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坡人文 在古代,中国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梭坡乡的达者、苏比(达者:地名,今属梭坡乡莫落村、左比村、八梭村和大坪村。苏比:今属梭坡乡东风村、弄中村、共布村)两部落由于地理环境与外界山川阻隔和环境的差异,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形地利,这促使夏孟坐杰布(夏:藏语意为东方,孟坐杰布:藏语意为女王)与后来的部族首领地方割据势力可以延续千年的历史有了有力的考证。 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上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使达者、苏比地区的古代乃自远古文化得以很好的保存,在区域内无论是衣食住行、生产生活,还是宗教仪轨和节日庆典都带着明显的地域环境特征,形成了丹巴县内颇具特色的“梭坡文化”。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我们从达者“锅庄舞”(锅庄舞:就是在藏区非常流行的,在庆典节日或丰收季节由四五个以上的男女甚至达百个人围成一个和谐的圆圈自唱自跳,其特点是男女对唱形势颇有情趣。)中能看出猎狩文化的特点。 早在远古时代,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就有了狩猎归来后围火祭坛、欢庆的习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围绕火堆欢歌狂舞的圆圈舞蹈,其特点是脚下踏步节奏感很强,上身动作有如刀劈斧砍一般威猛有力,模拟出猎狩砍伐的动作,最为典型的是舞蹈中的蹲步和射箭步,完全模仿出了在狩猎活动中张弓搭箭的动作来。这样就融入了日常工作、生活场景的圆圈舞,在其他地区极为少见。 在丹巴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的苏比、达者,在这里的藏民们都能歌善舞,只要有他们的地方就会有歌舞,无论是劳作之余、丰收之后,还是男女婚嫁,朋友聚会,人们总会在蓝天下、阳光里纵饮美酒,且歌且舞。他们的舞姿粗矿豪放,动作刚健潇洒,气势高扬,彪悍,能充分的展现出男子汉的狂放不羁,豪迈的气质强悍的民族个性,舞时要彻底叉腰大踏步跳跃,各种激烈奔放、俯仰翻转的动作将会让观者眼花缭乱。 神秘的消失 神秘的夏孟坐杰布(女王)在历史上消失,留我们的只有传说以及高耸如云的碉群和各式各样的残塔,依然屹立在茂盛的树丛中,令人叹为观止。 根据当地民间的故事,夏孟坐杰布灭亡与西藏吐蕃政权有着密切的牵连,据说那时西藏东部有“三绒”、“两布”。“三绒”,贡布绒、保姆绒、察瓦绒;“两布”,贡布、娘布。当时这些地区居住的民族野蛮彪悍,据说还存在着许多“麻母”(魔女),周而复始的在当地灾害众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为此,西藏吐蕃政府的大师莲花生大士降妖除魔,就在这时,魔女们为了逃脱莲花生大师的征服,从“三绒”“两布”地区向东康巴各地逃窜,各处兴妖作恶,残害众生。其中一个女魔头进入甘孜州,经巴塘的下其、曲对、新龙的龙拉西,以及道孚的呷大(八美)到丹巴的达者,(梭坡乡大寨三村)从而混进夏孟坐杰布王宫中。 当时莲花生大师知道魔女逃往康区,他为了给民族真正的和平与幸福、快乐,就决定将他七个弟子中最有才能的巴果*白若扎那派往康区降妖,后来成为了金刚乘大师,神通广大的金刚乘大师的巴果*白若扎那一路降妖除魔,拯救了众生,启迪人们弃恶行善。之后由藏历土马年抵达甘孜州丹巴县梭坡乡达者。得知女魔头已混入夏孟坐杰布王室家中,出谋策划,残害众生。 离夏孟坐杰布正北方一千米左右的山坡上有一块几十亩左右的三角形草坝,草坝正北方靠一堵百米十仗高的悬崖陡壁,还有两棵三、四人难以合抱的参天白杨果树,悬崖中央有一岩窝,博大精深的密宗大师扎呷拥忠“热波切”在里面修行,巴果*白若扎那为了探清魔头的虚实,前往拜见扎呷拥忠“热波切”。两位大师为除掉魔头共同商讨。 其后两位大师和邪魔外道们飞沙走石一顿开打,其间自然免不了在四处空中来水里去(要不然现在梭坡乡达者一带怎么会留下那么多“战斗移址”现如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遗迹)最后终于邪不胜正,女魔头被镇法后巴果*白若那修建了两座佛塔,其中一座是倒立的,据说这个女魔头被镇压在这座倒立的塔下。(其塔名为:苯拌曲灯) 古经书《扎那松桥满节卡宫》,(第十四页有记载)如今这两座佛塔依然屹立在树丛中。 夏孟坐杰布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如何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世纪,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它自今保留着建筑现场,唯一不能了解的传说故事中没有迅速王国灭亡的经过。如今有人说除了战争以外的地理环境,如果是迁徒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另外还后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今天的夏孟坐杰布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都城废墟,看样子夏孟坐杰布的神秘在短期内是难以揭开的。 东女国与古碉的传说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东女国在梭坡迁都三次。滩交(地名)是扎久*孟坐(地名)的前身。最先女王国都在滩交。滩交的东南面有一条很深很长的峡谷,长大几公里,深200米以上。两岸寸草不能生的悬崖陡峭,连猿猴也难攀,这就成了滩交女王的天堑,她把国都设计滩交是易守难攻的最佳位置。滩交杰布是智谋超人的女王。