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天下南充人

千年绸都第一坊行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生态表演,“戏剧活化石”有救了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08/223232.JPG

本报讯 贾登荣 张枥 “对,手势这样做,步子这样走…..”10月8日上午,在南部县双峰乡胖土地村杜家班傩戏第7代传人杜南楼(图右)的指点下,搜集整理傩戏详实资料的工作人员表演起了被称誉为“戏剧活化石”的杜家班傩戏。
  创办于清雍正年间的杜家班傩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退出戏剧舞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受文艺“双百”方针的影响,杜南楼几次想把尘封多年的杜家班傩戏搬上戏剧舞台,然而由于年龄偏大、经费不足等原因,他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仅凭记忆整理出一些傩戏剧本并手工制作了部分傩戏人物面具。几年前,杜家班傩戏后继无人的现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南部县升钟镇小学教师蒲七五特意拜访杜南楼为师,将傩戏引进了课堂,南部县文化馆年逾七旬的杨洪琛老人不顾艰辛多次带病上广元、下南充、赴成都寻访杜家班傩戏的相关资料。与此同时,阆中、成都等地的一些民间艺术家专程到杜南楼家中,观摩傩戏表演。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收集整理的杜家班傩戏与原生态表演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让这一戏剧活化石传承下去,南部县组织人力前往杜南楼家中,让杜南楼着戏服,完整、系统地表演傩戏,并采取口述历史的方式,收集整理原生态的的杜家班傩戏的详实资料。
  据悉,杜家班傩戏与南部地灯、马王皮影等将被整理成书并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型象棋点缀果城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10/223810.JPG

巨型象棋点缀果城
  在位于市马市铺路的市体育中心门前,一组巨型的青石象棋分别摆放在“棋盘方格阵式”的广场中,点缀着果城的北大门,在体育中心建筑群和运动标志雕塑的陪衬下,成为一张弘扬南充体育文化的“特色名片”。
   本报记者 罗天文 摄影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浓雾锁果城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10/223807.JPG

昨日浓雾锁果城
  昨日早晨,浓雾紧锁果城,在近期果城天气中比较少见。至上午10时30分才逐渐退去,尽管如此,浓雾未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影响。图为上午9时20分,记者在高坪区江东大道拍摄的嘉陵江大桥的情景。
     本报记者 雍宏伟 实习生 袁璐 摄影报道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6-10-2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我和朋友们去了!还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念是一种美丽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27/228234.JPG

