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组图]汶川地震后第一个遗址公园----青川县东河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元全市团干部参观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发布时间(2009-02-16 09:40) 发布者:唐继宗 


    2月12日,广元市团市委书记杨祖斌和团干部一行120余人视察参观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青川县政法委书记王开晋陪同考察。团干部们本着“到东河口看山崩地裂,见证灾难,激励人生”的出发点,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回忆伟大的抗震救灾过程,追忆那些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的人和事,缅怀遇难者,感慨将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伟大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团干部们还对东河口二期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意见。(县旅游局)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地震遗址旅游红火引发争议 
2009年02月25日 09:34: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2月25日电(余里 海明威)今春,“5·12”汶川地震灾区地震遗址游,已悄然成为四川旅游的新热点,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引来诸多争议。

    “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上个周末,成都市民张先生带着家人,自驾车来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公园。路上交通相当拥堵,经过一番周折,张先生终于到达目的地,停车场前却立着停满的牌子,最后,他不得不把车停较远的地方,再步行前往公园。 
    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地震后第一个开放的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公园开放后,游人络绎不绝,因为景区停车场车位有限,需要当地县交通局组织人员疏导,最多的一天,停放的车辆排出10多公里长。

    “北川一日游,温暖灾区行”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重建的主题。在春节期间,北川老县城遗址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极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每天接待游客都在千人以上。在地震重灾区彭州市龙门山镇回龙沟景区旁,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达到100多亩的真人CS野战基地。

    据四川旅游局透露,在春节期间到地震四川灾区的游客超过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9亿元,占黄金周全省旅游总收入的四成。

    地震遗址旅游迅速升温,成为四川旅游的新热点,但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网友说,这种旅游是“试图把快乐建立在悲伤之上”,“把灾难之地当作娱乐场所,不仅是对失去生命的人不尊重,也严重伤害受难人家属的心”。

    但另一部分网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因地制宜,重振当地经济,让活着的人生活得幸福,我想遇难者在天之灵也会欣慰。”

    汶川地震后,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地震遗址上建立博物馆,目的是想从中挖掘出较高的人文价值,让前来的游人真正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而不是抱着游山玩水甚至看热闹的心态。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挺之建议,在借助汶川地震遗址拉动旅游的同时,有关地震科普教育、抗震救灾的典型实物藏品等,都应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放地震遗址首先需要照顾的是遇难者家属的情绪和社会影响,在管理上务必做到规范、有序、严肃。如此,汶川地震遗址才不至于被商品化。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暨游客中心设计方案通过初步评审

发布时间(2009-02-25 10:18) 发布者:唐继宗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暨游客中心设计方案初评现场会

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总规划师张斌在评估会上发言

    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总规划师张斌与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永交流意见

    2月19日,青川县旅游局在广元市国际大酒店组织召开评审会,初次评审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暨游客中心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出自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刘霄峰之手。刘教授先分别就工程概况、方案构想、功能布局、技术指导进行了简要说明。此方案是刘教授根据东河口地形、地貌经过长时期综合考察设计得来。方案主要基于现代主义理念,用抽象的建筑形式赋“5.12”以感恩、纪念意义,以达到在四川新,在中国新的震撼效果。整个方案预计占地15亩,除开遗址公园,其余将分别用于建设停车场、酒店、纪念馆等。
    与会人员及评审专家各抒己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设计方案所涉及的问题做了仔细研讨和推敲。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永表示,方案很具创意,其建筑功能和造型都是非常好,结合东河口实际,把川北民居文化融入了设计理念中,既达到了对“5.12”特大地震的纪念意义,又能促进发展青川旅游经济造福幸存者,非常了不起。
    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表示,青川县旅游局将会倾全力配合刘教授搞好规划设计,力争在3月底将方案杀青并付诸实施,以告慰罹难的乡亲。
    青川县委常委彭仕扬主持评审会,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永,广元市旅游局副局长张映文、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总规划师张斌等领导专家列席会议。(县委外宣办 张涛)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关于招聘讲解员的公告

发布时间(2009-02-23 17:02) 信息采编:唐继宗 

    因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招聘讲解员2名,具体事宜如下:
   一、招聘条件
   女性, 20—24岁,大专以上学历,身高155cm以上,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普通话标准,思维灵活。从事过讲解员工作和有相关经验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二、招聘程序
   1、有意应聘者请于2009年3月8日前将个人基本信息、简历、身份证、生活照1张、学历证明、联系方式(以上均为电子版)发送至qclvyouju@163.com,请注明“东河口讲解员”。
   2、经东河口地震遗址保护和建设办公室审核资料后,确定参加面试人员。
   3、面试时间:3月13日;地点: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4、通过面试确定录取2名讲解员。
   三、 待遇
   录取后,集中培训,签订用工合同,月薪1000元+提成。
   咨询电话:13547175616  联系人:李小姐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保护和建设办公室
                                    2009年2月22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震后旅游开发背后的口水战
 
  时间:2009-2-28 3:22:29 来源: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一周前,一则“北川老县城将在汶川地震周年前试开放”的消息引起热议。老县城是否应该解禁?解禁后是否可以收取门票?这成为公众话题。
    更早以前,四川首家民间地震博物馆——抗震博物馆宣布将闭馆修建。之前它一直坚持免费,但是,博物馆馆长表示“新馆开放时会考虑收费”。
    春节期间,抗震博物馆涌来10万人流,而涌入北川老县城的人数高达20万。四川灾区与地震有关的旅游已渐显红火,一些县市纷纷出炉地震游览线路和博物馆建设规划。
    因为这些旅游项目贴着地震这个特殊的标签,它们是走公益之路还是市场化运作?抗震博物馆的命运或有助于思考。

