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区重建情况复杂 党支书直言政策虽好却难实施
http://www.cnwest.com   时间: 2009-01-14 10:40:22 

杨天跃在谈当地的情况 摄影 刘鑫炎

  要生存还是要生活?

  四川省青川县地震轻灾区苏河乡梨子村30岁的村主任杨天跃最近一直在苦恼一件事情。

  由于地震的原因,许多可以盖房子的宅基地都损坏了。居民们要盖房子,有的就只好选在农田上。但农田一占,来年收成就成问题。

  “可也不能让群众一直住帐篷啊。”就这个问题,杨天跃和乡领导一直在承受着来自上下的压力。

  村里有一家因地震损失了房屋,现在在另外一家的农田建了两栋过渡房,在里边住着。就如何补偿农田被占所造成的损失,这个数额如何衡量,让村领导费尽了心思。

  “中央政策不允许占农田。不占农田就不能建房子。但是生存和生活,都不能少,现在只能拖着,一直在想怎么补偿。”

  据了解,梨子村的补偿方法,暂定为按照被占土地面积,以当地每亩地所种植农作物平均年产量的市场价折合成相应的现金来补偿,每年补助4次。但也只是个想法,还没有具体细节。

  为了更加了解情况,我们决定去被占用的土地上看一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占用了耕地的临时过渡房 摄影 刘鑫炎

  其实这个地方在农田上所建造的房屋,也就是一般的木质过渡房。一块不大的山地上,建了3间房屋,连带一些物资堆放,加一起总共也不到一亩地。敲开其中一家的门,出来的是一个老人,是房子主人的父亲。问他关于以后补助的看法,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住个两年,打算就拆掉房子重新找地方盖新房,这里再用牛把地犁一下,应该就可以了。

  旁边的一位当地干部说:“当地村民大都很朴实。共同经历了生死的灾难,现在人家没有房子住,占你一点耕地盖个房子先活下来,有什么不可以的?还要什么补助啊?就像刚才那个人说的,找头牛,把地再犁一下,大家也就不计较了。”

  可能,这种方法,在村民中行得通,但在面临各方高层压力和基层困难的当地干部中,却是行不通的吧?难道是因为村民之间懂得互相宽容?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敢于直言的党支部书记赵毅 摄影 陈天晗

  党支部书记敢于直言 称不怕写检讨

  苏河乡的党委书记叫赵毅,他也觉得在基层类似的问题太多。赵毅个子高大,说话声音洪亮。若是放在古代,恐怕应属于一方豪杰这样的人。今年46岁的赵毅从地震中死里逃生,一再强调他是这里最老的党委书记。而且强调,“不要让我回忆。我不想回忆。让我回忆,我会急。”这或许和他地震时的经历有关。

  他同样发愁关于灾后重建和占用农田的问题,但说话的方式要直接得多。

  “我们这里地形复杂,也有少数民族。政策是鼓励大家外迁的,因为这里确实不适合再居住了。但是有些人确实不愿意走的,离开之后又回来了,你不能赶人家走。人家回来建房屋,你总不能不让他建吧?你说的什么砖的价格贵群众买不起,你经济能力不足造什么砖房?这里深山都用得是经济林。用木头建房,就地取材,方便快捷,抗震性强,你原本就没有住砖房,也没有能力盖砖房,现在地震了,你凭什么要求政府给你盖砖房?政策是按阶段补助,不会一次性给。你有多大能力,你就盖什么房。盖到什么程度,政府就给你相应阶段的钱。地震是大家的事情,你要自救,自己重建,给你补助,这可以,但你要是想不劳而获,全靠政府给你把房子盖起来,做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河乡樟河村极重灾区,一家人在过渡房外烤火取暖。过渡房用木质材料搭建。

  赵毅的语气斩钉截铁。

  “我今年46岁了,像我这个年龄的党委书记,我也不怕说什么。你就是来我这里给我跪下,让我盖房子,我也说:不可能。补助你可以,全依赖我们,不行!我们也同样是受害者,凭什么你一个人占用别人的资源?你要是跪着不走,好,你就跪。你跪七天,我也跟你对着跪七天。跪完你走人,我一样不给你盖房子。”

  赵毅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我担心这些东西放在网络上会被人拿去曲解。但他说:“没事,尽管放!让大家看看灾区基层有多困难。我们的干部拼死拼活在这里重建,外边的报纸还骂我们,不公平!我们也家破人亡,睡地板睡树下,你下边随便一个人说你不公平,上边就要你写检讨。我就说了,我说老子不写!第一,我忙,我要重建,我要让我的人活下来,我没空;第二,我没这个必要写。为什么?你上边要知道,就自己下来调查!”

  赵毅对这样一些走形式主义的东西十分反感。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上边一些什么专家,教授,根本就不来灾区,根本就不了解我们的基层情况,就随便一拍大腿定下些政策,我们基层很难实施啊。就像上边要我们外迁,但这里有许多人不愿意外迁。迁走了他又回来,你能赶他走?你不赶他走,上边又要你写检讨。还有的,说要外迁,拿了外迁费,又回来,又要物资。拿了外迁费,就不应该回来领物资。你不给,他就过来给你下跪,他就上去告你说你贪污,没给他过冬物资。我们做了这么多事,还是被骂,我46岁了,我这个年龄的党委书记,我就要说!我不怕。”

  赵毅一直重复着他的话。采访过程中他按掉了6次电话。这6个电话是广元市委通知他去开会的电话,还有其他媒体的记者要采访这里的情况,频繁的按掉电话,“那边已经发怒了”,但赵毅觉得无所谓。

  对于这样的党委书记,记者既感到欣慰,也感到面对基层的众多问题,基层干部是多么的矛盾和无奈。 

 

 
来源: 西部网    编辑: 魏梅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逝者已去 我应好好活着
2009年01月10日08: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何先通抱着妻子生前的照片说:“以前我们有合影,被埋了,我挖不出来,就没有了。” 
 
何先通抱着妻子生前的照片说:“以前我们有合影,被埋了,我挖不出来,就没有了。”

 何先通指着遇难者名单上妻子的名字说:“这一排,全是我的亲戚。”
 
何先通指着遇难者名单上妻子的名字说:“这一排,全是我的亲戚。”

 东河口的十字架
 
东河口的十字架

 

  东河口地震遗址的亡灵纪念坛旁边,是何先通卖花的地方。巴掌大的店面后是他临时住宿的帐篷。老何平时卖些花束供人悼念亡灵,也出售一些矿泉水、绿茶等饮料。

  他是青川县东河口当地人,今年40岁,也是东河口山崩事件的幸存者。

  何先通说话时候没有表情,声调也没有变化:“我原先,有1个儿子。地震之后,我全家都死了。我就有2个儿子了。”

