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信息第5期 发布时间: 2009-4-10  

内 容 提 要
●王加潮指挥长对沙州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提出七点建议
●我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灾后农房重建指导员全部到位
●台州指挥部对沙州镇灾后农房重建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台州市医疗卫生队对沙州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阶段性建议
●台州市援川交警、特警会师青川县乔庄镇

 

王加潮指挥长对沙州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提出七点建议

 

  10月29日沙州镇党委、政府在板房区驻地召开了全镇农房重建及群众安全越冬工作汇报会,台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及项目建设组有关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沙州镇所辖11个村、2个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或村、社负责人分别汇报了“5.12”地震以来各村、社农房重建情况及群众安全越冬的工作打算。王加潮指挥长在听取了各村、社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后,首先向全体会议代表通报了台州援建指挥部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在肯定沙州镇干部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取得成绩的同时,王加潮指挥长立足援建指挥部的工作职责和沙州灾后农房重建的实际情况,对沙州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提出了七点建议:一是各级干部应向灾区群众讲明农房重建的政策及形势,不要再观望和等待。二是各村、社要迅速行动起来,抓紧场地平整和备好建筑砂、石料,条件成熟的农户应尽快建房。三是加强对群众自建房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下阶段待指挥部农房重建指导员到位后,将尽力协助各村、社开展农房重建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四是指挥部将与各村、社干部共同认真做好为群众灾后重建的服务工作,尽量将建房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五是各村、社群众在农房重建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建筑结构类型。六是强调在农房重建过程中务必要注意施工安全,并确保建成农房的质量安全。七是台州援建指挥部将与沙州镇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及时协调农房重建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材料、劳动力等困难,确保农房重建工作顺利推进,使沙州的受灾群众早日搬入永久性房屋过个温暖的冬天。

 

我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灾后农房重建指导员全部到位

 

  青川县是“5.12”大地震中的极重灾县,特别是广大农村灾区经济基础相对落后,农民承灾能力和自建能力较弱,农房重建面临很大困难。为了有力支持青川县加快农房灾后恢复重建,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专门制定了“661工程”(即:安排6亿元资金、帮扶6万家农户、组织100名指导员)工作方案。台州援建指挥部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迅速成立了由王加潮指挥长为组长、施月中副指挥长为副组长的农房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由项目建设组具体负责农房恢复重建工作。10月中旬,指挥部即向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上报了要求制定农房重建指导员管理办法,建立定向、定期选派农房重建指导员制度的请示。在台州市委、市政府,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领导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截止11月10日,我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4个指挥部已到位农房重建指导员12人,全面达到了省援建指挥部关于农房重建指导员每个指挥部原则上不少于3人的工作要求。

 


台州指挥部对沙州镇灾后农房重建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自10月31日台州市援建指挥部3位农房重建指导员全面履行工作职责以来,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对沙州镇三堆村、居山村、南丰村、寺沟村、江边村等的走访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沙州镇的农房重建情况和地震受损情况,为下一阶段开展重建技术指导和帮扶奠定良好的基础。指导员们在调查中发现了灾区农房重建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选址不合理。沙州镇各村多居住在山区,个别村民选址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滑坡地、山涧泄洪口,极易对永久农房的重建造成危害。二是工匠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各村的民间工匠缺乏,技术水平低,不具备基本的工程建设知识,农房重建结构性隐患常发生,影响农房的抗震性。三是工程建设材料千差万别。由于受村民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村民在重建中采用了旧房拆下的钢筋,钢材的顺直性、规格及力学性能等无法达到要求;在砂、石原材料方面,村民不懂材料的级配,多选择通材,未经过筛选,对砼的质量带来了隐患。四是施工机械缺乏。一些简单的钢筋加工机具缺乏,如钢筋剪、切断机、冷弯设备等。混凝土施工的搅拌机、震捣棒、平板式震动机等都不具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房重建的质量。五是轻钢、木结构房的图纸深度不足。一些企业在沙州推广的抗震重建房的标准图纸存在着深度不足,无法有效地指导农房重建,影响了农房重建进度。六是重建资金紧缺。农民资金的紧缺最间接的影响是农房重建的质量。资金的缺乏也使相当一部分农房无力再建,尽管有补助资金,由于沙州属水库移民镇,农房原来建房的债尚未还清,使再次建设无法实施。
  对今后指导沙州群众开展农房重建指导的几点建议:一是深入乡村,现场指导。努力做“四到”即:到现场指导选址,到场指导基础开挖,到场指导主体施工,到场指导房屋结顶。二是开展技术帮教工作。抓住各种场合进行言传身教,对农房重建工匠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工匠的技术培训,以讲课、讨论等形式传递工程技术,提高沙州镇工匠的工程建设知识。三是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并努力做好帮扶服务。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许多宝贵经验,有许多土办法值得借鉴,多与村民工匠交流,吸收各种经验和方法,将它们融入自己的技术服务工作,使服务更贴近当地村民,以达到最佳帮扶指导效果。

 

(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农房重建指导员  李骞)

 

台州市医疗卫生队对沙州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阶段性建议

 

  台州市医疗卫生队(第二批)于8月27日进驻沙州镇,在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和镇中心卫生院的大力支持下,从实际出发认真开展了疾病防治和卫生监督工作,根据前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提出阶段性建议。
  一是要认真做好灾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求餐饮单位、小副食品店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提高卫生防护设施,取得双证后方可从事以上活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加大卫生知识宣传,特别注意学校食堂等集体供餐单位的卫生检查。
  二是要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沙州镇水厂坐落在板房区的东北角,地震前已经建好,但当时较多设施都未添置,水厂只有3名员工,均未办理健康证明。水厂水源取自白龙湖水下50米左右,供水范围包括板房区和沙州老镇区。水厂的水处理就是将湖水抽到山上的蓄水池内,人工加入含氯晶片,在水泵处只有两台功能存在缺陷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医疗卫生队认为沙州镇水厂目前存在5个问题急需解决:(1)水厂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对水源消毒等卫生意识还比较淡薄;(2)水质过滤消毒设施未完善;(3)水厂未建立自检制度,未实行水质自检工作制度;(4)水源水无任何保护措施,蓄水池口未加盖加锁,存在安全隐患;(5)水质未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是要进一步落实卫生防疫的消杀工作。目前医疗卫生队已协助沙州镇成立了专门的消杀队伍,并明确了各个消杀员的责任范围,但具体消杀工作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建议加强督察,建立卫生防疫消杀工作责任制。

 

(浙江对口支援青川台州市医疗卫生队  贯长辉  徐剑)

 

台州援川交警、特警会师青川县乔庄镇

 

  11月14日,台州援川特警先遣队19人抵达四川省广元青川县乔庄镇驻地,与我市公安系统首批援川执勤交警突击队胜利会师。
  在得知特警来川的消息后,台州市援川交警突击队指挥长尹绍辉、副指挥长杨华球等领导迅速联系当地政府部门,为特警安置好了营房场地。随后帮助台州援川特警先遣队与即将撤防的金华特警队派遣代表做好了各项衔接工作。
  台州交警援川突击队于9月20日抵达青川。抵川后,援川队员发扬台州式的硬气,不顾疲劳,迅速开展工作,获得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好评。此次援川的特警总计50名,这支警力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台州公安的援川力量,在未来的一个半月中,将对青川地区灾后的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台州市援川执勤交警突击队   项俊伟)

 

 

E-mail:lf2008tz@163.com                 Tel:15883591017
发: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青川县人民政府,临海、温岭、玉环援建指挥部。
签发:王加潮          审核:施月中         编校:厉  峰

新闻来源:   作者: 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   网站编辑: 冯丽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信息第7期 发布时间: 2009-4-10   中国台州网  

内 容 提 要
●春节期间台州市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援建工作并慰问援川干部
●青川县沙州镇部分受灾农户新春喜搬新居
●台州市援川建设指挥部2009年援建工作思路

 

春节期间台州市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援建工作并慰问援川干部

 

  1月20日下午,中共台州市委组织部在椒江举行了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干部迎春座谈会。台州市援川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汇报了入川4个多月来的援建工作开展情况。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肖培生充分肯定了援川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要求每一位援川干部都要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本着忘我精神和吃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灾区重建中要展现台州干部的良好风貌,发挥台州干部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再创佳绩,为灾区重建奉献一份力量。
  2月2日下午,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一个工作日,台州市人民政府专题召开了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听取了台州市援川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的工作汇报后,中共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铁雄在会上强调,要认真组织实施援建规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三年援建任务顺利完成。2009年是援建工作非常关键的一年,援建任务艰巨,工作量大。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援建规划的组织实施,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援建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一是项目建设要保质量、抓进度。尤其要按时、保质推进学校、医院等项目建设,确保在今年9月1日新学年前让灾区学生搬进新校舍,今年年底前所有卫生院要建成投入使用。要全力推进农房重建工作,在年底全面完成永久性农房重建任务。二是前后方援建力量要保畅通、强保障。市、县援建办和指挥部全体干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援建任务落到实处。援建办要强化服务,提供保障,主动加强与前方指挥部的联系对接。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力求项目建设最优化,资金效益最大化。三是各级援建干部要强作风、树形象。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现台州干部的良好形象。各级要关心援川干部职工的生活,坚持安全援建,保证援建干部、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的安全。
  陈铁雄市长还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援川干部及家属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中共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元茂荣,市政协副主席张正煜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青川县沙州镇部分受灾农户新春喜搬新居

 

  2009年1月19日(农历2008年12月24日)青川县沙州镇江边村二社村民梅发学一家搬入了“5.12”地震后重建的永久性轻钢结构新房。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为梅发学一家送去了新棉被、电热毯等慰问品以示祝贺;沙州镇党委政府和周边群众也纷纷前往祝贺。新房大门上的“抗震救灾思德政谢党恩,家园恢复感援助暖民心”这副迎春对联道出了沙州镇全体群众对党、政府和浙江、台州人民无私帮助的心声。
  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节目组三位记者不远千里见证了这一乔迁之喜。

 


台州市援川建设指挥部2009年援建工作思路

 

  2009年是援建工作大规模展开的关键之年,也将是任务更重、困难更多、压力更大的一年。为有效推进我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援建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台州援建指挥部2009年工作思路是,在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政府和浙江省援建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二个重点”、兴起“三个高潮”、实现“四个突破”、强化“五条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援建工作,确保科学援建、高效援建、廉洁援建、安全援建,取得援建工作新的更大成效。
  围绕“一个目标”,是指围绕我市援建工作又好又快这一工作目标。
  突出“二个重点”,是指突出设施重建和产业重建二个重点。
  兴起“三个高潮”,是指兴起援建项目建设新高潮、兴起农房重建新高潮和兴起对口支援乡镇集镇建设新高潮。
  实现“四个突破”,是指实现产业建设新突破、实现自选援建项目新突破、实现援建工作科学管理新突破、实现援建舆论宣传工作新突破。
  强化“五条措施”,是指强化树信心、提效率、转作风、保安全、强管理这五项工作措施。

 


E-mail:lf2008tz@163.com                 Tel:0839-7502336
发: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青川县人民政府,临海、温岭、玉环援建指挥部。
签发:王加潮          审核:施月中         编校:厉  峰

新闻来源:   作者: 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   网站编辑: 冯丽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信息第8期 发布时间: 2009-4-10   中国台州网  

内 容 提 要
●我市援建沙州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得到各级领导肯定
●多种措施并取 多种结构并存 有效推进农房重建工作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农业代表团为沙州产业重建出谋献计

 

我市援建沙州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得到各级领导肯定

 

  2009年1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莅临沙州视察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对台州市援建青川县沙州镇江边村二社农房重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韩启德副委员长表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愿意与台州援建指挥部一起努力,共同为灾区群众建造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环境更加优美、和谐的永久性农房。
  2009年2月20日,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在青川县城隆重召开了“青川县加快推进农房重建现场会”。台州市援建指挥部作为省指挥部指定的援建农房重建工作先进单位,副指挥长施月中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2009年2月28日,广元市全市灾后农房重建现场会在青川县沙州镇隆重举行,来自广元市四县、三区及青川县主要部门和乡镇的负责人150多人参加现场会。与会代表先后深入沙州镇寺沟村、江边村二组农房重建示范点参观、学习。在随后召开的现场会上,中共广元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副市长吴连奇等领导对青川县沙州镇在农房重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浙江省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做出的有力帮扶给予了充分肯定。罗强书记要求在青川全县推广台州援建指挥部印制的《沙州镇农房灾后重建施工技术指导手册》,并通过台州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转达广元人民对台州市委、市政府和570万台州人民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种措施并取 多种结构并存 有效推进农房重建工作

 

