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已先后三次入川的援建干部,忘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舍我的工作精神,让他成为了浙江援建干部中的标兵。张启标在广元市青川、剑阁等地连续奋战了14个日夜,共检查鉴定桥梁52座,保证了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在当时被评为浙江交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浙江在线记者叶海8月17日发自四川青川
8月16日下午,太阳晒得地面一片发烫。青川县砂石村里有条溪流跳跃着穿过整个村庄,几个孩子欢呼着跃入水中,扑腾的水花泛起一片嬉闹声……
一旁的桥上,几个村民在树荫底下乘凉,看到车上下来一个身着迷彩服的人,赶紧围上去,争相拉住这人问长说短。
这人名叫张启标,是浙江湖州的一名入川援建干部。去年“5?12”地震后,在他和其他浙江援建人员的帮助下,处处断壁残垣的砂石村,一年后摇身变成了“桃花源”。
而这位已先后三次入川的援建干部,忘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舍我的工作精神,让他成为了浙江援建干部中的标兵。
勘察马鹿乡砂石村道路
悬吊十几米的半空 不顾余震冒险勘桥
张启标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脱下迷彩服捧起书本,完全是一个标准的工程师模样。其实来四川之前,张启标是湖州交通规划设计院的总工程师。
去年“5?12”地震发生之后,张启标作为浙江省交通厅抗震救灾小分队的一员,于6月4日来到震后的灾区。作为桥梁专家的他冒着余震对青川、剑阁、元坝等地的桥梁做地震损毁鉴定,每天深入一线工作达16小时以上。
剑阁柘坝大桥在地震中,发生了扭转破坏。当地干部冒险不想中断交通。张启标急了,根据他的经验,这样的情况绝对是没法再通行了。为了有一个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果,张启标自己绑好绳子,在十多米的高空悬吊到桥底下进行实地查看。在有余震的危情下,张启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对于身边的危险一点都没有恐惧。
张启标在广元市青川、剑阁等地连续奋战了14个日夜,共检查鉴定桥梁52座,保证了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在当时被评为浙江交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小工程也不容半点马虎 被村民唤作“逗硬”
在四川青川县百姓眼里,张启标不像工程师。他成天一身土一身泥跑现场,人晒得黝黑,做事爱认一个理,当地说法那就叫很“逗硬”。
去年冬天,青川县马鹿乡砂石村有2公里长的道路需要硬化,身为湖州援建指挥部工程建设小组副组长,张启标几乎天天8点不到就来到工地上。他手把手地教村民开搅拌机、教他们怎么修路。曾经参与过修路的村民徐富乾评价说,“张工的脾气很好,但他就是在施工质量方面一点也不放松,常和我们‘逗硬’。”
有一次,张启标有事去了其他工地,村民们就自己铺了60多米的水泥。结果第二天张启标过来看过后一定坚持要返工,他说这条路铺得里低外高,这样会容易积水,会把路基给泡坏的。
徐富乾几个人累了一天却还要重来,而且还要损失一笔钱,他们心里一急就和张启标吵了起来。“就这点小工程以后注意不就行了?” “灾后重建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而且修好这条路最终受惠的还是你们自己。”
最后,还是张启标的这一番话让徐富乾他们最终返工了。
张启标这般“逗硬”的工作态度,成为了援建工程质量的最好保证。湖州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李明全说,在援建的一年时间里,张启标不仅完成损毁桥梁勘测及修复加固工作,他还牵头完成了马鹿乡6条公路和5座桥梁规划工作,并帮助马鹿乡90%的灾民搬进了新居……
关心他人却不在意自己 舍小家为大家
今年47岁的张启标,却已经是满头白发,大家都说这是他累出来的。
在湖州援建指挥部的同事们看来,这位“标哥”很关心他人,对于自己他却一点都不“在意”。
今年5月份的体检中,张启标被查出因为过度疲劳,患上了高血压、心肌梗塞、冠心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不得不回到湖州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可身体好转没几天,张启标又第三次回到了灾区的援建一线。
“我们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一走,我的那份工作都分散到同事们的身上。这可怎么吃得消啊?”张启标笑笑说,“我现在挑不了一百斤的担子,挑个50斤也行,能够让‘战友’们压力轻一点。”
而张启标的为人,和他同住一个板房的“室友”马善林自然最为清楚了。他说,以前晚上每次睡觉前,总看张工要先出去溜达半小时,后来才知道这是张工怕自己的呼噜声吵到他,等他入睡才从外面回来躺下,这样每天就少睡了半小时。
“我最亏欠的是家里人,我调到湖州工作9年了,都没带妻子、女儿出去玩过。我作为丈夫和父亲是不称职的。”由于长期在外,张启标对家里照顾很少,妻子身体不好,女儿今年的高考也不太理想。说到这里,张启标的话语中忍不住带上了几分愧疚。
“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我当然要冲到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是应该的,我想他们也会理解的。”
其实,在浙江援建干部中,张启标不仅仅只有一个,更多的“张启标”在夜以继日地战斗在灾区的援建一线,为了心中的那份爱,为了身上的那份信念,为了浓浓的浙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