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也没有忘记 为地震遇难者遥送一束白菊花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9-04-03 07:24:26 ) 来源: :杭州日报 编辑: 蓉蓉
又逢清明。
这是我们追忆逝去亲人的日子。而在这样一个追思的日子里,除了祭奠亲人、缅怀先烈,是不是会有一些“角落”被我们遗忘?
这个清明,我们应该如何寄托我们的另一份哀思?
今天,我们推出第二站·思忆震区遇难同胞。
今年清明,所有人内心的哀思,注定要比以往更凝重
。11个月之前,那场山崩地裂的大灾难。我们数以万计的同胞,没能从废墟里爬出来,没能看到次日的曙光朝阳,更没能再见妻子儿女、父母兄弟、老师同学一面。
在汶川大地震中那些逝去的同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与我们素不相识,在以前也唤不起我们的牵挂。可是,在灾难后的几个日日夜夜,我们彻夜不眠,坐立不安,我们坐在电视前、守在广播前、盯着电脑屏幕,生怕错过有生还的消息传来。他、她、他们,是我的同胞,我们的亲人,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的强烈。直到现在,一想起他们,我们依然心有梗阻,眼有余泪。
那个悲痛的时刻,我们永远记住: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祭奠,告慰。我们想,在这个清明,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默默祈祷,为另一个世界的同胞们。
清明临近,青川县东河口村村民何泉岸心绪又生波澜,这个时节最能勾起他已藏心底的那份思念。昨天一个下午,何泉岸都在活动板房的家里,为大地震夺去生命的亲人叠纸钱,剪纸衣,准备着祭奠他们。
去年的大地震,造成何泉岸家的房屋后山大爆塌,他的妻子,以及刚好来做客的岳父、岳母、小姨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一共6口人连同房子被深埋地下十多米处,从此永远长眠地下,生死两重天。地震后的半年里,何泉岸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回到东河口原来的家的位置,虽然那里什么也没有了,但找块石头在废墟上面静静地坐着,听着流水声、鸟叫声,似乎在与家人说话,感觉他们只是出了次远门还会回来的。
当时,何泉岸在广东打工,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都在学校里上课。他们三人幸免于难。“地震后没几天我们就住进了浙江援建的活动板房,并领到了从全国四面八方送过来的食品和衣服,年底前政府补助的两万余元建房款也领到了,看着两个日渐懂事的孩子,感到不能老是这样悲痛下去,就着手重建家园了。”
何泉岸说,经历了大地震,让他明白思念是一种力量,要对得起死者,就要活得更好;思念是感恩的源泉,能从灾难中重新站立起来,得益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支持与帮扶,而祭奠则能让这种感恩之心永驻。
像何泉岸这样的故事,依然牵动着我们的心。
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一个清明节,对于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来说,注定有着比以往更凝重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情,这几日正在去年“5·12”四川大地震被摧毁的汶川、青川、北川等地再现。
青川县各类祭奠活动已经开始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预计清明3天接待4万人
在我省对口援建青川县,各类祭奠已经陆续展开。
“接到来自浙江的问候电话,还是很焐心。这几天青川的天气很冷,在8℃—9℃,而且一直下着小雨,不过,公园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浙江的游客已经带着菊花、花圈前来祭拜。而东河口的幸存者,也确定在清明期间举行祭奠仪式。目前,各类鲜花和清明的陈设已经开始布置。”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位于青川县。是由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对外接待负责人林锡全介绍,从3月底开始,遗址公园已经陆续接到重庆、成都、广元等多个旅行团的预订电话,希望能在清明期间对遇难者祭拜。从今天开始,未来3天内,已经确定来访的超过200辆大巴车,还不包括自行前往的散客。遗址公园方预测,清明期间,将接待超过4万的访客,也将打破公园开园的接待人数纪录。
“青川的主要祭奠活动将集中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木鱼镇中学和县城公墓,各级民政部门已经制订了群众祭奠的方案。 ”青川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李股长说,青川各项祭奠活动从3月30日持续到4月5日,令他们非常感动的是,这几天,各乡镇陆续传来消息,浙江等地的各类团体也通过各类方式举行祭奠活动。
今天起网络公祭平台开通
为远方的亲人送上你的哀思
虽然相隔一方,虽然不能来到你们身边,但是,请相信,在那个世界震颤,大地塌陷的日子后,我们从来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你们。
为青川的遇难者献上一束白菊花吧,说上一句最真挚的哀思与祈愿吧。
我们能做的不多,但也没有那么难。
从今天开始,杭州日报网开通“悼念青川遥寄哀思”清明网祭平台,你可以登录(http://hzrb.hangzhou.com.cn),网上祭奠在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同胞。同时,本报派驻青川记者柴明雄,也将为我们发回当地清明祭奠的现场报道。
作者: 见习记者 傅一览 特派记者 柴明雄 记者 李忠 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