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大佬官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跑马溜溜的山”,一张撒向世界的名片,今天终于可以出手啦!欢庆鼓舞,几代人的心血没有白流!愿天下有情人都去跑马山走走,领略“康定情歌”的韵味!

发表于 2007-5-2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嘛呢石

 

 


吉祥小道


 


发表于 2007-5-27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美,很想亲身体现。谢谢LZ的拍照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现在的康巴,真的大变样,明年五月康定机场通航,那又是另一道风景线!

发表于 2007-5-2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佬官在2007-5-26 11:55:00的发言:

非常感谢楼主!刚出差回来。收到如此珍贵厚重的心意,真不知怎样表达感激之情!!

发表于 2007-5-2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赠楼主。愿康巴百姓生活得比景更美!!!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二十九章  贾文明旅游记(一)

  说明:此章应是《康巴游踪》最后一章,因逢康定“四月八”转山节,特提前,将其它章节调后,请谅!

  贾文明老啦,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享受天伦之乐,喝喝茶,跳跳舞,看看书,吹吹牛,日子过得比神仙还快活!
  一天,朋友邀他结伴去南路走走,看看改革开放给康巴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贾文明从来不甘寂寞,欣然同意,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随车从康是出发。车出康定南门,过公主桥,稻子坝,来到康师校背后,见对面跑马山绿郁葱葱,五月的阳光照得“吉祥禅院”金灿灿的,琉璃瓦兰得发亮,“凌云白塔”映衬兰天白云,仿佛天神降临,缆车拖着游人上下不止,一阵心潮涌入,勾起了贾文明的回忆……
  八十年代初,贾文明护送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炮制九国论的那位先生)夫妇回成都(在贾文明接待侍记有叙述),时逢四川遭洪灾,嘉陵江发大水,重庆灾情严重,省委、省府在东风招待所(现四川宾馆)召开支援重庆的会议,甘孜州支援重庆一万方木材,重庆回谢一百万元,并确定双方为对口支援关系。如何用好这一百万,的确费了一番苦心。州领导心想,喏大一个康定没有一个公园,“溜溜的跑马山”虽然世界有名,但破破烂烂,慕名而来,丧气而去,“不来终身遗憾,来了遗憾终身”,干脆把这一百万用于修建“马跑山公园”。政令一出,受到康定人民的衷心拥护,康定县立即成立了“跑马山公园筹建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建设。在重庆市的帮助下,从规划入手,先修上山的路,然后先后建起了凌云白塔,长廊,望云亭,观雪楼等景观,后又重修吉祥禅院,开辟中央广场,九龙池,还修了上山公路(现已毁)。
  到了一九八五年,已初具规模,还在跑马山举行了盛大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以杨成武将军为首的一批老红军到了跑马山,五千多名中外佳宾云集康定,盛事空前。身为活动副总指挥的贾文明,因贺龙的侄儿、老红军在车祸中丧生,除当孝子贤孙外,还差点儿丢了官帽。
  现在跑马山的树,从六十年代开始,机关干部,市民群众就在此植树造林,年复一年,长期坚持,终有今天的成果。当年贾文明肩扛锄头,手提茶壶,在跑马山上挖坑栽树,浇上定根水,每星期天还去浇一次水,历历在目,看到绿树成荫,感到一丝欣慰。
  十年过去了,又十年过去了,有了今天的景致,一张撒向世界的名片,今天终于可以印上“跑马溜溜的山”六个赫然大字,再次撒向全世界,几代人的心血没有白费,“康定情歌”又有了新的诠释,明年五月康定机埸通航后,一番新天地将展示在世人面前!(待续)

发表于 2007-5-28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跑马山还有这样个故事~

旅游记,哈哈,喜欢喜欢~继续期待好文~~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灵塔


冰雪中流淌的河
和谐
外滩夜色

发表于 2007-5-2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巴美景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三十章  贾文明旅游记(二)

   当大官也有难处
  活说贾文明从跑马山的回忆中醒悟过来,汽车已爬到折多塘。折多塘--1956年康定大地震的震中,离城十三公里,那次地震康定城山墙崩毁,门楼倒塌,一片狼籍,所幸是白天,人员伤亡不大。地震使折多塘山体横移开裂,留下长长一道地缝,至今清晰在目,又勾起了贾文明对道孚大地震的回忆。
  八十年代初,寒冬腊月,临近春节,五更时分,惨烈的大地震突袭了道孚县,震中麻孜乡菜子坡几被夷为平地,几公里外的县城,顿时尘烟滚滚,房倒屋倾,哭爹喊娘,一片混乱……。解放军五十军一个师的将士在副军长白泉同志的率领下,昼夜兼程奔赴灾区,抢险救灾。中央、省、州、临近县各行各业各部门纷纷向灾区进发,救民于水火。
  地震威力巨大,瞬间将县委礼堂门前两根怀抱粗的罗马式水泥立柱,被扭成了像天津大麻花,两个巨大础石旋转了270度后还翻了个底朝天,重新承戴欲坠的大厦,真是奇迹。
  震中死伤严重,遗体全部停放在一所学校的教室里用课卓拼搭的台上,用白布幔罩着,专人看守,交接班都得清点。一夜过去,第二天早晨清点时,发现104个遗体只有103个,少了一个。原来有位在震中假死,半夜被冻醒,悄悄溜了号,虚惊一埸。
  救灾中最被灾民误解的是地震工作人员,每到一处,就遭破口大骂:“干饭吃到爪哇国去了,震前不预报,死了人了才假惺惺地跑来问这向那,滚!”地震工作者只好癞蛤蟆掉潲桶,忍气吞酸,谁叫自已手艺不精呢!当地干部多方劝说,局面才稍有好转,冷嘲热讽时有发生。
  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群众十分牵挂,专门派副总理杨静仁同志到道孚慰问。杨副总理本在病中,加上冰冻严寒,高原反应,周身浮肿,脸色卡白,咳嗽不断,还喘着粗气,穿着军大衣,戴着海虎线防寒帽,一边打针吃药,一边拖着病体,察看灾情,慰问灾民,看望救灾抢险官兵、干部群众,细心听取汇报,指挥救灾,还不时处理机要电话……贾文明一直尾随在后,此情此景,心中阵阵发酸,得出了“当大官也有难处”的结论。
  到了腊月三十下午,杨副总理坐阵指挥部,下午六点半前,知道解放军官兵和干部已向受灾的家家户户送去了猪肉、白面、大米、蔬菜,包上了饺子和鲜肉大包,才用军线电话向北京报告:道孚灾区群众家家都在除夕夜吃上了饺子……。晚七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此则新闻,杨副总理与身边工作人员一道听完新闻,才起身告别,返回北京。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幡


