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汶川班的孩子春节哪里过?(组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12-24 09:21:02 作者:
昨日,汶川班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徐贵丹说很想念家乡的蘑菇。
东莞的教育质量让徐钿割舍不下。
徐金涛说在别人的地盘上有点拘谨。
■热闻快读
在大部分小学生盼着期末结束回家过年的时候,东莞北大学园汶川班的124个复课半年有余的孩子,却愿意这个学期长点,再长点。这样,他们就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留在东莞这个“快乐天堂”,考虑新年回不回家、怎么回家的问题。
回家,家里板房帐篷难顶风雪;留莞,又想亲人。更让孩子们烦恼的是,家乡的新校舍明年9月才能建成,而一旦回去就有同伴可能留在家乡,再回东莞读书则很困难。
热度系数:★★★★★
孩子们之所以为这个抉择苦恼,是因为他们此行回去也许就很难回来了。
回去:只能在板房里开课
6个月前,东莞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董事长张庆权将他们从四川接到东莞,分别安置在本校和其名下的石碣镇勤径学校,开始学杂费、生活费全免的复课生活,与家长协议的过渡期限为“1年以内”。这是汶川地震后全国设立的首个汶川班。
据了解,这群孩子原来所在的马鹿中心小学是整个青川县唯一没有倒塌的学校,1300个学生一个都没有少。不少家长曾经跪求将自己的孩子带离灾区,但只有当时读四年级的这群孩子成为幸运儿。
半年后的现在,原校长霍俊林召集这群孩子回家,介绍说新校舍已经在建,但要9月新学年的时候才能建好,现在回去下学期只能在板房里开课。
“他们也是出于孩子和父母团聚的考虑。孩子也终究要回户籍所在地就读。”东莞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校长陈二泉称,如果回来的孩子不多,就难以形成“班级”的形式。目前学校正在征集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再做安排。
东莞:半年的生活像天堂
姚松是班上个子最高的男孩子,到东莞以后没能像在家里一样跑遍大小山坡,却第一次吃到肯德基,对东莞的印象就是“人们都很有钱,上班都开汽车”。
“回去那一天我们全班都会哭的。一定。”姚松说得斩钉截铁。他回忆6月份刚到东莞的时候,许多同学一说到地震就会哗哗地哭,这几个月来因为丰富的学习生活和周末活动都平复下来了,但现在一说到要离开,还是会有人抹泪。
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用他们参加东莞童心比赛合唱的歌名《快乐天堂》比喻东莞:“现在广元市已经开始下雪了,家里还要下三个月。东莞这边还是暖洋洋的。”
与此同时,学校办公室近日正在为孩子回家的车票走动,日前已经从东莞市团委上报到广东省团委,期待能够得到帮助。校办闫主任期待:“最好是东莞东到成都的火车。但30个小时的旅程,照顾124个孩子,也有困难。”
学校:半年花了近两百万
东莞博雅外国语学校校长陈二泉向记者透露,虽然说下个学期继续接受这群孩子在校就读不算困难,但对于学校来说在财政上也有压力。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校的小学生每学期学费七八千,对于汶川班的学生依成本价计算,按照签署的复学安置方案,学生伙食费标准定为每人每天20元,从马鹿中心小学与学生一起过来的4位老师享受每月200元的补贴。
“加上我们专门在孩子寝室安装的200部电话,以及每个周末的活动,培养一个孩子一个学期的成本在一万元以上。”陈二泉称现在总计投入已经有近200万元,而协议中给整个活动设计的预算为300万元。
