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组图]汶川地震后第一个遗址公园----青川县东河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教育 现在讲也不晚 青少年自杀低龄化
2008-11-23 04:33:38


  天津市新闻名专栏每日新说

  郁建锋

  上个月,昆明市第一中学推出一项“特立独行”的教育活动——让高一年级6个班学生模拟写遗书。希望以此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此举一经报道,立即引发多方讨论,“死亡教育”的话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央视网站更是以“死亡教育是否应该进行”为题,进行了话题征集。征集结果不出所料——赞成62.69%、反对28.77%、说不清8.55%。

  为什么说“不出所料”呢?因为在我国,科学系统地推广“死亡教育”的观点,早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昆明一中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十五六岁的高中生也不是“死亡教育”对象年龄最小的。2004年,西安26中就给初二年级的学生留了《给自己写墓志铭》的作文。2005年,海口景山学校的老师也把中学班会开到了海口市殡仪馆,让学生在模拟演示中了解尸体的火化过程。2007年,上海更是在31所试点幼儿园推行了幼儿情绪课程,首次把“生死”这种人生大命题引入到幼儿园课堂,老师甚至把五六岁的孩子带到一座墓前解释什么是死亡……

  当然,“晦气的作业”“变态的班会”“残忍的课程”之类反对的声音,始终如影随形。因为不难理解,中国人讳言死亡已延续了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论述也多为闪烁其词的回避。面对民众对死亡的恐惧,文人骚客们更是绞尽脑汁编造出“轮回、投胎、化蝶、涅槃、升仙”之类美好的传说来粉饰死亡。不怕死的人有,但少之又少。真正做到能潇洒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只有屈指可数的英雄。

  但同时,一些正规的调查结果却告诉我们——“死亡教育”完全有必要!近期的一个调查显示,49.8%的初中生、61.4%的高中生相信“人能够死而复生”的说法,但只有4.9%的小学低年级和7.0%的五年级小学生相信此说。还有一个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中,死亡的首要原因就是自杀,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很显然,我们既低估了孩子们对死亡的承受力,也高估了孩子们对死亡的理解力。因为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不代表他们不了解。孩子们通过不正当、不合理的渠道和途径在潜意识里形成的“死亡教育”,注定是不全面、偏激和畸形的。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似乎已无所不能,但唯有死亡无法逾越。于是,作为一个专业学科,“死亡学”于上世纪应运而生,大量的学者投身到各种和死亡或濒死有关的问题研究中。相应的,“死亡教育”也在上世纪中叶,正规、系统、专业地在欧美国家推广起来。专家和学者也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儿童对死亡问题应该有观察、发问、表达、记忆及感受的机会。“死亡教育”的主要目的有4个——使人们获得死亡的知识;使人们对死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提高人们为濒死病人提供帮助的能力;减少青少年的意外死亡。

  当然,“死亡教育”的方式是应该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契合的,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留遗书”“写墓志铭”“参观火葬场”等方式,的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我们可以从东西方“死亡教育”的模式中找到一种共性的东西。比如遍布欧洲和北美的“犹太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和我国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我国在北川县城原址拟建的“国家地震博物馆”“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等,无疑都是很好的“死亡教育”基地。在这些地方祭奠和缅怀逝者,唤起孩子们对生命的思索,用客观态度看待死亡、珍惜人生,从而理解生与死,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这样的做法显然更恰当,更易被普遍接受。

  “死亡教育”在进行过程中,注定要遇到各样的压力和阻力。但我们应该勇于抛开世俗的桎梏,尽快建成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便于孩子成长的“死亡教育”。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魏孝通    来源:津报网--每日新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王少雄赴青川调研
 

  【 2008-11-23 01:39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王少雄等领导在马公乡窝前社垮方体上调研

  四川新闻网青川11月22日电(柳桂华 记者 李京枝 实习记者 万忆) “要把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当务之急的大事,特别是把高寒山区群众安全过冬作为重中之重。”11月22日记者获悉,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少雄在广元市委书记罗强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青川县马公、石坝等高寒山区对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和灾后恢复重建进行了调研,王少雄特别强调道。“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千方百计确保受灾群众有过冬住房、有充足口粮、有御寒衣被、有就医保障,安全温暖过冬,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新的贡献。”

 
王少雄等领导考察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并为遇难同胞敬献鲜花

  气温日渐下降,寒冬即将来临。王少雄十分关心灾区特别是高寒山区群众的安全过冬问题。王少雄一行一大早从广元出发,翻山越岭,时而在地震滑坡体开出的山路上爬行,时而在河沟里穿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地震滑坡体最多、山崩地裂最严重、受灾最为严重、最为偏远的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和高寒山区的青川县马公乡朝阳村窝前组,察看受灾群众防寒保暖情况,时至下午3点半才吃上午饭。

  地震灾害造成棚子山山崩地裂,垮石5000多万方以上,家园和农田被摧毁、27户38人被埋。灾害发生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怀下,紧急抢救伤员,转移安置人员,做到了无次生灾害人员伤亡,所有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有住的,有吃的,有干净水喝,有御寒的衣被,有基本医疗保障。王少雄先后走进该乡朝阳村窝前组受灾群众何长兵、何长贵和红马岩六组受灾群众李云芳的家,与群众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大家有没有过冬衣被,过冬还有什么困难,一一察看了过冬住房的保暖、御寒的棉衣棉被和过冬粮食的储备等情况。看到受灾群众衣食住有保障时,王少雄露出微笑。王少雄叮嘱各级干部和受灾群众一定要立足于防范极度严寒天气,通过自力更生,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千方百计储备好过冬的粮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大家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健康过冬。在马公乡三台村白朝梁的乡政府临时办公地点,王少雄察看了乡政府的过冬粮食和物资储备情况,要求乡村组干部要抓紧时间就地就近储备粮油、燃料等过冬物资,并逐级发放到农户,满足冬季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并慰问了浙江的援建人员。

  在竹园镇,王少雄还到松树村和工业发展集中区青云上公司,实地察看了农房重建、安全过冬、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恢复等情况。王少雄强调,高寒山区群众安全过冬是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千方百计确保受灾群众有过冬住房、有充足口粮、有御寒衣被、有就医保障,安全温暖过冬。对“两孤一残”、低保家庭、五保对象、特困家庭等困难群众以及年老体弱的老人和抵抗能力差的小孩要给予特别照顾,采取党员干部帮扶等办法,多方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对于受灾企业要加快恢复生产经营和建设步伐,早日形成产量,扩大规模,做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推动重建美好新家园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王少雄还参观了位于红光乡东河口的地震遗址公园,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敬献了鲜花。
 
 
 
编辑: 王敏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 里 悲 风 东 河 口
    2008-11-24 11:16:01   来源:广元新闻网

 

这幅图景含义颇多,既代表青川的民居特色——穿斗挑粱,又代表死难的同胞因为地震而背负苦难的十字架,又标示出了东河口地震前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

 

这根不知在地下埋了多少年、都快变成乌木的枯木,这次滑坡时垮出来。如今它伫立在纪念台一侧,就像一根香烛永久地纪念罹难同胞

 

地震文物

 

文物管内文物——被砸坏的汽车

 

青川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废墟里收集地震文物

 

公园建设的民工都是东河口幸存村民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回顾与展望

本网记者  熊芙蓉 文·图

“千里悲风龙门山,万众生灵瞬时休;汶川地震何惨烈,请君看看东河口”。1116,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开四在青川县东河口参观完地震遗址公园后,奋笔题诗一首。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青竹江、红石河在这里交汇,王家山、牛圈包山,瓦窑梁将这里环绕,一听这些生态古朴的土地名,脑海里便会展现出一幅山清水秀、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美丽村庄图画。然而在20085121428,震魔聚集巨大能量,在此地用长达80多秒的时间对此地进行毁灭性破坏,“砰——砰——砰——”三声巨响,王家山倾泻而下,牛圈包山向瓦窑背梁坍塌。王家山裂开后开始垮方,掩埋了王阳坪和三元坝,然后挤压,冲过40长的东河口大桥,王家山开始“爆炸”,大块大块的石头几秒钟就飞到了两公里之外的新华桥。天崩地裂,江河呜咽,气浪掀天,浓烟四起,美丽的东河口村在一瞬间便从这个地球表面消失, 4个村庄的780余父老乡亲没来得及呼救,没来得及呐喊就被无情掩埋在百多米厚山体崩塌的堆积体下。

苍天无语,大地悲泣……

面对史无前例的特大灾难,活着的人该怎样面对?家园尽毁的人们又该怎样继续生存?对于伤害人类的大自然,人类又该有怎样的态度?

