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一起耍的弹绷子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0803/13771343961168687.jpg
弹弓,南充人喊的“弹绷子”。作为古代冷兵器之一,弹弓可谓历史久远。随着时代发展,古时候的冷兵器渐渐演变为一种游戏工具,到现在,弹弓又退出游戏领域,开始远离人们的视线。然而,在嘉陵江上中坝可以看到一群怀旧的年轻人,他们正手持“弹绷子”,对着易拉罐练习“射击”。看到让人甚是好奇,他们说“耍‘弹绷子’是为了找寻童年的记忆。”
“童年三宝”之一
弹绷子、铁环、小人书,是从解放后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男孩的童年“三宝”。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弹绷子,它不受场地限制,制作材料简单易寻,而且有“威力”,能极大地满足男孩子小小的“虚荣心”。
弹绷子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主要有三大部件:杈子、弹筋、裹片。杈子可以是树丫,可以是多股铁丝拧成,也可以是钢筋等各种金属。弹筋可以是橡皮筋,也可以是自行车内胎,但橡皮筋韧性较差,容易磨损,而自行车内胎弹性不足,因此,最好的就是医用橡皮管,如听诊器上的橡胶管子。弹绷子用的裹片有两种,车胎或皮子。有些男孩开始只是发射纸子弹、嘉陵江边的小鹅卵石,后来就开始发射比较厉害的铁弹子了。
今年56岁的南充弹弓爱好者漫天(网名)回忆道:“当时哪个小男娃儿手上没得个弹绷子哦!”用漫天的话来说,“弹绷子比现在任何一件玩具都普及,而且当时好多大人都在耍”。
弹绷子的影子
拉萨天空(网名)十多岁就出来跟人开货车,现在不到30岁的他:“我已经有10年弓龄了。”在他的记忆中,弹绷子就是童年的一切。他说,当年他为了得到一个弹绷子的裹片,把父母的皮鞋偷出来,然后藏在草丛中偷偷剪烂,取下一块皮子,后来被父母发现后,还“吃”了一顿“干笋子炒肉”。曾经的他,也因为用弹绷子打鸟而走迷了路……“现在想起来,好耍得很。那个时候,一个好的弹绷子就是手里的宝贝,连睡觉都把弹绷子压到枕头下,生怕丢了!”
东郭(网名)是典型的“80后”,但他和弹弓的故事也多得数不完。“那时候,一条街的路灯都被我们打烂了,而哪家的窗户玻璃被打烂了,第一个就来找我父母。”说起小时候的调皮事,东郭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小时候最喜欢耍弹绷子,为了弹绷子也挨了不少打。”
漫天伸出自己的左手,只见他左手食指靠近虎口位置,有一条刀疤。指着这条刀疤,漫天说:“这就是当年我小时候削树丫做弹绷子时划伤的。”漫天说,他生于1956年,上个世纪60年代,那时的小孩根本没什么玩具可言,这些弹绷子就是伴随他们童年生活最好的“玩伴”。当年他最喜欢穿有大裤兜的裤子,“那样可以装很多子弹。”而在漫天的记忆中,他每条裤子的裤兜里都有很多个洞,“都是小石头磨出来的。”
“我们砍夹竹桃树枝做弹绷子的叉子,用自行车内胎做弹筋。我们还一边使用一边‘改良’,自行车内胎从1股变成4股,增加了杀伤力。”漫天说,他小时候曾多次用弹绷子打下麻雀和斑鸠等鸟儿,然后拿回家炸了给老爸下酒。对于打鸟,漫天有的是经验:“要打到头或胸,鸟才会掉下来,打到其他部位鸟还会飞,飞远了你就找不到了。看着老爸吃自己打下来的斑鸠,心里有一种成就感。”漫天绘声绘色的回忆,让人仿佛和他一起回到了耍弹绷子的童年时光。
大娃儿玩“穿越”
1982年出生的老吴(网名)是南充最早一批加入“弓行天下”QQ群的网友,同时也是该QQ群的发起人之一。他说,这个QQ群网罗了南充的弹弓爱好者,2008年和他一起组建这个弹弓群的大部分网友,如今已经不再玩弹绷子了,只有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最开始我们这个群就几个人,大家都是看到别人在耍弹绷子之后,心头痒,想多网罗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所以就搞了这个QQ群,大家在网上约好,一起去河边练习弹绷子。”老吴说他们把练习场地定在嘉陵江上中坝,因为那里地势宽阔,而且人少,这样练习不会伤到人。“现在麻雀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我们莫法打鸟,于是把易拉罐或矿泉水瓶子作为靶子。”他说,最开始,他们用小玻璃珠当子弹,但由于玻璃珠在飞行过程中不稳定,而且易碎,容易伤到人,于是,他们改用现在使用的小钢珠。“这个东西便宜,9元钱一大袋子,里面有几百颗。”
据老吴讲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爱好者也加入其中。和他们一起经常来嘉陵江上中坝练习的南充弹弓爱好者中,有年近60岁的老者,有十来岁的高中生,甚至还有不少女性爱好者。“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行业的都有,我们都是小时候耍过弹绷子,长大后就再没碰过弹绷子了。现在重新把弹绷子当玩具,似乎又回到了童年。”老吴说,他们这群人大都是些童心未泯的“大娃儿”,耍的是“穿越”,就为寻找童年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锻炼身体。
