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领导赴青川检查援建工作:确保完成援建任务

2009年03月28日 12:42:4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赴青川参加青川竹园新区建设全面启动仪式的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戌标,昨日下午在杭州市援建指挥部竹园镇营地主持召开援建工作座谈会,就进一步抓好青川“一镇三乡”的援建工作提出了要求。

  据悉,杭州市对口援建工作开展半年来,杭州市援建指挥部、市援建办通过抓班子、抓规划、抓项目、抓产业、抓党建,各项援建工作卓有成效。2009年春节前包括学校、卫生院、道路、防洪堤在内的12个援建项目如期开工,总投资约2亿元,其中建峰乡、白家乡、金子山乡卫生院项目主体工程已经结顶,其余大部分项目预计今年8月份完工。同时,围绕“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援建目标,紧盯在建项目、紧盯实物投资量、紧盯场镇整治、紧盯农居房建设、紧盯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援建工作。

  杨戌标在听取援建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市援建指挥部半年来所取得的良好工作成效。他强调,今年教育、卫生、农房等民生类援建项目要基本完成;产业对接项目要落地生根;要确保完成今年援建实物总量。杨戌标要求:一是在建设上服从大局,确立竹园镇援建“新区打好基础,老城注重完善”的总体思路,在城镇功能上达到新区老城互补。二是要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在援建工作、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援建干部精神状态等都要争创一流,高质量推进援建项目建设。三是对竹园老镇整治要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既要着力恢复提升老镇功能,又要保持原有传统特色。四是产业重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根据广元市、青川县的整体经济布局实施“一镇三乡”产业重建工作,着眼可持续发展,积极引进能与当地发展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五是已开工项目要早出成效。近期援建工作要在农居点重建、竹园老镇整治、青川南大门建设、卫生院项目、防洪堤建设等五方面早出成效。六是援建资金的安排要体现灾区重建急需项目,多办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要在原三年项目规划初稿基础上,尽快与当地政府以及省指挥部商定三年恢复重建具体项目的调整工作,为实现国务院“三年目标两年完成”打好基础。七是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确保科学援建、高效援建、廉洁援建。

  杨戌标强调,今年是我市援建工作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援建工作的关键之年,是项目建设的攻坚之年,是青川竹园新区建设的决战之年。现在思路已定,目标明确,杭州市全体援川党员干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省指挥部和广元市、青川县的支持帮助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作者: 柴明雄 编辑: 尉洁婷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11名青川骨干教师到宁波市挂职培训
 
  中国宁波网   09年03月28日 09:02 

 
   本报讯(唐逍)为了帮助四川省青川县实现教育恢复重建,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我市在选派教师赴川支教的同时,将接收部分青川骨干教师到我市学校挂职接受培训。3月24日晚,首批11名青川教师抵达宁波,将分赴各地挂职培训。

  据悉,根据我省和青川县达成的协议,我省将帮助青川县开展教师培训和支教工作。青川县将分5期,共150名骨干教师到我省学校挂职接受培训,每期培训半年,其中,包括职高专业课教师6名、普高5名、初中54名、小学59名、幼教26名。力争通过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骨干教师的影响和示范,提升青川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此次来甬挂职锻炼的11名教师中,共有职高专业课教师4名、小学教师2名、幼儿教师5名,他们将分赴宁波经贸学校及其他10个县(市)区下属学校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范敬英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援建青川新城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9-03-27 14:33:54)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彬彬 
    青川县竹园镇梁沙村的河滩上昨日下午人头攒动,彩旗飘扬,杭州对口援建的三座防洪堤项目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工典礼。这批重点项目系青川新城即竹园新区建设的首批项目,它的开工标志着由杭州援建的青川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下午5时整,随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戌标的一声令下:“青川新城竹园坝、陈家坝、梁沙坝防洪堤工程全面开工!”8门礼炮齐鸣,50个礼花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25台挖掘机、装卸机等工程机械开足马力紧张作业,现场洋溢着一派忙碌景象。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副市长吴连奇,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县长陈正永,以及来自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广元市青川县两级政府相关领导、杭州市援建指挥部、施工监理单位及当地群众代表共2000余人参加了这场典礼。

    据了解,这三座开工建设的防洪堤总长为7.3公里,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建造,总投资近1.6亿元,建设周期一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竹园镇青竹江两岸将呈现出一条以生态水景为特色“行洪安全、生态美观、路堤结合”的河道绿脉。“三座防洪堤是杭州对口青川灾后重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将成为青川新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杭州援建人员把它视作自家门口的设施,力争建成百年工程、传世工程、精品工程,造福灾区百姓。”市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李包相说。

    “共建竹园新区,展示杭州形象”,“挥洒汗水,建设秀美青川,杭州援建,打造青川新城”,悬空气球拖挂着的这条10米长标语来回摆动格外醒目,梁沙村民卢影民认真地读着。他向记者道出了全村人的心里话:“杭州无私援助青川建设新城,梁沙村的发展就更有希望了,我们日夜盼着新城早日建好,村民变居民过上好日子!”规划项目组的援建干部蔡百金告诉围观的村民,接下去还要建大桥、公路、自来水厂等工程,相信几年后这里将变成一座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新区。

    作者: 柴明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元市公安局督促检查青川县竹园镇交通秩序整治工作
 

 【 2009-03-27 】 【来源: 广元新闻网 】
 
 
  广元新闻网讯(记者白洪文) 3月24日,按照广元市委罗强书记的指示要求,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余建带领局机关相关人员,来到青川县竹园镇督促检查交通秩序整治工作。

  竹园镇地处青川县南大门,是青川县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进出青川的唯一通道,辖五乡一镇,近四万余人。随着灾后重建的全面推进,经过竹园场镇的车辆日均达到8000余辆,由于街道狭窄、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原因,经常发生堵车塞车事件,脏乱差问题突出,是各级领导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会议后,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竹园镇交通秩序整治作为公安机关启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第一步。余建一行对竹园场镇的交通规划、摊点布局、停车场建设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后,参加了竹园镇交通整治推进会。竹园镇政府、交警、运管等相关部门汇报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情况,青川县政府副县长王志坚、县公安局局长张家和、杭州市援建青川指挥部副书记徐虹表示将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支持竹园镇交通秩序整治工作。

  余建要求青川县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切实把竹园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把竹园镇抓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亮点、品牌,在全市起好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一要加强领导,细化方案。竹园镇的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抓,成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组成综合执法组。要做好交通秩序整治方案,细化措施,既要着眼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二要整合力量,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同心协力,不留死角和盲点。

  三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竹园镇要尽快出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整治的目的意义,争取配合支持。对城区及乡镇场镇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和依法处理,营造浓厚的整治工作氛围。

  四要疏堵结合,统筹规划。坚持疏堵结合,从源头加强治理,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停车场、泊车位、人行道和经营摊位,尽可能为群众提供方便。

  五要加强管理,形成长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工作松动、措施不力,已整治的问题将会迅速反弹,死灰复燃,必须形成制度,确保长效。
 
 
编辑: 王潇雨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对帮扶 宁波代表团赴青川慰问困难户

2009-03-30 00:18: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   

  四川新闻网青川3月29日讯(张涛 高君恺 李华记者李京枝)3月29日记者获悉,日前,宁波市海曙区党政代表团一行20人,在中共海曙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陈弈君的率领下,赶赴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座谈、街道——村结对帮扶、慰问困难家庭户”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座谈、街道——村结对帮扶、慰问困难群众三项主要内容。

  宁波市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梁慧、青川县政协主席党兴谷、青川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王生跃等领导陪同。

  24日,代表团参观了茶坝九年制学校、乡卫生院、大棚老鹰茶、食用菌等。座谈会,茶坝乡分指挥部副指挥长叶华从茶坝受灾情况、房屋重建、产业重建、场镇规划建设等十个方面向代表团进行了详细的回报。

  街道——村结对帮扶签字仪式上,代表团首先向茶坝乡党委、政府捐赠了10万现金。陈弈君在捐赠签字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肯定了海曙区援建人员在援建中所做的贡献和在支持灾区重建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对援建人员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高兴,对青川人民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意志和勇气表示敬佩。

