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飞扬婆婆

云梦飞扬杂记流水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uanti.qm120.com/pifu/pifuke/dongchuang/

你今年生冻疮了吗?你了解冻疮吗?

    冻疮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冬天常发皮肤病。有人年年生冻疮,严重的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多人遭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不仅在我国北方十分常见,而且在华东、华中等地也不少见,一次发生后常易再发。

    通常气温降到10℃以下,冻疮最易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在时间上约是11月末。为何在严寒时生的机会较少呢?这是因为冻疮之所以发生是因冷暖之差最激烈时刺激着皮肤所引起的。

    冻疮发病原因是由于冬季外露皮肤受了寒冷和湿气的侵袭,时间一长,毛细血管麻痹而扩张,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症状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轮、耳垂、鼻尖等处多见。触之冰冷、压之褪色,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痒,溃烂后流脓出血,疼痒难忍。长此下去,非但影响美容而且有碍健康。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故有“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的说法。

    为什么同样环境,有些人长冻疮,有些人却安然无恙呢?

    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潮湿可以加速体表散热,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发生冻疮。所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防寒能力很重要。另外,冬季可多吃羊肉、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物,也可食用酒、辣椒等发汗,以促进血液循环。

    发生冻疮,与低温、潮湿、风速、温差等外界因素有关,更与人体素质差异、组织对低温的调节适应能力,心及局部末梢血液循环——微循环不良有关。

  一旦得了冻疮,组织就受到了损伤。在春夏秋季,人体会自行修复,但这六 、七个月时间很难完全修复。因此,第二年就容易再复发。

  治疗冻疮主要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组织搞寒能力,使患者能度过寒潮的侵袭,整个冬天不发或轻发,以减少损害期,增加修复期,使翌年不发。一般一、二年不发,即认为治愈了。治疗冻疮还要因人而异,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往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蜻蜓点水般的治疗是不会凑效的。“冻疮早治,未发先治”才能达到不发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小时候(一)冻疮的起因

2006.7.28晴

凉山的小孩子因为气候干燥风沙太大和紫外线的原因,皮肤都不是太好,加上七十年代的娃娃没有什么穿的,身上最常见的是蓝布粗衣。吃的能温饱就算日子过得不错的,更别说营养。于是那边的小孩子就越发难看,黑黑瘦瘦、面色蜡黄、目光呆滞。

我小时候体质不太好,整日病怏怏的,可小小的脸上,小小的鼻子,小小的眼睛也算眉清目秀.并且皮肤很好,完全没有受到凉山州气候的影响。虽然如此,上有两个哥哥的我依然不受爸爸喜欢,嫌我烦,烦我成天都是病。

我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孩子知道爸爸不喜欢我,就努力的表现着,想证明我行。三四岁就会帮着妈妈做饭带弟弟扫地拾柴火。大年三十哥哥们都在一旁打斗,可我会和妈妈在刺骨的水里洗菜。妈妈就对爸爸说:“你看你还不喜欢英英,她比哥哥们乖多了,这么小就会帮着大人干活”爸爸面无表情不说话。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爸爸那算默认还是不以为然。

我有严重的哮喘病,每天冬天是我最难熬的时候,成天的咳喘过不停,晚上都无法睡安稳。为了我这病妈妈带我看了无数的医生,正规医院,民间偏方,江湖游医。可我的病还是年复一年。发病的时候喘得上气不接下气。连邻居都戏称我“小林黛玉”。

新的一年又快到了,爸爸突发善心要亲自带我去西昌看病,想缓解我的病情,让我过一个相对安稳的新年。一大早妈妈给我换上厚厚的衣服叮呤爸爸几句我们就出发了。西昌离我们家那时大概做公共汽车近两小时,一路上虽然我依然喘得小脸通红,可还是兴奋极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那么大的城市(那时的我们认为县城就是最大的城市)。

县城车水马拢,对于这一切我都新鲜极了,转动着两只小眼看过不停,喘咳声也好象不那么严重了。

看完病后爸爸带我去买了一件新衣,那衣服灯芯绒的绿色料子圆领。圆领的边上还滚有一圈好看的芽边,包上边还绣有好看的花。

出了商店门遇上河南人在那耍猴戏,热闹极了。爸爸把我托在肩上挤进人堆挤在最前面聚神会神的看着,待猴戏表演完发现给我买的新衣不见了,被那可憎的小偷偷走了。

正在东张西望间遇见了同样在看猴戏的一个远房姑姑。那远房姑姑是城里人,可性格依然朴实。并且非常喜欢我,大概也觉得这么小的小人成天被病痛折磨着可怜吧。于是另买了一件新的衣服送给了我。依然是灯芯绒,黄色底子红色小花。(那时候的人穿着大都是蓝色粗布衣,能穿上灯芯绒或是卡机布的衣服是非常令人羡慕的,那时有一句顺口溜“有钱人大不同,身上穿的灯芯绒”。

