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灾区被遗忘角落15:那些永不言败的四川人2009年01月21日10:37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往返于青川马公乡和苏河
青川石坝乡的板房外,国旗在飘扬,本版刊登的石坝乡小学学生就住在这样的板房里,继续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巢晓
阳光暖童心——探访地震灾区被遗忘的角落 系列报道15
劫后余生 坚强前行 ——那些永不言败的四川人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祝勇(除署名外)
雾锁成都 记者连夜爱心接力
感怀身世 坚强女子认捐6学童
信息时报讯(记者 王自军) 昨天,信息时报第二批特派记者离开广州,奔赴四川,为孩子们派送节前“大礼包”。但好事多磨,天公不作美,大雾封锁了成都机场及高速,记者在等候了一整天后,才连夜抵达成都。
第二天天亮,又从成都辗去关庄,只为把市民的浓浓情意,送给了孩子们。广州的认捐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热心市民更强烈要求让他们提前预订未见报的学童。
前日,成都机场上空大雾弥漫,飞机无法正常起飞,3名特派记者一早就到了机场,却只能一直在机场等候,饥肠辘辘,忧心如焚。直到前晚9点半,飞机才终于起飞。飞机降落时已是夜半。第二天早上7点,记者们又赶路,为的是及时向学童派发春节大礼包。无论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困苦,孩子们都选择了坚强面对,他们的坚韧和刚强感动了每一个人。
在昨天的认捐者中,刘燕女士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这些天,刘燕每天都在关注着信息时报推出的“阳光暖童心”活动,其中,一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依靠大伯生活的小女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从这个孤苦的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
刘燕出生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在13岁那年戛然而止。那年,父亲去世了,刘燕第一次感受到悲伤和孤苦,无助和无奈。父亲去世后,坚强的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三人相依为命,顽强生存。后来,姐弟三人都先后考上了大学,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现在,34岁的刘燕在广州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这些年来,她不断地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如果我有100元,我一定会拿出10元钱给需要的人。”刘燕说。
感恩生活——这是刘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复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语。从苦难童年中走出的刘燕学会了感恩生活,从接济别人的行动中体验感恩生活,“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刘燕说。
地震中有人遇难,也有新的生命诞生,无论是抢救遇难者,还是抢救新生命,都体现出一种人性的伟大,灾难面前无私互助的人间大爱。
地震后有人自暴自弃,也有人不离不弃,抖擞精神重头来过,生活就是如此,不到生命最后一刻,永不言败。无论是大灾大难面前,还是面对平时生活中的挑战,都需要这样的精神和情怀。
四川地震灾区这样的一些人,一些事,感动和鼓舞着我们。
“护士给孩子取名叫‘爱心’,意思是感谢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忙!”28岁的张鸿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她怀里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是在5月14日出生的“地震宝宝”,地震后她慌乱逃出,幸亏好心人无私援助,孩子才得以顺利出生。
“地震宝宝”取名“爱心”