  青川县政协主席党兴谷对远道而来的陈弈君书记表示欢迎,对海曙区党委、政府时刻关心、挂念青川人民表示感谢。茶坝乡党委书记周子林接受了捐款,并对海曙区委、政府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他还说,茶坝人民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倍努力实现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的双发展。简短的街道——村结对帮扶签字仪式后,海曙区街道书记与茶坝乡帮扶村支部书记进行了交流探讨、合影。签字仪式结束后,陈弈君还看望了茶坝乡特困户,为他们送上米、油、钱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震区原一把手普获提拔 高一级干部配备重灾区2009年03月30日 03:06东方网

 去年在抗震救灾期间因其笑容而引发争议的原绵阳市委书记谭力,日前确定将被交流提拔。

据四川当地官方媒体报道,谭力将出任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这是地震重灾区市州一级主要领导干部被提拔、重用的又一例。

实际上,从去年抗震救灾以来,震区的领导班子已经进行了大轮换。10个极重灾区中,除青川县、安县以外,其他市县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已经进行了调整,且原主要领导干部普遍获得提拔。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以及处理灾后社会稳定及长远发展等重大问题,四川省委、省政府又从灾区高一级领导班子中选派干部配备到极重灾区,实行“高兼”任职。

震区原党政“一把手” 普遍获重用

公开资料显示,在汶川地震的10个极重灾区中,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彭州市委书记门生现已兼任成都市市长助理,茂县县委书记尼玛木也被提拔为阿坝州副州长。

另外,原什邡(县级市)市委书记何明俊擢升为德阳市副市长;原北川县委书记宋明被提拔为绵阳市政府秘书长;原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当选为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汶川县委书记王斌当选为阿坝州政协副主席。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表示:“这些干部都很优秀,经受了重大考验。重灾区的市、州委书记基本上都是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几个县市的一把手,现在基本上都升至副厅级了。”

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郭伟则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显示了我们举国体制的优越性,而这个优越性首先是通过干部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体现出来的。很多干部现在得到了提拔交流,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经受了考验、作出了贡献。平常总是经济发达地区出干部,这是对他们经济建设成绩的肯定。而危难关头更能考察和识别干部。”

郭伟还表示:“灾区领导干部的变动,也是组织上的关怀——让他们换个环境,好比堵枪眼也要换换人嘛。抗震救灾已经让他们身心疲惫,灾后重建的压力更大,他们已经难堪重负。另外从组织管理上看,近年来干部交流任职更加频繁,所以这也可以看作是比较正常的交流。”

“高兼”干部利于灾后重建

去年7月,陈兴春从绵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的职务上调任北川县委书记;去年底,青理东由巴中市南江县委书记一职调任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今年2月,德阳市委任命德阳市副市长兰开驰兼任绵竹市委书记(已不再任德阳市副市长,但仍任德阳市委常委)。

“这些干部都是精心挑选的,主要是为了加强灾后重建的力量,由市、州委常委下去兼任。”李后强如此评价。

郭伟也表示,重灾区“一把手”普遍实行了“高兼”,说明灾后重建的难度大、强度大。在现有体制下,由高一级干部兼任,有利于调集资源,展开工作。

而对于绵竹市委书记人选的调整,其上级德阳市委通报说,这是落实四川省委关于“在现任德阳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选配优秀干部兼任绵竹市委书记”、“选好配强灾区领导班子”的精神,针对绵竹灾情特别重、社会矛盾突出、重建困难大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有关任免事项征得了省委同意。

而兰开驰也对本报记者坦言:“因为灾后重建矛盾多、任务重,我们来了之后便于协调德阳市级各部门,也便于强化对极重灾区领导班子的领导。”

另外,李后强也对本报记者说:“新人去了有新理念、新思路。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要有新提升,一定要有新战略、新举措。外面去的人可以突破原来的框框套套,也许干得更好。高配的干部去兼任县市书记,统筹、协调的作用更大,与省级部门和市州分管领导也便于对话。”

全力提升干部素质

目前,面对繁杂艰巨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级干部的能力面临很大挑战。“当千年不遇的巨灾降临以后,我们的干部的知识储备和训练是不够的,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物质条件和体制、制度供给。”郭伟说。

李后强也表示:“他们原来所具有的经历、知识和现在所承担的任务之间是有差距的,从来没有干过这样大的事情,8级地震和金融危机都是空前的。”

“总体而言,灾区干部是挺得住、冲得上的,但现在面临一些难题——灾后重建上,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工作难度大,同时,社会稳定及发展的问题也交织在一起。”郭伟说。

因此,“第一,我们采取的是培训,我们办了很多培训班,从市委书记、市长开始培训,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都亲自讲课,培训对象延伸到县乡村的干部。”李后强说。

郭伟介绍说:“地震之后,省委党校已经举办了很多次培训,主要内容前期是放松减压,同时总结交流一些做法,讨论政策措施;后期则主要进行灾后重建规划等培训,这些内容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此外,李后强说:“还向灾区增派了很多干部,包括常委、副县长等,通过组织来加强力量。”为了充实组织力量,重灾市、州可增补一到两个副市长或常委,四川省也增加了一个副省级领导的职数,这也是中央的支持。

另外,四川省委组织部还组织了200多位专家和大量专业技术干部赴重灾区工作,从技术、智力上支持灾后重建。 李秀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500多名地震灾民搬进异地新家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30    

    本报成都3月29日电(记者闵捷 通讯员王子刚)因汶川大地震而失去家园的572名四川省青川县灾民,日前搬进了成都邛崃市的过渡新居,这是目前四川地震灾区唯一一批跨市异地安置的灾民。
    邛崃百姓冒着春雨,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新邻居。

    青川属于山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量土地被滑坡掩埋,地质条件变得脆弱,部分地区已不适于生存居住。为了使受灾群众早日入住新家园,根据统一规划和群众意愿,四川省把极重灾区青川县的部分失地群众安置在成都邛崃市的南宝山农场。

    3月27日下午,高一女生文艳走进她的新家,马上和妹妹商量怎么分卧室。她家的两层小楼在地震中被埋,震后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用布帘子隔成两部分的板房内,吃住都在里面,拥挤不堪。

    来到邛崃,文艳一家分到了3间卧室和1间厨房,用于过渡安置,比过去宽敞多了。邛崃市还给每户灾民准备了生活必需品,包括油、面、米、豆瓣、花椒、洗漱用品、床、桌子、燃气灶等,青川来的群众哪怕什么都不带,也能维持正常生活需要。

    邛崃二中办公室主任高孟江来到文艳的新家,询问她的年级、文理分科等信息。高孟江的任务,是逐个了解青川来的15名高中生的需求,便于安排他们的学习。

    邛崃市委书记郑和平告诉记者,邛崃市不仅对异地安置群众做了目前的生活安排,还考虑到他们长远的生计问题,因此正在进行农场土地整理工作,将按照人均3亩土地的标准进行分配。

    人均30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建设也在紧张进行。郑和平表示,力争在今年10月入冬前,让异地安置群众从目前的过渡新居搬进他们的新家。

    据悉,四川省还设立一笔专项资金,用于这批受灾群众的异地安置规划,并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到邛崃,新家的路不遥远
2009-03-30 06:40:00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 

  首批因灾失地的青川村民满怀希望踏上异地安家路——

  核心提示3月27日,80户青川人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自愿异地安置,摇身变成“成都人”。“相处了半辈子的人,要走了,舍不得呀!”村民何天兰说。凌晨5时,板房区里的灯还亮着。这是一个气候、风俗和青川相似的地方,种植习惯也以玉米、大豆为主。这让大家充满期待。相关部门投入数百万元,确保搬迁户们“来了就能烧水做饭、休息睡觉,稍作准备就能下地干活。”本报记者张宏平 周前进 郝勇

  3—1—4,邛崃市南宝山农场A区的一套三居室的大门上,新的门牌号下,贴上了女主人李正清的名字。从青川县红光乡康乐村搬到这里,李正清一家度过了不平静的一天。

  “两天没吃蔬菜了,我去买点蔬菜回来。”28日下午2点过,天气依然寒冷,李正清提着菜篮走出家门。不一会儿,她就从菜市场上买回两袋新鲜的油菜、小白菜,略显疲态的脸上荡漾着宁静的幸福。