  台州市本级援建的沙洲镇,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3714户13893人,“5·12”汶川大地震,全部受灾,是重灾乡镇之一。全镇需重建和加固农村永久性住房2307户,其中,需重新建房的有2131户24.1万平方米,涉及人口7713人;需加固维修的有176户1.93万平方米,涉及人口722人。
  截止2009年2月底,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全部开工,已完工1449户,建房面积16.76万平方米,兑现农房建设补助3200万元,占农房重建任务的68%。其中,全镇推广建成轻钢房134户、钢木房432户、土木房492户、砖木房354户、砖混房37户。
  一、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为农房重建又好又快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首先是统一了台州援建指挥部指导农房重建工作的思想。尽管农房重建的工作以当地党委政府为主,但是农房重建工作与指挥部项目重建工作存在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安居才能乐业,只有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房重建问题,才能为灾区的劳动力就业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为项目重建提供不竭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指挥部将农房重建作为援建工作的突破口来抓。
  其次是统一了镇、村干部农房重建的工作思想。青川县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县,而沙州镇又是青川县的重灾区,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沙州,重建条件又很差,对外交通的三座大桥“二断一危”的现状,面对上级的农房重建目标要求,个别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为此,指挥部与沙州镇班子及时召开了联席会议,统一了思想:灾后重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作为基层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要执行好;经历“5·12”汶川大地震磨难的干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越不过的坎,沙州镇具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农房重建工作一定要走在全县前列。
  第三是统一了沙州农户加快农房重建的思想。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导致建材价格飞涨,加之余震不断,群众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指挥部与镇党委及时召开了村、社干部会议,讲形势,讲政策,要求村干部以身作则,自己带头重建,明确村支书带10户,其他党员干部带2户。由此,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推进了全镇的农房重建工作。同时建立指挥部与镇干部农房重建联系点制度,责任到人,目标明确,每星期一次汇报,并建立了奖惩制度。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为农房又好又快建设制定了符合沙州实际的重建方案。
  要使沙州的农房重建走在全县前列,关键是怎样做。沙州灾后重建面广量大,重建工作面临 “有河无砂、有山无石、有路无桥、有木不能伐”等建材奇缺的瓶颈制约,如果按常规思路重建,沙州肯定要拖全县的后腿。指挥部与镇班子联席会议反复研究后,确定了“解放思想抓重建,不等不靠抓重建,多种结构抓重建,政策激励抓重建”的指导原则。制定了在坚持农户自愿,因地制宜,以分散安置为主,结合旅游兴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户主体、政府引导、部门帮扶、社会参与,打造一村一品的民居风貌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沙州镇永久性农房恢复重建的工作目标。
  为破解建材缺乏的难题,一方面加快新引进的三家砖厂建设速度,二家已在春节之前点火生产,第三家也即将点火生产;另一方面,突破农房传统建设观念,积极引进轻钢结构、钢木结构、全木结构房型,与传统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房型互补,在全镇形成了农房重建的四种民居风貌:一是高山村社以修建传统土木、砖木结构住房为主;二是以寺沟村为中心,以幸福、居山、南丰、田坪、寺沟村等公路沿线为辅,以修建钢木结构房屋为主;三是以江边二社为中心,沿集镇至江边村修建轻钢结构生态民居为主;四是以三堆村李家坪为中心,从龙背岭至李家坝沿线,因当地有少量砂石,以修建砖混结构住房为主。上述方案的确定得到了广大农户的积极响应,目前全镇各村社农房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三、加强组织领导,以点促面,全力推进沙州农房重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了有力支持沙州镇加快农房灾后恢复重建,根据省援建指挥部 “661工程”要求,台州援建指挥部迅速成立了农房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由项目建设组具体负责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并及时建立了定向、定期选派农房重建指导员的管理制度。指挥部还与沙州镇党政班子建立了农房重建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对农房重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共同讨论,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了农房援建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现场指导。深入村居,现场指导。指挥部要求农房重建指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四到场”,即:到现场指导选址,到现场指导基础开挖,到现场指导主体施工,到现场指导房屋结顶。为保证农房建设的质量,农房重建过程中要做到“三必须,三不准”,即必须有圈梁,必须有构造柱,必须有技术指导;不准偷工减料,不准随意扩大使用面积,不准使用预制板。
  (三)试点示范。指挥部配合沙州镇设立了农房重建3个示范点,一个是江边二社53户,以轻钢结构为主;第二个是三堆村七社32户,以砖混结构为主;第三是寺沟九社33户,以钢木结构为主。示范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划,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配套。户均配套“六个一”,即一户一个清洁厕所,一户一个环保厨房,一户一口沼气池,一户一条硬化连户路,一户一个硬化院坝,一户一个庭院增收项目的目标,将川北民居建筑风格元素融入重建房屋。
  (四)面上推广。在示范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推动面上的农房重建工作,指挥部全体人员不顾余震危险,充分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自带午餐,深入偏远高山村宣传发动,现场办公,春节前指挥部人员几乎踏遍了沙州镇所有村落,进村入户,鼓励、指导偏远高山农户的农房重建,有力地推动了面上的农房重建工作,取得了三线联动,点在其中的农房重建格局,达到了试点示范,以点促面的农房建设效果。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农业代表团为沙州产业重建出谋献计

 

  3月1日至3月4日,受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委派,以台州市农业局陆修钗局长为首的台州支援青川农业代表团一行10人抵达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帮助地震灾区恢复农业重建调研指导工作。代表团由台州市农业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畜牧兽医局、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台州市林技推广站等主要领导和高级科技人员组成,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畜牧师等专家级人员就有5人。这是浙江省支援四川省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来,产业帮扶阵容最强、业务最专、形式最有效的农业产业援建活动之一,类似形式是浙江援建青川产业重建工作的第一例。
  在短暂的四个工作日里,代表团首先听取了青川县沙州镇党政领导关于沙州镇域概况、沙州农业产业地震受灾情况和今后思路的工作汇报;随后兵分三路分组对当地水产养殖业、工业原料林、畜牧业、山珍种植等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同时对农户进行了现场技术辅导。在3月3日下午,代表团还与台州市援建指挥部、青川县农口部门、沙州镇党委政府举行了产业帮扶对接座谈会。代表团结合沙州地理区位特点和灾后农业恢复重建的实际,借鉴台州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沙州渔业、林业、畜牧业的重建提出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念,解析了产业发展的可行性,产业扶持的重要环节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三条有价值的产业帮扶建议。
  此次台州农业代表团产业援建活动使青川县沙州镇党委政府政府更加清晰了农业恢复重建的发展思路,坚定了信心,明确了重点,拓宽了视野,接受了新理念,明确了灾后重建的新方向,对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台州市援建指挥部的产业援建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青川县县委副书记罗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开晋,人大副主任蒙绍全、副县长周建明等县领导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及产业智力组有关人员陪同台州农业代表团调研考察。

 

 

E-mail:lf2008tz@163.com                 Tel:0839-7502336
发: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青川县人民政府,临海、温岭、玉环援建指挥部。
签发:王加潮          审核:施月中         编校:厉  峰

新闻来源:   作者: 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   网站编辑: 冯丽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信息第2期 积极主动 开局良好——台州援建指挥部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发布时间: 2009-4-10   中国台州网 

  自9月5日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在沙州镇临时安置区挂牌成立以来,指挥部全体人员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灾区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努力克服工作情况复杂、地理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余震不断等各种困难,按照“四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要求,坚持“四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的精神,发扬“五干”(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节假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工作作风,迅速投入紧张的援建工作,前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迅速行动,有序推进,确保援建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1、及时开展工作对接
  做好与相关各方的工作对接是援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指挥部一到沙州就迅速开展工作对接。一是与省指挥部对接。援建指挥部的分管领导与业务办组分别与省指挥部的分管领导和业务办组进行对接。二是与沙州镇党委政府对接。20天内,指挥部与沙州镇班子共召开3次联席会议,明确了援建工作的职责和分工。三是与沙州镇企事业重点单位对接。指挥部分别走访了中小学、幼儿园、医院、派出所、水厂等单位,听取他们对重建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四是与台州成都商会对接。9月22日,台州成都商会25名成员在会长林云青的带领下到指挥部慰问,并与指挥部进行了相关援建工作的洽谈。
  2、因陋就简安好家,早日适应工作生活环境
  指挥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距离沙州集镇20多分钟车程的湖边山沟里。目前仅有20间板房,基本上无工作和生活设施。指挥部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除厨房和浴室还在改造外,其他基本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需要,同时指挥部还置办了可接待12人的小招待所。9月17日,接待了台州卫生系统一行11人的考察团。9月21日至23日接待了台州企业家考察团一行7人。目前指挥部全体人员对沙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下雨一身泥,晴天无遮挡”,且余震不断(“5.12”地震后,青川共发生余震2.5万多次,指挥部感受到最大的一次是5.5级,最多一个晚上曾发生4次余震)的恶劣环境基本适应,对当地的水土也逐步适应。
  3、深入开展灾情和援建工作前期调研
  在做好工作对接的同时,指挥部全体人员不顾余震危险,部分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六位同志,先后四人得了感冒),集中精力开展援建工作前期调研。指挥部在进行认真实地调研工作中做到“七个必去”:即11个行政村、3个社区必去,灾害严重的区域必去,集镇规划需调整地段的必去,重建的公共事业项目必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去,产业发展基地必去,灾区群众有要求的必去。通过实地踏勘灾情、排查分析灾情,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为下一步援建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妥善制定集镇重建总体规划
  沙州镇是特大型水库——白龙湖(蓄水量47亿立方米)蓄水后从库底向山上迁移的移民镇。镇区由小山包推平而成,且高于穿镇而过的212国道4~6米。5.12地震后,当地政府一直想“挖地三尺”把镇区房屋全部推倒,将标高下降3~4米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安排、重新建设,一切从头开始。
在9月5日下午立即召开第一次指挥部会议,讨论集镇规划问题。指挥部对集镇规划达成五条原则意见:一是严格执行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二是便于原有产权的划分;三是既有利于完成重建的政治任务,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四是整合部门房产,提高土地使用率;五是镇区功能要基本完善。根据这五条原则意见,确定了“基本维持现状,适当增加亮点,整合部门房产,工作居住分离,留有发展余地”的规划总思路。
  从9月5日晚开始,指挥部各组办人员分头做镇、县有关方面的引导工作,讲明重建工作的政治性,镇区标高整体下降将带来的复杂性,很快镇班子和县联系镇领导接受了指挥部的原则意见。还建议镇政府设计了征求意见表,征求镇区居民重建的意见。由于大部分群众的意见与指挥部一致,因而更加坚定了镇政府调整重建规划思路的决心。此后,指挥部就有关援建规划的想法、意见及时与台州规划设计院进行了沟通。
  9月15日,四川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青川县委书记等领导来沙州镇听取灾后重建情况汇报后,对沙州镇的重建规划思路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在全县推广。9月20日,台州设计院到沙州镇召开集镇规划征求意见会,参加会议的县联系乡镇领导,镇中层以上干部,以及部门、社区领导与指挥部意见达成高度一致,完全赞同台州规划设计院的“不下降集镇标高规划”。9月22日下午青川县组织对沙州镇重建规划进行评审,并得到了县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5、慎重确定重点项目重建规划
  9月17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镇领导与指挥部联席会议,确定了三年重建规划,并慎重确定了第一期实施的项目。指挥部将中小学、幼儿园、镇中心卫生院确定为第一期实施项目,对规划选址进行了认真比较,对项目规模标准进行严格控制。目前,中小学危房已在拆除,医院正在往活动板房搬迁,之后将予以拆除。浙江省指挥部安排的第一批项目,沙州镇未列入,第二批将被列入。按照第二批项目赶上第一批项目建设速度的要求,安排工作进程,缩短项目的前期工作时间,重建的学校确保明年9月1日开学使用。
  6、着力破解重建工作制约因素
  沙州镇(青川36个乡镇中,5个重点中心镇之一)灾情重,援建任务艰巨。县人大副主任蒙绍全(曾任沙州镇书记,现为联系镇领导)曾说:“重建工作,沙州想表扬是不可能的,不批评就好了。”理由是,沙州重建任务重,而当地建筑材料奇缺。沙州无砂,山区无石,有泥无砖。砂石料要从距沙州镇区40公里的姚渡运,并且质量很差,价格1600元/车(14m3),砖从距沙州90公里的宝轮运。由于唯一通道沙州大桥有险情,限载15吨,致使砖价与运价各达0.35元/块,地方建材高于台州一倍,并且供应量很难保证。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影响重建任务的如期完成。指挥部进驻后与镇领导一起,寻找了三处可建砖厂地块,经努力现已引进三家砖厂,已开工两家,即将再开工一家,年产砖量3000万左右,基本能满足沙州灾后重建砖的用量。同时指挥部又寻找到原金矿开采后的废弃碴,大约20~30万m3,现正与台州一家企业商榷开发事宜。如果此两项工作都能如期完成,沙州援建工作将不是争取做到不批评,而是争取获得表扬。
  7、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挥部帮助沙州镇制订了一产、二产、三产的发展思路。
  (1)一产的发展思路是:一渔、二畜、三林。
  一渔:白龙湖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沙州镇辖区25平方公里。渔业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在已建标准网箱1000箱、生态网箱1500箱的基础上,在不突破规划目标和水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再发展标准网箱和生态网箱5000箱。把现有20亩鱼苗养殖场扩大到40亩,同时争取县里统一规划,放养白龙湖有机鱼,提高鱼品种档次(现当地胖头鱼为5元/斤,而千岛湖有机鱼为60元/斤)。
  二畜:建立4个标准化跑山鸡养殖场。发展50~10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500户。
  三林:一是油橄榄在现有8000亩基础上,发展到2.8万亩;二是逐步将现有残次林改造成工业原材料,可发展5万亩;三是发展山珍原料林1万亩。
  (2)二产的发展思路是:规划200亩左右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渔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
  (3)三产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利用沙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一是做好辖区白龙湖的旅游开发规划和有关前期工作。白龙湖为国家级名胜旅游区,沙州辖区开发潜力很大。二是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沙州位于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界处,212国道穿镇而过,是成都到九寨沟陆上必经之路,处于成都与九寨沟的中间车程,距九寨沟280公里。规划建设旅游设施,提高接待能力。
  8、获得当地的信任和大力支持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指挥部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信任与大力支持。
  工作上指挥部与沙州镇做到相互支持,遇到问题共同应对。如9月7日~8日沙州连续大雨,宁波援建活动板房发生大范围漏水,住户意见很大,指挥部全体人员立即主动与镇干部一起冒雨赶赴现场,逐户提出整改方案。教师节期间,还与镇领导一起到中小学、幼儿园慰问教师。
生活上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用餐暂由镇政府食堂负责;用车上,镇政府唯一一辆车首先满足指挥部需要。镇政府相关领导还时常到指挥部问寒问暖。条件虽然艰苦,但镇政府对指挥部照顾周到,当地群众对指挥部人员也非常敬重,十分信任。
  二、理清思路,科学组织,抓好落实,为顺利完成援建工作奠定基础
  援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复杂的进程中,指挥部确立了理清思路、科学组织、有序安排,抓好落实的总方针。
  1、抓紧学习,深入调研
  指挥部定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温总理对我省援建工作的指示和各级领导的批示精神,抓紧熟悉国家和四川省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各项政策、规范、标准与操作程序,尽快熟悉县情、乡情、灾情以及各有关单位和灾后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
  2、加快推进规划工作
  9月22日,青川县组织规划评审,对台州规划设计院所做的集镇规划总体评价较高,除对镇政府和部门综合办公用房规模、幼儿园选址、市场位置等需作适当调整外,其余意见基本一致,待评审纪要出台后,将立即进行调整完善,并迅速付诸实施。

  3、抓紧启动沙州镇第一批援建项目
  指挥部要求将沙州镇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列入省第二批援建项目,并与沙州镇分别向省指挥部和青川县政府汇报,省指挥部已原则同意。指挥部计划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争取赶上省第一批项目的建设时间。同时通过认真筛选项目,将主要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点,争取列入省第三批援建项目(省第三批援建项目年底前要明确)。
  4、帮助实施农房和集镇居民房屋的重建工作
  农房重建工作已经启动,省援建指挥部要求各援建单位尽快派出2~3名农房重建指导员,对农房建设进行具体指导;集镇居民房屋重建工作,待沙州镇集镇规划批准后抓紧实施,指挥部负责帮助指导。
  5、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援建指挥部出台的12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将结合台州援建指挥部自身的特点、责任等,尽快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E-mail:lf2008tz@163.com                 Tel:15883591017
发: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青川县人民政府,临海、温岭、玉环援建指挥部。
签发:王加潮          审核:施月中         编校:厉  峰

新闻来源:   作者: 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   网站编辑: 冯丽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信息第4期 发布时间: 2009-4-10   中国台州网 