发表于 2007-5-3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5-3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孚的图两张

给大佬官顶起!

忠实的贴友,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鱼儿顶的图片!师付来川请吱声。

发表于 2007-6-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三十一章  贾文明旅游记(三)

   向往雄鹰

  汽车哼着猪八戒回高家庄的“嗡嗡”歌,屁巅屁巅地在折多山上爬着。太阳像吃了蜂蜜屎的顽童,笑烂了的柿子脸望着贾文明。过了二台子,离山顶不远了,贾文明的“蒙太奇”思维从道孚地震现场扯回到康定机埸。提到康定机埸,心酸苦楚,他自个唱了当年的革命歌曲“不忘阶级苦”: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国民党,为什么把机埸整?弄得今天有苦也难倾!……这是当年筹建机埸的几爷子走投无路时改编的解闷唱曲。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大鼻子联手开辟“驼峰航线”,在康定城南稻子坝(现康中校)、新都桥营官寨、甘孜县、理塘县等地修筑了简易机场,其中稻子坝、营官寨起降过C--139型运输机,有一架飞机从营官寨起飞不久,撞上了贡嘎山,机毁人亡。解放后,营官、甘孜两机场为空军保留机埸(军产)。
  1991年11月7日,在原省政协副主席杨岑多吉的领军下,在省宇航协会的支持下,原国家航天工业部同意用哈飞制造的运--12飞机,试飞营官寨空军保留机场。经过简易平整,飞机从成都黄田坝机埸起飞,经雅安、天全、泸定、康定,在新都桥降落。那天,新都桥人山人海,个个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挂眉梢,手捧哈达,隆重迎接共和国第一架飞机降落康区。运--12平稳降落,现场总指挥原州政府副州长胡克礼(藏族)率地方党政军民代表向试飞人员敬献了洁白的哈达,飞机把二十多名官员重新载上兰天,兜了几圈后降落,又把农牧民代表载上兰天……直到傍晚才返回成都。至此,康定机埸的筹建工作拉开了序幕。一晃16年过去了,小小一个机埸,打了两个“八年抗战”,好在明年五一就要通航了,16年的路程,走得太崎岖,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能够体味!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披露几件,民族地区要成功地办件事,真不容易。
  试飞成功后引起了各个层面的关注,甘孜州政府也顺势成立了“康定新都桥机埸筹建指挥部”,首长挂帅,下设“筹建办”,专门负责各项筹建工作,一时沸沸扬扬,还像那挡子事,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天宝,中央统战部长蒋民宽,川航副总刘长夏(巴塘人)……主动当起了顾问,中央、省也频频摇起了橄榄枝。好事多磨,怀疑的,反对的,泼冷水的大有人在。特别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修建康定机场的文章后,国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特别是达赖“藏独”,公开用藏语广播反对建设。省内一位大人先生在省委党校讲活说:“康定要修机场,做梦!15年后有没有戏,还难说”。当机埸埸址选在折多山西侧斯汀措时,又有人说:“平地方不修,跑到岩羊住的地方修,一群疯子”!当预可研获得通过,确定机场名称时,又是一场攻坚战,按规定机场名称一般是地区冠地名,如成都--双流机场。康定的机场应该叫“康定--斯汀措机场”,考虑到藏语“斯汀措”是“阴山下的海子”的意思,不吉利,决心抛弃,借用“康定情歌”的名声,定名“康定机埸”,层层申请上报,国家民航总局最终认可了不冠地名,就叫《康定机场》。进入可研立项时,建设经费成了拦路虎。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想了许多办法,如效仿邦达机场,从国家预算的年未节余中扣出一块给康定机埸,或向南方募一点,中央财政补一点,民航拿一点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一人难推万人船,体制限制了……(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儿童节献上鲜花一朵


发表于 2007-6-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去了一趟康定最远的乡吉居,发几张图片

发表于 2007-6-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怎么传不上去啊????????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