  一场春雨后,青山绿水间的南宝山显得格外清新。从这一天开始,与李正清一家一道搬到这里来的80户青川人,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自愿异地安置,摇身变成“成都人”。

  安家的路,不长,在众多双手的举托中

  26日晚,夜雨淅沥,南宝山农场的气温一下子降得低点。武警四川省总队的官兵和志愿者一直忙碌到凌晨1点,才将80户村民的行囊逐一搬到各家各户。

  “总算有家了。”简单收拾一番后,李发军一屁股把自己摔到床上。时针已指向凌晨2点。

  这个来自红光乡东河村的五口之家,原本拥有很幸福的生活:10多亩地,4间新房,年收入2万多元。山崩地裂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一家人住进了板房。耕地没了,生活已无法继续。

  在搬到邛崃之前,一家人以抓阄的方式确定了异地搬迁。他、妻子、儿子、女儿都投了赞成票,唯独86岁的母亲投了反对票。老人家的理由是,这里怎么都是家,那边不清楚会如何。但,老人最后还是跟着来了。

  李发军一家分得了一套三的屋子。“该有的都有了,连窗帘都是新的。”在他的新家里,当地政府已将一切安排妥当,生活用具一应俱全,甚至连搞生产的锄头、铁锹都备好了。

  28日,周六上午,记者在采访李发军的半个小时内,来了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老人检查身体;接着,志愿者送来了食物;不一会儿,邛崃市副市长骆良云又带着大队人马挨家挨户嘘寒问暖……

  从青川到邛崃,不过300多公里的距离。但对于渴望安家的这批农民来说,对新家的渴望早就迫不及待。

  “政府对我们太好了。”李正清说,尽管政府已对他们的未来做了细致的规划,但“未来始终在自己的手上”。

  找家的路,不长,有土地就有希望

  看到老乡们里外忙活,随队前来的李开明紧张的神经有一些放松。

  这位来自青川的常务副县长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他对80户受灾群众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但越是熟悉,越感到无法割舍。

  “青川县通过就地就近、投亲靠友、市(广元市)内县外等方式安置失地受灾群众,还剩下部分无法安置。实在没法,才决定跨市州安置。”李开明所指的现实,老百姓心里很清楚。三大断裂带从青川穿过,断裂带附近的很大区域不能住人。

  搬家是一件大事,这批因灾失地农民搬到哪里?以后生活如何考虑?

  在寻找新家的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先后物色了凉山、雅安、邛崃等地,多次征求地方政府和乡亲们的意见。基本敲定安置点后,去年腊月廿五,第一批30多人的代表来到南宝山。春节前后,5个涉及异地安置的乡镇又组织去看。“前后去看了8次,总共100多人前往考察。最终,大家都满意南宝山农场的条件,希望把这里作为新家”。

  这个愿望与省上的打算不谋而合。省国土资源厅一位负责人说,南宝山农场有近7000亩茶场、耕地和林地,这些资源可以为搬来的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今后安居乐业和致富没有问题”。

  为了给搬迁户一个温馨的家,相关部门投入数百万元,对临时过渡房进行整修,组建了村医务点、警务点,还为乡亲们准备了半年的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确保大家“来了就能烧水做饭、休息睡觉,稍作准备就能下地干活,学生能马上进校读书”。

  搬家的路,不长,只有300公里路程

  搬家的时间,定在了27日。这天的头一晚,许多人彻夜难眠。

  记者走进李发军家,43岁的他正在吸烟,这里有半辈子的回忆,有太多不舍。一屋子的乡亲围在一起,红着眼圈送着祝福,男人们一支烟一支烟将屋子里面熏得烟雾缭绕。女人则在炭火里暖着烧酒,不时抹着脸上的泪痕。

  “相处了半辈子的人,要走了,舍不得呀!”村民何天兰说。“你以前耍朋友的时候,还叫我帮你撑过场面。”凌晨5时,板房区里的灯还亮着。47岁的王天恩喝得一脸通红,拉着李发军说着往事。

  早上7点过,上小学六年级的王莎在父母的带领下,离开住了半年的板房。尽管前一天晚上什么都收拾好了,但王莎在走出门口时还是回头凝望,泪水顺着脸颊无声滑落下来。

  从青川到成都的路,李发军很熟悉,这条路他走了很多次。汽车驶离关庄镇后,他的眼睛就片刻没有离开过窗外,飘忽迷离的眼神里掩盖不住对家乡的留恋。还是老婆知根知底:“昨天还喝醉了呢,如果不留恋,干嘛那样?”

  老乡们的沉默很快被打破。在驶离广元到达江油时,牵挂的电话响了起来,车上的周玉龙接了一个电话后,告诉电话那端,现在已到江油了。电话那端是他大哥,因为故土难离,没有搬家。“去看了那里后,如果好,我就劝他过来。”大家也因为电话再次活跃起来,有的干脆主动给亲戚报起平安。

  未来的路,很长,幸福永远在自己手中

  27日下午4时,8辆大巴车冒着大雾使劲向南宝山农场爬行。因为能见度只有10多米,不少群众嘀咕着,“心都有点凉了。”但28日天气放晴后的苍翠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让大家变得高兴起来。

  这是一个气候、风俗和青川相似的地方,种植习惯也以玉米、大豆为主。这让大家充满期待。

  尽管安顿下来了,但现实的生计也让大人们开始变得沉重。41岁的王成相一家5口人,两个女儿转过来读书的生活费让他大为头疼。早上,油榨乡九年制学校的校长和几个老师来家访了,这让一家很高兴,但学校距离农场有22公里的路,孩子上学基本上是住宿制。这样一来,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的文锡志又犯愁了。

  为了让大家尽快融入当地,青川县决定“扶上马送一程”,每个乡镇派出一名党委副书记或者副乡长驻扎于此,和大家吃住一起,直到完全稳定下来才回去。

  侯斌是青川县苏河乡党委副书记,28日从早上7点过开始,他就开始忙了。作为专门派到这里的“父母官”,侯斌说,“一些受灾群众对政策不清楚,心里打鼓”。

  记者随侯斌来到程奇兵家。这是一户没有女主人的家,屋里的大包小包还原封不动地摆着,程奇兵坐在床上抽闷烟。“有啥想法尽管说出来。”侯斌说,“今天下午就把低保本发到你手中”。

  45岁的程奇兵是曲河乡大岩村人,地震中,他的父母和妻子不幸遇难,他独自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这里,分到两间屋。

  侯斌为他带来了好消息,“马上市里就有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可以暂时就近打工挣钱。”程奇兵高兴地笑了。

  “毕竟这是过渡中的过渡。”连续走完了自己对口联系的11户人家后,侯斌说,按照最新的对接,省里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即将展开,统规统建的集中居住区国庆前就可建成。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希望的告别--四川灾区群众首次迁居成都平原侧记
 
( 2009-03-30 08:33:07) 稿件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新华网四川频道3月29日电题:走向希望的告别——四川灾区群众首次迁居成都平原侧记

    新华社记者 刘大江、苑坚

    29日清晨7点,45岁的王天林尽管加穿了一件毛衣,推开房门时涌进来的寒意,还是让他禁不住打了个哆嗦。他走到对面文艳家的屋门前,整整10个月的板房区生活,让他养成每天早上到对面文艳家串门的习惯。刚要敲门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什么,举起的手掌又缩了回来,不禁哑然失笑:这不是在老家青川,而是在成都的郊区市邛崃,文艳一家人还留在青川县关庄镇板房区。

    就在之前两天,27日,来自地震极重灾区的因灾失地农民完成了首次跨市异地帮扶安置,从青川县迁居到成都邛崃市南宝山农场,总共80户、293人,王天林是其中一个。

    这些在“5·12”大地震中失去耕地和宅基地的幸存者,在家破人亡的惨痛中,离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熟悉土地,怀揣希冀和梦想,自愿外迁他乡。生活,在巨大的伤痛和希望中,顽强掀开新的一页……

