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747|评论: 198

[现代指鹿为马]联邦制药没有污染 真的没有 就是没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只是当地一个农民,我也只能给老爷磕头了..............我作证,联邦制药把周围的人害惨了,请家住彭州新都的网友站出来,作证吧!

《××日报》情系西部造福大众--

                                                         ———解读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的发展之道
 

  张元忠

  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机器的轰鸣。联邦制药在哪里?路人说,你已经走进联邦制药厂区。放眼望去,尽是宽敞明亮的厂房,整洁安静的厂区,走进联邦制药,仿佛是走进了一家高新企业。

  这是8月18日,笔者踏访彭州的亲身经历。一个制药企业何以把环保做得这么好?答案不难找到。

  1.5亿元投入环保,占总投资额的11.5%,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数据。

  位于三楼的董事长办公事,董事长蔡金乐正伏案阅读一本名为《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环保书籍。“我每天都会看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看到对我们企业有用的,我就叫工作人员复印出来,发给公司中层干部,让他们认真阅读。”蔡先生对环保的重视,可见一斑。

  “不能让环保问题影响企业形象,不能让企业的环保问题影响地方的招商引资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联邦制药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联邦制药才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和环境治理“同频共振”的双赢之路。

  治理环保———群众的鼻子就是标准

  我是制药工作者,制药本身就是一种造福大众,为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的事业,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一切努力和辛劳都无比有意义。


  ———联邦制药董事长蔡金乐

  “去年底以来,就再没有闻到过刺鼻的味道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附近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6年底前,由于前往彭州丹景山和银厂沟等景区都要经过牡丹大道,所以经常会有来自成都方向的自驾游客来此加油。他们经常说加油站有股臭味,其实是外地人不晓得我们这儿靠近制药厂。

  18日下午,正在牡丹大道上顶着烈日打扫清洁的一位环卫工人说,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期在这里打扫清洁,几乎忘记旁边有一个大制药厂了。

  两位普通群众的亲身感受,见证了联邦制药在治理环保的巨大成效。

    通过废水和异味的停产整改,联邦公司的污染整治效果,已达到了全国同类制药行业的一流水平。彭州将告别“气味熏鼻”的时代。“群众的鼻子就是标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原文地址: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007/08/23/20070823404584442852.htm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8-2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qx在2007-8-23 11:21:00的发言:

这是8月23日四川日报12版的报道,作者可能是个盲人或者嗅觉丧失,若如此,可以原谅.

大家可以看看原文,文人和媒体的无良快登峰造极了:

“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机器的轰鸣。联邦制药在哪里?路人说,你已经走进联邦制药厂区。放眼望去,尽是宽敞明亮的厂房,整洁安静的厂区,走进联邦制药,仿佛是走进了一家高新企业。
  这是8月18日,笔者踏访彭州的亲身经历。一个制药企业何以把环保做得这么好?答案不难找到。
  1.5亿元投入环保,占总投资额的11.5%,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数据。
  位于三楼的董事长办公事,董事长蔡金乐正伏案阅读一本名为《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环保书籍。“我每天都会看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看到对我们企业有用的,我就叫工作人员复印出来,发给公司中层干部,让他们认真阅读。”蔡先生对环保的重视,可见一斑。”

“去年底以来,就再没有闻到过刺鼻的味道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附近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6年底前,由于前往彭州丹景山和银厂沟等景区都要经过牡丹大道,所以经常会有来自成都方向的自驾游客来此加油。他们经常说加油站有股臭味,其实是外地人不晓得我们这儿靠近制药厂。”

  “18日下午,正在牡丹大道上顶着烈日打扫清洁的一位环卫工人说,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期在这里打扫清洁,几乎忘记旁边有一个大制药厂了。
  两位普通群众的亲身感受,见证了联邦制药在治理环保的巨大成效。”