内 容 提 要
●台州市党政代表团深入青川县对口援建乡镇灾区考察慰问
●沙州井田坝大桥灾后重建工程动工
●我市市本级、临海市、玉环县援建指挥部签订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标责任书
●我市各援建指挥部主动适应灾区工作生活环境,各项援建工作进展顺利

 

台州市党政代表团深入青川县对口援建乡镇灾区考察慰问

 

  10月23日,台州市委书记张鸿铭率台州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黄志平,台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马世宙,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尹学群,椒江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迎华,路桥区委书记马晓晖,温岭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成辉,玉环县委书记柯晰野及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合作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党政代表团一行23人来青川县考察对口援建工作。
  张鸿铭书记一行先后深入对口援建的姚渡镇、沙州镇、营盘乡、木鱼镇进行考察,看望慰问了台州市各援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和医疗援助卫生队员,重点考察了四个乡镇的学校、卫生院规划和建设情况。在详细察看各援建指挥部工作人员办公、住宿、餐饮和活动场所等方面的情况后,张鸿铭书记指出:各援建指挥部要高度重视援建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要丰富多彩,工作、生活、休息要三位一体。在考察学校重建方面,张鸿铭书记要求:每所学校涉及上千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各援建指挥部要早规划、早设计、早实施,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地勘工作,各指挥部要把学校建设成各乡镇的标志性工程、亮点工程、精品学校,切实保障学生能按时搬进永久性教室上课。
  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青川县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谈月明,广元市委常委张兴德,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永,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金川,青川县人大副主任蒙绍全等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
  10月24日上午,在青川县指挥部举行了台州¡青川对口援建工作交流会。张鸿铭书记在听取了青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的汇报后,在讲话中表示,台州市党政代表团此次青川之行,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青川人民表示亲切慰问;二是学习青川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精神;三是全力支持青川的灾后恢复重建,首先解决住的问题,重建要加快,发展要更好;四是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抓紧组织灾民过冬所需物资,及时运往青川灾区,确保灾民安全过冬;五是做好与青川的产业对接,共同加快青川的经济发展。广元市委常委张兴德,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县长陈正永,政协主席党兴谷,县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向勇等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工作交流会。
  工作交流会后,张鸿铭书记一行又到乔庄镇上坪板房区看望慰问了台州交警援建人员,并深入东河口地震遗址进行了考察。

 

 

沙州井田坝大桥灾后重建工程动工

 

  井田坝大桥位于青川县沙州镇内,横跨白龙湖,是陕西、甘肃进入四川最便捷的通道,是省道105线上极其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担负着平时分流国道212线客货流量、战时保障兰州、成都军区畅通的主要军事要道,也是县城乔庄连接沙洲、营盘、姚渡3个乡镇3万人民的生命主通道。井田坝大桥在“5.12”大地震中整体垮塌。设计中的井田坝大桥全长207米,主跨2-75钢筋混凝土肋拱,桥面净宽8米,由浙江全额投资援建,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预计建设工期一年半。
  井田坝大桥的动工建设,标志着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公路桥梁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序展开,也标志着浙江省第二批援建项目的重点启动。10月21日上午的动工仪式由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永主持,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继松,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谈月明,广元市副市长何顺洪,青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等有关领导参加了重建动工仪式。


我市市本级、临海市、玉环县援建指挥部签订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进一步明确台州援建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各方职责,切实推进各项援建工作进程,打好“双百”攻坚战(奋战100天,项目开工100个),按时完成浙江省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2009年9月1日前完成青川县大部分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目标,10月24日,我市市本级、临海市、玉环县三个援建指挥部分别与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青川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青川县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作目标责任书》。
  责任书主要明确了三方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我市各援建指挥部主要负责:一是积极参与项目前期选址、征地等工作,掌握具体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二是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及时提交勘察设计成果,协助省指挥部做好概算审核工作;三是及时组织施工监理招标工作,及时开工建设;四是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如期完成明年9月1日前投入使用的目标;五是按援建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支付各项项目费用,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此次涉及我市三个援建指挥部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学校项目有:沙州中学、沙州小学、营盘小学、姚渡九年制学校共四所中小学,规划建筑面积31600平方米,班级规模54个班级。

 

我市各援建指挥部主动适应灾区工作生活环境各项援建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市本级对口支援青川县沙州镇(人口11500人)、临海市对口支援营盘乡(人口7400人)、温岭市对口支援木鱼镇(人口6900人)、玉环县对口支援姚渡镇(人口6800人)。在台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市四个援建指挥部分别在2008年9月4日、5日正式挂牌履行援建职责。截止10月底,全市四个援建指挥部共到位专职援建干部21人,配置工作用车5辆,为全面履行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和物质基础。
  9月16日,省指挥部“奋战一千天,共建新青川”誓师大会召开后,我市各援建指挥部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工作中树立“十种意识”,有序地推进各项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本级援建沙州镇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详见信息第2期)
  临海市援建营盘乡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1、做好项目建设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规划与报批工作。临海市援建指挥部与营盘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以注重科学、合理规划为原则,迅速确定了2009年援建项目和三年重建规划,报省援建办审批。目前,营盘乡中心小学恢复重建已经列入省第一批启动建设项目,营盘乡中心卫生院恢复重建列入省第二批启动建设项目。两处的危房拆除工作进入尾声,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二是开展了建材供应调研。根据四川省制定的《四川省“5.12”特大地震后城镇和乡村恢复重建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投资匡算导则》,营盘乡中心小学和中心卫生院的建设预算只有每平米1000元人民币左右。该指挥部经过调研,营盘乡所有建材都要向外购买并通过轮渡运输抵达目的地。现营盘乡通往广元沙州大桥限载15吨,通往青川的大桥已经垮塌,沙州到营盘的轮渡连车带货最多载重30吨。受这些条件限制,每车次的建材运量较少,有些建材的运输成本甚至超过了建材本身的成本。因此,几乎所有的建材运达营盘乡价格都要翻倍。一旦沙州大桥开始拆除重建,建材的运输成本还将进一步上升。建材供应紧张、运输成本升高是该指挥部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2、做好农房建设指导工作走在我市各援建指挥部前列。
临海市指挥部已选派了两位业务能手来指导营盘乡灾后农房重建工作,走村入户开展了农房重建工作调研并宣传我省对灾民农房重建的补助政策。现营盘乡申报农房重建的共1088户,已经完工35户,已筹备建材准备动工的有12户。该指挥部争取在年内完成任务的40%,对年内不能重建的倒房户,将通过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建设临时过渡房,确保安全过冬。申报农房维修加固的共760户,已备料动工410户;申报外迁的101户。调研过程中临海指挥部还向每个村发放了《农民建房小常识》简易读本,宣传建房小常识。下阶段将结合营盘乡的“安全过冬攻坚月”活动,组织开展营盘乡灾后农房重建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对老百姓永久性住房建设进行指导,争取在每村建设1—2个示范点。
  温岭市援建木鱼镇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1、认真贯彻落实誓师大会情况。
  一是抓学习贯彻。该指挥部认真学习领会谈月明指挥长在“奋战一千天,共建新青川”誓师大会上的讲话,切实落实各项规定和工作要求。同时,将颜士平指挥长在誓师大会上的表态发言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组办和人员,做到提前谋划、系统部署。二是抓制度规范。在誓师大会后,制定了指挥部主要职责、“一办两组”职责、指挥长会议和指挥长专题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印章管理、学习制度、工作人员守则、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等11个规章制度,编撰《温岭市支援青川县木鱼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制度汇编》,把指挥部的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树立援建人员的良好形象。三是抓工作对接。会议后就及时开展工作对接,分别拜访了省、台州市援建指挥部相关领导和业务组室,主动与青川县发改局、规划和建设局、教育局、民政局等进行规划、项目、工程衔接,切实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注重配合协调,达到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统一思想的效果,形成合力推进的格局。
  2、着重在灾后农房重建方面为当地政府、农民出谋划策。
  木鱼镇当前规划建设木鱼、文武两个村的90套农房示范点,先期启动木鱼示范点。在农房重建中,如何做到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特色,是农户们最为关注的。温岭援建指挥部颜士平指挥长、王仕方常务副指挥长深入木鱼农房重建示范点,从规划、技术等方面入手,积极为灾后农房重建支招。
  3、认真开展沟通衔接工作,提升援建服务水平。
  针对当前木鱼规划未确定的现状,该指挥部另辟捷径抓亮点,实地走访调研了川珍实业有限公司、木鱼中小学、全镇所有行政村,通过看灾情、摸实情,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积极促成川珍实业有限公司在温岭三和、人本两个大型超市设立农副产品专销柜台,推进了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当好温岭有关组织和木鱼镇中小学的桥梁纽带,目前,温岭青年志愿者协会、交警大队等有意向为木鱼中、小学捐送部分过冬物资和体育用品。
  玉环县援建姚渡镇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1、注重规划衔接,促进项目建设早日落地。
在项目援建中,玉环指挥部坚持先做好规划,后开发建设的原则,与玉环县城乡规划设计院、姚渡镇人民政府一起完成了总体规划设计,并顺利通过了省里论证和县里评估。目前,正在就总规的细化、项目选址等问题与青川县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对接,各项工作都进行的比较顺利。
  2、注重前期工作,切实推进援建项目建设。
  目前,姚渡镇列入第一批计划的镇卫生院、九年制学校两个项目选址规划红线已明确,现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下阶段将帮助镇政府拟定第三批项目计划。
  3、注重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舒适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玉环县援建指挥部设在板房内办公,4间办公室都已装修完毕,室内办公设备配置基本齐全,宽敞整洁的办公环境相对比较舒心。生活环境上,指挥部为每人配备一间宿舍,也都完成了装修,配置了比较齐全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此外还开设了食堂和浴室,尽量为全体人员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生活环境。
  4、注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精干的干部队伍。
  目前,玉环县援建指挥部正在加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努力实现指挥部的规范管理。加强干部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努力按照“善学多思、方正圆融、谦恭善良、任劳任怨”的要求,组织干部重点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廉政教育,努力构建一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的优秀干部队伍,圆满完成三年对口支援工作。

E-mail:lf2008tz@163.com                 Tel:15883591017
发: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青川县人民政府,临海、温岭、玉环援建指挥部。
签发:王加潮          审核:施月中         编校:厉  峰

