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游人如织
图、东河口遗址悼亲人
“到东河口看山崩地裂,见证灾难,激励人生。”昨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从广元驱车经绵广高速,在金子山转省道212线,再经竹园、凉水、关庄等镇,一路前行,道路在滚滚的车轮下延伸,当平整的柏油路面被崎岖狭窄、颠簸不平的临时道路所代替,当赏心悦目的满山红叶被大片大片裸露的岩层所代替时,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为有效保护地震遗址,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变地震灾难为富民资源,11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半年祭之日,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受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聚焦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游客蜂涌而至,时隔近月,入园人数近2万。青川东河口,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名字,已成为一个让人冲击视觉和震撼心灵的地方。
图、束束鲜花寄哀思
惊世风雷铭刻千秋
“女儿啊,你在哪儿啊?”79岁的张老太太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穿斗挑梁,失声痛哭。她在儿子、媳妇的搀扶下,第四次从关庄镇来到东河口,寻找女儿家的遗址。“找不到了,房子没有了,人没有了,啥都不见了。”她儿子告诉我们。震前的东河口,群山环抱,美丽的青竹江、红石河在此交汇,山上是地,河边是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毁灭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伴随着“轰”的一声闷响,王家山崩塌了,700多勤劳而善良的东河口人,带着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多少牵挂永远长眠于近百米深的地下。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四川汶川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该地震遗址公园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能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
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堰塞湖。现已建设停车场、游客中心、步游道、导视系统、解说系统等基础设施和地震石、遗址广场、爱心广场、纪念台、观景台等景点。
图、地震遗址开新店
凭吊遗址见证灾难
石长5.1米,宽4.8米,高3.2米,重达150余吨。一过停车场,眼前的这块突兀巨石展现在人们眼前。“震前,这里原是一片良田,并无此石。震后,该石盘踞此处,与附近山体崩塌出的石头材质迥异。它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到这里的,还是因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讲解员说不出它的来历,周围游客更不得而知,只是嘘声一片。
再往上,三块巨石组成一个巨大的“川”字。这里是地震遗址公园的核心地带之一--地震遗址广场。这三块巨大的石头见证了东河口地震的灾难,它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从始破点汶川经北川到终破点青川的这三个极重灾区。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灾难发生的时刻。三块石头矗立在青川地形图上,寓意为地震震垮的是青川的山河,震不垮的是青川的精神!
爱心广场的图片展,集中展示了灾情、关爱、营救、重建、感恩多个方面,游客在这里既可见到地震给青川造成的重创,也可以见到全国人援助青川的大爱。
广场对面,一片土石中有一棵被特意圈出来的老树,它就是东河口小学那棵梨树,它周围是东河口小学原址。“地震时东河口小学师生们围抱着梨树,绝大多数幸免于难,只有3位老师和3名学生遇难。”现在,树上挂满了同学们挂上去的爱心卡、祝愿卡,老树仿佛又长满新叶。
东河口堰塞湖是因巨大的山体爆发而形成的堆积体阻塞河道而形成的,现在还能看到湖中间的电杆,那里曾经是一片良田。沿东河口堰塞湖往前再走两公里就是石板沟堰塞湖,也是汶川地震的第二大堰塞湖,仅次于唐家山堰塞湖。沿途道路两旁的飞石上,镌刻着数十条地震语录,地震发生以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广元市委市政府喊出了全市的最强音--“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这极大的鼓舞了全市人民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斗志。“有脚有手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两条出自青川农民,广泛流传的标语也被镌刻在公园里。
……
怀着沉痛的心情,沿着遗址新劈的道路,到达专为悼念汶川大地震逝者而建的祭奠台,黑色的大理石祭台,刻着在大地震中青川遇难的近5000个人员的名字。当地百姓认为在这里祭拜最能表达他们对亲人的哀悼之情,也最能将哀思传送给逝去的亲人。
“你们在下面,我们在上面,你们和我们永远在一起。”面对脚底下被掩埋的780条生命,我们的心在颤抖,眼泪多次滑落,我们与其他游人一样,买来一束束鲜花,放置在祭奠台上,为死难同胞静静地默哀!
游客涌至带活经济
整个地震遗址公园集中了崩塌、错位、裂缝、褶皱、断层、隆起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无论对地震地质学,还是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都极具科学价值, 36个连片的堰塞湖更是全省唯一的地震奇观。地震后,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沉积,丰富的矿物质已经使堰塞湖水体呈现蓝、绿、金黄色等多种颜色。
自11月12日,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游客蜂拥而至。至今,已接待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外宾和重庆、云南、甘肃、陕西、贵州、浙江、黑龙江等省外游客以及成都、绵阳、德阳、内江、自贡、达州、广元的省内游客近2万人。
“太震撼了,我们回去后要把所见所闻告诉全校的师生们,下次大家一起来,共同见证灾难,激励人生。”剑阁县职业中学的四位教师一早就骑摩托赶到这里祭拜。“我们剑阁和青川一样,都是地震的特大受灾县,但是这样丰富地质破坏形态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也向其他游客一样各自在祭奠台献上一束洁白的菊花。
“每逢星期六、星期天是游客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接到2000人左右。前天,我们讲解员忙不过来,我都充当了三次临时讲解员。”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告诉记者。
大量凭吊者和游客的到来,使鲜花、食品、纪念品等相关用品销量大增,也带火了当地50多家“农家乐”旅游店铺。“在这里卖点花,纪念品,好的时候能卖200多元,自己和上学孩子的费用都有了。”地震时在外干活躲过一劫的当地村民何先通说,他家10余口亲人还掩埋在百米深的地下。
当地许多村民也在这里找到了事情做,何毅波当保安,何元龙卖奇石,何先美卖方便面、矿泉水……还有一些在这里搞修建。“不能一切都靠政府接济啊,我们有手有脚,找到事情做了,心里特踏实。”何先通的一席话代表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相比之下,在关庄镇开“乡巴仔农家乐”的周全生意可就要好多了,“一个月营业额就是10多万元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后,参观的游客多了,来这里吃饭的也就多了。人多的时候,中午要坐20多桌。”他家原来的小二楼地震严重受损,已经拆除,他现在开的是板房“农家乐”,在当地也是独一无二的。
“东河口后续建设还在继续推进,12月4日四川省旅游局将邀请省市旅游局领导、旅游专家、地震地质专家参与由浙江大学编制的《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地总体规划》的研讨和评审工作;一期扫尾工作也在加紧进行;还在制作地震遗址公园内马公窝前、石坝青龙、苏河三凤、石板沟、红石河堰塞湖等点的图片和文字内容介绍;游客中心旅游交通图、生态乡村接待点图等也在进一步完善……”沈兴娜告诉记者。“东河口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