    作别亲人就像心头被割去一块肉,他们在泪水中义无反顾地踏上外迁旅途

    出发的日子,定在3月27日,这是外迁群众自己选择的日子。按照当地风俗,这天适宜出行。

    27日上午8点钟,王天林坐在3号车倒数第二排,因为妻子雷秀珍晕车,他特地让她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这是全车厢唯一能打开车窗透风的座位。他很担心妻子,时不时回头望望,因为上车后,她的泪水一直流个不停。

    马上就要离开家乡,女人嘛,总是要脆弱点。王天林对记者解释了一句后,转过身用手帕替妻子擦拭脸上的泪水,不停地安慰她。

    8点半,鞭炮声骤然响起,噼里啪啦震耳欲聋,庞大的车队浩浩荡荡启程。3号车驶过生活了近一年的板房区,驶过在路边哭成一团的送别人群,情绪本来平静下来的雷秀珍突然抱住身边15岁的小女儿号啕大哭,车厢里的人们早就哭声一片。

    王天林说,昨晚和姐姐、弟弟、妹妹们约好的离别饭没吃成,大家怕太伤心,有意躲着不见面,父母过世后,我们姊妹兄弟相依为命,感情好得像一个人。

    说话的时候,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坚强汉子泪眼蒙胧。

    难舍而又不得不舍的亲情,是外迁群众面临最大的感情坎。“就像心头被割去一块肉。”一名外迁群众这样描述着内心的感受。

    青川县红光乡乡长范尚林说,这也是因灾失地失宅农民在选择是否外迁时犹豫不决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自愿外迁到邛崃,是去年底就出台的一个政策,但当时很多人彷徨观望。

    王天林当时也在彷徨观望。他心里很矛盾:以前住在山上,大地震中耕地没全部灭失,但剩下的2亩地在摇摇欲坠的悬崖下,1994年修的房子,在地震中全垮了。没田地没住宅,以后怎么生活?离开青川去外地吧,那里人生地不熟,毕竟在青川生活了半辈子,全部亲戚都在这里,父母亲的坟墓也在这里。

    彻底打消王天林的疑虑,是一个多月前参加政府组织的赴邛崃考察团。去了之后,他感觉那里的条件不错,资源丰富,政府说每个人要分2亩林地、半亩耕地,可以维持基本生活,邛崃离成都较近,他平时可以出去打工,生活应该过得去。

    王天林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见过世面,走南闯北,去过山西、河南、陕西、北京等很多地方。他从邛崃回来对妻子说:“只要肯吃苦,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

    就这样,王天林带着全家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驶向邛崃的大巴。

    是土地就不能荒废,能收获就要耕作,他们像石缝里的一颗种子,顽强追逐生活的阳光

    王天林哭了好多次。

    哭得最厉害的,是临行前最后一次回去看大山里的老家废墟,在出发前两天,25日。

    天老爷似乎知道他的心思,那天天气晴朗,阳光像金子般耀眼。走过那座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心惊胆战的索桥,沿着在垮塌山体上新推出来的小路,头上无数块已经裂口变得松散的巨石似乎随时都要掉下来,他连走带爬,整整花了3个小时,才回到大山上老家。

    那已经不是什么“家”,而仅仅只是断壁残垣间的一堆瓦砾和腐朽的梁木,上面还扔弃着几块破烂的竹篾席残片。不远处就是父母的坟墓,坟头已被齐腰深的杂草覆盖,他从废墟里刨出一把生锈的锄头,将父母坟头的杂草除尽,然后打开随身带来的口袋,拿出香蜡纸烛,像往常那样烧纸点香,最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

    四周死一般寂静,他哭得呼天唤地,泪流满面。

    他告诉记者,尽管山垮了,家没了,但他还是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大地震时,他们一家人逃命逃到山外,但几天后他冒着余震的危险返回来,掏废墟下面的家具和衣物等值钱的东西,喂养的10多只鸡和两头猪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每隔三天,他必回老家一趟,拿出没来得及转移的谷子,到附近找干净的水,喂猪和鸡。那些挺过地震劫难的生灵一见他的身影,就呼哧呼哧或者咯咯咯地叫唤,欢喜得在他身边团团打转。

    “我的鸡都变野鸡了,白天在废墟上活动,晚上就飞到树上睡觉,没有主人在身边,它们害怕。”

    他家还有2亩地,没被垮塌山体灭失,但在一个坡上,上面摇摇欲坠的山体随时要垮塌下来。他就把这2亩地利用起来,种上油菜,春天来了,满坡金灿灿的,像火焰在呼呼燃烧。他也知道,如果下大雨,随时可能滑坡,将油菜地全部掩埋。

    是土地就不能荒废,能收获就要耕作。王天林的话令人耳根子发热。

    要走了,尽管舍不得,王天林还是将10多只鸡和剩下的一头猪卖掉了,得了700元钱。“尽管钱少了点,但毕竟是自力更生,可以帮政府减少些负担。”他说。

    到了邛崃,王天林念念不忘那2亩满地金黄的油菜。等4月下旬收割季节,他还要回趟老家,去收油菜。

    “庄稼就像咱农民的娃儿,种了却不管,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他说。

   悄悄埋藏灾难记忆,相信政府就像种子相信阳光,他们在新的人生旅程中扬起希望的风帆

    王天林很相信政府。有的外迁群众担心迁入到邛崃南宝山不如青川老家,他就说,大地震要不是党和政府,我们还能活到今天?我们迁居的地方,肯定不会差。

    27日下午6点钟,外迁群众到达邛崃市油榨乡南宝山农场,下了车,有群众就向王天林跷起大拇指。安置区依山而建,被山上的参天大树环绕,山下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峡谷。农场中央的广场台阶长满青苔,拾级而上,别有一番风味。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墙壁漆成淡淡的黄色,充满温馨。

    外迁群众尹学军说:“这里不错,土地比我们那里肥沃,交通也便利得多。”

    王天林一家四口人,分了三间房,水泥地,白墙壁,15岁的小女儿王玉蓉很欢喜,她站在最靠里面的一间房,向妈妈撒娇:“我要住这间屋。”她的理由是,她很喜欢墙壁上的那幅牛气冲天的漂亮年画。

    王天林却很喜欢邛崃方面为他们准备好的农具,锄头、背篼、铁锹等一应俱全。他拿着那根结实圆润、似乎还散发着木头清香的扁担,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咱就喜欢这样的好农具!

    王天林相信政府是有理由的。接收安置的南宝山农场,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水、电、气、电话、广播电视设备等基本到位,已落实随迁安置学生具体就读的学校和班级,准备了所需课桌、书本及住校所需床铺等物品。已设置了卫生室、警务室等。已采购了厨房用品、基本生活用品、基本生产工具等。为迁入群众准备了6个月过渡期的粮、油、肉、菜。迁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不用自己考虑。

    邛崃市已落实1000亩茶地,由迁入群众临时管理机构组织外迁群众进行土地整理,确保群众来了之后就有事干、有收入。

    邛崃市已明确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外迁群众纳入低保体系,并同等享受成都市极重灾区受灾群众享受的优惠政策及邛崃市相关的惠农政策。

    和王天林一样相信政府的80户外迁群众,还自发成立了一个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由青川县红光乡党委副书记贺霆担任,其余两名支部成员是外迁来的党员。

    入夜,疲倦已极的王天林一家人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在这样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地震灾区因灾失地而外迁的群众应该都会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惨痛的灾难记忆将被悄悄埋藏,从中穿透而出茁壮成长的,是一串串沉甸甸的期冀和梦想,就像满地金灿灿的油菜,任何灾难都无法阻挡它们在春天里熊熊燃烧。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女孩与马云面对面讨教网上购物 

  四川在线  (2009-03-30 08:51:53)  来源:成都商报

    

在板房外的马云 刘畅 摄

  本报讯(记者 唐小涛)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昨天现身青川,此行他将向该县提供教育援助。晚上,记者在一板房区找到马云,马云表示要为灾区做7年的慈善。

  据称他此行将给当地教师们发放数额不菲的补贴,青川方面今天将为其举行隆重的援助仪式。据悉,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马云曾担任杭州师范学院英语教师,因此对灾区教师“情有独钟”。