  “通过废水和异味的停产整改,联邦公司的污染整治效果,已达到了全国同类制药行业的一流水平。彭州将告别“气味熏鼻”的时代。“群众的鼻子就是标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联邦制药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我们打心眼里感谢联邦制药,我为自己是联邦制药的一名员工而自豪。
  ———彭州市致和镇斑竹社区农民李德君”




yqx

发表于 2007-8-2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邦制药彭州污染调查:政府7次发文要求整改

 2007年08月27日 01:08 中国经济周刊


  这是一项总投入为人民币14亿元、仅今年上半年纳税额就达3200万元的外资独资药厂;但是,在带来大投资、高税收的同时,该厂排放的有色水和恶臭气味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民怨;

  对此,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地方环保部门已经连续7次发文要求整改,企业也投入1.5亿元积极治理污染,甚至因此还撤换厂长。

  该药厂生产的是青霉素等医药的原料,因为“高污染、高风险”而被发达国家所拒绝;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即使引入,也会选址在远离市区和人口密集区。

  相比之下,“当初我们的项目引进和药厂选址确实有些仓促,”地方政府和药厂都遗憾地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冬 渡生 四川彭州报道

  在四川成都,素有“天府金盆宝地”之誉的彭州市,处于青藏高原断裂带的龙门山腹地,长期以来以其自然的多样性被誉为四川成都的北部生态屏障和生态家园,也是享誉四川省内外的避暑、休闲、渡假的生态乐土。

  然而,自从2003年,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成立,其主要业务实体——生产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的成都原料厂落户彭州以后,该厂排放的有色水和恶臭气味,引起当地和相邻地区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强烈担忧。

  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联邦制药带来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说法越来越多,如四川新闻网网友钻木等称,“从成都去银厂沟,可以看到大片水稻田地的灌溉用水和一条条小河构成的流向成都的水源很多都是青黑的,散发着一种青霉素的气味。而车一过成彭高速收费站向右拐,可以看到一条宽阔的牡丹大道,一上道就可以闻到一种浓烈的气味,初步估计刺鼻臭味至少可以笼罩方圆数公里……”。

  与彭州相邻的新都网友也发帖称,“彭州的药厂长期向新都区利济镇界牌村排放大量严重污染的水,使当地的鱼虾等生物完全绝迹,三条河流都成了污水河!”

  另据四川新闻网的消息称,该厂还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生产规模,受到省环保局的限期整改处理。

  今年8月初,四川新闻网等转发了媒体有关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污染成都水源 民生不如GDP”、“怪气满天弥漫 彭州百姓怨声载道”的新闻报道,社会各界和公众媒体再次聚焦彭州生态环境,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环保整治,再度引起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排放的水与气味是否存在严重污染?是否对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形成严重威胁?

  异常气味来自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

  8月17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成都出发,沿成彭高速公路向西北行,一进入彭州境内的高速收费站,便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袭来,向右拐上彭州市的入城形象道路——宽阔的牡丹大道,这种气味更是熏呛扑鼻。路旁就是坐落在彭州医药化学工业园区的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

  据当地百姓反映,这种气味天天都有,厉害的时候好象整个彭州城都被覆盖。

  在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污水排放口,记者看到现场取样的水呈现出微黄的颜色。

  “这些异常的气味和水确实来自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环节。” 记者先后采访四川省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等人时,他们都对以上说法予以一致肯定和确认。

  关于刺鼻的气味,四川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认为,其实这种气味是混合型的,按照国家大气排放标准衡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列入国家大气排放标准的,即玉米蒸煮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气味最大,但是这个气体是绝对没有毒的;二是列入国家大气排放标准但是限制排放的,即原料萃取及储存过程中萃取剂苯乙酸等挥发到空气中,能闻到异味,还有污水处理厂废水发酵后产生的气味,里面包含“氨”,也就是大家闻到的臭气。不过,他说,经过24小时严密临近监测,这些限制排放的气味符合国家标准。

  王幸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家所闻到的制药味道是正常生产所产生的药味。长期处于这样的药味环境中,会从心理上产生一定不舒服的感觉,但不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这种气味是混合型的,其中,氨与硫化氢的味道确实不可忍受。

  据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分析,发出恶臭气味的具体位置是“发酵、提取、污泥和处理废水装置等各个环节上的某些无法完全封闭的部位”。

  记者在厂区现场这些恶臭源所在点亲身感受到,这些气味的确十分强烈,令人难以忍受。

  “黄水”有无污染?项目是否通过环评?

