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2009-01-29 09:07:43 作者:谢苗枫、赵佳月、张蜀梅
大年三十,北川县永兴板房安置区充满浓浓爱意,十几位孤寡老人、孤儿在志愿者陪伴下同吃年夜饭,让他们的新年不孤单。
来自四川中医院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给灾区孤寡老人做保健按摩。 渐渐地,在震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我们走进四川灾区看到了修建好的板房,看到了正在展开的城市规划蓝图;我们走进一户户村民的微观世界里,更看到失爱者在寻找新的爱情,失学者在新的地方上学,失望者重新有了新的希望。 渐渐地,在震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我们走进四川灾区看到了修建好的板房,看到了正在展开的城市规划蓝图;我们走进一户户村民的微观世界里,更看到失爱者在寻找新的爱情,失学者在新的地方上学,失望者重新有了新的希望。 这些让人泛起笑容的一个个故事里,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最佳配角”,虽然总是站在一旁,但一直尽力地让故事朝着完美的结局奔走。 他们的名字很朴实,就叫“志愿者”,却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大爱无疆。 随着全国各地对口支援工作的展开,震后一个月从各地奔赴灾区投入救援的志愿者目前大都“撤离”了灾区,但仍有一群志愿者至今仍冒着严寒,坚守在地震灾区。他们有的为了灾区学生的成长毅然留下来当教师,有的仍在默默地为受灾民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还有的在为受灾民众的心灵重建而努力……而在当地,只要听说有个“志愿者”,村民就会毫不犹豫地邀他到家里吃饭、过节…… “志愿者”是受尊重的代名词 “我曾经捐过20元,但觉得这对灾区人民来说太少了,我必须为他们真真正正干点什么,要不我觉得对不起他们。”去年7月26日,河北苏庄村庄稼汉子张聚校一次又一次地从电视上看到四川震后灾区重建的艰难后,终于不顾家人阻拦来到石家庄,当晚9时45分乘上了前往四川绵阳的火车。 据介绍,张聚校来到北川县擂鼓镇茨沟村后,马上加入重建大军中,拆旧屋、搭帐篷,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干,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志愿者”。去年9月,他又转战到条件更加艰苦的曲山镇任家坪村,拆建房屋、挖尸排洪…… “他工作很卖命,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北川擂鼓镇的村民告诉记者,直到后来聊天时发现他的口音不像是四川人,一问之下才知道张聚校是河北人。由于他做什么都不介意,都愿意担当,大伙都叫他“铁杆志愿者”,有的还为他备好了年后的腊肉。 据了解,随着全国各地对口支援工作的展开,震后一个月从各地奔赴灾区投入救援的志愿者目前大都“撤离”了灾区,但仍有一群志愿者至今仍冒着严寒,坚守在地震灾区。他们有的为了灾区学生的成长毅然留下来当教师,有的仍在默默地为受灾民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还有的在为受灾民众的心灵重建而努力……而在当地,只要听说有个“志愿者”,村民就会毫不犹豫地邀他到家里吃饭,每到周末或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中秋、羌年等,一些志愿者的板房前还会堆放着村民偷偷留下的鸡蛋、水果等。 “还没有到年廿八,这里的村民几乎都过来叫我去他们家团圆,太热情了,只好这里坐坐帮着弄篝火,那里帮帮挂春联,但饭就不吃了。”从去年5月13日到北川一直就没有离开过的“自由职业者”张华强说,年关来了,灾区人们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过节的热情也随之覆盖了曾经的泪水,他为自己能见证每一个变化而自豪。 