“现在的弹弓已经属于场地竞技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弹弓比赛,爱好者也越来越多,资中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弓裔竞技协会。”老吴说,去年,他们举办了成渝南三地弹弓争霸赛,南充的弹弓竞技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他们也计划在南充成立弹弓协会,将南充所有弹弓爱好者汇聚在一起,大家共同为这个场地竞技项目的发展而努力。
“打”的是感觉
据老吴介绍,由于科技的发展,弹绷子如今已不再是以往那样种类单一。现在的弹绷子大致分为4种:无架弓、传统弓、卡珠弓和托腕弓。所谓的无架弓就是没有架子,单凭拇指和食指张开做支撑;所谓的传统弓,则是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弹弓;卡珠弓是在传统弓的工艺上设计了一个瞄准孔,而卡珠弓也是因为其弹筋是由一颗弹珠卡在弓上而得名的;托腕弓属于高科技弹弓,很多种托腕弓上面都设置有瞄准器,有的还是红外线瞄准器。“前3种弓打的是感觉,托腕弓则打的是精度。南充的弹弓爱好者都用的是前3种弓,因为我们要的就是那种感觉。”
另一名弹弓爱好者说,他们之所以选择前3种弓进行练习,既是为了锻炼肌肉记忆性,同时也为了找寻童年打弹绷子的快感。“托腕弓上有瞄准器,那个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弹弓属性,变成了一种类似弓弩的工具,这不是我们南充弓友追求的感觉。”
“弹弓中价钱最贵的也是托腕弓,因为它有红外线瞄准等高科技含量,价格一般都上千元,而现在有好多弓都已经做成了收藏品,价格在几千元上下。”老吴说,由于工艺的进步,现在弹弓的弓把可以使用或镶嵌各种材质,如黄花梨木、红木、金丝楠木……“你就是要翡翠的,工匠师父都可以给你做。”老吴告诉记者,这些弓根据做工、工艺、材质的不同,价格也不同。从几元钱一副到几千元钱一副的弹弓,什么价位的都有。老吴用的是卡珠弓,这是他花500元跑到安徽去找名师定做的,弓身用纯钢打造而成,长约10厘米,弓把上镶嵌了红木。
被忘却的弹绷子
“弹绷子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了。”谈到弹绷子时,南充弹弓爱好者豆子(网名)有些惋惜地说,如今弹绷子已经淡出了人们生活,替换它的是ipad、轮滑、电脑游戏……弹绷子如同过气明星一样,只是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现在的小孩很难理解父辈当年耍弹绷子的快乐。
“现在的娃儿耍的东西太多了,像弹绷子、铁环这些‘古董’,估计好多小娃儿都没见到过。”豆子说,小时候他经常拿着弹绷子追着鸟儿打,而现在的小孩都坐在家里打电脑。“成天在外面跑,加之生活不如现在,所以以前胖子很少,现在的小孩,胖子多得吓人,他们就是太缺乏运动了。”原本80多公斤的老吴是开出租车的,他每天上午上班,下午休息。2008开始练习弹绷子,几个月他就瘦了20公斤左右。“每天下午走路到嘉陵江上中坝练习,几个月就瘦了下来。”
从眉山到南充创业的阳光(网名)使用的是传统弓和无架弓。他说,他身边的朋友每天休息时都打牌或打游戏,他以前也是这样,但身体却因为长时间缺乏锻炼变得很差,用他的话说是“一个月至少要感冒两三次”。加入弹弓竞技行业后,他才发觉自己在练习弹弓的过程中,“身体变强壮了,视力变好了,手臂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感也增加了,而且整个人身体都强壮了许多。”阳光说,耍弹绷子又不花钱,在南充又有嘉陵江上中坝这么好的场地,完全适合上班族休闲娱乐。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打打弹弓,既锻炼了身体,又呼吸了新鲜空气,比打牌更健康、更阳光,“这绝对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项目。”
这些弓友的手指和脸颊上几乎都有茧。他们说,这是长期训练造成的,但他们却很喜欢这些茧,因为“这才是弓友该有的东西”。采访时,弓友们都只告诉记者他们的网名,因为他们担心别人不理解认为他们“幼稚”。“等南充弓友壮大的那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我们就是耍弹绷子的那群人。”说完这话,在场的所有弓友都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天真。
是啊,他们的快乐,来自童年,也来自他们想要重温童年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