村产权交易困难重重。
产业培育不强。一些重点镇在产业项目选择上存在盲目性、趋同性,有一哄而起的苗头;一些重点镇的主导产业规模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示范园、参观园、体验园。
政策环境不优。该返还的相关费用没有足额返还,主要涉及出让收入、规费、排污费、配套费等;该下放的权力没有真正下放,重点镇有责无权;该配强的队伍没有配齐配强,重点镇人员机构编制等同于一般乡镇,专业人才不够,党政班子职数少。
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做深规划引领,走科学发展之路。一是高端切入,高点起步。把镇区作为县城副中心和小型城市来规划,扎实推进顶层设计和多规衔接,科学构筑城镇未来发展框架。二是承接地气,体现特色。深度研究和整体把握重点镇的地域环境、自然风貌、历史底蕴,提升规划品质,真正使各重点镇的规划能够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彰显特色。三是品质为先、细节为要。无论是新区开发还是风貌改造,无论是地标建筑还是街头绿化,都应当作艺术品来精心设计、精细雕琢,不能“独树(种)一植”、“千镇一面”。
做强产业支撑,走特色立镇之路。一是突出区域特色化。诺水河镇、驷马镇应按照4A级景区标准加快提档升级,构建旅游型重点镇;水宁寺镇、柳林镇、沙河镇、广纳镇、正直镇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构建城镇生产型、资源互补型、休闲观光型重点镇;元山镇、长赤镇应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和加工业基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主导型重点镇。二是突出产业规模化。采取“示范园区+产业基地”的推进模式,做大产业规模,形成“长藤结瓜”式的产业基地带,变示范园为推广园。三是突出市场组织化。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家庭农场,关心扶持农村各类专合组织,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组织化程度。尤其要注重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增收和降低市场风险。
做活投入文章,走经营城市之路。一是经营好土地资源。激活农村土地要素,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重点镇棚户区改造、河滩整治,对重点镇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核心区用地,坚持点式报征、精细化报征,节约集约使用有限的用地指标。二是做实投融资平台。发挥重点镇城投公司的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土地要素自由流动。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真商、招大商、招强商。
做优环境保障,走竞相发展之路。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从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重点镇的扶持力度。研究细化扩权强镇的具体事项,赋予重点镇更多的人权、财权、事权。三是坚持递次推进。根据重点镇的现实基础,制定差别化的考核指标。对于人口集聚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的重点镇,以更高标准加快建设,尽快增强其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使之率先形成县城副中心。对于基础相对薄弱、条件一时还不具备的重点镇,重在打基础、抓特色、提品质。四是加强力量配备。给予重点镇党委、政府班子各增加1个职数,对政绩突出且条件合格的重点镇党委书记提拔重用或按副县级留任。
●委员声音
赵洪斌(市政协常委):用地保障不足是当前重点镇建设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建议对重点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计划单列,建立重点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机制,大力推进和积极扶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控制容易造成用地浪费的项目,严禁违法占地、粗放用地,防止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造成土地浪费。
李玉君(市政协常委):重点镇建设应重在夯实“五个基础”:夯实规划建设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夯实产业培育基础,强化发展支撑;夯实改革开放基础,增强发展活力;夯实民生改善基础,共享发展成果;夯实绿色生态基础,提升发展质量。
马婧(市政协常委):6个渠道解决重点镇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做好项目包装,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捆建设重点镇;运用市场手段,采取以资源换资本或运用BT、BOT等模式融资解决投入问题;强化信贷资金投入;发动群众自主投入;发动社会捐赠投入。
侯军(市政协常委):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分配、退出和流转机制,搭建“地权”交易平台,引导老百姓用宅基地使用权兑换城镇住房所有权。将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整理成耕地,取得的建设用地节余指标用于城镇建设。
杜新科(市政协常委):场镇规划应和产业发展规划同步,场镇建设应和产业发展同步。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切忌产业过多、布局杂乱,切忌产业间关联度较小、集而不群。要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放手培育发展农村个体工商户,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大就业服务指导。
●链接
8个重点镇:巴州区水宁寺镇,恩阳区柳林镇,南江县长赤镇、沙河镇,通江县广纳镇、诺水河镇,平昌县元山镇、驷马镇
1个统筹城乡综合性示范镇:南江县正直镇
重点镇建设目标:用3-5年时间,使重点镇城镇人口原则上达到3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GDP年均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县级副中心城市水平。实现农业基地化、市场专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人居环境优美化,把重点镇建设成为创业之地、富民之地、宜居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