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743|评论: 198

[现代指鹿为马]联邦制药没有污染 真的没有 就是没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只是当地一个农民,我也只能给老爷磕头了..............我作证,联邦制药把周围的人害惨了,请家住彭州新都的网友站出来,作证吧!

《××日报》情系西部造福大众--

                                                         ———解读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的发展之道
 

  张元忠

  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机器的轰鸣。联邦制药在哪里?路人说,你已经走进联邦制药厂区。放眼望去,尽是宽敞明亮的厂房,整洁安静的厂区,走进联邦制药,仿佛是走进了一家高新企业。

  这是8月18日,笔者踏访彭州的亲身经历。一个制药企业何以把环保做得这么好?答案不难找到。

  1.5亿元投入环保,占总投资额的11.5%,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数据。

  位于三楼的董事长办公事,董事长蔡金乐正伏案阅读一本名为《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环保书籍。“我每天都会看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看到对我们企业有用的,我就叫工作人员复印出来,发给公司中层干部,让他们认真阅读。”蔡先生对环保的重视,可见一斑。

  “不能让环保问题影响企业形象,不能让企业的环保问题影响地方的招商引资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联邦制药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联邦制药才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和环境治理“同频共振”的双赢之路。

  治理环保———群众的鼻子就是标准

  我是制药工作者,制药本身就是一种造福大众,为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的事业,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一切努力和辛劳都无比有意义。


  ———联邦制药董事长蔡金乐

  “去年底以来,就再没有闻到过刺鼻的味道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附近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6年底前,由于前往彭州丹景山和银厂沟等景区都要经过牡丹大道,所以经常会有来自成都方向的自驾游客来此加油。他们经常说加油站有股臭味,其实是外地人不晓得我们这儿靠近制药厂。

  18日下午,正在牡丹大道上顶着烈日打扫清洁的一位环卫工人说,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期在这里打扫清洁,几乎忘记旁边有一个大制药厂了。

  两位普通群众的亲身感受,见证了联邦制药在治理环保的巨大成效。

    通过废水和异味的停产整改,联邦公司的污染整治效果,已达到了全国同类制药行业的一流水平。彭州将告别“气味熏鼻”的时代。“群众的鼻子就是标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原文地址: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007/08/23/20070823404584442852.htm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yqx

发表于 2007-8-2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邦制药彭州污染调查:政府7次发文要求整改

 2007年08月27日 01:08 中国经济周刊


  这是一项总投入为人民币14亿元、仅今年上半年纳税额就达3200万元的外资独资药厂;但是,在带来大投资、高税收的同时,该厂排放的有色水和恶臭气味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民怨;

  对此,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地方环保部门已经连续7次发文要求整改,企业也投入1.5亿元积极治理污染,甚至因此还撤换厂长。

  该药厂生产的是青霉素等医药的原料,因为“高污染、高风险”而被发达国家所拒绝;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即使引入,也会选址在远离市区和人口密集区。

  相比之下,“当初我们的项目引进和药厂选址确实有些仓促,”地方政府和药厂都遗憾地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冬 渡生 四川彭州报道

  在四川成都,素有“天府金盆宝地”之誉的彭州市,处于青藏高原断裂带的龙门山腹地,长期以来以其自然的多样性被誉为四川成都的北部生态屏障和生态家园,也是享誉四川省内外的避暑、休闲、渡假的生态乐土。

  然而,自从2003年,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成立,其主要业务实体——生产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的成都原料厂落户彭州以后,该厂排放的有色水和恶臭气味,引起当地和相邻地区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强烈担忧。

  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联邦制药带来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说法越来越多,如四川新闻网网友钻木等称,“从成都去银厂沟,可以看到大片水稻田地的灌溉用水和一条条小河构成的流向成都的水源很多都是青黑的,散发着一种青霉素的气味。而车一过成彭高速收费站向右拐,可以看到一条宽阔的牡丹大道,一上道就可以闻到一种浓烈的气味,初步估计刺鼻臭味至少可以笼罩方圆数公里……”。

  与彭州相邻的新都网友也发帖称,“彭州的药厂长期向新都区利济镇界牌村排放大量严重污染的水,使当地的鱼虾等生物完全绝迹,三条河流都成了污水河!”

  另据四川新闻网的消息称,该厂还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生产规模,受到省环保局的限期整改处理。

  今年8月初,四川新闻网等转发了媒体有关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污染成都水源 民生不如GDP”、“怪气满天弥漫 彭州百姓怨声载道”的新闻报道,社会各界和公众媒体再次聚焦彭州生态环境,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环保整治,再度引起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排放的水与气味是否存在严重污染?是否对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形成严重威胁?