  板房区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叫“阿里之家”的办公点,马云昨晚就住在里面,跟随他的还有几位阿里巴巴的高层人员。在媒体的追问下,马云说经济恢复是企业的责任,他的公司准备大量招聘灾区的青年从事网络客服工作。因地震失去一条腿的青川男孩唐莎现在成了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自称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第一次到青川的马云还是被几位居民认出,一位叫罗乐的女孩还专门就网上购物向马云讨教。两人躲在板房里对话,拒绝媒体采访。33岁的强兴勇看到马云显得很兴奋,这位做建材生意的小老板能滔滔不绝地说起马云的创业经历。

  马云还跑到板房居民家里闲聊,不过和他对话的大爷大妈并不知道,面前这位瘦小的男人拥有亿万身家,他们更搞不清阿里巴巴到底是何方神圣。
    唐小涛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名青川老师昨到杭州“娘家”学习 2009-03-30
2009-03-30 09:21:00 来源: 青年时报(杭州) 

  四川广元青川县有个苏河乡中心小学。

  前不久,时报读者捐赠给那里的孩子重达5吨的“爱心”物资抵达那里。在热心读者的帮助下,苏河乡小学310个孩子都实现了新年愿望。

  在苏河乡中心小学,喜事不仅这一件。今年9月,学校新的教学楼将落成,这是由浙江省青基会和青年时报共同倡议设立的“浙江希望工程汶川基金”拨出496万元建成的。

  昨天,苏河乡中心小学副校长雷兴光来到杭州。

  “这是我第一次来杭州,不过,感觉特别亲。”昨天上午,雷兴光笑着说。他这次是专门来杭州当一名“学生”的。

  他是与19位青川老师一起,来参加“阿里巴巴·希望小学教师培训专项基金”第二期教师培训的。

  特别请来了20位青川老师

  从2001年起,省青基会开始实施“浙江省希望工程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定期举办针对省内希望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

  教师培训班,是培训计划之一。

  “培训专项基金”首期教师培训班,将培训对象扩展到我国中西部的希望小学,这一次,将视线特别对准了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的教师们。

  短短6天时间里,20位来自四川青川县重灾区希望小学的教师们,将与20位我省衢州、丽水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希望小学的优秀骨干教师一起学习、交流。

  没有地震,青川也和杭州一样美

  “你是青年时报的记者?”听到记者的介绍,雷校长急忙说,“我是雷兴光,苏河乡中心小学的。”

  他笑着说:“就像找到了‘组织’,帮我谢谢读者们。孩子们可喜欢大家送的礼物了。”

  “杭州真美,绿树很多。没地震时,我们青川也很美,山清水秀的。”回忆“5·12”之前的青川,他的声音有些低沉。

  一提到由“汶川基金”出资兴建的学校,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真要感谢你们。现在,娃娃们盼了好久的新操场、新学校地基都打好了。每天都能看到新学校在‘成长’,大家都特别高兴。”

  最期待上“心理课”

  “课程很紧张,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雷校长指着课程表说:“上午下午都有课,上午讲‘学校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下午是‘当代教师的教育智慧’。”

  “这次来不是游山玩水,是学习来的。”雷校长说,最期待上“心理课”,由青少年心理专家韩似萍主讲的教育心理学讲座,其中还特别增加了灾区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地震时,连成年人都觉得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无助,我们青川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一幢幢房子就这么倒下来,还有同学受伤,就更不用说是一种什么心情了。”他说,很想听听专家怎么说,回去给同学们讲讲,开导开导他们。

  杭州是“娘家”,

  要把西湖美景带回青川

  “你看,我U盘也带来了,老师们的课件,我要一个不落地拷回去给大家共享。我还带了相机,把杭州的景色都‘装’进去,西湖肯定少不了。带回去给大家看看,我们的‘娘家’有多美。”雷兴光笑着说。

  作者:见习记者 孙钥  

(本文来源:青年时报 )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汾西一农民竟预报出汶川地震和原平地震?

 

 

2009年03月30日 10:45


  3月28日19时11分,我省忻州市原平市发生4.2级地震。震后记者获悉,就在26日,我省汾西县57岁的农民赵洪澎,曾对此次地震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作了汇报。而在2008年5月10日,他也曾向本村人预言:两天后国内将发生较大地震,方位未知。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创造了地震预报奇迹的土专家,仅读过几年小学,没有任何仪器,所凭仅是一双肉眼和30年观天象积累的经验。

  一个人的奇迹

  3月22日清晨,当城里的大多数市民还在熟睡中,汾西县僧念镇赵庄山村57岁的赵洪澎已经经历了20多公里的步行和3个多小时的火车旅行,出现在省城街头。随身的旅行包里,是一袋烤干的馒头片和厚厚一摞资料与证书。30年土法观天象,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旅行。而他此次的省城之行,正是为了给自己摸索了30年的“肉眼观天技术”寻找用武之地。

  周日的省城街头车水马龙。赵洪澎双手拢进袖筒站在街边,静静地看着面前经过的车流人流,短短的裤管和军绿色解放鞋,使人行道上的他看上去分外显眼。为了破解风云雨雪雷电等令人类无奈的大自然之谜,从1978年至今,从26岁到57岁,几乎每个凌晨和黄昏,赵洪澎都要爬上离家0.5公里远的山上去看天。如果不是前来省城,这个时候,他应该已从村外的山上观天象返回家中,在自己用圆珠笔绘制的表格里,添上一行诸如“晴天,西北红花朵云”之类的观测结果。

  赵庄山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全村300来口人,多数在外打工,常住在家的只有30来人,多数都已上了年岁。67岁的赵安庆曾担任该村村支书10年时间,电话中他告诉记者,赵洪澎家庭十分贫困且没多少文化,但他对天气预测的痴迷和钻研,少有人能比。早在20多年前,赵洪澎便开始向村里人透露自己对天气情况的预测结果,起初人们对他的说法将信将疑——气象部门有专家有仪器有资料,你靠一双肉眼就能预测?!然而随着他的预言一次次被证实,几年后,他渐渐成了全村人的义务气象顾问。播种、收获、红白喜事甚至离家外出前,大家都习惯找他打听一下天气情况。村民们说,赵洪澎的天气预测准确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村民向记者讲述了几件赵洪澎肉眼预测天气的奇事:记不清是在本世纪初的哪一年,栽种红薯的季节里,赵洪澎提醒大家:今年天大旱,要给红薯地浇水。听者将信将疑:刚种下的红薯浇的哪门子水?!于是赵洪澎私下里拿自家的三块红薯地做起了实验。两块地依自己的判断浇了水,一块地按照以往的习惯没浇。不久,全村的红薯苗几乎全部旱死,惟有他那两块地的红薯苗长势喜人。

  去年冬小麦播种前,赵洪澎建议村民推迟下种,否则麦苗有旱死的可能。不久后他们发现,早种的小麦长到半尺高时由于地下水分被过早吸干而死掉了,而有几户村民听了他的,推迟下种,麦苗刚刚露出地面,长得正好。

  村里人彻底信服赵洪澎,是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几位村民向记者证实,去年5月10日,赵洪澎一早跑到老支书赵安庆家,小心翼翼地说:“后天怕有大地震哩,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赵安庆谨慎地叮嘱他:“不敢胡说。”3月22日的采访中,他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村里接连数日停电,与手机捆绑的固定电话无法正常使用,导致他未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这一预测。5月13日村里恢复供电,村民们从电视中了解到一天前发生的汶川地震惨状后,对他颇有怨言。去年6月15日,把50亩小麦收割完毕堆放在家里,赵洪澎便直奔省城。在省城一家小旅馆住了5天,其间他根据自己肉眼观测的结果,向省地震局报告了6次地震,其中5次得到证实。2008年11月,赵洪澎接到汾西县地震局颁发的“防震减灾宏观观测联络员”聘书。

  一个人的执拗

  赵洪澎1952年出生在汾西县一个教师之家,1957年其父蒙冤返乡,赵洪澎受此牵连,小学未读完便回家务农。1978年,26岁的赵洪澎为了改变家境贫寒的状况,请来师傅做起烧砖生意。当年秋天,他花整整3个月的时间,一块块扣出了3万块砖坯,尚未进窑,一场突然而至的大雨让砖坯瘫软、倒塌,变成一摊泥土。大雨停下,他打起精神重新再扣,未等扣完,又一场大雨让他欲哭无泪……秋雨的干扰下,他的第一窑砖烧成时,竟已是次年。

  这批砖出窑的次日,赵洪澎的妻子因产后风离开人世。把仅有一个月大的小女儿送给他人,伤心欲绝的赵洪澎背起行李离开家乡,拜师学习烧砖手艺。日复一日,他一边忍着心伤对炉添火,一边在心底默默质问:命运为何对自己如此不公。这样的质问,后来演变作对“老天”的好奇。天空为什么会有晴有阴?天上为什么会有云朵?为什么会刮风、会下雨雪?这一年,他开始试着用自己一双肉眼观察天象,以绘画形式记录下一天天的天气变化,从中寻找规律——治天不可能,但是如果能提前知道天气变化,做些预防也好啊!

