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贷款+开工》
又名:《愚,则尽干蠢事!》
作者:刀尖上那束冷峻的刺目光芒—川南内江的汉安之子[方方正正]
一、怎样理解“经济潜力”?
经济学,只须用一个生产函数,便道出了“经济增长”的因果!
生产函数,将投入与产出间的因果关系,联写在同一条式子里。自变量是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就业)。两元投入可按柯布-道格拉斯型映射成一个单值,再乘一个技术系数,就得到产值。意思是:资本与人力(合称资源)一旦投入,GDP就被产出来了。
基于上述“引理”,我们转而论及经济增长的所谓“潜力”与“后劲”。
西部拓扑(Top)三城(成都、重庆、西安)及川渝陕三个经济体中:
谁的现有投资(贷款)最猛?答:重庆。
谁的人均投资最猛?答:成都。
谁的潜在投资(投资预期)最猛?答:四川。
谁的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答:四川。
谁的非人力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答:四川(单单举一个水力资源就够了)。
谁是技术系数最大的地区?答:成德绵及重庆(请看看长虹的生产线,请看看德阳重装车间,请看看五粮液的包装终端,请看看重庆的长安……)。
怎样让一些非专业人士能够直观地理解生产函数中的“技术系数”呢?答:请非专业人士这样理解,如果造汽车可以象造玩具一样,则,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系数就高,反之则反是。例,底特律、丰田城,汽车以近乎于造玩具的方式被上千万辆(年产)地造出。这,就叫高超的“技术系数”、发达的生产力!
说明:上述论断所涉及的数据均是现成的,这里不必重复。
生产与供给,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单侧。均衡式的另一端便是需求。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共四项构成。随便挑选一个子项,在西部三城及川渝陕三个经济体中,谁的存量与增量最大?答:均是四川。
结论是:放眼西部地区,四川盆地的现有经济优势与未来发展潜力,无地、无人可以比肩。
二、重庆经济=贷款+开工
笔者撰写过众多解剖重庆经济的文章,也对重庆当局的经济发展思路诟病甚急。这些原创文献批评的绝然不是重庆的同胞百姓(注:这也是笔者从不对重庆网友群出手动粗的原因!),而是剑指重庆当局的行政思维——行政代替经济;当官儿代替工商;乌纱帽代替钱袋子。
直辖,为什么使重庆立即异化成了一个行政思维被强化的“特区”?直辖,为什么没有使重庆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品牌营造)的高手?直辖八年,为什么重庆当局只学会了四个字——“贷款+开工”?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重庆当局把“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当成唬人的大旗及行政主线,并由此认定这个“中心”只有一个。这就是“川渝分家不仅没有终止成渝恩怨,相反,重庆更加变本加厉、丧心病狂地与成都、与四川作对”的原因。
追问:有西部最大经济体四川的存在,哪里有你区区小重庆独得“经济中心”的份儿?一个成都基本就可以彻彻底底地搞掂你,更何况成德绵,更何况全川?“成德绵遂雅+川南五虎+南达广巴+地面出川通道网+空中走廊”这种宏大的经济布阵与经济巅峰,在西部,谁敢不知天高地厚地跨越与叫板?
在中国经济第三极的环渤海经济区,提的是“京津双核”。仿此,长江上游经济带也应该是“双核心+城市群+盆地出行网”架构。这是实现多(N)赢与帕累托改进的唯一解与不二法门!
哪N赢?答:成都赢、重庆赢,最主要的是盆地赢,四川赢,西部赢从而国家赢!即使(N-1)赢,也会带来市场不和谐、社会不和谐!如果是N赢,经济学上叫帕累托境界。如果是(N-1)、(N-2)赢,即使政府不出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会去改进!
所以,一个满足帕累托标准的最优资源配置应该是:
第一步,成德绵乐遂等城市群实现更快、更深、更为彻底的整合。在四川省一个省的行政框架下,迅速打造并崛起为一个西中国经济高地。湖南正在奋力推进的长株潭整合,就是一个对偶案例。湖南的目的就是要把长株潭打造成一个与大武汉、大广州比肩的副省级城市(群)。
第二步,成渝不仅要合作,而且要实现成渝整合。也只有成渝整合,重庆、成都才会走得更远、更为持续,永无止境地飞得更高。就好比法德要整合,才能自树一极、走得更远一样。重庆不与成都整合,重庆去与宜昌、贵阳、昆明、武汉整合么?或者,重庆去与上海、南京整合、苏南整合么?