【现场感受】
“可乐男孩”的可乐罐
    春节前的一个下午,四川省江油市的张培丽一家四口辗转来到位于大邑县安仁镇的抗震博物馆参观,它是建川博物馆的一个分馆,免费开放。远远地,她看到一个独特的标志,写着“震·撼——5·12~6·12日记”字样。
    博物馆门口堆放的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构件、汽车以及火车铁轨等,让她看到了地震的残酷。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上下两层建筑,裸露的水泥、钢筋,加之钢管搭建的护栏,给人强烈的悲壮感。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以日记的形式分为30个展区,记录了灾区一个月的影像。
    博物馆入口处,摆放着一座在地震中损坏的木质座钟,时间永远定格在14:28。该钟是去年7月23日,都江堰市建行岷山分理处捐赠的。在“5月12日展区”,温家宝总理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喝过的矿泉水瓶等物品格外引人注目。
    一个空可乐罐引起了张培丽的注意,上边用黑色签字笔写着“薛枭”二字。
    被压在废墟中80多个小时的绵竹市汉旺镇高二学生薛枭被救后,向救援人员说:“叔叔,我要喝可乐,我要冰镇的!”薛枭被送到医院后,一些好心人给他带来了冰镇可乐。由于失去了右手,他用左手写的“薛枭”二字显得有点歪斜。
【另类收藏】
“范跑跑”用过的教科书引争议
    个别收藏物品也引起了争论,其中有“范跑跑”的教科书和地震时他戴的一副眼镜。
    教科书扉页上有范美忠亲笔写的“正在讲课,范美忠,5·12”字样。而他的黑框眼镜旁是一张金额为224元的发票,这是馆方付给他配一副新眼镜的费用。
    面对质疑,馆方认为:他们只是真实地保留历史,如何评价是参观者的事。
    而抗震博物馆最著名的收藏品之一是“猪坚强”,博物馆内有它的专用小屋,可以不受拘束地在博物馆内任意散步。现在这头猪的体重已从当初进馆时的100多斤,长到320多斤。
    建川博物馆副馆长何新勇说,“猪坚强”寿终正寝后将被制作成动物标本永久收藏,“它给人们带来了地震另一个侧面的记忆”。
    抗震博物馆被媒体报道后,捐献实物的人越来越多。工作人员章蕙告诉记者,博物馆收藏的4万件实物中,大部分是有关单位和个人捐赠的,一小部分是博物馆花钱买来的。“背妻男”吴家方背亡妻骑的那辆摩托车,是去年10月7日博物馆花6000元买来的。
【免费之困】
新馆开放后可能要收门票
    早在去年11月底,抗震博物馆就宣布,从2009年2月28日开始博物馆要闭馆修建,到地震一周年时重新开放,而届时是否收费也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抗震博物馆毕竟要投很多钱,不可能一直免费开放。
    2月24日,在电话采访中,建川博物馆市场部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的馆场是占用另一个分馆的,后来投资2500多万元建造了一座新馆,马上要搬迁。新馆规模要大得多。另外,新馆为每一支参加救灾的队伍建一个展厅,初步设计在20个展厅左右,到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重新开馆。
    记者了解到,目前建川博物馆的门票通票100元,单馆20元。关于重新开馆后会不会收费,她说,现在还没有接到通知。
    此前,一位从安徽来的游客说:“收藏物绝大部分是单位和个人无偿捐赠的,馆方应考虑到这些人的感受和初衷。”
【前景猜度】
争相开发与地震有关的旅游
    开发与地震有关的旅游,灾区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2008年11月12日,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举行了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前不久,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作为四川省首个地震遗址公园,每天到此的凭吊者和游客络绎不绝,有时每天高达2000多人。他们的到来,使鲜花、纪念品等相关用品畅销,也带动了当地50多家“农家乐”。她说,今年,将开建地震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其中,用于修建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设施的费用在6000万元左右。
    这似乎为各地争先恐后地开发与地震有关的旅游提供了事实上的依据。
    作为重灾区的北川县也不甘寂寞,2月11日,绵阳市旅游局和北川县文化旅游局通过调查,出炉了一份《对“北川地震遗址旅游”试运行调研报告》。
    2月25日,北川县文化旅游局办公室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调研报告》出台的背景,一方面是其他地方的成功运作,另一方面是大量游客的诉求。
    他说,春节期间,北川县文化旅游局接到很多省内外旅行社打来的电话,问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何时开放,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游客都想早日过来凭吊。基于以上分析,在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尚未建成时,开放地震遗址旅游势在必行。
【观点碰撞】
灾区景点免门票设立捐款箱?
“在探讨是否收取门票时就产生过争论,有人认为收取门票会影响灾区形象,也有人认为收取门票可以用于灾后重建。”北川县文化旅游局的这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调研报告》上看到,北川老县城将在汶川地震周年前开放,开放后要以北川政府为主体,成立北川地震遗址旅游管理中心。北川老县城解除“封城令”后,只适当收取管理和服务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从擂鼓镇到任家坪的乘车费、讲解服务费、清洁卫生费、保险费,到‘三道拐’祭奠的鲜花和香烛以及相关纪念品等费用”。
    这位工作人员说,老县城开放首先考虑的是遇难者家属的需要,《调研报告》仅是一个思路,还要最后审定。至于试运行之后的管理问题,方案仍在制订中。
    2月21日,四川媒体对此做了报道,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有网友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都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北川老县城废墟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旅游景点?”而大部分网友的观点是,县城开禁不收门票,但可以设立捐款箱让凭吊者表达爱心。
    据记者了解,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就是免收门票,但在入口处设有募捐箱,已接受社会捐款4万多元。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浙江省政府的对口援建项目,免费开放后由政府补贴。问题是,对于自负盈亏的抗震博物馆来说,仅靠社会募捐能维持生存吗?


东方今报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广元人物奖 地震英雄王跃泽儿子代领

四川在线  (2009-02-28 04:33:17)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本报讯(张发政)昨晚,广元举行颁奖晚会,表彰2008年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十大事件。这些感动人物和感动事件,是经广泛推荐,100多万人次的网上、手机短信投票,在100余名推荐人物、100余件推荐事件中评选出来的。

  在感动广元十大人物中,唯一不能现场领奖的是青川县红光乡陶龙村小学教师王跃泽。

  昨日代王跃泽领奖的,是他23岁的儿子王建华。王建华说,爸爸所在的学校有5个班,113名学生,5名老师。“5·12”地震后,附近村民到学校清点时,发现2名老师、3名学生失踪,立即在废墟中寻找。听到急促的呼吸声,村民们搬开砖墙,发现王跃泽头部被砖击凹陷,已经死亡。村民拉开王跃泽,发现他的身下还有一个学生。王跃泽的双手围着这个学生的头部,这个学生就是胥开静,只受了点轻伤。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年青川专题:游地震遗址读天地悲壮
    2009-3-1   来源:广元新闻网

 

公园大门

 

地震诗廊

 

堰塞湖

 

抗震救灾精神语录

 

地震语录

 

