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梦魇”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青川县瓦砾乡柴湾村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房屋摇摆呻吟。“娃,我的娃!”一句惶恐无助的嘶喊声响彻云霄。村民杨玉芳猛然扑在倒塌的房屋废墟上,啼血般地叫着。“妈妈———妈妈———”孩子哭着,“娃,妈妈在这。”杨玉芳从倒塌的二楼与地面接缝中听见儿子小利国的声音后,随即疯狂地扒拉着废墟的砖石。那些破瓦、玻璃渣刺痛着杨玉芳的双手,但她仍一个劲地刨着、挖着,直至十个手指鲜血淋漓。最后,小利国被救了出来,而杨玉芳再也抱不住自己的孩子,一屁股跌坐在地。
母亲救子,奋不顾身,当市立医院手术室护师祖丽向记者转述了这一感人肺腑的人间亲情之际,电话的另一端,祖丽的声音禁不住哽咽了。她说,当她们事后赶到杨玉芳家时,杨玉芳的手已骨折,其丈夫的背、脸、胸也全部受伤。这对夫妇还有一个年仅7岁的女儿,脸上同样写满了恐惧。“成片的废墟、像蛇一样舞动的乡间小道、堰塞湖……这场地震,带给我们的灾难与梦魇,让人终身难以忘怀。”
灾区生活
苦:
之一、黄泥巴水
水!水!水!
连日来的灾区生活,让生长在长江之滨的我市首批支援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的10名队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渴!渴!渴!
驻扎于青川中学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师胡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刚到青川的前几天,她们只能靠饮用矿泉水维持基本生活,后来自来水接通了,日子好不容易有了“奔头”,偏偏又遇上了一场大雨。市立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毛以成告诉记者,雨天,他们就会自动陷入缺水状态,因为井里、自来水管道中涌出或放出的全是黄泥巴水,根本无法饮用。
据悉,没有水的日子里,我市10名队员即使累得一身汗臭也只能用湿巾在身上随意抹几下,有时甚至连刷牙的一小杯清水都要省之又省,致使一部分人无奈之下不得不“偷工减料”清洗“门面”。5月25日,一场6.4级的余震又将青川中学唯一的一个自来水管损坏了,驻地的101名安徽省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只能徒步前往几百米外青川宾馆附近的一口井担水,而那口井维系着上万人的饮用,时常要排队等候数小时后才能担得些许。
之二、帐篷生活
据胡玲介绍,刚到青川的时候,由于受条件限制,我市首批支援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的10名队员住的帐篷里堆满了药品、方便面、矿泉水等,活脱脱像一个小仓库。为此,大家只能在帐篷边沿开辟一个小小的角落作为休憩之所,被子没有不说,甚至连每天两餐稀饭都难以糊上嘴。
5月20日晚,这样的帐篷生活似乎更是艰辛到了极致。队员们的帐篷一整夜在风雨中颤抖和呻吟,直至无情的雨水逐步从帐篷外渗漏进去。胡玲清晰地记得,队员们虽说都摆放了一只空碗专门盛水,可即便如此,每个人依然被雨水“浸泡”了一夜。
之三、想吃米饭
5月27日,已是省红十字安庆医院(市宜城医院)医疗队的10名队员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的第四天。由于当地基本无水无电,所以这10名队员只能天天以方便面、八宝粥充饥,截至当日,他们几乎尚未吃过一顿白花花的米饭。
是日下午3点,当省红十字安庆医院(市宜城医院)医疗队队员们陆续拿出自带的方便面准备吃午饭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名天天在该医疗队驻地附近执勤的民警端着一份盒饭跑到他们的帐篷里,诚挚地说:“这几天,我看到你们一直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灾区人民努力工作,你们的精神让我感动,我把我的这份午饭送给你们,表达一下灾区人民对你们的谢意吧!”此情此景,令在场的队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眼见久违的米饭香味一次次钻进各自的心田,众人虽“垂涎欲滴”,饥肠辘辘,却怎么也舍不得动一筷子。
乐:
之一、“火线”入党
5月25日晚,我市首批支援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的8名队员在青川中学“火线”申请入党,来自市立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毛以成、祖丽、胡玲、陈赏池4人,当场成为预备党员,许下了他们对党的庄严承诺。
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陈赏池告诉记者,当晚,她在帐篷里读入党申请书时,正好赶上了一波余震,但她连一个顿也没打,坚定地读完了全部内容。“在这种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地震了又怎样?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带领下,全国人民一定可以克服种种灾难!”陈赏池平静地对记者说。
