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大佬官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万花丛中牦牛闲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稻城县--稻坝凤光


发表于 2008-10-2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的工作,经常要带团旅游,我看到团员带了施洁宝免洗手消毒液,使用不但方便,还能杀菌,后来我也买了一瓶

发表于 2008-10-2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em43]

来之~~~~飘之~~~

发表于 2008-10-2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适啊,看楼主的贴子要沉下心来,静静地看,静静地享受。

能否将你的作品收集成集啊,我是决心要跑遍甘孜阿坝所有县的,楼主的贴子正好可以作指南,在此谢过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长歌意无极在2008-10-24 16:41:00的发言:

 巴适啊,看楼主的贴子要沉下心来,静静地看,静静地享受。

能否将你的作品收集成集啊,我是决心要跑遍甘孜阿坝所有县的,楼主的贴子正好可以作指南,在此谢过了。

谢谢楼主,可以复制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之《康巴探秘》篇

  《康巴探秘》

  第九篇偷窥《走婚》

  奥地利心理学家---犹太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曾经说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的性自由不断被剥夺和被限制的历史。为了扯人眼球,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走婚大峡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是“礼拜五”,偷偷去看看。

  “走婚大峡谷”指的是《扎巴》。扎巴是道孚县辖下的一个区,原属乾宁县管,1978年乾宁县被撤消,划归了道孚县。去扎巴有三条路,一是从道孚县城出发走雅(江)道(孚)路,顺鲜水河而行;二是从雅江出发,沿雅砻江上行至两河口,再沿鲜水河上行;三是走原汁原味的古道:从乾宁老县城出发,走国道317线向西约十几公里,是乾宁河和少乌河两溪交汇处的三岔河口,弃车或骑马或步行或坐手扶拖拉机,顺河沟而下,进入“走婚大峡谷”。这里高崖深壑,激流险滩,怪石嶙峋,莽林荒原,或阳光明媚,或暗无天日,或山花烂漫,或鹰击长空,不时驮铃声声,不时犬吠有闻。峡谷开阔处或半山腰平台上,几户人家点缀其中,这就是传说中的“扎巴”。“扎巴”本意是指刚入寺的无职无称、做粗活的低级小喇嘛,这里称“扎巴”,不知何故?大概是这里的男人因“走婚”原故,个个像寺庙中的喇嘛,一付光棍形象,戏称“扎巴”而矣!

  “走婚”,作为人类的一种婚姻形态,完全是以“性”、甚至是以“性交”、以“性满足”为前提、为基础的。居住在扎巴这一特殊区域的人,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享受着性的完全自由。扎巴人在性成熟后,就会爬墙越壁找异性,夜合晨离,就是为了性。在性生活中,男女双方第一追求和渴望是性满足,不存在谁爱谁,谁占有谁。双方肉体的接触和交融,彼此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付给对方,品尝生命的滋味,达到欲仙欲飘的境界,全无顾忌,谱写出了一曲曲“生命狂欢”的欲歌。因此,性、在走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最为重要的地位。

  走婚的核心是“性”,性是第一位的,“爱”是性的升华,是第二位的。只有通过“性”的多次碰撞,才会冒出“爱”的火花。这一意义可以用扎巴语《呷伊》来诠释:“呷”意为“爱”,“伊”指对象,只有建立了性关系后,才能称呼对方为“呷伊”,直白地说,“呷伊”就是“性伙伴”。如果是一般异性朋友又无性关系,是忌称“呷依”的,可见,没有了性,就没有呷依,就没有走婚。

  有人说,性是人类最重要、最深刻的交流方式,它是人类自身生产的前因,也是人类获得终极美感的方式,这在走婚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在扎巴人眼中,婚姻以性为本,以性为美,这应当是人类最质朴、最本色的婚姻观!(待续)

发表于 2008-10-3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发表于 2008-10-3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接前