地震遗址广场

 

张涛   石玉林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四川“5·12”大地震首个遗址保护纪念地。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裂、村庄被埋、人民罹难……这里是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崩塌现场,4个组184户房屋、780余村民和过往行人被巨口吞没……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美仑美奂的堰塞湖。

    地震前后的东河口景象,从公园入口的两帧照片可见巨大反差,令人震撼。公园以纪念台为中心,遗址广场、爱心长廊、诗词长廊等主要纪念建筑有序围绕排列。遗址广场竖以“川”字型三块巨石为纪念碑,可谓意蕴丰富;爱心长廊以图片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帮助抗震救灾;爱心长廊东侧立有心形巨石,取青川人民心怀感恩之意;诗词长廊展示了全国各地文人志士为地震所做的纪念诗词。整个建筑群整洁有序、庄严肃穆,与遗址公园内各处展现青川人感恩、自强等石刻标语相得益彰,充分表达了公园“纪念、感恩、发展”的主题。

   游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可以见证“山崩地裂、天书青川、断裂带上的神秘青烟、爆发点的奇异圆石、会飞的巨石”等一个个尚未揭开的地震之谜。看山崩地裂,见证悲壮,激励人生!

  交通链接

● 成都-成绵广高速-青川金子山收费站-竹园镇-凉水镇-关庄镇-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总里程270KM,其中高速公路208公里,三级黑化公路62公里。

● 广元-绵广高速-竹园镇-凉水镇-关庄镇-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总里程111KM,其中高速公路52公里,三级黑化公路59公里。

    编辑:马颖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项目申报特殊贡献奖
    2009-3-3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  左丽琼) 昨日,记者在市“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了解到,青川县委、县政府已申请对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项目给予灾后重建特殊贡献奖。

    市重建委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对该项目建设进行了初步审查,认为该项目在以下四方面有突出贡献:

    一是该项目有效地贯彻落实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有效保护地震资源,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变地震灾难为富民资源”的要求。

    二是该项目建设组织有力,行动迅速,进展顺利。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浙江省援建指挥部的大力援建下,全体建设人员攻坚克难,挑战极限,在震后50天内,组织动员13000多人工,动用机械20多台套,建成了汶川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公园,于2008年11月12日成功举办了开园仪式,该园被省科协和省防震减灾办分别授予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成都理工大学授予国家地质实验室学习基地。

    三是该项目建成后立竿见影,效果良好。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受到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有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目前,已接待来自国内外游客12万人次,极大地鼓舞了青川人民灾后重建的信心和斗志,推进了青川旅游产业灾后重建。开园后,青竹江沿线的农家乐和餐饮接待点已全部恢复营业,并新增餐饮接待点4家,带动沿线30余户农家乐月均增收5万元以上。还有20余名东河口村民在公园内从事管理和旅游纪念品销售,月收入均在千元以上。

    四是该项目的建成,充分展现了极重灾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爬坡上行、愈摧愈坚、勇于争先的精神风貌。“到青川东河口,看山崩地裂,见证灾难,激励人生”的旅游宣传口号,向世人证明了英雄的灾区人民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因此,根据《广元市“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功勋奖”“特殊贡献奖”奖励办法》之规定,经审查,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授予青川县委、县政府建设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项目“灾后重建特殊贡献奖”。
 
 
    编辑:蒲刚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副省长魏宏:保存设置一些必要的地震遗址2009年03月08日 1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8日电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今日就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恢复情况接受中外记者专题采访时指出,要保存一些必要的地震遗址,宣传我们在抗震救灾期间所体现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魏宏指出,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十个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精神家园建设,这是纳入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的。我们不仅仅是对北川,包括对映秀、青川、东汽等地方,按照精神家园建设的规划要求,根据不同的地震遗址情况要做一些保护地震遗址的设置。

  魏宏表示,我们要通过这种地震遗址的保护,让大家记住灾难对我们的伤害,让大家记住在这种自然巨灾面前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让大家记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完全能够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这些自然灾害,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编辑:王赛特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青川:地震遗址公园成游览热点
发布时间:2009-3-23    
 
 
    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村去年11月被选为地震遗址公园之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带来对地震灾区的慰问和缅怀。
   
    成都游客 参观完这个地震遗址以后,觉得心里还是挺难受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了自己灵魂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升华,洗了自己的灵魂一样。
   
    由于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建成以来,这里逐渐成为人们游览目的地之一。
   
    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讲解员 从这里就是去年的11月12号开园以来呢,这里到目前已经接待游客大概是18万人。
   
    为有效保护地震遗址,早在2008年9月,有关部门就启动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地震遗址公园范围内进行了详细普查,确立了保护的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并于2008年11月建成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临时负责人 段明聪 因为东河口它的地震的表现比较集中,所以说我们在这个地方建这个地震遗址公园。一个是表现我们青川人不屈不挠的这种精神,同时表现我们青川人重建家园的决心,同时也是开启了一个爱心之旅,一个感恩的这么一个基地。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保护建设分为两期,一期主要任务是规划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划定保护界限,建设遗址公园大门、游览步道、遗址保护护栏等;二期任务主要是开展具体的保护工作、建立科考基地、建设地震遗址游览系统、博物馆、抗震救灾展示馆和游人中心等。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2009-3-23 09:07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遗址公园学生班会祭奠

2009年04月03日03:27  新京报
  本报讯 (特派记者钱昊平)昨天上午,位于四川青川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迎来了700多名祭奠的中学生,他们自发在这里开了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祭奠长眠于此的780名地震遇难者。

  “5·12”地震中,东河口村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780余人遇难。

  昨天前去祭奠的700多名学生来自青川县关庄中学,有学生的亲属被埋在此,学生们集体献了鲜花,并用歌声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

  去年11月12日,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免费开放,这是汶川大地震后建成的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忘记也没有忘记 为地震遇难者遥送一束白菊花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9-04-03 07:24:26 )  来源: :杭州日报 编辑: 蓉蓉
 
    又逢清明。

    这是我们追忆逝去亲人的日子。而在这样一个追思的日子里,除了祭奠亲人、缅怀先烈,是不是会有一些“角落”被我们遗忘?

    这个清明,我们应该如何寄托我们的另一份哀思?