新闻来源:   作者: 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   网站编辑: 冯丽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信息第6期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2008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09-4-10   中国台州网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对口支援青川县沙州镇、营盘乡、木鱼镇、姚渡镇灾后恢复重建,是党中央、国务院,浙江省委、省政府,台州市委、市政府交给台州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是台州570万人民的爱心期望,也是青川县我市对口四个乡镇3.5万人民的急切期盼。自9月5日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在沙州镇临时安置区挂牌成立以来,指挥部全体人员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灾区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指挥部全体同志在王加潮指挥长、施月中副指挥长的带领下,努力克服工作情况复杂、地理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余震不断等各种困难,按照“四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要求,坚持“四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的精神,发扬“五干”(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节假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工作作风,迅速行动,扎实工作,援建工作开局良好。
  一、及时开展工作对接,理顺各种援建关系,构建和谐工作环境。
  做好与相关各方的工作对接是援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指挥部一到沙州就迅速开展工作对接。一是与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我市临海、温岭、玉环三个分指挥部的工作对接。王加潮指挥长、施月中副指挥长带领相关业务办组分别与省指挥部的分管领导、业务办组和台州三个分指挥部进行工作对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畅通了上下级指挥部的信息沟通。二是与青川县各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和沙州镇党委政府对接。指挥部及时与青川县对口办、发改委、建设规划局、物价局、土管局、教育局、卫生局等行政部门开展援建项目对接,熟悉了当地政策,理顺了与青川县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在驻地,指挥部与沙州镇党政班子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重要工作共同讨论,做到了援建工作无缝对接。三是与沙州镇受灾严重的企事业重点单位对接。指挥部9月份即分别走访了沙州中小学、幼儿园、医院、派出所、水厂等单位,听取他们对重建工作的要求和建议,掌握了灾区重点基础设施受损的第一手资料。四是与台州成都商会对接。9月22日,台州成都商会25名成员在会长林云青的带领下到指挥部慰问,并与指挥部进行了相关援建工作的洽谈,为今后台商参与我市对口乡镇灾后产业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开展援建项目调研,掌握第一手援建情况,稳步推进对口乡镇灾后中小学和卫生院重建工作。
  一是指挥部成立伊始, 指挥部全体人员在做好工作对接的同时,不顾余震危险,部分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六位同志,先后四人得了感冒),集中精力开展援建工作前期调研。指挥部要求在进行认真实地调研工作中做到“七个必去”:即11个行政村、3个社区必去;灾害严重的区域必去;集镇规划需调整地段的必去;重建的公共事业项目必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去;产业发展基地必去;灾区群众有要求的必去。通过实地踏勘灾情、排查分析灾情,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为援建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双百攻坚战”为着力点,认真抓好援建项目开工工作。我市各援建指挥部列入2008年一、二批援建工程的项目共有沙州中、小学、卫生院、福利中心(第二批);营盘乡小学和卫生院;木鱼中学、木鱼小学、木鱼社会福利中心、木鱼卫生院;姚渡镇九年制学校和姚渡镇卫生院共12个项目。各指挥部在落实项目过程中,首先把项目前期调研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其次,认真做好项目对接工作,各指挥部主动与省指挥部的相关领导和业务处室联系,主动与青川县规划局、建设局、发政委等有关部门进行项目沟通,从而达到互通信息,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格局。截至12月23日,我市四个援建乡镇的总体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会审。12个援建项目中市本级(沙州镇):中、小学校项目设计已评审,12月10日完成了工程招标,12月15日施工队伍顺利进场施工。中心卫生院项目已完成评审和概算编制,12月20日前完成施工图设计;福利中心项目选址正在比选中。临海市(营盘乡):小学、卫生院项目完成了地勘、初设和平场; 11月28日,举行了灾后重建项目奠基仪式。玉环县(姚渡镇):学校项目于12月10日前完成施工图设计;卫生院项目于12月18日前完成会审和设计;12月23日完成了援建项目招投标工作,计划明年1月5日举行开工典礼。温岭市(木鱼镇):中、小学、卫生院、福利中心项目已评审,进入施工图设计;卫生院地勘工作完成,中、小学正在进行地质勘探。
  三、有效开展灾区农房重建指导,想群众之所想,全力帮助灾区群众安全过冬。
  根据省援建指挥部关于农房重建的统一部署,我市四个指挥部 迅速行动,建立了农房恢复重建领导小组,选拔了12名素质高、业务强、经验丰富的农房重建指导员,加强农房重建的指导。一是深入乡村,现场指导。努力做“四到场”即:到现场指导选址,到现场指导基础开挖,到现场指导主体施工,到现场指导房屋结顶。二是开展技术帮教工作。抓住各种场合进行言传身教,对农房重建工匠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工匠的技术培训,以讲课、讨论等形式传递工程技术,提高工匠的工程建设知识。目前共举行四个培训班,培训人员600多人次,编制并发放施工技术指导册近5000本。三是依靠当地群众吸收当地建房各种经验和方法,将它们融入技术服务范围,使服务更贴近当地村民,以达到最佳帮扶指导效果。四是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农房重建工作。台州援建指挥部配合沙州镇成立了农房重建1个示范村,3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有效推动农房重建进度。
  与此同时,台州市各援建指挥部在台州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布置下,配合当地政府认真抓好群众安全过冬工作,按照“五有”目标,精心组织,攻坚作战。各援建指挥部积极主动地帮助当地乡镇发放过冬救灾物资,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确保过冬物资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发放到位。截至12月20日,四个乡镇的受灾群众基本上都有2—3个月的粮油储备,人均一床棉被、一套棉衣裤等物资基本到位,确保台州市对口支援青川县各乡镇灾后冬天人人有饭吃,能够安全渡过地震后的第一个严冬。为了体现台州市570万人民对灾区群众安全过冬的关爱,台州市援建指挥部联合台州市慈善总会、台州市电视台影视频道“600新闻”组开展了“关爱灾区,温暖过冬”募捐活动,组织定向捐赠沙州镇40多万元的过冬物资,其中:棉被1710床,各类衣服8947件,毛毯178条,手套1600双,鞋920双,羊毛衫1516件等。临海援建指挥部帮助营盘乡受灾群众落实平均每天10元的生活补助和1斤粮食,对全乡86户特困家庭和32位三孤人员特别进行了照顾,补助资金4万元,每人多发放棉被2床、棉衣2件。温岭援建指挥部另外募集到5600双保暖鞋和120条冬棉被,发放给灾区学生和群众。玉环援建指挥部积极联系浙江华福基金会为姚渡镇捐赠10000件羊毛衫,为学校师生捐赠的700双保暖鞋、围巾和玉环县民政局捐赠的1190床棉被、75床电热毯、6个保暖设备已全部发放到户。
  四、科学开展产业调研,慎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项目,努力增强灾区震后重建的发展后劲。
  台州市援建指挥部自9月份入川以来,在指挥长王加潮和副指挥长施月中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几乎走遍了沙州的山山水水。全市各援建指挥部也各自走访了辖区的所有村居,听取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意愿,详细了解了当地产业的发展现状,仔细分析优势所在,找出不足和差距,创造性开展了产业援建工作。一是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详细掌握产业受损的第一手资料,并积极为灾后企业恢复生产出谋划策。二是通过与当地政府沟通协商,制定三年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引进发展建材企业。针对灾区严重缺乏建材,尤其是砖厂和石料场,经指挥部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目前台州援建指挥部在沙州镇引进砖厂三家,预计春节前均能实现点火生产。温岭指挥部引进兴办了砖厂一家,砂石料场一个,建成二家临时建材交易市场。这些有效举措将有力缓解对口援建乡镇的建材制约瓶颈。四是邀请台州企业家考察和组织劳务输出。三个多月来,共邀请30多批客商来灾区进行投资考察,为进一步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根据台州企业的用工情况,结合当地劳动力特点,尝试性地开展了劳务输出等劳动力再就业工作。通过不懈地调研和努力,我市各援建指挥部在扶持对口乡镇灾后产业重建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帮助沙州镇确定了“水产冷库”,“良种繁育”,“优质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三个产业,引进了三家砖厂,一个砂石场。临海市援建指挥部帮助营盘乡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温岭市援建指挥部帮助川珍实业有限公司重建菌种研究所,在温岭市超市设立专柜销售川珍产品,积极为公司恢复灾后生产。玉环县援建指挥部结合姚渡镇位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享有“鸡鸣三省”之美誉,并有阳山杜家大院、六进大院等川北文化一绝,制定了姚渡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等。
  五、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建章立制为重点,狠抓援建干部队伍建设。
  台州市各援建指挥部在台州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抓手,通过健全机制,完善管理,激发援建干部的内在动力,促进队伍健康发展。一是健全机构,充实队伍。各指挥部自9月初成立以后,在台州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设立指挥长1名,副指挥长4人,(其中三人由三位分指挥部指挥长兼任)。根据工作需要,援建队伍得到不断壮大,截至12月20日,我市四个援建指挥部共到位工作人员39人,其中:农房重建指导员8人,聘用临时人员8人。二是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指挥部机关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健全和完善指挥部建设的各项制度,提高行政后勤的综合保障能力。我市各指挥部均建立健全了援建工作的主要职责,如:指挥长会议、指挥长专题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工作人员守则,车辆管理等规章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把指挥部的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有序化的的轨道。同时,还重视加强指挥部党建工作和廉政建设,台州援建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委,并成立了纪检组,施月中副指挥长负责纪检工作。指挥部还专门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和读书角,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围绕恢复重建工作的重点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奋战一千天,共建新青川”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三是因陋就简安好家,以最快时间适应工作生活环境。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距离沙州集镇20多分钟车程的湖边山沟里,基本上无工作和生活设施。指挥部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同时指挥部还置办了可接待12人的小招待所。目前指挥部全体人员对沙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下雨一身泥,晴天无遮挡”,且余震不断(“5.12”地震后,青川共发生余震2.5万多次,指挥部感受到最大的一次是5.5级,最多一个晚上曾发生4次余震)的恶劣环境基本适应,对当地的水土也逐步适应。三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挥部全体同志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农房重建“661工程”和“双百攻坚战”为抓手,通过在学习中提高援建水平,在援建工作中提高学习能力的“双提高”活动,扎实推进灾后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台州市援建指挥部王加潮指挥长、施月中副指挥长以身作则,在各项援建工作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求全体援建干部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援建上水平,灾区人民得实惠为总标准,通过学习培训,调查研究,组织讨论等三个环节,认真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扎实搞好工作,努力实现高效援建,廉洁援建。

 

E-mail:lf2008tz@163.com                 Tel:15883591017
发: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青川县人民政府,临海、温岭、玉环援建指挥部。
签发:王加潮          审核:施月中         编校:厉  峰

新闻来源:   作者: 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   网站编辑: 冯丽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加固城镇损毁房提速
    2009-4-10 21:50:27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本网讯(王生伟 记者 侯静)记者10日获悉,3月下旬以来,青川县城损毁住房拆迁加固工作全面展开,多家建筑企业的200多名技术员工,昼夜不停地施工,确保6月底前完成所有城镇居民受损住房维修加固。

    据了解,“5·12”地震造成该县20829户乡镇城镇居民住房毁损,其中需修复加固的6444户。为加快乡镇城镇住房重建步伐,让城镇居民尽早安居乐业,该县依托浙江援建方的大力帮助,委托有鉴定资质的公司对全县居民住房进行全面鉴定。危房拆迁,实行政府牵头,群众自主,引进市场机制。各乡镇、县级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城镇住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青川县“5·12”地震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依法、和谐、安全、有序拆迁原则,妥善处理各种产权关系下的不同利益诉求,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工作推进顺利,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拆迁任务,确保6月底前完成所有城镇居民受损住房维修加固。

    在明欣广场住房加固现场,一建筑公司技术部主任王涵甫告诉记者,根据房屋损伤的具体情况,他们分别采取高标混凝土灌浆、穿钢背心、钢丝网、浇筑混凝土立柱等方法加固震损墙壁,确保建筑设施安全。

    据了解,目前,该县36个乡镇场镇房屋拆迁加固工程进展迅速,可望本月底全面完成任务。

 
 
    编辑:汪秋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地震灾区“侨爱家园”本月底将在青川建成

2009-04-12 23:38:45         华夏经纬网

  中新社青川四月十二日电(王萌)由国务院侨办援建的中国第一个“侨爱家园”本月底将在四川省青川县关庄、竹园两镇建成。约有一百六十户农户将受益于“侨爱家园”项目,并在建成后搬进新居。

  该“侨爱家园”所在地四川广元青川县,在去年“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极重:民众伤亡惨重;供电、供水、供气、供油、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在地震中全部中断;房屋悉数毁损。

  据了解,该项目是为了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农户重建家园、重修农房而专门修建起来的。整个项目采用经济便宜、抗震坚固、建造迅速、节能环保的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目前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本月底有望竣工。

  四川省侨办主任周敏谦十二日在该“侨爱家园”建设现场告诉中新社记者:“‘侨爱家园’项目体现了千百万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有难同当、共赴危艰的义举;该项目最大亮点是采用轻型木结构来建造,能抵御强烈地震冲击屹立不倒的同时,又节约了成本,建设速度也比砖混结构的农房快,非常值得在灾区推广。”

  据了解,该项目受到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高度赞扬。

  “今后还将陆续在周边建设一些公共设施,如文化站、村级卫生站等等,并帮助民众发展起养殖业,希望建成后的‘侨爱家园’能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新思路。”周敏谦说。(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军首座战备血液储备库成立并投入运行(图)

来源: 新华网 2009-04-13 09:35

  近日,全军血液储备试点工作现场会暨质量管理培训班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召开,这标志着我军首座战备血液储备库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该库按照“军地结合、平战结合、立足现有、安全高效”的建设原则,通过血液的采集、检验、分离和储存,达到“平时能周转、战时供得上”的目的。(解放军报南京4月10日电毛剑秋报道)

  "5.12"大地震后,警报并未解除,危险仍在继续,不断发生的余震仍在考验着这里的军民心心相连、共战危难的信念与力量。

  5月25日下午,四川青川再次发生6.4级强烈余震,这是继5月12日之后最强烈的一次余震。强余震发生后,开设在抗震一线的沈阳军区青川野战医院,立即带领全体医疗队员紧急应对、全力救治。

  下午16:24分,伴随着来自地心深处的巨大轰鸣骇人心魄。10多秒钟后,离医院不远处一座居民楼的墙在医疗队员的目光中轰然坍塌。"是地震!"尽管已经历过几十次余震的医疗队员并没有太多惊慌,但凭感觉他们心里明白,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余震。很快,他们从广播里得知准确消息:"青川地区再次发生余震,震级里氏6.4级。"详细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周云 来源:新华网 2009-04-13 09:3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县"鹅王"赴青川建养殖基地 
 
作者: 俞照正;孙红霞    发布日期:( 2009-04-13 ) 
   日前,浙江省象山县东陈乡养鹅大王陈文杰与援建青川的该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决定投资300万元,在四川青川建立养鹅示范基地。
  四川省青川县是“5·12”大地震重灾区之一,受灾后,本来就薄弱的经济条件更是雪上加霜,百姓生活十分艰难。青川是浙江省援建县,由于山多地少,交通条件差,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致富门路少,恢复重建非常困难。陈文杰得悉后,立即邀请象山县农林局畜牧专家一起,赴青川实地考察,决定在青川建立养鹅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尽快致富。
  据了解,陈文杰将在青川县注册公司,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公司下设养鹅示范基地,开展养鹅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生产推广,发展农户养鹅。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130万元,示范基地种鹅存栏3000万羽,其中浙东白鹅种鹅2500羽,郎德鹅种鹅500羽;二期投资170万元,存栏种鹅增加到1万羽,其中浙东白鹅种鹅8000羽,郎德鹅种鹅2000羽。至2010年,可带动1000户农户养鹅,商品肉鹅(包括肥肝专用鹅)饲养将达到23万羽,种鹅1万羽。
  陈文杰世家养鹅,从他父亲养鹅到现在已有30多年历史。2002年成立象山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目前浙东白鹅种鹅存栏近2万羽,成为象山最大的养鹅基地。陈文杰说,多年养鹅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这次投资灾区并带动灾区人民共同致富是他应有的责任,也是他一直想回报社会的心愿。
 
 
 
稿件来源: 三农在线 责任编辑: 杨志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青川祭奠 小学生英文致谢带来震撼 

  四川在线  (2009-04-12 11:41:11)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邹万明)“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缅怀遇难的同胞。4月11日,在距离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一个月的日子里,90多位来自成都的志愿者,他们响应“多背一公斤”公益组织的号召,带着祝福来到地震重灾区青川缅怀遇难同胞,慰问板房学校的孩子们。
孩子们为志愿者填写爱心卡表示感谢

  东河口献上鲜花祭奠遇难同胞

  志愿者们来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他们的心情就像当天青川下起的大雨一样,冰凉而沉重。在“5•12地震”中,东河口山崩地裂,垮塌的山体将东河口小学、东河口村4个社184户共780余人被掩埋于地下百余米。
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就在那边,现在裸露的那些山体就是当时垮塌下来的。”现场解说员指着远方,志愿者们陷入了沉思。在地震遗址的“5•12广场”,志愿者们纷纷向遇难同胞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板房小学孩子们带给志愿者震撼

  “thank you”小学生的一句感谢令来自英国的志愿者深受震撼,她不禁拥抱着眼前可爱的孩子。在重建的东河口小学,志愿者们将带来的礼物送给学生们。当一名来自英国的志愿者将学习用具送给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时,这个不到10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并不算标准的英文向她表达谢意。
英国志愿者与向她表示谢意的学生合影

  “一定要记住这些叔叔阿姨,不能忘了他们对你的关怀。”一位母亲不断地告诉她的孩子,她的话语充满着感激。在这所板房学校,志愿者们感受着温暖的亲情。

  签下祝福祝愿灾区明天更美好

  “祝福健康”、“明天会更好”、“中国加油”,在当天的慰问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在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祝福。
志愿者们签下祝福

  组织这次公益活动的成都悠然机构负责人顾赟说:“尽管我们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每个人多背一公斤就能为灾区多贡献一份力量。正如志愿者们签下的祝福一样,我们相信灾区的明天会更美好。”
志愿者望着崩塌的山体回忆当时的情景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让他们的婚礼推后一年 下月新婚夫妇来杭演出
2009-04-13 05:31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作者: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青川东河口迎“浙江青川爱心游”首发团

发布时间(2009-04-13 10:11) 信息采编:尹海波  

  4月11日,在绵绵细雨中,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迎来了“浙江青川-爱心青川行”活动爱心之旅首发团。首发团一行六十多人在管理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举行集体签名和献花仪式。

  参观中,首发团队员每人手捧一束菊花,专注地倾听东河口每一个故事,认真地询问地震中人员伤亡情况,对东河口受灾群众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东河口小学遗址前,队员们被东河口小学师生的故事深深感动,对在地震中为拯救学生而遇难的老师致以崇高敬意。在爱心石前,举行了集体签名仪式,写下了对遇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和对灾区人民的美好祝福,在巨石组成的“川”字广场前为遇难同胞敬献鲜花,默哀致敬。

  泥泞挡不住爱心的步伐,雨水淋不湿爱心的温暖。以“感恩、爱心”为主题的“浙江青川爱心游”活动,让浙江和青川人民心手相连。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澳门媒体采访团赴青川东河口采风

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为青川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澳门采访团考察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援建志愿者接受采访团采访

