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舒童

【讨论】禁酒驾VS酒文化 白酒到底要不要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帖子讨论到现在,大家似乎更关注的开车喝不喝酒。有点偏离楼主的主题,酒文化和禁酒驾了。

发表于 2010-3-1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禁酒驾后白酒销量下降
     自从今年8月份国家出重拳严查酒后驾车以来,酒后驾车现象锐减。喝酒的人少了,直接影响到了酒类的销量,特别是白酒。一些品牌酒的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左右。

    今年下半年国家调高了白酒的税率。为了稳住市场商家没有把提高的税率反映在零售价上,而是由厂家和经销商共同承担了。商家本来想靠销量来弥补减少的利润空间,但现在受到禁酒驾的影响,白酒的销量急剧下降,跟去年同期相比已经下降了50%,在这样的形势下,明年不得不考虑提价了。

发表于 2010-3-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我虽然喝不得酒,但觉得传统的酒文化还是要继续发扬光大。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坚决反对酒后开车,支持对酒驾人员严惩。

发表于 2010-3-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我虽然喝不得酒,但觉得传统的酒文化还是要继续发扬光大。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坚决反对酒后开车,支持对酒驾人员严惩。

发表于 2010-3-1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喝酒的朋友要喝就喝点正宗的老白干啦,别喝那种装在瓶瓶里的歪货哟,这样对身体要好点咯。

发表于 2010-3-1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禁酒驾的关键到底是法律的执行力度,还是酒文化呢?
我认为就目前来看,法律的执行力度更重要。
法律能够提供安全感,源于它罪罚相抵的精神;人每天走斑马线,看红绿灯,源于不相信谁敢把自己撞飞。但如果罚不抵罪,城市文明的契约就失去效力了,大家莫不如脱下衣服,围上树叶,到森林里去当野人。

发表于 2010-3-10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妹妹1982


    :victory: {:2_36:} :victory:

发表于 2010-3-1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酒后驾车必须严惩!对闯红灯的也要严惩!不如此不足以改变国人的陋习!
发表于 2010-3-1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喝还是可以喝,分清情况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0-3-1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酒驾与酒文化有冲突吗?整个一个白痴贴

发表于 2010-3-10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要严惩。呼吁把“醉酒肇事”定性为谋杀罪。如果一个人可以借喝醉酒来杀人,就不用陪命,不是法律的漏洞吗?

发表于 2010-3-10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禁酒令”禁出了什么?

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作者:杨丹 徐嘉锴    
   
    全国规模的禁止酒后驾车已经实施了3个多月了。这次禁止“酒驾”影响很大。笔者日前走访了长沙、湘潭、郴州、株洲等地的许多酒店,发现很多人在吃饭时自我控制喝酒,饮料的消费大增。酒桌上开始流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之类新警示语。长沙一海鲜酒楼营销主任吴小姐说:“喝酒的人确实少了,特别是午餐。现在有的喝一点啤酒,有的干脆喝饮料,我们现在的鲜榨饮料很走俏,品种包括豆浆、苹果汁、梨汁、黄瓜汁等。 ”

  今后怎么喝酒?这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表面上看,这场“禁酒”风暴是针对“酒后驾驶者”,实质上已经对酒水生产厂家的兴衰、酒类消费的观念,甚至人们的休闲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酒文化”注入新内涵

  随着啤酒、黄酒、葡萄酒需求量的增长以及洋酒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一直被看做高利润的白酒行业,已经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了。“禁酒令”的实施无疑给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饮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素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酒作为一种可以抚慰精神的特殊饮料,在这种液体里寓有许多精神内涵,所以在传统“酒文化”里,喝酒喝的是“感情”,这由以下各种劝酒词可见一斑:“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可肠子起洞洞,不能感情起缝缝。”

  但是,在吃饭喝酒与安全驾驶之间,孰轻孰重?笔者认为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按照此次“禁酒令”的有关规定,机动车驾驶人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达20毫克(相当于饮用一杯啤酒)即为饮酒驾车,达到和超过80毫克可认定为醉酒驾车(相当于饮用3两低度白酒或两瓶啤酒)。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随着酒后驾车整顿风暴的刮起,沿袭了不知多少年的酒桌文化,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开车了吗?”“怎么回啊?”等诸如此类的询问,正逐渐成为酒桌上的“流行语”。由此可见,避免“酒驾”,不仅让人更有安全保障,还给“酒文化”注入了文明新内涵。

