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原创·图文] 我来大胆地说说关于蓬安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绝对内幕,多集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8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10-18 1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石工号子                              邓四平/文   故乡多山,群山连绵,碧峰叠 ...

石工号子,幼时听得太多.......前转,后沿(我认为是这个沿)......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娄知县 发表于 2013-10-18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石工号子,幼时听得太多.......前转,后沿(我认为是这个沿)......

谢谢赐教
稍后予以修正。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版主先生将本帖固定置顶。
091641emflmnnfnzupewa0.jpg
091643gw4zwoexw2ojn797.jpg
091644p3hdw2ibd55r5xqb.jpg
091644sftwfhrgz76g6g6n.jpg
091645bbz2to62nlbml2r6.jpg
103312cklooq8e8tkkllkx.jpg
103415aspzf1pefpse51af.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162442ao1r0jm3r9aaj56m.jpg
162445ljpej5d855b98bue.jpg
162446yap2jg2epga2t2ar.jpg
174323zasdk7s86dp73ds9.jpg
174405b40ffydzr2omfof0.jpg
200950f3s8scfci3ifocc6.jpg
200952lxd6bbpxzx437vvx.jpg
200954nk75y4tk4te5xkjy.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玄宗与蓬安龙云寺
邓四平/文
蓬安有名的古寺很多,奇秀巍峨的唐时名山龙角山里的龙角寺,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游学蓬安时曾经寓居过的银汉来苏寺,中华乡境内充满无限神秘色彩的崇庆寺,大深南海景区里香火鼎盛的南海寺,金甲乡充满传奇色彩的焰山寺,几乎乡乡有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在蓬安众多有名的古寺中,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有着千年历史富有传奇色彩的蓬安龙云寺。
“自古名山寺占多。”龙云寺自然也不例外。龙云寺位于蓬安县城西19公里处的龙云镇境内的龙云山上。传说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坐镇剑阁,一天早晨,登高南望,默数山头,当数到第108个山头之时,只见云烟浮动,状如游龙,诸葛亮马上派人前去打探,打探之人回来报告说,那山名叫龙云山,山下数里之外有一口深不见底的龙潭,诸葛亮听说后,便下令修建庙宇于龙云山上,以镇潜龙乱动。
现在要去蓬安龙云寺,须得从蓬安县城乘车大致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可以直达龙云寺山下的公路旁。坐在车上,老远便可以看见红墙碧瓦的龙云寺隐隐约约地坐落在高大巍峨的一座大山上,只见群山绵延,好似龙身;山势嵯峨,宛如龙形;山峰挺立,俨然龙头;古木参天,恰似龙角;据传龙云山山峰还天生龙眼一对,山下数里之外还有龙潭,直通波光潋滟的嘉陵江,龙云寺所处的龙云山两侧排列着9条支山,好像9条龙缭绕在它的四周,山上山下一年四季皆云遮雾绕,而古寺则正好修建于龙头之上,当地人传说此为“九龙捧圣”之风水宝地。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龙云寺的神奇究竟在哪里呢?据当地县志记载:龙云寺建于唐太宗贞观9年(公元636年),距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建寺1370多年来,龙云寺曾三易其名,最先名为龙云寺,其次更名为龙潭寺、龙游寺,最后仍复旧名龙云寺。唐“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曾令张僧繇等人在蜀中广建寺庙,雕塑佛像上万尊,求佛庇佑大唐江山,曾赠给蓬州的龙云寺佛像一尊。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李亨于甘肃灵武即位称帝,也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唐肃宗其堂弟李瑀因不满李亨称帝,公元759年冬,唐肃宗将汉中王李瑀贬至蓬州任刺史,汉中王李瑀曾游历此寺,将寺庙改名为龙潭寺,因汉中王李瑀系唐玄宗长兄李宪之子,系龙子龙孙,后扩建寺庙,又改名为龙游寺。公元760年,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被贬为蓬州长史时,也曾游历此寺,并为古寺亲书寺名“龙云寺”三字。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明监察御史卢雍巡视川北时,曾作《游龙云寺》诗:“梓剑峰恋脉尽头,龙潭无底白云浮。曾经兵燹重开寺,有好江山未起楼。翠竹轻风禅榻午,黄杨疏雨佛堂秋。欲题诗句苍崖满,安得山中十日留。”
一千多年来,龙云寺曾三次被毁于兵燹(xiǎn)战火之中,但是勤劳勇敢的蓬州善男信女们又三次积极筹集善款重修了寺庙,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修的规模更大。直到1972年,因当地修建学校,龙云寺又遭拆毁,古寺里仅两棵古树侥幸得以幸免于劫难。1993年春,龙云寺又得以复建,由遂宁灵泉寺大和尚释广大(俗名张胤龙)来寺任主持。