蒲灵娟
    蓝色小布包里包着面值不等的硬币,十几个硬币是爷爷留给我的财产,一共6元6毛6分。去年冬天,爷爷弥留之际念叨着他心爱的孙女的名字,他说我好久都不去看他,他希望我的人生一帆风顺,所以他给我留下这些硬币。
  单薄的硬币陪伴着我思念天堂的爷爷,我的泪水滑落眼帘,歉疚懊悔溢满心房,为了写我的儿童文学,我已经半年没有去看望爷爷,爷爷忽然间就永远地离开了我。风雨凄凉,我抱着爷爷的遗像一步一滑走向山坡,爷爷亲切的面容在微笑,他轻轻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无论日子多么忙碌,我都会打开蓝布包抚摸那些硬币,于是,我的眼前点亮了一支烛光,温暖着我冰冷的心,陪我走过荆棘坎坷,我知道爷爷在天上看着我。思念长满每一个日子,在梦中在风中在阳光中,绽放出越来越清晰的美丽。我坐在爷爷的坟头,告诉他我的书最近又重印了,上了新畅销书目录,我会好好写作好好做人。爷爷点头微笑,坟头的蒲公英开得金黄灿烂,传递阴阳相隔的心声,爷爷说他回到奶奶身边了,他和奶奶用灵魂守望故乡的泥土,故乡的泥土深植着他们生命根须的延续。
  爷爷走了,无牵无挂,思念的花朵却反复地开。爷爷念过私塾,曾是公社干部,可他无法割舍对土地的热爱,情愿做农民也不做官。一根扁担压在爷爷肩上,他挑着沉甸甸的玉米红苕沿着弯弯的田坎小路,走进炊烟袅袅的茅草瓦房。在稻麦的清香和鸡犬的欢声中,爷爷吸着叶子烟,把我搂在怀里,给我讲陶渊明的月亮、瓜果、豆角和菊花,一根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舒适的扁担挑起了归隐诗人洁白的性灵和清新的田园风光,挑起了贫困的生活,怪不得爷爷累了困了枕着扁担随地一躺便能进入香甜的梦乡。儿时,我常想爷爷的扁担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看他轻轻一举,扁担就直入云霄。
  从外地回到故乡,一进村子,老远就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在田里走来走去,是爷爷正赶着牛犁地呢。太阳白晃晃地刺得人眼发花,仿佛大地是一片灰白的海洋,爷爷使劲眨了眨眼睛,才认出他的孙女来。已经5年没见着孙女了,孙女从毛孩子长成了少女,爷爷眉眼里盛满了喜悦,招呼孙女田边坐,他要把地犁完才回家。日头偏西,爷爷犁过的地像人洗浴过一般,显得容光焕发精神极了,爷爷收起犁说,走,咱们回家。
  一轮弯月挂在那棵歪脖子树上,爷爷把鲜嫩的鹅儿草倒进牛栏,和黄牛絮絮叨叨聊上一会,他折过身从屋里端出根长木凳,我们并排坐着。爷爷老了,脸上皱纹多了,胡子白了,头发白了,而他的神情却是平和善良的。他端详着我,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是叮嘱我好好念书。我从爷爷身上嗅到柴草和庄稼的味道,这种味儿透着山林水泽的清凉芬芳,透着原野大地的厚重朴实,透着生活的淡泊甘苦,这是草的气息,露水的气息,是和爷爷一样普通的农人惯有的气息。
  我泪眼汪汪,告别爷爷回城,爷爷送我到村口,忽然,他想起什么,跑到地里摘了两个大大的红番茄,让我带着路上解渴。后来,我把爷爷种的红番茄写成童话,居然发表了。
  爷爷曾说生命如灯,注定有被岁月的风吹灭的时刻。写到这里,思念的烛光燃起一种奇异的美丽,让我回到往昔,我不由感叹:灯,在某种意义上怎能轻易地被风吹灭。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雨之恋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27/228232.JPG

赵勇权
  秋雨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秋雨,来了急急的,去了缓缓的。她宛如一位体态丰腴的少女,把胸襟敞露给大地,但是从不肯告诉人们,她来在何时,去又在何地。她是何等的俏皮!秋雨来时,哗哗如注,千锤击鼓。“雨打芭蕉”是上好的名曲。
  秋雨时急时缓,如歌如诉。这是一条条感情波动的曲线,溅起的团团水雾给大地笼上一件薄薄的青纱。“秋雨对这生机勃勃的南国大地太钟情了”,有人如是说。不错,秋雨千里迢迢从波涛汹涌的云海深处赶来,忘情地投入大地的怀抱,便是融进了大地的心脏。和着大自然的脉搏,秋雨化着涓涓细流,在大地宽阔的胸膛上恣意地流淌。
  这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
  秋雨每每遇上大地,总免不了热情洋溢于地表。给大地平添了几多浪漫,几多温馨,几多凉爽。这是秋雨唱给大地亘古不变的恋歌。秋水浩渺,秋波娉婷。令人不禁感喟:“秋雨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姑娘,她把她的柔情化着滋润大地的甘泉,一如怀春的少女,缠绵悱恻。”
  秋水涨了,红豆发了。
  地处南国深秋的腹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南退的时节,秋雨的步子迈得特别勤快。而且,一来就要留驻好几日,这便是秋雨真的性格。恋爱的季节怎能错过!
  “君问归期归无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南国深秋的雨啊!有你,便有了人生栖息的驿站;有你,便有了孤舟停泊的港湾;有你,便有了慰藉魂灵的金丹。
  秋雨不像春雨那样淅淅沥沥,也不像夏雨那样粗犷豪放,更不像冬雨那样一副冰冷的面孔,抛给人几多寒意,几多冰凉。秋雨是温暖的,柔美的,也是多情的。
  秋雨漫漫,柔情盈天!
  壮哉,美哉,你这迟来的天使,造化的精灵。有你结伴人生,我不再孤独!
  秋雨,我深深地爱你,爱着你。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 进 香 炷 山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27/227410.JPG