现在学校正在对汶川班学生是否留校过年做统计,对于留莞的学生,学校在管理上也存在困难。“寒假就是有一个孩子留下,过年期间学校又将怎么安顿呢?”一起从马鹿中心小学过来的班主任老师将陪同孩子一起回乡,却对留校的孩子放心不下。
回不回家孩子分三派
◎回派:人数超过一半代表人物徐贵丹:
我很想念家乡的蘑菇
虽然在东莞有许多家乡没有的东西,例如科技馆、动物园,徐贵丹还是想念家乡的蘑菇,她喜欢和哥哥一起在放牛的时候采蘑菇。而且在东莞上学这么久,除了汶川班的同学,她也很少有其他班的朋友。
“每次打电话给哥哥他都在读书。他正在上初一,要快点读完,赶在下雪之前放假。”哥哥是让徐贵丹感觉最骄傲的人,她相信哥哥以后能够读大学,至于自己,如果家里供不起的话就不读高中了。“长大以后回东莞打工。”她望着天空,嘴角扬起微笑。
连线———
接通电话的时候,徐母在“嗒嗒”响的拖拉机声音中大吼:“我想念孩子了,再辛苦挣钱也要接她回来。再不回来就嫌弃家里了。”半年来,徐父徐母还住在帐篷里,给自家修房子的同时也在给别人家砌墙头,每个月收入五六百块。他们在地震后贷了几万块,认为孩子在东莞还是太远了,照顾不便。
◎留派:有20余人代表人物徐钿:
这里的教育四川没法比
与其他的孩子流连东莞的生活不同,徐钿最不愿割舍的,是这里的英语课、音乐课和电脑课。“家里都是看分数,这里确确实实是全面发展。”他半个学期以来一直年级第一名,在这里他开始“嫌弃”家乡的英语老师发音不标准了。
要留在东莞是他自己拿的主意。他打算,即使回家过年,也希望再回来学习。谈起这个的时候,孩子的眼神很坚定,用不容商量的语气说:“这里的教育四川没法比。”
连线———
徐富年12月15日以来接到当地学校几个电话,说让他考虑把孩子接回去读书,他一口就答应了。结果前天接到11岁儿子的电话,那头的徐钿哭得厉害:“你怎么不听我的意见。我不回去。”
徐富年想,如果大部分孩子都回去的话,这个汶川班也办不成了。他开始向学校打听学费,一听说一年开销3万多,这个四川汉子傻眼了。他灾前在一矿山公司当个小领导,每年也只有2万多的收入,现在在孩子的要求面前没辙了。
◎犹豫派:有30余人代表人物徐金涛:
在别人的地盘上有点拘谨
徐金涛有点忧郁,喜欢一个人在角落托着腮帮发呆。但是他刚坐飞机到广州的时候,是个咋咋呼呼的小孩,特别喜欢高声尖叫引人注意。
“在别人的地盘上有点拘谨。”这个11岁的孩子用的形容词让人觉得过于成熟。他来东莞后总是乖乖的,希望老师们会喜欢他。他的爸爸9月时到东莞石碣一所小学教书,现在他最担心的是在家乡的妈妈、姐姐和82岁的爷爷。
大家都知道他家里比很多人家里要困难。“回家对家里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不回在别人的地方也不是办法。”小男子汉小小年纪,心里却常常装满心事。
连线———
徐母王晓华偷偷跟记者说,家里前两天才发生了一次5点几级的地震,但这不要告诉孩子听。
徐家现在家里五口人,就靠在石碣工作的徐父每个月1460元的工资生活。她说上周末青川气温已经达到0-3℃,这两天才有了太阳:“等孩子回来,要给他添冬衣了。”
呼吁
爱心热线等着您
快过年了,想回家,家里板房帐篷却难顶风雪;想留莞,半年未见亲人,孩子思念。更让孩子们烦恼的是,家乡的新校舍明年9月才建成,而一旦回去就有同伴可能留在家乡,再回东莞读书则很困难。
如何让这群在东莞汶川班的孩子过上一个快乐的新年?帮孩子回家?接孩子父母来莞过年?……
如果您有爱心,又有能力,可以拨打本报爱心热线,为汶川班的孩子拿拿主意,想想办法,期待您能给孩子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我们也呼吁东莞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帮助这些孩子过个快乐的新年。
本报爱心热线:0769-22883366/4008866166
本版采写:见习记者 杨洋 记者 黄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刘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