震不垮的广元人擦干眼泪,在悲伤中思索,在疼痛中前行……

酝酿早:专家科考 保护遗址

天崩地裂、江河改观的那一瞬间以后,东河口往内52公里这一带,每天都聚焦着市、省、党中央国务院乃至全世界关切的目光。

据介绍,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副市长何顺洪在第一时间看到东河口的惨状后,均被深深震撼,分别对青川县提出要求,对东河口的地震遗址给予重点保护,旨在今后打造精品景区,对罹难同胞予以永久性纪念,给科考研究提供基地。青川县委在积极展开救援的同时,深刻贯彻这一指示,他们与全国各地参与进来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详细沟通,仔细协调,怎样开挖道路,怎样在堰塞湖泄流,怎样在滑坡体上开路,在确保受灾群众尽快避让地质灾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同时,做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地震遗址。

青川县旅游局在悲伤中也默默开始了这项工作。

62,国家旅游局到青川考察,青川县旅游局向国家旅游局专家提出申请,请求支持将东河口建立一个新的景区,并给予立项支持,征得国家旅游局专家同意后,青川县旅游局做好报告,层层上报,国家旅游局在7月份立项,并邀请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石应平、李伯怀等教授对东河口实地踏勘做了总体规划。

浙江援建指挥部与青川对接后,高度重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亲临东河口现场考察,对这一项目予以支持。浙江援建指挥部规划组与产业发展组立即与浙江大学取得联系,浙江大学委派教授金平斌成立项目规划组,组织专门人员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在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五乡一镇的土地上实地踏勘。在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进行了一周时间的资源普查。该规划组结合成都理工大学对这一带的考察结论——这一带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色彩万千的堰塞湖;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最为复杂的地震表现形式,是研究地震类型和科考的重要基地。

经过现场考察和深入思考,该项目组与青川县达成共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建设是带动青川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资源转化战略部署,有效保护地震遗址,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变地震灾难为富民资源的重大举措,于是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建设定位为《地震遗址公园》,并着手编制《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性规划》。

20089月,青川县成立了 5.12汶川大地震国家纪念园—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确立了“一年出成果、三年创品牌、五年成精品”发展战略。

建设快   就地取材借势造景

 “祭奠遇难的同胞,礼赞生命的坚强,高唱奋进的壮歌”正如市委书记罗强在开园仪式上讲的那样,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

“有这么多相识与不相识的人,从各地赶来祭奠我们的亲人,我们感到很安慰,死去的亲人也可以瞑目了”,一位在公园工作的东河口村民对记者这样讲。

破碎的民居,裂口的路面,滚落的飞石,七零八落摇摇欲坠的吊桥,滑坡的山体,呜咽的江河在关庄镇新华村原始地组成一幅立体的地震遗址公园入口图;硕大的地震石原地围圈标示;地震遗址广场的三块巨石“川”字造型,就地取材 ;东河口堰塞湖中间的电杆,东河口小学师生逃生的梨儿树都原样保持;在如今已经看不到的东河口村原貌以及东河口大桥、东河口小学等地,设立对比图片;在掩埋最深、人数最多的地方建立纪念台,镌刻罹难者姓名;抗震救灾语录在地震飞石上镌刻;诗词长廊和图片展长廊集中展示灾情、关爱、营救、重建、感恩多个方面内容;地震文物展示囊括灾难毁坏实物、定格瞬间照片和时钟、抗震救灾党员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志愿者所用物品等等,公园的所有建设和展示都极大地凸显了建设者借势造景的理念,纪念、感恩的主题。

而地震知识长廊中所展示的地球应力爆发点的相关知识以及地震知识,防震常识,告诉人们地震不可抗拒,但可以预防,地震无法准确预测,但地震可以科学认知。同时间接告诉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渺小,警示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态度。这些无不体现出公园在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的游人服务中心精致小巧,功能齐全”,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说,为了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地震遗址原貌,在施工建设中,他们选在最低的位置,用最小的面积,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将停车场缩小,对地面不予硬化,游人路径解决可进入性即可,对滑坡体用木栅栏进行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集中大家的智慧,为一个石头该放什么位置,哪些地方可以动,那些地方不能动,旅游局干部和管理人员都要反复讨论。同时,该局将保护区域内的民居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说服老乡尽量不要去动残垣断壁中的物品,目前他们正在制定对这些民居的补助政策。

“就地取材,就地用工。”这是公园建设的取材用工原则,很多东河口村民在公园建设的工地上挣到了地震以后的第一笔钱,有的挣三五千,有的挣上万元。

1112的开园仪式上,随着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那洪钟似地“开园”声音响起,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龙门山断裂带地图的巨幅背景像一扇大门一样徐徐开启,象征汶川、北川、青川的“川”字形三块巨石迎面而来之时,东河口的老百姓明白:东河口已今非昔比,他们将面临生活、思维、生存方式的改变,这一刻预示着新的生活大门已经向他们徐徐打开。

据青川县旅游局统计,开园后的几天内,东河口的游客出现井喷现象,每天的游客与日俱增,仅在一周内就接待游客上万人,服务中心小卖部生意火爆。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老百姓的生存更是当务之急”,青川县委常委彭仕扬说,他们没有在悲伤中停滞不前,没有在亲人的坟墓前徘徊,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的英雄气概,耗资300万元在一个多月就完成遗址公园的一期建设,这是浙江人民和青川人们共同创造的奇迹。

 

           收集细:范围宽广种类齐全

在祭奠台的旁边,有一个帐篷围成的小院,里面摆放着被地震损坏的汽车、摩托、倒塌房屋塌毁的冰箱、震毁学校的国旗、部队在青川灾区抗震救灾时书写张贴的标语、从倒塌学校里捡出来的书包……这就是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见证“5·12”——青川地震文物展》,这种露天专业性地震文物展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展览馆了,但是它却直观全面地反映了青川县抗震救灾情况;生动地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青川人民的关怀和帮助,以及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展览共分为“地动山摇”、“亲切关怀”、“万众一心”、“手足情深”、“恢复家园”、“前程似锦”等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既有实物展示,又配有图片及文字说明,直观明了、震撼强烈。

据介绍,这个最简易、最具个性特色的展览馆将会在关庄镇另建。

 “作为一个文管干部,这种收集意识早已有之,5月下旬我们就开始收集,”青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所长李蓉说,后来省上开会明确提出要求后,他们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收集。

木鱼中学粱老师的妻子是音乐教师,地震前不久买了一架钢琴,视琴为宝,在地震中砸坏,夫妇俩依然将其掏出,搬进自家的板房,破碎的钢琴虽不能弹奏,但看着也是一种安慰和纪念,当文物管理所几位同志收集地震文物到达时,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卖。但听说征集地震文物,老师夫妇顾全大局,将心爱的钢琴捐献出来。

为了撬出木鱼中学废墟中一个砸坏的摩托车,他们找到摩托车主人,请求支援工具,配合一起掏出,主人先不同意,后又怕余震危险不肯配合,但他们始终不放弃,后来呢主人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一起与他们将摩托掏出来。

“为取凉水镇猛虎师留下的标语横幅,我们差点没命”,猛虎师用布做的标语挂在一幢摇摇欲坠的危房上。到很多地方收集地震文物,老百姓都不敢进屋,不敢上墙,只有他们亲自动手。饿了,就吃自己带的干粮;困了,就地打盹;碰上有价值的文物,先垫上自己的工资进行收购。

半年来,该所4位干部职工冒着频繁余震和生命危险,跑遍36个乡镇,行程2千多公里,从抗震救灾第一线,从残垣断瓦中,从摇摇欲坠的废墟中收集地震文物数千件。

            展望远:面向世界烘托悲鸣

当汽车经关庄镇转过公路的拐点,那山崩地裂江河改观的悲壮场面映入眼帘时,不管是谁,无不为之震撼,无不为之落泪,无不为之心情沉重,无不感慨生命之渺小。厚厚滑坡体上伫立着的形如十字架的穿斗挑粱,静静诉说着人们心中的悲怆。“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在镶嵌着地震罹难者的姓名祭奠台前,亲人哀嚎呼唤,游人默哀献花,黑色的大理石碑,层层叠叠的白色菊花,声、色、形立体组成的这幅菊殇图景更是让人心中的悲鸣难以释怀。

“我们的解说员每每来到这里,都会声音哽咽”,公园管理干部告诉记者,公园培训的导游每当解说东河口小学遗址、穿斗挑粱下、祭奠台这几处景点时都会泪流满面,因此在目前,他们还没有考虑培训当地幸存者做导游,因为那无异于一次又次撕开心灵的伤疤。

1112,在汶川地震半年祭日举行的开园仪式上,全国50多家媒体再次聚焦东河口,面向全世界再一次展示了东河口地震的惨烈。在百度里搜索“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有39000多条关于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信息,这是旅游局干部在地震遗址公园开园后在网上搜索的结果。

这种悲怆的意境会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那2000万方大面积的滑坡体会否随着天长日久,草长莺飞而失去震撼力,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牌、授科研基地牌,授教学实践基地牌,授予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否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浙江大学的规划图上,记者看到有2008年——2010年的近期规划以及2008年——2022年的总体规划。近期规划中,基本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总体规划中,划定了一心四区:东河口纪念中心,关庄入口接待区,青竹江水上接待区,红光乡村旅游区,红石河堰塞湖群生态恢复区,其间包括建立科考基地、建设地震遗址游览系统、博物馆、抗震救灾展示馆、游人中心、咨询中心等。

据了解,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列入对口援建重点项目,计划用23年的时间,把它建设成为一流的地震遗址精品景区,使之和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串连成一条特色旅游线路,成为促进青川灾后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相关链接

 

市委市政府邀请的著名学者何开四在参观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后,现场为公园的发展支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大门入口处,青竹江对岸的那块垮光的山体上,沿本来的裂痕,刻上不一定规则,显得有些破碎的“东河口”三个大字,给人第一震撼的印象。

二、在现在的祭奠台建一座死墙,将地震罹难者生前照片嵌于墙上,造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三、在祭奠台合适的地方刻上“你们在下面,我们在上面,你们与我们在一起”,一传达纪念之情。

四、在祭奠区域内建一个断裂层浮雕墙,用崩塌体的高度,将这一带当天被埋群众的瞬间状态加以想象,然后复原,做成一个大型浮雕,还原地震的惨烈,树立人类敬畏自然的态度,激发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避免灾难。

五、地震诗词用地震石镌刻,给人古典肃穆的氛围和意境。

六、就地取材开发旅游产品,用地震石做装饰品,开发地震矿泉水等。

 

地震遗址公园建设中的小故事

 

 

两台吊车吊不动地震石

地震遗址公园的地震石区域,震前原是一片良田,并无此石。震后,该石盘踞此处,与附近山体崩塌出的石头材质迥异。它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到这里的,还是因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专家都不得而知。