  最初几年,赵洪澎除观察天象外,还抽空前往运城等地,走访当地老农,收集民间气象谚语,并根据前人对云、雾、雷、风、雨、旱、涝等的说法,总结出一些气象规律,编成小册子印发给大家。1985年,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的赵洪澎被推选为汾西县第五届政协委员会委员。上世纪90年代初,赵洪澎离开砖窑返家务农。农闲季节,他将自己外出观察天象、收集气象谚语的范围,扩大到了山东、安徽、四川和北京等地。

  因为贫穷,赵洪澎渐渐摸索出一套省钱出门的“好办法”。他曾经不止一次冒险攀扒货运列车,列车中途停下时,他从自己的提包里捧一把核桃递给司机,再小心翼翼地赔笑报上自己的“添煤”特长,之后的旅途,他便成了车上的临时锅炉工。每到一地,他必先找一家最便宜的旅店住下,每晚20元,是他能接受的价格上限。次日一早,他便走上街头,为旅店拉客人。运气好时,当晚起,旅店便不再向他收房钱了。出门在外,他习惯以提包里烤干的馒头片充饥,偶尔下馆子吃碗面改善生活,则是用从家带来的花椒结账。

  这样的外出坚持了多年,赵洪澎手提包里的内容没有大的改变,一堆自己蒸熟烤干的馒头片、几把急时可当钱使的核桃、一副用细绳替代镜腿工作的老花镜,以及厚厚一摞由赵庄山村委会、僧念镇政府、汾西县气象局甚至赵庄山村全体党员为其开具的介绍信或证明信。

  1999年3月5日,汾西县气象局向省气象台出具介绍信:我县僧念镇村民赵洪澎热衷天气预测方面的研究,现本人想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论证个人积累的实践经验,请予联系。

  2002年正月,赵庄山村村委会开具证明:兹有我村赵洪澎,现年50岁,住家务农,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他凭肉眼观测天气已有20多年,不出正月可知一年的天气降雨。此外他还有一项关于地震的发现,望贵处领导给予大力支持。

  善良朴实的赵庄山村村民,也纷纷拿起笔,用稚拙的字体,为他们的土专家写下一份份证明信:

  他(赵洪澎)对此事信心坚定,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恳请各级领导给予大力帮助,恳请广大科研人员将疏漏之处及时反馈给他本人,以便完善他的观天技术。

  2003年10月30日,赵庄山村全部6名党员集体签字盖章为赵洪澎证明:这几年他的观测,与过后的天气非常吻合,对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页页介绍信和证明信中,赵洪澎的年龄一年年在增长,接收单位也从省级气象、地震部门渐渐发展至国家气象总局、国家地震局……各式各样的纸张上,各式各样的字体和内容,记录下这位贫穷的山区农民多年来四处讨教的艰难足迹。

  2005年9月,赵洪澎口述,他人代笔的论文《二十年励志终不悔,天有风云我独明》获临汾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坛优秀论文奖。这也是他自学肉眼观天象20多年来,惟一得到认可的“学术作品”。

  一个人的企盼

  随身携带的一个软皮本,密密麻麻记着赵洪澎多年来收集到的气象古谚:八月十五云盖月,大年初一下大雪;八月初一下,来年挂犁耙……画着他观测到的太阳、云朵形态,以及预测得到验证后的喜悦:多年来我经过观察实践对照,知道我处今年夏季丰收,秋粮有种无收,现在果然如此。夏收时我对我村的人说,早收不烂,迟收长芽;伏前耕地好,伏后耕不动,也是如此。当地百姓也说准确。所以我想为人民做点贡献,希望各级政府支持我……

  三晋都市报:你认为自己的肉眼观天技术有科学性吗?

  赵洪澎:肯定有。我没有文化,但是我知道,天体运动是有周期性的,因此天气变化一定也是有规律的。

  历史上很早就有古人观天象安排农时的记载,2004年襄汾县陶寺镇发现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古代气象观象台,我专门跑去看过。从遗址现场看,古人采用的方法和我的基本上是一样的。

  三晋都市报:听说你对一些民谚有自己十分独特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了天象观测的实践中。

  赵洪澎: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认为这句话不光说人,自然界也是一样。再比如,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从这句话得到启发,用于观测天象。现在每年不出正月十五,我便做出一年的天气预测,大致不差。

  三晋都市报:之前你曾到一些专业气象和地震部门推介自己的技术成果,他们如何评价?

  赵洪澎:他们都是先要论文,我自己写不了,找人写了一点,他们说看不懂。但是去年以来,省地震局预报处多次肯定了我的预测,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地震目录,鼓励我继续研究下去。

  三晋都市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你对自己这项技术的未来有信心吗?

  赵洪澎:有信心。我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相关知识和资料也很少。下一步,我希望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帮助下,对地震方位的预测做进一步研究。因为这项技术不够成熟,没办法把它介绍出去投入使用,我急得在家哭哩。我对我们村的人说,就是卖牛,我也要把这项研究搞下去。有生之年,我只想为社会办一点实事,用我掌握的技术,尽量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

  后记:

  因为牵挂家中的四头牛,接受采访的当天下午,赵洪澎匆匆踏上了返家的行程。

  3月26日,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证实,虽然目前尚无法对赵洪澎“震前感知”的原理做出科学解析,但其对国内外较大震级地震的时间和级别,3天内预测准确度的确较高。遗憾的是,由于他的预测结果缺乏对未来地震方位的判断,使得这些预测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从去年6月至今,预报处对赵洪澎的地震预测一直持认真对待和鼓励扶持的态度。去年8月四川青川地震前,该处接到赵洪澎的电话报告后,便将他提供的信息及时上报国家地震部门,作为参考。

  该负责人还表示,地震预测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全世界都在努力探索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目前国际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地磁、地电、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等进行监测,研究它们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地震预测,并已在中长期预报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地震部门首次推行“开门搞预测”,目前,国内民间人士和科研机构参与地震预测者可谓数量众多,良莠互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民间地震预测,均应在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进行。

  本报记者翟少颖文/图 (来源:三晋都市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委会成立 首谈发展大计

2009年03月29日04:0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本报讯(记者 赵郁蒙 摄影 王天志)临时党支部开始工作、管委会成立、便民超市开业、学校老师上门家访……一觉醒来,安置到邛崃南宝山农场的297名青川受灾群众作为成都人的生活开始了。

  “1、2、3、4……”一大早,杨顺兴就开始清点自己的东西。门口,磨面机、打谷机、豆浆机搬了一地。杨顺兴说,这些东西都是从废墟里掏出来的。他计划在新家搞一个加工房,并尽快运转起来。

  邛崃市农发局产业科科长徐正祥表示,南宝山农场有茶园4500亩,质地、产量都不错。“紧接着,我们就会立刻组织农业专家、熟手来给大家上课,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运输、销售体系,让新搬来的乡亲们尽快熟悉整个流程,靠双手致富。”

  邛崃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锦平介绍,南宝山农场A区设立了四川省汶川地震失地农民跨市州异地安置(邛崃)过渡安置点临时党支部,由南宝乡人大主席团副主席李进军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青川县则派出一名乡镇副书记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还成立了管理委员会,李进军任主任。

  昨日上午,临时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分工后,管委会马上开始商量接下来的发展问题。根据安排,今日将召开户主会议,安排培训、以工代赈等事宜。李锦平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成立议事会。