张鸿是青川县关庄镇一家餐馆老板娘,预产期本来是5月20日。5·12那天下午,她和老公徐彦华正坐在二楼沙发上看电视,听到外面轰隆隆的声音,还以为是大卡车过路,没去理会;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感觉像地震了,老公说赶紧跑,她当时挺着大肚子,跑不动,甚至都不想跑。后来还是老公拉着她跑,慌乱间她连鞋都没顾得上穿。
跑出去后,看到楼房在摇晃,有的已经倒塌,街上乱成一片,哭的叫的,大家都往河边跑。“我跑得好快,好多人都摔倒了,我没倒!”现在回想起来,乐观的张鸿表情轻松。
因为奔波中动了胎气,当天在河滩上张鸿已经流了羊水,但当时医院里都已清空,医生病人们都呆在河边,张鸿只能坚持着;第二天,正好碰到救护车来拉伤员,老公赶紧上去说明情况,把她送到广元医院。医生说幸好送来及时,不然母子难保。
徐彦华介绍,由于逃出来匆忙,夫妻俩当时什么都没带,加起来身上只有一百多元钱,住院那几天,得知他们是从地震极重灾区过来的,一些好心人纷纷来送必需物品,还有奶粉、营养品等,让夫妻俩感动不已。孩子生下来很健康,母子平安,护士给孩子取名为“爱心”。
堂妹河边搭帐篷生子
用铅笔刀切脐带
徐彦华的堂妹当时也是孕妇,去年5月12日地震后奔波一番,感觉就要生了,镇上的医生过来看了,但当时余震不断,不敢带回医院接生,只好在河边临时进行。医生逃出来什么也没带,身上只有两瓶生理盐水。
正好旁边有两名来旅游的大学生,带着小帐篷,找他们借了过来作为“临时产房”。
堂妹从当晚9点多一直捱到13日上午8点,才终于生了下来。没有手术剪,医生只好找小学生借了铅笔刀,用酒精消消毒,切断脐带。
当天地震后,镇上居民大多逃到河边,大概有七八千人聚集,大家又惊又累,又没吃的,一团乱。
由于那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大家在河边没水喝,徐彦华家是镇上唯一批发桶装水的,库存的一百多桶水被临时征用,发放给大家。“当时我根本没想过成本问题,打算就这么支援给大家了。”徐彦华说,连水带瓶大概成本要六七千元,不过后来政府还是按成本价给了补偿。
那天,作为镇上青壮劳动力,徐彦华还帮着去废墟里抬伤员及搬运遇难者尸体,当时觉得很惨,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后怕。他还帮忙把一个中学生从废墟里抢救出来,后来他在镇上看到过那个学生,学生还记得他,给他鞠了个躬说谢谢,他觉得很震撼:“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13辆卡车堵在路边全被深埋
青川县马公乡虽然偏僻落后,但大山中有丰富的矿产和林产资源,地震前不少大卡车时常沿着山路进来拉木材和矿石。5·12那天,一辆卡车坏在路上,堵住了两个方向共13辆卡车,地震时13辆车被深埋地下,车上人全部遇难。
62岁的舒德仁是马公乡朝阳村麻岩社人,他30岁的儿子何文林正是这13辆卡车中遇难的司机之一。地震那一瞬间,老人失去了儿子和老伴两位亲人,震后的一个月中,老人没有做过饭。被邻居亲戚叫到家里,他也吃不下,半个月没吃到半斤粮。
地震那天,老人和老伴一起出门拔草,中途他说去看看饲养蜜蜂的蜂巢,于是老伴一个人前去拔草。突然遭遇地震,天摇地动,他被震滚到路上,而老伴被山石埋进废墟。惊慌失措的他来不及哭泣,赶紧回家打听儿子何文林的消息。儿子与相处13年的女朋友准备今年结婚,在年初花20万买了一辆大东风,每天给一个锰矿公司拉矿,估计当时行程应该到石坝乡的董家附近。
老人很熟悉这一路的山形地理和岩层结构,这么大的地震,窝前这么牢实的山都崩塌了,董家那地方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在心里默念:但愿儿子已经走过董家或还不到董家,躲过这一劫。
到夜晚,儿子该回家的时间到了,儿子没有回来,经打听,说马公到石坝一路到处都是滑坡崩塌,老人绝望了。果然,他儿子恰好被埋在董家。
寡妻带两孩子坚强生活
地震后不少家庭支离破碎,有的丈夫遇难,有的妻子遇难。不少人震后找到新伴侣,或离开伤心地。但也有人对亡夫不离不弃,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苦苦支撑。马公乡三台村30多岁的王大姐便是如此,丈夫吴财源地震前在广东一个油漆厂打工,省吃俭用多年,2008年初回老家,跟兄弟一起贷款买了辆卡车,专门在马公乡运输矿产,还没跑几个月,就遇到地震,兄弟俩连人带车被埋进废墟,正是13辆卡车遇难者之一。
如今,王大姐带着两个孩子,靠丈夫的一点抚恤金及政府发的补贴度日。大女儿在关庄中学读初中,平时住校,周末回家。每周王大姐都会去接送孩子,两岁大的小女儿抱在怀里,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回走四五小时山路。
女强人不言败重头再来
地震摧毁了一切,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却重头再来,永不言败。信息时报记者赴北川都坝乡小学采访时,遇到北川一名姓何的大姐,何大姐的丈夫和女儿都在地震中遇难,但她并没有一味沉溺在悲痛中,而是抖擞精神继续打拼。