  何先通原先是在当地加工面条的,拥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屋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儿子在外地读本科,平时自己就和妻子一起做些面条,在屋里晾好了拿出去卖,收入也还算不错。

  5.12那天的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地面塌陷,碎石掩埋了山下整个村庄,连同公路上正在行驶的两辆大巴和附近矿井的工人,都一并埋了进去,近八百人无一生还。何先通的全家,也都遭到了灭顶之灾。

  而何先通和其他几个幸存者一样,当天并不在家,所以逃过此劫。

  “我儿子在外读大学,没死。在家的,全死了。我兄弟,也死了。他的儿子,也没死,现在是我的儿子,所以我有两个儿子。”

  他的侄子,由于家人也都死于这次灾难,所以就认了自己的伯伯为父。现在去了山东日照,继续读初中。

  “像我四十多岁的人,从前什么都经历过,洪水,饥饿,贫困。后来国家富强了,日子慢慢过好了,现在地震,只是又回到了过去的水平,但那些自己都经历过,其实也不算什么。我的儿子不行,他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这些,没有吃过苦。不过现在好了,他们也经历过来了,我想,那就也不算什么了吧?比起埋在地下的那些人,我们要好很多。”

  何向通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红了。

  其实他眼睛一直是红的,布满了血丝。

  或许仅仅是湿润了,但我没看清楚。

  地震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和抗震指挥组织部转移受灾群众到相对安全地带,并拉了帐篷,建立了板房。但何向通却没有去板房区住宿,他坚持留在东河口,一直住着夏天用的帐篷。冬天,山里温度很低,他就捡几块木头疙瘩点着了烤火。

  其实在屋里是禁止烤火的,首先会有大量的烟,其次会有一氧化碳中毒和造成火灾的危险,所以,灾区群众想要烤火,就只能在露天情况下进行。这也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冬天屋里冷,群众却要到屋外去取暖。

  “我这里拉了电线,也能烤火,不想过去。”何向通说:“我在这里,每天能陪着他们就好了。以后我也不想走,我就想在上边陪着底下的他们。”

  说完,何向通的眼睛真的湿润了,但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责任编辑:陈天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后 伤痛依旧
  时间: 2009-01-14 10:33:58 
  杨正华身后的大山被地震一劈两半,其中一半飞向了他居住的村庄,埋葬了全部村民

  45岁的杨正华是青川县东河口村的村民,话不多,而且简短。

  2008年5月12日,当东河口上游的大山被自然之力一劈两半,并重重地砸在山下村民的头顶上时,在外地打工的他幸免于难。但是他的妻子和母亲,连同他的家和另外近八百条生命,却被永久地深埋在了几十米深的碎石堆下,沉默着。

  “儿子当时在外读书,现在转移到浙江去了,也活着。我家五口人,现在就剩我和儿子。”杨正华说起这些,看不出表情有如何的改变。

  只是相比于刚才介绍当地历史时明显显得低沉和沙哑。

  “现在住在自己搭的木头房子,就在那上头。”杨正华指了指身后的方位,但他身后只能看到碎裂的石头。

  “地震时候不在家,在外头打工。回来了,啥子都没得了。”杨正华忽然停住了,大概过了5,6秒,突然蹦出来了一句:“感谢政府。”之后,就再也不愿多说。 

来源: 西部网    编辑: 魏梅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系青溪 我们共建一个家
 
    2009年01月14日 09:35 
 
  “5·12”汶川特大地震重创四川,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灾难面前,同胞守望相助。根据部署,我市迅速成立温州援建指挥部,开赴对口支援乡镇之一——青溪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全方位援建工作。

  半年过去了,寒冬时节,青溪人民生活怎样了?重建家园进展如何?还遇到了哪些困难?还需要什么帮助?日前,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联合青溪镇党委、政府,举办了“新生杯”抗震救灾暨灾后恢复重建主题征文活动。让我们透过孩子纯净的眼睛,一起共同关注。 ——编者

  重建家园,我能做什么

  青溪中学 魏启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学生还在教室中安静地学习,农民在田间辛勤地耕作,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了。地动山摇,无数或平凡或精彩的生命在瞬间消失,伤者更是不计其数。那些灿烂如花的笑容,那些青春飞扬的梦想,那些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亲情纽带,顷刻间都永远消失了,消失在苍天泪眼之中,凝固在残垣瓦砾之间。

  死者已逝,生者自强。泪水可能被风吹干,记忆可能被时间模糊,当哀痛远去,我们更需要以坚韧之心,与整个灾后重建始终相伴。不放弃,不抛弃——这是生命拯救时的信念,更应是灾后重建的信念。灾后重建的路还很漫长、很艰辛,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温州的叔叔阿姨,为了让我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从千里之外运来了御寒的衣服、鞋帽。当看到同学们穿上漂亮温暖的服装时,同学们笑了,温州的叔叔阿姨笑了,青溪的父老乡亲笑了;为了我们能早日搬进新学校,温州指挥部的叔叔们本着“不按时开工不休息,不完成任务不回家”的执着精神,顶着凛冽的寒风,不辞辛劳,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工作。

  重建家园并不只是重新修好地震中那一栋栋倒塌的房屋,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物质与心灵的家园!重建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作为一名灾区的学生,我到底能为家乡人民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放假后回到爷爷家。爷爷一直过得很辛苦,地少人多,卖菜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收入,操心,劳累,使爷爷过早白头。可就是这个白发的老人,在那一天给我上了人生最珍贵的一课。

  爷爷把他最心疼的耕牛卖掉了,把钱全部都捐给了灾情更重的地方。要知道,爷爷疼爱牛像疼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可爷爷就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是啊,爷爷还能做些什么呢?没有读过书,没有进过城,一辈子守望着那块他辛勤耕耘的田地。

  忽然间我明白了,重建家园其实就是行动,而行动并不是要把口号喊得多么响亮,多么伟大!“做我能做的!”这是爷爷教给我的,也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答案!

  我是一名灾区学生,我知道自己很渺小,很平凡,不富裕,但我愿意捐出我的零花钱,哪怕它只能为同学们买上一支小小的蜡烛,我也希望那微弱的光亮,可以在黑夜中为同学们驱走心底的苍凉与恐惧;我不是大力士,不能搬砖建房,可我愿与同学们并肩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取,帮助他人。能看到同学们重新露出微笑,能再次点亮心中那一盏盏希望的明灯!能在欢歌笑语中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勇气!

