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fdwcsh

教育的无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莱士将溺爱称为是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他描绘说:“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1、2次的过分关怀对孩子可能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天天过分的关怀就让关怀质变成为溺爱,溺爱就是家长长期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质变为恶习,就像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挖了一个很深的陷阱,让孩子久久不能自拔。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不会有什么感觉,放第二根同样没有反应,但是,到达一定压力极限时,那怕再多放一根稻草,马儿也会不堪重负,趴倒在地。这种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为“稻草原理”。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只要坚持21天,量变就会成为质变,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孩子学习不好,一般是习惯不好,在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中,家长的作用很关键,但在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中,第一个放弃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家长能坚持21天孩子也能坚持21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小事情对孩子的学习的恶性循环影响很可怕,相反,如果是好的影响,则会逐步建立孩子的学兴趣,让孩子向优等生的行列迈进。建立孩子的学习信心的关键是做到一点,就是及时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养成学习问题不积累的好习惯。
发表于 2014-7-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活的,机器是死,不要死读书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等生”通常有这些特点:他们或是灵活而无序,或是仔细而欠活,或是会解而易错,或是苦学而效差,成绩不好也不坏,安分守己,默默无闻,但其实每个“中等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注意学习方法,扬长补短,就一定能脱颖而出,步入优秀生的行列。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的考题结构都是7-2-1型的,70%是基础知识,20%是综合和灵活运用题,10%的题更灵活。“中等生”对于基础知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除去粗心等原因,70%的分数差不多都能拿到手,提分关键就在34%的灵活运用上,这就要从平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去下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习惯=成绩与能力。与优秀学生相比,中等学生通常欠缺9个方法:总结归纳和注重自己的学习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归纳属抽象思维范畴,错题本让孩子反省自己的学习问题,属于“自省”,都是孩子在初中智力发展阶段形成并逐步完善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孩子跑多远,我们家长也应陪着跑多远,作为家长首先要重视总结归纳和错题本等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其次不要老用“中等生”的眼光来看待中等生,今天的成绩中等并不代表明天的不优秀,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授以方法,增强信心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生智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上。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智力状况,而逻辑则是思维的一面镜子,所以,通过对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特点的考察,就可以了解高中生智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表明,初中生对有关概念的分类,处于从第三级水平向第四级水平过渡的状态中;高中生对概念的分类,达到第四级水平的居多,所说明的分类根据能揭露事物的本质,理论性较强。所以,高中生所掌握的概念,逐步摆脱了零散、片断的现象,日益成为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

发表于 2014-8-8 20: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学习的关键是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希望大家把身边的培养孩子好习惯和兴趣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时间效率之比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假如我们几个人一起去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有的人去一次就能记住地点和经过的路线,下次再去,他就能充当向导了。而有的人去十次,也不认得路,比如我太太,因为她总是依赖别人,从不操心。有人说这是因为女同志空间概念较差,也许有些道理,但若是她自己一个人寻找着去某个地方,她却又认得路了,这又做何解释?其实关键的问题是操心与不操心。操心者,主动也;不操心者,被动也。其实学习也是同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过多次试验,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的两倍到三倍左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大大加快,信心也大为增强。以下是我的两位学生家长对八年级的孩子晚上学习状态的观察和与孩子经常交流统计的结果。
晚上8:00——11:00学生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时间比较
1 小华的妈妈统计的结果:
妈妈督促小华去学习;
  晃晃悠悠,倒水3分钟;
  要先上厕所,2分钟;
  学习走神20分钟;
  坐下来,学习20分钟;
  上厕所,解大手,15分钟;
  听听歌,休息15分钟;
在妈妈的督促下,又开始学习;
  没进入学习状态,走神5分钟;
  再学习30分钟;
  洗个澡10分钟;
  洗完澡,乏了,再休息5分钟定定神;
  再学习20分钟;
  看书想起明天早饭,和妈妈商量吃什么5分钟;
  再学习20分钟;
  快学完了,收拾东西10分钟,准备睡觉。
学习时间:90分钟
晃荡时间:90分钟
这是被动学习状态,家长推一下,孩子才会动一下。
2 小安的妈妈统计的结果:
开始准备学习;
  学习60分钟;
  妈妈要求小安休息10分钟,放松下眼睛;
  再学习40分钟;
  上厕所3分钟;
  喝水2分钟;
  再学习60分钟;
  快学完了,收拾东西5分钟,准备睡觉。
学习时间:165分钟
休息时间:15分钟
这是主动学习状态,有些学生在想象中达不到这一状态,但可算比较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时间会略少些。
小华和小安的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对时间利用效率的比较:
小华的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之比为90:90=1:1
小安的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之比为165:15=11:1
经比较可知道,两个孩子在同样的时间内,主动学习的学习时间是被动学习的学习时间的近两倍(165/90)。
  对于主动学习者而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他总是处于亢奋的状态,因而胆大心细,注意搜寻和分析信息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遇到困难时,他会调动全身的细胞来寻求突破的契机。主动学习时,学习是一项非常有趣、愉快的活动,学习的效率就高,别人需要学几遍才能学会的内容,他只需要学一遍就可以了,因此时间对他来说就相对较为充裕。而对于被动学习者而言,由于学习中缺少了主动探索的精神,每天上课、做作业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本应一遍就能学会的东西,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结果需要花数倍的时间,所以每天都感到时间很紧。精神上若稍一放松,抄抄别人的作业以应付老师,不求甚解,天长日久问题越积越多,再想赶上别人,已经力不从心,最终有的人就只好放弃了。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为自己学习,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两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最大,因而效果就好;被动学习时,学生是学习的奴隶,是为老师和家长学习,他的脑筋动在如何应付老师和家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合力最小。学生虽然也在学,但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所以效果就差。
前面已经反复强调,学习是对学习内容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听讲、阅读、做练习三部曲,以达到理解概念,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去探询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被动变为主动,其内因起到了主导作用,不仅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的能力经过反复锻炼也会大大提高,则成绩的提高就是必然的了。
     初中是孩子智力高速发展的时期,可致力于孩子系统思维、自省和主动学习等能力的培养,而许多家长由于教育方式的问题,使孩子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时候家长可以利用个性化的教育辅导工具——智能家教乐辅通提供的家庭教育方案,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精心设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方案,设法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效率的2-3倍左右),建立学习信心,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不能纵容孩子懒散拖沓的学习习惯,降低学习效率。这样,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必然会更加理想。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