  异常气味来自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

  8月17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成都出发,沿成彭高速公路向西北行,一进入彭州境内的高速收费站,便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袭来,向右拐上彭州市的入城形象道路——宽阔的牡丹大道,这种气味更是熏呛扑鼻。路旁就是坐落在彭州医药化学工业园区的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

  据当地百姓反映,这种气味天天都有,厉害的时候好象整个彭州城都被覆盖。

  在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污水排放口,记者看到现场取样的水呈现出微黄的颜色。

  “这些异常的气味和水确实来自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环节。” 记者先后采访四川省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等人时,他们都对以上说法予以一致肯定和确认。

  关于刺鼻的气味,四川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认为,其实这种气味是混合型的,按照国家大气排放标准衡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列入国家大气排放标准的,即玉米蒸煮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气味最大,但是这个气体是绝对没有毒的;二是列入国家大气排放标准但是限制排放的,即原料萃取及储存过程中萃取剂苯乙酸等挥发到空气中,能闻到异味,还有污水处理厂废水发酵后产生的气味,里面包含“氨”,也就是大家闻到的臭气。不过,他说,经过24小时严密临近监测,这些限制排放的气味符合国家标准。

  王幸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家所闻到的制药味道是正常生产所产生的药味。长期处于这样的药味环境中,会从心理上产生一定不舒服的感觉,但不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这种气味是混合型的,其中,氨与硫化氢的味道确实不可忍受。

  据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分析,发出恶臭气味的具体位置是“发酵、提取、污泥和处理废水装置等各个环节上的某些无法完全封闭的部位”。

  记者在厂区现场这些恶臭源所在点亲身感受到,这些气味的确十分强烈,令人难以忍受。

  “黄水”有无污染?项目是否通过环评?

  关于水质受到污染的情况,四川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认为,这类医药原料生产是高耗水行业,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每生产一吨药可以排放500吨污水。就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而言,在玉米蒸煮阶段没有污水产生,污水主要产生在青霉素菌体发酵等工艺流程中。

  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并没有将污水直接排放,而是在经过厂区内四级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水标准后,通过唯一出水口进入彭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到人民渠六支渠。经检测,水质没有超标,但颜色确实呈现黄色,而要进行脱色处理,投入成本实在过大。

  对于擅自超规模扩大生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省环保局于2004年4月16日批复了该厂年产800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彭州市环保局于2005年3月3日又批复了该厂年产400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总计批准规模为1200吨。而后来该厂呈现出年产3000吨的超规模生产,其中未经过环评的有近2000吨。

  对此,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在省市环保部门的直接干预下,该厂通过限期整改,“目前生产规模合法,超规模部分要求全部补办手续。这一部分的可研方案已委托四川省环科院制定,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大纲正待编制,10月份可望取得合法手续。”

  政府7次发文要求整改 企业投入1.5亿治污

  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对于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污染和治理,成都市给予了高度重视。2006年10月,成都市委副书记刘宏建明确要求成都市环保局与彭州市政府成立专题治理领导小组,启动每月一次的联系协调会议制度。四川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将其列入重点环保治理对象。从2005年底至今,四川省环保局会同市县环保局对该企业进行过多达数十次的执法,先后七次正式发文指出其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实施了驻厂监管、逢排必采和三级排放数据全天候电子监测网等有力措施。对于该厂污染治理的各个环节,都采取高于国家标准的等级对其进行达标要求和实施检测。

  今年2月中旬,四川省环保局对该企业作出了限期整改通知后,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立即撤换了原料厂厂长,并将环保部门负责人提升为副厂长。

  据新任厂长胡晓非介绍,公司至今先后已经投入治污的资金多达1.5亿元以上,最开始投入了7000多万元,去年下半年至今又投入了5200万元,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投入还将扩大。就当前来看,公司的环保投入已占总投资的11%。而按照行业要求,这一比例应在5%。

  “相信到今年10月,在厂区外将不会再有臭气扰民。”胡晓非说。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就目前可以预知的结果来看,要彻底根除水的颜色和厂区内气味,还是未知数。对此,其实国际上已经有了先进的科技工艺对策,但由于其实施起来的投入十分巨大,作为企业是难以承担的。所以,该厂的污染经过整治,最终虽然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和改观,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污染。“我们努力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也许不会带来新的问题。”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说。

  项目的引入与选址“有些仓促”