  同学们!我们是重建美好家园的生力军!重建的路虽然艰辛,但有温州人民的大力支持、始终相伴,我们不会寂寞、孤独。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种下我们的梦想,留下我们不卑不亢、锲而不舍的足迹,昂起坚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新一代“拼搏、进取”的精神。“做我们能做的”,做我们力所能及的。让我们的世界从此没有灾难的阴影,让我们的心中不再有痛苦的回忆,让生活比以前更灿烂,让青溪的明天更美好!

  因为有爱,我们坚强

  青溪中学 杨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大地剧烈摇晃。

  那一瞬间,山裂地陷,公路断阻,房屋倒塌,水电、通讯中断,尸横无数,哭声惊天,大地悲泣!千年难遇的特大自然灾害——8.0级大地震降临到我的家乡——青川。

  那一刻,山河改观,美丽的家园千疮万孔!

  那一刻,白发老人失去了儿女,嗷嗷待哺的婴儿失去了亲娘,初婚的新娘失去了丈夫……

  与此同时,医药紧缺,食品紧缺,衣被紧缺,抗灾物资紧缺!

  在这危急时刻,党员来了,解放军来了,工人叔叔们来了,志愿者来了!

  在这危急时刻,温州医疗救援队来了!温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成立了!

  五月的青溪,骄阳似火,临时搭建的帐篷气温非常高,导致很多人中暑。镇里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忙着給各村的农民伯伯做工作,征用田地搭建板房;青溪中学的老师们也帮着测量田地;广东东莞的工人叔叔来给我们搭建板房学校、板房社区。不久,我们又回到了盼望已久的教室,我们终于复课了!在我们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感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

  温州指挥部和医疗队的叔叔阿姨们,不远千里,背井离乡,来到这个余震不断、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川北山区小镇。他们克服了昼夜温差大、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经常断水停电等困难,为我们消毒杀菌、治病救人、捐款捐物,帮助我们重建美好新家园,忙得忘记了家人,忘记了自己。

  六月天,酷暑难耐。很多人在帐篷附近做饭,甚至有人在自己的简易帐篷附近大小便,卫生状况非常差,很容易造成灾后瘟疫流行。温州医疗队一到位,立即有序地开展了灾后防疫。他们顶着酷暑,冒着烈日,风里来,雨里去,在街道、村庄、单位的每一个角落,坚持每天不间断地消毒杀菌。他们看到当地群众的药品紧缺,便把自己随身带的药品送给受灾群众,替群众包扎、止血……

  温州指挥部的叔叔阿姨们马不停蹄地四处募集,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就从温州为我们运来了很多学习用品、衣服、棉被、电热毯,让我们的冬天不再寒冷。

  我听老师们说,温州指挥部的叔叔阿姨们已经在为我们建学校,听说他们要为我们青溪建设供水站、福利院,要为我们修桥造路,帮助我们建新房子……

  经历了惨烈的灾难,经受了惨重的打击,但是,青溪人民是坚强不屈的,青溪人民是震不垮的。有全国人民的爱心,我们会更坚强;有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的无私援助,我们青溪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富饶!

  身边的亲人

  青溪小学 梁雨秋

  当耳边又响那首熟悉的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地震后赶到我们身边的亲人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我们在教室里做上课准备工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来到我们面前。一瞬间,尘土飞扬,瓦片乱飞,同学们惊慌失措,叫着闹着四处乱跑,是老师迅速将我们有序地带到操场,围坐在一起,鼓励我们,安慰我们。此外,他们仍在教室里、厕所里不停地寻找、呼唤着自己的学生,并一一登记。直到第二天早上,学校里最后几个学生被家长安全带走时,老师们才筋疲力尽地瘫坐在操场的台阶上。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全校没有一个孩子伤亡。那时我就知道,老师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地震后,满目狼藉,到处是垮塌的房屋,满街都是碎砖瓦砾。家没有了,家人无法联系,那种恐慌和焦虑紧紧地撕咬着我们的心。在这危急时刻,解放军叔叔来了。他们帮我们清理街道,运走了碎砖瓦砾;帮我们排除危房,搭起了安全的地震棚;为老百姓收割庄稼……每天,看到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回奔波,却不肯喝我们一口水时,我不再担心,因为我知道,解放军叔叔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大灾有大疫”,为了我们的健康,浙江温州的叔叔阿姨们也组织起来,成立了卫生应急队。他们为我们消毒,检测水质,他们的足迹遍布青川每一个乡镇的每一个村落,保证了我们大灾之后无大疫。我们地震棚后住着的几位叔叔,和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每天工作回来,都要陪我们玩耍,还给我们很多零食吃。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地震后少有的快乐,让我们远离了恐惧。妈妈也不用再为我的身心健康担心了。她告诉我:“有了浙江的这些亲人,我们不用再怕疾病了。”

  后来,温州指挥部的叔叔们来了,为了给我们重建家园,他们克服了余震不断、水土不服、气候不适、饮食不惯等困难,将在我们这样艰苦的地方奋战好几年!他们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们会在这片废墟上建起更美好的青溪,给你们一个更温暖的家!”有了温州亲人的这些承诺,我们对未来无限向往。自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温州叔叔们身穿迷彩服,奔走在村里田间,奔忙在各个工地上,晴天一层灰,雨天一身泥。可是他们却毫不在乎,依然乐观、依然坚强、依然神采奕奕。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们每个同学都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们也变得更坚强,变得更好学。因为我们知道,重建家园的道路很长很长,重建家园也有我们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经历了这场灾难,我们是不幸的,但我从不幸中收获了另一种财富。身边的这些亲人,让我们由脆弱变得坚强,让我们由惊恐变得从容,让我们由迷茫变得充满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边检官兵结对青川贫困生(图)2009年01月14日08:02


  1月13日,杭州边检站官兵参加了由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协办的2008彩虹计划大型公益助学结对活动。该站官兵主动捐出自己的工资、津贴,现场与来自地震重灾区四川青川的贫困学生结对。图为边防官兵在详细了解灾区贫困学生的简历。

  本报记者 余东明 本报通讯员 范加龙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地震遗址联合申报世界双遗  四川在线  (2009-01-14 06:46:37)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整个世界,也牵动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昨日,参加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常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杨兴平就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提案:为了加快促进旅游业的复苏,希望四川地震遗址能像大熊猫栖息地一样,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灵感:今天的废墟明天的世遗

  地震带给北川人的创伤正慢慢被爱与希望抚平。在这个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县城旧址上,一项全新的规划正在展开——北川老县城将建成一座多种功能、具有国际影响的地震遗址博物馆。这则见诸报端的新闻引发了杨兴平的灵感。“今天的地震废墟,明天的世界遗址!”这个灵感顿时涌上心头。为何不让四川地震遗址像大熊猫栖息地一样,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呢?