在修建的过程中,施工者原想将现在公园境内的那块地震石搬到地震遗址广场建设使用,于是民工们开始刨土掏取,刨到很深很深时,仍不见石头底部,于是就找来50吨位的吊车来吊,地震石巍然不动。他们急了,于是又调来一台同样的吊车一起用力上吊,地震石依然丝毫不予理睬。他们只好放弃,将土回填成今天的样子,上面抹上涂料予以保护。据介绍,现在游客看到的那块地震巨石只是该石头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体积仍埋在土里,估计约重150余吨。

 

巧遇爱心石

爱心广场确定方位后,人们正在苦思冥想怎么设计标志。有一天,青川县旅游局副局长郭文桃在距离此地30远的地方,偶然发现一块大石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形状奇特,颜色漂亮,外面一层好像水晶,后来专家鉴定外面那层闪亮的东西是软玉。细看,这块石头的形状酷似心脏,于是他们当即确定作为爱心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当你背对石板沟堰塞湖,就能看出这块石头的心形造型。

 

力保英雄梨树

东河口小学遗址中的那棵梨树,是当天全校师生得以逃生的功臣。由于在滑坡体上开路,在红石河堰塞湖泄流,再加之9月份的洪水爆发,校园遗址几乎被冲刷殆尽,那棵梨树也被掩埋浸泡。

为了保护那棵梨树,青川县旅游局大动手脚,先将梨树的周围根系范围松土,再连根抬起一米左右,然后找工程队耗资3万元,将水系改道,将小学遗址后面的河床用水泥浇铸,避免了河水渗漏到学校遗址,梨树也免遭浸泡之苦。

 

东河口村震后大事记

512  下午1428分,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致使全村4社(王家山、王阳坪、三元坝、后院)被垮塌的巨大山体淹埋,灾难史无前例。

513  北京消防官兵入驻东河村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514  下午17时,在消防官兵及红光乡党委、政府的全力组织下,安全转移受灾群众243户,685人至关庄镇寺坝。

515 猛虎师官兵入驻红光,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在东河村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516  来自日本的地质专家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陪同下,深入东河口实地考察地质灾害情况。

518  东河口堰塞湖形成、库容量达50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直接威胁下游关庄、凉水等多个乡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20  济南军区维和部队某工兵团入驻东河,开展堰塞湖排险和东河至红光通道建设。

522  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广元组几位专家再次奔赴青川东河口堰塞湖进行实地考察。

526  武警水电部队进入东河口,用机械疏通了断道公路。

530  6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分别驶进东河口堰塞湖、红石河堰塞湖开挖泄洪口。

65   建成东河至石板通行桥梁。

67   青川东河口至石坝乡车行便道全线通车,生命通道打通。

619  东河至石板村便道打通,东河口、石板沟堰塞湖水位得到控制。

625  安徽省合肥卫生防疫队入驻东河,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73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深入东河口察看灾情,了解受灾群众安置情况,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9月中旬  青川县“5.12汶川大地震国家纪念园—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办公室成立。

919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开工。

1112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半年祭之日,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园。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而形成的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该地震遗址公园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公园呈“Y”形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
 
图片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631105100921898146089.jpg
查看原图 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631105100921898146089.jpg


地震遗址公园门口的房子满是裂痕



图片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7311051009213592381310.jpg
查看原图 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7311051009213592381310.jpg


曾经美丽的东河口

11月8日下午5日,东河口村牛圈包山的山顶上,传来“轰”的一声巨响。工人爆破了巨大的悬石,防止开园之后石头掉下来砸到过路的游人。这一天,公园在进行最后的赶工,大量村民来到设立纪念石的小广场,在石板上寻找着自己逝去亲人的名字。从9月17日起,幸存的东河口村村民每天带着工具赶工建设地震遗址公园。他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是良田、曾经是房屋,曾经见证了多少回荡在山谷中的欢笑…… 

    入口 新华村 

    亭子只剩下空空木架 

    公园的入口,设在关庄镇新华村。地震前,两层楼房建在江边,从楼中穿过,可以走上一座铁索桥,到河对岸的新华村。当地人将这座桥称为新华桥,这是村民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如今,河这边的楼只剩下一层,墙体上有交错纵横的裂缝。楼顶上,原来用木头建成的亭子只剩下空空的木架。河那边的山仿佛被刀砍过,一道道的白痕清晰可见。 

    红光乡东河口村是地震遗址最为集中的遗址群。占地800余亩的遗址群,到处是“爆炸坑”。每一个景点,只是用简单的木篱笆圈住,除了必要的说明和指示牌,没有刻意进行装点。为了方便游客行走,用大大小小的石头砌出一条小路。无论站在遗址群的哪个地方,你总会看到十字架。十字架的下面曾经是热闹的村委会、救死扶伤的医院、有人嬉戏的院落。东河口人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心里的疼痛。

图片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7311051009218001480811.jpg
查看原图 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7311051009218001480811.jpg



图片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831105100921390242412.jpg
查看原图 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831105100921390242412.jpg


重达150吨的地震石 

图片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9311051009214521003114.jpg
查看原图 来源: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8-11/10/xin_09311051009214521003114.jpg


十字架下曾是热闹的地方 

 第2站 地震石 

    石下的良田消失不见 

    一块重达150吨的巨石,盘踞在公园中。地震发生后,东河口村村委会一个人也没有了,从河南赶回来的何祥贵留了下来,成为东河口村的管委会主任。这块地震石的下面,是他家里以前的良田。这是一块奇怪的石头,与其他的石头形状、材质迥异。为了防止风化,管理方特地在石头表层涂上一层桐油保护。 

    这块石头,从哪里来?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来的?还是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来的?何祥贵也说不上来。但他记得这一片原来都是良田,现在全部不见了。 

    第3站 遗址广场 

    三块巨石立成“川” 

    广场上,迎面而来的三块巨石如同一个大大的“川”字。三块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间距排列着,寓意5月12日和14时28分。11月8日,工人正拿着涂料,在将中间巨石之下的时间数字颜色加深。遗址公园即将开园的消息,已经引来了很多游客。细心的游客惊奇地发现,3块巨石之下,是青川的地形图。广场边,则竖立着震前东河口与震后东河口的全景照。“‘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广场一侧,无声的数据依然在描述着地震带来的伤害。 

    第4站 堰塞湖 

    堰塞湖水深18米 

    东河口堰塞湖、红石河堰塞湖,是见证了那一刻的惨烈后,留在地球表面的两滴“眼泪”。 

    最大库容达到300万-400万立方米、水深18米的东河口堰塞湖,站在公园广场即可看到全貌。地震垮塌的近3000万立方米土石堵塞了青竹江、红石河,在东河口形成了巨大的东河口堰塞湖和红石河堰塞湖。东河口西南面,红石河堰塞湖在残缺的王家山下静默着。地震时从中间裂开的王家山,一半被抬高甩出,另一半不断有巨石泥土倾泻而下,红石河就此被截成两段,一边形成库容20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另一边,倒流至青竹江。曾经的青竹江红光段,已经不复存在,但当地人仍然未能改口,他们仍然会说:原来,学娃子喜欢在青竹江边上耍…… 

    第5站 东河小学 

    英雄梨树拯救孩子 

    立冬了,东河小学那株看来并不粗壮的梨树,树叶已然枯了。随风飘扬的,是那树顶上的国旗。地震发生时,103个孩子正在教室里上课,其中100名孩子在9名老师带领下,迅速疏散到栽着梨树的操场上。“抱住梨树!”杨国学老师一声喊,里面的孩子抱住梨树,外面的孩子抱着同学。上天最终眷顾了这群孩子,两幢楼在孩子们身后呈扇形倒下,梨树旁的孩子全部生还。“英雄梨树”是当地人给这颗梨树最大的赞誉。 

    第6站 东河口大桥 

    40米大桥了无痕迹 

    红石河上,40米长的东河口大桥连接两岸。村民在桥上相遇,偶尔闲聊两句。11月8日,何祥贵提着一袋石灰,沿途做着标记。在桥头,他用石灰粉画了一个方框,昨日,这个地方立起标志牌“东河口大桥”。这里成为“地震知识廊”里的一个景点。现在,这里只有乱石,没有水,更看不到曾经连接两岸的大桥。地震,让整个东河口河谷抬升了近百米。 

    第7站 纪念台 

    泪水湿碑文 

    11月8日,很多村民围在一块4米多高的巨石前,巨石周围,堆积着刻着大量名字的黑色大理石。这里,将刻上青川遇难的近5000名乡亲的名字,建成“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纪念台。“你们站的这个地方,脚下,就是后院。”白了头发的何先美一直流着眼泪,她的父母、妹妹、妹夫被深埋在纪念台之下。何姓大家族里,几十口人因地震遇难。13岁的何元敏,这个在东河口小学幸存的女孩,在石碑上画出一个湿漉漉的圈。圆圈之内,有她的父母和爷爷的名字。 

    到达公园路线 

    从成都出发,沿成绵广高速前行约207公里,至金子山段下高速。出高速后,大路口左转,上青川二级公路,前行约30公里,路左侧可见“交警凉水大队”指示牌,转左过凉水大桥。前行约15公里至关庄场镇,再前行约5公里即可到达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大门口。 