  “你是王朝霞,成绩不错。”昨日上午8时许,一名“不速之客”来到王显林家,开口就喊出女儿的名字,并对她的成绩了如指掌,让一家人很是惊奇。原来,这是王朝霞的老师———屈老师来家访。这里上幼儿园的孩子和中小学生,都有专门的老师衔接入学。

  王显林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屈老师当场表态:“你们放心,学校已经做了专门的安排,要给她开‘小灶’,争取短时间内把落下的课补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失地农民搬新家2009年03月29日 0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邛崃三月二十八日电 题:青川失地农民搬新家

  作者 黄永莉

  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就像送别的序曲。

  青川县在“五·一二”特大地震中失去了土地和宅基地的二百九十七家农户,二十七日作为四川省首批跨市(州)异地安置帮扶的对象举家迁往成都邛崃市。

  当天,天还没完全亮,青川县关庄镇板房社区前广场上已聚集了上千群众,他们前来送别即将告别故土的父老乡亲。四十五辆运输车装载着灾区群众的行李家身,一字排开沿河缓慢有序前行,八辆大客车静候在广场中,群众们正在陆续上车。有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妇女含泪惜别。

  “故土难离。如果不是没有了家和地,也不会选择离开,毕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当地群众强国义说。

  登上其中一辆满座的大客车,一眼就看见抱着小孙子的张平清老两口。由于前一天下午搬家物品已装上运输车,大多数群众都没有带什么东西,但张平清不一样——衣服、零食、水壶……装备得相当齐全。原来他已经去邛崃考察过两次,对新家十分满意,早就做好了搬家的各项准备。

  张平清对迁居后的生活考虑得很细致,“邛崃南宝山农场海拔比青川高,气候和环境都不同。当地政府给我们分配了茶园、土地和林渠,我要向当地老乡请教学习,把养殖业和茶叶好好经营,我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下午四时,几栋粉刷一新的淡黄色墙面、红色坡顶的楼房远远映入车窗,大客车终于驶进了邛崃南宝山农场。当地群众列队欢呼、敲锣、打鼓、舞狮,为灾区群众的到来加油鼓劲;四川省有关部门的官员也都冒雨等在住宅区门前,与灾区群众一一握手;上百名志愿者等候在一旁为灾区群众搬运行李物品。热情的迎接令许多受灾群众再次泛起泪花。

  在简单而振奋人心的欢迎仪式之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群众对号入住过渡房,每间房间都准备好了床、桌椅、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家家户户的厨房里挂满了腊肉。

  特地从广州赶回来帮母亲搬家的王明鸿夫妇告诉记者,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家。他们准备明天到当地了解安置的详情,“如果能在本地找到工作,就不准备出去打工了,好好在这儿生活。”王明鸿的小孩才一岁,父亲在地震中失踪,他希望借这次异地安置的机遇,留下来建设新家园。(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住普通板房 经历两次余震 马云“悄悄”来青川
2009-03-31 04:01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作者:王晨辉

  浙江日报青川3月30日电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来到了青川,他事先没有与当地政府部门、媒体联系,悄悄地去了一些受灾严重的乡镇,在一个板房小区里过了一夜,并与青川县签署了一项援教协议。

  这个项目旨在援助青川受灾最严重的15所学校的总共593名教师,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总金额为118.6万元。阿里巴巴有关负责人表示,后期还将根据青川教师的实际情况筹划更多的项目,帮助青川稳定教师队伍,培养师资力量。

  去年“5・12”特大地震后,阿里巴巴投入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用于灾区重建,同时,向集团征集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1000人。10个月来,阿里巴巴的志愿者先后15次来到青川做志愿服务工作,几乎走遍了青川的每个乡镇。

  马云说,阿里巴巴将持续7年支援青川灾后重建,设想把青川的特产,像木耳、香菇、蜂蜜等,放在“淘宝”上去卖,还将在青川招一些人,特别是残疾人到阿里巴巴工作。

  这是马云第一次来青川,为不惊扰别人,马云是“悄悄”地来到青川的。他没有住在青川宾馆,而是住在北井坝板房区的一个普通板房里。板房大约有20多平方米,是阿里巴巴在青川开的一个书屋。

  晚上,外面发出了轰隆隆的声响,马云的床也左右摇晃,他经历了两次余震。“这次我来的时间很短,走的地方也不多,但是,灾区人们乐观、积极的态度感染了我,他们很善良也很勤劳,在他们身上,我能学到很多东西。”马云说,以后有机会,他还会来青川的。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木耳上"淘宝" 马云入川想做青川经济发展顾问
2009-03-31 05:32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作者: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极重灾区四川青川593名教师获补助 
2009年03月31日 07:15: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3月30日电(冉放、郭玲)30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在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与当地政府举行签约仪式,阿里巴巴集团将在今年内对青川受灾最严重的15所学校的593名教师,给予每人2000元的补助,总金额118.6万元。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
,极重灾区青川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教师是受灾严重的群体之一。除了提供资金补助,阿里巴巴集团还将根据当地教师的实际情况,筹划更多项目,帮助青川培养师资力量。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阿里巴巴集团迅速成立了“地震灾后重建小组”,首期捐款500万元,用于采购急需物资。随后,设立2500万元专项基金帮助灾后重建,组织员工志愿者赴灾区,启动水电站修复、残疾人康复与就业、教师支持等几个重建项目。此次是阿里巴巴灾后重建小组第三次入川。迄今,阿里巴巴志愿者已为青川运送了130多吨价值达3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惠及受灾群众2万余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连杰鼓励灾区娃:叔叔的腿也断过
2009-3-31 8:51:18 来源:四川在线 

李连杰和小兴隆在一起

 昨日,壹基金资助的阿坝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组织的“爱心造血之旅”正式启动,李连杰这次来成都的行程很紧张,一直都在摄影棚内拍“四川依然美丽”公益广告片,可他还是专门抽出时间约见热心市民选出的代表——来自绵竹市汉旺的12岁少年李兴隆。

 要见偶像灾区娃穿上新衣

 29日晚,记者来到绵竹市汉旺镇九岭村8组李兴隆的家里。李兴隆在地震中右腿严重骨折,他特地穿了一套崭新的黑色运动装。父亲李永洪说,这套衣服是政府送的,放在家里很久了,过年也舍不得穿。听说要见李连杰,他欢呼雀跃地拿出新衣服穿上,拄着拐杖来回跑动,引得邻居羡慕不已。“没想到,这么快见李连杰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来到成都后,小兴隆说,晚上不看电视,早些睡觉,明天早些起来去见李连杰叔叔。昨天早上7点过,他们父子俩就已洗漱完毕。

 实现愿望和李连杰亲密合影

 原计划有5名参与爱心之旅的市民代表与李连杰见面,为了满足小兴隆与偶像见面的愿望,其他人放弃了这次机会,把时间都留给了小兴隆。小兴隆面对偶像,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李连杰紧紧搂着他的肩膀,不断鼓励他:“不要怕,叔叔腿也断过,现在照样拍电影,你今后一定能康复!”李兴隆喜欢看李连杰演的电影,病痛时也经常以李连杰银幕上的英雄壮举为自己鼓劲。得知本报发起“爱心造血之旅”的消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志愿者护理队的内勤负责人曾先生向我们推荐了他。

 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主任颜俊辉提议,李连杰和李兴隆合影,李连杰立刻搂着孩子的肩膀,用食指比划出“1”代表壹基金,李兴隆也机灵地比划出“1”。

 昨日中午,李连杰提前结束了广告公益片的拍摄,于当天下午乘机离开成都。“爱心造血之旅”得到热心市民的热烈响应,本周末,爱心直通车将前往理县桃坪羌寨,品味羌族文化,感受美丽的羌绣,到灾区消费,买灾区纪念品,实实在在为灾区重建出一份力。   记者杨帆廖兴友摄影刘亮