  经过充分的论证与准备,杨兴平昨日正式向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递交了《加快促进旅游业复苏,四川地震遗址应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提案。

  优势:惊动世界有望一举成功

  地震灾害给四川省造成7716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地震重灾区著名风景名胜地受毁严重,“地震连锁效应”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可谓前所未有。但四川旅游也迎来了丰富内涵、加快发展的大机遇。杨兴平认为,四川地震遗址启动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就是这个大机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在2009年世界各国申遗的争夺战中,我认为四川地震遗址联合申报‘双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极有可能一举成功。”杨兴平说,汶川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在知名度、知晓度、关注度上具有优势。另外,大规模崩塌的山体、堰塞湖,以及废弃的城市、桥梁、山庄、景区等都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具备的,具有唯一性,符合自然遗产的标准;而在文化遗产方面,特别是在文物、建筑群、遗址三项基本定义上也内涵丰富,优势明显。

  呼吁:尽快启动“申遗”工作

  “四川地震遗址群落联合申遗,有成功经验可循。在2006年,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址,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均可植入到四川地震遗址申遗的工作中。”杨兴平告诉记者,国务院高度重视四川地震遗址的规划与建设,省政府已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上报了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初步确定对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成都虹口深溪沟等4处遗址进行整体保护。广元、彭州也加强了对地震遗址的建设与保护。因此,四川已经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条件,希望省委、省政府尽快启动该项工作。

  杨兴平认为,四川地震遗址群落主要涉及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五个市(州)多个县级行政区,在项目的规划制定、重点遗产的包装、跨区域遗址的保护等方面均有很多很迫切的工作要做,建议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成立四川地震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领导小组,下设专门机构,尽快启动申遗工作。

  省世遗办:提案可行具极高价值

  将四川地震遗址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项计划究竟是否可行?昨日下午,记者专访了省世界遗产办公室。该办公室副主任张虎对此作出了回应。

  “政协委员提出的这个提案,非常好,具有可行性,有着极高的价值。”张虎说,“正如杨兴平委员所言,联合申报世遗,四川已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次就可以成熟运用。”张虎告诉记者,他非常愿意看到地震遗址联合起来申报世遗。大熊猫栖息地联合申遗用了6年的时间,才申报成功;从这一点来讲,这项工作的确是长期而艰巨的。张虎表示,目前,四川地震遗址正在申报列入国家遗址。如果要申报世遗,下一步必须要先申请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同时由省政府负责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来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同题建议

  汶川地震带可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在《关于汶川地震遗址保护与纪念场馆建设的建议》中,建议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主,沿汶川、北川、青川一线长约300多公里的范围内设立“中国汶川世界地质公园”。

  □相关链接

  已建的地震遗址纪念地


  日本:在神户地震后建成了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纪念公园。新西兰:1931年新西兰的纳皮尔被一次7.9级的大地震夷为平地。新西兰政府在纳皮尔霍克湾建立了地震博物馆,保留了60多年前地震时的景象,如今成为受世界各地瞩目的旅游点之一。唐山:我国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建设了唐山抗震纪念馆,在唐山市区内保留了7处地震遗址,展示了当年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和地震对各种建筑物及地面的破坏情况。

  本组稿件采写记者杨东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娃回家

   2009-01-14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 沈佳音
 

    李雅在车上很少与同学玩游戏,平时总是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李雅的妈妈、妹妹和她村上的小伙伴们来接她回家。

    见到外公,李雅的眼泪再也忍不住。

    李雅在平原村板房学校的国旗下驻足,她曾是姚渡学校的升旗手。

    李雅到家后,一家人一起吃了个团圆饭。

        要过年了,灾区的人们生活咋样?这是千里之外的我们一直挂念的。本报近日派出两路记者赴四川,将陆续推出回访灾区的报道。

        1月9日晚,本报记者跟随34名四川灾区来京的初中生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至此,他们已经到北京上学6个多月了,按计划他们将在北京学习两年。家,远在千里之外。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后,他们又回到了父母的怀抱。泪水和笑声,洒落在初建的家中。

        千里之外

        背上书包、拉上行李箱,9日晚上不到6点,14岁的李雅就开始到宿舍楼下等待回家。火车是9点56分的。 

        5·12地震那天,李雅正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姚渡学校的宿舍里午睡。她幸运逃生。 

        姚渡学校的校舍全部被毁掉了。 

        这时,一项北京—青川的爱心接力悄然启动了。6月28日,李雅等100名孩子被安排到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继续学业。 

        初到北京,这些川娃子很不适应,一想到家就哭,“我也哭了,不过我都是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李雅不好意思地说。 

        不过,日子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知道要回家过年,李雅从元旦就开始收拾行李,爸爸爱吃的瓜子,帮妹妹长个的钙片,不舍得吃的巧克力、果脯…… 

        临出发前,李雅给家里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哭了。“你让爸爸接电话。他到底怎么样了?” 

        原来,听说李雅马上要回家,爸爸杀了头猪,不小心切到了手。“我喜欢吃瘦肉,他们特意给我准备。其实根本用不着,我在北京天天都可以吃到。”

        “妈妈,是我妈妈”

        孩子们不时地询问老师什么时候出发。一听到有动静,就以为要走了,纷纷拖着行李往外跑。 

        一直到8点半,孩子们才前往北京西站。大巴缓缓驶离夜色中的学校。 

        临近春节,北京西站已是人潮涌动。回家的L17次列车是一趟临时增开的老式火车,没有暖气,没有热水,过道上也挤满了旅客。 

        孩子们丝毫不以为然,开心地摆放起行李。不过,带队的常玉民老师还是有些担心:“路途太遥远了,怕孩子们吃不消。” 

        列车长陈铁义闻讯,当即将原本用来摆放行李的卧铺腾出来。 

        两天后,这列临客提前40分钟到达了广元。姚渡已近在咫尺。 

        中巴车在山间疾驰。一路上,歌声与山水相伴。“在我心中,现在有一个梦,那就是快带我回家,与鸡爪相逢,让我赶紧消灭它……”同伴王玉婷调皮地唱着。她最想念的是妈妈做的泡椒凤爪。 

        “看,火锅店!”李雅一脸兴奋,“在北京时最想麻辣火锅了。每年除夕,我们全家围在一起吃火锅。” 