  (石玉林  记者柳桂华)4月10日上午,由澳门电视台、澳亚卫视、澳门日报、华侨报、市民日报、濠江日报、讯报等10家媒体组成的澳门媒体采访团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对外联络处处长吕齐夏的副食下赴青川东河口采风。

  采访团成员实地参观考察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各个景点,详细采访了当地群众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工作人员,倾听了青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健关于青川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汇报。采访团成员为“5·12”地震给青川东河口造成的毁灭性灾难感到震撼,对青川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并赞叹青川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农房重建、基础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特别是对青川人民在灾后重建中展现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和豪迈气概大加赞赏。

  澳亚卫视主编记者孟菁说:“‘5·12’汶川地震在东河口表现的破坏性形态着实认人震撼,青川人民在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令人敬佩。回去后,将利用澳亚卫视这个平台加大对青川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澳门人关注和支持青川的灾后重建。”

  澳门电视台、澳门日报、华侨报、濠江日报、市民日报、讯报等媒体记者也纷纷表示:回去后将加大对青川资源优势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宣传。为推进青川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献计出力,以后会更多地关注青川。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文化教育部副处长傅汉荣,中联办助理徐长青、兰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对外联络处处长吕齐夏,调研员陈延君,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广,市委外宣办主任王万仁,青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健等领导陪同参与相关采风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桐乡残疾“千里单骑者”再次赴川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9年04月13日 10:50:59    
本报讯 4月10日一大早,濮院镇56岁的聋哑残疾人张正明早早起床,打点行装,开始为期三个月“远征”之旅。受四川省青川民政部门的邀请,张正明再次骑单车赴青川,参加“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

去年,张正明先后将200件毛衫和400双袜子邮寄到广元市民政部门,又在12月7日骑单车抵达四川广元灾区,拍下了许多灾区重建家园的照片。返回桐乡后他把照片制作成精致的图板,当这些图片在桐乡三中展出时,深深地感动了该校师生。得知张正明今年将再赴四川,桐乡三中全体师生进行了羊毛衫捐赠活动,募捐到的羊毛衫由张正明打包寄往青川县民政部门,并由当地民政部门转送给木鱼中学的学生们。

临行前,张正明把车子擦得锃亮,车后座上竖着写着“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桐乡人民和四川人民在一起”的彩旗,车扶手上也飘着红色的小旗。张正明告诉记者,这次出行总路程1300多公里,因为必须在5月12日前到达青川,就要保证每天骑70公里的路,而他上次赴川整整骑了50多天。

在濮院,张正明一直从事着理发、修锁的工作,几年下来,张正明练就了一手配钥匙、理发的好手艺。所以,张正明想趁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在灾区做一名志愿者,为当地人民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

张正明的义举让很多人竖起了大拇指。濮院一羊毛衫厂老板娘专门托人送来了1500元钱和两件羊毛衫作为对张正明的物质支持,她还留了张纸条:“你身残志坚,不怕吃苦千里骑车到四川献爱心,你的精神令我感动。”

平时靠书写纸条与人交流的张正明,早早写好了到青川时要作的演讲草稿。他写道:青川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次活动结束后,我要骑车到全国各大城市,呼吁人们关爱地震灾区,将爱心传到每个地方。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通讯员 廖陈霞    编辑: 吴云青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他乡求学的日子
    2009-4-12 21:22:00   来源:广元新闻网

 

    新闻回放

“5·12”特大地震后,青川极重灾区许多学校的孩子短时间无法上学。外省市部分爱心企业(学校)纷纷献爱心,启动了把“灾区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学校去学习”的行动。

    2008年6月6日早上7:30分,受东莞市名可名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无偿提供免费教学和生活服务的爱心资助,首批130名青川马鹿小学学生赴东莞博雅外国语学校读书,今春新学期返回。

■安笑坤  本网记者  何开红  金林    

 

欢乐的夏令营

    2009年2月16日,广东东莞博雅外国语学校的刘师佳副校长来到了马鹿小学:“我放心不下你们,我想你们了,我必须过来看看你们……”回想半年多的异地学习生活,130多名马鹿小学师生无不动容,激动不已,两地师生紧紧相拥。这一刻,任何言语、纸笔都难诉尽潮涌马鹿小学师生心中的感恩之情。

    “如失去依附的小草重新找到生存的土壤,爱,让我们很快从地震阴影中走出……”

    “如小草失去了所依附的土壤,5.12”大地震让我们的学校、家园毁于一旦,是名可名教育投资集团张庆权董事长帮助了我们。”

    由于担心我们因灾荒废了学业,博雅学校的刘师佳副校长亲自任教我们一个班的数学课。老师与我们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玩在一起……而勤径学校采用的是不同的教学模式:同学们被三三两两拆散后,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平行班上课,这样有利于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更好的融于学校生活,尽快的从地震阴影中走出。
当地政府、学校、社会人士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考虑到我们的饮食习惯,还特地为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川味厨师;天热了,给我们送来电风扇;天冷了,给我们送来了各式的冬衣;放假了,许多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爷爷、奶奶会来学校接我们去玩;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博雅还给我们每个学生买了葫芦丝,并安排老师专门教导我们吹奏……我们学习着,我们快乐着!

    “去那里,有了很多的第一次,这些,将成为我们永生的财富……”

    回想异乡求学的日子,小王嫣岚有着很深切的感动:“去那里,有了很多的第一次,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永生的财富。”

    我们坐飞机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到东莞北大学园,对那里的事物都是好奇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们的小脑袋里充满无穷的幻想。我们第一次在游泳池游泳,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就餐,第一次去亚洲第一大剧院观看演出,第一次领略了“世界之窗”各种历史知识,第一次看到了科技馆里各种神奇的东西,第一次上了东莞春晚……太多的第一次让我们应接不暇,让我们感到大爱无疆的幸福。

    “‘安娜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在孩子们的记忆中,一个名字总是不停的从孩子们激动的言语中蹦出——“安娜妈妈”。

    “安娜妈妈”是谁?孩子们说,是当地的一个爱心女士,名字叫做“陈安娜”。“安娜妈妈”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温情的人,每周六,她都会领我们出去玩。她教会了我们唱歌、跳舞,教我们学习日语……她让我们由一个个丑小鸭努力去变成白天鹅。在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母爱,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安娜妈妈”。

    回想离别那天,黄宏伟悲伤的哭了。在作文中,他深情的写到:妈妈,还记得那天晚上吗?大家都泣不成声!您哭得几乎昏了过去!我们只能一遍遍的在心里说:“妈妈,别哭了,您有心脏病啊!”火车慢慢远去,我们是那么的不舍。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安娜妈妈,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将来更好的把您的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2009年3月,抑制不住内心的思念,马鹿小学川莞班徐金涛给张庆权董事长写去了一封信。(摘录如下):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回到家乡已经几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都很想念您。回想半年前,您来到马鹿小学时的一幕幕,令我们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5·12”大地震之后,我们这些孩子,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乐园和生活的家园,感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无望……您知道了我们的情况后,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赶到这里。您忧心忡忡,为我们读书的事情东奔西走。几天后,您办妥了所有手续,带着我们离开了灾区,让我们生平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到您的学校读书。

    自从来到东莞,同学们都大开了眼界:我们到了科技展览馆,了解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登上了大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还学了武术、绘画、英语……现在我们同学中,已经有很多人能够打一套英姿飒爽的少林拳,画一幅优美的画,唱一首动听的歌,吹奏一曲优雅的音乐,写一笔漂亮的字……张伯伯,是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我们都满怀感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将来更好的把您的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张伯伯,告诉您一个大好消息:我们的学校已经开始重建了。从规划图上看,新校园功能齐全、非常美丽。希望您有时间来我们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哟!

                        此致

                        敬礼

                   马鹿小学川莞班:徐金涛

                                2009年3月25日

    编辑:汪秋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重建调查:可利用土地成震后稀缺资源

  2009年04月13日10:56  

  CCTV《新闻调查》播出《汶川的重建》,以下为节目实录:

    记者:

  2008年5月12日之前,汶川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乡,这个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丛山峡谷中的并不广为人知的地方,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瞬间闻名全世界,并将长期备受关注。在去年,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救灾,而今年,这个话题无疑是重建。在这块被地震重创的土地上重建,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难度?地震破坏了过去的汶川,重建将如何打造未来的汶川?带着这些问题,《新闻调查》来到汶川。

  【第一段落】

  解说词:

  走进汶川县县城——威州镇,第一眼看去房屋破坏得并不严重,但仔细一看,到处是危险区的标识。百分之八十的房屋虽然没有倒塌,却被震成了危房,被人们称为“站立的废墟”。这意味着重建必须先拆再建。

  2月底的县城,除了几处工地,其它地方相对显得平静。但稍加留意,周围的一个个细节都透着重建的气息。

  县城居民:鉴定报告,安全鉴定报告。是不是全城的房子都在这儿?

  解说词:

  街头,县城居民期盼已久的房屋安全鉴定公告张贴出来了。但是,自己的房子到底拆不拆,从这上面还看不到答案。由于重建要重新规划整个县城,有些不属于重度损坏的房屋也需要拆除。

  县城居民:在这儿在这儿,找到了。找到了什么?我的房子。

  解说词:

  早日实现安居,是当下汶川人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县城就有一万多居民住在板房区,农村还有几万人住在棚屋和帐篷里。地震后次生灾害又频频发生,几乎所有人都搬过好几次家了。

  雁门板房区居民A:在板房里就搬了两次了。家具都要搬烂完了。

  雁门板房区居民B:早点搬回永久性住房就好了。我们在这里住得还是心慌。不知道哪天又要叫我们搬了。

  雁门板房区居民C:你给老百姓明确的一个安排,像我们要出去打工心里也有数,现在就不敢走,只能在这闲着。

  雁门板房区居民:政府部门也有它的难处。这么大的工程,都不容易。互相理解。

  字幕:县城建设和风貌改造指挥部工作会议

  张通荣(汶川县县委副书记):必须要让每一户居民都知道把我搬到哪个地方去,要不然我们信息不对称,你这边忙得不可开交,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你干吗?

  李俊夫(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组长):我这个局,我就找你,那么我说给你当天你必须完成。

  解说词:在县城建设指挥部工作会议上,重建的紧迫感扑面而来。每一项工作都在强调截止时间。

  李俊夫:我给你五天时间。

  张通荣:在一天以内没有答复你们,就算一次重大的工作事故。

  李俊夫:4月15号我们认为这是死的。

  张通荣:工程部,你现在是不是按时间按进度在进行?

  解说词:

  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任务是三年帮助当地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为了让老百姓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进度安排以民生优先为原则。永久性住房的建设,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在年内完成,学校要求在9月1日前完工,让汶川在外地寄读的1万多学生能回来复课。时间紧迫,各项工作必须一环扣一环向前推进。

  在汶川县第一小学工地上,施工方正焦急地询问最后一座楼的拆迁进展。他们的机具早就停在了楼下,这座楼不拆就无法全面开工。

  孙宝印:比你预定的开工时间晚了多长时间了?

  施工方:半个月了。

  孙宝印:你工期能改变吗,能往后拖吗?

  施工方:工期是不能拖的,工期最后关门时间是死的,8月15号必须完的。

  孙宝印:你心里有底吗?

  施工方:怎么说呢,反正是现在时间非常紧。

  [纪实段落:县城建设和风貌改造指挥部工作会议]

  李俊夫:你推迟一天,我们的工程就晚一天,我的工程质量就不能保证一天。你是影响我整个战局的展开。席传江同志,不好意思,今天我们就想把话讲到这个份上,4月15号我们是要检查的。军令是不能开玩笑的。

  解说词:

  由席传江负责的征地拆迁组目前压力巨大。只有4月15号前县城所有征地拆迁顺利完成,建设项目才能如期展开。一边是工期的压力,一边是涉及拆迁的一万两千多居民的各种诉求必须妥善解决。

  孙宝印:你们现在了解吗,这个地方将来以后规划成什么?

  居民:学校嘛。这个我们大家都支持。只要他们建设我们肯定要先搬,先搬了我们再说这些话都可以。

  孙宝印:就是你搬走了以后,但现在将来协议还没有签。

  居民:还没有签。家具朝哪里放,不是过渡费,你拿钱做什么,拿了钱在路边上住也行不通。现在汶川房子租都租不到。

  杨燕(拆迁组工作人员):房源反正紧张得很。

  孙宝印:你们自己内部有没有一些工作人员也面临拆迁这种情况?

  席传江(汶川县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有啊。我们几个拆迁组的到现在为止基本都是没有房子住的。

  杨燕:我就住在雁门板房。

  孙宝印:你们家也是属于拆迁的。

  杨燕:我说我们以后也许是隔壁邻居。我们也和他们说这些。

  解说词:这可能是我们见过的最特别的拆迁动员场面。搬家、谈判、签约在一个场地同时进行,拆迁组和被拆迁户刚才还争执不下,过一会儿又一起感叹大家都不容易。

  席传江:尽管他有时候在言语上不是很配合,但是实际上他内心里来说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是因为过渡安置这一个困难实际上现在是摆在我们面前比较突出的。

  孙宝印:那些板房不够吗?

  席传江:那个量不能满足过渡安置的需要。我们为了缓解安置矛盾,把我们现在有一部分不需要拆除的,马上进行加固维修,就作为我们以后过渡安置的房源来源之一。

  解说词:

  要建设必须先拆迁,腾出土地;拆迁必须先安置居民,同样需要土地;而可利用的土地,恰恰是地震后最稀缺的资源。汶川的每个乡镇,在规划时都遇到土地困局。离震中最近的映秀镇要保留部分地震遗址作为纪念区,漩口中学遗址相当具有代表性,但关于它的保留就几经争议。

  邓国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漩中占的地方那么大,全部遗址保留,首先不满足以后居住人口的需要。映秀以后还要生存,全部保留对建设用地影响太大,建议部分保留。

  解说词:

  汶川全县处于群山峡谷地带,城镇沿岷江两岸狭长的平地而建,农村则散布在山区。地震将本来就稀少的河谷平地又破坏了一部分,还遗留下了众多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邓国基:就汶川县本身选址安全问题也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讨论,最终我们认为实际上祖先选择的这个地方还是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孙宝印:安全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概念。

  邓国基:对,相对安全的一个地区。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多地震的地方,断裂带很多,用这个标准认为不适合人居住,很多地方比这个地方更不适合。虽然这是一个地震多发区,或者说一个高山峡谷地区,但是相对来讲,我们能够科学避让。你说移居吧,移到哪里,民族文化怎么保存,灾民这种故土的情结怎么去化解,非常多后续的问题存在。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认为原址重建是对的,但是规模要缩减、人口缩减、功能缩减。假如不断地扩大,这个承载力也不行。

  解说词:

  地震后,这片土地究竟还能承载多少人,要求着规划设计者对自然承载力重新进行科学的评估。

  孙宝印:

  一千七百多年前,蜀国大将姜维在汶川县城的山坡上设置了点将台,而山下岷江两岸并不宽阔的平地就是姜维演兵操练的场地。在后来的日子里,特别是近50年中,这片平地从一个几百人的小镇发展到了一个常住人口接近6万人的县城。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开发行为逐步扩张,山谷里渐渐挤满了建筑,也就难以避免地侵入到了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

  无情的自然灾害重创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同时也警醒着人们,为了它的未来,在重建中,必需准确地度量人与自然的安全距离。

  解说词:

  在重建规划中,保障生命安全成为首要原则。所有建设必需规避地质灾害。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规避距离有明确的规定。

  孙宝印:要离开断裂带200米,要离开地质灾害点50米,最终能做到吗?在这种人多地少的矛盾状态下。

  张通荣(汶川县县委副书记):要百分之百做到是不现实的,如果我说要达到这个要求的话,我就是说了假话。为什么这样说呢?汶川我们的整个城市的分布,最宽的地方也就是100米的范围,留出50到100米的概念,什么概念?整个城市都不能建了。

  孙宝印:明明有一个规矩,但实际上我们又明明知道它是做不到的,挺矛盾的。

  张通荣:就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所以你只有体现一个二者兼容,又考虑安全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你现实的一些困难。

  孙宝印:如果说你选择一种现实的判断的话,会不会在科学上存在一种隐患?