    今天,我们推出第二站·思忆震区遇难同胞。

    今年清明,所有人内心的哀思,注定要比以往更凝重
。11个月之前,那场山崩地裂的大灾难。我们数以万计的同胞,没能从废墟里爬出来,没能看到次日的曙光朝阳,更没能再见妻子儿女、父母兄弟、老师同学一面。

    在汶川大地震中那些逝去的同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与我们素不相识,在以前也唤不起我们的牵挂。可是,在灾难后的几个日日夜夜,我们彻夜不眠,坐立不安,我们坐在电视前、守在广播前、盯着电脑屏幕,生怕错过有生还的消息传来。他、她、他们,是我的同胞,我们的亲人,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的强烈。直到现在,一想起他们,我们依然心有梗阻,眼有余泪。

    那个悲痛的时刻,我们永远记住: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祭奠,告慰。我们想,在这个清明,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默默祈祷,为另一个世界的同胞们。

    清明临近,青川县东河口村村民何泉岸心绪又生波澜,这个时节最能勾起他已藏心底的那份思念。昨天一个下午,何泉岸都在活动板房的家里,为大地震夺去生命的亲人叠纸钱,剪纸衣,准备着祭奠他们。

    去年的大地震,造成何泉岸家的房屋后山大爆塌,他的妻子,以及刚好来做客的岳父、岳母、小姨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一共6口人连同房子被深埋地下十多米处,从此永远长眠地下,生死两重天。地震后的半年里,何泉岸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回到东河口原来的家的位置,虽然那里什么也没有了,但找块石头在废墟上面静静地坐着,听着流水声、鸟叫声,似乎在与家人说话,感觉他们只是出了次远门还会回来的。

    当时,何泉岸在广东打工,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都在学校里上课。他们三人幸免于难。“地震后没几天我们就住进了浙江援建的活动板房,并领到了从全国四面八方送过来的食品和衣服,年底前政府补助的两万余元建房款也领到了,看着两个日渐懂事的孩子,感到不能老是这样悲痛下去,就着手重建家园了。”

    何泉岸说,经历了大地震,让他明白思念是一种力量,要对得起死者,就要活得更好;思念是感恩的源泉,能从灾难中重新站立起来,得益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支持与帮扶,而祭奠则能让这种感恩之心永驻。

    像何泉岸这样的故事,依然牵动着我们的心。

    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一个清明节,对于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来说,注定有着比以往更凝重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情,这几日正在去年“5·12”四川大地震被摧毁的汶川、青川、北川等地再现。

    青川县各类祭奠活动已经开始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预计清明3天接待4万人

    在我省对口援建青川县,各类祭奠已经陆续展开。

    “接到来自浙江的问候电话,还是很焐心。这几天青川的天气很冷,在8℃—9℃,而且一直下着小雨,不过,公园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浙江的游客已经带着菊花、花圈前来祭拜。而东河口的幸存者,也确定在清明期间举行祭奠仪式。目前,各类鲜花和清明的陈设已经开始布置。”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位于青川县。是由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对外接待负责人林锡全介绍,从3月底开始,遗址公园已经陆续接到重庆、成都、广元等多个旅行团的预订电话,希望能在清明期间对遇难者祭拜。从今天开始,未来3天内,已经确定来访的超过200辆大巴车,还不包括自行前往的散客。遗址公园方预测,清明期间,将接待超过4万的访客,也将打破公园开园的接待人数纪录。

    “青川的主要祭奠活动将集中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木鱼镇中学和县城公墓,各级民政部门已经制订了群众祭奠的方案。 ”青川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李股长说,青川各项祭奠活动从3月30日持续到4月5日,令他们非常感动的是,这几天,各乡镇陆续传来消息,浙江等地的各类团体也通过各类方式举行祭奠活动。

    今天起网络公祭平台开通

    为远方的亲人送上你的哀思

    虽然相隔一方,虽然不能来到你们身边,但是,请相信,在那个世界震颤,大地塌陷的日子后,我们从来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你们。

    为青川的遇难者献上一束白菊花吧,说上一句最真挚的哀思与祈愿吧。

    我们能做的不多,但也没有那么难。

    从今天开始,杭州日报网开通“悼念青川遥寄哀思”清明网祭平台,你可以登录(http://hzrb.hangzhou.com.cn),网上祭奠在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同胞。同时,本报派驻青川记者柴明雄,也将为我们发回当地清明祭奠的现场报道。

    作者: 见习记者 傅一览 特派记者 柴明雄 记者 李忠 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澳门媒体采访团赴青川东河口采风

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为青川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澳门采访团考察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援建志愿者接受采访团采访

  (石玉林  记者柳桂华)4月10日上午,由澳门电视台、澳亚卫视、澳门日报、华侨报、市民日报、濠江日报、讯报等10家媒体组成的澳门媒体采访团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对外联络处处长吕齐夏的副食下赴青川东河口采风。

  采访团成员实地参观考察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各个景点,详细采访了当地群众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工作人员,倾听了青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健关于青川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汇报。采访团成员为“5·12”地震给青川东河口造成的毁灭性灾难感到震撼,对青川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并赞叹青川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农房重建、基础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特别是对青川人民在灾后重建中展现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和豪迈气概大加赞赏。

  澳亚卫视主编记者孟菁说:“‘5·12’汶川地震在东河口表现的破坏性形态着实认人震撼,青川人民在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令人敬佩。回去后,将利用澳亚卫视这个平台加大对青川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澳门人关注和支持青川的灾后重建。”

  澳门电视台、澳门日报、华侨报、濠江日报、市民日报、讯报等媒体记者也纷纷表示:回去后将加大对青川资源优势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宣传。为推进青川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献计出力,以后会更多地关注青川。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文化教育部副处长傅汉荣,中联办助理徐长青、兰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对外联络处处长吕齐夏,调研员陈延君,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广,市委外宣办主任王万仁,青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健等领导陪同参与相关采风活动。

发表于 2009-4-2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青川41载在2009-4-18 11:42:00的发言:

作为版主,老师,政府官员能做到这样很不易了,不要难为他了。

坚决支持。

我们理解你。希望你继续,我们需要你!