    小车单程过路费:83元。 

    早报记者吴楚瞳摄影方炜 

    新闻回放 

    地震击碎东河口 

    5月12日14时28分,300米高的王家山倾泻而下,千米高的牛圈包山向瓦窑背梁坍塌。王家山裂开后开始垮方,先埋了王洋坪和三元坝,然后挤压,冲过40米长的东河口大桥。王家山开始“爆炸”,大块石头只用了几秒钟就飞到了两公里之外的新华桥。突如其来的灾难击碎了东河口的美丽。“地震导致该片区房屋100%受损,其中2/3垮塌。青竹江、红石河流域河道10多处被巨量泥沙堵塞,形成积水1500万立方米,致使红光乡、石坝乡、观庄镇等3个乡镇5个村庄被淹埋。”5月16日,早报最先关注红光灾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震撼游客
2008年12月03日
 来源:四川旅游政务网
 
 

图、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游人如织

图、东河口遗址悼亲人

  “到东河口看山崩地裂,见证灾难,激励人生。”昨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从广元驱车经绵广高速,在金子山转省道212线,再经竹园、凉水、关庄等镇,一路前行,道路在滚滚的车轮下延伸,当平整的柏油路面被崎岖狭窄、颠簸不平的临时道路所代替,当赏心悦目的满山红叶被大片大片裸露的岩层所代替时,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为有效保护地震遗址,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变地震灾难为富民资源,11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半年祭之日,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受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聚焦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游客蜂涌而至,时隔近月,入园人数近2万。青川东河口,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名字,已成为一个让人冲击视觉和震撼心灵的地方。


图、束束鲜花寄哀思

  惊世风雷铭刻千秋

  “女儿啊,你在哪儿啊?”79岁的张老太太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穿斗挑梁,失声痛哭。她在儿子、媳妇的搀扶下,第四次从关庄镇来到东河口,寻找女儿家的遗址。“找不到了,房子没有了,人没有了,啥都不见了。”她儿子告诉我们。震前的东河口,群山环抱,美丽的青竹江、红石河在此交汇,山上是地,河边是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毁灭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伴随着“轰”的一声闷响,王家山崩塌了,700多勤劳而善良的东河口人,带着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多少牵挂永远长眠于近百米深的地下。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四川汶川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该地震遗址公园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能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

  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堰塞湖。现已建设停车场、游客中心、步游道、导视系统、解说系统等基础设施和地震石、遗址广场、爱心广场、纪念台、观景台等景点。

图、地震遗址开新店

  凭吊遗址见证灾难

  石长5.1米,宽4.8米,高3.2米,重达150余吨。一过停车场,眼前的这块突兀巨石展现在人们眼前。“震前,这里原是一片良田,并无此石。震后,该石盘踞此处,与附近山体崩塌出的石头材质迥异。它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到这里的,还是因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讲解员说不出它的来历,周围游客更不得而知,只是嘘声一片。

  再往上,三块巨石组成一个巨大的“川”字。这里是地震遗址公园的核心地带之一--地震遗址广场。这三块巨大的石头见证了东河口地震的灾难,它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从始破点汶川经北川到终破点青川的这三个极重灾区。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灾难发生的时刻。三块石头矗立在青川地形图上,寓意为地震震垮的是青川的山河,震不垮的是青川的精神!

  爱心广场的图片展,集中展示了灾情、关爱、营救、重建、感恩多个方面,游客在这里既可见到地震给青川造成的重创,也可以见到全国人援助青川的大爱。

  广场对面,一片土石中有一棵被特意圈出来的老树,它就是东河口小学那棵梨树,它周围是东河口小学原址。“地震时东河口小学师生们围抱着梨树,绝大多数幸免于难,只有3位老师和3名学生遇难。”现在,树上挂满了同学们挂上去的爱心卡、祝愿卡,老树仿佛又长满新叶。

  东河口堰塞湖是因巨大的山体爆发而形成的堆积体阻塞河道而形成的,现在还能看到湖中间的电杆,那里曾经是一片良田。沿东河口堰塞湖往前再走两公里就是石板沟堰塞湖,也是汶川地震的第二大堰塞湖,仅次于唐家山堰塞湖。沿途道路两旁的飞石上,镌刻着数十条地震语录,地震发生以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广元市委市政府喊出了全市的最强音--“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这极大的鼓舞了全市人民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斗志。“有脚有手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两条出自青川农民,广泛流传的标语也被镌刻在公园里。

  ……

  怀着沉痛的心情,沿着遗址新劈的道路,到达专为悼念汶川大地震逝者而建的祭奠台,黑色的大理石祭台,刻着在大地震中青川遇难的近5000个人员的名字。当地百姓认为在这里祭拜最能表达他们对亲人的哀悼之情,也最能将哀思传送给逝去的亲人。

  “你们在下面,我们在上面,你们和我们永远在一起。”面对脚底下被掩埋的780条生命,我们的心在颤抖,眼泪多次滑落,我们与其他游人一样,买来一束束鲜花,放置在祭奠台上,为死难同胞静静地默哀!

  游客涌至带活经济

  整个地震遗址公园集中了崩塌、错位、裂缝、褶皱、断层、隆起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无论对地震地质学,还是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都极具科学价值, 36个连片的堰塞湖更是全省唯一的地震奇观。地震后,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沉积,丰富的矿物质已经使堰塞湖水体呈现蓝、绿、金黄色等多种颜色。

  自11月12日,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游客蜂拥而至。至今,已接待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外宾和重庆、云南、甘肃、陕西、贵州、浙江、黑龙江等省外游客以及成都、绵阳、德阳、内江、自贡、达州、广元的省内游客近2万人。

  “太震撼了,我们回去后要把所见所闻告诉全校的师生们,下次大家一起来,共同见证灾难,激励人生。”剑阁县职业中学的四位教师一早就骑摩托赶到这里祭拜。“我们剑阁和青川一样,都是地震的特大受灾县,但是这样丰富地质破坏形态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也向其他游客一样各自在祭奠台献上一束洁白的菊花。

  “每逢星期六、星期天是游客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接到2000人左右。前天,我们讲解员忙不过来,我都充当了三次临时讲解员。”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告诉记者。

  大量凭吊者和游客的到来,使鲜花、食品、纪念品等相关用品销量大增,也带火了当地50多家“农家乐”旅游店铺。“在这里卖点花,纪念品,好的时候能卖200多元,自己和上学孩子的费用都有了。”地震时在外干活躲过一劫的当地村民何先通说,他家10余口亲人还掩埋在百米深的地下。

  当地许多村民也在这里找到了事情做,何毅波当保安,何元龙卖奇石,何先美卖方便面、矿泉水……还有一些在这里搞修建。“不能一切都靠政府接济啊,我们有手有脚,找到事情做了,心里特踏实。”何先通的一席话代表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相比之下,在关庄镇开“乡巴仔农家乐”的周全生意可就要好多了,“一个月营业额就是10多万元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后,参观的游客多了,来这里吃饭的也就多了。人多的时候,中午要坐20多桌。”他家原来的小二楼地震严重受损,已经拆除,他现在开的是板房“农家乐”,在当地也是独一无二的。

  “东河口后续建设还在继续推进,12月4日四川省旅游局将邀请省市旅游局领导、旅游专家、地震地质专家参与由浙江大学编制的《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地总体规划》的研讨和评审工作;一期扫尾工作也在加紧进行;还在制作地震遗址公园内马公窝前、石坝青龙、苏河三凤、石板沟、红石河堰塞湖等点的图片和文字内容介绍;游客中心旅游交通图、生态乡村接待点图等也在进一步完善……”沈兴娜告诉记者。“东河口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三措施确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旅游市场秩序

发布时间(2008-12-05 10:44) 信息采编:唐继宗 


    为确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旅游市场秩序正常,关庄工商所立足职能,三管齐下,加强凉水镇七岔口至红光乡东河口沿路市场整治,畅通12315投诉通道,确保经营秩序井然。
    一是组织力量整治凉水镇七岔口至红光乡东河口沿路占道摆摊设点经营户,排查经营场所安全隐患。通过近半个月的整治和排查,查处无照经营1户,责令11户占道经营户撤离,督促7户在D级危房中经营的个体户限期撤离。
    二是加强游客接待中心(关庄场镇)副食、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等行业的监管。严查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严禁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过期变质食品。此次检查,查获发霉变质大米120公斤,无“QS”认证标识水产品75袋,过期方便面90袋,过期变质啤酒35瓶。
    三是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内,设立值勤岗和消费者投诉站。坚持每天2次日常巡查,落实专人全天候受理公园内游客投诉,确保12315投诉通道畅通,营造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俞思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心搜索 孤儿姐弟找到了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8-12-08 05:54:13)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5月17日,本报刊登了青川县红光乡石梆村的一对孤儿姐弟,蹲在关庄镇帐篷区里,流着泪望向镜头的照片,以及他们遭遇惨变的故事。一张照片,数百文字,让很多读者心痛不已:"看到照片都想哭。"从那以后,姐弟俩的命运牵动了早报人和无数读者的心。昨(7)日,经历了半年多的苦苦寻觅之后,早报记者终于在成都棠湖中学见到了姐姐陈一萍。

  无助姐弟曾经震动读者

  5月16日,早报两名记者来到关庄镇帐篷区采访。17岁的陈一萍牵着14岁的陈一文走过来,脸上淌着泪:"姐姐,我和弟弟也是孤儿。"她无助地望着我们,望着我们胸前挂着的记者证。她说,地震发生时,她和弟弟由于在学校,幸免于难。当他们刚从恐惧中清醒,又陷入巨大的悲伤:家里所有至亲的长辈,都在地震中遇难。

  那一天,陈一萍流着泪,一个字一个字地在我们的采访本上写下她和弟弟曾经就读的学校名字。周围的乡亲说:"他们两个成绩都很好,现在一家人都没了,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他们?"姐姐虽然一直在哭泣,但至少能跟我们沟通。弟弟蹲在一旁,双手抱在膝上,头埋下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我们告诉他,作为男子汉,一定要跟姐姐互相照顾时,这个小小的男子汉抬起头,泪眼婆娑地冲我们重重地点头。只是一瞬间,他又埋下头去,强压在喉间的啜泣,一直在耳边……

