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大佬官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折多山云海


发表于 2007-3-2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漂亮!!!!!!!!!!!!!!!!!!!!!!!!!!!!!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偶写道野牛群是如何崇拜它们的英雄时,就想到人世间怎么啦?我们的英雄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还经常被大粪泼,什么刘胡兰被自已人杀啦,雷锋恋爱啦,董存瑞被河南人坑啦……而且一些人还是专家、教授,真是一群不如野牛的畜牲!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3-24 11:22
支持,顶!现在有的人禽兽不如!

发表于 2007-3-2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章回多是在关键处停顿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五章  贾文明打猎记(中)

  话说贾文明毕竞是吃国家饭的,打猎只是业余爱好,每逢节假日或出差去关外,扛起猎枪打打兎子飞鸟什么的,过过枪瘾而已,真正的大规模地围猎活动还少参加,初与老熊交锋就出了洋相。
  某年某地的人民公社一夜之间突然垮了,在那时算是爆炸性新闻。为了捍卫“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国家决定动用驻扎在康呷的军队,进行“武装扶社”,贾文明也参加工作组,与解放军一道当起了“武工队”,在草原大山中出没。一天,乡民告诉贾文明,附近山岩上青杠林里有老熊活动。贾打山一听,周身痒痒,马上约公社文书潘洛底(洛底,藏语矮子意),扛上苏式7.62步枪,爬上山岩,钻进了青杠林,一袋烟功夫就发现了老熊的大便和脚印,他倆沿着印跡追踪起来。
  看官,老熊吃饱了,喜欢爬上树,高高地摔下来,俗称“拌膘”,或在地上遛圈,如闲庭信步样潇洒走几圈,走着走着又调头回走。贾打山不知老熊习性,端着枪,顶上膛,跟着老熊脚印也遛起圈来,到了第三圈,刚走到悬岩边,一只又黑又壮的庞然大物突然站立在面前,吓得贾打山忘了扣板机,更不说瞄准,大叫一声“救命啦”就跳下悬岩。岩大约有三十多公尺高,岩腰长有松树和葛藤。贾打山福大命大造化大,刚好落到岩腰时被葛藤绊住,挂在松树上荡起了秋千。等回过神,才紧紧抓住葛藤,双脚夹住松树,用他叫驴的大喉咙呼喊着“救命”。潘洛底也吓得尿了裤子,连滚带爬地去找人施行营救。几个乡民听见呼救声,带着牛皮绳索,七手八脚救出贾打山,抬回公社,贾起死回生,大病了半个月才渐有精神。
  打那后,贾打山放下臭架子,虚心向猎人学习打山的经验。原来打猎滿有学问,一要会辨风向,上河风,下河风,钻天风,滚地风,打猎的人要躲在下风口,不被野兽闻到人的气味而逃跑;二要会看动静,凡空中有成群飞鸟盘旋,或林中忽然炸起鸟雀,此处必定有大型兽类活动;三要会认脚印新旧和野兽粪便种类,判断野兽活动范围;四要会看山形水势,围猎时好选“坐口子”打埋伏的地方;五要熟习各种野兽的活动规律,以及活动地点,便于选择出猎时间和地点;六要识别群兽中的公母,什么野兽先打公的,什么先打母的,减少危险性。总之,经过贾打山的归纳总结,也就成了一整套打猎理论,虽没有写成书,但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初学打猎者的确有很大帮助。

发表于 2007-3-2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且有内涵,欢迎这样的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六章  贾文明打猎记(下)