        当中巴与姚渡隔江相望时,孩子们拍着窗子尖叫。“快点开,快点开啊。”孩子们不停地催促司机。 

        前方过来两个中年妇女。“妈妈,是我妈妈。”李雅赶忙拉开车窗,大喊。走近一看发现不是,惹得同学们大笑。李雅也有些不好意思。

        又见炊烟

        终于到了,李雅的妹妹领着一队小伙伴在路边等着。妈妈随后跑过来,一把拎起行李,盯着李雅,看了又看。 

        爸爸闻讯赶忙回到家,身上还系着杀猪用的围裙。 

        李雅走时,家里还住帐篷。如今,已用木板、石棉瓦搭起了简易房。卧室和厨房连在了一起。两张床,一个灶台,几件家具。床头挂着一张几年前照的全家福。 

        在简易房中,妈妈忙着生火做饭,炊烟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那是家的味道。 

        图/本报记者王磊 文/本报记者 沈佳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万副爱心春联送给青川残疾人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9-01-13 16:49:21)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编辑:晓明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13日电  (徐昱 黄树良) 今天,一幅幅春联,一个个中国结,组成了满载新春祝福的"新年爱心礼包",由南星桥铁路货运站发往青川,让2万名青川残疾人喜迎新春佳节。

        在去年"5o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青川县新产生残疾人6100多名,使该县残疾人比例上升了近50%,残疾人总数达到了2万人。春节临近,省残联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单位联合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发起了为青川残疾人送"爱心礼包"活动,为他们送去浙江人民的祝福。

        得知要为青川残疾人送新春祝福,何水法和赵雁君等许多知名书画家纷纷挥毫泼墨,主动要求为灾区残疾人书写春联,表达祝福灾区人民幸福安康、重建家园的美好心愿。柳桥集团有限公司则提供了资助,并专门定制了2万副春联和2万个中国结,制作成了2万个"迪欧达新年爱心礼包",让爱心传递给最需要关爱的青川残疾人。

        为激励灾区残疾人在"5o12"地震后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发奋进取的精神,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还特授予青川县2008年考入大学的向前等残疾人"康恩贝自强奖学金"特别奖和"康复训练爱心资助金",鼓励他们早日康复,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在由省政协、省残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插上爱的翅膀,点燃新的希望"--情系青川兄弟姐妹爱心助残电视晚会现场,当省政协领导亲自向灾区残疾人代表赠送"新年爱心礼包"时,晚会也推向了高潮。手捧"爱心礼包"和"康恩贝自强奖学金特别奖"证书,感受着浙江人民的关爱,来自灾区的残疾人大学生向前显得格外激动,"回家后我要把这春联和中国结都挂在大门上,并告诉每一个人,这是好心的浙江人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后重建与环境保护出现矛盾 生存生活难以取舍
     

      【 2009-01-14 11:09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重建房屋必需的沙石只好从河道里挖去,久而久之,河水浑浊,路基被破坏 摄影陈天晗

    这样窄的道路,根本无法错车,给物资运送也造成了困难摄影陈天晗

      (作者为特约资深媒体人刘鑫炎)

      以牺牲环保换取生存

      在震后的青川,开车是件很困难的事。除了路面被山上的飞石砸出来的大坑和柏油路面扭曲后隆起的“门槛”外,最让司机们头疼的是本来就不宽的路边堆放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的有几十斤重,小的也有七八斤。

      他们的作用主要是加固路基,除此之外还成为一些路边新建筑的基石。因为山区的公路大多沿河而建,鹅卵石就成了最廉价的建筑材料,几乎每段河滩都有挖掘机在不断把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从河里捞到岸上。

      由于正值枯水期,鹅卵石的挖掘工作进展异常顺利,很多裸露的河滩已经找不到鹅卵石,原本生长在鹅卵石缝隙间的植物也早已因失去依托而枯死。大片白花花的直接暴露在外,河道断成了一个个小水潭,在阳光下就像一串串珍珠。

      不过这种美景也许持续不了多久。一旦进入来年雨季,大量失去鹅卵石保护的河沙势必被河水带起,一方面河床会不规则地加深,另一方面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河床的变化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对紧靠河岸的公路路基是一个严重的隐患,而泥沙对整条河流的畅通也会造成巨大破坏,失去了植被保护的河滩,水土保持更是无从谈起。

      鹅卵石的问题还只是冰山一角。灾区,特别是山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很难抵挡热火朝天的重建脚步。青川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现在的青川,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股烟味儿。公路两边随处可见正在生产的砖厂,林立的烟囱浓烟滚滚,与此同时,更多的砖厂正在新建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地自建的砖厂,以补给建设为用。摄影陈天晗

      砖价并非像网上谣传那样离谱

      毋庸讳言,砖是一切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材料,曾有媒体报道,灾区砖价飞涨,一砖难求,但这里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成都军区的几百辆运输车响应胡主席的号召,每天昼夜不停地向灾区各地送砖,而大量砖厂也陆续投产或恢复生产,再加上政府统购统分,砖的使用基本不存在问题。

      但是,这种供应充足的背后却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烧砖的污染不言而喻。首先是需要大量取土。本次灾区重建的原则之一是“就地取材”。以青川为例,这里的山区本来就缺土,大量烧砖难免会破坏仅存的耕地,这是内地在前几年发展过热、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时出现过的问题。更普遍的情况是,砖厂为了取土而挖山。部分山体植被遭到破坏,岩石直接裸露在外。一旦再发生强烈余震,极易造成地质破坏。至于烧砖过程对空气的污染和植被的消耗,更是显而易见。

      说回河的话题,河里的宝贝除了鹅卵石之外,还有沙子。河沙可以拌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但是河沙与海沙不同,其中混杂了大量粘土和石子杂质。洗砂就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河沙在流水中反复冲洗,细腻的沙子最终被捞起来成为建材,其他的一切,都随水而去。在大多数灾区,无论深山还是平原,已经很难找到一条很清澈的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关庄镇板房区的一个儿童 摄影陈天晗

      按照灾区很多基层干部的观点,地震当前,其他任何事情都要靠边站,先把路修起来,房盖起来。这种观点本身没错,但是当重建陆续进入新的时期后,我们要思考的就不仅仅是修路盖房的问题。灾区的生态如何恢复,灾民的心理如何重建,将会是下一个阶段从中央到地方思考的重点。仅就建筑一方面来说,大量的帐篷和过渡板房拆除后,如何有序回收避免白色污染?抛弃了预制板结构后,砖房的比例应该多高?