  找到姐姐现在双流就读

  离开关庄镇之后,我们多次托青川县的人帮我们打听这对姐弟的下落。但地震中受到伤害的孩子太多,且被分送到各地。直到11月5日,早报记者将来自南京的越冬物资送往青川县东河口村时,才终于打探到姐弟俩的去向:陈一萍在成都棠湖中学高二(9)班;陈一文则在山东日照实验中学上初一。

  昨日下午6时,赶在陈一萍上晚自习之前,记者终于见到了她。站在校门口的陈一萍,展露出开心的笑容。她说,6月6日,她和弟弟一起被送到了山东日照市。9月1日,她来到成都棠湖中学上学,与她一同到来的,还有其他64个孩子。如今,陈一萍住在英语老师冷玉芳家里。陈一萍现在惟一担心的是自己的成绩跟不上:"我很想留级重新上高一,或者去学画画考艺体生。"

  生活无忧他们想回青川

  昨晚8时许,记者联系到远在日照的陈一文。这个当初不愿讲话的男孩在电话里说:"我经常跟姐姐联系,这里很好,有叔叔阿姨照顾我们。"陈一文住在日照钢铁集团专为灾区孩子们修的安康家园里,他和其他3个孩子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

  从6月6日离开关庄镇后,陈一萍和弟弟再也没有回去过。坐在学校对面的花园里,陈一萍拉着记者的手说:"我好想回去。"在姐弟俩的心里,家园不在,亲人不在,但他们很想再回去看一眼,那曾经和家人享尽天伦的地方。
    记者吴楚瞳摄影赵霞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一月 感受亿年沧桑


2008-12-09 15:27 】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这块石头我不会卖,供游人观赏”

公园大门

    这是游客参观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基本感受。

    延续民族感恩文化心里,温馨;见证人间大爱,感动;被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所激励,振奋;与幸存居民交谈,心酸;听导游讲十字架下的故事,沉重……细品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每一处景点,你的五脏六腑一刻也不会平静,总是一次比一次厉害地掀动起来。

    爆满:开园一月游客两万

    “昨天(周日)导游员不够用,我亲自出马当了三个团体的导游”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青川县旅游局长沈兴娜嘶哑着声音告诉记者,管理处一共有培训了8个导游,但是在游客高峰期,导游仍不够用,执勤人员伍贵斌、邮递员何显伦,他们两位东河口幸存村民,主动请缨为游客充当义务解说员。

    据介绍,每周从周二开始,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游客便逐渐增多,周末双休日游客爆满。停车场汽车停满,祭奠台菊花层层叠叠,关庄镇的游人接待中心游客爆满。

    在关庄镇,记者看到公路两边新搭建起了木架棚,有很多水果副食水果摊点。“乡巴仔农家乐”老板周全告诉记者,自11月12日开园后,短短20天,他们店的营业额已经超过10万元;“清江河鱼府”老板娘周正惠说,地震前,去唐家河、九寨沟的游客从这里经过,他们生意也相当好,但地震后门面成为危房,后面的厨房仓库全部垮塌,只有停业,8月份将门面加固,厨房用帐篷搭建,开始营业,生意萧条,但是自从11月12日在地震遗址公园开园后,他们的生意又恢复到地震前水平,周末双休日忙不过来。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一月 感受亿年沧桑


2008-12-09 15:27 】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签名题字的社会名流不计其数

听着导游员的解说,每位游客无不表情肃穆,心情沉重。

    感恩:吃菌子不忘疙瘩恩

    “吃菌子不忘疙瘩恩,青川人民不忘全国人民情”,一位成都过来的李先生站着一块硕大的地震石前轻声诵读这幅刻在地震石上的标语,似有不解之意,记者凑上前去向他解释,这是一幅最能代表青川县人民感恩心态的一幅标语,菌子就是木耳,疙瘩就是树根,木耳是从树根长出,他一下子恍然,觉得很有本土意味。

    其实,这幅标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青川人民的感恩,还有从中折射出的我们的祖国在灾难面前的空前团结,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强大的凝聚力,军民团结,干群同心共度灾难的坚强决心。不只是这写标语,在这个遗址公园里,渗透着上述元素的还有很多很多,如帐篷文物馆内那些部队用过的马灯、电筒、水靴等抗震救灾物品和“××部队与青川人们心连心”的标语,首首意味深长的诗词,幅幅让人震撼的图片,字字充满深情的描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2008-12-09 11:03:21)稿件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公园游人如织

来这里参观的团体都要到祭奠台为地震罹难同胞默哀献花。

    11月12日,2008汶川地震的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的消息,经媒体广泛传播后,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青川东河口,世界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据介绍,自开园以来,已接待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外游客,重庆、云南、甘肃、陕西、贵州、浙江、黑龙江等省外游客,成都、绵阳、德阳、内江、自贡、达州、广元的省内游客近2万人次。

    团体类型主要有学生团体、科考团体、寻亲团体、单位系统党支部活动团体、企业团体、共青团团体。各个团体来此参观游览兼顾全面中又各有侧重。学生团体以接受国难教育、人类灾难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科考团体以研究地质构造和岩层结构以及防范次生灾害等课题为主;寻亲团体以祭拜纪念为主要内容;共青团团体和单位系统党支部团体以感受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人生为重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存村民在公园劳动

游客对这些古董和古书很感兴趣

    科考:引无数专家竞折腰

    在王阳坪附近的地球应力爆发点附近,20米长的一带区域,每逢雨天就会冒出缕缕白烟,园内工作人员感觉奇特,不明原因,管理处干部也不知究竟。

    前段时间,中科院成都分院科考队到达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时,恰逢天有小雨,爆发点附近冒出的缕缕白烟吸引了他们20多位专家的好奇心。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初步认为:一种可能是地球应力爆发点刚好处在断裂带上,在释放剩余能量;第二种可能是石灰岩遇水的化学反应。他们将继续观察,继续研究。

    日本东京大学福田浩博士、中国地质调查局王伯伟先生自地震后已经多次来东河口,他们认为东河口的地质结构对于他们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已经将这里作为他们科研的一个重要基地。

    在地震遗址公园内的神秘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地震石为什么与周围石头材质迥异?地震飞人王天珍为什么从山上飞向新华索桥而毫发无伤?崩塌体为什么呈直线抛物状态?王阳坪为什么出现生死界限?这一系列奇特的现象等待着科考人员来揭开其神秘面纱。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关庄镇的白石河停车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山滑坡体垮出的“青川”二字

这是何元龙在滑坡体龙强洞附近找到的黑如铁硬如铁的球形石头

    寻亲:祭奠是永恒的主题

    “侄女啊,你在哪儿啊?”在三元坝社遗址坡上,79岁的张老太太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穿斗挑梁,失声痛哭。她在儿子、媳妇的搀扶下,第四次从关庄镇来到东河口,总想找到侄女家的蛛丝马迹。“房子原来在这里,人不知道埋在哪里的,啥都找不到,啥都看不见。”她儿子媳妇孙女也跟着垂泪。

    据介绍,像这样的寻亲人士,在地震遗址公园未建和开建以及建成期间每天都能遇到,特别是青川风俗祭拜日:七祭(每隔七天祭拜一次,三七和七七最为隆重)、月祭、百日祭、半年祭、生日祭等。由于东河口地震前商务繁茂,有许多外地人也在这里遇难,所以也有一些外地人每逢他们亲人的祭日便来到这里祭拜。浙江寻亲祭拜的团体是来过这里的最大一个集体寻亲团体,因为地震前,他们在石坝马工一带开矿场,地震当天有4辆矿车被埋在这一带,10多人遇难。预计周年祭日,也就是明年的5。12,会是一个祭奠高锋期。

    村民:在疼痛中改变起飞

    在通往祭奠台的路途中,多出了两家帐篷,一家帐篷卖烟酒副食小品,一家帐篷卖地震石和各种少见的极具青川特色特点的土著文物。帐篷的前面是货品,帐篷的后面是晚上歇息的床,帐篷外面是煮饭用的炉具。

    “这个石头多少钱”?“你随便给吧,山上垮出来的”,何元龙是奇石和文物帐篷的主人,地震前住在三元坝社,美丽而殷实的家园被掩埋在脚下,身上穿的衣服全是爱心人士捐赠的。现在,他每天他的任务就是到山上找一些奇特的石头,到一些村民家中收集一些有意思的古董:如年代久远的家具木雕、神物木雕、手抄古书等东西,摆放在帐篷前面。他说卖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供游客观赏,他这里的东西游客很感兴趣,都爱不释手,他偶尔也卖掉一些自己认为不太重要的文物和奇石,如遇独一无二的又很有价值的奇石和文物,他坚决不卖,“如果卖了,后面的游客来怎么能看到这些好东西呢”?

    “那些标语不是告诉我们该怎么活么,我们还有手有脚有条命啊,还得供娃儿上学啊,既然活着就得看远处看未来啊,”在祭奠台卖菊花的村民何先通是后院社的幸存村民,妻子遇难,娃儿在成都西华大学上学,他一家总共十多位亲人遇难,侄儿在山东日照市孤儿院读书,他是侄儿唯一的亲人,因此他时刻牵挂和问候,虽然他没有完全走出灾难阴影,但是他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幸存村民何毅波当保安,何先美卖方便面、矿泉水,还有一些在这里搞修建,何先通的一席话是东河口幸存居民的共同心声。

    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成为几里黄土;身边再也没有妻子的呼唤,丈夫的温存。他们的心依然在滴血,但是为了生存,他们在疼痛中悄然改变着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凭借着勇敢和坚强的隐形翅膀,他们在慢慢起飞!