八年过去了,丝毫看不出重庆的市场拓展、腹地外扩、服务半径张力迈出了四川盆地的地盘。渝黔间资源、市场的整合至今没有看到任何结果。重庆,你想与四川竞争贵州六盘水的煤炭资源么?你知趣并老老实实地看看川黔间的隆黄铁路究竟是干什么的!
1、有人问我:重庆发展了,对成都、对四川是否有“好处”?我摊开双手,耸耸肩,答:极为显然,这是一个比较愚蠢的问题。
直辖后的重庆巨额投资(注:有人说已经甩下5000亿(沉没成本)。),主要有四股力量:一是财政收入的高比例留用(这点钱并不多);二是巨额的信贷投入(这才是真正的主力与主打);三是外资(这一块也不多);四是从资本市场(主要是股市)为企业筹资。至于重庆本土的民营经济及民资投资能力,根本不值一提。四股资本力量中,最主要的主打力量是来自于中央银行向重庆的信贷切块。这就是重庆为什么“突然变得有钱”从而可以弄些基础设施、大搞房地产的原因。
简化一下:贷款,开工。8年来的重庆经济,就这四个字。
虚拟一下:如何当某某市副市长?
剧本(注:一定要译成play,再转译成“搞笑”)是这样的:
身着皮夹克,一副实干派打扮的副市长问:小渝,市建行的那笔贷款,建总行批了没有啊?
小渝诚惶诚恐,埋着头,勾着腰,领带下垂,答:副市长,只批了一小部分。我市的商业银行系统已经出现“少存不能多贷”的境况,不知道北京的人行重庆办能否再切一块信贷额度给我市使用。
副市长:行,我们市里再到北京去争取争取,找找关系,叫个女副市长亲赴京城。另,叫上几个脸蛋惊艳奇绝、肌肤弹指可破的渝州MM随行,做好公关与礼仪。
过了一段时间(比如第二个季度或者第二个年度)。
副市长面色凝重,发话:小渝,叫市建行把那笔贷款投放到那个市里的重点项目上去(注:典型的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横向干预)。该项目是市里的形象工程,形象工程都不抓,还叫真抓实干么?(编剧者注:副市长的谈吐掷地有声,言辞凿凿,近于震撼人心!)
小渝如释重负,并敬佩地看了一眼副市长,答:首期贷款已经到位,余下的额度再分期注入。但是,距投资总预算还是有资金缺口。看是不是让重庆的一些投资集团变现一点国有不良资产以投资主体入股的方式注入一点?或者是不是叫那些香港财团、浙江民资入伙,或者干脆把项目整体包装发起上市?
