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驳“云中飞谢”:
“呵呵,一个介入最迟,损失最小,手段最残忍的国家,却成为了战后的最大受益者,你美的文明此刻有点肮脏龌龊,连你自己都在不停的揭你美的短,你美造吗?美国掠夺了什么?好吧,看在你是病人的份上,我又来给你普及,免得你头疼脑热的毛病总是成为病毒的温床,先说美国从德国搞走的科学家,1、冯·布劳恩(V2火箭总设计师)2、维尔纳·海森堡(核物理学家)3、费里德里希.李斯特(经济学大师)4、爱因斯坦(著名核物理学家)5、费米(著名核物理学家)6、哈恩(核物理学家)7、劳埃(核物理学家)8、赫斯(核物理学家)9、加博尔(核物理学家)10、布洛赫(核物理学家)11、海韦希(核物理学家)12、赫兹伯格(核物理学家)13、勒韦(核物理学家)14、钱恩(核物理学家),这些专家让美国实力大增,坐享其成多年,再说经济资源,美国通过军舰,将德国占领区的油气资源据为己有,导致德国瞬间空虚,你不会装作弱视,视而不见吧。”
你用了掠夺这个词,那们我们来看看你百度出的这个名单中的这些人的经历:
冯·布劳恩,1944年三月,在德国,曾被抓进监狱,因为发表了一份反对技术武器化的声明,差点为此送命。二战结束后,主动向盟军投降,接受了美国提供的研究职位,自愿为美国服务。
爱因斯坦,1932年(53岁)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3月,从美国回柏林。5月,去剑桥和牛津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6月,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海森堡,1941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凯泽·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长,成为德国研制原子弹核武器的领导人,与核裂变的发现者之一哈恩一起研制核反应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海森堡很快发现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又对纳粹的暴行非常仇恨。因此,他便采取实际行动来遏制德国核武器的发展。1946年,海森堡与同事一道在哥廷根重建了哥廷根大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物理学和天文物理学研究,并担任所长。1948年,该研究所易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10年以后,他又被聘为慕尼黑大学的物理教授,研究所也随他迁入慕尼黑,并改名为马克斯·普克物理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费米,由于他在中子轰击方面。尤其是用热中于轰击方面的成绩,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是就在这时他却在意大利遇到了麻烦。一是因为他的妻子是犹太人,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颁布出一套粗暴的反对犹太人的法律;二是因为费米强烈反对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独裁统治下的一种危险的态度。1938年12月他前往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此后就没有返回意大利,而是去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主动为他提供职位,并为自己的师资队伍中增添了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1944年费米加入美国籍。
奥托·哈恩,不愿让纳粹政权掌握原子能技术,拒绝参与任何研究。1945年春他和海森堡等几位原子科学家被送往英国拘禁。1946年初获释回德国后,担任威廉皇帝协会(1948年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协会)会长,1960年后任荣誉会长。1968年7月28日病逝于哥廷根。核裂变的发现使世界开始进入原子能时代。
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物理学家,作为一个有自己思维的世界公民和积极的天主教徒赫斯一直没有掩饰自己对纳粹主义的反对。德奥合并后赫斯短期被捕。1938年5月28日他首先被迫退休,1938年9月他被立刻解雇,而且不能获得养老金。而且他被迫把在瑞典获得的并且在瑞典投资的诺贝尔奖金换成德国的国家债券。同年他和他的犹太妻子出逃美国,并在纽约市福坦莫大学继续他的工作。1944年他获得美国国籍。
丹尼斯·加博尔,71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直到1933年,丹尼斯和数以千计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离开了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回到了匈牙利,没多久就迁到了英国。那时候1934年的英格兰仍旧笼罩在经济萧条的浓重阴影之中,对于丹尼斯,一个外国人,寻职显得相当困难,后来终于和拉格比的汤姆森-豪斯顿公司达成协定而得到了一个职业,并取得了英国国籍。1949年到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执教,起初担任讲师,后来从1958年起任应用电子物理学教授,一直执教到1967年退休。
……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看到,你列出的名单中,除检索不到的几个人外,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是憎恶法西斯的。其中一些人战前或战争中主动离开德国,拒绝给法西斯服务;另外有部分人,根本没有离开祖国。那么,你凭什么斩钉截铁地下结论说,这些人都是被美国“掠夺”去的呢?
你为你的主张辩解,这我不反对。但所举言正扌居,至少要经过一点考 言正。否则至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你的职业看,你应当养成严谨的作风,但很可惜,你在辩论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你的观点也因此变得荒谬。
要让讨论不变得情绪化,最好用经得起检验的数据与事实来表达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