    发展 东河口明天全新呈现

    每逢周一,地震公园是游客最少的日子,但是记者仍在园中见到几批团体游客和散客。

    成都的张先生是成都的民营个体老总,他们一行数人是头天为青川县骑马乡送便被和电热毯去,今天顺便前来参观地震遗址公园。他们感受颇深,心情极为沉重,认为遗址公园以感恩和纪念为主题的建设理念正确,应该有这样一个国殇教育、灾难教育、科考教育基地,表示回去转告亲人发动学生来此接受教育。这批民营企业家听说在园内值班的工作人员夜间需要棉大衣这一情况时,马上记下电话号码,表示回去邮寄过来。他们很感谢青川尽快建成有这样一个公园让他们感受震撼,见证灾难。

    “太震撼了,我们回去后要把所见所闻告诉全校的师生们,下次大家一起来,共同见证灾难,激励人生。”剑阁县职业中学的四位教师放月假,一早就骑摩托赶到这里祭拜,“我们剑阁和青川一样,都是地震的特大受灾县,但是这样丰富地质破坏形态还是第一次见到。”

    据了解,东河口后续建设还在继续推进,12月15日四川省旅游局将邀请省市旅游局领导、旅游专家、地震地质专家参与由浙江大学编制的《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地总体规划》的研讨和评审工作;一期扫尾工作也在加紧进行;还在制作地震遗址公园内马公窝前、石坝青龙、苏河三凤、石板沟、红石河堰塞湖等点的图片和文字内容介绍;游客中心旅游交通图、生态乡村接待点图等也在进一步完善……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东河口的明天一定会以另一种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地震遗址公园吸引2.5万游客
2008-12-14 10:16:40 来源:四川在线

    祭拜亲人、参观考察……自11月12日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至今1月,每天前来的人络绎不绝。昨日,据公园管理方介绍,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前来东河口参观的人数超过了2.5万人。

 昨日下午,记者驱车再次来到东河口。7个月过去了,地震给东河口造成的损失依然触目惊心地呈现在眼前,但与当初相比,现在的东河口逐渐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在地震遗址上,一盆盆鲜花在初冬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醒目。围绕着遗址纪念碑,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拍照留念。据工作人员介绍,自从11月12日公园开园以来,东河口不仅成了一个景点,更成为众多市民祭奠亲人的重要场所,很多科考人员和游人也纷纷前来,平均每天的客人都在800人以上,明显带动了青竹江流域乡村旅游带的恢复发展,直接吸收和带动地震区幸存者参与就业上百人。

 青川县旅游局的人士介绍说,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目前开园的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在浙江大学的规划下,还在一边设计一边打造。整个公园采取的是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借势造景和就地取材。现已确定保护范围,划定保护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界限,确立了保护的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制定了地质、堰塞湖、地震文物等保护措施,目前已建设好了遗址公园大门、停车场、厕所、游步道、地震遗址广场和部分遗址保护栏、地震遗址广场、爱心广场、地震知识长廊等。

 □新闻链接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遗址呈“Y”形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苏河乡三凤村等地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多种地质破坏形态。 文/图记者余勇李罡

编辑:周卉敏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在成都讨论出台
中广网    08-12-23 19:43 
 
    中广网成都12月23日消息(记者周平 隆敏)2008年12月23日,地震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规划评审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建设厅、广元市委市政府以及四川省原旅游局局长何一心、中科院何毓成研究员、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石应平教授、等专家参加了评审会。提出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作为青川旅游产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支点,建设成为融纪念、遗迹保护、科普教育、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规划指出,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开发具有全球性、探求性、社会性、环境性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明确了规划范围,分析了规划区现状;对地质背景、地质遗迹形成条件、地震遗迹类型与分布,以及从地震遗迹的科学探秘、山川巨变、生命珍贵、区位交通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评价。确立多功能、速度优先、安全减灾、分步实施、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规划原则和纪念感恩、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为主题。规划对公园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分布、规模、稳定性、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防治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作了分析。

    将公园的规划实施分为近期(2008-2010年)启动期、中期(2011-2016年)发展期、远期(2017-2022年)完善期三个阶段。确定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纪念中心、关庄入口接待区、青竹江水上活动区、红光乡村旅游体验区、红石河堰塞湖群生态恢复区五个建设重点。对地震遗迹资源的保护确立了分级保护、分类保护、重点保护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对旅游安全提出了全面整修道路、建立防护工程、设置禁入区、科学合理选址、制定安全制度、建立等级制度等措施。并就规划实施突出了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绘制了现状资源图、核心保护图、总平面图、交通规划图、地震博物馆效果图、入口广场效果图、酒店效果图等三十多幅规划图件。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吴菁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红光乡东河口村震后芸芸众生相

2008年12月24日15:40   成都天府早报  党青 

 在绝望的大山 砍下希望的石头

地震前的世外桃源

流水潺潺的红石河,蜿蜒缠绕王家山,奔腾穿过东河口大桥与青竹江汇合,顺势而下形成当地人称的东河。翠绿旖旎的东河四周,各式农家小院在葱茏林木掩映中错落林立,这就是依山而栖、坐西向东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

王家山脚下,栖息着红光乡王阳坪社、三元坝社、后院社、王家山社4个社村民。

东河口 “三界交叉”。去竹园镇、石坝乡、马公乡,大都会聚集在村委会门口小卖部附近等班车。去江油、青川县城、唐家河风景旅游区,班车都在这里驻足歇脚。久负盛名的青川野生木耳、羊肚菌、美味牛肝菌……大多被商人从这里集散。

有山、有水、有良田,车水马龙的东河口村,如同世外桃源。

青川县城所在地叫乔庄,东河口,因它的别样繁华,则被称为“小乔庄”。

 
 
惊天爆炸 盛滿人间怆然眼泪

5月12日14时28分,地底一股超然力量突然隆起,生生把沉默数千年、垂直高度足有300米的王家山从中间错成两半,被抬高的那一半大山,崩塌、断裂瞬间而至,上千万方巨石裹挟泥土雷霆万钧般从西向东以扇形倾泻而下,王家山社首先消失后,巨量巨石和泥土再横扫千军,埋了王阳坪和三元坝两社,此时地壳开始挤压,更大的泥石流冲过40米长的东河口大桥,覆盖后院社……在这里,王家山开始“爆炸”,最大的那块石头,只用了几秒钟,就飞到了两公里之外的新华桥。而新华桥,已经是关庄镇的行政区域。

村委会会员无一幸免,东河口大桥被埋57米,后院社被埋100米。

王家山脚下的人类和自然痕迹已经荡然无存;王家山侧翼高达千米的牛圈包山向瓦窑背梁坍塌;碧蓝的红石河、青竹江、东河被生生轧断,充满泥沙的一段,河床被抬高近百米,另一段河流倒流青竹江!王家山崩塌、断裂倾泻而下的扇形南北左右两边边缘,巨大的气浪竟然把“缘”外两旁所有树木拦腰砍断,房屋屋顶全部掠走……

被生生轧断的东河口、红石河,形成两个堰塞湖。最大库容达到300-400万立方米、水深18米的东河口堰塞湖,地震垮塌近3000万立方米,堵塞了青竹江;青竹江倒流形成了最大的石板沟堰塞湖;东河口西南面,地震时从中间裂开的王家山,一半被抬高甩出,另一面不断有巨石泥土倾淀而下,红石河就此被截断,塌方总量1800万立方,形成库容200万立方米、水深32米的堰塞湖……

东河口、红石河堰塞湖,成为盛滿那一刻惨烈留给世人最怆然的两滴“眼泪”。

5月16日上午11时许,东河口“断肠崖”,身着“国际紧急援助队”服装的一队日本人,无限惊讶瞪大眼睛默视着东河口村。作为第一批进入青川的国际救援队伍,这批日本救援队员们,在首次踏进中国国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向“断肠崖”,向遇难者默哀。

领队小泉崇说,他们的救援,仅能针对地震后困在钢筋水泥等建筑物里的生命……

曾经的青竹江红光段,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当地人仍未能改口,他们仍然会说:原来,学娃子喜欢在青竹江边上耍……无论现在堰塞湖多么美丽,东河口人依然会想:如果没有地震……

“5•12”特大地震发生,我和搭档吴楚瞳,是第一个走进这里的记者。

在青川,无论当地官员或普通民众,一提起这次地震灾难最重的灾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木鱼中学,红光乡……

红光乡距离县城很远。由于当时道路和通讯中断,它到底重灾到什么程度,当地人说不清楚,也没见媒体报道。最权威的说法只有当地官员的几句简单描述:两座山同时发生泥石流倾泻,山脚下的村庄被埋了……

当时采访时,设在关庄镇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官员说,那里大概最多死了百多人……因为那个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留在家里的仅仅是老弱病残……但我们根据10多位在此地寻亲的外地打工者口中描述判断,东河口村,起码近千人遇难……

11月12日,作为汶川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公园开园的东河口村,对外正式公布了死亡人数和名单:“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社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


东河口地震出现了N个奇迹

东河口地震出现了N个奇迹。

王家山自西向东倾泻而下,扇形南北两边缘形成了两条生命线。

扇形内,无一幸免。扇形南北两翼, 家住北端的黄光礼、黄光华、何应军;南端的杨林生等4户生还,他们受损的房屋,作为地震民居遗址,成为景点。

东河口村最幸运要算家住东河口靠东的何清凤家。地震时,巨大的石浪扑下刚刚从他家边缘掠过!“天一下就黑了,那气浪声音好吓人哦 ……” 何清凤老婆强秀说,听到声音不对,她拉起女儿何畑畑抱着头就往墙角躲,“气浪掀翻了房顶,女儿腿被砸伤……”

而何清凤当时正好开着拖拉机拉矿行进在沿红石河的山路上。所幸,他的车也正好在气浪边缘!