  走进大峡谷,简称“谷里”,大峡谷以外简称“谷外”,这样便于叙述。

  谷里的扎巴人把“走婚”叫做“热作依兹”,意思是“到女孩那里去住”。维系这种婚姻关系的仅仅是情欲,情欲并非独占,也没有妒忌,男女都可以有多个性伙伴。

  为了走婚方便,扎巴人的房子大都多修得低矮,采光极不好,当然这也和高寒山区抗严寒、保暖有关。房子就地取材,石头、粘土、木料垒成,靠窗处总要种一棵歪脖子树,或搭一根园木,便于翻墙入窗。年轻女性靠窗起卧,便于与入窗者同眠共枕,相拥交媾。先入窗者在窗外显眼处挂一腰带或其它物件,后来者见此即避让,绝对没有为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的火爆场面。

  谷里,婚姻与家庭是分开的,夫和妻是不同住的,各住其自身母系家中。权利和义务也是分离的,所生子女由女方家庭(舅舅)抚养,这是因为在女人的土地上播种的男人较多,谁的种子好,优胜劣汰,也无法做DNA鉴定,只好交给舅舅这个冤大头来抚养,至今,在藏区,舅舅为老大!谷里的男子不管自己亲生的子女,却必须养育姊妹的子女,就社会总体而言是公道的。这种“走婚”,是原创的AA制婚姻,而欧洲流行的AA制,纯属“山寨版”。

  谷里很宽容,很开放,单从婚姻讲,除了走婚,还并存着一夫一妻、一妻多夫、入赘婚、偷婚等多种婚姻形式,存在着母系家庭、父系家庭和双系家庭。多元婚姻共存,各自选择,相互尊重,构成一座座和谐村落!

  从道德层面讲,谷里谷外,天上人间。谷里人认为,“道”即自然,“德”即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是扎巴人的道德核心。而谷外的“道德”,即上流社会的道德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是上大人蓄牧下人的网围拦。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穿林之声在2008-10-31 21:46:00的发言:

赞!!!

谢谢您顶帖!看热闹的多,灌水的少,纳闷。

发表于 2008-11-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踩一下!

我再踩!  
我用力踩!  
我很用力踩!  
我非常用力踩!  
我用尽全力去踩!  
就算鞋子烂也要踩!  
就算腾讯倒闭也要踩!  
就算天塌下来我都要踩!  
要是天真塌下来了继续踩!  
要是地面凹了我不管继续踩!  
要是踩到我脚骨折我也继续踩!  
要是别人见了骂我傻我还是要踩!  
要是警察敢过来阻止我就更加要踩!  
要是你看我不爽我没办法还要继续踩!  
要是你觉得敢兴趣你也可以过来一起踩!  
踩到地下水喷发造成洪灾损失惨重我也踩!  
踩到益阳地震山崩地裂地下水泛滥我还要踩!  
踩到火山喷发太平洋海啸我还要继续往死里踩!  
踩到阎罗王说我制造噪音我刁根烟看看他继续踩!  
踩到日天昏地暗惊天地泣鬼神我不管我还要继续踩!  
踩到刚刚重建好的伊拉克房屋又倒塌了我不管还要踩!  
踩到日本岛所有导弹由于震波影响而突然自爆我还要踩!  
踩到正在坐飞机去日本嫖娼的水扁大哥坠机身亡我还要踩!  
踩到在富士山上面的拉登同志被山上滑坡石头砸死我还要踩!  HOHO踩完收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陪我说说话楼主:从内心感激你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的收官之作即第十篇《德格、康区的“心灵鸡汤”》,不日将挂上,该文重在结论和教训而不在过程,望你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自己顶上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之《康巴探秘》篇

  《康巴探秘》

  第十篇德格康巴的“心灵鸡汤”

  这个题目很雷很山寨,盖因文中有许多大实话,目前写德格的文章很多,但到关键部位就云遮雾障,看不见庐山真面目。本文只是把几处云雾扫一扫,如此而矣!