我小时候家里穷,可妈妈还是喜欢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所以自我记事起到小学毕业我身上穿的全是灯芯绒。到现在我都恨死了那布料,因为那料子下水特沉,小小的年龄拎不干也洗不干净,为此我挨了不少骂)

眼看快黑了,逛忘时间的爸爸才带着我匆匆踏上最后一班公共汽车。那车人多得连移动一下的空间都没有。我又有哮喘,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喘得该历害了。好心的人就把他靠窗的位置让给了我爸,而我就站在窗边两手和头就露在寒风刺骨的外面,开始还好慢慢后来两手就冻得失去了知觉。想收回手,可那车挤得根本没办法动弹。

到家后好一会儿我两手还是没有知觉,妈妈吓坏了臭骂了粗心的爸爸一顿,不停的给我搓手和脚才慢慢恢愎过来。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冻疮手,每年冬天两手肿得向包子。而且冬天不敢碰冷水,一碰就冷进骨里连头都是疼的。到现在冬天我依然不碰冷水,依然是满手冻疮。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7。28公司开半年工作会的日子,俺热伤风了。

发表于 2006-7-2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的冻疮才吓人哦

手都破皮了

导致现在我的一双手都是巴痕

看起来很像在大火里烧了的

所以对于在点

我总是很没有信心

总是怕别人看到我这双可怕的手

我已经遇到很多很多人说我的手吓人了。虽然很不给我面子,但是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吓人就吓人吧

呵呵

发表于 2006-7-2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

天才与病人只有半步之隔.............

同情并慰问中....................

发表于 2006-7-2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哥哥

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呢

可是好多习惯我都改不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7.31晴

周六还在温江,收到侄儿的一则短信说找到我16岁时的一本日记本.

对于青涩少年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了,这本日记本里能记些啥呢?雄心壮志还是对前途的惶恐又或是。。。。。。。

发表于 2006-7-3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感谢你的侄儿哈

不容易

我16岁以前大概只剩下一张照片了

5555555555555555555...................

发表于 2006-7-30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6-7-3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德才兼备的同志顶帖.....................

发表于 2006-7-2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xxa在2006-7-28 14:46:00的发言:
qctzb真是好同志啊

[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6-8-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牧童短笛》.............

想起了民谚“两亩地一头牛,老头孩子热炕头................”

我小时的下乡印象是,川西平原上,几人合力拉犁铧,艰难前行...................

发表于 2006-8-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小时候(1)骑牛

2006.8.1多云

   七十年代家家都不是很富裕,那时的农作物的下种和收获全靠人力和牛耕。

   由于牛在农家占有很大的作用。于是牛成了一个家庭的重要支柱。一头牛的价格大概在七八百左右,这对于年收放不足千元的农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方圆数十里有牛的人家廖廖可数。

每到农忙季节,没牛的人家都会提早三两个星期预定有牛人家帮忙耕地,而这种帮忙是有偿的,大概五六块钱耕一天,这还不包括伙食费和牛的伺料。

庄稼的下种有季节性,这季节里还有可能遇上暴雨天、狂风天等无法下地的时候。

由于牛少耕地多,就算预定了别人家的牛,确定了耕作时间,农家也还是担心。担心到时天公不作美,担心有牛人家不讲信用或临时忙不过来。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爸爸确定借钱买一头牛。于是牛成了全家人的希望。

住家附近全是农田,没有大片的草供牛吃,放牛只能在田边地头小径上放,稍不注意牛就会偷吃别人田里的庄稼。这时就得用尽全身力气才能把牛拉回来。我从小瘦弱拉不动牛,放牛成了哥哥们的责任。

爸爸对这借钱买来的支柱爱护有加,做农活时牛偷懒也舍不得打一下,生怕牛受伤。记得一次二哥放牛时牛足摔伤了腿,其实也没伤到骨头,顶多肌肉拉伤。可爸爸确心痛不已,把二哥狠狠的打了一顿,还发狠话说如牛有什么三长两短再怎么怎么收拾二哥。二哥吓得都到半夜了还藏着麦田里不敢回家。

七八月份哥哥们放牛时,待牛吃泡了就会拉牛去河里泡水,附近的牛童都把牛放在下游泡水。而他们就在上游打水仗。如在平时那么多的牛在一起少不了会打架,而七八月份的牛只会懒懒的泡在水里,时不时扬起尾巴打打成群的蚊子。待太阳快下山了,人也耍累了才各自骑着自家的牛悠悠闲闲的哼着歌,吹着口哨,迎着晚霞归家去。