  记者手记

  有一种精神在流淌


  短暂的回访,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我一路走一路寻觅。废墟上已经铺好了路;幸存的村民们有的选择离开,更多的人选择留下来。从擦干泪水的脸上,重现笑容;从一片废墟的地上,重建家园;从曾经关闭的饭馆商店,重新开张……我渐渐明白,所寻觅的东西无处不在。

  青竹江依旧流淌。有一种精神,也流淌在东河口人的血液里:乐观坚强、无惧艰难、从头再来。

  大难之后,东河口正在崛起。
    本报记者 郑先聪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5日,我踏上重访东河口之路。除了看东河口的面貌变化,还要感受东河口人的生活改变;除了展望东河口的明天,也要寻找曾经采访过的那一对夫妇。一别近一年,一直关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成、青川部分受灾群众安置到剑阁和成都邛崃等地的消息,但那些人都还在吗?我心里并没有底。

  改变——透出活力

  地震后曾经死寂一般的东河口,现在卡车、小车络绎不绝。商家普遍生意好,“乡巴仔农庄”最多时接待了300多人。

  车在进入青川县关庄的时候堵了一会儿,是因为公路铺柏油的原因。河两岸的防洪堤已基本建好,一年前的那一片帐篷变成了板房,三三两两的木头架子下永久性住房正在修建。这里是进入东河口的门户,卡车、小车络绎不绝,忙乱中透出活力。

  时间已是中午,走进关庄镇上一个名叫“乡巴仔农庄”的饭馆,院内有一株杏树,青杏累累挂在枝头,老板在杏树下给我们一行摆了一张餐桌,采访就从这里开始。

  老板名叫邹权,原是广安人。他介绍说,这个饭馆3年前就存在了,地震把后面的房子震垮,去年6月开始建板房,9月6日就重新开张了。“刚开始来吃的人不多,自从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后,食客猛增,外地人、外国人都来了,有时一天要吃几轮,最多达到了300多人呢。明天,有外地来参观的订了15桌”。

  “地震发生后,曾经一度以为完了,饭馆不能开了,人也要搬走了。”邹权说这话的时候带着笑:“结果现在生意停不下来,想重建和装修都得花时间啊!”他说打算把板房拆除后建成宾馆。

  生意好得停不下来,这好像是关庄镇商家们的共同感受。

  镇上的饭馆“清江河鱼府”,地震之前有一楼大厅和两层楼的包间,一般都坐不满。最近这段时间,五层楼都拿来接待了,遇到春节、清明等节假日,客人还得排轮次,女老板周正会说“有时候都累得不想干了”。旁边的大森林土特产小卖部,堆满了本地的特产黑木耳、核桃、花菇、蜂蜜,售货员王光翠笑言,平均一天要卖出一两千元,比地震前差不多翻了10倍。“浙江的援建者很喜欢这些土特产,回去就要带,不回去的还要邮寄”。

  在“清江河鱼府”,周正会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名叫范莲慧的服务员。这位30来岁的妇女面容清秀,脸上带着笑容,言语不多,做事勤快。地震时,她因为和丈夫何先能都在上班,躲过了这一劫,但她的公婆还有丈夫的兄弟姊妹,一大家人中有十几人被埋在山崩的东河口。曾经一段时间,她常以泪洗面,如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现在,她与丈夫要供养自己的女儿和兄弟的两个孩子:“每天不停做事,时间就过得很快。为了孩子,再大的压力也要承受。”范莲慧很简单地回答。尽管有人来领养孩子,但孩子不愿意去,她也舍不得。

  在紧挨着东河口村的沙坝村,几间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木房样板房正在装修。我随意钻进了旁边的一处过渡房,看到一家人正在忙碌,八盆凉粉已经盛好。老人徐胜夕在棚子后面砸钢丝,新房的地圈梁已经做好,上面,很快就会用木头修建 “温哥华木房”。老人说,如今一家人每天要到镇上卖几十盆凉粉、豆腐、魔芋,今后永久房建好,还要恢复建兔圈,养长毛兔。

  一路探访,我发现除了建筑在一天天崛起,生活也正在一天天回归正常。这就是改变。

  选择——珍惜生活

  曾经含泪接受采访的何发美,现在与家人已到邛崃安家了;留下来的,正在加紧建永久性住房。

  进入东河口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阵雨,很猛烈。入口处,挖掘机正在将滑坡的泥石铲下,铺到下面修建停车场。路面在雨中一下子就泥泞了。

  地震遗址公园就在被掩埋的村庄上面,当初从山上翻滚而来的泥石上已铺了道路,立着“川”字形石碑,还有沿路的诗碑、爱心广场、抗震救灾图片长廊等。雨停之后,旁边的堰塞湖风平浪静。曾经是房屋的地方竖立着一些木头十字架,是对逝去生命的悼念。

  我来到广场边当初遇见何发美的地方。那是2008年5月17日,何发美和丈夫从外地打工回来,拖着锅碗瓢盆和口袋,到了这里再也不能前进。两口子就坐在这里,呆呆地望着对面山上。何发美含泪的双眼,让人一直不能忘记。

  我向当地人打听何发美,知道了她那被堰塞湖堵在山上的父亲活下来了。“他们一家已经安置到成都邛崃了。她原来的家所在那座山叫悬坑岭,听名字就知道有多么凶险。”说话的是何应波,是地震后新上任的东河口村临时管委会副主任。原来的村干部几乎全部在地震中遇难。

  “全村有多少人选择异地安置?”记者问。

  “第一批有10户人,第二批报名接近10户。”何应波说。全村有360户需要安置,可以选择搬迁到邻近的乡镇,或者同属广元市的剑阁县、元坝区,或者邛崃。政府也提供了比较优厚的条件,比如在邛崃,有免费的房子,有菜地,有茶园和山林,还有属于成都市的城乡统筹优厚条件。何应波说,如今全村第一户永久性住房何应寿家已经快要完工,其他人家也开始了平整地基。

  就在这时,地底下突然传出低沉的咆哮,大地颤动了一下。一场余震到来,我扭头看看,村民们毫无反应。他们选择了留下,无论多么艰难也不怕。

  故事——不断延续

  一本关于东河口的幸存者回忆录就要出版了。我也在东河口碰到了此书的作者熊芙蓉。关于她变成“东河口的媳妇”的故事已流传开来,她笑着说,谜底在书中。

  每天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参观的人一队接一队。从青川县旅游局设在关庄的办公点了解到,已经累计有17万余人来参观了。旅游局的绝大部分人马一直以公园为家,还有几位志愿者帮忙。