  张通荣:我们现在解决的办法就是,红线(断裂带)范围内20米以内是不能建的,退出20米以外范围的话,(建筑)设防等级再增高。尽量地考虑一个是房屋本身的安全性,第二个是即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我能够在很快的时间里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避灾。尽管我们汶川的土地容量是那么有限,但是为什么在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开拓三个大的避难场所,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解说词:

  县城的滨江路原来是商业黄金地段,在新的规划中,这里将被建成避灾安全带。尚琴是一家布店的老板,她已经从传闻里听说了这个消息,但在得到确认之前,却还是抱着能留在原地的希望。

  尚琴:我不愿意到其它地方去。我们当时就是图这个地理位置,借钱欠账买的这个房子。因为我们是长期做生意的,需要一个铺子,不然我们没有生活来源了。

  孙宝印:那你有没有跟其他的一些你们这边的同行议论过,这个地方有可能将来搬到哪?

  尚琴:我们这一排的同行议论,大家都希望原地重建,能还我相同的平方。

  解说词:

  2月底,席传江终于完成了第一批项目的征地拆迁,但还有百分之七十的拆迁量在等着他。下一步最让他担心的就是商铺的拆迁难度。不久后,席传江将会遇上尚琴,并向她证实,她的商铺的确要变成避灾安全带。

  2009年的这个春天,汶川人注定面临艰难的选择。经过承载力评估,县城大约有1万多人必须迁走,他们的新家将建在70公里以外的水磨镇。而水磨镇一直是工业区,必须先把工厂迁走才能安置居民。工厂往哪里迁,汶川县自身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通过跨区域协调,在邻近的金堂县划出一块飞地,作为汶川新的工业区。这让汶川的土地困局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涉及如此多人的跨区域调整,复杂性可想而知。谁去、谁留,在尘埃落定之前,搬迁的话题占据了县城的每个角落。人多地少这个历史累积形成的矛盾,却要由当下这代人在重建当中去面对和解决,这无疑是艰难的,但却势在必行。

  【第二段落】

  字幕:汶川县草坡乡樟排村农房重建工地

  村民抬大石同期声:抬起来。搁不得,抬住。休息下。

  解说词:

  城镇的拆迁和建设启动的同时,农村正忙着进行农房重建。但现在,各个乡镇正在建房的农民都遇上了相同的困扰。

  樟排村村民:基础打好大家现在等的就是砖。

  孙宝印:这都是村里面的人吗?

  樟排村村民:都是。

  孙宝印:现在在干活的大家都缺砖吗?

  樟排村村民:普遍都缺砖,有的一块都没有。

  解说词:

  在农房重建中,各乡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有的由援建单位统筹统建,有的则由农户自己来建,援建单位提供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草坡乡樟排村属于集中选址农户自建,盖自己的房子,老百姓干劲都很足,几十户的地基就快全打好了。但全村现有的砖只够盖一两户农房,眼看着大家就只有停工待料了。

  孙宝印:肯定也挺着急,想早点把房子盖好。

  樟排村村民:心里面就是有这种想法,早点把房子盖好,然后才好种点地,搞生产,现在还要去种庄稼,还要到山上去。再说过渡棚里住着,这里的气候晚上住着有点冷。

  解说词:建材的保障对重建至关重要,所以汶川县专门成立了特供办,统一组织建材,再按各乡镇的需要分配。全县农房要求在国庆前完工,但现在,每天一个乡镇能分到的砖只有几万块。

  傅剑(汶川县威州镇镇委书记):我们大概是每天3万块左右。按这个数量去建房的话,要建三到五年才能把全镇的农房建完。3万块砖就只能建一户农房。如果砖还得不到保证的话,农房的任务肯定是完不成的。

  解说词:

  乡镇有意见,分管建材的向世茂也很无奈。在特供办的储备库里,现在一块砖也看不到。5家新批的砖厂要到5、6月才能建好,现在,汶川只有12家小砖厂。

  孙宝印:这砖一天能出多少?

  陈守(砖厂老板):2万到3万块砖吧。

  孙宝印:一天的量没法建一间农房是吧?

  陈守:肯定建不了。

  孙宝印:差不多每个厂子都像你这样的生产规模吗?一天2、3万块?

  陈守:还是有多的。

  孙宝印:大能大到多少?

  陈守:也有6、7万块的。

  解说词:

  本地产量和需求差得太远,特供办只有从都江堰组织运输。都汶公路是连接汶川和都江堰唯一的道路,去年9月才全线抢通,交通条件至今仍很脆弱。全线90公里就有76个点需要观察员时刻监视飞石和塌方。几个瓶颈路段时常造成拥堵,车辆载重也因为路况受到限制。各个乡镇的道路,在地震中同样损毁严重。道路状况使得运输量上不去,也导致运价比砖价还贵,老百姓难以承受。

  不仅是砖,重建所需的各种建材和物资都需要道路保障,而本来就脆弱的道路马上又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雨季。

  孙宝印:雨季来了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把交通给堵上?

  向世茂(汶川县经济商务局局长):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肯定出问题,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搞了建材储备,只要是一下雨,绝对垮方,汶川可能又要成为孤岛。

  解说词:

  每年5月,汶川开始进入雨季。即便是地震前,每年雨季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震后又新增了许多地质隐患,今年的雨季到底会带来什么麻烦,谁也无法准确预测。

  于是草坡乡又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在一些地质灾害严重的村,是马上重新建房,还是观察一个雨季后再建。全乡海拔最高的沙牌村,2月底仍在降雪,老百姓们还住在过渡棚里。地震后,这里的山体表土整体下滑,地表明显错位。

  任剑(汶川县草坡乡乡长):它是挤下去过后把那边拱起来了。

  解说词:

  经过反复考虑,乡里决定把沙牌村的房屋重建和维修放在雨季之后。

  任剑:因为老百姓重建的目的就是要安全,既然要安全的话,肯定是要经过检验以后才能建房,如果我们速度太快了之后,也许到最后把房屋建起来,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解说词:

  雨季就像悬在所有人心里的一块石头,只有等这它落下来,有些选址和建设才能放心开展。存在这种担忧的,不仅是草坡乡。

  傅建(汶川县威州镇镇委书记):如果按这个时间,我想可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气候这个因素。让老百姓去建,到时候房子垮了,这就很麻烦。

  张通荣:对,要对老百姓负责任,也要尊重事实,有的事是不现实的东西。你到时候别说是因为上面领导要快,所以我们就快,不要这样说的。

  解说词:这样的担忧绝不是多余的。虽然雨季还没到来,已经出现了修好的房屋在次生灾害中再次损毁的情况。龙溪乡村民老于的房子被地震损坏后,领取了维修加固费进行了维修,没想到12月10号的一次余震导致山体滑坡,修好不到1个月的房子又砸烂了。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滑坡忽然又开始了。

  老于:还在垮塌。

  孙宝印:还在往下掉。这就是完全是上面滑坡还在进行?

  孙宝印:小心,这又下来了。正好砸在你院子里。老于你觉得在这建房子行吗?

  老于:行是不行,没有地了。

  解说词:

  在汶川,我们不止一次遇上这样的情况。地震遗留下来的地质隐患数量多,分布广,治理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任剑(汶川县草坡乡乡长):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老百姓建房是一对矛盾,但是我们在鼓励老百姓选择地基的时候尽量避让地质灾害。同步进行来化解这对矛盾。你要说完全把所有的地质灾害都治理完(再建房),这个大地震千疮百孔,这个是满足不了的。

  孙宝印:

  这条道路是汶川县草坡乡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一条通路,道路的一侧地质灾害的隐患非常严重,而在道路的另外一侧,可以看到是一个在地震当中被损毁的电站,已经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地震给汶川的交通、电力、土地造成的全方位的破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给整个汶川重建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而老百姓要求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这种诉求,又要求重建工作必须要加快速度。各种因素、各种环节相互扭结、互相制约,形成了一种两难的局面。于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就摆在了重建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在两难的局面下,如何实现两全。

  孙宝印:我现在就特别感慨我看到的那个标语,再大的困难也要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干。

  张通荣:因为汶川的现实就摆在这里,不是四面逢源,是四面逢难,一旦我们被一个困难压倒了,困难就层层把你包围住。你只有突破了一个问题之后,你才有能力解决第二个问题。只有突出重围才能给汶川带来希望,也只有突出重围才能让老百姓看到党和政府在复杂情况下攻坚排难的信心和能力的表现。

  朱耀忠:不管多大的困难,我们干一天就多一块砖,干两天就多两块砖。我们尽量往前赶,尽快还灾区人民一个美好的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重建调查:可利用土地成震后稀缺资源

  2009年04月13日10:56  

  CCTV《新闻调查》播出《汶川的重建》,以下为节目实录:

    记者:

  2008年5月12日之前,汶川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乡,这个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丛山峡谷中的并不广为人知的地方,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瞬间闻名全世界,并将长期备受关注。在去年,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救灾,而今年,这个话题无疑是重建。在这块被地震重创的土地上重建,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难度?地震破坏了过去的汶川,重建将如何打造未来的汶川?带着这些问题,《新闻调查》来到汶川。

  【第一段落】

  解说词:

  走进汶川县县城——威州镇,第一眼看去房屋破坏得并不严重,但仔细一看,到处是危险区的标识。百分之八十的房屋虽然没有倒塌,却被震成了危房,被人们称为“站立的废墟”。这意味着重建必须先拆再建。

  2月底的县城,除了几处工地,其它地方相对显得平静。但稍加留意,周围的一个个细节都透着重建的气息。

  县城居民:鉴定报告,安全鉴定报告。是不是全城的房子都在这儿?

  解说词:

  街头,县城居民期盼已久的房屋安全鉴定公告张贴出来了。但是,自己的房子到底拆不拆,从这上面还看不到答案。由于重建要重新规划整个县城,有些不属于重度损坏的房屋也需要拆除。

  县城居民:在这儿在这儿,找到了。找到了什么?我的房子。

  解说词:

  早日实现安居,是当下汶川人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县城就有一万多居民住在板房区,农村还有几万人住在棚屋和帐篷里。地震后次生灾害又频频发生,几乎所有人都搬过好几次家了。

  雁门板房区居民A:在板房里就搬了两次了。家具都要搬烂完了。

  雁门板房区居民B:早点搬回永久性住房就好了。我们在这里住得还是心慌。不知道哪天又要叫我们搬了。

  雁门板房区居民C:你给老百姓明确的一个安排,像我们要出去打工心里也有数,现在就不敢走,只能在这闲着。

  雁门板房区居民:政府部门也有它的难处。这么大的工程,都不容易。互相理解。

  字幕:县城建设和风貌改造指挥部工作会议

  张通荣(汶川县县委副书记):必须要让每一户居民都知道把我搬到哪个地方去,要不然我们信息不对称,你这边忙得不可开交,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你干吗?

  李俊夫(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组长):我这个局,我就找你,那么我说给你当天你必须完成。

  解说词:在县城建设指挥部工作会议上,重建的紧迫感扑面而来。每一项工作都在强调截止时间。

  李俊夫:我给你五天时间。

  张通荣:在一天以内没有答复你们,就算一次重大的工作事故。

  李俊夫:4月15号我们认为这是死的。

  张通荣:工程部,你现在是不是按时间按进度在进行?

  解说词:

  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任务是三年帮助当地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为了让老百姓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进度安排以民生优先为原则。永久性住房的建设,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在年内完成,学校要求在9月1日前完工,让汶川在外地寄读的1万多学生能回来复课。时间紧迫,各项工作必须一环扣一环向前推进。

  在汶川县第一小学工地上,施工方正焦急地询问最后一座楼的拆迁进展。他们的机具早就停在了楼下,这座楼不拆就无法全面开工。

  孙宝印:比你预定的开工时间晚了多长时间了?

  施工方:半个月了。

  孙宝印:你工期能改变吗,能往后拖吗?

  施工方:工期是不能拖的,工期最后关门时间是死的,8月15号必须完的。

  孙宝印:你心里有底吗?

  施工方:怎么说呢,反正是现在时间非常紧。

  [纪实段落:县城建设和风貌改造指挥部工作会议]

  李俊夫:你推迟一天,我们的工程就晚一天,我的工程质量就不能保证一天。你是影响我整个战局的展开。席传江同志,不好意思,今天我们就想把话讲到这个份上,4月15号我们是要检查的。军令是不能开玩笑的。

  解说词:

  由席传江负责的征地拆迁组目前压力巨大。只有4月15号前县城所有征地拆迁顺利完成,建设项目才能如期展开。一边是工期的压力,一边是涉及拆迁的一万两千多居民的各种诉求必须妥善解决。

  孙宝印:你们现在了解吗,这个地方将来以后规划成什么?

  居民:学校嘛。这个我们大家都支持。只要他们建设我们肯定要先搬,先搬了我们再说这些话都可以。

  孙宝印:就是你搬走了以后,但现在将来协议还没有签。

  居民:还没有签。家具朝哪里放,不是过渡费,你拿钱做什么,拿了钱在路边上住也行不通。现在汶川房子租都租不到。

  杨燕(拆迁组工作人员):房源反正紧张得很。

  孙宝印:你们自己内部有没有一些工作人员也面临拆迁这种情况?