佛说:“前五百年的修行,才换得今生的一次回眸。”走进如今的龙云寺,俨然走进了一个清幽宁静的世外桃源一般。龙云寺整个寺庙就修建在龙云山顶平地之上,整个布局宛如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一般,宽大的院坝中间安放着高大的香炉、拜台,香烟袅袅而生,仿佛有仙鹤盘旋飞舞环绕其上。院坝里有两株高大茂盛的黄角树,树冠亭亭硕大如华盖。左边是大雄宝殿,殿外植有万年青,殿正门上方与两旁门柱之上赫然书写着殿名以及一些阐释高深禅理的楹联,正殿里供奉着慈祥庄严的佛祖、观音、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等神像。殿内香火明亮,梵音袅袅。走出正殿,右边是观音大殿,据称龙云寺里的观世音菩萨非常灵验。殿内供奉着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塑像,观世音菩萨慈祥地端坐于高洁素雅的莲台之上,法相庄严,两眼向下凝视,仿佛若有所思,又仿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凝神静气地聆听着人世间的一切苦难的声音一般。
据当地人盛传,当年龙云寺里还有一位闻名遐迩救苦救难的“活观音菩萨”。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姓郭的女子,不知其娘家何许人也。她从小过继给当地一位刘家当童养媳。刘家亦穷,令郭氏每天上山割草。丈夫刘世秋尚未圆房即外出未归。有一养子叫刘秋武,孙子刘羊娃。郭氏每天上龙云寺割草,实则是在寺庙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翻转背篼盘腿坐禅,每每到了回家的时候便翻转背篼,背篓里居然就有一背篓青草,如是者数十年。
清道光三年,洪运开到蓬州担任知州大人,人称洪大老爷。一年大旱,洪大老爷和随从衙役们一起下乡勘测水利挖堰塘。有人到洪大老爷面前告状说龙云寺上有一疯老婆子是个旱魃,什么叫旱魃,就是传说中能够引起旱灾的怪物,传说旱魃出世,方圆百里之地皆滴水无存。为此,当地老百姓强烈要求洪大人将郭氏女撵走。洪大老爷带着衙役上山撵郭氏,郭氏坐禅不理。洪先问郭氏“何时有雨?”答曰:“午时三刻。”有人想整郭氏,未到中午就开饭。当时炎阳似火,天无片云。洪便说郭氏妖言惑众,即命衙役用鞭子抽打郭氏,郭氏仍坐禅不动,若无其事。到了中午,衙役将鞭子打断。郭氏曰:“我已三世修行,尔奈我何?天将雨,尔等速归,去看汝夫人罢。”洪等人刚下山,大雨如注。返城距五里的古佛洞时,洪的家人急来告之:“夫人在家被鬼打得奄奄一息,请大人速返!”洪急忙回家,见夫人被打得遍体鳞伤,鞭痕尤存,方悟菩萨之神威,急向菩萨许愿保佑夫人伤愈,即来还愿谢罪。次日,夫人康复如初。洪大人赞曰:“真是活观音!”活观音之名由此传遍四方,远近闻名,来拜谒者众。洪知州后来前去还愿,坐轿来到距龙云寺五里的二郎庙,忽患疾病而返;次日又去还愿,骑马至大田沟过桥时,马失前蹄受伤复返。当晚,洪在梦中见菩萨警告:“要来还愿,必须放下你的官架子与民同行。”于是第三次还愿时,斋戒三日,沐浴素衣,草履步行至距龙云寺约二里的大木湾迷途而止,就于山前排好香案,向龙云寺方向顶礼谢罪而返,后将此山更名为香炉山。
郭氏早在割草时即知事甚广,言者必验。前来问事者众。自洪大人尊称为“活观音”后,来晋谒者更甚,常常流连忘返。是以信众在佛殿侧菩萨坐禅的石上塑一尊像并修一殿。像塑好后,匠师问菩萨塑得如何?菩萨曰:“一切均可,只脚大了点。”菩萨看着匠师修好脚后,满意地点头而归。菩萨回家后向儿子刘秋武说:“庙上将我的像塑好,我要归位了。我去后,七天勿埋我肉身,我须回来办事;如违我训,必将断后。”言毕而圆寂,时六月十九日。活观音圆寂之事快速传开,前来烧香者接踵而至。第一天,酒菜招待即百余席,第二天稀粥炊煮难供,第三天供凉水不济。打杂者一换再换。刘氏家族见状,均劝其早埋。刘秋武从其族长之命,第六天上山。早上封钉时菩萨肉身尚温,乃忍泪埋葬,人们又赶到坟上去烧香。刘秋武违背母训,其子刘羊娃未娶,遂断后。破四旧的时候到处挖坟毁庙,但活观音墓均无人敢动。文革时造反派不怕,硬去挖坟,刚举锄就昏厥而死。后无人敢再动。至今坟上香火不断,昼夜油灯不灭。
传说终归是传说。我们大抵可以不信。但敬畏自然,敬畏人生,时刻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其实未必不也是一种生存的哲学与巨大的智慧。
走出观音大殿,对面是一排长长的厢房,厢房里供奉有财神等众多神灵。正对大雄宝殿的地方也修建有一座大殿,殿内供奉有护法金刚、开口笑大肚弥勒佛等众多神像,护法金刚与众多罗汉神像环列大殿左右,个个神态威武庄严,面目狰狞恐怖,尤其是那护法金刚,手举钢鞭,相貌威严,脚下踩着伸出猩红长舌面目更为狰狞的饿鬼或者恶鬼,让人看了便不寒而栗。供奉护法金刚、罗汉菩萨的法座之下彩绘有双龙戏珠的图案,金碧辉煌,活灵活显,戏珠的双龙仿佛马上就会腾空飞跃,呼之欲之一般,令人暗暗称奇。
龙云寺更为神奇的生态奇观莫过于古寺山门外斜坡上的两棵紧密环抱,和谐共生千年古树了。一棵是黄杨树,一棵是黄桷树,皆有四、五人合抱之粗大,高约10余米,远望亭亭如盖,黄杨、黄桷共生树蔚为奇观,实不多见,堪为龙云寺之标识,亦为龙云寺之瑰宝。据《唐书 五行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蓬州枯杨生李枝,有实。”黄杨树枯枝干上寄生它树现象并不多见。隋朝乃杨家的天下,而唐朝乃李家的天下,蓬州枯杨生李枝无形之中彰显唐朝李氏天下取代隋朝杨氏天下应为天意,故“枯杨生李”在当时更被视作国之瑞符,载之于史,其源由此。又现今龙云寺近甚多李树成林,年产颇多,其来亦有渊源。蓬安龙云寺的千年黄杨共生古树无形之中也竟成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
千年时光转瞬即逝,静静地站立在千古名刹龙云寺之前,顿感宇宙之浩淼,而人生之须臾。而我们每一位来过龙云寺之人,也许都会幡然顿悟:天下人来,天下人往,来来往往,或为名,或为利,其实都人生均如匆匆过客,挥一挥手,其实我们什么也都没有带走……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19 14:37 编辑