      木架房,是川北一种相传来自羌族的民居建筑形式。

      整个房屋主全部为木结构,轻便、结实,抗震性能好,对砖瓦沙石水泥的需求量小,正在青川县重建工作中大力推广。青川森林资源丰富,除天然林外,还有大量次生林。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后,山民们种植的部分次生林已渐次成材。在重建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模砍伐次生林,同时补种新苗,对水土的破坏几乎没有,又可以为收入较低受灾又较重的山民增加收入,不失为一个好的探索。

      重建家园是每个灾区人都在日思夜想的事,如果说房子和路代表家,那么生态环境就代表园。温总理说,灾区重建要持续很多年,在这样漫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衣食住行上,山好,水好,空气好同样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市援建青川的11个项目同时开工(一)

    发布时间(2009-01-13 13:20) 发布者:唐继宗 


    打好“双百”攻坚战    狠抓项目促援建
    温州市援建青川的11个项目同时开工


    开工仪式现场


    开工仪式由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主持

        本网讯(记者  柳桂华)元日10日下午,川北青川,冰天雪地、寒气逼人。而青川县青溪镇却彩旗飘扬、鲜花簇拥、锣鼓喧天、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原来,由浙江省温州市援建的青溪中学、小学、青溪福利院、青溪卫生院、供水项目等11个项目集中开工典礼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开工典礼由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温州市援建青川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主持。
        青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在会上致词。
        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在开工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谈月明说:“今天,青溪片区11个灾后重建项目的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全省100个援建项目的全面开工建设,‘双百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今年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是我省援建工作的重点年和关键年,援建青川的各项工作将全面展开。我们将继续在青川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快推进各项援建工作,坚持以加快完成实物工作量为中心目标,继续打好‘双百攻坚战’,掀起项目建设、农房建设、新县城建设新高潮,确保高效援建、廉洁援建、安全援建。希望温州市各指挥部与青川县政府及有关各方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通过科学施工、强化监管,切实把好工程建设的安全关、质量关、廉政关,真正把援建工程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老百姓满意工程,让青川人民满意,让浙江人民放心。”
        开工典礼上,施工单位代表——温州市欧海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薛宗鉴和监理单位代表温州市长城监理有限公司总监高君义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在开工仪式上,温州市发改委主任、市援建办主任黄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黄河说:“这次11个温州援建项目的开工,是省援建指挥部、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温州市相关部门与青川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是我市援建工作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们援建部门与青溪片区干部群众共同的大喜事。今天的开工仪式标志着温州市援建项目全面进入建设施工阶段,也标志着青川县青溪片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高潮已经全面掀起。在这些项目中,有学校、卫生院、福利院、供水站等,总投资达到1.4亿元。其中市本级5个,分别是青溪中学、小学、青溪福利院、青溪卫生院、供水项目;乐清分指挥部4个,分别是三锅中学、小学、卫生院、供水项目;瑞安分指挥部2个,分别是桥楼小学、卫生院。预计这些工程将在今年10月底前都可以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自2008年8月26日入川以来,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指挥部‘六统、五分’,和‘双百攻坚战’动员大会的要求,主动出击、主动应对、主动协调,迅速开展各项工作。目前,项目规划建设成效显著、农民建房指导顺利开展、产业对接重建效果明显、安全越冬工作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得到了四川当地政府、省援建指挥部和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援建办对一线的指挥部同志们和参加灾区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一阵阵热烈的鞭炮声,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浙江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蔡刚,温州市发改委主任、市援建办主任黄河,温州市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主任李国昕、温州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汪浩、温州市经济规划院副院长顾自安,以及青川县领导李浩生、向勇、彭仕扬等领导为青溪片区11个项目工程铲土奠基。青溪、桥楼、三锅等乡镇援建指挥部干部、乡属单位职工及周边群众5000余人参加了开工典礼。
        至此,温州市全面打响了援建工作“双百攻坚战”,标志着温州市援建青川项目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青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致辞

    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代表发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赴青川考察

    发布时间(2009-01-14 09:38) 信息采编:唐继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十分惦念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6日,韩启德在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黄润秋,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李茂森,市人大副主任武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元市委主委何成礼等陪同下,来到我县查看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和各地援建人员,并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祝福。
        绿树掩映中,青川江边村二社,除了一排排蓝顶白墙的板房外,更吸人眼球的是一群群忙碌的身影,一座座新建的房屋……。韩启德察看了这里的便民商店和建设工地,看到各种生活服务设施比较齐备,并来到两名居民家中看望,同村民亲切攀谈:住在板房冷不冷?生活上还有啥困难?对重建规划满不满意……
        在村民安妍的家中,韩启德了解到因地震使安妍的家成了废墟,但他们一家人不等不靠,自己开了一家小餐馆。韩启德说,虽然你们现在生活上有些不方便,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困难,目前新居正在修建,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你们会拥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5 12”地震,使江边村二社56户居民全部受灾,90%居民房屋全部垮塌。在自家刚修好的一楼一底轻型材料房的房屋前,付金安向韩启德一行献上了自家用小麦、玉米酿制的黄酒。
        “祝贺你,马上要搬进新房了,这房子修得比地震之前的房子还要好。多花点本钱,把房子装修得更漂亮,可以打造成农家乐,来玩的人更多,生意会更好。”韩启德笑着说。
        从客厅到卧室,从一楼到二楼,韩启德边走边看边问,仔细了解付金安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付金安门前的院坝里,两盆木炭火烧得正旺,韩启德品着黄酒,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拉家常。
        了解到村民们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恢复正常,春节前35户村民都能住进新房,韩启德十分高兴。他对乡亲们说,当前最重要的是保证大家有过冬住房、有御寒衣被、有冬春口粮、有卫生防疫,能够安全过冬。他还叮嘱村民们无论是在板房还是永久性房屋里过冬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要求当地干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结合起来,让村民们尽快住上满意的新居。同时,把永久性住房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成旅游景点,带动这里的村民赚更多的钱。
        “上次,九三学社为我们赠送了许多科技书,包括种蔬菜、水果的书,村民们喜欢得很,这些书都派上了用场。”江边村二社组长何清成说。
        “我们还要来专家指导,目前正在与农业部联络,把最好的种子给你们送来……”“现在不是正在开展家电下乡吗?要对每家有文化的人进行培训,以后每个家庭都能用电脑上网。到时,我们九三学社派专业教师来为你们培训,我们用科学技术来帮大家的忙。”韩启德亲切地说。
        “九三学社对我们的支持很大,全体村民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您。同时还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贾庆林主席,委托您给他捎回去哈。”何成清说着,把两封装满全体村民话语的感谢信交给了韩启德。院坝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当天,韩启德还为该社73岁的老人付金顺和60岁的左万翠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刘怀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旦小长假 干部忙些啥 群众过冬的困难不能推哟
    时间:2009-01-14 08:39     单位:青川县党政网管理中心