  毫无疑问,近年来影响彭州环境的污染源在于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在于其主要的生产产品——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原料。据了解,这是该厂目前为止在大陆境内建立的唯一一个青霉素医药中间体原料生产基地。

  2003年,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乐到四川考察期间,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决定在成都投资,得到了成都市的积极支持,在成都市的配合下,选定彭州为其公司独家投资项目所在地,并确定现在具体位置。公司2003年6月在成都注册,总投入人民币14亿元。2003年7月动工,2004年7月一期工程投入试生产,现有职工1200多人。完全建成后生产规模居于全国前列,今年1—6月,仅完成上缴的税收就达3200万元。

  “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项目选址确实有些仓促。”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都不同程度地表达出这样的看法。

  胡晓非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做青霉素中间体的生产,选择的路径与国内其它企业是一样的。但是对于这一项目在当地引起的环保反响和省市领导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确实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医药中间体是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6-氨基青霉烷酸(6-APA)6-aminopenicillanic acid——俗称无侧链青霉素,作为医药中间体,是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在6-氨基青霉烷酸的氨基上引入不同的侧链。可制备成各种高效、稳定、抗菌广谱、服用方便的多种半合成青霉素。

  胡晓非告诉记者,由于在其生产过程中引发的气味和水污染十分显著,属于“高污染、高风险”产业,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不再生产。而医药中间体类的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且又是药品生产必须的原料,所以市场空间较大,在国内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因此也将大大降低成品药的生产和销售价格。

  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认为,“青霉素中间体生产在发达国家都不做,大量转移到中国西部,而我国目前缺乏准入标准和门坎的设置和要求。”

  在国外医药行业工作多年,且对国内医药行业十分熟悉的胡晓非厂长认为,在他所见到的英国和埃及等极少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类原料生产厂区都选址在远离市区和人口密集区的偏远山区,并且都是基础设施良好的专业工业园区。据了解,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当时选址时,尽管当时周围大部分都是农田,但是离市区确实较近,且当时这里还不是专门的工业园区,居住有不少居民。

  不过,他也介绍说,当时之所以选址在彭州,也是考虑到了彭州市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较为先进这一因素。

  据胡晓非介绍,在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目前,厂区周围300米内的居民已经搬走了90%,剩余部分也将于今年底明年初搬迁。

  “尽管如此,与目前的现实相比较,人们不得不承认,当初选址决策时,对于高速公路及其收费站和牡丹大道的建设发展,对于城区的迅速扩展等,缺乏前瞻性规划和前置性论证。”胡晓非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在厂区对面,一幢幢新建住宅正在拔地而起。

发表于 2007-8-2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qx在2007-8-23 11:21:00的发言:

这是8月23日四川日报12版的报道,作者可能是个盲人或者嗅觉丧失,若如此,可以原谅.

大家可以看看原文,文人和媒体的无良快登峰造极了:

“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机器的轰鸣。联邦制药在哪里?路人说,你已经走进联邦制药厂区。放眼望去,尽是宽敞明亮的厂房,整洁安静的厂区,走进联邦制药,仿佛是走进了一家高新企业。
  这是8月18日,笔者踏访彭州的亲身经历。一个制药企业何以把环保做得这么好?答案不难找到。
  1.5亿元投入环保,占总投资额的11.5%,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数据。
  位于三楼的董事长办公事,董事长蔡金乐正伏案阅读一本名为《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环保书籍。“我每天都会看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看到对我们企业有用的,我就叫工作人员复印出来,发给公司中层干部,让他们认真阅读。”蔡先生对环保的重视,可见一斑。”

“去年底以来,就再没有闻到过刺鼻的味道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附近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6年底前,由于前往彭州丹景山和银厂沟等景区都要经过牡丹大道,所以经常会有来自成都方向的自驾游客来此加油。他们经常说加油站有股臭味,其实是外地人不晓得我们这儿靠近制药厂。”

  “18日下午,正在牡丹大道上顶着烈日打扫清洁的一位环卫工人说,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期在这里打扫清洁,几乎忘记旁边有一个大制药厂了。
  两位普通群众的亲身感受,见证了联邦制药在治理环保的巨大成效。”

  “通过废水和异味的停产整改,联邦公司的污染整治效果,已达到了全国同类制药行业的一流水平。彭州将告别“气味熏鼻”的时代。“群众的鼻子就是标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联邦制药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我们打心眼里感谢联邦制药,我为自己是联邦制药的一名员工而自豪。
  ———彭州市致和镇斑竹社区农民李德君”




发表于 2007-8-2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可能是个盲人或者嗅觉丧失,若如此,可以原谅.