  关于水质受到污染的情况,四川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认为,这类医药原料生产是高耗水行业,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每生产一吨药可以排放500吨污水。就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而言,在玉米蒸煮阶段没有污水产生,污水主要产生在青霉素菌体发酵等工艺流程中。

  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并没有将污水直接排放,而是在经过厂区内四级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水标准后,通过唯一出水口进入彭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到人民渠六支渠。经检测,水质没有超标,但颜色确实呈现黄色,而要进行脱色处理,投入成本实在过大。

  对于擅自超规模扩大生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省环保局于2004年4月16日批复了该厂年产800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彭州市环保局于2005年3月3日又批复了该厂年产400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总计批准规模为1200吨。而后来该厂呈现出年产3000吨的超规模生产,其中未经过环评的有近2000吨。

  对此,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在省市环保部门的直接干预下,该厂通过限期整改,“目前生产规模合法,超规模部分要求全部补办手续。这一部分的可研方案已委托四川省环科院制定,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大纲正待编制,10月份可望取得合法手续。”

  政府7次发文要求整改 企业投入1.5亿治污

  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对于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污染和治理,成都市给予了高度重视。2006年10月,成都市委副书记刘宏建明确要求成都市环保局与彭州市政府成立专题治理领导小组,启动每月一次的联系协调会议制度。四川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将其列入重点环保治理对象。从2005年底至今,四川省环保局会同市县环保局对该企业进行过多达数十次的执法,先后七次正式发文指出其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实施了驻厂监管、逢排必采和三级排放数据全天候电子监测网等有力措施。对于该厂污染治理的各个环节,都采取高于国家标准的等级对其进行达标要求和实施检测。

  今年2月中旬,四川省环保局对该企业作出了限期整改通知后,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立即撤换了原料厂厂长,并将环保部门负责人提升为副厂长。

  据新任厂长胡晓非介绍,公司至今先后已经投入治污的资金多达1.5亿元以上,最开始投入了7000多万元,去年下半年至今又投入了5200万元,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投入还将扩大。就当前来看,公司的环保投入已占总投资的11%。而按照行业要求,这一比例应在5%。

  “相信到今年10月,在厂区外将不会再有臭气扰民。”胡晓非说。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就目前可以预知的结果来看,要彻底根除水的颜色和厂区内气味,还是未知数。对此,其实国际上已经有了先进的科技工艺对策,但由于其实施起来的投入十分巨大,作为企业是难以承担的。所以,该厂的污染经过整治,最终虽然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和改观,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污染。“我们努力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也许不会带来新的问题。”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说。

  项目的引入与选址“有些仓促”

  毫无疑问,近年来影响彭州环境的污染源在于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在于其主要的生产产品——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原料。据了解,这是该厂目前为止在大陆境内建立的唯一一个青霉素医药中间体原料生产基地。

  2003年,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乐到四川考察期间,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决定在成都投资,得到了成都市的积极支持,在成都市的配合下,选定彭州为其公司独家投资项目所在地,并确定现在具体位置。公司2003年6月在成都注册,总投入人民币14亿元。2003年7月动工,2004年7月一期工程投入试生产,现有职工1200多人。完全建成后生产规模居于全国前列,今年1—6月,仅完成上缴的税收就达3200万元。

  “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项目选址确实有些仓促。”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都不同程度地表达出这样的看法。

  胡晓非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做青霉素中间体的生产,选择的路径与国内其它企业是一样的。但是对于这一项目在当地引起的环保反响和省市领导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确实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医药中间体是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6-氨基青霉烷酸(6-APA)6-aminopenicillanic acid——俗称无侧链青霉素,作为医药中间体,是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在6-氨基青霉烷酸的氨基上引入不同的侧链。可制备成各种高效、稳定、抗菌广谱、服用方便的多种半合成青霉素。