蒲春梅
  香炷山,据说是奇石地质公园,看过一些介绍以为是被开发了的景点,到此一游才知还纯粹是原生态的景观。
  从南部县保城乡场出发到香炷山所在的九村,只有5公里。有奇山必有名寺,到香炷山必先看香炷寺。那寺在道路右侧的山顶上。穿过丛草夹道的小路,沿着山脊直上山顶,在山顶有巨大的八块山石撑起了一个山寺,叫香炷寺,相传有几百年的历史。山寺整洁而干净,既然是寺,自然免不了有老百姓自己供奉的菩萨和点燃的香火。时时勤拂拟,古庙才完整地保留至今。站在山顶极目四望,了无遮拦。向西北望晴日可见阆中的白塔,南面相对的就是著名的奇石群,目测过去,与山寺在同一水平线的居然有同样的八块巨石,遥遥相对。如何解释呢?乡里人便借助于神话来诠释这种奇异的现象,演绎出生动的八仙的故事。
  香炷寺所在的山,其形如一个巨大的香炷耸立在群山环抱之中,故而得名。红军时期,徐向前曾在这里驻扎,百姓将红军转战的军事图都描画在墙壁上,以淳朴的方式纪念这段历史。寺庙里有乡里人捐资造的一个庞大的弥勒佛像,当地人讲,这山里离城市太远,缺乏文化娱乐活动,有这么一个地方供乡人聚会热闹也是好的。每到春节,人们到这里赶赶庙会,串串亲戚,凑凑热闹,山里的日子就变得丰富起来。
  离开山寺,对面就是奇石公园,所谓公园也不过是山里人对未来开发的期盼。小路边有一块用木棒撑起的牌子,上书“奇石地质公园”,也不知这名是哪个权威赠与的,反正山里人自己认可了,给挂了起来,便有了一种高贵的身份。
  穿过农舍,经过田地,只见一块巨石在坡地边坐立,村主任说这叫“雄狮迎客”,这竟是大山欢迎客人的第一个姿态!山里人的想象力和淳朴友好让人感动。
  游人要从两块大石的夹缝间经过,才能走到山边。同川北所有的坡地一样,初识并不见山的神奇,但到山岩边,顺着杂草丛生的小路绕着山岩往里走,山石便愈见奇异。每到一个独特的地方,总有题字在壁上点睛,如“奈何桥”、“望乡石”、“湖水映月”、“天地一脉”……无不神似。那石也着实灵动,乱石一群,是鲁班赶石的遗物;壁立的石块上还有一块悬空的石板,叫“无字碑”;那湖水映月处,泉水终年不断,今年天干也清流盈盈,正应了“山高水长”的道理。
  山石上的植物也生得奇。棕榈树枝干粗壮,在岩缝间蓬勃生长。一块无土的巨石顶上,中间却例外地生长一丛枝条,春来山花烂漫,甚是妖艳。同许多丘陵山地缺少植物相比,这里植物茂密,过人的荆条和松林杂树使山多了几分温润、几许生动。
  绕过山腰上到山顶,谁能想这秃裸的巨大岩石顶上却特别的平坦,松树林使它成为世外的静地,一条古道横贯山梁,他们说这是剑南古道,直通剑门关。那林子深处还有三国的遗迹,是张飞练兵的场所。那山下田地间的平房,据乡人讲,红军时代徐向前曾到这里打过土豪。看来除了神奇的想象,历史似乎也不愿遗留掉这块宝地。山石的坚硬更像是一堵屏障,易攻易守成为绿林好汉们翻云覆雨的战场。
  山里的传说还很多,任何一个在山里放牛的庄稼人都能道出这山岩的许多故事。他们把这香炷山的奇石,当成抒发想象的场地,在此记录下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崇敬。他们是这大山的发现者、保护者、创造者,他们给这默默的山石、山石上的一草一木,赋予了生命,寄托了感情。于是,山活了,石灵动了,风在林间回荡,荆棘丛草随风舞蹈。好像千百年来,巨石从未停止倾诉它们自己的故事,而听故事的正是仰望山岩的渺小的外来客。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cncrb.com:8080/picture/2006-10-27/228231.JPG