蓬安 006.jpg
蓬安 007.jpg
蓬安 008.jpg
蓬安 009.jpg
蓬安 010.jpg
蓬安 01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113314cgex6cfreiq6xhch.jpg
113336dyo7ko41817njvns.jpg
113435z1vcokjxx3i5lc4e.jpg
蓬安 002.jpg
蓬安 003.jpg
蓬安 006.jpg
114735nnsm7zuc7osm1u7c.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19 14:43 编辑

110433shlpgtt8gliu89tt.jpg
110505hxgd8u6gaaaag4zr.jpg
110505ktmfchpbtp4tqhqp.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psb1.jpg
psb2.jpg
psb.jpg
psu2.jpg
psu3.jpg
psu4.jpg
psu5.jpg
psu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赋韵天府 003.jpg
赋韵天府 002.jpg
赋韵天府 004.jpg
赋韵天府 005.jpg
赋韵天府 006.jpg
赋韵天府 007.jpg
赋韵天府 008.jpg
赋韵天府 009.jpg
赋韵天府 010.jpg
赋韵天府 011.jpg
赋韵天府 012.jpg
赋韵天府 013.jpg
赋韵天府 015.jpg
赋韵天府 016.jpg
赋韵天府 017.jpg
赋韵天府 018.jpg
赋韵天府 019.jpg
赋韵天府 020.jpg
赋韵天府 021.jpg
赋韵天府 022.jpg
赋韵天府 023.jpg
赋韵天府 02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19 14:49 编辑

蓬安 001.jpg
蓬安 002.jpg
蓬安 003.jpg
蓬安 004.jpg
蓬安 005.jpg
蓬安 006.jpg
蓬安 007.jpg
蓬安 008.jpg
蓬安 009.jpg
蓬安 010.jpg
蓬安 011.jpg
蓬安 012.jpg
蓬安 013.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的百牛渡江
                                