志愿者也遭遇困惑农村基层工作并不简单 河南省去年7月派出的30名志愿者,他们中本科毕业生2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硕士毕业生1名,在江油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来说,半年来服务灾区最困惑的是“学不致用”。像志愿者邓东银服务中坝镇,开始没有具体工作,要找活儿干。后来,她成了厨师,专门为镇干部做饭。再后来,她成为发钥匙的人,老百姓分到板房后从她那里领钥匙。如今,她在办公室收发文件、报纸和值班。 “需要发挥大学生所长,还是‘打杂’?”这是大多数怀着满腔热情来到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心中的困惑,因为他们大多被分配进党政办公室。“尽管有着谦虚的态度,但有时语言不通、对政策理解角度不一致,还是会导致工作的不畅顺,那时候就更郁闷了。”不少志愿者说。 不仅实际工作与想象的不一样,复杂的灾区基层工作也令很多志愿者在最初时感到“有点难适应”。 “5·12”完美春天志愿站的工作主要是对北川地区的灾民进行物资支援及群体心理辅导的,但老百姓对户口人数、补偿有意见,都会找到驻扎在板房区里的他们。当政府工作意见与百姓的不一时,他们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 “老百姓工资拿不到要找我们,鸡被过路的车碾死了,也问我们管不管。”希望九洲志愿社团的志愿者许晓初来自北京,从来没有想到过农村工作如此复杂,但在实际工作中志愿者们也似乎只能参与给予物资等表面工作,能深入到管理的、心灵重建等工作的却很零落。 留下来就是把这里当家,就是想把家搞好 尽管初时有着各种不适应,但大多数留在四川的志愿者却慢慢喜欢上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很多人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或第二故乡。 “第一次是震撼,第二次是害怕,第三次是麻木。”除了对“余震”不再恐惧外,半年来,服务江油的河南省30名大学生志愿者都经受住了住帐篷、板房、患湿疹和适应工作的考验。“现在不管男女,一到团工委办公室就去洗手间洗澡,这已经被看作常事了。”南阳师院心理学毕业生宋丽渐渐喜欢上四川,想留在灾区做更多的服务,年关来了还学当地人买来大肉和鸡做腊肠和腊肉。“不是图回报,也不是图留名,年轻时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免后悔。”她还参加了1月10的北川公务员考试,想让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一年肯定能在我人生里留下最有意义的一笔财富,我们在这里服务就是把这里当成了家。”河南中医学院邱永华动情地说:“不管以后我去哪里,都会把四川这个‘家’挂在心上,要看着这个‘家’重建好。” 然而,重新建好,任重道远。 “来到灾区服务原本就有着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但最难受的是,这里的工作协调性比较差,有时一所学校被好几拨志愿者‘扫’过,学生和老师都产生了厌烦情绪。”本科就读企业管理专业的许晓初说,尽管她明白志愿者其“志愿”的特性,注定了管理上的零散,但也希望能有个平台对各地志愿者工作有所协调,使资源不致浪费。 对此,有专家认为,政府的民政部门可建立相关的志愿服务机制和平台,将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企业家和具有强烈公益愿望和专业能力的社会团体与个人引入到灾区家园重建的领域,实行登记制度:让一些没有组织的志愿者的个人价值有效地融入到集体的有组织的行动中来;同时为有需要服务的地区联系志愿者或志愿团体,从而积极地使民间力量成为政府拾遗补缺的有效补充。 他们与灾区相伴相随 汶川 ·志愿者胡清华 来自南方留守家乡 离家求学4年多,这是胡清华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