  胡晓非告诉记者,由于在其生产过程中引发的气味和水污染十分显著,属于“高污染、高风险”产业,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不再生产。而医药中间体类的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且又是药品生产必须的原料,所以市场空间较大,在国内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因此也将大大降低成品药的生产和销售价格。

  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认为,“青霉素中间体生产在发达国家都不做,大量转移到中国西部,而我国目前缺乏准入标准和门坎的设置和要求。”

  在国外医药行业工作多年,且对国内医药行业十分熟悉的胡晓非厂长认为,在他所见到的英国和埃及等极少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类原料生产厂区都选址在远离市区和人口密集区的偏远山区,并且都是基础设施良好的专业工业园区。据了解,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当时选址时,尽管当时周围大部分都是农田,但是离市区确实较近,且当时这里还不是专门的工业园区,居住有不少居民。

  不过,他也介绍说,当时之所以选址在彭州,也是考虑到了彭州市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较为先进这一因素。

  据胡晓非介绍,在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目前,厂区周围300米内的居民已经搬走了90%,剩余部分也将于今年底明年初搬迁。

  “尽管如此,与目前的现实相比较,人们不得不承认,当初选址决策时,对于高速公路及其收费站和牡丹大道的建设发展,对于城区的迅速扩展等,缺乏前瞻性规划和前置性论证。”胡晓非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在厂区对面,一幢幢新建住宅正在拔地而起。

发表于 2007-8-2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可能是个盲人或者嗅觉丧失,若如此,可以原谅.

大家可以看看原文,文人和媒体的无良快登峰造极了:

[em04][em04][em30][em30]

发表于 2007-8-2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没有撒谎:

大家注意这篇报道的首尾部分。

首:“去年底以来,就再没有闻到过刺鼻的味道了。”  环卫工人说,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期在这里打扫清洁,几乎忘记旁边有一个大制药厂了。

尾: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发表于 2007-8-23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用顶置?

发表于 2007-8-2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鼻子有问题

 

[em03]

发表于 2007-8-2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的地无银300两!!!!!![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2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8楼。
发表于 2007-8-2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而不闻其嗅?

发表于 2007-8-2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这个事情

我老家就彭州的,我们几乎每周都开车从那过,报纸写的确实是假话

现在那种味道还是有,但是也不怪报纸,报纸也没的办法,媒体只是政府一个工具而已,不可能给自己老板找麻烦

那个联邦也是领导花了那么多精力请过去的,省级重点企业,污染肯定有,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穷,赚钱为主

包括乙烯工程一样的,大家都晓得有污染,但是能带来经济收入,说通俗点就是在人民群众先被饿死还是先被空气毒死里选一个.肯定是先填饱肚子再想其它的.

发表于 2007-8-2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爆米花"的香味就符合环保要求了吗?

就是无害的了吗?

发表于 2007-8-2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8楼。

发表于 2007-8-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造福彭州那帮当官的哈

发表于 2007-8-2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峨眉山泉在2007-8-23 12:12:00的发言:

拍案惊奇:我们的媒体怎么了?

近来,四川新闻网连续推出了彭州联邦制药污染环境、祸害民生的系列报道,受到网友的高度关注。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近日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一些报纸连续刊登报道,为联邦制药的污染大加粉饰。如果说起初的报道还不算离谱,只是借“专家”之口称污染无害健康,后来的报道就让人拍案而起了:作者若非盲人或嗅觉丧失者,何出“一个制药企业何以把环保做得这么好?”、“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之言?!