一家三口,神奇地处在南北边缘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烈……


能把边“缘”外两旁所有树木拦腰砍断、房顶掀翻的巨大气浪,竟然没有奈何何应全、王天珍夫妇!

何应全、王天珍当时在山上打菜籽。地震前一分钟,60岁的王天珍感到口渴,就离开老公回家。

地震瞬间,王天珍只是感到天旋地转,“当时天黑了,我也不晓得我咋个在河里面的,我干活的那个坡坡,距离河还远的很……稀里糊涂的,只感觉两个胳肢窝里有树枝帮帮撑着我往下冲……”王天珍说:“说是河,已经没有水,全是泥浆石头……”

王天珍的确被源源不断的气浪和泥水推着拖着冲出一公里远,在地震遗址入口附近,她战战兢兢刚爬上岸,在岸上躲避地震的外村人何红梅大惊:“你是哪个?咋个只穿了一个贴身褂褂和内裤哦……”

“大妹子,我是王天珍啊,快到你家里给我找条裤子……”

“我不敢回家拿啊,震的还那么凶的……”

……

何应全就更神奇。气浪袭来,环顾四周,他知道从哪个方向跑都难逃脱,于是干脆躲在一个凹形巨石之下。气浪从巨石两边呼啸着掠过。那凹形巨石随着巨浪上下不断作“点头”状,就是没倾覆!躲在凹石的何应全毫发无损!

何应全从凹石出来,迎面碰上一个浑身泥浆、只剩两个眼珠还在转的人。何应全惊恐地問:“你是哪个?”

“老汉(儿),是我……”

顾不得那身泥浆,恍如隔世的这对老夫妻紧紧相拥而泣……


东河口小学内那棵直径约10厘米的梨树,距离何清凤家仅几十米。

山崩地裂瞬间,两栋教学楼分别向南北向倒塌。巨大气浪像飓风袭来,老师拉着学生,迅速疏散到栽着梨树的操场上。“抱住梨树!”杨国学老师一声喊,里面的孩子抱住梨树,外面的孩子抱着同学。一层叠一层,死死彼此抱住抵抗……

东河口小学,103名学生,9名教师。

地震时,何天义、何发贵、何清芳3位老师,为救3名未来得及跑出教室的学生,与孩子们一起被埋废墟。

抱在梨树最外圈的6名教师和部分学生被飞沙走石所伤。但整整100名学生生还!

13岁的陈伟达和14岁陈一文,就是这棵梨树“搭救”的幸运者。


三元坝社的何应波,也是被自家院子的梨树所救。

三元坝社有10几户人家刚好在“扇”外。当时,他正在自家房顶上修缮房子。地震袭来,站在高出的他,眼见无法逃避,求生欲望迸发的力量在此间不可想象——他拼命纵身一跃,紧紧抱住了院内的一颗梨树!“我至今没有想通,当时我距离梨树起码有五六米远……”

何应波说:“梨树救了我,也救了其他人……”

在“扇”外的这10几户人,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房子全部垮了,老弱病残被废墟压着,40岁的何应波,此时是唯一壮汉。从树上下来,他和从房间里面跑出来的老婆一起,迅速把孕妇赵朝会从废墟拉出来,然后七手八脚刨乡亲……

悲欢离合 断肠崖上天地共泣

5月16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四天。关庄镇河对岸的一大片良田成了彩条布抗震棚天下。逃命而来的红光乡人,全部聚集其中。

“地震导致该片区房屋100%受损,其中2/3垮塌,生还的村民全部无家可归。青竹江、红石河流域河道10多处被巨量泥沙堵塞,形成积水1500万立方米,致使红光乡、石坝乡、观庄镇等3个乡镇5个村社被淹埋,交通、通讯全面中断和停电停水。”5月16日,我和搭档吴楚瞳带着青川县委的托付,自驾车跟在推土机后面,驶过凉水大桥,成为川内媒休最先关注到红光灾情的记者。在关庄片区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我们全文照抄到这样一份还无法送达青川县政府的灾情报告。

青川的各个安置点里,大多数灾民都没有专业帐篷。到14日下午16时,青川县到位帐蓬仅920顶,15日这一数据仅微幅波动。16日下午17时我们回成都途中,仅看到两卡车帐蓬前往青川方向。


地震时,通往村庄那条唯一公路被巨石斩断形成悬崖。无数打工回家寻亲者,只能站在这“断肠崖”上凭空凭吊亲人。

5月16日10点过,早年从东河口村嫁到关庄镇新华村的何仙昆,站在崖边,啜泣着指着一个泥石流方位对我们说:“那就是王阳坪社,我妈、妹妹、妹夫、弟媳两娘母5个亲人都被埋在哪里……”她爱人张清华说:“地震前,这个村的确比我们新华漂亮,到处是楼房,家家门前屋后到处是树木,可现在,这里已经变成石头和泥沙……”同时与何仙昆夫妇一起来凭吊的,是在成都双流机场打工的侄女何琼、在重庆打工的侄儿何强,他们俩姊妹,在“断肠崖”处看着自己父母家大致位置,哭着跪了又站,站了又跪,眼泪已经流干…………随同日本救援队前来的记者,面对凄容满面的何仙昆和悲痛欲绝的何琼,心情沉重,默默几分钟对望,没有发出一句采访提问……


那天上午11点过,东河口村高家山社的马某,和一群村民一起,背着背篓在淤泥中艰难地行走。好不容易爬到裂开大口的公路上,他在“断肠崖”旁停下歇息。他的母亲、哥哥、侄子,在地震中遇难。身无长物的马岳会,将妻儿安顿在关庄抗震棚里,冒着危险回到垮塌的家中“掏”东西。连续3天,马一次次涉险回家:“两三个小时,就掏得一点点东西,背上就要赶紧跑。因为余震很多,在山上很危险……”

我们那天看见,马的背篓里,并没有值钱东西,只是被褥一类物什。


16日中午,17岁的陈一萍牵着14岁的弟弟陈一文,走到我们面前,流着眼泪对吴楚瞳说:“姐姐,我跟弟弟都是孤儿了……”她的眼神,那样无助地望着我们,望着我们胸前挂着的记者证。

姐弟俩住在石板沟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也许在几十米深的地下,也许在那浩淼的堰塞湖里……

孤苦无依的姐弟俩,牵着手走到我们面前。姐姐流着眼泪,一个字一个字在我们的采访本上写下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周围的乡亲七嘴八舌地说:“他们两个读书成绩好得好,现在一家人都没了,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他们?”姐姐虽然一直在哭泣,但至少能跟我们沟通。14岁的弟弟蹲在一旁,双手抱在膝上,头埋下去,不停地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多次,当我们的手抚过他的头,告诉他作为男子汉,一定要跟姐姐互相照顾,这小小的男子汉,会抬起头,泪眼婆娑冲我们重重地点头。一瞬间,他又会埋下头去,强压在喉间的啜泣,一直在耳边……


王家山背后,一个当地人称“龙藏洞”的山脊梁,神奇般抗住了地震“垂直打击”,但在此间栖息的高家山社和漩坑岭社,祖辈留下的房屋全部垮完。面对家园被毁的巨大悲痛,高家山社85岁高龄的马应珍万念俱灰:“我早已半截入土,死我也死在山上……”面对乡亲们扶老携幼络绎不绝下山躲避的背影,腰部受伤的她,杵着拐棍独孤站在山岭潸然泪下……“那山上还有人?”15日驰援青川的部队,获悉马应珍拒绝转移下山消息后,迅即派出小分队搜寻……战士们轮换背着她,花了4个小时到关庄。被战士们赤诚感动的她说:“我一定要活下去,不然对不起那些背我下山的那些娃娃……”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命运的改变

青川红光乡东河口村的惨烈,是汶川大地震12个极重灾区最惊天瞬间。

这是因为,地震专家事后考察断言:汶川大地震,首破点起于汶川映秀,止于青川东河口。 它是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地震遗址群中全球最壮观现场,涵盖了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改变形态。

东河口地震遗址呈“Y”型布局,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再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大自然带来的这场浩劫,将东河口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爆炸坑”。山丘、房屋、电线杆、树木,平坝中凡凸必凹;原来的平坝却又突然隆起,低的10余米,高的竟达百余米。

这场山河巨变,导致东河口村10个社有4个被全埋;盘崖社、马城虎社被红石河堰塞湖吞没;唐家坡社、天井社、高家山社和漩坑岭社幸存,房屋全部坍塌,他们土地虽在,但地处高山现在已经下雪,且缺水不能生活。全村幸存的1020人,关庄板房住了600多人,红光乡山上住了400……

东河口村已经“三无”:沒家园,沒土地,沒宅基地……


青川县的山川剧变,迫使广元市做出先将3000人移民到异地的决策。5月25日开始,一场建国以来第一次因为地震灾害而引发的大移民拉开序幕。

始料不及的是,被移出的村民水土不服,并没有重新拥抱生活,一些村民开始偷偷地跑回故土,虽然那里什么也没有,但他们愿意嗅着祖祖辈辈居住的气息,继续在这块悲怆土地上生息。

躬身即犁,踏鞋有岸。

这就是青川人。


“你们在地下,我们在地上,你们和我们永远在一起!”——这幅悬挂在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台”上的白底黑字巨幅标语,就是东河口村人向世人昭示的倔强——坚强的他们,死认一个理:即使崩塌了也是家园,誓死要与亲人生死相牵……


