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无不与其渊远的历史相承袭。湘西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始终饱含着酸与辣的滋味,并形成湘西饮食特有的风味。我们来到小城的一家饭店,远远瞧去一座古老的木楼古色古香,楼檐前悬挂的一串串红辣椒,它火样的鲜艳是那么醒目,深深诱惑起人们大快朵颐的欲望。
大家围着桌子坐下,这里的桌子都很有意思,每张桌上都有三个小火锅,成品字形占据桌子的中间,为什么是三个?同行的人有好奇的提出了问题。在座的有不少有学问的人,因此有了各式各样的解释。让本来很平常的一顿晚餐,吃出了许多的味道,有了浓浓的人文色彩。
菜开始上来了,一道道菜肴让人感受到湘西饮食文化中主要的内核,那就是湘西的正宗味道“酸辣”。湘西是一方神秘的山水,然而阐述湘西神秘之一的饮食文化中的“酸辣”时,那种浓重的酸辣亦如历史一样凝重。湘西人喜爱吃酸吃辣的饮食习惯并不是一年半载内形成的,而是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走进湘西的山水,就会感悟到湘西饮食中的“酸辣”是怎样制作烹饪成这方土地特色风味的菜肴的。“民以食为天”,长途的迁徙,湘西贫瘠的土地,水祸旱灾的无常变幻,官兵的围剿与匪乱,注定着湘西的饮食定位在“酸辣”上,因为只有“酸辣”才能使食物得以不变质的贮存,成为灾乱时的救命粮。湘西人为何喜好“酸辣”的滋味,有个苗族民间故事是这样道出缘由:历代湘西因不产盐,而饱受缺盐之苦,所以湘西人素有铤而走险贩私盐的商帮,“苗不出疆,汉不入峒”的禁律封锁住苗汉间的商贸往来。缺盐除吃饭不香外,更造成全身乏力。湘西的饮食的“酸味”,最初是由一位叫吴月秀的苗家女“泡制”而成。吴月秀见寨子里乡亲不愿吃无盐的菜,便用米汤泡菜叶在钵中。几天后,土钵中飘出阵阵酸酸的清香。从此,乡亲们因吴月秀制出来的“酸汤”而食欲大增,浑身有劲了。
品味着湘西酸辣的美食,刺激的不仅只是人们的胃,还有着心中受到刺激而放飞的遐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