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一直关注期盼中 !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大佬官,贴出来的PP有点处理成那样应该没有原来的好看吧~~
提个小意见,嘻嘻
对了,大佬官,想同行还不容易吗?要是真的有你一路同行,那行程一定精彩太多太多,一路风土人情,一路欢声笑语。诚邀~~~~
故事也越来越有味道,除了顶贴,没有其它能做的了~
楼主,你的故事太幽默了.把我笑得!
[em17]
[em38][em38][em38][em38]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二十四章 贾文明救灾记(5)
九、背粮 文革后期,派性已经疲惫,人们思恋稳定的生活。可是天公不作美,弹丸之地的得荣县,大旱无雨,颗粒无收,人民公社这面红旗在饥饿中黯然飘扬,农业学大寨运动在穷困中无精打彩。 来年灾情更加严重,断粮断炊比比皆是。正半年,二梭梭,三四月份真难过,五黄六月,青黄不按。一万多人口的得荣县,那时没有一寸公路,有粮也运不进去。大面积的饥荒,四处寻食求生的人群,可让上级荒了手脚。在州革委生产指挥组执事的贾文明,受命在全州组织调运小麦、大麦、青稞、玉米等到乡城和云南奔子栏,并亲自来到两地督促放粮。得荣县组织灾民到两地背运粮食救灾。 看官,从得荣到两地背运粮食,近的来回七天,一月背两次,远的来回十五天,一月背一次,交县上统一安排。能够出门背粮的青壮劳力所背回的粮食,根本无法解决饥饿人群。为了救全县人民的性命,只好抛开牛客司的一些教规,因地制宜,把领救济粮的本本,发给各户,自己想办法到两地领粮渡灾,政府只管公职人员和五保户的口粮。这办法还真灵,村村寨寨的灾民,除老弱病残幼外,举家牵马赶牛奔向两地领粮,一时两地通往得荣的路上尽是背运粮食的人流畜群。 乡城的放粮地点设在桑披寺,运粮的人赶到乡城,连夜领好粮食,饱饱地吃一顿,第二天一早翻马鞍山,穿白衣大峡谷,住白衣乡上,第三天住白松,第四天到县上或……总之除路上吃了的外,还有剩余,灾情得到缓解。县上的驮队和其它县支援的马帮、牛帮、从正月开始,连续运转到七八月份夏粮上市,势头才渐渐减弱。那时的乡城热闹非凡,到处是背粮的人群,到处拴有驮粮的牛马,一到晚上,灯笼火把把整个县城和马鞍山都照透了。 贾文明也和得荣县的干部一样,背了几十斤粮食随驮队去了得荣县城。因为驮畜半天运粮,半天放牧吃草,只好走走停停。阳春三月,天高云淡,万木苏醒,寒意渐退。看着川流不息的远粮大军,个个面黄饥瘦、衣服破烂,有的还是娃娃,驮粮的牛马也瘦骨嶙峋,不知什么时候会倒下,胃中冒出了股股酸水,心想一定要想办法把乡(城)得(荣)公路促上去,让得荣人民少遭罪……事过一年,乡得公路上马啦,1980年初通,从此得荣县有了公路,也是四川最后一个县通公路。
第二十五章 贾文明醉酒记
康区的酒有两种,一种叫“穷”,类似于内地的醪糟浮子,未经过蒸馏,酸甜可口,饮后上脸易醉;另一种叫“阿然”,经过蒸馏而度数较低的酒,俗称青稞酒。饮酒的规矩较多,酒具五花八门,三六九等各有不同,今天就随贾二哥去醉一盘,看看感觉如何。 上回说到贾文明背粮去得荣,一路上老想着修公路的事儿,到了得荣,把自已的想法给头头脑脑一吹,自然一呼百应,于是选了两个熟悉地理的人,一道去考察线路走向,以便回到州里口说无凭。三人步行沿得荣河上行,经巴塘管辖的茨巫区翻山来到白松乡,再沿定曲河上行,进入乡城的百巴村,想搞统一战线,联络巴塘、乡城参与共同促使呼吁。百巴--藏语意为讨口子居住的地方。当时的百巴是乡城农业学大寨的模范,支部书记叫泽仁扎西,老党员,老模范,民改时与叛匪作斗争,被叛匪抽掉了双脚的脚筋,百巴村在他的带领下,自然焕然一新,人殷土肥牛羊壮,集体经济如日中天。贾三人受到百巴村民盛情款待,铁姑娘战斗队还到河边梳洗打扮一番,穿着节日的盛装,围着篝火,在月光下跳起了快乐的“弦子”。老支书弄了一大坛子“穷”,煮了一筐鸡蛋,陪三人边喝酒边欣赏舞蹈。贾文明向来是不甘寂寞的人,酷爱唱歌跳舞,喝了几大碗“穷”后,脚板心痒痒,情不自禁地和铁姑娘们翩翩起来,跳热了干脆脱掉外衣,一边劝酒喝酒,一边唱跳。一坛酒快干完时,月亮也挂在了西山上,贾文明云里雾里跳着,跳着,便一头栽倒在地,不知今夕何年。众人忙抬进保管室安顿休息无话,五十多个小时过去了,贾二哥终于醒来,两眼发黑,面色铁青,四肢酸痛无力。老支书怕耽误工作,弄了几匹马,派人送三人经元根乡,翻元根山,去热达区上交差。记住:“穷”好喝易醉,一旦醉倒便不省人事,什么笑话都会闹出来!这里为贾二哥讳,省去笑话。 贾文明在乡城放粮半年有余,结识了库工比古丹巴,离开乡城已是大麦收割季节。比古丹巴是乡城三区亚金人,家道殷实,见贾文明要回康定,依依不舍,高矮请贾去亚金家中喝新酿的大麦酒,还用二通二通的汉话吹嘘道:“我妹妹漂亮的一个有,脸盘子白白的红红的,奶子尖尖的,腰杆一把都捏到得,屁股小小的有,陪你阿然通(喝醉),你一定高兴的有”。盛情难却,贾二哥骑辆破自行车去了丹巴家。丹巴的妹子叫拉姆,二十出头,果然漂亮闪眼,长长的油黑辫子盘在头上,穿着薄薄的夏季“疯装”,勾勒得身材匀称,起伏有序,水汪汪的大眼,流出万种风情,摄人魂魄。 比古丹巴把贾文明安顿在火塘旁主宾席席地而坐,吩咐拉姆妹子敬茶侍候,自已在灶上架上烤酒器皿,几把大火后香喷喷的大麦酒流了出来,拉姆用纤纤玉手接了一银碗热酒,含情脉脉捧给贾二哥喝下。火塘里烤着干牛肉,火吊子里煮着老腊肉和血肠,满屋溢着酒香肉香美人香。金鸟西沉,玉兔东升,酥油灯光和火塘火光映衬得拉姆更加楚楚动人,贾二哥也脸放红光,在美人陪伴下用小碗喝不解瘾,干脆用铜水飘盛酒作牛饮,咕噜咕噜一瓢,咕噜咕噜一瓢,几瓢下肚,意识朦胧,见拉姆已退去衣裾,只着一件小褂,小鸟依人在旁,也心猿意马起来,脑际间忽然闪过“借种”场面:某领导在作区委书记时,因不胜酒力,行了苟且,被人揭发,并强迫该女指正,该女心想“借种”不成,也不要害人,迫于压力,走上台前指正道:“我的罐罐你的酥油茶打了”,领导虽然化险为逸,但终成笑柄。想到此马上清醒过来,又喝了几瓢,死猪一样睡去。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