  某年夏天贾文明陪一画家去采风,连同通讯员三人,骑上县革委的高头大马,携带两枝长枪和一枝德国造二十响大镜面匣子炮,悠哉游哉在山色美景中行走,打猎也成采风内容之一。
  当在玛曲河谷写生、描绘雨过天晴的大自然壮丽多娇时,通讯员铁操发现玛曲河对岸一个回水湾处,有一对鹿子正在卿卿我我,公鹿顶着五个杈的犄角,在日光照射下,闪着黑油油的光,诱惑迷人,母鹿含情脉脉,低鸣俯首,小鸟依人状……。
  贾打山做了一个手势,画家也丢掉画板画笔,慌忙匐伏在地,弓起大屁股,迅速躲进丛林,掏出匣枪,学贾打山、铁操样,拉开板机顶上子弹,向公鹿瞄准。贾打山一声令下,三枪齐发,八十米开外的公鹿顿时倒下,然后又站了起来,向涨了水的玛曲河跑去,准备顺水逃命。这时的贾打山英雄盖世,抛掉长枪,连衣服也没脱就跳进激流中,奋力向公鹿划去,与公鹿展开搏斗。我们的贾英雄爬上鹿背,双手紧握鹿角。用力将鹿头按下水面,企图将鹿闭死。
  鹿、人顺流而下,岸上的两位兄弟,沿河追赶,画家怕贾打山有闪失,提起盒子炮,噹噹三枪,射向鹿子。天啦!子弹没长眼,打着人怎么办?此时的贾打山如同电影中的汉奸翻译官,又是摇头晃脑,又是双手挥舞,扯起大喉咙直喊“别打啦”!画家见势也清醒过来,瘫痪在地,直打哆嗦,面如土色。顺流一里地,鹿死人疲,贾打山把鹿拖上浅滩,铁操把马身上的绳索解下接长,用放牛娃甩“哦多”的绝技,将绳抛向贾打山,把死鹿和人拖过河来。上岸验枪眼,鹿子耳朵中了画家一枪,真够悬的!
  登岸后贾打山派铁操骑马去向山民借回斧头猎刀,砍开鹿的胸膛,将头伸进腹腔,大口大口地喝起鹿心血,然后把鹿肝割成块,和血生吃入肚,“茹毛饮血”不过如此。铁操、画家也依葫芦画瓢,大喝大嚼一番方才罢手。那年头政策规定,干部打猎,大猎物必须充公。于是鹿茸、鹿皮收入上缴归财政,鹿肉送到附近区公所食堂改善伙食。鉴于贾打山人大面大,网开一面,贾打山得了一副鹿冲(鹿生殖器),铁操得了一副鹿筋,画家得了一个鹿尾(鹿的苦胆长在鹿尾上),皆大欢喜!剩下的鹿心血用水壶盛着兑酒喝,强身健体。
  贾打山在上缴鹿茸时,心中愤愤不平,偷偷做了个手脚,吸食了几滴血茸。手法如下:用针在鹿角顶部软弱处扎一小洞,鲜血茸(顶级滋补品)慢慢渗出成珠状,吞食二三粒足矣,多了会中毒,然后学济公和尚,将身上的汗渍污垢搓成小团,堵在针眼上,神仙也发觉不了。贾打山晚年大腹翩翩,大概与这几滴血茸有关,据说还要遗传三代人。
  打了猎物,自然要烹吃,贾打山有一整套烹吃野味的理论和办法,上面所叙喝鹿心血之类算是一种吃法,獐子肉怎么吃?老熊肉怎么吃?马鸡肉怎么吃?狼肉怎么吃?羚羊肉怎么吃?……各有各的要诀和章法,请去康巴问猎人吧,恕不多述!贾打山至此以后,再也没有与不熟悉的人打过猎了,因为性命要紧。贾打山狩猎故事很多,诸如骑熊猫、智斗独野牛等,只拣“险”而言之,限于篇幅,请谅!(下章是:贾文明剿匪记,待候)

发表于 2007-3-2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居.