大家可以看看原文,文人和媒体的无良快登峰造极了:

[em04][em04][em30][em30]

发表于 2007-8-2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没有撒谎:

大家注意这篇报道的首尾部分。

首:“去年底以来,就再没有闻到过刺鼻的味道了。”  环卫工人说,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期在这里打扫清洁,几乎忘记旁边有一个大制药厂了。

尾: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发表于 2007-8-23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用顶置?

发表于 2007-8-2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鼻子有问题

 

[em03]

发表于 2007-8-2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的地无银300两!!!!!![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2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8楼。
j

发表于 2007-8-2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企“西进风潮”:低成本下的环保隐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6-9-21

    

    翻来覆去,31岁的向静蓉还是睡不着,此刻已是9月6日凌晨1点多。她被丝丝叫人作呕的青霉素气味熏醒了。

    在位于成都西北部的彭州市,和向静蓉一样“失眠”的人还有些许。他们的家都与彭州工业开发区医药化工产业园处在城市的同一个方位。

      彭州工业开发区是省级重点开发区,目前入驻医药化工产业园的有18家企业,包括湔江制药厂、科恩医药化工公司、力思特科伦制药公司、四川制药彭州公司等,大部分是四川本土企业。不过也有一些外来者,比如,四川光大制药、四川亚宝光泰药业、联邦制药成都公司等。

    彭州共有医药企业近40家,彭州市副市长易孔盛说,2005年全市医药工业的税收约占全市税收15%,达5000万元。

    药企西进风潮

    彭州只是成都的一个缩影。

    在2005年10月成都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工业集中发展区落实工作的通知上,21个集中发展区中,有11个涉医涉药。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医药产业工作会透露,四川力争到2010年,全省工业集中区的医药工业增加值达250亿,年均增长25%以上。

    西部其他城市近年来也都为成为“药谷”而喧嚣。2001年,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生产总值37亿元,2005年达到了85.84亿元。目前贵州省医药企业已形成了贵阳市扎佐医药产业基地,息烽、清镇、乌当等医药产业积聚区。贵州省医药产业力争到2010年实现价值140亿-160亿元。

    与川、黔相比,云南的胃口最大。2005年,云南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47亿元,云南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扭转云药“既不大也不强”的现状。

    近年来大批药企“西进”,不仅省与省之间竞争,在同一个省内,区域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谁能引进优势药企,谁就能使医药产业链尽快成形,实现强者愈强。”四川省招商局一位官员指出。

    联邦制药“投石问路”

    药企西进带来了资金、技术,也带来了污染。让向静蓉们“失眠”的正是联邦制药成都公司。

    1964年创办于香港的联邦制药,上世纪90年代相继在珠海和中山建立了原料、制剂生产基地,2001年又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西部。

    联邦制药投资彭州的过程让人玩味。它先与四川制药公司合资组建了联邦制药·四川制药彭州公司,一期投资1.2亿元,计划年产1500吨抗生素原料药中间体。但不到两年,联邦制药就退了出来,于2003年6月由香港联邦制药与珠海联邦制药共同出资,组建联邦制药成都公司,一期投资1.96亿元,依旧生产和销售医药中间体。

    相关人士分析,联邦制药先投石问路,若地方政府的政策确实优惠,再作其他打算。据称,联邦制药成都公司总投资将达8.9亿元,全面投产后,是“亚洲最大抗生素中间体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利税3亿元,直接提供约800个就业机会。

    其时的彭州官员们正在为如何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而烦恼。联邦制药的适时出现,让彭州官员们兴奋不已。为了给联邦制药提供原质生产用水,彭州市政府历时两个半月斥资1300万元改造了相关渠道。

    家住彭州市清流镇附近的张女士向记者证实,药厂开工后,整条街就弥漫着辛辣的青霉素味道,“现在井水也没人敢取了,因为一泡茶,杯子里面的茶水就呈黑褐色”。

    联邦制药不仅改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还制造出“意外”。今年1月,联邦制药厂生产车间的硝酸储料罐发生爆炸,当场炸死2人,硝酸泄漏。都江堰管理局积极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大型水污染事件。

    联邦制药是否存在污染、青霉素气味对人体有何伤害?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抛给彭州市医药产业推进办主任姚志林的时候,他的回答很轻松:“怎么没污染呢?但只要达到国家标准就行了。”
 彭州工业开发区企业服务部周部长则以自己不分管环保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事实上,7月初周部长还组织关注环境的彭州公众与联邦制药进行了一场“联谊会”。而四川环境监察总队的人士对记者的采访同样表现“谨慎”,只是透露曾对联邦制药的污染问题进行过处罚。

    地方官员的讳莫如深,折射了西部药企污染问题的复杂性。

    而联邦制药有自己的答案。“异味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废料脱污后淤泥散发出的气味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爆气产生的气味。市民闻到的气味主要是爆气产生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攻克这道技术难关。”据联邦制药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周新伟介绍,联邦制药在环保上的投入已超过6000万元。

    西部环保成本低?