列位不妨耐心研读一下诸报的报道:

先看8月19日华西都市报的报道:“昨日,省环科院及彭州市环保局、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在成都联邦制药厂举行通气会,对近日来引起市民及网友高度关注的“联邦制药厂臭味扰民”一事作出通报:成都市环保局于83启动环保应急预案,对联邦制药进行24小时监控,未发现异常。环境监察大队和环境检测站工作人员进驻制药厂,对臭味、污水等指标进行现场抽样。经过调查,没有发现生产异常和污染治理异常现象;该厂每天排出4500吨左右的废水,其水质达到1B标准;氨气、硫化氢、甲硫醚等指标均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记者在联邦制药厂现场进行了调查。药厂附近部分居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经常能闻到药味道,身体没出啥毛病,只是感觉上不舒服。
    

对此,省环科院工程所王幸锐所长作出解释:这个气味主要来源于生产、堆放储存、污水处理三个过程。一是玉米蒸煮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气味最大,但是这个气体是绝对没有毒的;二是萃取及原料储存过程,其中萃取剂苯乙酸等挥发到空气中,能闻到异味,检测结果显示并未超标;三是污水处理厂废水发酵后产生的气味,里面包含“氨”,也就是大家闻到的臭气,经过24小时严密临近监测,也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大家所闻到的制药味道是正常生产所产生的药味。长期处于这样的药味环境中,会从心理上产生一定不舒服的感觉,但不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天府早报也作了相同内容的报道.

成都商报的报道除了重复上述内容之外,还有让人啼笑皆非之处:“专程从香港飞到成都的联邦制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蔡金乐先生表示:“对于环保问题我们一时一刻也不放松,我们将通过不懈努力、研究,在年底让异味得到有效控制,让大家闻到想吃饭的爆米花味道。”
    

呜呼,彭州人民有福了,天天生活在爆米花香中,还吃饭倍香、胃口倍好!

而8月23日四川日报12版的报道, 则让人拍案而起,觉得文人和媒体的无良快登峰造极了,作者若是个盲人或者嗅觉丧失,可以原谅。

大家可以看看原文: “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机器的轰鸣。联邦制药在哪里?路人说,你已经走进联邦制药厂区。放眼望去,尽是宽敞明亮的厂房,整洁安静的厂区,走进联邦制药,仿佛是走进了一家高新企业。这是818,笔者踏访彭州的亲身经历。一个制药企业何以把环保做得这么好?答案不难找到。
  1.5亿元投入环保,占总投资额的11.5%,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数据。”
  “位于三楼的董事长办公事,董事长蔡金乐正伏案阅读一本名为《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环保书籍。‘我每天都会看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看到对我们企业有用的,我就叫工作人员复印出来,发给公司中层干部,让他们认真阅读。’先生对环保的重视,可见一斑。”

去年底以来,就再没有闻到过刺鼻的味道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附近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6年底前,由于前往彭州丹景山和银厂沟等景区都要经过牡丹大道,所以经常会有来自成都方向的自驾游客来此加油。他们经常说加油站有股臭味,其实是外地人不晓得我们这儿靠近制药厂。

  18日下午,正在牡丹大道上顶着烈日打扫清洁的一位环卫工人说,今年开始,刺鼻的味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期在这里打扫清洁,几乎忘记旁边有一个大制药厂了。
  两位普通群众的亲身感受,见证了联邦制药在治理环保的巨大成效。

  通过废水和异味的停产整改,联邦公司的污染整治效果,已达到了全国同类制药行业的一流水平。彭州将告别气味熏鼻的时代。群众的鼻子就是标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胡晓非厂长坦言,公司还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彻底消除异味,让群众只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联邦制药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我们打心眼里感谢联邦制药,我为自己是联邦制药的一名员工而自豪。
  
———彭州市致和镇斑竹社区农民李德

  无语了。恭喜作者挣红包、挣稿费,报社挣广告费。

发表于 2007-8-23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如何?[em03]

发表于 2007-8-23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7-8-2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毋忘我在2007-8-23 13:04:00的发言:
到底如何?[em03]

请看《西部生态》之“彭州联邦制药污染成都水源 民生不如GDP重要”

地址: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436032

发表于 2007-8-2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拿了人家的手短嘛。为何不多找些重污染企业来?大家一起闭口,天天喝了氨水喝氯水,喝了氯水吃蓝藻...

富是富了,不过最后可能还是要全部奉献给医院。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7-8-2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才是完完全全的黑色幽默。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