                           邓四平/文


     好似非洲大草原上浩荡壮观的角马群渡河大迁徒,在蓬安,也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生态奇观,名叫百牛渡江。蓬安的百牛渡江场面壮观,气势恢弘,在整个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四月底最后一个周末,当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嘉陵江放牛节,一直持续到当年十月底,吸引了成都、重庆等全国各地大量游客不断前往蓬安观看这一独特的生态奇观。
     在四川众多的县市中,为什么独独处于川东北嘉陵江中游的蓬安县会有这么奇特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呢?
这首先要说到流经蓬安长达89公里的嘉陵江。嘉陵江古称巴江、汉水、渝水,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因凤县境内的嘉陵谷而得名。其源头一为东源,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凤县西北代王山;二为西源,西源西汉水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南平南川,至陕西略阳两河口两源汇合,在四川省昭化镇纳白龙江,流经四川盆地东部,在合川市纳渠江、涪江,再于重庆市汇入长江。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河流。流经主要城市有宝鸡、陇南、汉中、广元、南充、重庆。其中南充境内长301公里,流经蓬安89公里。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在流过美丽的蓬安县城后,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状如太阳,一个弯弯的状如月亮,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太阳岛在上游,总面积约达80万平方米;距太阳岛约两百米的月亮岛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两岛之上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水牛成群,更有白鹭、野鸭、青妆等众多水岛栖息于此。在这里,生物之间和谐相处,水牛吃草,鸟儿在水牛的身边陪伴它,在牛背上给牛儿捉虫,和牛儿窃窃私语;水牛洗澡,鸟儿也在牛角上与牛儿相依相偎,不愿离开,人们乘船途径于此,谁也不忍心打扰它们。长此以往,美丽的太阳岛、月亮岛于是便成了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
      由于太阳岛、月亮岛是江中孤岛,每天清晨,两岸的水牛要上岸吃草,因此水牛们就成群结队涌向岸边,健壮的头牛一声长啸,牛群便如闻军令,纷纷下水,一支队伍从东岸游向的太阳岛,另一支队伍则从西岸游向月亮岛。两边各一百多只牛头在江中若隐若现,它们秩序井然,小牛趴在妈妈的背上,场面无比温馨,健壮的公牛在前面带路,在后面护卫,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成扇形散开,队形几经变化,数分钟便游过了50多米宽的江面。它们高兴地在岛上飞奔,然后尽情享受嫩绿的水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牛群又会游到对岸的家中休息。老百姓便把这种奇观称为“百牛渡江”。 众所周知,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典范和写照。然而,在蓬安看过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后,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牛其实还具有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更多的优秀品质。
      在百牛渡江的相如镇油坊沟村旁边有座高大巍峨的塔子山,塔子山上有作高大巍峨的青云塔。据老年人代代相传,蓬安塔子山山的青云塔其实也是大有来历的。传说,古时候,蓬安嘉陵江上有个叫牛毛漩的地方,有一群金牛,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专门跑到油坊沟这个地方来偷吃农人们种植的庄稼,于是,当地的人们便请鲁班大师在塔子山最显眼的山顶修建了宝塔,宝塔的形状就像一根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赶牛棒一样,用来震慑那群偷吃农人庄稼的金牛,金牛看见宝塔,以为是天神手执的赶牛棒,因为害怕挨打,从那以后,牛毛漩的金牛便再也不敢到油坊沟塔子山一带来偷吃农人们的庄稼了。
      除了塔子山顶的尖塔子以外,在原清溪公社7大队的山顶上还有一座断塔子,这个也是有来历的。传说,鲁班大师和他的徒弟当年打赌在当地比赛各修一座宝塔,以天亮时鸡啼为号,看谁修得又好又快,谁先建成宝塔谁就获胜。鲁班大师的徒弟于是偷偷地先在山上动工修建宝塔,修了很多时辰之后,偷偷一看,师傅居然还没动工,于是心中暗暗窃喜,自认为自己这次一定是赢定师傅了,于是便停下来慢慢修建,待到即将天亮鸡啼之时,回头向塔子山上突然一看,师傅鲁班居然在塔子山上已经高高地修建起了一座宝塔,而自己修建的宝塔却只修建到了一半,羞涩难忍的徒弟于是情急之下慌张地拿起一个锅盖盖在宝塔之上作为塔顶,算是将宝塔勉强完成交付任务,因此人称断塔子。不幸的是上述两座与蓬安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有关的宝塔在上个世纪的文革中都不幸被造反派所炸毁了,现在依旧还有宝塔遗址尚存。
      牛在中国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它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的历史由来已久,所以中国人素来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
      牛的图腾崇拜,可追溯到4000年前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到了唐代,铁牛便改设岸上了。古人认为,终生耕田犁地、开垦荒原的牛,是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而天帝为了惩罚牛,让牛世代受劳作之苦,为人类所驱役宰杀。可以说,牛就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因盗取天神的火种给人类而遭受惩罚)。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见之明”。是地母盖亚与天父乌拉诺斯之子伊阿佩托斯与克吕墨涅的儿子。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阿波罗的太阳车里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便没有尽头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著名的大力士海格力斯用箭射死神鹰,用石头砸碎铁链,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中国牛种的驯化和演进普通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 6000 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水牛在中国南方驯化较早。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二处文化遗址的水牛遗骸,证明约 7000 年前中国东南滨海或沼泽地带,野水牛已开始被驯化;从古代文献看 , 甲骨文中有“沈牛”一词 , 被释为水牛的古称 , 汉代大辞赋家四川蓬安人司马相如《上林赋》也有此名词。牦牛由野牦牛驯化而来。古代用牦牛尾毛制成的饰物称旄,常用作旌旗、枪矛和帽上的饰品。牛在远古时代就被用作祭祀的牺牲。据古文献载,每次宰牛多达三四百头,多于羊和猪的数量。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太牢(一说太牢是肥育牛的畜栏);如缺少牛牲,则称少牢,说明自古即以牛牲为上品。《礼记·王制》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 , 角尺。”这是根据牛角的发育程度 , 判断牛的老幼,从而区别牛的等级。为了掌管国家所有的牛在祭祀、军用等方面的用途 , 周代设有“牛人”一职,汉以后曾发展成为专管养牛的行政设置。
      牛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供役用。牛车是最古老的重要陆地交通工具,有认为尧、舜以前已发明牛车,但后来的发展不及马车。但使牛的利用发生决定性变化的,则是农业生产中牛耕的发展。
       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它成了氏族的图腾,它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它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它成了牧民财富的象征,它成了供应人类乳品的源头,它成了人类餐桌上的上乘美味,它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它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它的精神是开拓者最好的寄托,它的鞠躬尽瘁、勤劳无私对人类的价值观已经达到最高顶峰!
