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市场,少奴役 发表于 2016-9-6 16:56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NjY1MzY4NA==.html?beta&spm=0.0.item_XMTM5NjY1MzY4NA==.A.aZlSxI&fro ...
我花了54分钟,看完了这个视频。
罗辑强调的德国二战后崛起的部分原因,有四点:一是因为冷战,德国得到扶持;二是战后保留了大量有经验的人才,拥有几百万工程师几千万熟练产业工人;三是战争把民众观念破掉了,利益结构打破了。容易构建良性的协作和社会关系;四是有兵在,美军的存在保障了社会的安全,强权政治保障了经济发展。
他所论及的这四点,基本上是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德国社会的自身原因部分。与我们在这个帖子坚持的部分并没有什么冲突。他没有提及的部分,特别是战胜国的援助,民主化过程,我认为,是更为重要的外部因素。
他在视频中讲,二战后的德国,特别是鲁尔区,成了一片废墟,实际上我前面也引用资料说明了,并非如此。
二战时,盟军对于德国的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上,鲁塞海姆汽车厂、霍斯特联合化工厂、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克冶金联合工厂都没有遭到破坏。鲁尔和萨尔两地的化学工业虽遭到破坏,但破坏程度不高。据美军司令部的估计,轰炸的结果全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12%。煤矿减产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6.5%。根据《波茨坦会议公报》,战后将对德国实现非工业化,预计拆毁工厂1600间,但这计划并没有认真实施。
1947年8月英美双占区修改了对西德工业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六国协定,宣市国际管制鲁尔区。德国参加了欧洲重建计划。
西方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高妒、平炉、轧钢设备被拆除的占整个的10—25%,精密机器和光学仪器生产能力减少20%,合成燃料生产能力减少20%,化学工业因拆迁而丧失的生产能力为6%,运输机器被拆走8%,其他工业部门损失不大。战前德国三大工业区,鲁尔和萨尔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亚在民主德国。据1946年估计,联邦德国占1944年全德工业产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产资料的62%,消费资料的60%。因此,战后西德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马歇尔计划》实施以后,约130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联邦德国用于重建。据估计,联邦德国由于从参加马歇尔计划,人均获得了140马克的补助。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国给联邦德国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38.68亿美元。1945—1947年英国给予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9亿美元……1948一1950年联邦德国进口货物的57%是靠美国的援助……
统观这些材料,德国战后的崛起,除了自身的条件以及努力之外,更重要的部分是欧洲重建计划,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从政策到措施,都保障了德国去军国化,经济自由发展,政治民主化、正常化。
这些因素共同缔造了德国战后的奇迹,与同期的苏占地区,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证明了文明的征服与野蛮征服的巨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