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传奇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章回多是在关键处停顿
顶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五章 贾文明打猎记(中)
话说贾文明毕竞是吃国家饭的,打猎只是业余爱好,每逢节假日或出差去关外,扛起猎枪打打兎子飞鸟什么的,过过枪瘾而已,真正的大规模地围猎活动还少参加,初与老熊交锋就出了洋相。 某年某地的人民公社一夜之间突然垮了,在那时算是爆炸性新闻。为了捍卫“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国家决定动用驻扎在康呷的军队,进行“武装扶社”,贾文明也参加工作组,与解放军一道当起了“武工队”,在草原大山中出没。一天,乡民告诉贾文明,附近山岩上青杠林里有老熊活动。贾打山一听,周身痒痒,马上约公社文书潘洛底(洛底,藏语矮子意),扛上苏式7.62步枪,爬上山岩,钻进了青杠林,一袋烟功夫就发现了老熊的大便和脚印,他倆沿着印跡追踪起来。 看官,老熊吃饱了,喜欢爬上树,高高地摔下来,俗称“拌膘”,或在地上遛圈,如闲庭信步样潇洒走几圈,走着走着又调头回走。贾打山不知老熊习性,端着枪,顶上膛,跟着老熊脚印也遛起圈来,到了第三圈,刚走到悬岩边,一只又黑又壮的庞然大物突然站立在面前,吓得贾打山忘了扣板机,更不说瞄准,大叫一声“救命啦”就跳下悬岩。岩大约有三十多公尺高,岩腰长有松树和葛藤。贾打山福大命大造化大,刚好落到岩腰时被葛藤绊住,挂在松树上荡起了秋千。等回过神,才紧紧抓住葛藤,双脚夹住松树,用他叫驴的大喉咙呼喊着“救命”。潘洛底也吓得尿了裤子,连滚带爬地去找人施行营救。几个乡民听见呼救声,带着牛皮绳索,七手八脚救出贾打山,抬回公社,贾起死回生,大病了半个月才渐有精神。 打那后,贾打山放下臭架子,虚心向猎人学习打山的经验。原来打猎滿有学问,一要会辨风向,上河风,下河风,钻天风,滚地风,打猎的人要躲在下风口,不被野兽闻到人的气味而逃跑;二要会看动静,凡空中有成群飞鸟盘旋,或林中忽然炸起鸟雀,此处必定有大型兽类活动;三要会认脚印新旧和野兽粪便种类,判断野兽活动范围;四要会看山形水势,围猎时好选“坐口子”打埋伏的地方;五要熟习各种野兽的活动规律,以及活动地点,便于选择出猎时间和地点;六要识别群兽中的公母,什么野兽先打公的,什么先打母的,减少危险性。总之,经过贾打山的归纳总结,也就成了一整套打猎理论,虽没有写成书,但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初学打猎者的确有很大帮助。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第六章 贾文明打猎记(下)
某年夏天贾文明陪一画家去采风,连同通讯员三人,骑上县革委的高头大马,携带两枝长枪和一枝德国造二十响大镜面匣子炮,悠哉游哉在山色美景中行走,打猎也成采风内容之一。 当在玛曲河谷写生、描绘雨过天晴的大自然壮丽多娇时,通讯员铁操发现玛曲河对岸一个回水湾处,有一对鹿子正在卿卿我我,公鹿顶着五个杈的犄角,在日光照射下,闪着黑油油的光,诱惑迷人,母鹿含情脉脉,低鸣俯首,小鸟依人状……。 贾打山做了一个手势,画家也丢掉画板画笔,慌忙匐伏在地,弓起大屁股,迅速躲进丛林,掏出匣枪,学贾打山、铁操样,拉开板机顶上子弹,向公鹿瞄准。贾打山一声令下,三枪齐发,八十米开外的公鹿顿时倒下,然后又站了起来,向涨了水的玛曲河跑去,准备顺水逃命。这时的贾打山英雄盖世,抛掉长枪,连衣服也没脱就跳进激流中,奋力向公鹿划去,与公鹿展开搏斗。我们的贾英雄爬上鹿背,双手紧握鹿角。用力将鹿头按下水面,企图将鹿闭死。 鹿、人顺流而下,岸上的两位兄弟,沿河追赶,画家怕贾打山有闪失,提起盒子炮,噹噹三枪,射向鹿子。天啦!子弹没长眼,打着人怎么办?此时的贾打山如同电影中的汉奸翻译官,又是摇头晃脑,又是双手挥舞,扯起大喉咙直喊“别打啦”!画家见势也清醒过来,瘫痪在地,直打哆嗦,面如土色。顺流一里地,鹿死人疲,贾打山把鹿拖上浅滩,铁操把马身上的绳索解下接长,用放牛娃甩“哦多”的绝技,将绳抛向贾打山,把死鹿和人拖过河来。上岸验枪眼,鹿子耳朵中了画家一枪,真够悬的! 登岸后贾打山派铁操骑马去向山民借回斧头猎刀,砍开鹿的胸膛,将头伸进腹腔,大口大口地喝起鹿心血,然后把鹿肝割成块,和血生吃入肚,“茹毛饮血”不过如此。铁操、画家也依葫芦画瓢,大喝大嚼一番方才罢手。那年头政策规定,干部打猎,大猎物必须充公。于是鹿茸、鹿皮收入上缴归财政,鹿肉送到附近区公所食堂改善伙食。鉴于贾打山人大面大,网开一面,贾打山得了一副鹿冲(鹿生殖器),铁操得了一副鹿筋,画家得了一个鹿尾(鹿的苦胆长在鹿尾上),皆大欢喜!剩下的鹿心血用水壶盛着兑酒喝,强身健体。 贾打山在上缴鹿茸时,心中愤愤不平,偷偷做了个手脚,吸食了几滴血茸。手法如下:用针在鹿角顶部软弱处扎一小洞,鲜血茸(顶级滋补品)慢慢渗出成珠状,吞食二三粒足矣,多了会中毒,然后学济公和尚,将身上的汗渍污垢搓成小团,堵在针眼上,神仙也发觉不了。贾打山晚年大腹翩翩,大概与这几滴血茸有关,据说还要遗传三代人。 打了猎物,自然要烹吃,贾打山有一整套烹吃野味的理论和办法,上面所叙喝鹿心血之类算是一种吃法,獐子肉怎么吃?老熊肉怎么吃?马鸡肉怎么吃?狼肉怎么吃?羚羊肉怎么吃?……各有各的要诀和章法,请去康巴问猎人吧,恕不多述!贾打山至此以后,再也没有与不熟悉的人打过猎了,因为性命要紧。贾打山狩猎故事很多,诸如骑熊猫、智斗独野牛等,只拣“险”而言之,限于篇幅,请谅!(下章是:贾文明剿匪记,待候)
呵呵,有意思.70年代曾和父亲去道孚,路过大草原时,见10丈树上大雕,忙停车,有枪人打开车门架枪,一枪过去,大雕中弹,却鼓余力,展翅滑翔到河对面一头栽下,河水急踹,只能望而兴叹.
续行,车轮边窜出3只野兔,持枪人跳下车就撵,一小时后回来,野兔没打着,却打了只有麝香的獐子,麝香归猎者,我却有幸吃到了獐子肉,要知道,野味中可有獐、麂、兔、鹿的说法啊。
楼主多多过奖,希望甘孜的旅游业发展欣欣向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