       于是牛文化在人民中间拓展,牛文化中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等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鞭打春牛的活动起源于先秦时的历史传说: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暤(hao)氏率民迁居黄河下游,要大家从游牧改学耕作,并派他的儿子句芒管理这项事业。句(读gōu)芒,或名句龙,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句芒在寒冬即将逝去前,采河边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在竹管旁、到了冬尽春来的那一瞬间,阳气上升,竹节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标志着春天降临了。于是句芒下令大家一起翻土犁田,准备播种。是人都能听从句芒的号令,可是相帮人犁田的老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懒得爬起来干活。有人建议用鞭子抽打它们,句芒不同意,说牛是我们的帮手,不许虐待,吓唬吓唬就行了。他让大家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鞭响声惊醒了老牛,一看伏在地上睡觉的同类正在挨抽,吓得都站起身来,乖乖地听人指挥,下地干活去了。由于按时耕作,当年获得了好收成,原先以畜牧为生的人们都乐于从事农业了。此后,看灰立春、鞭挞土牛逐渐积淀成了人们判断时令、及对耕作的定规,句芒则被尊为专行督作农耕的神祇。《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到清朝乾隆年间把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可见牛对人的重要性和“鞭春牛”风俗经久不衰。
       此外,关于牛的风俗还有很多,如贵州布依族于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让牛休息,喂糯米饭,民歌唱道:“九名九姓独山州,南郊紫泉北石牛,年年四八牛王节,家家花饭摆门楼。”仡佬族农历十月初一为牛过节,称“牛王节”或“牛神节”。侗族爱牛有传说,六月初六洗牛节,杀鸡杀鸭为牛庆,家家牵牛走下河,耕牛清洁又平安,五谷丰登农家乐。”云南丽江纳西族每年两次“敬牛王”,分别在六月和九月,由各家任选一天,给牛洗澡,清理牛舍,让牛休息;湖北一些地方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为牛王过生日,给牛剥芋头做羹,称作牛羹;湖南流行几户人家共养一头牛,叫做“结牛财亲”海南黎族农历十月给牛过节,由亩头主持,每头牛主人都要有一块“牛魂石”,收藏在家,并用“牛魂石”泡酒庆祝;广西僮族给牛过“脱轭节”( 轭e, 牛马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曲木)给牛吃五色饭和甜酒,人们唱牛歌:"世人听我说缘由,兽中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苦出力,适时耕种求全收,规劝世人喜耕牛,人畜两旺乐悠悠"。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中讲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讲土能克水,所以古人们在治水之后,常设置铜牛、铁牛以镇水魔。全国各地也有出土的实物证据——比如闻名遐迩的黄河铁牛。黄河铁牛(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中国很多地方也喜欢斗牛这项活动。斗牛这项活动则是由流传数千年的牛图腾崇拜文化衍生出的民俗祭祀活动,起源于蜀民为颂扬李冰的伟大功绩而广为传颂的“李冰斗牛”故事。
      公元前25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李冰治蜀,为根绝当地的旱涝灾害,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水利工程——泽被千秋、造福万世的都江堰工程,《史记》上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李冰斗牛”故事讲的是:成都的江神每年向百姓索取两名美貌少女为妻子,否则便发动洪水。每到祭神之日,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李冰让自己的女儿扮作江神的新娘,亲自到江神祠送嫁,并与江神对饮。酒过三巡,李冰厉声斥责江神的害民之举。忽然间,他和江神都消失不见了。过了很久,人们发现有两头壮硕的公牛在江边斗成一团,斗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又过了许久,李冰汗流浃背地回来了,他对属下官员们说:“我变作公牛与江神角斗,已经斗得筋疲力尽。你们应该助我一臂之力,南面腰部有白色条纹的那头牛便是我的化身,一会我们再斗,你们出手帮我制服江神。”于是,他手下的官员拔剑刺杀了已经斗得筋疲力尽的江神化身的公牛,江神就这样一命呜呼。从此以后,蜀地再无水患。蜀地的百姓敬仰李冰的气魄和果决,常常称赞体格健壮的年轻人为“冰儿”。
      牛具备“水”和“土”的属性,而李冰变化成的公牛代表“土”,他与江神变化成的,代表“水”的公牛搏斗而最终击败江神,这正是五行相克中的“土能克水”。这个传说,既有其神话性,也表现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水土相生相克,达到太极阴阳平衡,因此大地不旱,江河不涝,百姓安康。民俗斗牛的祭奠祈福寓意,便来源于此。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上记载的第一次斗牛活动。可以说,李冰就是中国民俗斗牛活动的鼻祖。后世之人为了纪念李冰,慢慢形成了斗牛的民间习俗。
       自此以后,中国很多地区相应的产生了民俗斗牛活动,多为“以功报德”,以斗牛祭神,纪念对地方治理有功劳的爱民之官。
       例如金华斗牛,是为了纪念永康人胡则,胡则在北宋仁宗明道年间为官时,曾为婺、衢两州百姓奏免身丁税,人民对他感恩戴德,他死后被尊为胡公大佛,并定时举行斗牛,以娱胡公。
       不过后来,这项平民娱乐活动也逐渐被士族阶级接受并喜爱。据记载,曹植曾吟斗牛诗:“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砉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可见,早在三国时期,统治阶级就已经熟知斗牛这项民间娱乐活动了。
        其实,牛是一种非常通晓人性富有灵性的神奇的动物。小时侯,看电影《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天仙配)之一。那头和牛郎相依为命的老黄牛不但能开口说话,而且还能指引善良厚道贫寒的牛郎娶回美丽的七仙女,甚至,最后天上的王母娘娘从中作梗,强行拆散恩爱的牛郎和织女,死后的老黄牛还能让牛郎担上孩子披上会飞的牛皮,帮助牛郎追撵七仙女,最终成就了一个流传千年万年年年七夕鹊桥相会的凄美传说。有人记住了天庭的凶险和法力无边,有人记住了七夕的浪漫和甜蜜的爱情,有人记住了七夕葡萄架下温柔的呢喃,在人们的心中,老黄牛对于主人的忠诚和忠贞,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如今的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县,每年四月底最后一个周末,当地不但会举办盛大的嘉陵江放牛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夕之夜,当地同时也要举办盛大的牛郎织女七夕情人节。牛郎与织女,乃至闻名遐迩的生态奇观蓬安百牛渡江之间,不知其中是否有着某种说不出的因缘与巧合,不管是因缘还是巧合,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牛儿们生活在风光秀美的蓬安确实还算是一件非常浪漫与幸福的事儿。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19 15:43 编辑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093802arjt6lhbr1nrv6l1.jpg
093802lv58ezie67b3hhbn.jpg
093804nhlb888pejbxxzhq.jpg
201432duvvnzpypsv4zifc.jpg
201433r5bvi73hy9spsi0x.jpg
201434mef9ljpl9wlf7gvh.jpg
201434qncgrlo8zdc5t55t.jpg
201435d85r73oxzxe8xiq0.jpg
201435kq08g0q608i1jj08.jpg
201436kbi4499ji8949898.jpg
201437ao9xpz1wmtzwoxgt.jpg
201438gfst5ef4vbe4gv8b.jpg
201438olkk5hxslr2cp5s2.jpg
201439sn8uunl1l8iu5gw6.jpg
201440qbrrez6llrr165bl.jpg
201440zkon2uunrgk4uomc.jpg
201556b9cax4m243t0s226.jpg
201557ppjg937kwg4pzumu.jpg
201557r04b0y0rerdj3k0w.jpg
201558krpcmqqmpqmm7ehc.jpg
201558swr1vj8ww1wi2kw0.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19 16:16 编辑