  可以说,“禁酒令”的实施对酒水行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酒水厂商遭遇挑战

  笔者了解到,基金在三季度大幅度减持了两市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其实不仅是茅台,三季度整个白酒板块都遭到了基金的减持。而引发减持的原因就是禁止“酒驾”。

  基金的反应不是空穴来风。8月份以来国家对白酒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严惩酒后驾车对酒水市场的冲击,让很多酒企业遇到了“路坎”。白酒企业在2007年创下了720亿销售高峰,2008年虽有下降,但是总体还算稳定。这次限酒以后,有关专家预测,市场会出现一些变数 :

  一是未来中国的酒水消费肯定会向时尚化和传统化两端分级。时尚化将属于年轻的消费群体,需求将更趋向于植物原料(包括水果)酿制的低度酒精饮料,比如国外的朗姆酒、龙舌兰酒、樱桃酒等。传统化将属于成熟群体,特别是40岁以上的群体,他们笃定五谷杂粮传统工艺酿制的中高度白酒,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大品牌自然仍是首选。

  二是消费向葡萄酒或啤酒等低度酒精饮料转移。低度化的产品更符合社会安全和消费者健康要求。

  除了酒水生产厂家,经销商也同样遭受了冲击。

  据统计,长沙繁华地段的名烟名酒店达到500多家,笔者在长沙曙光路上看到,一家名烟名酒的老板正在大门上贴“转卖门面”告示。她说:“这几个月的生意很不好做,顾客越来越少。”她转让的是门面,卖酒的生意她还是继续。“我们有些关系都是电话要货的,以后只做这些关系户。”


 饮酒观念悄然改变

  笔者发现,尽管有的驾驶人是因忌惮整治而酒后不开车,但更多的驾驶人则出于对安全意识的提高而自觉遵守,整治酒后驾驶行动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与休闲方式。

  “禁酒令”的实施,表面上看是限制驾驶者喝酒,实际上限制了一批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甚至是核心消费群体喝酒。何有此说呢?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份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而私人轿车又占民用轿车保有量的80%,有1947万辆。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据统计,我国政府公务车辆达到几百万辆。这几个数据意味着我国轿车固定驾驶者近3000万人。

  “有车一族”不仅是高端消费的中坚力量,也很能引领风尚。

  因为禁止酒后驾车,喝天然果汁或勾兑酒的新型休闲方式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喝酒观念都会向轻松、愉悦、快乐的方向转变。

  饮酒观念的转变将体现在酒水的市场反应上,进而反作用于酒水生产和销售环节。由“禁酒令”而带来的消费变化,很有可能引起酒水行业新一轮的洗牌。

发表于 2010-3-10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支持。

发表于 2010-3-1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后驾车不仅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文化和观念上的问题。要想彻底根除这一陋习,需要法律,但不能仅靠法律。饭店、酒吧等娱乐场所也应当负起社会责任,对那些驾车的客人,不可劝酒。还可以积极引导发展酒后代驾服务。

发表于 2010-3-1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开车的话,就一定不要喝酒。
要喝酒就一定不要开车。
对醉酒驾车或者饮酒驾车者都要进行严惩。

发表于 2010-3-1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醉酒驾驶的人,在这之前,或者说,在喝酒之前,没有一个不意识到醉酒驾驶的危害的,没有一个不知道酒后驾驶的判断会降低的,在明知的情况下,仍那样做,任由自己的行为而无视广大人民的安全于不顾,视社会公共安全于不顾,和故意杀人有什么不同?当然,醉驾的人一般没有特定的对象,但说其危害公共安全一点都不为过。。。。

发表于 2010-3-1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惨痛的经历

所以以后都尽量不喝醉了

发表于 2010-3-1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酒到底要不要喝?
     龟孙子才不喝!

发表于 2010-3-1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当然喝,酒是好东西,我乃酒中仙!哈哈!!!

发表于 2010-3-10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当然喝,酒是好东西,我乃酒中仙!哈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