          

1928年川北学生运动会广安初中叠罗汉图

 

胡剑
  据《南充地区教育志》记载:1928年5月3日—7日,由驻南充的川军第11师师长罗泽州主持,在南充土门寺外大操场举办了“第一次川北学生联合运动会”。参加这次运动会的有嘉陵高级中学、南充、岳池、广安、营山、蓬安、仪陇、南部、西充、邻水、渠县等10县11所中学的2000多名运动员。
  运动会期间,南充城区各中小学及参加比赛的各县中学代表队,每天轮流表演了器械操、棍棒操、轮圈操、舞蹈、八阵图和叠罗汉等团体节目。
  画面上的叠罗汉是广安县立初级中学校表演的节目。所谓叠罗汉,就是像金字塔式的人上站人,重叠成各种形式。这里的美感与惊险是非常和谐而统一的,因为它凝聚着高超的技艺。照片中的两个对称叠罗汉造型共有4层,各由12人组成,其中基柱5人,中柱4人,顶柱2人,罗汉顶1人。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叠罗汉的极限高度已达到8层。
  关于叠罗汉的渊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一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传说当年西班牙在与法国人的战争中,加泰罗尼亚人为驱赶法国侵略者,采用人上重人的方法将炸弹扔进敌人占领的高墙城堡内。后来人们便将这种方式作为体育竞技的一种项目,并以此纪念这场战斗的胜利,一直延续到今天。
  另一种说法与安徽省的佛教胜地解元寺有关。安徽歙县三阳乡叶村的解元寺,是古徽州最为有名的寺庙之一。明朝末年兵荒马乱,当兵患殃及叶村解元寺时,僧人们在惠安法师的带领下,奋力保护解元寺和寺内那尊金光灿烂的大肚罗汉,最后全部僧人连同寺庙一同葬身于火海。为了纪念和颂扬解元寺惠安法师及僧人的壮举,叶村百姓就以叠罗汉的方式表达缅怀之情。
  叠罗汉在我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造型是模仿盘腿而坐的罗汉,以后逐渐发展演变为多种技巧造型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叠罗汉过程中,倘若其中有人腿软腰塌,整个罗汉就会倒将下来。因此,叠罗汉者必须同心协力、配合默契、互相支撑,要求参与者具备很高的技巧和平衡能力。
  民国时期的中学校常在体育课中教学生练习叠罗汉,以培养青少年的的团队意识和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当今多种体育活动与竞技项目的推出,如今的中学里早已没有这种体育游戏了,人们只能在电视上的杂技或民俗节目中偶尔看到表演叠罗汉。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部:抢救保护“四绝”
14:53:43
作者:南部县委报道组
 