发表于 2007-3-2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螺沟冰川瀑布

发表于 2007-3-2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螺沟冰川瀑布

发表于 2007-3-26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康定传说

[转]    传说之一:流经康定城的两条河,城南的折多河藏名为“折曲”,城北的雅拉河藏名为“达曲”,两条河相汇之处藏语为“多”或“渚”,康定县城恰好座落在两河交汇处,所以因这种地形而得名“达折多”。康定古时汉名为“打箭炉”实为藏语“达折多”之变音。
传说之二:藏语称康定为“达折多”“达”为印有经文的经幡;“折”为山颠;“多”为三山之谷,即“山颠经幡下的河谷”。佛教将环绕康定的跑马山、郭达山、阿里布果山分别赞之为密宗事部三怙主,即佛部文殊(降比央——阿里布果山)、金刚部金刚手(香那多吉——郭达山)和莲花部观世音(新热色——跑马山)的传说,三山之颠均插有经幡。康定城正处于三山之谷,所以得名“达折多”。传遍藏区的弦子《阿姐冲》中就唱道有:“康定城啊康定城,康定城座落在三山脚下”。
传说之三:藏语称康定为“达折多”,“达”即丝绸;“折”为优质、上品,而“多”为二水交汇之谷地,“达折多”即“有优质丝绸(销售)之谷地”。康定古为“茶马互市”汉藏通商口岸,所以得名“达折多”.
传说之四:康定系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雄狮大王格萨尔王率领千军万马南北征战途中的歇息地。郭达山、跑马山和子耳坡系大军烧茶时,支撑行军大锅的三脚灶石,康定城即为灶孔。正因为如此,康定城才经常发生火灾。
传说之五:康定地处阴山坡下,较其他藏区日照时间少,五月也飘雪,尤其冬季北风呼呼,寒冷异常。这因为它是阎王爷地狱中的寒狱,所以,凡在康定生活达三年以上者,死后即便坠入地狱,亦可免受寒狱之苦。
传说之六:据传,“打箭炉”是藏语“打真沱”的译音,“打真”意即玩箭,所以打箭炉也就是二水交汇玩箭的地方。
传说之七:康定为吉祥圆满,人杰地灵,人寿年丰,文明富裕之地,藏族富商冲本·诺布让波亦曾莅临此地,带来了福禄和财源。康定跑马山那朝如烈火,晚若霞,千姿百态的杜鹃花,是当年寿祥仙女扎西泽仁玛于四月八日自贡嘎山莅临炉城时,头上的五彩头巾被风吹落在山上变成的。
一、康定
(一)康定城的传说
康定,藏语称“达折多”,简称“达多”。对这一地名,至少有以下几种传说。
传说之一,流经康定城的两条河,城南的折多河藏名为“折曲”,城北的雅拉河藏名为“达曲”,两条河相汇之处藏语为“多”或“渚”,康定县城恰好座落在两河交汇处,所以因这种地形而得名“达折多”。康定古时汉名为“打箭炉”实为藏语“达折多”之变音。
传说之二:藏语称康定为“达折多”“达”为印有经文的经幡;“折”为山颠,“多”为三山之谷,即“山颠经幡下的河谷”。佛教将环绕康定的跑马山、郭达山、阿里布果山分别赞之为密宗事部三怙主,即佛部文殊(降比央——阿里布果山)、金刚部金刚手(香那多吉——郭达山)和莲花部观世音(新热色——跑马山)的传说。三山之颠均插有经幡。康定城正处于三山之谷,所以得名“达折多”。传遍藏区的弦子《阿姐冲》中就唱道有:“康定城啊康定城,康定城座落在三山脚下”。
传说之三:藏语称康定为“达折多”,“达”即丝绸;“折”为优质、上品,而“多”为二水交汇之谷地,“达折多”即“有优质丝绸(销售)之谷地”。康定古为“茶马互市”汉藏通商口岸,所以得名“达折多”。
传说之四:康定系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雄猴大王格萨尔王率领千军万马南北征战途中的歇息地。郭达山、跑马山和子耳坡系大军烧茶时,支撑行军大锅的三脚灶石,康定城即为灶孔。正因为如此,康定城才经常发生火灾。
传说之五:康定地处阴山坡下,较其他藏区日照时间少,五月也飘雪,尤其冬季北风呼呼,寒冷异常。这因为它是阎王爷地狱中的寒狱,所以,凡在康定生活达三年以上者,死后即便坠入地狱,亦可免受寒狱之苦。
传说之六:据传,“打箭炉”是藏语“打真沱”的译音,“打真”意即玩箭,所以打箭炉也就是二水交汇玩箭的地方。
传说之七:康定为吉祥圆满,人杰地灵,人寿年丰,文明富裕之地,藏族富商冲本·诺布让波亦曾莅临此地,带来了福禄和财源。康定跑马山那朝如烈火,晚若霞,千姿百态的杜鹃花,是当年寿祥仙女扎西泽仁玛于四月八日自贡嘎山莅临炉城时,头上的五彩头巾被风吹落在山上变成的。

五色海的传说
五色海,藏名“纳卡措姆” 意为“山顶之海”。五色海位于康定南面海拔4100米的拉姆兹山,是个高山湖泊,三面环山,一股清澈的山泉向西顺坡而下,一直流到公主桥下,汇入折多河。

传说很久以前,珠穆朗玛峰上的长寿五仙女中的寿祥仙女——扎西泽仁玛,东来探望姑母贡嘎神女。她游遍雪山胜景,一天来到“登托那”(跑马山)后山海子玩,见海子景色宜人,山色耸翠诱人,十分高兴。于是将五彩箭置于海东,火焰聚宝盆置于海之西。一瞬间海子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海子因此而得名“五色海”。

