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青实现“穿斗式对接” 助推青溪古镇腾飞
2009年07月29日 15:10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29日电(熊芙蓉)自去年7月4日浙江援建青川挂牌以来,浙青双方提出了及时对接、有效对接、无缝对接、重点对接、创新对接、和谐对接等六大对接机制用以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推动灾后重建。而在这一年中,青川县青溪镇与浙江温州指挥部在落实六大对接理念的同时创新提出了“穿斗式对接”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川北民居的青川特点,再现了浙江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二者有机结合,将青溪古镇的灾后重建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场感受:一个班子 一个目标
22日傍晚,由市委宣传部带领的采访小组到达青川县青溪镇。记者有幸参加了清溪镇与浙江温州援建指挥部的“青溪镇永久性住房拆迁户安置方案”第二次对接会议,会上几乎难有援建干部与本地干部之分,为同一个方案,提出各自的观点,阐明不同的意见,遇到一些有分歧的争论,时时都有人离开座位到达对方座位作出详尽的解释,而这些观点和意见,都是将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和今后长足的发展放在首位,最后在一些细节处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形成可以立即操作的定案。
“为一个乡镇百姓的拆迁安置做这样一个详实而高水准的方案,在青川除了乔庄县城而外,可能还是首家”,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的言谈中,对温州援建方的诚挚态度和科学作风饱含感激和敬佩,他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本不属于援建范畴,属于镇上自建项目,镇上邀请温州援建方给予指导意见,温州援建方欣然将这件事情当做援建分内事情进行智力援建,邀请温州设计院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多次对接完善。
在温州指挥长鲍卫翔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个项目责任表,表里将每个项目的具体责任和阶段性责任明确到每个干部的头上,并明确标明完成时间,而这些项目的具体责任人既有本地干部,又有援建干部。指挥长告诉记者,他们的每一个项目都是这样,一个班子,一个目标,不分彼此。
“我每天至少去指挥部两三次,有时还去蹭他们的伙食”,杨咏说他是去指挥部最多次数的人,了解一些工作上的信息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其灾后重建工作达到步调一致。他们到工地督促项目,下乡都是双方人员一起到现场。温州指挥长可以调遣镇干部,青溪镇书记可以分派援建干部任务,双方人员都乐于接受对方的安排调遣。
本地政府:努力做好“新”青川人
青瓦白墙、木栏花窗的幢幢民居掩映在大片果树之中,房前屋后的“金玉米1号”(温州引进的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可以生吃)、瓯绣808蕃茄(温州引进优秀品种,亩产8000公斤)长势良好,一些小院农家乐开张营业,好生热闹。汽车可以沿村环路进入农户院落,再下车沿田埂间的鹅卵石小路漫步田间,随意采摘果实。这就是青溪集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生态型村庄——阴平村。
从2005年起,该村便利用阴平古道穿境而过的优势,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产业,特大地震让该项目受到重创,温江指挥部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通过改善硬件、挖掘三锅蜀道和川北民俗文化、开发避暑休闲功能等措施,引进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使其与青溪古城、唐家河国家级保护区协调发展。
在这一项目的打造中,双方在环村路和主干道建设上意见一致,但在田埂间的路面的风格和宽度曾有过分歧,青溪镇主张田埂间路面要宽而平,用大理石做成,方便游人进入园内观赏和采摘果实;而援建方则认为田埂间的路面要窄而用水泥加鹅卵石铺就,雨天不沾烂泥即可,这样可以为农户节省很多土地,而且也与田园风格相协调。青溪镇采纳了温州指挥部建议。
在“穿斗式对接”的过程中,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说,他们将自身的素质提高作为对接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温州指挥部自进驻青溪镇对接以后,他们赶到明显的差距。除开本身的地域差异和观念差异而外,一个市级部门援建乡镇,双方干部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什么“容积率”、“绿化率”、“扩初”这些专业素语闻所未闻,怎么办?
“学习、抓紧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缩短与温州援建干部的差距!”杨咏在干部会上经常这样强调:为了适应新的形式,抓住新的机遇,大家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新”的青川人,“新”的青溪人,这个“新”就是新的作风、新的水平。形势逼人,在温州援建干部新观念、新理念、高水平的不断刺激下,他们向书本请教、通过电脑查阅、向援建干部学习让他们自己的水平大大提升。
援建指挥部:定位于“新四川人”
埝坪村,一排崭新而整齐的青瓦白墙、木栏花窗民居伫立在青唐公路一边,房前的绿化带已经搞好,老百姓已经入住新居,工人正在休闲广场上安装健身娱乐设施。这里被评为青川县农房灾后重建安居示范点。
温州指挥部将农房重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按照浙江省指挥部“五改五化二治”的要求,兼顾住房建设和旅游发展两种功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川北民居风貌的安居示范点,青溪镇有这样的安居示范店8个,埝坪村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项目中,体现“穿斗式对接”表现在路政设施由温州援建方设计施工,而绿化带打造则由青溪政府做主。为绿化带的风貌打造,双方曾有过分歧,温州方主张门前栽果树,树下种蔬菜,既绿化又为农户增收,又能鲜明地体现农居特色;而青溪政府则认为果树、蔬菜只在一定的季节里有美化和绿化效果,而适当栽种一些观赏性植物就能达到一年四季的美化和绿化。温州援建方作出了让步。
“为了我的生态养猪场,援建干部叶剑平来了8次”,埝坪村村民李国标说温州人是用情感在真心帮扶他们,目前他的生态养猪场在他们的帮助下已经投产。在8月份,他与村里的养兔户将一起赴温州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温州援建方包揽一切费用。
“没有地方的支持,我们的援建就是一句空话,党中央的任务,温州人民的情意就无从体现”,温州指挥长鲍卫翔细述青溪政府对援建干部生活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配合与服务。
温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对于到达温州的所有外地人,不管是打工者或是对温州有过杰出贡献的人,温州都以一颗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们,将他们视为“新温州人”。 鲍卫翔说,当他们2008年8月26日到达青溪镇后,就将自己定位于“新四川人”,具体定位于新青溪人,正因为有这种情感上的定位,到达的当天就展开对接工作,与青溪政府全面展开对接。第二天便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情况,倾听百姓需求。每周召开一次对接会,相互沟通。急为百姓所急,盼为百姓所盼,所以在他们的援建中,总是将民生工程放在优先地位,产业援建中渗透智力援建,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每一个项目都考虑到老百姓是否可持续发展。
在一年的“穿斗式对接”中,双方基本完成了由浙江省统筹项目资金2.5亿的实物工作量,温州市自筹1.5亿的40个项目已完成5千万的实物工作量, 3000户农房拔地而起,1500套城市住房启动建设。古老的青溪镇焕发出新的异彩,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名词解释:
穿斗式——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具有用料小,整体性强,较强的抗震性能。青川尤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