    1月3日   青川   雨夹雪   -3—-5℃

      人物:王树帮(蒿溪回族自治乡党政办主任)
        值班记录
        下雪了,今天是元旦小长假最后一天,乡党委安排我值班。今天恰逢蒿溪乡赶场,前来办事的人肯定很多。
        8:10,光辉村侯在兵第一个来,要我给他在领取灾后重建房国家补助款1万元的证明上签字盖章。核对无误后,给他办理了相关手续。
        8:20,又有8户人来领重建补助款,大都是一万元。
        9:00,接受4个从浙江打工回来的农民工领取车费的咨询,叫他们按规定到劳动局去报账。
        10:25,通知并安排接收点,准备接收部队下午送来的砖。
        10:30,受乡领导委托,到碳火村了解雨雪天村民有什么困难。
        14:00,办理了5户人修房要到信用社贷款的证明。
        15:30,接受了3人有关新农合保险程序办理的咨询。
        17:00,再次到接收砖的现场查看秩序,直到村民把砖运走为止。
        记者跟踪
        碳火村离乡政府不是很远。10:30,王树帮接到乡领导电话后请人暂时代班,自己前往碳火村了解雨雪天村民有什么困难等。海拔1100米的碳火村,这时到处银装素裹。
        在半山上的2组,受灾村民李忠广请来的三个木匠师傅正在干活。“这几天雨雪有点大,家里人吃住和牛羊过冬有无大问题?”“没问题,各级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很知足了。”主人和木匠师傅笑着回答。
        王树帮还是有些不放心,来到受灾的袁明仁家。从过冬的情况问到年货的准备,今年71岁的袁明仁始终就一个劲地夸:“党和政府好,小困难我们可以克服。”
        “你把小困难说具体点,今天我值班好解决。”在王树帮的再三追问下,袁明仁终于不好意思地说:“地震后,我们这山上的饮水管子震断了,这段时间大家忙着修房子,水管断了没维修,山上7户人缺水吃。”王树帮立即掏出手机:“碳火村杜大江书记吗?碳火村2组7户人的水管断了,请你找人尽快修好,老百姓过冬的事不能推哟。具体什么时候能修好?”“这两天雪大维修不安全,只要雪一停,最多3天就修好。”
        听到村支书明确的回答,王树帮放心了,在场的村民也笑了。
        百姓回音
     蒿溪回族自治乡碳火村2组村民张金碧说:王主任今天值班还抽出时间来我们这里问寒问暖和解决问题,我们太感激了。在蒿溪乡这样的干部很多,对群众的态度好,我们要去办事或咨询什么,他们总是耐心解释和认真办理,对工作很负责任,老百姓对这样的干部很满意。( 徐 凯)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吉安一行赴青川慰问
    时间:2009-01-13 13:57     单位:青川县党政网管理

      1月12日,绍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吉安一行赴青川慰问绍兴县援建工作人员以及凉水镇党委、政府,并向凉水党委政府捐赠资金50万元,并赠送2100副春联给当地的老百姓。图为捐赠现场(冉放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访灾区被遗忘角落之9:女孩长大想到广东打工2009年01月15日09:57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第1页:地震时爷爷奶奶父母弟弟瞬间被埋 第2页:长大了想去广东打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何元丽原来所住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小丽爱画画,志愿者为她带来了蜡笔和画纸,她拿起画笔,给信息时报记者现场画了一幅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何元丽再三叮嘱记者为她翻拍她与父母的全家福,地震之后,小丽与父母已阴阳两隔,这张照片也是她唯一拥有的父母的照片。


      爱心档案 孤儿的梦想--长大到广东打工

      地震时爷爷奶奶父母弟弟瞬间被埋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祝勇(除署名外)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巢晓

      “叔叔,你们留在这里过年吧,这里过年可热闹啦!”

      2008年12月底,青川关庄镇一间东河口受灾群众安置板房内,8岁的何元丽拉着记者的衣角乐呵呵地说。
     
     
     
    小丽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清秀可爱。

      几个月前,小丽并没有这么活泼开朗。那时候,她不爱跟人交流,经常一个人发呆,或是哭闹发脾气。5·12那场大地震中,小丽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以及一个未满1岁的弟弟,全被埋在废墟里遇难。曾经其乐融融的一家老小,如今只剩下小丽孤身一人。

      时间能冲淡悲痛,但改变不了悲剧。孤儿小丽今后的人生路,注定要比同龄人更为坎坷和艰辛。

      一家五口被埋废墟

      何元丽家住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王阳坪社。地震前,东河口村因为在周边乡镇中相对繁华,被誉为“小乔庄”(青川县城所在地叫乔庄),这里交通便利,有前往竹园镇、石坝乡、马公乡的多趟班车经过,又盛产青川野生木耳、羊肚菌,吸引了各地客商。

      但不幸的是,东河口村正好处在5·12地震波四大喷发点之一,巨大的冲击力造成山崩地裂,周围山石泥砂翻滚压下,将整个东河口村深埋地下。事后通报称,当地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

      从此,东河口村就消失了,取代它的就是一堆废墟。生命在天灾面前竟是如此脆弱,整个村庄就在那一刹那消失了。

      遇难者中,就包括何元丽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以及未满一岁的小弟弟。王羊坪原有的300多人,地震后只剩下30多人。

      小丽的父亲何显斌在广东打工,地震前一个多月刚好回家,看望还不到1岁的小弟弟。5·12地震那天,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和小弟弟都在家里,一瞬间的天崩地裂,将这一家五口深掩地下,如今,小丽的家,已成为地震遗址公园内成片废墟中的一处。

      东河口小学103名师生抱团自救幸免于难

      小丽幸运地逃过一劫,她在东河口小学读书,当时跟其他同学和师生一起,以一棵梨树为中心层层围抱,全校103名小学生绝大多数幸免于难,只有3位老师和3名学生遇难。

      如今,这棵救命的梨树,依然屹立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广场对面,在一片土石中被特意圈出来,周围废墟里,就是东河口小学原址。幸存师生经常会回这里悼念遇难师生。

      残疾大舅要把小丽拉扯成人

      地震后,小丽由大舅和舅妈照顾,跟东河口小学大多数幸存学生一样,转到关庄镇板房小学内读书,上二年级。

      大舅和舅妈家住附近的新华村,家里的房子也毁了、东西全被砸坏掩埋,好在家人都没事。但家里花四五万元刚建的房没了。大舅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关庄小学读五年级,儿子上初二。