后来扎西泽仁玛与郭达山神当京多吉列巴相爱,双双变成金鸭子在五色海中嬉戏。每当十五月圆之夜,那对金鸭游出水面击波拨浪,湖里顿时霞光万道,五彩缤纷。后来一个贪婪凶狠的外国传教士来到湖边,想盗走这对金鸭,结果触怒山神,一场倾盆的雪弹把他砸死在海边了。

(四)水井子的传说
跑马山,藏名“拉姆兹”意为仙女峰,清时赛马,方有其名。山顶有五色海,又名五色海子山。相传珠穆郎玛峰别号翠妃雪峰,系长寿五天女。(又名长寿五姊妹:即祥寿仙女、翠颜仙女、贞慧仙女、冠咏仙女和施仁仙女。她们依次为执掌福寿、先知、农田、财宝和牲畜之女神。)一日,大姐祥寿仙女扎西泽仁玛东游康地,晋谒其姑贡嘎女神,途经五色海,见仙湖澄澈。便停下歇息,置系有五彩哈达、小镜、绿松石等物的彩箭和聚宝盆于湖畔,湖生五彩,氲氤天地,仙女浴后乐而忘返,为利益当地众生,赐与智慧吉祥,兴瑞水自湖底祥门流入山下。水井仙液惠泽炉城,后人于泉涌处建阁祀之。

(五)康定公主桥的传说
在康定县城南,有一座横跨折多河的石拱桥,拱桥匹中的石楔上雕有龙头龙尾露出桥身上下两侧,虽然年代久远,仍未失其壮丽雄健之态。这座桥就叫“公主桥”。据民间传说,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入嫁吐蕃王松赞干布时途经此地修桥而得名“公主桥”。一说此桥原名拱猪桥,文成公主入藏时路过此桥而命名;另有一说称:“折多河源自贡嘎山东麓,河里流淌的是雪水,当地藏族称折多河为“贡曲”(即“雪水”之意),称架于河上的桥为“贡曲尚巴”,即“贡曲桥”,后来逐渐音变为公主桥”。诸多传说,虽与史实有出入,却也表达了康定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热爱和藏汉民族间的亲情关系。人们亦喜闻乐道,故有公主桥之名沿用至今。

(六)母猪龙的传说
相传很多年以前,公主桥上边有户农家喂养的一条母猪,有天突然走失,农妇四处寻找都未见踪影,只好说是老天爷收了。据说这条母猪上山寻找吃的,吃了灵芝草和龙纹玉石后,口渴已极,奔入折多河,霎时变成了猪头龙身的母猪龙。这条龙热躁难当,向东奔走,一时康定折多河浊浪汹涌,眼看康定城就要成为绎围水城。

这时,一位正在佛堂修法的喇嘛突然心潮澎湃,睁眼一看,见此龙兴风作浪,忙将手中念珠掷去,只见空中一道金光闪过,孽龙的手脚即动弹不得被拘于这位高僧佛堂的阶下。从此,母猪龙就被锁在囚笼中,不准其再去兴风作浪危害生灵。母猪龙常还蠢蠢欲动,这位喇嘛又募化经费修了三座佛塔,以镇住这条孽龙。这三座佛塔建在今康定人民公墓背后,金刚寺侧。公墓侧那条水沟人们称其为母猪龙沟,说那条母猪就是从这里奔人折多河变成龙的。

(七)塔公“觉沃”的传说
塔公,系藏语的译音,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塔公寺,全名“一见解脱如意寺”音“通哲桑珠岭”),在甘孜州康定县木雅境内,相传系吐蕃王松赞干布时首建。该寺最初为噶举派寺庙,后来改宗为萨迦派寺庙。寺庙正殿内供奉着萨迦派(花教)创始人萨迦班智大的塑像,正殿左侧的释迦殿中供奉着塔公“觉沃”(佛祖释迦牟尼)像。