地震前,何大姐是当地有名的女强人,敢想敢干,本是一家保险公司职员,同时又养猪、买车租给别人跑运输,还在北川县城、都坝乡等地修了好几处房屋,租门面给别人做生意;地震后,丈夫和女儿遇难,北川和都坝乡的房产都垮了,养猪场没了,跑运输的车也被砸毁了,跟北川很多人一样,何大姐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变得一穷二白。
“我周围很多人现在成天就是打麻将,吃了睡、睡了吃,什么都不想干。”何大姐说,虽然亲人遇难了,但大家的看法不一样,别人认为剩下一个人干什么都没意义,但她认为无论是不是一个人,人活着就要为自己的将来作打算,不能老是靠着政府补贴、社会救济,还是要自力更生,才能活得更好。
如今何大姐很忙碌,除了跑保险业务,又到绵阳城郊租了块地,贷款养了一百多头猪,准备重新来过。“就剩下我一个人,现在不趁年轻拼一下,以后老了怎么办?”
阳光暖童心B计划
学童档案
今天,随着信息时报记者再度进川回访,增加了部分受地震影响的青川石坝小学以及北川都坝乡小学需援助的学童名单。如有热心人士愿意捐助,请参考500元资助的B计划。为免重复捐助,请先与信息时报联系确认后再行捐款(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见下方)。
441
文 洋青川石坝小学 男
442
吴 艳青川石坝小学 女
“阳光暖童心”
捐助计划
大城市的一顿饭钱,一件衣服的钱,对灾区学童来讲,就是一笔了不得的帮助。信息时报社联同广州市慈善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多背一公斤、搜狐网、大洋网、21cn等多家机构,开展此次“阳光暖童心”大型捐助活动,将在春节到来之前,为这些学校和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
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将在信息时报上刊登,以保证公开和透明。
五种捐助方式,方便量力而行:
A 计划:
300元一个温暖礼包(包含书包,棉鞋、文具、糖果、图书、玩具,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负责在当地采购)。
B 计划:
500元资助一个小学生一年的在校餐饮、文具等学习生活费用。信息时报将逐日刊登求助学童的照片、资料或姓名、编号,为免重复捐助,请先与信息时报联系确认后再行捐款(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见本栏最下方)。
C 计划:
援建威州,为威州小学重建添砖加瓦。捐建者捐款在1万元以上的,学校在明显位置立碑篆刻捐建者单位或姓名、捐建金额,并载入校史。
D 计划:
援建威州,为威州小学重建添砖加瓦。捐建者捐款在1万元以上的,学校在明显位置立碑篆刻捐建者单位或姓名、捐建金额,并载入校史。
E 计划:
常年需要的物件,请爱心人士自行邮寄。地址是: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马公乡中心小学 朱理华校长收,邮编:628113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都坝乡小学 曾光才校长收,邮编:622757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苏河乡中心小学 赵世平校长收,邮编:628113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 马银校长收,邮编:628113
捐赠小贴士
善款将由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转交。
收款单位全称:广州市慈善会
地址:西湖路99号10楼
捐赠账户:农行越秀支行
捐赠账号:
036301040000267
邮政编码:510030
传真:83364933
特别提醒:敬请在捐款时告知或注明是:“捐赠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并指定是“阳光暖童心A计划”或“B计划(以此类推)”。另外,敬请捐赠者注明捐赠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以便慈善会把捐赠收据寄给您。
在确认善款到账后,信息时报将在这个系列报道中登出捐款芳名录。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有任何问题请向陈小姐咨询
13724121701(每天9:00~20:00)
(责任编辑:杨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