      目前,小丽的学习生活费用都是大舅出,地震孤儿有政策照顾,减免了一些,但资料费还是要交,9月份开学就交了100多元。

      实际上,小丽还有一笔抚恤金,家里每个遇难者5000元,一共2.5万元,“这笔钱政府帮她存在专门户头,任何人都不能动用!”大舅说,这笔钱很沉重,要等到小丽以后上高中读大学的时候,自己来处理。

      大舅左手有残疾,常年在陕西打工,帮人找矿、打洞,收入不固定。舅妈在家务农,要带大这三个孩子,压力很大。“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小丽拉扯大,让她多读点书,以后过得好好的,才对得起我妹子一家人!”大舅声音有些哽咽。

      如今,小丽和大舅一家住在一起,在关庄小学旁政府建的安置板房内住,政府发放了棉被、米、油这些过冬物资,只是板房狭窄,一家人挤在里面不太习惯,而且没有家的气氛,还是希望能自己建房。

      不过,关庄镇买块地基都要一两万元,眼下家里根本拿不出钱来,只能先在板房里过年了,年后大舅再出去打工挣钱,看看能不能尽快把“家”重新建起来。

      震后常噩梦惊醒喊“爸爸妈妈”

      地震对孩子的刺激很大,大舅说,刚把小丽接过来时,她背上满是伤口,被瓦片石块打烂的,不能躺着睡觉,那段时间又余震不断,孩子很怕。并且不准提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一提就哭闹、发脾气。

      “那时候经常被噩梦惊醒,哭喊着要找爸爸妈妈。”小丽舅妈沈丽洁感叹说,孩子过去很活泼,地震后一度变得沉闷和自闭,后来,一些志愿者经常上门辅导,陪她聊天、做游戏,心结才逐渐打开,地震后三个多月,小丽才逐渐恢复了孩子的天性,像过去那么活泼开朗。

      如今,活泼的小丽已经能拿着父母的照片指给记者看,说这是爸爸那是妈妈;记者拍照的时候,小丽也会摆出可爱造型,又忙着跑过来看镜头里的自己,开心地笑,还拉着邻居小女孩一起来拍照。舅妈刚开始还倚在门边含笑看着,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黯然落泪了,“这孩子,还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小丽如今已能面对镜头,开心地笑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何元丽在地震后有一段时间曾一提起逝去的家人就哭闹、发脾气、沉闷自闭。如今渐渐走出伤痛的她希望长大后到广东打工。


      今年过年也想吃火锅

      小丽喜欢画画,志愿者来探望时,给她送了些蜡笔和画纸,小丽当场给我们作画,画的是“想像的家园”,一个漂亮的房子,一个女孩站在房子上。“今天画得不好,我上次画得好些,还得了个A+!”小丽自信地说。

      去年过年,小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吃火锅,今年过年也希望能吃到火锅,还喜欢看放花炮,但她自己不敢放,只敢看。
     
     
     
    “我们这里过年都放花炮的,可热闹啦,叔叔你们留在这里过年吧!”小丽拉着记者衣角,睁大眼睛认真地说。

      “长大了想去广东打工!”

      “我晓得广东的工厂在哪里!”小丽说,爸爸曾带她去广东打工的工厂玩过,她觉得那里的工人很好玩,可以“耍遛遛”(滑滑板),还有好多公园,她都去过,还捡了好多贝壳。“长大了我也想去广东打工。”

      但听记者提到领养时,小丽赶紧说不去广东了,要留在大舅身边。大舅说,小孩子对领养都很敏感,害怕跟陌生人一起。之前学校统一组织过领养活动,但一来大舅家里舍不得,二来孩子自己不太愿意,所以还是留在身边。

      如今,听说被领养的孩子也受到爱心人士家里很好的关爱,学习和成长环境也更好了,大舅的想法也有所改变,他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好心人愿意领养孩子,也可以考虑看看。但最关键还是要孩子自己愿意才行。

      热心人士踊跃捐助

      联系人接电话声音变沙哑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周芳)随着信息时报年度策划“阳光暖童心”系列报道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广州乃至远在海外的人们被系列报道中灾区学童渴望读书的眼神、顽强乐观的笑脸深深触动着。

      为接电话顾不上吃饭

      爱心从四面八方通过电话认领、咨询的形式扑面而来,负责接听读者咨询来电的陈小姐声音已变得嘶哑。每天清晨,咨询电话成了陈小姐的起床闹铃,出门时甚至需要家人帮忙穿鞋,因为手里的电话接了一个又一个,腾不出手来系鞋带;中午,为了不错过每一个爱心电话,陈小姐常常正吃着饭,突然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开始耐心为读者解答疑惑,等挂了电话,热腾腾的米饭已经冰冰凉了。9天来,几乎天天如此。陈小姐羞涩地对记者讲了一件事,有一天午后一位女士打来认捐电话,已饿得两眼发黑的她忍不住在电话里弱弱地说道:“我好饿啊,您能不能给我二十分钟让我吃个饭再打来啊?”还好电话里那位女士非常体谅,果然在二十分钟后再来电话认捐。

      据陈小姐透露,昨天打来咨询电话的爱心人士已经从广州本地扩展到了全国乃至海外地区。当中不少人是通过朋友介绍得知信息时报这次“阳光暖童心”活动的,对活动细节并不了解,陈小姐必须一遍遍重复地向每个来电人解释详情、介绍各个捐助套餐,还要提醒捐款人去银行转款时应注意的细节。陈小姐自己粗略计算,平均每个电话都超过6分钟。

      不过,令陈小姐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灾区学童在她的推介下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目前首批200名“一对一”资助孩童的B计划已全数认捐完,第二批200名正加紧推出,陈小姐比较着急的是已认捐的善款能不能尽早到账,可以让记者早日出发到四川完成采购和运输,让助学款和礼包赶在春节前送给灾区学童。

      热心人士愿长期资助苏河乡小学生

      而昨天见报的苏河乡小学两兄弟的故事,也感动了不少读者,纷纷表示希望长期资助他们的生活费。苏河乡小学21名学童之前已被热心人士全数认捐一对一B计划。不过这笔款项是不足以支持他们全年寄宿的餐费及其它生活费的,所以,热心人士可以为他们再捐一份A计划“新春温暖礼包”,或指名(号数)捐给他们更多善款——都请与联系人接洽。

      阳光暖童心

      B计划学童档案

      500元资助一个小学生一年的在校餐饮、文具等学习生活费用。信息时报将逐日刊登求助学童的照片、资料或姓名、编号,为免重复捐助,请先与信息时报联系确认后再行捐款(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见本版右栏下方),首批200名学童已认领完,应读者要求开始推出第二批200名。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