  曹钰妍是公园的讲解员,曾是剑阁县的一位老师。“悲壮!震撼!”来自湖南益阳非凡慈善会的雷激五一行人直感叹。雷激五说,还要看看能够回去组织什么有针对性的援助。

  在东河口小学所在地,新修的公路已经把废墟抹去,小学的国旗还在,旗杆绑在一株梨树上。曹钰妍讲起了地震时老师救学生的故事:在学校操场中间的梨树旁,何清芳老师发现还有学生没有跑出来,就和另外两位老师何发贵、何天义转身冲回教室。就在这时,教室塌了……村民们含着热泪,把老师埋葬在国旗下面。我尽管曾经写过这个故事,现在听来,心头仍然很热。

  公园的石路旁,立着一块块诗碑,每首诗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但故事并不仅限于在东河口发生。我留意到其中《有一种力量叫青川》等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世许,他是青川县卫生局副局长,这是2008年5月17日晚李世许爬在药箱上完成的:“躬身即犁,踏脚有岸,家园在手誓死相牵……有一种不屈叫青川,有一种力量叫青川,有一场挥洒,有一腔肝胆,有一群父老乡亲,叫——青——川。”

  震后,李世许带领医疗卫生队赶赴木鱼镇,组织医疗急救和开展防疫,见证了温家宝总理深入木鱼镇视察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的感人场面,亲历了无数人间大爱。他每天24小时值班,深夜,就爬在药箱上写下一篇又一篇诗歌。

  一本关于东河口的幸存者回忆录就要出版了。书的作者为《广元日报》女记者熊芙蓉,我在东河口也碰到了她,这个女孩,已经在这里采访很久了。然而书还没有出版,关于她变成了“东河口的媳妇”的故事却流传开来。她笑着说,谜底在书中。

  东河口的故事每天都还在发生。只要人还在,新的故事就没有结束。

重回现场:变了 我那深深牵挂的东河口!

四川在线  (2009-04-23 07:19:18)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一年快过去了,曾经的东河口大地震的悲伤正在褪去;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后,已有十七万外乡人到过此地;一本关于东河口幸存者的回忆录就要出版了,书的作者——一个女记者,变成“东河口的媳妇”的故事流传开来。

  新闻背景:

  眼前,一座大山已经崩塌一大半,泥石滚落绵延了数百米;脚下,是被深深掩埋的村庄——东河口村4个社连同184幢民房、780余位村民,消失在了百余米深的地下;旁边的堰塞湖水已经开始外溢,一对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夫妇,坐在湖边,望着眼前的高山和崩塌的泥石,双眼含泪。

  一片废墟旁边,一面鲜红的国旗依然飘扬,国旗下埋葬着一位老师,她在临危的那一刻没有放弃她的学生……这就是2008年5月17日,我在青川县东河口看到的场景,听到的故事,含泪写下了《永远归宿在国旗飘扬的地方》、《走在悲喜寻亲路上》等稿件,先后刊于本报。从那时起,东河口就一直让我深深牵挂。
如今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追怀逝者、见证变迁。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2008年5月17日,本报记者在东河口采访。

发表于 2009-4-2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的人都要感谢死去的人
2009-04-27 02:25:00 

   穿越震区

  时间:2009年4月4日

  地点:青川县关庄镇

  第一眼看到的废墟,没有文学语言描述的沧桑,废墟不古老,也不荒凉。

  4月3日,到墓园烧纸钱时,村民脸上写满了悲戚。

  4月4日,他们讲述地震时,能面带笑容。

  关于地震发生的80秒,他们对村中的死者有很多假设:可能有人跑了,但跑到村口就停了,因为他们觉得到了安全地带,没想到山体崩塌,村庄被埋,如果继续跑就好了……

  地震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即将开工。4月4日早上,发生了一场冲突,村民觉得公园占地应该给补偿,政府认为灾后已经进行了土地置换,也给了各种补偿和补助,不应再给。

  实际上,村民不反对修建公园,除了导游,公园里的工作人员都从东河口雇佣。光是何先通的花店就让不少村人羡慕。

  公园离关庄镇还有5公里。有了公园,从东河口拉客的摩托、面的生意好转了。

  自从公园开放,关庄镇的农家乐开始好转,旅社新开了四家,饭馆里60元一斤的野生鱼也有了食客。

  关庄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的推动。青川民政局副局长带队,一帮人马常住关庄,协调遗址公园各项事务。

  回青川时,坐上了旅游规划股股长段明聪的自驾车,这是位老同志,公园开建以来一直驻守关庄,曾两个月没回青川。

  他认为自己人头熟,处理问题相对容易。

  他辨证地看问题:是地震为建设带来了机遇,包括旅游。

  “活着的人都要感谢死去的人。”他说,这么一想,就算为死人多守一段时间也没什么。

  一语中的。

  一条道路从公园中间穿过,人行车驶,底下躺着长眠的逝者。

  从他们身上踏过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想过,最好的感谢应是什么?

  

(本文来源:新京报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望废墟出售记忆(组图)

2009-04-27 02:25:00 来源: 新京报(北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何先通每日都会仔细将祭坛周围的垃圾纸屑收进垃圾箱。本报记者 张涛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何先通在地震遗址公园。

  人物档案

  何先通 年龄:44岁 性别:男

  简历:四川青川县东河口村民。地震中,何先通的父亲、妻子等12名亲人丧生。而他则因在山西打工,幸免于难。

  就在他人坐等救济时,何先通则开始积极为自己谋求更好的生活。他赊账购买摩托拉活,在地震遗址公园内开花店,并成为公园的义务讲解员,为游客讲述地震前美丽的东河口村,还把洗印出的震前震后照片,作为纪念物出售给游客。

  他希望游客明白,我们都有美好家园,应该好好生活。

  4月4日,清明节。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木质的房屋斗梁插在废墟上,远望像静默的十字架,被系上了白布条,在风中轻扬。

  何先通拿起一根红蜡烛,又当起讲解员。

  指着照片中的村庄说,那里曾是他的家,现在已被深埋在110米的地下。

  东河口,青川县红光乡的一个村庄。

  地震时,山体崩塌,村庄被埋,其中有780多名村民丧生。

  去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第一个遗址公园在废墟原址建成,何先通成了那里唯一的卖花人。

  不经意中,他又成了义务讲解员。

  “讲,自己痛苦,不讲,游客不知道。”