蓬安 523.jpg
蓬安 524.jpg
蓬安 552.jpg
蓬安 556.jpg
蓬安 557.jpg
蓬安 564.jpg
蓬安 568.jpg
蓬安 570.jpg
蓬安 571.jpg
蓬安 573.jpg
蓬安 579.jpg
蓬安 583.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 232.jpg
蓬安 235.jpg
蓬安 254.jpg
蓬安 216.jpg
蓬安 257.jpg
蓬安 262.jpg
蓬安 268.jpg
蓬安 279.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19 16:20 编辑

蓬安 130.jpg
蓬安 127.jpg
蓬安 131.jpg
蓬安 142.jpg
蓬安 149.jpg
蓬安 165.jpg
蓬安 173.jpg
蓬安 174.jpg
蓬安 177.jpg
蓬安 179.jpg
蓬安 184.jpg
蓬安 18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144725mbkrq90hhmhqmzno.jpg
174900wcyvvjjhirjn100m.jpg
174904iphr92xvyx7cz8xp.jpg
174907x5o1c1gace3mnm33.jpg
蓬安 002.jpg
蓬安 003.jpg
蓬安 00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鬼才魏明伦2009年3月1日游蓬安,为蓬安作:


                司马相如故里赋


       司马相如:华丽之赋圣,浪漫之文豪也!

  蓬州古郡:赋圣之故里,文豪之摇篮也!
  故里悠深,储华丽之灵气;摇篮温暖,存浪漫之基因。锦绣开屏,情天朗朗;嘉陵环抱,爱河滔滔。讴歌鸟比翼,传说凤还巢。琴台夜月,绿绮再弹求凰曲;故宅良宵,红袖应和咏鸠诗。遥对临邛,蓬安也有文君井;遍询川陕,此城独建长卿祠。问西南丝绸路,可在墨池筹划?探本土蚕桑业,想是卓女栽培。童年犬子,起步锦屏镇;晚年游子,魂归慕蔺山。生前以蔺丞相为师,殁后有太史公作传。司马乎!相如乎!文章并驾两司马,经略交辉双相如。
  乡贤出色,桑梓增光。古邑人文丰厚,江城风水吉祥。游客慕名,墨客迁客纷纷云集;赋圣流芳,画圣书圣续续光临。吴道子沿河百里,颜真卿扎根两年。鲁公石如人,书圣立笏朝天阙;财神楼临水,画圣粉本绘川江。诗仙太白,题赠蓬池隐者;醉翁欧阳,礼赞小县狂生。开元寺畔,元禛三过;来苏山上,苏轼一游。周子留行踪,舟口命名周子镇;濂溪传学派,老街早建濂溪祠。历朝俊杰浪淘不尽,当代宾朋鱼贯而来。山水森林,远瞻八处美景;渔耕桑麻,近赏三组铜雕。峰峦蜿蜒,古称五马排空;鸥鹭飞翔,今看百牛渡江。龙角峥嵘,天风浩浩;白云缥缈,林海茫茫。马回景区,千里嘉陵第一坝;漫滩湿地,四面芦苇上万丛。金轮出水,日岛月岛乾坤象;玉带绕城,阴鱼阳鱼太极图。醉游蓬安县,幻想蓬莱仙境;笑登情侣楼,品评情圣传奇。
  凤求凰之佳话,乃千秋信史也!
 凤骗凰之酷评,乃一派流言也!
 古有封建卫道士,现有商业炒作家。后者拾前者之牙慧,武断借垄断之平台。搬出颜氏家训,夸大腐儒偏见;回避李贽藏书,隐瞒群贤公评。以现代商人之心,度汉代才子之腹。诬相如近于西门庆,变文君类似李瓶儿。既丑化此司马之列传,又贬低彼司马之史记。粉丝无知,轻信骗局;吾辈有责,还原爱情。为佳话澄清皂白,代故里反驳雌黄。
  归凤恋新寡,冲击封建罗网;引凰奔私宅,跨越礼教雷池。伴妻当垆,叛逆之挑战;临街涤器,书生之佯狂。婚姻自主,古代范本;个性解放,早期萌芽。墙头马上,受其陶冶;萧寺西厢,步其后尘。还魂牡丹亭,沥血桃花扇。银河牛郎织女,断桥白蛇许仙。宝黛红楼缱绻,梁祝彩蝶翩跹。皆凤求凰之遗响,凰恋凤之续篇。然而,张生有厌旧之瑕,裴郎有休妻之错,许仙有薄幸之误,宝玉有多恋之癖。男性中心之通病,雌雄不平之痼疾也!王朝体制,三妻四妾;宗族法规,十子百孙。无后为不孝之首,纳妾乃求子之方。文君长期无珠孕,相如闪念纳小星。可贵者:刚读白头吟,茂陵即止;回报青鸟函,鸳梦重温。对比樱桃樊素,杨柳小蛮。香山连纳二佳丽,东坡岂止一朝云。李白几度鸿鸾禧?唐寅多少如夫人?唯相如个案,与文君偕老。宁可膝下荒凉,也无婚外风流。同遵山海誓,不负凤凰盟。文君泪写长卿诔,相如鬼恋卓氏魂。佳话乎?骗局乎?成双到底之美眷,从一而终之情痴!
  促蓬安设论坛,邀百家聚琴台。评学术而比文采,辩哲理而求真知。川人恭候,名嘴敢来否?琴台不朽,江水长流哉。
                                                                    己丑年盛夏苦吟成骈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20 14:48 编辑

170627ndnavvanotv0zb0b.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大将王平与蓬安