王震醒,地震后接续东河口村生命的第一缕顽强血脉。

这个幼儿刚半岁。地震时,尚在母亲肚里的他,跟随妈妈在惊涛骇浪中沉浮。他爸爸王先兵,那天正好在离家几公里外的石板沟修路。同在路上的王先兵没有何清凤幸运,他和许多修路的民工一起,永远沉入了石板沟堰塞湖。

跟随本社幸存乡亲在魔窟艰难熬了一夜的赵朝会,逃到关庄后,“娃娃在肚里拳打脚踢,他一定是被震醒了的……” 赵朝会说:“在广元救助站生下他,就取名王震醒了……” 从未见过父亲和家乡什么样的小震醒,眼神很射人,性格更青川——她妈妈腾手去调选过冬衣服,我们轮流抱着他,他不惊不诧,不哭不闹,只是倔强地用透明玻璃珠似的眼睛,直射他眼里的陌生……

庆幸的是,王先兵遗留的这一孤儿寡母,获得了同村一个未婚男人生命接力——高家山社的张雄,即将成为小震醒的爸爸——张雄和赵朝会都朴实地说:我们不怨天也不怨地,虽然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房子,但我们有手有脚有命一条,生活还得继续过……

我们也许很快能等到那一天。那一天,既是张雄新婚,也许还是东河口村震后第一个重组家庭。

青川幼儿震醒,她母亲本来仅是有感而“名”,殊不知,这名字内涵被她和张雄张扬,将成为东河口村震后苏醒开始新生活的起锚……


自5月16日下午离开关庄镇之后,我们多次托青川县、东河口村的人打听陈一萍姐弟俩下落。但地震中受到伤害的孩子太多,且分送时经手人众多,寻找线索许多断头。直到12月5日,我们将从南京募集来的过冬物资送往东河口村时,才终于打探到这姐弟的去向:陈一萍竟在成都棠湖中学高二•九班就读;陈一文则在山东日照实验中学上初一。

一个周末的傍晚,站在校门口的陈一萍,听到我们叫她,她回眸瞬间,眼里绽放出我们期待许久的美丽笑容。

在校门外街心花园,5月16日她那刻在脸上的绝望,变成了我记忆中的照片。17岁,花季少女以身俱来的淡雅清香,被她漫不经意的举止言谈释放。

陈一萍说,做梦也沒想到大都市有我们的课桌和板凳,而且是全省重点高中……但尽管如此,离开家乡半年,“我真很想回老家看看。虽然亲人走了,但村上长辈还在,想看看他们……”

6月6日,姐弟俩与600同样命运的孩子,被远隔数千公里的山东日照集团揽入怀中。在日照最好学校过度了近三个月。8月31日,在日照集团和成都有关方面安排下,陈一萍来到四川省重点高中——成都棠湖中学就读,与她一同来到棠中的,还有其他64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如今,陈一萍住在英语老师冷玉芳家里。陈一萍现在惟一担心的,是自己的成绩跟不上:“省重点高中,我的确很吃力……我很想留级重上高一,或者去学画画考艺体生……”

那晚8时许,兴奋的我们又马上联系了远在山东日照的陈一文。这个当初不愿意讲话的男孩,电话那头仍细声细气:“我经常跟姐姐联系,这里很好,有好多叔叔阿姨照顾我们。” 陈一文住在日照钢铁集团专为灾区孩子们建造的“安康家园”里,他和其他3个孩子,住两室一厅,今年大学刚毕业的姚广雷专门负责照顾这4个孩子。姚广雷说,陈一萍等一批上高中的孩子回四川后,“安康家园”至今仍有522个来自灾区的孩子,有140余个“妈妈”和10余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照顾他们。

6月15日,姚广雷应聘到“安康家园”当“保姆”,他说,“安康家园”当时特别为了这批孩子招聘男大学生:“本来就想为灾区做点事,正好有这个机会就来了。”他说,住在“安康家园”的每个孩子,一年的费用大约3万余元,都由日照钢铁集团承担。

从6月6日离开关庄镇,陈一萍和弟弟,再也没有回去过。冷玉芳说,就在上周,陈一萍仍固执地给她说:“我想回青川……”


张清华、何仙昆夫妇,虽然儿子在成都小有成就,在成都五块石的房子非常宽大,但失去土地和宅基地的夫妻俩,依然和乡亲们在关庄板房内坚守。

时隔半年,对我们的造访,夫妻俩非常感动并执意要留我们吃饭。

何仙昆说:“留在这里虽目前没有事做,但是,闻到这里味道也舒服……”她说:“你晓得不?我是王阳坪社的人。王阳坪原本叫王爷坪……我们祖先从湖广填四川时就到了这里……王阳坪没有了,但是,山还在。有山,就有希望……”

据青川县志考证,王阳坪社古时的确有5个不同家族的湖广王姓迁移此间。世世代代,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因为这个个平坝风光旖旎,离此不远的少数民族王爷们常在此聚会,久而久之,得名“王爷坪”……

何仙昆说,地震悲痛虽在,但日子还要过。在双流机场工作的我侄女何琼,11月15日,就在成都举行了隆重婚礼……


12月5日,在关庄板房片区,我们找到了5月16日曾采访过的马应珍奶奶。在她二女儿李发兰带领下,一进她房间,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虽然耳朵听力锐减,在她眼力仍在。在房间烤火的马奶奶,见我们到来,连忙招呼女儿和媳妇:快拿烟来……

马奶奶的床上档头,棉被踏花被层层叠叠。因为腰伤未愈,加上睡眠不好,看上去精神状态欠佳,但她仍记着背她下山的战士:“你回去给那些娃娃说,我现在经常打针吃药,就是为了活的更好……”


因为原来村委会干部全部遇难,东河口成为目前唯一没有“村委会“的村。

由于东河口地震遗址变成公园并交由青川旅游局管理,聪明的青川县府便把这个村的管理改叫“管委会”——“管委会”四个领导,三个是本乡本土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一把手、管委会主任王均成,在山西交口市打工离家6年;副主任,从河南赶回来的何祥贵;

管委会党支部副书记,从陕西赶回的张林。还有一个副主任,就是三元坝社的何应波。因他亲历地震并在组织乡亲转移中表现出了“领导才干”。

他们四人,即是村“官”,也是志愿者。因为,他们干着原来村委会工作,却只拿着政府每月200元的补贴。


一块重达150吨的巨石,盘踞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中。这块地震石的下面,就是是何祥贵家里以前的粮田。这是一块奇怪的石头,与其他的石头形状、材质迥异。为了防止风化,管理方特地在石头表层涂上一层桐油保护。这块石头,从哪里来?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来的?还是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来的?何祥贵的表情充满疑惑:“我觉得,可能是从河里面弹上来的,山上的石头不是这样的。”站在地震石旁边,何祥贵的手比来划去:“这一片,原来都是粮田,现在全部不见了。” 站在“东河口地震爆发点”指示牌附近,何祥贵说,这里就是后院社的地方。地震时,他母亲李国慧在山南边打菜籽幸免遇难。但父亲何庭发却随同6间房屋被深埋地下100米处……“我们整个后院社,目前就剩4个青壮年,我和张林当了管委会副手,一个在东河口卖鲜花赚点小钱补贴,一个在遗址公园当保安……”何祥贵说:“后院社没了,但幸存的乡亲们还多。许多家里少了一个,想去打工,娃娃读书又不敢走,那么多人吃喝拉撒,誰管?作为这个村的后生,我们必须出面承头,尽管每月只有200月补贴……”

“你们这样无名无份的差事,干到啥时候是个头?面对我们询问,王钧成爽朗一笑:“村民安居了,我们才能安居……”

“地震,虽然我一家最幸运,没有一个伤亡,但你看见我们在纪念台上挂的标语没有?‘你们在地下,我们在地上,你们和我们永远在一起!’——我的乡亲,地上地下都有!我能抛弃他们吗?绝不能……” 王钧成说:“政府和村民现在都很难。要安置沒地方,村民又沒生产资料,原来家园变成地震遗址公园,高山土地虽还在但是又缺水……”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是我们青川叫响全国的口号,也是我们东河口人应该做的行为。” 王钧成坚定地说:“我们村虽然土地沒了,但是还有2000多亩山地。下一步,等有空闲时间了,我们准备出去考察,引进经济林木和果树,让满山栽满树木,一两年后请你们再来,我一定请你们吃东河口的梨子和黑桃……”

……

 

党青 2008年12月16日

发表于 2008-12-2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ps2008在2008-12-27 22:31:00的发言:

支持青川迁到竹园!

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是为人父母,大灾之后我们总有一个希望:平安!

乔庄镇正处地震断裂带上,为了子孙后代富址,我们要迁建,竹园是我们县内仅有唯一选择!!

为了青川的明天,我们支持!!!!!!

坚决支持!!!!!

一小撮因县城搬迁而利益受损-------其实,大家的财富都会缩水,只是大多数人为了子孙后代,愿意蒙受这种损失----但那些绑架青川人民的人,却坚决反对专家意见,甚至不惜大骂决策者------决策者是dangzhongyang,guowutyuan,是h,w。

这些杂种是不是太嚣张了?我们的论坛,jingfang,是不是太软弱了?

坚决要求严肃查处破坏灾后重建的不法分子!

这些人,512之后,以领救济,献爱心等等作掩饰,上演了一场“万人大签名”的闹剧,又策划了冲击县委政府大院的丑行。

尘埃落定后,又在青川论坛等作垂死反扑。

我们始终相信专家,相信上级决策的大多数,是不是太麻木了?竟任凭这些小丑在论坛胡来。

不!我们要揭穿这些杂种的丑恶面目!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总理在青川视察时指出:“在青川这个地方,居民住房、公用设施,都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