  44岁的何先通在废墟上守望着,一遍又一遍复述东河口的前世今生。

  逃过一劫

  故园美好和地震残酷,通过何先通讲述向外传递。

  花店门口挂着两张照片,拍摄角度一样。

  一张是现在的东河口,山崩地裂。

  一张是地震前的东河口,民房是一律的白墙、青瓦、人字顶,林木掩映中,坐落着几幢农家小院。

  2008年5月12日,这个充满了川北风情的村落被永远埋葬,上面堆积了厚达110米的山泥。

  父亲、大伯、妻子、弟弟、……顷刻间,12位亲人与何先通阴阳两隔。

  幸运的是,唯一的儿子在成都上大学,安然无恙。

  灾难发生时,何先通在山西孝义的一家铁矿驾驶吊车,逃过了灾难。

  5月15日,他回到东河口,跪下给亲人们磕了三个头:“我真的是没有能力救你们,你们到天堂不要埋怨我。”赊来一条“活路”

  “忘了亲人不可能,老想着也不行。”在帐篷里过了半个月的集体生活,何先通回到现实生活中寻找“活路”。

  去年6月,他想买辆摩托车拉活,“兜兜风也能让心里好受点”。

  但地震后,他身无分文。

  他想赊账,卖摩托的黄华勇同意了。黄华勇4月6日说,何先通以前收过废品,信誉不错,去年12月已将购买摩的的5800元还清。

  提出赊账时,何先通已经盘算了一番:经东河口到红光的路已打通,浙江援建的队伍已经进驻,老百姓灾后去乡政府开证明、领救济,来往频繁。

  “再动点脑筋,拉活肯定能赚钱。”何先通提出帮乡亲们代领救济款,受到欢迎。

  灾民自己去乡政府来回两趟坐车要花10块钱。何先通代领只收5块钱,大家既省钱又省麻烦。

  何先通想,一趟多领几户,就能挣上几十元。当时还经常有飞石从山上滚下,骑摩托不带人也更加安全。

  “他很有经济头脑。”邻居何元龙说,何先通看到什么能赚钱就肯定去干,卖水果、卖鸡,收废品,都做过。

  二姐何先梅说自己的弟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爱生活,就爱钱”。他7岁时就捡桐籽卖钱,不像别的小孩去卖了钱就买零食,他是买喜欢的灯芯绒衣服。

  凭着闯劲,他的日子在6个兄弟姐妹中是最好过的,盖了楼房,里外都贴了瓷砖,那在农村是不多见的,家里购买了冰箱、空调。

  当一切被地震埋葬,其他人等着救济时,何先通靠着“摩的”每天纯收入超过100元。

  搬入地震遗址内卖花

  遗址公园正式开放那天,是何先通经营“摩的”挣得最多的一天,收入300元。

  他预料当天来往的人会特别多,头天下午将油加满,早上5点就去等活,忙了一天没停。

  公园是去年8月开工的,原东河口村部分村民不同意,怂恿何先通阻止施工,理由是他家遇难的人最多,公园纪念台所占的土地原来也属于何家。

  何先通没去,他说,建公园是件好事,还有教育意义,游客看到凄惨的场面,或许会想:“我们有个美好的家园,回去后就该好好生活。”

  不阻止,不等于没想法。

  青川县旅游局副局长郭文桃回忆,一天早上,他骑摩托到东河口,何先通从后面超过郭文桃,两人停下,何先通说了他家的情况后,问“能否给予一点照顾”。

  郭文桃的答复是需要研究,二人此后没有接触。

  去年11月12日,公园落成。14日,村干部通知何先通,墓园里的花店无偿交给他经营,但要负责打扫卫生。

  看到何先通每天有100多元收入,很多村民后悔。

  “但是晚了。”旅游局规划股股长段明聪说,原计划设立5个零售点,都不收管理费,没人愿意来,最后只设三个,除何先通的花店,另两个分别卖食品饮料和纪念品。

  出售记忆

  11月16日,花店正式营业的第一天,何先通被一段对话刺痛。

  两个游客转了一圈,说遗址公园是假的,一堆废墟上连根草都没有,地震前不可能有人生活。

  心里难受,何先通却也不好反驳。

  那个瞬间,他闪出了一个念头:过几天我就把照片拿来证明!

  地震后,何先通就开始寻找、收集过去的记忆。6月20日找到了妻子和弟弟的照片,洗好后挂在活动板房里。

  7月,他去镇上领救济款,看到办公室电脑里有张东河口地震前照片,他立即打电话要来儿子的QQ号,工作人员将照片传给儿子。并叮嘱儿子冲洗后用相框镶好,寄回家。

  公园当时还没有开建,他也没有开花店的打算,后来决定开花店时,也没想到要挂起以前的照片,只想保留一份记忆。

  听了两个游客的对话,他让儿子赶快将照片寄回。

  12月1日,两张东河口的照片被挂到花店门口,一张是地震前,一张是地震后。

  第一个听他讲述的游客来自剑阁,也是重灾区。

  何先通看着过去的照片,讲述悲痛的往事。

  “不可能不痛苦,但痛苦埋在心里没用,也没人能帮我。”何先通感觉时间长了,痛苦能轻点,但不会平静。

  他甚至担心,如果不将过去说出来,会遭到已故亲人埋怨,“面对游客误解,不能一点作为都没。”

  从那以后,只要不忙,见到游客在照片前讨论,他就上去讲解。

  再后来,记忆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

  有一次,游客问何先通,有没有多余照片可卖,他说没有。

  不断有游客提出这个要求后,他给儿子何元凯打电话,问能不能多做几张。

  22岁的何元凯就读成都西华大学,第一张照片在花店挂出后,经常有村里熟人让他将照片做好带回去。

  接到父亲电话后,何元凯今年1月带回了第一批照片,何先通以每张10元的价格对外出售。

  照片的上半部分是地震前的东河口,下半部分是地震后的东河口。

  买的人不多,何先通有个愿望:希望游客到了废墟,看了照片后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回去后忘掉恩怨,化解矛盾。

  不敬的游园人

  遗址公园最高处是墓园,墓园里有座纪念台,用地震时从山上滚下岩石修成。

  大理石墓碑上刻有4697个姓名,都是地震中遇难的青川人。

  何先通寻找每个熟人的名字,他指出,“杨永会”应该是“杨元会”,“蒲江全”应该是“蒲汇全”,经核实后,这些名字都得到更正。

  (下转A19版)

   (本文来源:新京报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地震前的青川县东河口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地震后的青川县东河口村。本报记者 钱昊平 摄

  (上接A18版)

  他说,纪念台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他最恨活着的游客在墓园里嘻嘻哈哈。

  “那是你开心的地方吗?”这句话,他在心里说过很多次。

  他也没法制止别人在那里开心,他觉得别人会反问他:“你伤心,难道游客也要跟着伤心吗?”

