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1多云
七十年代家家都不是很富裕,那时的农作物的下种和收获全靠人力和牛耕。
由于牛在农家占有很大的作用。于是牛成了一个家庭的重要支柱。一头牛的价格大概在七八百左右,这对于年收放不足千元的农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方圆数十里有牛的人家廖廖可数。
每到农忙季节,没牛的人家都会提早三两个星期预定有牛人家帮忙耕地,而这种帮忙是有偿的,大概五六块钱耕一天,这还不包括伙食费和牛的伺料。
庄稼的下种有季节性,这季节里还有可能遇上暴雨天、狂风天等无法下地的时候。
由于牛少耕地多,就算预定了别人家的牛,确定了耕作时间,农家也还是担心。担心到时天公不作美,担心有牛人家不讲信用或临时忙不过来。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爸爸确定借钱买一头牛。于是牛成了全家人的希望。
住家附近全是农田,没有大片的草供牛吃,放牛只能在田边地头小径上放,稍不注意牛就会偷吃别人田里的庄稼。这时就得用尽全身力气才能把牛拉回来。我从小瘦弱拉不动牛,放牛成了哥哥们的责任。
爸爸对这借钱买来的支柱爱护有加,做农活时牛偷懒也舍不得打一下,生怕牛受伤。记得一次二哥放牛时牛足摔伤了腿,其实也没伤到骨头,顶多肌肉拉伤。可爸爸确心痛不已,把二哥狠狠的打了一顿,还发狠话说如牛有什么三长两短再怎么怎么收拾二哥。二哥吓得都到半夜了还藏着麦田里不敢回家。
七八月份哥哥们放牛时,待牛吃泡了就会拉牛去河里泡水,附近的牛童都把牛放在下游泡水。而他们就在上游打水仗。如在平时那么多的牛在一起少不了会打架,而七八月份的牛只会懒懒的泡在水里,时不时扬起尾巴打打成群的蚊子。待太阳快下山了,人也耍累了才各自骑着自家的牛悠悠闲闲的哼着歌,吹着口哨,迎着晚霞归家去。
牛每天都要放,放牛不是只为了让牛能吃到新鲜的嫩草,还为了牛的身体得到锻炼,到农忙季节好以强健的体魄为农家干活。
一天哥哥们都不在,关了一天的牛必须放,妈妈就要我把牛拉出去放放,极不情愿的我不敢反抗,只好拉着牛出去。那时牛刚生了一条小牛犊。
哥哥们放牛都会随意的骑在牛上玩耍,而我对高大的牛有所畏惧,虽然也想感受一下骑在高高的牛上的威风,却没那个胆量尝试。
边放牛边看着还没我高的小牛,内心有些蠢蠢欲动,跃了几次蠢拙的我还没爬上去。心里正懊恼着,小牛晃着尾巴走在小沟里吃里面茂盛的草,小牛的高度一下只及我膝盖,心里一喜脚一迈,终于骑在了小牛背上。
心里的喜悦还没完全表达出来,从未被人骑过的小牛觉背上一沉受到惊吓,抬高上身一纵跳出小沟,而我没抓稳以后空翻的姿势倒入水里,溅起一片泥水花。好不容易才从臭水沟里爬出来,正抹着脸上的泥水,却巧被不知从那疯回来的大哥看见我这落汤泥水鸡的丑态。
于是队里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我骑小牛被撩下泥水沟的事。从此再也不敢骑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