年廿九,各地的救灾物资陆续到来,也是胡清华最忙碌的一天,映秀镇政府内的志愿者都已经相继回家过年,胡清华是四川资阳人,留守映秀如同半年前报名到灾区做志愿者一样首当其冲。 这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的大四学生,毕业求职过程中,在风光旖旎的南方海滨获知家乡受灾的消息。本打算在南方求职安家的胡清华,心里升腾起一股当仁不让的热情,“全班就我一个是四川人,全校也没有几个,我不来谁来?”结果一呆就到了年关。 除夕当日,胡清华一起床就往家里打了个电话,“爸妈理解我,从我申请到灾区开始,他们就让我在这边多做点事情。”每天满满当当的工作,让胡清华觉得充实,“起码我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所在,不会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的迷惘。” 风尘仆仆,是村民们每天见到胡清华的样子,一副眼镜是唯一透露他还是个学生的标记,卷曲的头发常常一天下来就被尘土染白了。村民们总是开玩笑称要给他在映秀找个女朋友,“这样就能永远把你留下来了。” 年末,不断有同学的问候短信,“他们有的还在找工作,有的已经开始工作了,但都说要来映秀看看,我就在这里迎候他们。”虽然胡清华在映秀做志愿者的年限是一年,一年后他还要重新开始找工作,“我想我会就这么留在四川了,偶尔应该还会去珠海看看那里的同学和老师。” 北川 ·志愿者张华强 把自己看成北川人 “吃,放心吃,家里的饭菜最香。”年廿九,在吉娜羌寨的刘贤慧家里,家住绵阳的张华强一点也没有把自己当客人,而主人刘贤慧也笑着让他去张罗一大班朋友的、志愿者的“年夜饭”。“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他的家人。”
掐指一算,从“5·12”大地震发生至今,张华强就一直呆在灾区,北川县城、擂鼓镇、陈家坝,连续200多个日夜奔波在各个灾区。 “你不就是个志愿者,给你说不管用。”对张华强来说,最委屈的就是碰到群众不理解被指责时,特别是动员村民离开危险地带住进板房的时候,有的村民总是抱怨不断。 “但后来想想村民心理很脆弱,他们需要发泄,需要表达不满,我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事,同时安抚群众的情绪。”张华强说,最让他感动的是老百姓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来自民间的创造力。比如,在海拔2000米的平沟村,由于地震的破坏,这个村一直没有通电。但有村民借钱从城里采购回发电机,安放在离家500米远的小水沟上,通过管道引水,利用30米的落差冲击水轮发电。后来一走,他发现全村通过汽油、柴油、水力自备发电的大约有30户,令他十分感慨。 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去年9月他被任命为陈家坝群众集中安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有人说他图“名气”,图“官职”,“我不图什么,我就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北川人,我要看着自己的家园重建。”张华强淡定地说,他现在抱定的想法就是,起码等3年后看到北川新家园建好那一天,他才会离开北川。 青川 ·志愿者方晓霞 放弃留学服务灾区 来自浙江宁波的方晓霞是团中央招收的一名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为了来地震灾区服务,身为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她,放弃了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据了解,从今年7月中旬到达青川开始,方晓霞先后在团县委、县人大工作。她为县里的重建工作会议做记录,下乡走访受灾群众,也陪同接待过数不清的外省援建者。在她内心,“大概三五年时间,重建后的青川会比地震前好”。 入冬的青川仍是余震不断,晚上盖4床被子还是冷,最近又常因为线路缘故停电,但方晓霞仍感到温暖。因为在灾区,谁都不会吝啬去帮助别人。有的会免费捎上要搭车的志愿者,有的会给因工作而误了餐的志愿者烧一碗面条……而对志愿者来说,最温暖、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灾民的笑容和不断发展中的重建工作。 工作之余,方晓霞还和志愿者们一起为乔庄镇回龙小学的孩子开了“兴趣课堂”,教授普通话、美术、摄影、英语等,希望能调动孩子的兴趣与潜能。如果兴趣课堂效果好,2009年就到附近乡镇学校推广。 ■记者手记 像爱你一样爱世界 谢苗枫 地震已经过去8个多月了,在整个四川灾区被称为草根力量的NGO已经明显减少,留下在灾区过年的志愿者也所剩无多。