  但有一次他忍无可忍。

  一个男的在纪念台小便,“我发火了。”何先通指着男的问“你在干什么,那是你解小便的地方吗?”

  男的装作没听见,走出墓园上车走了。

  怒气未消,何先通用手机拍下车牌号码,电话打到公园入口处的保安点反映此事。

  站在高处,何先通看到保安拦下车辆进行了询问。

  回话说那人原来当过乡镇的负责人,现在是老板,地震中捐了300万,不能得罪。

  “我无话可说。”他将照片从手机中删除。

  亡妻痛

  “望着你我心里难受无语泪流,你的温柔我不再奢求,往事历历不堪回首,月缺难圆梦醉西楼”。

  清明节的上午,站在墓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听见这首被反复播放的《梦醉西楼》,花房里挂着妻子张发英生前的照片。

  地震后何先通偶然听到了这首歌,听一次,喜欢上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儿子下载了。

  “我喜欢,估计她也喜欢。”想妻子时,何先通就烧纸烧香,和妻子一起听这首《梦醉西楼》,每次都要放上几遍。

  介绍这首歌时,一个女游客进入他的视野,穿着红衣、身体微胖。身高、走路姿势都像亡妻。

  他叫住内侄:“那个女的像不像你姑姑?”

  他说,看到像妻子的女子,都会勾起他对亡妻的思念。

  他们20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他嫌张发英是个文盲,在父亲的逼迫下两人结婚,1987年儿子出生后,感情加深。

  妻子很尊重他,从来没叫过何先通的名字,一直叫“飞儿(儿子小名)他爸”。

  他在外跑,她就一个人在家养猪、卖面条,一年能赚一万多。

  何先通最喜欢吃米浇汤,用浸泡后碾碎的大米和酸菜做成。他以前不论从哪里回家,吃的第一顿饭必有米浇汤。

  地震后,他在东河口的帐篷里吃第一顿饭时哭了,因为味道变了、吃饭的地点变了,做饭的人也变了。

  从小没做过家务,何先通现在一日三餐都要自己动手,4月6日,直到下午三点才吃上馒头,他说这是生活的常态。

  啃馒头的时候,《梦醉西楼》的音乐再度响起,“说什么生生世世恩爱白头,我却抓不住你的手……”

  花房里守孝三年

  对何先通来说,守着墓园,就是守着亲人。

  去年腊月一到,他就想着怎么过年。

  “不好过,但一定要过。”他决定在墓园和亲人们一起过。

  大年三十,姐姐、弟弟、外甥女几家人都到墓园吃了团圆饭。

  以前从来不放烟花、鞭炮,今年他放了,他要让下面的人也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

  古有守孝三年的说法,何先通希望自己也能守孝三年。“如果不让我卖花,那另当别论。”

  清明节那天,他5点半起床,首先是去堰塞湖提水浇花、擦拭墓碑、冲刷地面。

  地震在东河口留下18个堰塞湖,最近的离墓园50米。他两手各提一桶,每桶20斤。

  走了两趟,何先通脱去外套和毛衣,只穿一件秋衣,每天早上他都要来回跑10趟。

  他这么做得到的回报是,去年11月12日摆放在纪念台周围的盆花依旧绽放,而公园其他景区的盆花早已枯萎。

  清明节上午,何先通忙得顾不上喝水、吃饭,但不忘浇花。

  曾有人问,为什么每次去都看到他在浇花。

  他回答,绽放的鲜花、清洁的地面都是亲人的脸面。

  清明节上午9:22,第一批游客向地震遇难者默哀时,何先通打开音响,哀乐在山谷间飘荡。

  这是他每天的习惯。

  愿下一代走出青川

  何先通的一头乌发总是一丝不乱,那是啫哩水的效果。他说,旅游局要求卖花要保持整洁。

  儿子何元凯说,爸爸好面子,现在一天要见很多人,不想有人觉得他地震后变得落魄,所以保持好的形象。

  以前,爸爸爱笑、幽默,会随时开儿子玩笑,但也容易发火。

  现在,爸爸不爱笑了,脾气也没那么急了,跟儿子说什么都心平气和。

  二姐夫张金意觉得内弟以前爱交朋友,现在变得内向了。“也许因为更忙了。”

  清明节傍晚,打扫过卫生,何先通还俯身看了一眼化纸池,重新点燃未烧尽的香和草纸,“不烧尽,一刮风到处都是”。

  晚饭后,他骑着摩托赶到18公里外的凉水镇,那是他的取花点。每周取两次。清明节那几天每天都去。

  花是儿子何元凯在成都批发的,送上成都到青川的客车,晚上8:30左右到达凉水镇,那里离东河口最近。

  如果时间允许,何先通在等花的时间会再拉上几趟活,每月可挣几百元。

  回到东河口,已是晚上10点,还要剪掉花根,用营养液掺进水中浸泡,11点上床睡觉。

  离公园5公里的关庄镇,何先通有间板房,但一直没去睡过,他说来回要耽误时间。

  花房后面的那顶帐篷,就是他现在的家。

  村庄被埋,田地被毁。政府已安排一部分东河口人移民到成都邛崃。

  何先通没去,他想好了,儿子毕业以后去哪里安家,他就跟到哪里,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他最大的心愿是儿子和侄子好好读书,走出青川。

  他不愿下一代仍生活在地震带上触景生情。

  (更多《重生》专题报道见新京报网和新浪网)

  本报记者钱昊平四川青川报道专题统筹/李素丽宋喜燕闾宏新京报制图/林军明

  作者:钱昊平

   (本文来源:新京报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


【http://www.newssc.org 】  【 2009-04-27 07:58 】 【来源: 人民网

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
三块石碑组合成一个“川”字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震不垮我们的精神,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压不垮我们的脊梁”
东河口地震遗址石碑
石块后面便是东河口堰塞湖
正在修建中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大爱无疆
“四川加油”

  人民网记者 孟凡波 摄影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该地震遗址公园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也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

 

编辑: 陈浩

下一页 »
1 ...234567891011...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