  文 / 邓四平

  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罗贯中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守街亭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一个名叫王平的卓越的将领。这个人出生于四川渠县和乐乡,但这人却又与四川蓬安有着血浓于水一般深厚的历史渊源。
  王平(?-248)字子均,又称何平,是三国鼎立时蜀国后期名将,官至蜀汉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安汉侯。生年不详,据《三国志 王平传》载,王平籍贯益州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渠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因此寄居在距渠县不远的古蓬州今蓬安县新河乡的外祖父何氏之家,19岁时方离开寓居生活长达16年之久的蓬州从军洛阳,从此开始了其戎马倥偬的辉煌人生,因此有的史籍又把王平称为“何平”。王平墓,今在四川南充市高坪区永安镇,位于永安镇临江村凤凰山,为长方形土冢墓。原有一碑,上书“汉将军王平之墓”,1959年修公路时拆毁。王平墓是三国遗迹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1981年5月,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们首先说一说马谡守街亭是怎么一回事?
  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吴国大将吕蒙所杀后,刘备于是兴兵百万为关羽报仇而伐吴,最后竟被吴国降临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而告失败。刘备气急之下,一病不起,在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于奉节县白帝城永安宫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即位后,改元建兴(223年),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
  刘禅建兴五年(227年),国内局面已经稳定,对外与吴国的关系也得到改善,诸葛亮便开始率军进驻汉中,北伐曹魏。临行之前,诸葛亮给刘禅上了一道奏章,就是著名的《出师表》,这次北伐,曹魏方面由司马懿迎战,还上演了著名的“空城计”,但最终诸葛亮也未能打入魏国境内。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再次出师,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大张旗鼓地让赵云、邓芝从斜谷取道郿地,占据箕谷,以为佯攻,他本人率领主力攻占祁山,向前推进。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反水归降了蜀国,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睿(ruì)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官至越嶲太守。(越嶲为三国时期郡名,今为四川西昌地区。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普雄县并入越嶲后更名为越西县。)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今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诸葛亮将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等诛杀,夺将军黄袭等人的兵权,王平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围祁山,别遣王平驻守南围。司马懿率领大军攻诸葛亮,遣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胜。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出兵伐魏,8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大军退还,魏延因与长史杨仪不合,于军中作乱,王平率兵进攻魏延,魏延引兵来战,手下士兵却被王平遣散,魏延兵败,后被马岱所斩。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平安三侯威名始于此时。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大将军蒋琬驻沔阳,王平被召到大司马府,蒋琬任命王平为任前护军。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有人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王平却说:“不行,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现在应该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唯有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当时马忠在南中,邓芝驻守永安,王平在汉中,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变土的平安。
  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是他能口述让别人代写书籍,都有意理。王平让人读史、汉一系列的书籍专机,自己在一旁听,能知其大义,论说的时候不会失其主旨。王平遵守并履行法度,与人交谈从不开玩笑,从早到晚,都能端正坐姿。然而不足的是。王平性狭侵疑,为人自轻。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儿子王训继承了王平的爵位。
  “巴蜀自古多俊杰,蓬州历来出伟男。”正是怀着对先贤的无比崇敬和仰慕之情,早在13年前的2000年12月上旬的一天,笔者受蓬安县著名文史学者、时任蓬安县文管所所长郑幼林先生的嘱托,造访了王平将军曾寓居过的蓬安县新河乡的何家村,即今新河乡六村,笔者于该村目睹并搜集到了有关王平将军寓居蓬安时留下的大量遗址、遗迹以及众多神奇的民间传说。

  1、千古风流将军寨

  在新河乡六村村支书黄万成的陪同下,我们从新河乡政府出发,行走了五六里山路,在一个叫凉风垭的地方下车了。只见一座高大巍峨山势陡峭的山寨出现在我们眼前,山顶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松柏等树木,远望去那山酷似一个巨大的戴着头盔身披铠甲的古时候武士的人头像,黄支书告诉我,那山名叫“将军寨”,“将军寨”这个名字自古便已有之了,并不是现在的人们一时心血来潮所取的。
  跟随老黄一道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林木葱茏,因是下午时分,光线十分暗淡,走在林间,脚踩在厚厚的黄色落叶之上,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让人心里感到一阵巨大的宁静和震撼,甚至不时地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和恐惧不断地爬上了脊背。
  不知不觉中,老黄告诉我,马上就要到“将军寨”了。爬上半山腰,见到了先前的古寨门,古寨门所处的位置看上去非常险要,寨门周围便是数十米高的悬崖峭壁,给人的感觉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估计在冷兵器作战的古时,要想登上山寨,除此以外,再也别无它途了。但如今的古寨门已大部毁坏了,唯遗留下寨门两旁的一些巨石,湮没在丛生的杂草中间,石上早已爬满了苔藓、杂草等植物,斑斑驳驳,看上去甚是荒凉。登上“将军寨”,山上生长着高大茂盛的松、柏等树木,郁郁葱葱,早已成林,山间杂草丛生,有的草丛甚至高过人头,人行其间,几乎不见头顶上的日光。山的四周临近悬崖峭壁的地方,长形状的巨大条石码砌而成的古寨墙依旧尚存,古寨墙上有射击用的垛口,还有很多半尺见方的小了望孔,从小了望孔中望出去,山下四周的情形尽收眼底,俨然一个固若金汤的所在。历经无数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侵蚀,虽然古寨墙很多的地方如今已成断壁残垣,但古寨墙依然傲然挺立在“将军寨”的山腰或者山巅之上,俯视着周围的山川,拱卫着这一方神奇的山水和人民,令人不禁为古时蓬安先民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暗暗赞叹不已。

  2、神奇的“何家挖空”