但哪怕只遇到一个,都令人动容。 因为——— 他是城里人,或许原本和我一样可以到有暖气的大商场逛街、叹茶,或坐在写字楼敲打键盘办公挣钱。而现在,却长期驻扎在物资贫乏的灾区,和村民们一起挖泥开荒。 即使他原本就是一个山里人,一个庄稼汉,但也可以守着家里的几分地,在暖炕上吃着香甜的米饭。而现在,却挤在湿冷的板房里,与村民们一起就着干辣椒吃糍粑。 甚至他是有抱负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和才学,追逐自己的天空。而现在,却坚持到大山里为字也不懂得写几个的村民填写“住房情况”。 何况他们更是别人的儿子、女儿、爸爸、妈妈、老公、老婆……他们原本也能和家人一起倒数除夕过去的脚步,而那一夜,他们成为了灾区的“自己人”,可能还因为忙着给医院的孩子盖多重被子而错过问候家人的最温馨时刻。 所以——— 虽然这次我在北川碰到不足20个志愿者,但跟他们握手时,那些粗糙的手,粗糙到扎着我的手,也扎到了我的心里,让我强忍眼泪好几次。 有多爱?无亲无故地跑去,不就图个名声?这个世界怎可能有不计较回报的爱?这是很多人的问号。 有多爱?我也问了自己好几次。因为这些志愿者所表现出来的对灾区的爱,就像父母之爱,情人之爱,儿女之爱,但却偏偏都没有这样的血缘或伦理关系。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长久地为陌生人付出那么多,包括金钱的、体力的和精神的? “你有拍过拖吗?”一个搭我们便车的志愿者问。 “当然。”我答。 “你爱人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只要想到对方因你而幸福一点点,你就会很快乐?”志愿者继续,“这种快乐使你即使没有他的回报也会不断去付出,因为你已经得到了。” 开车的司机笑了。觉得深奥莫名。 晚上我躺在床上正回味着那位志愿者的话,父母打电话来“问安”,顺便让我在给灾区孩子红包的时候也替他们“封一封”。我突然醒悟:我爸我妈就是把灾区的孩子当成了我,所以才能不计回报地付出啊。 正因为这些志愿者是别人的儿子、女儿、爸爸、妈妈、老公、老婆……他们有过“小爱”,才能做到这样的“大爱”。 我爱你。 在小爱里,你就是世界。 爱过,世界就是你,明白可以像爱你那样爱世界。 摄影王辉 杨曦 苏仕日
大年三十,北川县永兴板房安置区充满浓浓爱意,十几位孤寡老人、孤儿在志愿者陪伴下同吃年夜饭,让他们的新年不孤单。
来自四川中医院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给灾区孤寡老人做保健按摩。 渐渐地,在震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我们走进四川灾区看到了修建好的板房,看到了正在展开的城市规划蓝图;我们走进一户户村民的微观世界里,更看到失爱者在寻找新的爱情,失学者在新的地方上学,失望者重新有了新的希望。 渐渐地,在震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我们走进四川灾区看到了修建好的板房,看到了正在展开的城市规划蓝图;我们走进一户户村民的微观世界里,更看到失爱者在寻找新的爱情,失学者在新的地方上学,失望者重新有了新的希望。 这些让人泛起笑容的一个个故事里,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最佳配角”,虽然总是站在一旁,但一直尽力地让故事朝着完美的结局奔走。 他们的名字很朴实,就叫“志愿者”,却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大爱无疆。 随着全国各地对口支援工作的展开,震后一个月从各地奔赴灾区投入救援的志愿者目前大都“撤离”了灾区,但仍有一群志愿者至今仍冒着严寒,坚守在地震灾区。他们有的为了灾区学生的成长毅然留下来当教师,有的仍在默默地为受灾民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还有的在为受灾民众的心灵重建而努力……而在当地,只要听说有个“志愿者”,村民就会毫不犹豫地邀他到家里吃饭、过节…… “志愿者”是受尊重的代名词 “我曾经捐过20元,但觉得这对灾区人民来说太少了,我必须为他们真真正正干点什么,要不我觉得对不起他们。”去年7月26日,河北苏庄村庄稼汉子张聚校一次又一次地从电视上看到四川震后灾区重建的艰难后,终于不顾家人阻拦来到石家庄,当晚9时45分乘上了前往四川绵阳的火车。 