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香 炷 山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27/227410.JPG 蒲春梅 香炷山,据说是奇石地质公园,看过一些介绍以为是被开发了的景点,到此一游才知还纯粹是原生态的景观。 从南部县保城乡场出发到香炷山所在的九村,只有5公里。有奇山必有名寺,到香炷山必先看香炷寺。那寺在道路右侧的山顶上。穿过丛草夹道的小路,沿着山脊直上山顶,在山顶有巨大的八块山石撑起了一个山寺,叫香炷寺,相传有几百年的历史。山寺整洁而干净,既然是寺,自然免不了有老百姓自己供奉的菩萨和点燃的香火。时时勤拂拟,古庙才完整地保留至今。站在山顶极目四望,了无遮拦。向西北望晴日可见阆中的白塔,南面相对的就是著名的奇石群,目测过去,与山寺在同一水平线的居然有同样的八块巨石,遥遥相对。如何解释呢?乡里人便借助于神话来诠释这种奇异的现象,演绎出生动的八仙的故事。 香炷寺所在的山,其形如一个巨大的香炷耸立在群山环抱之中,故而得名。红军时期,徐向前曾在这里驻扎,百姓将红军转战的军事图都描画在墙壁上,以淳朴的方式纪念这段历史。寺庙里有乡里人捐资造的一个庞大的弥勒佛像,当地人讲,这山里离城市太远,缺乏文化娱乐活动,有这么一个地方供乡人聚会热闹也是好的。每到春节,人们到这里赶赶庙会,串串亲戚,凑凑热闹,山里的日子就变得丰富起来。 离开山寺,对面就是奇石公园,所谓公园也不过是山里人对未来开发的期盼。小路边有一块用木棒撑起的牌子,上书“奇石地质公园”,也不知这名是哪个权威赠与的,反正山里人自己认可了,给挂了起来,便有了一种高贵的身份。 穿过农舍,经过田地,只见一块巨石在坡地边坐立,村主任说这叫“雄狮迎客”,这竟是大山欢迎客人的第一个姿态!山里人的想象力和淳朴友好让人感动。 游人要从两块大石的夹缝间经过,才能走到山边。同川北所有的坡地一样,初识并不见山的神奇,但到山岩边,顺着杂草丛生的小路绕着山岩往里走,山石便愈见奇异。每到一个独特的地方,总有题字在壁上点睛,如“奈何桥”、“望乡石”、“湖水映月”、“天地一脉”……无不神似。那石也着实灵动,乱石一群,是鲁班赶石的遗物;壁立的石块上还有一块悬空的石板,叫“无字碑”;那湖水映月处,泉水终年不断,今年天干也清流盈盈,正应了“山高水长”的道理。 山石上的植物也生得奇。棕榈树枝干粗壮,在岩缝间蓬勃生长。一块无土的巨石顶上,中间却例外地生长一丛枝条,春来山花烂漫,甚是妖艳。同许多丘陵山地缺少植物相比,这里植物茂密,过人的荆条和松林杂树使山多了几分温润、几许生动。 绕过山腰上到山顶,谁能想这秃裸的巨大岩石顶上却特别的平坦,松树林使它成为世外的静地,一条古道横贯山梁,他们说这是剑南古道,直通剑门关。那林子深处还有三国的遗迹,是张飞练兵的场所。那山下田地间的平房,据乡人讲,红军时代徐向前曾到这里打过土豪。看来除了神奇的想象,历史似乎也不愿遗留掉这块宝地。山石的坚硬更像是一堵屏障,易攻易守成为绿林好汉们翻云覆雨的战场。 山里的传说还很多,任何一个在山里放牛的庄稼人都能道出这山岩的许多故事。他们把这香炷山的奇石,当成抒发想象的场地,在此记录下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崇敬。他们是这大山的发现者、保护者、创造者,他们给这默默的山石、山石上的一草一木,赋予了生命,寄托了感情。于是,山活了,石灵动了,风在林间回荡,荆棘丛草随风舞蹈。好像千百年来,巨石从未停止倾诉它们自己的故事,而听故事的正是仰望山岩的渺小的外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