  席传江(汶川县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有啊。我们几个拆迁组的到现在为止基本都是没有房子住的。

  杨燕:我就住在雁门板房。

  孙宝印:你们家也是属于拆迁的。

  杨燕:我说我们以后也许是隔壁邻居。我们也和他们说这些。

  解说词:这可能是我们见过的最特别的拆迁动员场面。搬家、谈判、签约在一个场地同时进行,拆迁组和被拆迁户刚才还争执不下,过一会儿又一起感叹大家都不容易。

  席传江:尽管他有时候在言语上不是很配合,但是实际上他内心里来说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是因为过渡安置这一个困难实际上现在是摆在我们面前比较突出的。

  孙宝印:那些板房不够吗?

  席传江:那个量不能满足过渡安置的需要。我们为了缓解安置矛盾,把我们现在有一部分不需要拆除的,马上进行加固维修,就作为我们以后过渡安置的房源来源之一。

  解说词:

  要建设必须先拆迁,腾出土地;拆迁必须先安置居民,同样需要土地;而可利用的土地,恰恰是地震后最稀缺的资源。汶川的每个乡镇,在规划时都遇到土地困局。离震中最近的映秀镇要保留部分地震遗址作为纪念区,漩口中学遗址相当具有代表性,但关于它的保留就几经争议。

  邓国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漩中占的地方那么大,全部遗址保留,首先不满足以后居住人口的需要。映秀以后还要生存,全部保留对建设用地影响太大,建议部分保留。

  解说词:

  汶川全县处于群山峡谷地带,城镇沿岷江两岸狭长的平地而建,农村则散布在山区。地震将本来就稀少的河谷平地又破坏了一部分,还遗留下了众多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邓国基:就汶川县本身选址安全问题也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讨论,最终我们认为实际上祖先选择的这个地方还是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孙宝印:安全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概念。

  邓国基:对,相对安全的一个地区。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多地震的地方,断裂带很多,用这个标准认为不适合人居住,很多地方比这个地方更不适合。虽然这是一个地震多发区,或者说一个高山峡谷地区,但是相对来讲,我们能够科学避让。你说移居吧,移到哪里,民族文化怎么保存,灾民这种故土的情结怎么去化解,非常多后续的问题存在。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认为原址重建是对的,但是规模要缩减、人口缩减、功能缩减。假如不断地扩大,这个承载力也不行。

  解说词:

  地震后,这片土地究竟还能承载多少人,要求着规划设计者对自然承载力重新进行科学的评估。

  孙宝印:

  一千七百多年前,蜀国大将姜维在汶川县城的山坡上设置了点将台,而山下岷江两岸并不宽阔的平地就是姜维演兵操练的场地。在后来的日子里,特别是近50年中,这片平地从一个几百人的小镇发展到了一个常住人口接近6万人的县城。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开发行为逐步扩张,山谷里渐渐挤满了建筑,也就难以避免地侵入到了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

  无情的自然灾害重创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同时也警醒着人们,为了它的未来,在重建中,必需准确地度量人与自然的安全距离。

  解说词:

  在重建规划中,保障生命安全成为首要原则。所有建设必需规避地质灾害。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规避距离有明确的规定。

  孙宝印:要离开断裂带200米,要离开地质灾害点50米,最终能做到吗?在这种人多地少的矛盾状态下。

  张通荣(汶川县县委副书记):要百分之百做到是不现实的,如果我说要达到这个要求的话,我就是说了假话。为什么这样说呢?汶川我们的整个城市的分布,最宽的地方也就是100米的范围,留出50到100米的概念,什么概念?整个城市都不能建了。

  孙宝印:明明有一个规矩,但实际上我们又明明知道它是做不到的,挺矛盾的。

  张通荣:就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所以你只有体现一个二者兼容,又考虑安全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你现实的一些困难。

  孙宝印:如果说你选择一种现实的判断的话,会不会在科学上存在一种隐患?

  张通荣:我们现在解决的办法就是,红线(断裂带)范围内20米以内是不能建的,退出20米以外范围的话,(建筑)设防等级再增高。尽量地考虑一个是房屋本身的安全性,第二个是即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我能够在很快的时间里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避灾。尽管我们汶川的土地容量是那么有限,但是为什么在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开拓三个大的避难场所,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解说词:

  县城的滨江路原来是商业黄金地段,在新的规划中,这里将被建成避灾安全带。尚琴是一家布店的老板,她已经从传闻里听说了这个消息,但在得到确认之前,却还是抱着能留在原地的希望。

  尚琴:我不愿意到其它地方去。我们当时就是图这个地理位置,借钱欠账买的这个房子。因为我们是长期做生意的,需要一个铺子,不然我们没有生活来源了。

  孙宝印:那你有没有跟其他的一些你们这边的同行议论过,这个地方有可能将来搬到哪?

  尚琴:我们这一排的同行议论,大家都希望原地重建,能还我相同的平方。

  解说词:

  2月底,席传江终于完成了第一批项目的征地拆迁,但还有百分之七十的拆迁量在等着他。下一步最让他担心的就是商铺的拆迁难度。不久后,席传江将会遇上尚琴,并向她证实,她的商铺的确要变成避灾安全带。

  2009年的这个春天,汶川人注定面临艰难的选择。经过承载力评估,县城大约有1万多人必须迁走,他们的新家将建在70公里以外的水磨镇。而水磨镇一直是工业区,必须先把工厂迁走才能安置居民。工厂往哪里迁,汶川县自身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通过跨区域协调,在邻近的金堂县划出一块飞地,作为汶川新的工业区。这让汶川的土地困局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涉及如此多人的跨区域调整,复杂性可想而知。谁去、谁留,在尘埃落定之前,搬迁的话题占据了县城的每个角落。人多地少这个历史累积形成的矛盾,却要由当下这代人在重建当中去面对和解决,这无疑是艰难的,但却势在必行。

  【第二段落】

  字幕:汶川县草坡乡樟排村农房重建工地

  村民抬大石同期声:抬起来。搁不得,抬住。休息下。

  解说词:

  城镇的拆迁和建设启动的同时,农村正忙着进行农房重建。但现在,各个乡镇正在建房的农民都遇上了相同的困扰。

  樟排村村民:基础打好大家现在等的就是砖。

  孙宝印:这都是村里面的人吗?

  樟排村村民:都是。

  孙宝印:现在在干活的大家都缺砖吗?

  樟排村村民:普遍都缺砖,有的一块都没有。

  解说词:

  在农房重建中,各乡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有的由援建单位统筹统建,有的则由农户自己来建,援建单位提供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草坡乡樟排村属于集中选址农户自建,盖自己的房子,老百姓干劲都很足,几十户的地基就快全打好了。但全村现有的砖只够盖一两户农房,眼看着大家就只有停工待料了。

  孙宝印:肯定也挺着急,想早点把房子盖好。

  樟排村村民:心里面就是有这种想法,早点把房子盖好,然后才好种点地,搞生产,现在还要去种庄稼,还要到山上去。再说过渡棚里住着,这里的气候晚上住着有点冷。

  解说词:建材的保障对重建至关重要,所以汶川县专门成立了特供办,统一组织建材,再按各乡镇的需要分配。全县农房要求在国庆前完工,但现在,每天一个乡镇能分到的砖只有几万块。

  傅剑(汶川县威州镇镇委书记):我们大概是每天3万块左右。按这个数量去建房的话,要建三到五年才能把全镇的农房建完。3万块砖就只能建一户农房。如果砖还得不到保证的话,农房的任务肯定是完不成的。

  解说词:

  乡镇有意见,分管建材的向世茂也很无奈。在特供办的储备库里,现在一块砖也看不到。5家新批的砖厂要到5、6月才能建好,现在,汶川只有12家小砖厂。

  孙宝印:这砖一天能出多少?

  陈守(砖厂老板):2万到3万块砖吧。

  孙宝印:一天的量没法建一间农房是吧?

  陈守:肯定建不了。

  孙宝印:差不多每个厂子都像你这样的生产规模吗?一天2、3万块?

  陈守:还是有多的。

  孙宝印:大能大到多少?

  陈守:也有6、7万块的。

  解说词:

  本地产量和需求差得太远,特供办只有从都江堰组织运输。都汶公路是连接汶川和都江堰唯一的道路,去年9月才全线抢通,交通条件至今仍很脆弱。全线90公里就有76个点需要观察员时刻监视飞石和塌方。几个瓶颈路段时常造成拥堵,车辆载重也因为路况受到限制。各个乡镇的道路,在地震中同样损毁严重。道路状况使得运输量上不去,也导致运价比砖价还贵,老百姓难以承受。

  不仅是砖,重建所需的各种建材和物资都需要道路保障,而本来就脆弱的道路马上又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雨季。

  孙宝印:雨季来了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把交通给堵上?

  向世茂(汶川县经济商务局局长):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肯定出问题,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搞了建材储备,只要是一下雨,绝对垮方,汶川可能又要成为孤岛。

  解说词:

  每年5月,汶川开始进入雨季。即便是地震前,每年雨季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震后又新增了许多地质隐患,今年的雨季到底会带来什么麻烦,谁也无法准确预测。

  于是草坡乡又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在一些地质灾害严重的村,是马上重新建房,还是观察一个雨季后再建。全乡海拔最高的沙牌村,2月底仍在降雪,老百姓们还住在过渡棚里。地震后,这里的山体表土整体下滑,地表明显错位。

  任剑(汶川县草坡乡乡长):它是挤下去过后把那边拱起来了。

  解说词:

  经过反复考虑,乡里决定把沙牌村的房屋重建和维修放在雨季之后。

  任剑:因为老百姓重建的目的就是要安全,既然要安全的话,肯定是要经过检验以后才能建房,如果我们速度太快了之后,也许到最后把房屋建起来,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解说词:

  雨季就像悬在所有人心里的一块石头,只有等这它落下来,有些选址和建设才能放心开展。存在这种担忧的,不仅是草坡乡。

  傅建(汶川县威州镇镇委书记):如果按这个时间,我想可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气候这个因素。让老百姓去建,到时候房子垮了,这就很麻烦。

  张通荣:对,要对老百姓负责任,也要尊重事实,有的事是不现实的东西。你到时候别说是因为上面领导要快,所以我们就快,不要这样说的。

  解说词:这样的担忧绝不是多余的。虽然雨季还没到来,已经出现了修好的房屋在次生灾害中再次损毁的情况。龙溪乡村民老于的房子被地震损坏后,领取了维修加固费进行了维修,没想到12月10号的一次余震导致山体滑坡,修好不到1个月的房子又砸烂了。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滑坡忽然又开始了。

  老于:还在垮塌。

  孙宝印:还在往下掉。这就是完全是上面滑坡还在进行?

  孙宝印:小心,这又下来了。正好砸在你院子里。老于你觉得在这建房子行吗?

  老于:行是不行,没有地了。

  解说词:

  在汶川,我们不止一次遇上这样的情况。地震遗留下来的地质隐患数量多,分布广,治理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任剑(汶川县草坡乡乡长):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老百姓建房是一对矛盾,但是我们在鼓励老百姓选择地基的时候尽量避让地质灾害。同步进行来化解这对矛盾。你要说完全把所有的地质灾害都治理完(再建房),这个大地震千疮百孔,这个是满足不了的。

  孙宝印:

  这条道路是汶川县草坡乡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一条通路,道路的一侧地质灾害的隐患非常严重,而在道路的另外一侧,可以看到是一个在地震当中被损毁的电站,已经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地震给汶川的交通、电力、土地造成的全方位的破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给整个汶川重建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而老百姓要求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这种诉求,又要求重建工作必须要加快速度。各种因素、各种环节相互扭结、互相制约,形成了一种两难的局面。于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就摆在了重建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在两难的局面下,如何实现两全。

  孙宝印:我现在就特别感慨我看到的那个标语,再大的困难也要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干。

  张通荣:因为汶川的现实就摆在这里,不是四面逢源,是四面逢难,一旦我们被一个困难压倒了,困难就层层把你包围住。你只有突破了一个问题之后,你才有能力解决第二个问题。只有突出重围才能给汶川带来希望,也只有突出重围才能让老百姓看到党和政府在复杂情况下攻坚排难的信心和能力的表现。

  朱耀忠:不管多大的困难,我们干一天就多一块砖,干两天就多两块砖。我们尽量往前赶,尽快还灾区人民一个美好的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供机制管理存在力所不能及之处

  2009年04月13日10:56   CCTV《新闻调查》

  孙宝印:在我们的常识中,速度与质量常常是一对矛盾。

  朱耀忠:我们是想方设法加快进度,但是,如果是实际条件的制约,速度要服从于科学,服从于安全,服从于质量。

  孙宝印:有没有一些无论如何也急不得的东西。

  朱耀忠:对,地质灾害的评估,你一定要摸清楚,规划好了以后你才能够建,急不得的。我们广东对口支援汶川,不求最快但求最好。

  张通荣:组织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违背事务本身发生的规律,比如说这个房子冬季不能施工了,还要施工,规律的东西必须把握,才是科学的。汶川的灾后重建不搞大跃进。

  【第三段落】

  张应杰(汕头市援建前线工作组组长):我搞特殊了,住一个人。他们有的是四个人,有的是三个人。这儿是什么功能都齐全了,卧室、会客室、工作间,都在这里。

  解说词:广东省选拔了一百多名干部来到汶川,他们要在这里工作三年。13个城市分别对口汶川13个乡镇,汕头市对口援建的是大山深处的草坡乡。

  孙宝印:生活习惯吗?

  张应杰:吃饭不习惯,饮食不习惯。

  任剑:我为了训练张市长他们适应川菜的味道,就搞了个每周一锅,但是这个没有进行多久,耽搁了。

  张应杰:太忙了。他让我吃麻辣火锅,结果可能我们现在只搞过三锅。半年只搞了三锅

  孙宝印:半年三锅,真的不多。

  张应杰:每周一锅实现不了。

  解说词:

  两地之间,存在差异的,不仅是饮食习惯。而现在,双方能否配合默契,直接关系到重建的质量和效率。

  孙宝印:在汶川,我们到每一个乡镇,当地的老百姓和我们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们是从广东来的吧?广东和汶川,一个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大省,一个是内地深山的小县城,汶川人对于二者的合作有一个很俏皮的比方,说这是麻辣的川味火锅搭配清淡的广式靓汤。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碰到一起的时候,它们怎样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呢?

  李俊夫:大家形成一种氛围,那就是我们是合作,我们不是两张皮,我们是一家人。

  孙宝印:你们定期会召开指挥部工作会议,当初怎么想到要开这么一个例会呢。

  李俊夫:怎么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合力,通过一种稳定的工作机制。例会制度就是交流、决策和执行三者为一的一种形式,我们所谓的两张皮就变成了一张皮。

  解说词:

  广州市对口援建威州镇,县城建设和风貌改造指挥部就是由广州组提议成立的,并且建立了集中办公制度和每周例会制度。在各项工作中,广州组都特别强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李俊夫:我们两个所坐的地方是一个滑坡体,次生灾害频繁,建筑材料的供应又面临严重的问题,不是一种建设的常态。又要这么急,又要保证质量,越是急,越不能乱了章法。

  孙宝印:快和好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一种两难,那你觉得这种两难能做到两全吗?

