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反对平昌“ 撤县建市” 的主要理由是农民丧失了土地进城没事做,看来还是点理由,但你想一想:当年小平同志当年推动城市经济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统统改制,一夜之间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企业职工都成了下岗职工,上访的、闹事的、游行的、甚至自杀的、、、、、、比比皆是,最终这些人还是沉淀下来了,找到了他们新的起点,发现了他们新的本领,过上了他们新的幸福生活。作为当今,大环境比当年好多了,县城土地被征收人员县里给他们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金,年满60岁的人已开始领取,个别要垮的土墙房屋置换成框架防震房屋,生活有了稳定的过渡期,使他们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新的市民。】???
不发言,这个必须要亲历者最有发言权,你我都没有资格去揣度人家,谢谢~
【8、关于有人提出有学者提出防止“盲目城市化”一说,请多多查阅多方信息,那是针对当前很多地级市无限扩大城市规模,争相建立不切合实际的100万级以上超大城市,使很多新建城市成为无人鬼城,同时将所辖县、镇进行“撤县建区”,扩大地级市的领地,为保住地级市的规格而不顾下辖县的反对 。】
“县制”的未来 中央政府力推新型城镇化之后,各地政府都在快马加鞭,把“县改区”、“县改市”变成抓手,借此寻求更大的发展权限、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者质疑,无论是撤县设市、设区都不能盲目推进,这不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力行,研究了大量的县改市案例,他发现,尽管县级市相比于县,财政收入扩张更快,但在创造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方面,以及在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指标方面,县级市都没有明显胜过县。这说明,在民生方面,“县改市”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改观。 同样,对于县改区,竹立家研究的结果是: 大量的县( 市) 改区,成为大中型城市扩张发展空间、获取土地的最好办法。一些本来自身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县(市)改为区之后,自身的发展动力也随之弱化。以顺德为例,在改区之前,顺德一直在全国领先,但后来就不如昆山、江阴等地了。 “一窝蜂地撤县设市、设区,反映出地方政府除了盯着农民的土地,抠土地财政,已经没有心思搞农业现代化、工业信息化了。”彭真怀在各地调研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扩大城市规模,搞行政造城。“有一个地级市,把城镇化指标逐级分解到县、到区、到乡镇,弄得官不聊生,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彭真怀表示,县改市或者县改区并不是此轮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和重点,“传统城市化,是为政府自己服务,政府要搞GDP,经济增长,要城市美化,要政绩;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为进城的农民服务,我们要重新理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撤县设区”把权力上收到地级市;“撤县改市”在名分上有了升格,这种翻烧饼的做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民生意义。客观地看,这些地方政府简单地把造城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工具,实际上是在挑战最为敏感的社会安全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