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学生的广东经历2009年01月04日07:27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背景
2008年6月6日,震后停课不到一个月,青川县马鹿乡小学的129名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抵达广东东莞复课。其中60人由博雅外国语学校接收,另外69人由勤径实验学校接收——
本报记者 陈科 文/图
2008年12月26日晚,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市博雅外国语学校见到徐锚时,他和舞伴们正在篮球馆排练拉丁舞。
第二天,这支热情洋溢的舞蹈将在联欢会上为从家乡四川赶来看望他们的省工青妇组织的叔叔阿姨们表演。
如果不是老师介绍,很难相信眼前这些活泼、开朗地扭动着“8”字形的学生,是来自四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马鹿乡小学的孩子。
徐锚是博雅外国语学校四年级C班的一员。一晃半年过去了,他和同学们由4C班升为了5C班。再过几天,2009年1月8日,他们就要乘返乡的火车回家过年。
来东莞后第一次跳拉丁舞,第一次过圣诞节
“这半年,孩子们的变化太大了”
徐锚说,拉丁舞是他来东莞后才第一次听说的。在这里,他还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吃肯德基,第一次过圣诞节……
班主任何汝泽清晰地记得,半年前刚到东莞时,不少女生因为想家偷偷抹眼泪,年龄最小的黄梦莹一天要哭十几次,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总是沉默寡言。
为了让这些来东莞复课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条件,除了教室、课桌、大背投、电脑等学习必备设施,学校还为他们准备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寝室虽然是用几间临时腾出的教室充当的,但丝毫不比本地学生的寝室差。学校还为他们配备了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员,开设了心理辅导课。考虑到饮食口味不同,还专门聘了四川厨师准备一些川味的菜式。
寝室里安装的201插卡电话,成为孩子们与父母联系的一条亲情纽带。每到周末,同学们挤在小屋里,纷纷给父母挂去电话,寝室热闹得像炸开了锅。“报上说今年冬天灾区会很冷,我担心爸爸妈妈,所以给家里打个电话。”徐锚说。
班主任何汝泽感慨:“这半年,孩子们的变化太大了。”
刚到东莞时,薛婷还是个寡言少语的女生,1个月后,薛婷眼眸中增添了动人的光彩,她说自己学会了打羽毛球,背《弟子规》,有了新鞋、新书、新文具。暑假期间,孩子们在东莞一起包饺子、看奥运、摘龙眼、吃烧烤、开生日会、学英文歌、戏水……一提起这些,大家争先恐后地说个不停。
刘瑞丹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以前在家里,如果来了陌生人,我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敢出门。”刘瑞丹告诉记者,自己的变化源于兴趣课上选修了跳拉丁舞。
就在记者一行到达的头一天晚上,5C班的同学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安娜妈妈把孩子们接到公司,举行圣诞联欢活动,做游戏,表演节目,还有各种各样的零食和玩具。“第一次吃那么大的龙虾,可好吃了。”那天孩子们玩到深夜才回寝室休息。徐锚说,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过圣诞节。
下学期还来不来?班里分成了两派:留派和回派
“学校的大门,随时为这些孩子敞开”
徐锚说:“如果可以的话,下学期我还想在这里读书。”
早在一周前,何汝泽把省工青妇组织为大家赠送返乡火车票的好消息告诉了同学们。当晚,每个寝室几乎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下学期还来不来。
班里分成了两派:留派和回派。
徐锚是“留派”的代表,他说:“这边的教学质量好,我想多学点东西,这里的环境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同学们都感到,来这里后,进步最大的就是外语和计算机两门功课。
同学们说,过去在家乡青川,1个学期最多能上2节电脑课,现在每周都有3节电脑基础课,兴趣小组每周还有4节电脑课,“学到很多东西”。
此外,学校里每晚开设的各种兴趣班,美术班、形体班、书法班、武术班等等,也让同学们学到不少东西。王光雄说:“我们现在都会用葫芦丝吹曲子,以前在家乡听都没听说过。”
“我妈很想我,半年见不上面,她每次电话里总是哭。我要回去。”老练的徐金涛是“回派”的代表,但令他有所动摇的是,“现在家乡正在搞重建,回到家里,还给父母增加负担”。
“学校的大门随时为这些孩子敞开。”博雅外国语学校校长陈二泉说,“四川的孩子来后,也给我们本地学生做了榜样,他们很坚强,懂事,勤奋好学。目前,他们的成绩在同年级的四个班中是最好的。只要当地政府愿意把他们送过来,学校很欢迎”。
“再见,广东。我想念这里的同学,各位老师和美丽的校园。再见了!”2008年12月23日晚,王光雄和伙伴们写下日记,纪念半年来的异地复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