相传,唐朝文成公主入嫁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时,携有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塑像,这尊佛像系佛祖在世时亲自开过光的八尊佛像之一,后来由尼泊尔国王赠送给唐王,现供奉于拉萨大昭寺内。公主途经塔公时,放置佛像的马车似千斤之鼎沉重,压得四马寸步难行,换作人抬,数十人亦抬不动此佛轿。一位送亲大臣点燃香烛,跪地求卦,方知“菩萨喜欢这个地方”了。当地百姓亦再三请求释迦牟尼佛像留在此地。公主与送亲、迎亲的官员商量后,仿照原像另塑了一尊大佛像留在当地,满足了百姓的要求。人们叫此佛像为“不去释迦像音觉沃麦珠松勋),认为与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佛像一样,具有镇山镇国之威力。所以多少年来,香火不断。佛教信徒异口同声地说“拜了塔公的‘觉沃’佛,等于拜了拉萨的‘觉沃’佛,到了塔公等于到了拉萨”。
(八)木格措的传说
木格措,位于县城北面的雅拉乡镇内,面积约4平方公里,除大海子,亦有红海子、白海子、黑海子。湖滨是宽阔的草场和茂密的森林,鸟语花香,风景迷人。;

木格措,是藏语的译音,即“野人海”之意。亦有一说,称木格措为藏语之译音,意为无法逾越之海。传说,很多年前,有人在海滨伐木后,扎木筏渡海子,划至湖心,绳断筏毁,伐木人死于海中。又传,康定某锅庄的牛场,冬季自封冻的海面上赶牛而过走,走到湖心,冰层塌陷,牛群与牧人全都葬身海中,故称为无法逾越之海,据传此海子里还有水兽。

发表于 2007-3-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意思.70年代曾和父亲去道孚,路过大草原时,见10丈树上大雕,忙停车,有枪人打开车门架枪,一枪过去,大雕中弹,却鼓余力,展翅滑翔到河对面一头栽下,河水急踹,只能望而兴叹.

续行,车轮边窜出3只野兔,持枪人跳下车就撵,一小时后回来,野兔没打着,却打了只有麝香的獐子,麝香归猎者,我却有幸吃到了獐子肉,要知道,野味中可有獐、麂、兔、鹿的说法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副先生:六、七十年代康巴大地上的野物真多,石渠草原黄羊成群,那时是开起北京212吉普車边赶边打,一会儿满载而归。生活困难时,部队在軍用卡车上架上机关枪扫射,那才叫打猎。后来狼危害太大,政府号召灭狼,打一只狼奖励五发子弹,打狼的埸面也激动人心,几十个猎手围住狼群,一阵排子枪,纷纷毙命,漏网的很少。
  道孚牛埸上传说有只神野牛,生活在高髙的山脊上,每天早晨面向太阳哞呜后,才去飲水吃草,然后去老乡的牛群中“鬼混”,晚上又回到山脊过夜,日复一日,母牛与野牛配种后,生下的小牛特别神气,力大体壮,产奶特多,于是当地人称之“神牛”。你听说过吗?我在道孚参加地震救灾时听说的。
  围猎时带上枪枝弹药,藏刀,马匹,狗,干粮,藏锅,打火石(火镰)等,在岩洞里住上三四夜,直到打到大东西才收兵,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什么忧愁烦恼都抛在九宵云外。獐子是个懒东西,一般与马鸡在一起,马鸡有放哨的,一有情况就发出警示,成群马鸡顿时按“预备方案”撤退,獐子也跟着逃跑。打马鸡要晚上在树下用电筒照准树枝中间的开枪,掉一只后,其它马鸡并不逃走,反而往中间挤,真有趣!
  中秋后打的老熊,食肉后半月痾尿都臭得要命,老熊肉大凉性,大排毒。最臭的是“土猪”(獾?),其肉食后连锅碗瓢盆,整个房间,全身都要臭一个多月,但却是排湿去风的良药。……
  先生有什么好故事,讲来听听!你还记得任延熙(原重庆市长任白戈女儿,川音毕业,在丹巴劳动锻炼,先与4o4地质队一员工结婚,后分手回内地)吗?歌唱得好,人胖胖的,她的学友做了一首宝塔诗道她,她一笑了之。诗的原文记得是:胖,猪一样,河中水打棒,南瓜放在坛子上。知青文学是很有创意的。多交流!

发表于 2007-3-2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马古道

发表于 2007-3-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佛祖

发表于 2007-3-27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野生动物藏獒我们的朋友

发表于 2007-3-2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渠真达锅庄:飞扬的长袖,草原的雄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酒官楼主:你顶的图片非常美,特别是佛祖还闪金光,雄鹰展翅栩栩如生,希望多顶图文,共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甘孜州。

发表于 2007-3-2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多多过奖,希望甘孜的旅游业发展欣欣向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