副市长作胸有成竹状,颇有成就感地说:开工先!资金缺口慢慢再想办法。要不然,我们搞BOT,到时我们重庆拿钥匙。万一不行,叫竞标中标的施工企业带资入场,农民工的工资可以拖一拖嘛。大不了,还可以搞烂尾嘛,当不良资产处置不就得了!搞建设嘛,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副市长谈锋甚健(俗称:特能神侃):哎,小渝,叫四川省来的施工单位(省建二)搞个开工仪式嘛,越热闹越好,务必叫重庆电视台等各大本土媒体倾力吹捧,就是要奏响大搞形象工程这个主旋律。我要亲自去剪彩。哎,剪刀要用不锈钢的哈,镜头一定要拍下我的手与剪刀剪断红绸的那一光辉瞬间,并让不锈钢剪刀最好能反射出一道光线或者放射出一环光圈,这样可以以极为专业的手法吸引眼球嘛。那个说法叫什么来着?呵,眼球经济。重庆已经直辖八年了,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人气以及天下人的关注。
小渝听到副市长轻易不会流露的心里话,感到很受信任甚至很受重用,窃喜但故作不露喜悲之神情,平和而低调地回答:副市长,我这就去办。
小渝走出新近落成、堪称宏伟的市府大楼,哼了一小段明显跑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掏出手机立即给他在重庆大学绞上的一个要稳不稳、心有旁顾的女朋友打了一个电话:“婆娘,过两天市里又有一个形象工程要开工老!”……(编剧者注:电话里接下来便是少儿不宜、不堪入耳、自娱自乐的打情骂俏之声。)
是的,重庆很多工程就这样“开工”了!于是乎,重庆消耗的建材大量来自四川;重庆各工地上的施工企业,大量来自四川;重庆的施工人员及建设者大量来自四川;细到连重庆工地上的河沙,照样大量来自四川。……。达钢、攀钢等四川钢铁企业的线材及桥梁用钢有没有卖给重庆?川威集团及眉山等地的瓷砖瓷片及装饰材料有没有卖给重庆?嘉陵机器厂有没有深更半夜跑到川南去拉民营企业生产的焦炭?……
这,就是重庆“贷款+开工”给四川企业群和四川人民提供的“重庆的投资转化为四川的储蓄”的绝好机会。谢谢重庆的“贷款+开工”!
2、有人问我:成都发展了、四川发展了,对渝州城、对重庆辖区是否有“好处”?我厥嘴厥出一个愤怒的造型,答曰:这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还要愚蠢。问第1个问题的人的智商是90(接近正常);问第二个问题的人的智商是70(显然智障),足足低了20个标准点。大体相当于:前者只能读到小学一年级并在重庆老师的耐心教育下终于可以写出“重庆,是一个直辖市”;而后者,小学只上了一天便回家呆呆滞滞地就成了傻儿、且文盲且科盲。(笔者深情注解:四川人仍然会给予重庆人以无比的同情和善待。请四川的兄弟想一想法兰西的一出戏——《四川好人》!是呀,我们四川人好起来噻,硬是太热情啦;如果惹毛了噻,硬是不要命的哈。)
1997年,四川瘦身,川渝分家,轻装简从的四川经济这篇大文章谋篇破题。穷怕了的8700万四川人民工商意识超强凸现,民营经济异常活跃。我们去云南市场看看,那里的异地商家不是浙商,就是蜀商川军,也有一些贵州商贩。在昆明、滇南、滇西北的菜蓝子、米袋子这种民生商业链上,几乎全是四川人的天下。
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四川一跃而成为西部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李子彬副主任嘱托四川:“四川,要做好西部大开发的表率!”
枚举一些细节:成都人有钱了,有没有买重庆的汽车?四川农民有钱了,有没有买重庆的摩托车?四川人有钱了,有没有涮过“重庆火锅”?重庆周边先富起来的四川人,有没有去重庆购房?川东人、川南人坐得起飞机之后,有没有到重庆江北机场去乘飞机?成都人有钱又买了车,有没有飙车去重庆南山品泉水鸡、饮山城啤?辣呼儿辣呼儿之后有没有说“好吃好吃,下次再来”?周末及节假日的重庆消费场所,如果比外省A字车牌,是川A多,还是黔A、鄂A、陕A、滇A多?那川C、川D、川E、川F呢?重庆万州的兄弟,如果在万州事业拓展不顺,有没有想过走点关系调去成都而不是渝州城?三峡库区的巴蜀兄弟,打工难道全是东行么,有没有去成德绵?重庆城如水银般渗透的个体工商户群落中有没有川商帮?那些爬坡上坎肩挑背磨的挑夫棒棒有没有来自四川的邻水与广安?……这种强有力的反问写得完么?哪个畜生敢给出“No”的回答?
结语:我们要用庖丁解牛的方式解剖并批判重庆中下层官员以及一小撮愚民的行政思维及官本位意识;我们要用大气磅礴、高瞻远瞩的先锋经济意识对重庆中下层官员以及一小撮愚民进行深入重庆人骨髓及血液的启蒙与洗礼!直到他们不再“愚,则尽干蠢事”为止。
注释:“愚,则尽干蠢事”,简称为“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