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周莲也并非是什么“半仙之佛”,只不过是因在县署里打杂多年,对县署上上下下之事耳濡目染的多了,想起事来心中自然也就有些路数;再加之,娘家婆家数代均是县邑人户,和四街十八巷都是邻里邻居的,扯掉金瓜跘动藤,谁家就没有个头痛脑热要得着别人的时候?方圆数理之城,谁家有些故事,谁也别想瞒过谁,所以办起事来也就少不了些相互地忍着让着。
俗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三生不如一熟,陈知县要输就输在这一着上。
周莲的这一招也确实地奏效。第二天,陈知县便又在县署大堂议事厅召集都司、教谕、典史,还有师爷等一班县府要员议事,再专题研究那东津渡庆典之事。只有县丞仍在冕山县丞衙门未及出席,知县说下来再和他通气就是。议及东津渡有关承揽事宜,知县煞有介事地说:
“这东津渡承揽之事又有了新的进展,昨日外委王大河找了本官,说是如果把总李时运明年不想承揽了,那他就只好承揽了,总不能因难不办,让县府各位大人挠心;再说,也是自己职责之事……”
众人听得有些似信非信,交头接耳。典史大人又“嗤”的一声差点喷出了嘴中的茶水。
陈知县不急不燥,接着说:“现有很多人都对本官说,本官所提倡的‘无支付承揽法’合情合理,不失为一项新的举措,但有些操之过急,无益于加强东津渡的维修改造,建议还是暂且按往年的办法施行的好。本官再三思之,觉得也有些道理,故决意今年的承揽办法还是一如既往,就按师爷召集各房主事提出的方案办理即是。时不我待,再不必首鼠两端的了——下来,就请师爷会同各房把事情落到实处,不得延误啊!”
知县大人振振有词,把话说得是一套又一套,滴水不漏,叫人毋庸置疑,无懈可击。众官听得是目瞪口呆,云里雾里。虽也有些愤愤,但却无人站出来说长道短。
只有师爷说,“耶呃——知县大人,这说好说歹全都是我哟!”心里就想:厉害,事情办到这份儿上就绝了——既把事情办得完美,又能自圆其说,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好像我师爷才是作俑者,苦也!真是的,士隔三日,当以刮目相看;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道理……
陈知县见众人都不说话,并无非议,心里好生高兴,心想:这知县大人办事原来也不过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