    关于药企西进,彭州市副市长易孔盛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药企原来所在地的能源、劳动力成本已经很难支撑企业发展;二是西部医药产业园各方面的条件及配套,已跟上东部沿海地区的标准。

    对此,四川省招商局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药企西进是博弈式的,“第一体现在落脚点的选择上,哪个地方政府给的条件优惠就上那里去;二是由于药企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目前各地执行的环保标准也不同。对企业而言,不同的标准意味着不同的环保成本投入。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西部地区目前普遍具有环保成本低这一‘优势’。”

    按照国家环保标准,1000吨青霉素污水治理设施投资为3000万元,每年的运行费用需要150万元。如果年产青霉素工业盐5000吨,那么,每年的环保投入起码上千万元。这些都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终端产品的价格却一降再降,使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在环保治理方面有心无力。

    药企西进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环境污染?

    “‘先污染,再治理’已被证明是一条弯路。西部目前存在盲目发展医药生产基地的各种隐忧,包括产业布局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等。”四川大学的一位产业经济学教授向记者指出。

    “消除区域差异,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制药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作为项目审批和选址的指导依据。”四川大学的教授认为,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证明向静蓉等居民闻到的青霉素气味属于污染。

    9月15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技术政策与标准处的一位人士表示,我国制订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目前正在编制阶段,“如果顺利,今年底应该能出来”。在对国外相关标准、国内外制药工业生产工艺、排污特点等进行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标准已初步确定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由七个子标准组成,比如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半合成类等。

发表于 2007-8-23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发表于 2007-8-2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问题,值得关注,深入追究,调查彻底!
j

发表于 2007-8-2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引进污染制药厂 地方出政绩要靠大企业

  东部产业的西移为西部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度困扰东部的“发展的烦恼”——环境污染。资金与项目来了,环境污染也来了,作物绝收、群体中毒、癌症多发……

  2005年,内蒙古某县从东部引进一家污染严重的大型制药企业。今年4月,县里为了给作为财政支柱的制药厂寻找污染出路,不惜动用大批警力与农民“协商”,拘留了十多位阻拦污水进农田的农民,药厂大量严重超标的污水终于被排入引黄灌渠,并顺着黄河灌渠进入耕地。当地村民说,从今年4月份以来,村民们发现喝了井里的水就肚子疼,后来乡里就不让村民喝井水了,专门派车送水。继续饮用井水的牲畜验证了污染的毒性,村里的100多只羊在6月突然全部死亡。

  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标排放,造成“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水环境恶化。

  今年8月,广东省环保局和东莞市环保局发出了迄今为止广东省最大金额的排污费追缴单——总额1155万元,对象是由香港上市公司福田集团全资拥有的子公司东莞福安纺织印染公司。

  然而,东部“驱污”的同时,西部却在积极接收这些污染企业,“招商”在某些地方变成了“招污”。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发现,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间,我国工业产值向东部“迁移”了5个百分点,标志污染程度的两个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向西“迁移”了7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近年来这种迁移大大提速。

  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表面强调要将污染项目“拒之门外”,但招商项目书中却充斥着大量的水泥、造纸、化工、塑料、皮革、金属冶炼等易污染项目。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西部县市竟然特意降低环保标准,通过“政策洼地”把发展高耗能产业打造成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有这样一个事例:国内某大型化工厂表示要迁往广东湛江,其近10亿元的投资使当地领导喜出望外。而湛江环保部门在这家企业原驻地暗访后却发现,企业投产仅两年多,排出的废渣竟把一条500米宽的山沟填了30米高,他们偷偷捡了两袋回来放到海水里,30天后氟化物仍严重超标,湛江市断然拒绝了这个项目。该企业老板竟然当即表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半年之后,企业负责人与某西部城市领导合影的照片赫然出现在当地媒体头版,如愿找到了“婆家”。