  李俊夫:这两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所以我觉得就是创新。

  孙宝印:怎么创新?

  李俊夫:比如说过去我们在室内画图,现在我们可能在现场画图。比如说一些施工环节可能上面还在往上盖,下面可能就要装修了,这过去可能是没有的。但是又怎么保证质量呢?就是通过一系列环节的控制,我们还有奖惩制度在后面。通过制度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制度的创新化解这种矛盾。

  李俊夫:你必须有一个验收制度。建立考勤制度。联络员制度。那你不就靠制度办事了吗?

  解说词:当天5个小时的会议上,李俊夫提到的新的制度就有十多项。

  李俊夫:尽快落实县城风貌改造指挥部集中办公时间。我们原来定的是昨天。今天是星期二,推迟了一天。

  李俊夫:不能老是跟他说你快一点,用感情来干事,只能用制度来干事。

  程旭:报到的到位情况不是很理想。

  张通荣:哪些部门的没有到位?

  程旭:我现在简要念一下名单。

  张通荣:我们平常管理当中,人情化的东西多了点,而制度化的东西设计少了点。

  李俊夫:对不起,我要建立考勤制度。你出去必须有个请假。好不好,就完了。

  周国清:我说两句。我没到位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在威州镇发放救灾物资。你不要让县上领导和有关部门认为威州镇周国清他工作几十年了,一点组织纪律性都没有,周国清从来不会这样子的。

  张通荣:在这会上不要说了,会上不要说了。

  张通荣:他们觉得我们这边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反过来我们这边觉得你的要求太苛刻了。中间还是会发生一些矛盾。

  张通荣:必须按照有关的规定。我们有的时候随意性一大就出问题。你们觉得我说的应该算数你们就必须明天给我到位,没有任何理由。

  张通荣:在推动的力量上,我觉得制度的力量显得更强大一些。确确实实广东对口援建给了我们这方面一些观念上的影响。

  解说词:

  具体工作中,双方观念的碰撞时有发生。例如汶川县采用特供机制来管理建材,广东则认为要更多地让市场来说话。

  李俊夫:我们做了一项工作,启动了全国的供应商,我们还搞了一个供应商和施工企业的见面会,这些供应商能不能纳入你的统一管理?

  向世茂:我说秘书长,这些供应商来了也做不了事,为什么呢?比如说广东、广西,广西现在水泥只有两百多块钱一吨,但是它拉到这儿的话可能要达到八百,运距太远,问题在这儿。外地供应商只能做建材的辅助材料,钢材水泥很麻烦。

  李俊夫:同样的可能是水泥钢材,我们价格更便宜,假如这种情况,能不能纳入你的管理。

  向世茂:可以啊。我们这样说了是吧。

  李俊夫:你要放开。向主席,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经验,还是靠市场来主导,如果我们政府管会管得很累,往往也不一定管到位。

  解说词: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特供机制的管理确实有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地方。特供办要求本地砖厂只能以规定价格出售,老百姓凭政府开具的特供条购买。但老百姓却反映很难拿到特供价的砖,因此,他们宁可跑远路去外地想办法。

  孙宝印:草坡的砖主要从哪拉?

  杨启富(草坡乡村民):都江堰多一些。

  孙宝印:按说水磨离草坡更近,为什么从都江堰反而拉得多?

  杨启富:水磨近,它价钱要高一些。政府管的砖就是二角六,私人要凭关系去买就三角五,不凭关系就四角。

  孙宝印:水磨不是属于政府特供的范围之内吗?不都有政府开的特供的条吗?

  杨启富:有啊,你开了条也三天五天都装不到。如果出高价买就要来得快一些。砖厂它有些想卖就要卖,政府管不完。

  孙宝印:政府有条子它也不卖给你是吗?

  杨启富:它要卖,但是就喊你排队。

  解说词:我们到本地砖厂最集中的水磨镇了解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的确很普遍。

  买砖农民:我买的是四角。

  孙宝印:你有特供条吗?

  买砖农民:没有。

  孙宝印:不都说农民盖房可以有特供条吗,可以买便宜砖。

  买砖农民:买不到。

  孙宝印:两毛六的砖你没买到过吗?

  买砖农民:没有,全部是四毛的。

  解说词:

  汶川县也已经感觉到特供制度存在一些局限,加上广东方面的建议和举措,推动着当地干部思考和调整。指挥部工作会议几天之后,广州组发起的见面会如期举行了,各地的供应商带来了多种建材现场洽谈。

  孙宝印:这次供货商带来的主要是一些建筑辅料吗?

  向世茂(汶川县经济商务局局长):还不只这个。有水泥、钢材。

  孙宝印:也包括主料?

  向世茂:也包括。就可以使我们更多地掌握钢材的资源。

  孙宝印:您觉得政府特供的方式跟市场方式之间有没有彼此矛盾的地方?

  向世茂:不矛盾。逐步地缩小政府对建材的干预。如果它来的价格比较低,质量也保证,搞特供就没什么必要了。

  解说词:

  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渐渐成为双方的共识。目前,汶川和广东正在邻近的一些城市联系砖的生产企业,希望能在本地的新砖厂建好之前,尽量保证砖的供应。

  在如今的汶川,不论是广东人还是四川人,相互交流时都说普通话。观念的每一次碰撞磨合,也都是为了寻找一种共同语言,那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科学的办法。毕竟,他们的目标相同的。

  【第四段落】

  解说词:

  我们在汶川采访期间,县城的规划设计图出来了,最后入选的两套方案在街头展览,由居民投票决定采用哪一种。

  孙宝印:设计图你们都看了吧,感觉怎么样?

  威州镇居民A:看着有点安逸,变化还有点大。

  威州镇居民B:设计得好,像这么修出来才好了。修出来实际是这样才好。

  解说词:

  在威州镇秉里村,规划图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子。秉里是农房重建试点村,因此,村民们在全汶川最早住上了统一设计和修建的新房子。

  秉里村村民:原来的房子一震动它就松,这个就不容易,它就抗震,巴适得很,里头做得好。

  解说词:

  走在村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让我们奇怪的现象。不少新房外面都明显地加盖了一两间小房子,还有不少农户正在盖房。

  孙宝印:大妈,这房子住进来也没多久吧,这边加盖的是什么?

  秉里村村民A:加盖的是灶房,做饭的,自己盖的。

  孙宝印:这边这个修的是什么?

  秉里村村民B:这个是圈。

  孙宝印:像这个村里面过去家家都养猪养羊吗?

  秉里村村民B:农民要养猪才能有吃的。

  秉里村村民C:增加厨房。厨房和卫生间。现在没有卫生间。

  孙宝印:那个新房怎么会没有厨房呢?

  秉里村村民C:政府绘的图下来的,都是那样的。

  孙宝印:摆那么多砖也是为了盖厨房?还没盖呢?

  秉里村村民:还没有。他们要规划。这儿还没规划。还没规划,规划好了然后再做。看,他们来规划了,他们在这里拉水管。

  解说词:

  原来,设计单位是想先让农民住进新房,再做供水、道路等配套工程,然后再规划厨房和厕所。养牲畜的位置准备集中在村外,不影响村子的整体风貌。对房屋外观和质量,老百姓觉得很满意,但缺了几样东西毕竟生活不方便,所以就纷纷自己动手修起来了。秉里村的情况,让援建方感觉到一些设计单位思路有些偏差。

  邓国基:农民他毕竟不是住别墅,很漂亮,但是没考虑农民的生计怎么解决。因为农村很大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是融成一体的,比如猪圈、菜地,都在住家附近,非常方便的。

  李俊夫:让农民尽快地搬进建设好的住房里面,但是同时又影响了他的生活方式的某种改变。对于老百姓的尊重,我觉得有很多不够的地方。通过试点,现在我们发现并及时调整了政策。原址、原状,原来是养猪、养鸡,都是不破坏它的东西,核心问题就是尊重。

  解说词:

  在银杏乡一碗水村,村民们的房子和耕地就泡在安置棚对面的水里。新房的统筹统建听说就要开始了,但他们最担心的却不仅仅是房子的问题。

  罗忠铭(银杏乡一碗水村村民):担心的就是以后的生活。你如果没有耕地,房子住着再是楼房也等于零。我去你那个单位打工你要不要我啊。我68岁了你要不要我。

  孙宝印:我要看看。您多大岁数了?

  罗忠铭:68了。

  孙宝印:68了,我不能要了。一般是这样是吧。

  罗忠铭:你不要我,我又吃什么呢。

  银杏村民:电话拿给我。

  罗忠铭:地震这么久了,整个生活穿吃都是国家供给的,今天过得去,不知道明天过不过得去。

  解说词:全县很多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在地震中受损,很多人为盖房还欠下了债。农民未来靠什么生活,各乡镇和援建方也都在想办法。

  任剑(汶川县草坡乡乡长):灾后重建关键是产业,草坡重点就抓了一个是养兔,一个是花卉。

  张应杰(汕头市援建前线工作组组长):把草坡的农业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才是它真正的立身之本。建这个建筑物,它不产生新的钱出来。

  任剑:造血的功能。如果说老百姓都有收入了,其实我们的重建才成功了。

  解说词:

  城镇居民同样在为未来的生计担忧。地震前,汶川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工业的支柱是水电。地震后,汶川的工业体系受到的打击,就像这座电站一样。

  孙宝印:

  2005年建成的百花大桥位于从成都到汶川的必经之路上,它曾经是汶川县最为壮观的一座桥梁。然而,512大地震让这座长五百米的桥梁瞬间就断成了几截,再也无法修复使用。地震让汶川受到的损伤就像这座大桥一样,不是浅表的皮肉伤,而是筋脉和骨骼的断裂。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建就不是简单的拆房子盖房子,只有让汶川自身具有健全的造血机能,老百姓才能在这里安居乐业。现在,汶川和广东两方面都有了这样的共识:重建绝不是按原样再造一个汶川,而应该是新生和跨越。

  解说词:

  汶川过去的工业大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对环境影响严重。2007年编纂的《汶川县县志》已经这样评述汶川的情况:“布局混乱、环境污染,亟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建设”。

  朱耀忠(广东省援建前线工作组副组长):这个地方根本摆不下工业,工业和人会争地,这儿已经是生态条件非常脆弱了。我们重新描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两年多、三年以后,这个地区应该是一个很适合人居住,很美丽的一个地方。

  解说词:

  对口援建既包括房屋重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建,也包括产业的重建。在规划中,一些工业将会搬迁,旅游、生态农业将成为汶川新的发展方向。说起未来的蓝图,重建工作者们满怀激情;而看着未来的蓝图,老百姓们既充满向往,又有些忐忑。在蓝图和现实之间,路还很长。

  张通荣:产业的重建恐怕要三到五年才能完成重组。生态的修复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邓国基:大概20年前我在这边旅游,以前我来的时候,江边都漂满了木头,沿途的车都是运木头的车,现在基本上看不见了。江上根本见不到木头,山上也见不到树。

  孙宝印:自然承载力已经慢慢缩小。

  邓国基:对,以前发展模式可能不太顾及生态,不太顾及自然的承载能力。但是以前可能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说词:

  要让蓝图变成现实,有许多灾难的警示需要在重建中记取,有许多工作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努力。

  大大小小的建设每天在全国各地进行着,但这里的建设和它们都不同。这是一场8级大地震震中的灾后重建。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这样的建设都是没有做过的,没有完备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它又是必须做好的,为了要在这里继续生活的人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以人为本、科学重建,既是政府的要求,也是百姓的期望,所有人都在关注,在重建中,这八个字究竟怎样实现。

  解说词:

  我们离开汶川时,县城的重建正在全面铺开。按照计划,到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所有援建项目会全部开工,整个县城将变成一座大工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将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和历史的记载中。

  孙宝印: 可以说在灾后重建当中,人们的任何一个规划和行为,都是在创造汶川的历史。而人人需要记住的是:人们此刻对于汶川历史的创造,最终检验它的还将是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青川村民用五谷为温家宝画像
(http://www.gznet.com/news/ 2009-04-15 更新时间:07:04)

村民制作杂粮画
 

 中新社青川四月十四日电 在中国总理温家宝两次踏足的四川极重灾区青川县黄坪乡,当地村民用五谷杂粮制作一幅大型粘贴画:“总理来到枣树村”,艺术再现了温家宝总理亲临枣树村的情景。

  据介绍,整幅图画高一点八三米,宽三点零五米,以木板为底,画面色彩搭配全部用当地盛产的玉米、黄豆、小豆、黑豆、荞麦等二十多种杂粮拼贴。画面内容以山水环绕的枣树村为背景,温家宝总理居中,左右分别是枣树村抗震救灾英雄石光华等村民。

  去年“五.一二”特大地震后,温家宝曾两赴极重灾区青川。在黄坪乡枣树村枣树坝社,温总理看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两幅标语后赞不绝口。他说,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抗震救灾得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生产自救也得靠这种精神,将来发展还得靠这种精神。

  枣树村村支书罗义碧告诉记者,“灾后这三百来个日子,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改变、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都自发前来给这幅画做涂料和粘贴,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村民雍菊华自豪地说:“总理来青川就坐在我自家门前,我一直想找机会做点事情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据了解,这幅大型粘贴画“总理来到枣树村”制作完成后,将在当地展示,激励民众自力更生、用双手建设出灾后更美好的新家园。(完)

 

 中新社青川四月十四日电 在中国总理温家宝两次踏足的四川极重灾区青川县黄坪乡,当地村民用五谷杂粮制作一幅大型粘贴画:“总理来到枣树村”,艺术再现了温家宝总理亲临枣树村的情景。

  据介绍,整幅图画高一点八三米,宽三点零五米,以木板为底,画面色彩搭配全部用当地盛产的玉米、黄豆、小豆、黑豆、荞麦等二十多种杂粮拼贴。画面内容以山水环绕的枣树村为背景,温家宝总理居中,左右分别是枣树村抗震救灾英雄石光华等村民。

  去年“五.一二”特大地震后,温家宝曾两赴极重灾区青川。在黄坪乡枣树村枣树坝社,温总理看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两幅标语后赞不绝口。他说,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抗震救灾得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生产自救也得靠这种精神,将来发展还得靠这种精神。

  枣树村村支书罗义碧告诉记者,“灾后这三百来个日子,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改变、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都自发前来给这幅画做涂料和粘贴,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村民雍菊华自豪地说:“总理来青川就坐在我自家门前,我一直想找机会做点事情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据了解,这幅大型粘贴画“总理来到枣树村”制作完成后,将在当地展示,激励民众自力更生、用双手建设出灾后更美好的新家园。(完)


来源:中新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