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静 [原创]地震半年祭(青川地震公园亲历)
泪水迎接第一座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12日将举行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该地震遗址公园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其中东河口村震前有10个社324户1263人,在地震中该村因两面山体整体崩塌,780余人被掩埋至100多米深处。
堰塞湖形成
走进地址遗址公园就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图版,左边是公园景点分布,右边是巨大的震前震后对比图,震前的照片摄于洪灾过后,房屋田园分布其中,青山绿水点缀其间。
右边的图拍摄的是震后公园建造前,山几乎塌了一半,地震使东河口被抬升近百米,形成了东河口、红石河两个堰塞湖。从入口处的岸上可以看到湖中心露出的几根电线杆的上半小截,据了解,这些电线杆在震前是分布在平地上的大约有20多米高的柱子。
仔细看左右两幅图可以看出图中的河流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据幸存者介绍,应力爆发之后大量泥石崩塌,河流被迫改道。
往前走没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这块长5.1米,宽4.8米,高3.2米,重150吨的石头是地震后突然出现的,工作人员也说不清这块石头到底是因为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还是从山上滚下来的,指示牌上写着飞来石的字样。
再往上是一个广场,中心立着三块大石,中间那块石头上刻着鲜红的“5.12 14:28”,对于一些人来说,时间早已停止在这一刻。三块石头排列成一个大大的“川”字。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间距排列着,寓意“5.12”大地震和14时28分山崩地裂的那一刻。
该地震遗址公园包括了从青川县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
穿斗式民居与梨树
抬头可以看到公园里有不少十字架状的东西,没有走近看的时候记者就以十字架称呼,立刻被在旁边练习的讲解员反驳,据董讲解员介绍,这些十字架状的东西其实是穿斗式民居构架,插着构架的地方都是伤亡特别集中的地方。在上面插穿斗式民居构架一是为了寄予哀思,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这种川北特有的建筑。因为在其他地方,用穿斗式构架建造的房屋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破而不倒,没有崩塌的地方这种房子基本上都没有倒,给了里面的人员跑出来的时间。遗憾的是东河口当时在屋里的居民并没有逃出来的机会,因为山上爆发点的爆发和山石覆盖,地面比震前足足高了近百米。
在一片土石中有一棵特意被圈出来的光秃秃的树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一棵梨树,在它的旁边就是东河口小学原址。东河口小学震前有学生108人,教师7人,地震时老师大喊一声跑,学生们就集体撤离到屋外,不知该往哪里逃的时候大家抱紧了梨树,最后幸免于难,震后人们特意在梨树上插了一面鲜红的国旗,并亲切地称呼它——英雄梨树。但仍有人来不及撤离,震后人们援救的时候发现了何天义、何发贵、何清芳三位老师的遗体,发现时他们的身体成弓形,在他们的身下是他们紧紧护着的三名学生的遗体。
震前学校下面有一条道路,在半山腰的学校是高出河面几十米的,地震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比穿斗式民居构架所插的地方要低了很多,以前走的路也只剩下了一点轮廓,据了解,以前这条路是通往唐家山保护区的必经之路。
直击爆破
在某个穿斗式构架旁边记者找到了一位当地的幸存者,他当时正在开拖拉机,地震时一边开一边觉得后轮子来回摆动,感觉要掉,这时候他亲眼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前方的山头像爆炸一样地爆发了,他把车扔下顺着山跑出来,半路听到有个女人喊救命,用双手把她挖了出来。等到他跑回自己家的时候,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天翻地覆。
那辆拖拉机现在还在原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的湖水淹没了车子的车轮。
不敢想从前
在梨树旁边询问东河口小学震前情况的时候,记者找到了原东河口村的村民何先强,地震让他失去了父母、妻子、两个弟弟还有弟媳们。
据他介绍,地震前家里是小康生活,房屋有十多间,住不完,自家的田里种着粮食,家里还放着几千斤,还养着几头猪,自己又开着辆小货车,感觉什么都不缺。地震当天他和他二十多岁的儿子正在外面开车,地震之后立刻给家里打电话,结果就再也打不通了,路也不通,走了一天才回到原址,看到抬高的地傻了眼。以前他收破烂的时候收回一个可以扣在钢筋上的东西,就插在家旁,地震之后他找到了这个东西,也是凭着这个才认出了家的原址。
5月12日早上七点多他出了门,没曾想那就是跟家人们的最后一面了,何先强说到这里突然忍受不住,坐到木头上嚎啕大哭。他说他不敢回想从前,“人虽然活着,但是一想从前,就没有干大事的心情了。”他介绍,现在他跟他的儿子住在车上,就这样打游击,每天做点零工,除了车子就一无所有了,全身上下除了一双鞋子都是国家给的,鞋子还是地震当天穿在身上的。
现在良田已经全部损坏,原址已经不可以再造房子,政府让他们搬走,但是何先强看向家的原址的眼神满是眷恋,“我不想走啊。”问及以后的打算的时候这位汉子眼神茫然,“看大家咋个办吧,人家咋个过我就咋个过。”
两名叫赵碧莲、赵万绘的女居民介绍,她们现在住在自己搭的棚子里,自家的房子和良田也同样损坏了,地没法种,人是当时在坡上做农活才活下来的,现在吃着政府发的粮食用着补贴的钱过活,以后具体要怎么做也还不是很清楚。
入口处的三块大石前有个被女儿扶着的老婆婆哭得格外伤心,她们家一家15口,只留下了5个人,她当时在外地打工的女儿那儿才幸免于难,今天特意带了花瓶过来要献给丈夫。
纪念台和博物馆
粗粗数了一下纪念台的石碑上刻着的亡故数就有上千人,但是遗址所在地的去世人数为780余名,据了解,纪念台的石碑还没有完全完工,预计要把汶川地震中死亡人士的名字全都刻上去。
这是一个格外简陋的“博物馆”,墙是用用过的救灾帐篷改的,中间是被砸烂的车子,横幅等物。
沿路都可以看到一些地震的标语,比如“有手有脚有命在,再大的困难都不怕”,还有一些为地震创作的诗歌话语等,比如“孩子,别哭,有老师陪着你,去天堂的路上你并不孤单。——写给东河口小学遇难师生的话”,再如,“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
没改过的初稿,很糙,好久没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 14:16:0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