据介绍,张聚校来到北川县擂鼓镇茨沟村后,马上加入重建大军中,拆旧屋、搭帐篷,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干,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志愿者”。去年9月,他又转战到条件更加艰苦的曲山镇任家坪村,拆建房屋、挖尸排洪…… “他工作很卖命,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北川擂鼓镇的村民告诉记者,直到后来聊天时发现他的口音不像是四川人,一问之下才知道张聚校是河北人。由于他做什么都不介意,都愿意担当,大伙都叫他“铁杆志愿者”,有的还为他备好了年后的腊肉。 据了解,随着全国各地对口支援工作的展开,震后一个月从各地奔赴灾区投入救援的志愿者目前大都“撤离”了灾区,但仍有一群志愿者至今仍冒着严寒,坚守在地震灾区。他们有的为了灾区学生的成长毅然留下来当教师,有的仍在默默地为受灾民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还有的在为受灾民众的心灵重建而努力……而在当地,只要听说有个“志愿者”,村民就会毫不犹豫地邀他到家里吃饭,每到周末或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中秋、羌年等,一些志愿者的板房前还会堆放着村民偷偷留下的鸡蛋、水果等。 “还没有到年廿八,这里的村民几乎都过来叫我去他们家团圆,太热情了,只好这里坐坐帮着弄篝火,那里帮帮挂春联,但饭就不吃了。”从去年5月13日到北川一直就没有离开过的“自由职业者”张华强说,年关来了,灾区人们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过节的热情也随之覆盖了曾经的泪水,他为自己能见证每一个变化而自豪。 志愿者也遭遇困惑农村基层工作并不简单 河南省去年7月派出的30名志愿者,他们中本科毕业生2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硕士毕业生1名,在江油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来说,半年来服务灾区最困惑的是“学不致用”。像志愿者邓东银服务中坝镇,开始没有具体工作,要找活儿干。后来,她成了厨师,专门为镇干部做饭。再后来,她成为发钥匙的人,老百姓分到板房后从她那里领钥匙。如今,她在办公室收发文件、报纸和值班。 “需要发挥大学生所长,还是‘打杂’?”这是大多数怀着满腔热情来到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心中的困惑,因为他们大多被分配进党政办公室。“尽管有着谦虚的态度,但有时语言不通、对政策理解角度不一致,还是会导致工作的不畅顺,那时候就更郁闷了。”不少志愿者说。 不仅实际工作与想象的不一样,复杂的灾区基层工作也令很多志愿者在最初时感到“有点难适应”。 “5·12”完美春天志愿站的工作主要是对北川地区的灾民进行物资支援及群体心理辅导的,但老百姓对户口人数、补偿有意见,都会找到驻扎在板房区里的他们。当政府工作意见与百姓的不一时,他们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 “老百姓工资拿不到要找我们,鸡被过路的车碾死了,也问我们管不管。”希望九洲志愿社团的志愿者许晓初来自北京,从来没有想到过农村工作如此复杂,但在实际工作中志愿者们也似乎只能参与给予物资等表面工作,能深入到管理的、心灵重建等工作的却很零落。 留下来就是把这里当家,就是想把家搞好 尽管初时有着各种不适应,但大多数留在四川的志愿者却慢慢喜欢上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很多人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或第二故乡。 “第一次是震撼,第二次是害怕,第三次是麻木。”除了对“余震”不再恐惧外,半年来,服务江油的河南省30名大学生志愿者都经受住了住帐篷、板房、患湿疹和适应工作的考验。“现在不管男女,一到团工委办公室就去洗手间洗澡,这已经被看作常事了。”南阳师院心理学毕业生宋丽渐渐喜欢上四川,想留在灾区做更多的服务,年关来了还学当地人买来大肉和鸡做腊肠和腊肉。“不是图回报,也不是图留名,年轻时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免后悔。”