 马云愿当青川经济顾问

 阿里巴巴投入2500万元专项基金支援青川重建后,再投百万资金捐助青川教育

 本报讯昨日,“情系青川、共筑梦想阿里巴巴集团支援青川教育签约仪式”在青川县人大会议室隆重举行。据悉,阿里巴巴此举仅是该集团倾情青川灾后重建众多大手笔活动之一。

 5·12特大地震后,阿里巴巴集团在一周内迅速成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小组”对口支援极重灾区青川县,投入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用于灾区灾后重建。近一年来,阿里巴巴志愿者先后15次深入灾区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运送130多吨价值300余万元救灾物资。

 此次,阿里巴巴集团决定援助青川受灾最严重的木鱼中学、红光小学、关庄中学等15所学校共计593名教师,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共计118万余元。捐赠仪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马云表示,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壹基金将持续7年支援青川灾后公益性事业重建,而且正在思考整合阿里巴巴集团和青川的名优特色产品,探索出一种持续长效的商业模式,并计划于一个月内提交出具体方案。马云还表示愿意做青川灾后重建经济发展顾问,当场便得到了青川四大班子领导及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张发政 柳桂华

编辑:兰春苹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首个民用地震报警器 抢先28秒兼具求救功能

2009-03-31 09:33:22         华夏经纬网

    3月30日,中国首个民用地震报警器——德祥TM地震报警器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该款地震报警器通过地震检测装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地震信号,微型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分析并消除干扰后触发语音报警,同时,无线联网报警进一步消除了误报警。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报警器首先将专业地震监测技术用于民用,填补了世界民用地震报警器进行联网报警和逼真地震演习的空白,形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国际领先。 中新社发 王伟 摄

  昨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成都高新区造的民用地震报警器系统最终通过审定,成为中国首个民用地震报警器。据介绍,地震发生后,该款地震报警器能将疏散警报提前28秒到35秒。

  关键词:报警器功能

  可提前28秒到35秒报警

  昨日的鉴定会上,参加评审的专家一致认为这款德祥TM地震报警器在世界上首先将专业地震监测技术用于民用,填补了世界民用地震报警器进行联网报警空白,同时填补了世界上利用地震报警器进行逼真演习空白,形成了中国在相同领域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审鉴定。

  灵敏度 烈度5度即可报警

  昨日,记者在鉴定会上见到了这款德祥TM地震报警器。只见银白色的盒子上,有三个指示灯,地震报警器一旦运作,指示灯便会闪亮。

  盒子一侧还有低中高三个灵敏度拨键,根据地震烈度划分报警等级。“当拨到低刻度时,地震报警器会在烈度为7度的情况下报警;设为高刻度时,则在烈度为5度时便可发出信号。”报警器的研发者王暾博士告诉记者,地震报警器挂在墙上即可使用,地震来了会发出警示声。

  语音报警 不同情况不同提示

  据了解,报警器能同时对纵波(P波)和横波(S波)进行检测并进行语音报警:纵波报“P波,地震来了”,横波报“S波,地震警报”(当然,可以选择其它不同声音)。不同的语音提示可以让人在地震中采取最适当的避险措施。

  适用范围 低层学校特适用

  “地震预警是指在破坏性地震横波到来前及时发出警报声,让人员尽快逃离建筑物,这对普遍采取低层建筑的学校等特别有用。”在昨日的鉴定会上,王暾解释说,地震横纵波到来时间有先后,速度快的纵波破坏性相对较小,而抢在破坏性很大的横波到来前预警,则可以避免更多悲剧。

  他还用闪电和雷声做比喻,“闪电和雷声本是同时发生,但光在空气中比声音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一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地震报警器就是打个时间差,能将疏散警报提前28秒到35秒。而学校如果能多抢到10秒时间,就能多跑出去不少孩子。”

  以汶川大地震中的青川为例,如果报警时间能提前28秒到35秒,据成都市地震局方面估算,将使遇难者人数从数千人下降到500人左右。

  消除误报 识别十多种干扰信号

  据悉,世界上目前已有84个基于震动感应的报警器专利,但这些发明的误报率非常高。设备设置的震级如果高了就起不到预报效果,设置低了则经常出现误报现象。这款地震报警器灵敏度如此高,那么不经意地触碰墙面或是在墙上钉钉子时,报警器会不会乱叫扰民呢?对于信号抗干扰,王暾颇为得意地说,他特地制作了多种软件,将十多种干扰情况输入设备。小小的报警器可以轻易识别这些无效信息。

  而专家指出,此款报警器采取联网报警的手段,解决了类似问题,大大降低了误报率。而现场提供的试用报告显示,该款报警器目前已多次在地震专家监督下,对青川等地的余震进行了成功预警和报警。

  被困求救 信号可传递300米

  此外,该款报警器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功能:如被困人员可以通过报警器发出“救命”的声音和无线SOS求救信号。这种信号可以传递300米以上的距离,是对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器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研发者

  地震锥心 博士后研发报警器

  “从地震发生那天起,我就决心要发明地震报警器,为自己的‘家人’做些事情。”地震报警器的研发者——34岁的海归博士后、四川人王暾说,是地震改变了他的生活。

  去年6月中旬,王暾毅然放弃了宁静的校园生活和每年3万欧元的薪酬,只身从奥地利回国,来到成都创业,“零工资”研究跟自己专业毫不沾边的地震报警器。王暾的做法曾让别人发出“不可思议”的感慨。

  “回国研发的300多万元经费是大家东拼西凑出来的。”王暾说,他拿出个人的30万元积蓄,再加上在美国、欧洲等著名学府深造的留学生以及国内学者的“支援”,他终于凑齐了启动资金。

  如今,地震报警器终于研发成功。但它能否被大众接受,还是一个疑问。目前,王暾已赠送了一批报警器给自贡解放中学和什邡实验中学试用。“毕竟地震报警器还是一种地震后的应急设备,不是预报设备。”

  “当初3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目前基本上已经用完了。”王暾坦言,地震报警器除了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外,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问题。

  王暾对地震报警器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款地震报警器不仅可以用于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也能用于住宅、写字楼和工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悉,每个地震报警器的售价近千元。(王伟 刘琳 刘晋川)

  1 地震来了,同时检测纵波(P波)和横波(S波)

  2 微机械系统和微电子技术分析,避免其他信号干扰

  3 根据设定的灵敏度,对不同烈度的地震发出警报

  4 人员被困后,发出无线SOS搜救、120分贝的“救命”呼喊,启用应急照明功能

来源:成都晚报 

转自中新网

责任编辑:吕昭君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输血造血”结合 富阳为青川民工建就业“绿色通道”
2009-03-31 01:29: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  

2009-03-31 01:13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青川3月30日讯(冉放 柳桂华记者李京枝)“我们现在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一天只工作8个小时,也不上晚班,好得很!”3月30日,富阳市亿源实业公司民工何岷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计划着今年能往家里寄万把元钱,用于家庭恢复生产。青川县建峰乡于2月中旬向浙江富阳输送了首批民工,青沟村何岷便是其中之一。

  建峰乡是“5·12”地震后是浙江省富阳市对口援建的乡,富阳市一直把建峰乡当作富阳的“第26个乡”,从资金、物资和技术上予以支持,着力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特别是在帮助农民工就业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建峰农民工在富阳能就业,能增收。

  2月18号,首批建峰民工来到富阳市,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地欢迎。富阳市委市政府对青川民工给与了特别的关爱,12名民工被安排到亿源实业公司、富轮集团上班。亿源实业公司对来自地震灾区6名新员工也特别关心,不仅帮助民工解决了“吃住”等生活问题,还为他们进行了10天的岗位培训,之后又安排到公司最好的生产线上工作。建峰民工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工作生活环境,并决定长期在富阳务工。

  亿源公司是雨靴专业生产厂家,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公司不裁员、不减薪,还投资1000多万元新上了一条生产线,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目前,公司400多个品种的雨鞋产品在欧美市场供不应求。生产订单一直排到了6月底。“在我厂务工的6名青川民工,3月份的工资为1500元左右,4月份工资有可能达到1600元以上。按现在业务量来看,18000-20000元的年工资不成问题。”富阳市亿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建新告诉记者,随着民工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后的月工资还会逐步上涨。

  “建峰民工吃苦耐劳、肯学肯干,受到工友的好评”,亿源公司总经理蒋向明非常满意,并表示公司目前还可提供部分就业岗位,对地震灾区来的民工他们可以优先录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