  这个西部城市并非不了解该企业的内情,该市一位官员私下里讲出了心里话:“西部是落后地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找到财税增长点,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钱保护环境。”原来,患上招商引资“饥渴症”的地方政府为违规企业提供了“免罪牌”。不少西部官员固执地认为,西部发展必须重走东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005年,内蒙古某县从东部引进一家污染严重的大型制药企业。今年4月,县里为了给作为财政支柱的制药厂寻找污染出路,不惜动用大批警力与农民“协商”,拘留了十多位阻拦污水进农田的农民,药厂大量严重超标的污水终于被排入引黄灌渠,并顺着黄河灌渠进入耕地。当地村民说,从今年4月份以来,村民们发现喝了井里的水就肚子疼,后来乡里就不让村民喝井水了,专门派车送水。继续饮用井水的牲畜验证了污染的毒性,村里的100多只羊在6月突然全部死亡。

  按理说,对于招商引资中不得触碰的环保“高压线”,国家有法律法规,地方有执法部门,本不该出现污染企业“西进热”的现象。但现实的情况是,违法者受不到惩处,却能从污染环境这一杀鸡取卵式的发展中得利;守法者因治理环境反而增加了招商成本,在地方经济竞争和干部考核评估中频频受挫。

  一位西部地区基层环保局长为治理污染,几乎和当地所有著名的排污企业都吵过架,甚至还因此受到匿名电话的威胁。他无奈地说:“地方领导出政绩要依靠大企业。没有靠山,违法者哪敢和执法者公开对抗?”

  一些地方官员把自己的政绩看得比老百姓的生存环境重要,竟然公开提出“宁可呛死不愿饿死”的歪理。这固然有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但更本质的问题在于现行干部考核机制。一位颇有政绩的地方干部发牢骚说:在以各项经济指标为主导的考核办法和用人导向的指引下,说什么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道理和要求,都是“对牛弹琴”!在扭曲的政绩观左右下,“宁可呛死不愿饿死”、“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等言论成了一些地方官员用来掩盖自己“升官梦”的遮羞布。(李嘉 刘 军 逯寒青)

  半月谈:东部产业的西移为西部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度困扰东部的发展的烦恼──环境污染。资金与项目来了,环境污染也来了,作物绝收、群体中毒、癌症多发等等怪事让越来越多的西部群众感受到,呛死其实比饿死更痛苦。

  中国青年报:9月17日,青海省湟中鑫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飞公司)大门紧锁,人去厂空。这个昔日机器轰鸣、作为“环保技改”项目从中部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因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而被叫停。

  中国青年报:东部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刺激了西部地区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以至于一些地区,为了获得短期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纵容污染项目上马,从而给西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发表于 2007-8-2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和经济哪个重要?以人为本!

发表于 2007-8-2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该注意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了!不然对不起后人啊!

发表于 2007-8-23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

发表于 2007-8-2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州是蔬菜基地 ,现在的菜还敢吃吗?药厂是赚钱了,但老百姓卖不脱菜亏的钱哪个来赔?彭州旅游和餐饮业的损失哪个来赔?难道制药厂的药都要卖给彭州人自己吃吗?

发表于 2007-8-23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earwild18在2007-8-23 16:56:00的发言:

我觉得这位仁兄的发言很有意思哈,“资金、制度,中国的这种   发展模式,导致原来很多的问题无法解决”你的意思是不是就不要解决了??“不要一味的埋怨企业。你自己都要生存,都要丢弃那么多的垃圾,很多都是污染严重的垃圾。大家又何必那么钻牛角尖。为了一个药厂,大费周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反正都污染了多这么一家药厂污染有什么关系。到了后面你又正义凛然“自己先做好,再去要求别人。我想大家的目的都是“和谐成都、魅力成都”。”如你所说的这样下去和谐得了吗?这种前后矛盾,自欺欺人的做法真是荒唐之极。不要漫骂,不要指责,请凭自己的良心说话,请为了子孙后代说话。

我的意思是不要急于求成。这个环境问题就像工资问题一样,是一步一步来的。你不能要求马上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需要一个过程。相信这位兄台是误会我的意思了吧~~~~~

[em05]

发表于 2007-8-2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7-8-23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彭州人,我很清楚这是事实,希望环保单位加强管制.下了高速公路后.马上就能闻到那恶心的味道. 蔓延至少5公里以上. 只有一个愿望:污染环境的企业,早点滚出四川!

43、44的,一看就是新注册的彭州制药的走狗,送你们两个字:傻B。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