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比喻句:“你像滩交毛西母”。“毛西母”是才智超人样样都懂的意思。今天,聪明有能力的人比做滩交毛西母。滩交有古碉,有古建筑物遗址。这些遗址地表面上大都消失,只有在那里改土、修造,拔开皮面上的泥土,就会清楚的看见地下的古建筑物。 滩交杰布当时有权有势,周边的土司都要向她交纳各种税,因此,她的财力也相当丰富,她在滩交期间为了抵抗其他种族和部落的攻击,女王把所需要的费用,掉动她下属土司匠人,利用当地劳动人民的力量修碉,东南面不需要碉,因为数百米深的峡谷就是她的天堑。她修的碉主要修在西北方向。今天可以看到,从莫落村的古碉群到左比村的碉王,十多支古碉整齐的排列在滩交杰布西北部的同一条线上,而且这十多支古碉间的距离相差不大。据传说:这些古碉是滩交杰布应付来犯者的战碉,这些碉在梭坡乡最早坐落成左比村和莫落村属于她的内务村,肩负着捍卫滩交女王的重任。 有些地名可以分析,女王国都以北二三百米处,有个地方叫“高九”,“高九”藏语意思是小门。传说以女王国都为中心,周围二三百米处当时修有围墙,“高九”是围墙上的小门。女王在滩交不知生存了多少年代。有一年女王国都下方现大滑坡,女王认为,这是不吉之预兆,因此就决定迁都。 经过多次选择可搬迁的地点后,就决定搬迁到八梭村东面有个地方叫“扎久”这个地方。迁都到这个地方后,就不叫“滩交杰布”了,就叫“扎久杰布”。周边的土司仍是她的下属土司,每年同样获得下属土司的上供。为了巩固女王的地位她用同样的方法修建了八梭村和大坪村的碉,梭坡乡和中路乡来往的路只有一个翻山口,翻山口上面修了一支碉,作为哨碉,梭坡到中路这条路上有不明身份的来人,哨碉就烧火放烟,传递信号,引起这边防守人员的警惕。翻山口上面的神山下有一群古碉,她的防守人员长年布置在这群碉里。东女国王在扎九其间,每年同样要征收周边土司的各种税,征收的税内分别是:金、银、茶、盐、酥油、粮食等。周边土司上交各种税时,要出动大批人马,当时交通不方便,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西北方向来的要翻中路和梭坡之间的山,这方人到来时女王就在大坪村接待。该村有柴草房、有下鞍房,还有庆功坝;东南方向的交各种税时,要翻梭坡牛场这座山,翻山口下面有个草坪叫“斯统”。用藏语意味,“斯”迎接;“统”就是坪。“斯统”就是接待客人的草坪,女王就在这里接待。 由于日旧天长,大自然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又有一年,女王国都下面发生了滑坡,多心的女王决定在次迁都。派人探找迁都的地点,派去的人根据女王的要求,寻找了三、四十天后,他们来到甲都上面的山梁上,他们分析和观察后,此地符合女王的要求。东方有烂石磊、南方有苍翠的林海、西方有滚滚的大度河、北方有陡峭的红岩。派去的人把这些情况向女王汇报后,女王高兴的说很好!说:东方的烂石磊兆牧业兴旺、南方苍翠的林海兆女王家族健康、西方滚滚的河流兆东女国的财源滚滚、北方陡峭的红岩兆女王长寿。就决定迁都甲都山上,命名为“孟坐杰布”。“夏孟坐杰布”用同样的方法修建了弄中村和贡布村的碉作为备战之用。 “夏孟坐杰布”雇佣更多的工,搞半农半牧,独占牧场,牧业兴旺,从牧场到国都用铜管输牛奶。迁都甲都山上后是“夏孟坐杰布”最强盛的时期,国都正东面有个地方叫“甭孔”,用藏语意为是粮食仓库的意思。“甭孔”西北方有个地方叫“别”用藏语意为库房的意思,收藏珍贵物品的库房。“别打”是库房上面的意思,“别绕”是库房下面的意思。国都遗址上面有个地方叫“错”用藏语意为水池的意思。至今人们称“错果哈”是旧池边的意思。这口井的水女王的饮用水,从井到碉楼之间,地下安有输水管,一旦发生战乱,他们就不需要出门挑水,守在碉内应付。 人们的传说,古建筑遗址很多地方的地名,可以说“夏孟坐杰布”是当时相当强大的一个杰布。 以上的传说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分析,修碉和东女王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可能有。“扎九”是女王的国都,国都西方有个七户的小村叫“七家寨”,在这个寨子的地盘上现在看得见的古碉和残碉共11支,国都西北放也只有五户小村叫“五家寨”这个小寨的地盘上有古碉和残碉共9支碉,五户修9支碉,七户修11支碉有什么用呢,这就不得不三思了,修碉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根据现在的条件可以分析,梭坡自古以来交通条件很差,经济来源不丰富,解放前考种粮和养一点家畜为生,古代肯定也不例外,种粮考天,天旱最严重的地方,古代可能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代百分之百的农户修碉是不可能的,5户修9支碉,7户修11支碉是更不可能的,其中很多碉是女王设计修的。今天,我们眼前看到的古碉及残碉,大概占古代古碉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很多古碉已从地面上消失,沉没在地下了。 由于日久天长,轮回的日月和漫长的岁月卷走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耳鼓里听到的是老人们的传说和有目共睹的土石磊成的古碉、残碉和古建筑遗址。落后的古代,肯定没有火攻器材,没有钢钎铁锤,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垒成了这样雄伟的建筑物,了不起!真的了不起!今天,当你走到这些古碉、古建筑遗址的时候,就会感到古代劳动人民是勤奋的,有智谋的,是伟大的!我们面前耸立的雄伟壮观的古碉,其它建筑物遗址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智慧的结晶。虽然留给我们的是土石垒成的古建筑遗址。但是土石能与天地同寿,在过一千年,或几千年,这些土石垒成的古碉依然挺立在后人面前,启迪着后人思考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