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游戏导致退学之家庭教育因素分析
大学生玩网游导致退学与小时候在家的家庭教育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下面先看一个例子。
一、黎杰的惨痛网游后果
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如今却学业荒废、面临退学;家人曾经引以为豪的乖儿子,如今面对泪流满面的母亲也无动于衷。这一切皆因网络游戏而起。这名大学生的家人无奈地问:“怎样才能把这孩子拉回来啊?”
据《东方商报》报道:黎杰(化名)家住鄞州区,去年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一所985本科院校,家人为他买了电脑,希望能辅助他的学习。没想到,黎杰却因此喜欢上了网络游戏。大学报到的日子到了,家人满怀希望地送他入学,并嘱咐他继续像高中那样刻苦学习。但没想到一学年结束,“好孩子”带回来的不是好成绩,而且一串“红灯笼”和退学警告。
“我们没有想到网络游戏会让他身不由己,和同学、父母亲戚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以前在家由于家长管的严,他从不玩游戏,自己学习也刻苦,而现在他说只有在游戏里,才能找到自己。”据了解,家人每个月都会寄给黎杰一千多元钱的生活费,但黎杰却每天吃方便面,省下的钱全部用来买游戏卡和上网吧打游戏。去年第一学期,他就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寒假回家,他也是什么都不做,每天依旧沉溺在电脑游戏里,高中同学要搞聚会,他也提不起兴趣来。
“他的妈妈因为这件事,不知哭了多少次……”黎杰的表哥谢先生说。但是,目睹母亲不断消瘦、憔悴的脸庞,黎杰仍是一脸漠然。
二、大学生玩网游的惊心现状
黎杰的事例不是一个个案,近年来,高校每年退学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有的是自己主动退学,有的则是“被退学”的。在“被退学”的学生中,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不得不退学者占有较大比例。以湖北省2005年的统计为例,全省高校各类在校学生中,退学的总人数为2802人。另据媒体报道,我国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年年增加,已经从2002年的0.1%升到了2006年的2.6%。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比高中生还要严重。
不久前媒体先后报道称,在华中师范大学被勒令退学的13名学生中,多数源于“沉迷上网玩游戏,屡劝不改,荒废学业”。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罗锋直接上书校长李培根院士:“不少学生玩游戏打发时间,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的学生只是少数。”武汉多所高校还出现了父母陪读的现象,陪读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沉迷网游不能自拔。而更让人感到惊诧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2008级的一名博士生,因为无法忍受室友通宵玩游戏,绝食3天后退学。
三、大学生玩网游的危害性
(一)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经调查发现,大部分成瘾者往往欠学校学费。
(二)易诱发大学生犯罪。游戏室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招揽中小学生,有的游戏机室设有包房,包玩、包吃、包睡,可以赊账。游戏内容不乏黄色、暴力,还有一定数量的赌博机,诱使部分学生沉湎其中。一些中小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欲望,一开始从家长手中骗钱,到后来不惜铤而走险,参与抢劫与斗殴。
(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导致人格异化。长期迷上此类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首先,在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其次,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第三,网络游戏成瘾还会使成瘾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继而旷课、逃学。
(四)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网络游戏对的大学生的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游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亦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分析他们游戏成瘾的原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从中探讨它对心理动机的启示作用及是如何使他们把对游戏的热情同样运用到学习中去。
四、大学生玩网游的家庭教育因素分析
经调查统计分析,造成“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为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同时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社会上网络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以上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导致大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很多家长在孩子在上大学前对孩子抓的得紧、看的严,而孩子上大学后则放任不管,导致很多大学生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为所欲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孩子们在两种管理方式的转变后没有能够合理定位,导致很多问题,迷恋网游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谈恋爱耽误学习、因各种其它原因控制不住自己而放弃学业的也有一些。
(二)很多家长在孩子考上大学后就将孩子看作成人了,认为孩子可以什么事都可以自己拿主意了,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而孩子究竟没有经历过大学生活,没有人指导难免会出现偏差。其实从孩子上大学到工作初期这一过程都是孩子们“成人”的成长期,都需要正确和有效的引导,而很多家长在教育时都存在着这一误区,家长们应从小就逐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正确的处世观,在这个方面欧美国家的家长做的比较好。
(三)大学生的自制力和独立性较差。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日益成熟,但在心理上还处于不成熟状态。大学生能够考上大学,一方面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要部分归功于在学校老师的教导和在家里父母的督促,如果大学生的自制力出现问题,难免出现问题。另外上大学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性普遍较差,到了大学过集体生活后没有人督促和帮助,以前的学习上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一部分会分化至痴迷网游来逃避现实,这与家庭教育中不注重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有不小关系。
(四)很多孩子痴迷网游是缺乏责任意识的结果。在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通常采用物质奖励等哄和骗的方式推动孩子来学习,却不知道告知孩子们是为他们自己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和责任。这样做的后果非常严重,当孩子进入大学后,没有了物质奖励后,往往会变得没有目标,从而导致部分人不负责任地痴迷网游。
五、大学生玩网游的对策
专家表示,健康危险行为和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多方面干预才能消除,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中小学生的家长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家长们应从多方面考虑,针对网络的迅猛发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一方面,重视疏导,让孩子有节制接触网络游戏,消除禁果效应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正确对待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然选择,有计划地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有正确的独立观、世界观,为孩子顺利融入社会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首先,大学生应加强健康责任感和自我保健意识,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其次,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品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观念。同时,学校教师与家长要加强联系,不让他们的活动脱离教师、家长的监护;禁止与染上“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群来往;对该个体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第三,应当高度重视对学校周边环境和网吧的治理,并使管理规范化。
另外采取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网上心理咨询等方式,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以提高抵抗网瘾的能力。对那些依赖网络的大学生,不能放任自流,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其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利用假期参加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