她还参加了1月10的北川公务员考试,想让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一年肯定能在我人生里留下最有意义的一笔财富,我们在这里服务就是把这里当成了家。”河南中医学院邱永华动情地说:“不管以后我去哪里,都会把四川这个‘家’挂在心上,要看着这个‘家’重建好。” 然而,重新建好,任重道远。 “来到灾区服务原本就有着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但最难受的是,这里的工作协调性比较差,有时一所学校被好几拨志愿者‘扫’过,学生和老师都产生了厌烦情绪。”本科就读企业管理专业的许晓初说,尽管她明白志愿者其“志愿”的特性,注定了管理上的零散,但也希望能有个平台对各地志愿者工作有所协调,使资源不致浪费。 对此,有专家认为,政府的民政部门可建立相关的志愿服务机制和平台,将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企业家和具有强烈公益愿望和专业能力的社会团体与个人引入到灾区家园重建的领域,实行登记制度:让一些没有组织的志愿者的个人价值有效地融入到集体的有组织的行动中来;同时为有需要服务的地区联系志愿者或志愿团体,从而积极地使民间力量成为政府拾遗补缺的有效补充。 他们与灾区相伴相随 汶川 ·志愿者胡清华 来自南方留守家乡 离家求学4年多,这是胡清华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
年廿九,各地的救灾物资陆续到来,也是胡清华最忙碌的一天,映秀镇政府内的志愿者都已经相继回家过年,胡清华是四川资阳人,留守映秀如同半年前报名到灾区做志愿者一样首当其冲。 这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的大四学生,毕业求职过程中,在风光旖旎的南方海滨获知家乡受灾的消息。本打算在南方求职安家的胡清华,心里升腾起一股当仁不让的热情,“全班就我一个是四川人,全校也没有几个,我不来谁来?”结果一呆就到了年关。 除夕当日,胡清华一起床就往家里打了个电话,“爸妈理解我,从我申请到灾区开始,他们就让我在这边多做点事情。”每天满满当当的工作,让胡清华觉得充实,“起码我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所在,不会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的迷惘。” 风尘仆仆,是村民们每天见到胡清华的样子,一副眼镜是唯一透露他还是个学生的标记,卷曲的头发常常一天下来就被尘土染白了。村民们总是开玩笑称要给他在映秀找个女朋友,“这样就能永远把你留下来了。” 年末,不断有同学的问候短信,“他们有的还在找工作,有的已经开始工作了,但都说要来映秀看看,我就在这里迎候他们。”虽然胡清华在映秀做志愿者的年限是一年,一年后他还要重新开始找工作,“我想我会就这么留在四川了,偶尔应该还会去珠海看看那里的同学和老师。” 北川 ·志愿者张华强 把自己看成北川人 “吃,放心吃,家里的饭菜最香。”年廿九,在吉娜羌寨的刘贤慧家里,家住绵阳的张华强一点也没有把自己当客人,而主人刘贤慧也笑着让他去张罗一大班朋友的、志愿者的“年夜饭”。“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他的家人。”
掐指一算,从“5·12”大地震发生至今,张华强就一直呆在灾区,北川县城、擂鼓镇、陈家坝,连续200多个日夜奔波在各个灾区。 “你不就是个志愿者,给你说不管用。”对张华强来说,最委屈的就是碰到群众不理解被指责时,特别是动员村民离开危险地带住进板房的时候,有的村民总是抱怨不断。 “但后来想想村民心理很脆弱,他们需要发泄,需要表达不满,我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事,同时安抚群众的情绪。”张华强说,最让他感动的是老百姓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来自民间的创造力。比如,在海拔2000米的平沟村,由于地震的破坏,这个村一直没有通电。但有村民借钱从城里采购回发电机,安放在离家500米远的小水沟上,通过管道引水,利用30米的落差冲击水轮发电。后来一走,他发现全村通过汽油、柴油、水力自备发电的大约有30户,令他十分感慨。 