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465539489 的帖子
补发两张碧沽天池返程途中的PP
如果不是《无极》的名头,如果没有可以去牧民家叨扰一顿饭的诱惑,我没有勇气冒险,掏600元昂贵的车费去一个未知的地方,挑战自己的运气。当客栈的女孩提起碧沽天池,我脑海中立马显现的是《无极》开头那片仙境一般的湖。《无极》再怎么恶评如潮,电影画面的精致和想象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和朋友一对眼,彼此的心意尽皆了然,于是放弃熟知的普达措,到碧沽天池去! 可是,临出发的时候,李师傅告诉我们,由于天气转凉,山上的牧民都下山了,这样,想体验地道藏民生活的愿望就落了空,这一程,变成纯粹的游山玩水。 尽管有《无极》的商业炒作,碧沽天池却依然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没有任何旅游设施配套,上去,必须自备干粮。我们在城里买好面包和水,9:00,向天池进发。其实,心里除了忐忑,还是忐忑。 路过小中甸附近,滇藏公路旁停了很多车辆,都是停车拍照的。路旁,是一片开得正盛的狼毒花,在枯黄的草地上,开出一丛一丛艳丽的红,渐渐蔓延成一大片,那种妖娆的色彩,绚烂夺目,只属于梦境。这个地方,前一天来的时候也经过,那会儿,还有不少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这种美妙的记忆,确实可以珍藏一生!我们拍照的时候,有牧羊犬跑过来,在每个人面前绕一圈,然后又欢快的跑开了,来来回回的跑,它乐此不疲。似乎是这里的职业摄影师养的,真幸福,天天守侯在一片梦一般美的地方,无忧无虑的生活。 离开这里,公路对面村庄的入口就是上碧沽天池的路。头一回,我们经历了何谓行路难。这是一条没有铺水泥或者沥青的泥土混合沙石的山路,路很窄,只容得下两辆小车堪堪擦肩而过,弯多,积水的土坑也多。这哪里能说是路呢,估计是车开多了,才成了路。在这样的路上,车根本开不快,一路颠啊颠啊,颠成了筛子。一下雨,这条山路估计会成为烂地,随时有陷车的危险。山上没有居民,只有流动的牧民,天一冷,便撤下山了,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陷车,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后来听说,雨季的时候,当地的司机都不太敢往这里开。车开了半小时之后,路上不要说车影,连人影也不见一个,旁边的深谷里,偶尔可以看到废弃的牧民搭建的简易木棚。很惊险的绕过一个满是黑色淤泥的水坑,李师傅透了一口大气:好了,最难过的地方开过去了,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半小时。高兴没多久,挑战又来了。前方是一个岔路口,一条路直接拐往山上,一条路继续向前。李师傅犯了难,喃喃自语:我怎么不记得有分叉的路呢?他想了一下,选择继续往前开。开了20分钟,还是在大山里跑,不要说湖的影子,连快到山顶的希望都够不着。我们大眼瞪小眼,心里直犯怵,这路到底有没有走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通信信号,行差踏错一步,前路就是茫茫,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估计李师傅心里也没底,干脆小心翼翼掉了头,重新返回那个岔路口。朋友问,会不会是上山那条路呢?李师傅沉默,想了一会,他说,还是按照刚才的路走吧。开到掉头的地方,远远的,望见对面山路上两辆车缓缓爬行,李师傅说,那两辆车应该也是上天池的,我们没有走错!有了伴儿,底气也足了,于是一鼓作气翻到了对面的大山,爬到山顶。 相遇的一刹那,没有惊喜,没有欢呼,只是安静的伫立,静静的,将她纯净的美摄入眼底。那一泓秋水,明净、澄澈,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千万年遗世独立着,独自鲜妍,独自枯萎。湖畔的云杉开始泛黄,一层绿一层黄的投影在湖中,像极了一幅印象派的油画。 沿着湖边走,不时看见被砍伐下来的高大云杉,树木业已干枯,是《无极》剧组破坏的痕迹么?当年剧组取外景,据说饭盒、酒瓶、塑料袋、雨衣等生活垃圾掩盖了杜鹃花海,人造钢架、破败木桥无人撤走成为“残景”。现在,人造钢架、破败木桥早已清理,只是,被破坏的生态再难恢复。有著名大导演前来取景,对于当地政府自然是好事,可以借势宣传,一战成名。可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影视剧组往往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甚至大砍大伐,为我所用,其后果对于自然景观是灾难性的。也许,这就是经历了《无极》之后,碧沽天池突然减缓了旅游开发的步伐的原因,所以,至今养在深闺少人识。 这是好事,至少,不会游人杂沓打扰她的宁静,此刻亦不会有人打扰我们发呆。在湖边铺好雨衣,坐下,看看蓝天,望望湖水,听风在林间簌簌轻吟,看碧浪汩汩抚上脚边的青草,放纵自己的思想,什么也不想,享受片刻,彻底的自由。 4:30,我们趁着天还亮赶紧下山。山里的天气是孩子脸,说变就变,刚走了1/3路程,居然下起了冰雹。冰雹黄豆般大,开始只是间或几粒砸下来,后来越来越密,打得车棚子噼噼啪啪的响。经过被李师傅形容为“鬼门关”的泥潭,上山的时候我们俩还要下车走,轻车绕过去的。这回我们主动说要下车,李师傅却说不用,小心翼翼从泥潭边的烂泥路绕过去,开到草地上加足马力往上冲,眼看要冲到高点,车一个打滑,轮子陷泥里了。搬石头、垫木板、挖坑、推车,各种办法想尽,小车还是岿然不动。最后,李师傅找来一条毛巾垫在陷泥里的车轮子底下,回到驾驶室深踩油门,我们在后面使劲推车,轮子挣扎了一下,溅起一片烂泥,终于成功摆脱陷阱。我们领略到这段路的威力了,想想也后怕,如果再晚一点下山,恐怕得露宿在这深山老林了。 回城已近7点,吃过饭,联系上之前订车的老爹车行的小和掌柜,我们在四方广场碰了头,他领我们到他们家客栈,递上热茶,还问我们要不要来点酒。他的热情让我后悔定了烟雨阳光,早知道还是住红石头,无论位置、环境还是服务,似乎这里都更胜一筹。小和介绍明天开始将为我们开车的司机阿磊给我们认识。很阳光的一个纳西男孩,我们和他讨论接下来5天的行程,车行的另外两位司机也凑过来,热心的提供建议,一位说,白马雪山垭口那边的树红了,非常漂亮。我满心期待,梅里之行,一定要充满阳光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