牛每天都要放,放牛不是只为了让牛能吃到新鲜的嫩草,还为了牛的身体得到锻炼,到农忙季节好以强健的体魄为农家干活。

一天哥哥们都不在,关了一天的牛必须放,妈妈就要我把牛拉出去放放,极不情愿的我不敢反抗,只好拉着牛出去。那时牛刚生了一条小牛犊。

哥哥们放牛都会随意的骑在牛上玩耍,而我对高大的牛有所畏惧,虽然也想感受一下骑在高高的牛上的威风,却没那个胆量尝试。

边放牛边看着还没我高的小牛,内心有些蠢蠢欲动,跃了几次蠢拙的我还没爬上去。心里正懊恼着,小牛晃着尾巴走在小沟里吃里面茂盛的草,小牛的高度一下只及我膝盖,心里一喜脚一迈,终于骑在了小牛背上。

心里的喜悦还没完全表达出来,从未被人骑过的小牛觉背上一沉受到惊吓,抬高上身一纵跳出小沟,而我没抓稳以后空翻的姿势倒入水里,溅起一片泥水花。好不容易才从臭水沟里爬出来,正抹着脸上的泥水,却巧被不知从那疯回来的大哥看见我这落汤泥水鸡的丑态。

于是队里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我骑小牛被撩下泥水沟的事。从此再也不敢骑牛了。

 

发表于 2006-8-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让你们美去吧 。我在上班呢,好好玩..........................


 

发表于 2006-8-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扬姐姐真的 是一直都不忘记写日记呢

好习惯

发表于 2006-8-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8-2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骑牛的照片一定很牛[em04][em02]

发表于 2006-8-2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畔响起张明敏的《乡间小路》~

飞扬婆婆的故事,总是让人神往~逝去的遥远的美好时光!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日记本之感

2006.8.3晴    少年日记本之感

        侄儿把我十多岁时的日记本用快递寄来了。泡了一碗方便面就迫不及待的一边吃一边看。

        看着过去的我有一种陌生的感觉,错别字的地方有被涂改过的痕迹,仔细一认那是小哥的笔迹。

       我读中学时二哥读高中,弟弟念小学,而大哥都在耍女朋友了。

        小哥初中时写作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记得那时有一幅看图说话(龟兔赛跑)。到二哥离开那个学校六年那篇作文还被老师们作为范本讲给学生听。

        男生大多喜欢理科,可小哥对文学创作却情有独终,不听父母关于文科就业不好的说法,自作主选择了文科。至此对文学的创作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小哥做事比较有衡心,只要认定的事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会努力坚持走下去。而我却常常受外界左右思想,做事缺乏积极性和毅力。

        可能人从小都有窥视欲望,小哥从高二就开始写散文、诗、小说。而我会趁小哥不在时偷偷看他的笔记。有时候大哥的情书我也会偷看,但更多的时候对小哥的小说更感兴趣。被小哥逮到几次,骂了几次还是控制不了这种窥视的欲望。

        我也是从初中起开始写日记,不过记得当时写的全是语句不通的流水帐(现在依然还是语句不通的流水帐)。大哥欺负我后我也会一笔笔记在纸上。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比我大,你比我壮,我惹不起你,但是你总要老吧?那时我再报复回来,如还是打不蠃你。你总要结婚吧?你结婚后总要生子吧?到时我打你儿子!”

        大哥知道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当欺负我之后也一样会想方设法偷看我的日记。看我如何在纸上报复他的。

        一次大哥偷看我日记又被我发现了,愤怒的我把此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却怪我是自已的东西没收拾好,活该!我气极了端来一个脸盆,把记录着我青少年时代的三大本日记本全烧了,边烧边哭颇有一点黛玉葬花的悲壮。

        大哥老是欺负我,弟弟招惹不起大哥。每当做错事想驳起大哥原谅时就造谣说我偷看大哥的情书,这时大哥又会把矛头转向我。小哥成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想只读圣贤书。偶尔见大哥太过份才会替我说几句好话。就算这样我还是觉得小哥是一个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

         有时大哥欺负我时;小弟又说谎时;二哥陌然的从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就会想我到底是不是这家的人?他们是不是我的兄弟?

        但是现在看着小哥在我日记本上的改错,才发现小哥其实还是关心我的,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同,只是他不善于表达。

        这些事都过去好多年了,仔妹间孩时的打闹也日渐记忆远去时,这本失落的笔记本又把我扯回了那个贫苦充满吵闹的少年时代。只是过去的痛苦,过去的吵闹都成了一种甜蜜的回忆。仔妹间的打斗也成了另类的亲情展示。
 
        大哥现在时不时会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久了不回去大哥会打电话说那里永远是我的家,要我抽空回去看看。   
   
        弟弟也会说:“姐!家里的李子熟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只是不知一心想成大事的小哥远在昆明还好吗?

        小哥:你知道吗?大哥、我和小弟都挂念着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