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去年9月他被任命为陈家坝群众集中安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有人说他图“名气”,图“官职”,“我不图什么,我就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北川人,我要看着自己的家园重建。”张华强淡定地说,他现在抱定的想法就是,起码等3年后看到北川新家园建好那一天,他才会离开北川。 青川 ·志愿者方晓霞 放弃留学服务灾区 来自浙江宁波的方晓霞是团中央招收的一名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为了来地震灾区服务,身为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她,放弃了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据了解,从今年7月中旬到达青川开始,方晓霞先后在团县委、县人大工作。她为县里的重建工作会议做记录,下乡走访受灾群众,也陪同接待过数不清的外省援建者。在她内心,“大概三五年时间,重建后的青川会比地震前好”。 入冬的青川仍是余震不断,晚上盖4床被子还是冷,最近又常因为线路缘故停电,但方晓霞仍感到温暖。因为在灾区,谁都不会吝啬去帮助别人。有的会免费捎上要搭车的志愿者,有的会给因工作而误了餐的志愿者烧一碗面条……而对志愿者来说,最温暖、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灾民的笑容和不断发展中的重建工作。 工作之余,方晓霞还和志愿者们一起为乔庄镇回龙小学的孩子开了“兴趣课堂”,教授普通话、美术、摄影、英语等,希望能调动孩子的兴趣与潜能。如果兴趣课堂效果好,2009年就到附近乡镇学校推广。 ■记者手记 像爱你一样爱世界 谢苗枫 地震已经过去8个多月了,在整个四川灾区被称为草根力量的NGO已经明显减少,留下在灾区过年的志愿者也所剩无多。
但哪怕只遇到一个,都令人动容。 因为——— 他是城里人,或许原本和我一样可以到有暖气的大商场逛街、叹茶,或坐在写字楼敲打键盘办公挣钱。而现在,却长期驻扎在物资贫乏的灾区,和村民们一起挖泥开荒。 即使他原本就是一个山里人,一个庄稼汉,但也可以守着家里的几分地,在暖炕上吃着香甜的米饭。而现在,却挤在湿冷的板房里,与村民们一起就着干辣椒吃糍粑。 甚至他是有抱负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和才学,追逐自己的天空。而现在,却坚持到大山里为字也不懂得写几个的村民填写“住房情况”。 何况他们更是别人的儿子、女儿、爸爸、妈妈、老公、老婆……他们原本也能和家人一起倒数除夕过去的脚步,而那一夜,他们成为了灾区的“自己人”,可能还因为忙着给医院的孩子盖多重被子而错过问候家人的最温馨时刻。 所以——— 虽然这次我在北川碰到不足20个志愿者,但跟他们握手时,那些粗糙的手,粗糙到扎着我的手,也扎到了我的心里,让我强忍眼泪好几次。 有多爱?无亲无故地跑去,不就图个名声?这个世界怎可能有不计较回报的爱?这是很多人的问号。 有多爱?我也问了自己好几次。因为这些志愿者所表现出来的对灾区的爱,就像父母之爱,情人之爱,儿女之爱,但却偏偏都没有这样的血缘或伦理关系。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长久地为陌生人付出那么多,包括金钱的、体力的和精神的? “你有拍过拖吗?”一个搭我们便车的志愿者问。 “当然。”我答。 “你爱人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只要想到对方因你而幸福一点点,你就会很快乐?”志愿者继续,“这种快乐使你即使没有他的回报也会不断去付出,因为你已经得到了。” 开车的司机笑了。觉得深奥莫名。 晚上我躺在床上正回味着那位志愿者的话,父母打电话来“问安”,顺便让我在给灾区孩子红包的时候也替他们“封一封”。我突然醒悟:我爸我妈就是把灾区的孩子当成了我,所以才能不计回报地付出啊。 正因为这些志愿者是别人的儿子、女儿、爸爸、妈妈、老公、老婆……他们有过“小爱”,才能做到这样的“大爱”。 我爱你。 在小爱里,你就是世界。 爱过,世界就是你,明白可以像爱你那样爱世界。 摄影王辉 杨曦 苏仕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