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子嘴儿”先生:
你在 2011-10-30 01:00的贴中指出“他(蒲殿俊)的确和辛亥革命志士扯不上关系”,那么请看<四川日报>刊发的文章,你可以放心地看,这不是云童、红一角基金会(梁思波)、川东闲人、翠屏放鸟、仁钦居你们一伙人写的文章,不知能否让“他(蒲殿俊)的确和辛亥革命志士扯不上关系”
“十日都督”蒲殿俊
□周锐京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这是对四川保路运动的公正、客观的评价。而蒲殿俊的名字正是与四川保路运动紧紧连在一起的。
蒲殿俊(1875—1935),字伯英,四川广安人。他熟读经史,常为国家民族的日益衰落而忧心忡忡,慨叹不已,因而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18岁时,蒲殿俊受川籍维新人士刘光弟、杨锐之嘱,与胡骏、罗纶等邀集四川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学生,在成都创立“蜀学会”,办《蜀学报》以响应康、梁革新政治。蒲殿俊20岁赴北京参加朝考时,适值戊戌维新失败。刘光弟、杨锐等“六君子”惨遭清廷杀害,这使蒲殿俊异常愤怒,他决心继续作革新救国的努力。
1904年,蒲殿俊到北京会试,以进士授法部主事。随后被官派日本留学,在法政大学,蒲殿俊悉心钻研、刻苦学习,课余则常与同学探讨祖国强盛之途。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掠夺中国铁路权的狂潮,“铁轨如两条剪子,铁路所到,即将其国剪破矣。”而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的四川则成为侵略者垂涎争夺的重点。
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清廷“招集华股”自筹自建川汉(四川—汉口)铁路,于“洋股一概谢绝,免致利权外溢”。但四川留日学生,担心四川民众集股不踊跃,影响铁路工程的进行,所以蒲殿俊到日本后,联合川籍学生300多人集议,根据自身及家庭经济状况,认购筑路股金,为内地民众作出表率。此次募得30余万金后,蒲殿俊等致书全蜀父老,要求大家解囊集股,修路救亡。
鉴于川汉铁路公司官商合办的种种弊端,蒲殿俊又于1906年约集留日学生300余人,组成川汉铁路改进会,蒲被推为该会正干事(会长),他力陈官商合办之弊,大声疾呼要求将铁路公司改为商办。他还不顾法政大学的毕业考试,专程回国面见拟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提出关于川汉铁路公司商办的意见。在蒲殿俊等人的努力下,清廷终于同意改川汉铁路为商办。
1908年秋,蒲殿俊结束留学生涯,返回国内。第二年9月被选为刚刚成立的四川谘议局议长。
谘议局是清廷迫于内外形势,表示准备立宪的姿态而设置的,并未拥有一般正式议会的权力。但具有强烈民治思想的蒲殿俊却充分运用议员权力,利用谘议局机关报《蜀报》等舆论工具,纠弹不法官吏,谴责各种弊政,提出了一些发展本省实业的议案,对清廷的某些有损国家利益的行动和明目张胆的掠夺行径进行了抵制和揭露,受到了人民的称赞和支持。
1910年9月,蒲殿俊出任谘议局联合代表大会副主席,与立宪派首领张謇等人进行国会请愿活动。谘议局组织了“国会请愿同志会”,并于10月在成都聚集3000余人到督署请愿,表达了人民要求速开国会以定国体的愿望。清廷迫于压力,宣布于1913年召开国会。但不久即变卦,1911年5月8日,清“皇族内阁”成立。蒲殿俊等深感失望。
清皇族内阁成立后,第二天便颁布了铁道干路国有政策,宣布把包括川汉铁路在内的正在修建或计划修建的几条铁路,收归国家后再向列强借款修筑。
“国有”消息一传开,川人纷纷抨击、抗议,抗争浪潮也随之掀起。蒲殿俊等欲趁此机会对清廷大施压力,促使立宪实现。他亲拟了要求暂缓接受川路国有和借债修路的奏折,针对清廷拒斥的上谕,他还起草了措词强硬的呈文予以反驳。
1911年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召集在省股东和各团体开会。蒲殿俊等认为,要建立一个人数众多的牢固团体,方能将争路救国坚持到底。于是当场决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蒲殿俊被推为会长。在蒲殿俊等人的发动下,全川各州县普遍建立了保路同志会。
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后,蒲殿俊立即发动和组织了到总督衙门的请愿活动,由绅士带头、群众参加的大规模游行请愿活动,在清朝专制统治下的四川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它象征着四川保路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从8月份开始,在保路同志会同盟会员的发动下,组织了遍及全川的罢市、罢课、抗捐、抗粮运动。赵尔丰见事态失控,决心予以压。9月7日,蒲殿俊等9名保路运动领导人到督府被诱捕,赵尔丰令人用绳索捆住蒲殿俊等人,并各以刀架其颈,枪抵其胸,大有“不枪决即刀劈之势。”
蒲殿俊等9人被捕的消息传开后,成都市民立即涌入督署请愿,“沿街比户,号泣呼冤”,要求释放蒲殿俊等人。赵尔丰下令开枪,当场打死30余人,伤人无数。
“成都血案”后,整个四川都沸腾了,一场由同盟会领导的席卷全省的全民性大起义爆发了。
在革命即将胜利的关头,立宪派的软弱妥协面目暴露出来了,11月14日被囚禁70余天的蒲殿俊由赵尔丰“礼请出署”,并聘为高等顾问,还写了一封《哀告全川伯叔兄弟书》,请求全川人民停止战斗,息事归农。
立宪派的《哀告》并未能阻止形势的发展。严峻的现实使蒲殿俊明白,革命洪流势不可挡,清政府的垮台已成定局。蒲殿俊审时度势,决定从权应变,由鼓吹立宪转而迎合革命,企图抢在革命党人之前策动独立。经过谈判,蒲殿俊与赵尔丰达成交易。赵将行政权暂交蒲管理。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蒲殿俊任都督。
蒲殿俊任都督后,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和任事魄力,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显得束手无策。12月8日,蒲殿俊在阅兵训话时,士兵起哄索饷,顿时枪声四起,全场哗变。慌乱之际,蒲殿俊狼狈逃跑。乱兵涌出较场,四处抢劫,使人民蒙受了巨大浩劫。蒲殿俊无力平息兵变,只得辞去都督一职,任职仅12天的蒲殿俊就从此下台,时人称之为“十日都督”。
离职后的蒲殿俊,1918年后逐渐离开政治舞台,在“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晨报》社长,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逝世,享年60岁。
本报由四川日报社出版
电话总机:(028)6613002
传 真:(028)6746783
邮 编: 610012
地 址: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七十号
网 址:
http://news.swww.com.cn/sichuandaily
请管理员不要压制不同意见,此贴是第四次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