  从“将军寨”下得山来,接着到了两山两连的一个大缺口的山坳处,其实,新河一带的大山几乎都是高大巍峨连绵起伏的,一般很少有这样的缺口似的山坳。在山坳的左边一方,只见有一方高约一米左右,宽约七八十公分的一块残破的石碑倒在杂草丛中,拨开掩映的杂草,只见断了一角的石碑正面镌刻有“威灵镇一方”等依稀尚存的五个大字,字约三寸见方,笔力遒劲,古朴典雅,很有魏碑风骨,那残破的石碑究竟是何年何月何人所刻,因无明确记载,所以不得而解。
  同行的老黄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这个山坳名叫“何家挖空”,相传,很多年以前,其实并无这个山坳。据说,一千多年前的时候,这个山坳下面的村庄里就住着大将军王平的外祖父何姓人家,同时村里还居住着一户黄姓人家,自从何姓人家出了大将军王平以后,一时富贵显赫至极,因此引起了黄姓人家的羡慕甚至嫉妒。后来黄姓人家多方打听,据道行高深的风水先生泄露机密说那是因为何姓人家占据了这里的风水宝地所致。因此,黄姓人家很不服气,便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往这个传说中的风水宝地的地方,用锄头使劲乱挖,妄图挖断何家的龙脉,谁知黄姓人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两山两连的地方,好不容易挖出一个大缺口来,谁知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那先前的挖出的大缺口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又长好合拢了。因此,不服气的黄姓人家更加认定那是一方风水宝地。于是,便遣人日夜潜伏风水宝地之处以探究竟,终于有一天深夜,偷听到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在悄悄摆龙门阵:“何家的这个风水宝地倒是不怕黄姓人家的乱挖,怕只怕他们到这里来拉拉扯扯!”得知这一秘密的黄姓人家下来后便反复琢磨和寻思,最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黄姓人家便拿起一把大锯子来到此地,用锯子来来回回反复锯动,竟然生拉活扯地将藏在山中的一根水桶般粗细的巨大的藤蔓锯断了,从那巨大的藤蔓中居然流出了鲜红的血液来,一直整整流了三天三夜才流淌完毕。从那以后,两山相连的地方就再也没有重新长拢合在一起了,于是也就出现了现在的这样一个大缺口的山坳了。据说,从此以后,山下的何姓人家便从此衰落了。

  3、世外桃源何家村

  继续前行,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蜿蜒山路,终于到了半山腰的何家村了。老黄的家就坐落在青翠碧绿的半山腰间,屋后长有几株高大挺拔的春桠树,房前有两株更为高大挺拔的香樟树,那树树干至少要两人才能合抱,很是珍奇。顾不得歇息,趁着夕阳尚未落坡,老黄马上带着我去实地踏勘传说中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幼时曾经寓居过的何家大屋基遗址,在半山腰的一块开阔的土里,只见先前的王平将军的外祖父何姓人家的房屋建筑地上部分早已荡然无存了,但是整个遗址房前的台阶石,房屋排山之间的柱础,残存的古瓦,古砖等物,乃至整个遗址的大致的建筑轮廓虽经千年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可见。经过现场粗略估测,何家大屋基遗址长约五六十余米,进深十余米,整个建筑面积约为五六百平方余米,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何家的显赫和鼎盛之一时。
  富贵总如过眼眼云,风流总是风吹雨打去。伫立先前的何家大屋基遗址前,想不到当年曾经车水马龙的高大庭院竟然成为了如今荒草凄凄的一片废墟。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深深地感叹到宇宙之浩淼,而人生之须臾,岁月总是一把无情的利刃,无论任何人,任何事物,在时间老人的面前,竟然都是显得那么地不堪一击。即使贵如将相王侯,也竟然落此同样结局。
  怅然地作别何家大屋基遗址,跟随着老黄又来到了何家大坟山。只见一块巨大的形似太师椅般的半山腰平开阔地里,层层叠叠的依山而建有很多的坟山,很多坟山码砌墓门的青石早已看不到石头的原来形状和纹理了,整个青石都只能看见密密麻麻地苔藓等物遍布。同行的老黄告诉我,这些坟山很多都是古坟,大炼钢铁的时候和十年文革当中撬了很多座,现在已经少了好多了,这些古坟究竟有好多年代了,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我去的时候虽已是寒冷的十二月的一个冬日,但是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那众多的坟头上竟然生长着一种奇特的碧绿的小草,老黄从其中的一个坟头上任意采摘下一株小草来告诉我道,这些小草都只有一根笔直的主根,没有任何须根,生命力强得很,其他地方的草基本上都枯死了,但就是这些古坟头上的草,冬天里一样长得绿油油的,很是奇特。
  最后,老黄说道,听过去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这里有很多地名其实都是与三国时的蜀国大将军王平是有关的。来时路上见到的“将军寨”,为什么单单这里会叫将军寨呢,为什么蓬安其他地方没有叫将军寨的地方呢?那就是为了纪念大将军王平才取名将军寨的。这里还有祖祖辈辈流传的“何家挖空”的神奇传说故事,以及刚才看到过的何家大屋基遗址,何家祖坟等等,如此种种,无一不都是指向了古时从这里走出去的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老黄继续补充道,另外,最能证明这里是王平将军曾经寓居生活过的证据是山里还有一个小山丘,当地人称其为“何家盔空”,相传那是忠义的王平将军在其死后其魂魄化成了一座武士头盔似的的小山,威灵镇一方,以此来庇佑这一方山水和人民。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20 14:59 编辑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3-10-20 14:49 编辑

191928rcmym8xp8xbvclx1.jpg
193654tgnomzvm40rodozm.jpg
215638bhu66jms8o2buj2o.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