之二、洗井水澡不感冒了
5月27日晚,祖丽在与记者连线时笑称,现在的她早已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要么可以几天不洗澡,要么直接将沁凉的井水浇到身上也不会打哆嗦。“以前,我在家时喜用滚烫的热水洗澡,沾一点凉水就易感冒,如今体质增强了不少,可见,为灾区人民服务,对我们意志和体魄都增强不少。”
之三、一锅大米粥
5月26日,当省红十字安庆医院(市宜城医院)医疗队部分队员在北川县陈家坝乡金鼓村巡诊时,遇到了一位热情的羌族老大妈。这位老大妈眼见该队队员们为灾民诊治,分发药品十分辛苦,故从自己节省的救灾粮中拿出一部分,为他们熬了一锅热气腾腾的大米粥。
炊烟袅袅,粥香四溢。当这锅热腾腾的大米粥仍翻滚着呈现于众人眼前时,不仅仅是味蕾,连所有人的心也为之跳跃、为之沸腾。
同舟共济
在地震灾区,我市医疗队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同样是灾区救援生活中的一抹不可磨灭的亮色。
作为安徽省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二小队成员,我市医护人员程飞、杨钊、雷传生、祖丽四人于5月25日早晨在蒿溪乡进行巡诊时,恰遇中等大雨,当地卫生院领导考虑到翻山越岭较为危险,就让他们就地候诊。是日上午九点,毛以成打来电话,让他们不要急,等一会就会派车接他们回驻地。来蒿溪乡的时候,四人都看到了一路险阻,而且那时大雨滂沱,路面随时都可能会坍塌,几人心里不禁打起鼓来。然而就在大家焦虑的时候,一辆天蓝色救护车出现在风雨中。毛以成一行冒着可能发生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从车上走下来时,令队员们无不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救援散记
近日,记者每天与在四川灾区的我市医疗队队员们连线时了解并记录了他们在抗震救灾一线发回的信息。在这里,记者特摘录了近期的两条连线以飨读者。
5月25日12点09分,市立医院手术室护师祖丽自青川发回消息:这几天,我们主要负责蒿溪乡的医疗救护工作。昨晚8时许,蒿溪乡上游村一名44岁叫王采和的男性,在配置消毒药水时不慎发生意外,消毒桶里的碎片及消毒液体溅到头面部,右眼外伤,已无法睁开,球结膜和眼睑结膜严重水肿,疼痛得无法说话,其唇部、下颌尤其是右脸颊多处软组织挫伤、擦伤。由于当地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较差,无法进行紧急处理,我队4名医护人员顾不上休息,立即对其外伤进行了反复清洗,上药,及时给予了抗过敏、抗炎治疗,且两小时进行一次冲洗,直到今天早上复诊,患者已经能说话。看到和我们一样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中的受伤同胞,在我们的精心救护下伤势好转,大家终于舒了一口气。
5月27日傍晚5点34分,省红十字安庆医院(市宜城医院)医疗队王超副主任医师自绵阳发回消息:今天10时左右,在四川绵阳九洲体育馆广场前,一名蒋姓患者手扶腰部,佝偻着身躯,满头大汗地来到救援队,诉说其腰部疼痛一夜的情况。我队医务人员通过认真询问病史,很快做出诊断,患者为急性肾绞痛。我们现场为患者进行了即时的消炎、输液处理,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钱昕 刘方婷
【记者手记】
每天,我都被一些事、一些人所感动着。
即使我无法亲眼目睹家园破碎,面对面采访到生死离别,近距离跟踪到奋力救援,可那些撕心裂肺的痛,悲痛欲绝的泪,生与死的焦急盼望,奋不顾身地救援……仿佛就发生在我的眼前。
从连线四川灾区至今,我的心始终被一种震撼和感动的情绪充斥并牵绕着。以致于今天,每当拨通赴川参与抗震救灾“勇士”们的电话,我紧握话筒的手都会颤抖不已。
通过连日来的交谈,我用笔、用录音、用心陆续记下了我市部分医疗救援队员的生活轨迹与感受心情,虽然所辑录的人数寥寥,但大约也能代表此次奔赴地震灾区的这36人的共同心声。
抗震救灾,我们在行动。让我们共同祝福灾区,祝愿巴蜀大地能够早日再现芳华!
晚报记者 刘方婷
图1为市立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毛以成为青川县的一灾民看病。
图2为市宜城医院院长、骨科博士荆珏华(左三)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广场前为肾绞痛患者输液治疗。
图3为市宜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尔水(左一)为北川县陈家坝乡金鼓村村民开展医疗救助。
图4为市宜城医院护师程宏兰为伤者清创。
吴晓波 赵晓阳 提供
【核心提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大地的一次痉挛,扯痛了13亿人的哀伤,也牵动了我市卫生系统每个人的心。山也迢迢,路也遥遥。这么多天来,支援地震灾区的安庆的“勇士”们,在一线有什么见闻和感受?5月下旬,记者连线了位于青川、绵阳等地的我市首批支援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和省红十字安庆医院(市宜城医院)医疗队的队员们,倾听了他们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可歌可泣的救援事迹以及在地震灾区的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