  南部:抢救保护“四绝”
  申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正在展开
  本报讯 贾登荣 张枥 昨(27)日,笔者从南部县文化馆获悉,南部县为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四绝”,已经收集整理出部分资料准备出版《南部“川北四绝”》一书,同时开展了“四绝”申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期工作。
  南部四绝包括杜家班傩戏、马王皮影、店垭花灯、群龙剪纸。由于种种原因,“四绝”的承传曾一度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娱乐与文化功能,并走向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为抢救保护“四绝”,日前南部县在将它们公布为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抢救保护目标任务。据了解,南部“四绝”整个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将在2008年内完成,到时不仅将解决“四绝”的传人问题,而且还将把它们纳入南部县旅游项目的开发,使南部“四绝”在全市旅游产品销售份额上占有重要的席位。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蓬山:一张靓丽的“名片”
14:43:59
作者:营山县委报道组
 
  如何提升营山知名度、打造营山品牌?今年,营山充分利用太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举办节会造势——太蓬山:一张靓丽的“名片”
  罗成 彭杰 本报记者 丁梦妮
  蜀北名山极具开发前景
  距离营山县城约50公里的太蓬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此山风景秀丽,古迹神奇,地貌雄伟,山势险峻,状若蓬莱飞渡,史称“蜀北名山”,并有“太蓬仙境”之称,位居营山十景之首。唐代香火鼎盛之时,山上僧人达400余人,与峨眉山齐名,上山朝拜者终年络绎不绝,尤其是庙会期间,每天朝山者数以万计,山上香火缭绕,通宵不熄。
  太蓬山遗有古刹5座和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题龛造像。悬崖绝壁上,幽静丛林中,与题龛造像为一体的洞府迭出。其中有名可循者,计有透明岩、飞仙桥、朝阳洞、卧佛洞、灵羊洞、舍利塔等34处胜景。同时这里留下了许多轶闻传说,千年古洞伴着美丽的民间传说,引人入胜。山上珍奇古木花卉繁多,并有“杨贵妃墓”及中国乃至世界验证马嵬还魂的杨贵妃归隐终老的碑刻,还有川陕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遗址等。
  如今,太蓬山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是经省政府批准的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现在正申报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佛教文化为主的太蓬山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太蓬山开发建设大提速
  今年,借南充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东风,营山太蓬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景区各项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
  营山聘请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太蓬山开发作了详细规划,力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升景区档次。实施了南门至山顶的环山公路油路改造工程,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太蓬山庄,修建了停车场,在核心景区引导10多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对有关太蓬山的诗词歌赋进行整理,建成了书画长廊,还多方筹资开发了莲花池、连心锁、贵妃泉等多处景点,完成了大雄宝殿建设,修复了穿岩洞、景福寺、正殿等多处文物景点,对景区内步游道予以整治,铺上了青石板,有效改善了游览、购物、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
  据该县旅游局局长宋志刚介绍,按照规划,太蓬山将开发建设60多个景点,兴办40个旅游项目,建成川北地区集宗教朝拜、休闲度假、水上娱乐、会议科普、仿古探幽、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举办首届旅游文化节造势
  为展示营山对外开放新形象,提高营山知名度,营山决定11月7日至12日举办以“神奇太蓬、秀美营山”为主题的首届旅游文化节。节会期间,将举行太蓬登山比赛、太蓬咏诵演唱会、大雄宝殿开光仪式、旅游风光摄影展、书画大赛、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
  以节会为“媒”,唱经济“大戏”,是营山丰富旅游文化节活动内容、宣传推介营山的重要举措。为此,县上将在旅游文化节期间举办地方名特优产品及名小吃展销会,展销兴德红油、封窦贡米、板鸭、油豆腐、根雕、原生态工艺草编等48种地方名特优产品,以及凉粉、凉面、粉蒸羊肉、鱼稀饭、水滑肉等24种名小吃,同时还将举办项目推介及投资洽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出来!

发表于 2007-3-13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几张好美啊!是电脑制作的吧![em06]

发表于 2007-3-1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好贴

发表于 2008-10-3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11-8-17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天下南充人 的帖子

转顶老帖赚分:lol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