  一、德格本意

  德格,系藏语译音,意为“四德十格”,由佛教教义演变而来。“四德十格”和“四德十美”、“四德十善”为同一表述,德格为“四德十格”中的“德”和“格”字的速记合成。

  什么是“四德十美”?佛经教义指的“四德”,是指四分圆满,即法、财、欲、果等世间皆称圆满的四种条件:法、谓佛法盛行;财、谓资财具足;欲、谓享受色、声、香、味、触等五妙欲事;果、谓修习佛法能证解脱、涅磐之果。“十美”(或称十善、十格),是指富饶地方的十种优越条件:远近牧草美,指放牧、饲畜的“善草”;田、宅土质美,指种地、造屋的“善土”;饮、灌水质美,指解渴、灌溉的“善水”;础、磨石质美,指砌墙、制磨的“善石”;屋、薪木材美,指建房、作薪的“善木”。以上“草”、“土”、“水”、“石”、“木”各占二美,合为“十美”。

  二、德格内涵的延伸

  德格本是宗教术语,如何演变成家族名、土司名、法王名、地域名的呢?相传,享有“德格”二字的家族的老祖宗崛起于公元617年,土司名叫“嘎东赞”,据说是藏王松赞干布手下那位有名的大臣“录东赞”(即出使大唐,说服唐王,促使文成公主入藏成婚的那位外交大臣)的亲兄弟,分封在白玉县盖玉一带,历史上称为“萨玛王朝”。“萨玛王朝”有一个名叫曲吉多吉的得道喇嘛,很会相面。他看了“萨玛”家主事的叫“欧巴安绒波”的面相,劝他说:你把全家搬到“上边”一带地方,会富甲一方。欧巴安绒波听了喇嘛的话,举家迁到了现在德格县的“龚垭”乡一带,并奋斗了一个小头人的身个分。其长子博塔,足智多谋,利用美若天仙的妹妹的婚姻,赚得了从“龚垭”到“柯鹿洞”的整片土地,并在中心地带的“司更龙”定居下来。“司更龙”四面高山环绕,是“呈现出八种吉祥”的风水宝地。“司更龙”即现在的德格县城,当时没有“德格”的称谓。(待续)

发表于 2008-11-2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啊

发表于 2008-11-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写的人文,历史,种种道道都是我以前所不为知的,看前辈的文章,只能是学习。[em02]

发表于 2008-11-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的顶一下

继续关注中

[em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三位楼主顶帖,送上鲜花三朵[em11][em11][em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接前

  唐朝灭亡了,宋朝灭亡了,吐蕃瓦解了,格萨尔也湮没了,而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经过无数次锤炼和打磨,在藏区兴旺起来,逐渐演化成了藏传佛教---喇嘛教。喇嘛教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装璜美丽的表象,深深吸引着藏民族和其它民族,并在心灵深处伴随这些民族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岁月,直到今天!

  从萨玛王朝分支出来的欧巴安绒波家族在现今的德格地面,又生活了数百年,势力日见壮大。到了元朝初年,倒也出了个人物,算来也该是二十九世。常言道,三代可以培养出一个状元,五世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又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说。欧巴安绒波家族传了二十九世,还出了人物,岂非天意!

  第二十九代传人名叫《四郎仁青》,是他为该家族争得“德格”封号的!元朝初年,四郎仁青担任元帝国国师---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八思巴.洛追坚赞(1235-1280)的“膳食堪布”(负责掌管八思巴的饮食)。一日,八思巴酒足肉饱,坐在法王座椅上,一手执念珠,一手执银镶的象牙牙签剔着牙缝,忽然心血来潮,回顾起了中原历史,什么天大地大、爹亲娘亲、妻妾儿女、外戚宦官、文臣武将,都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只有厨师长。想到自已能当上法王,厨师长才是真正的大功臣,不然早被毒死了,于是便指着侍候在身旁的四郎仁青说:“你具有四德十美的品质和福分,你就是《四德十格之大夫》!”四郎泽仁见法王封自己为“四德十格之大夫”,自然欢喜若狂,打此后便把自已的家族冠名“德格”,只对内称呼,不对外使用。元朝皇帝忽必烈见国师给四郎仁青加了封号,也做了个顺水人情,封四郎仁青为“安多下部千户长”,并赐有印信(即任命文书)和“虎头三宝”(颁发的官印之类)。

  看官,赐封厨师长,在藏区是有道理的,君不见有几任达赖、班禅都被下毒而亡,至今仍是教训。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病从口入,切记,食品安全第一。(待续)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