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斥资997万元援建四川青川渔业
 

 2009年7月26日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中国新食品网讯:据农民日报报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浙江省负责对口援建四川省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对此,浙江省积极响应,对青川县各行各业大力度开展援建工作,受到了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
  据悉,浙江省将在今年安排997万元援建资金用于青川渔业灾后重建,帮助该县恢复渔业生产,增强青川渔业“造血”功能,提升渔业发展质量。此次援建水产项目涉及6个,分别是曲河大鲵养殖、白龙湖水产品储藏冻库、白龙湖水产公司鱼种场、大湖养鱼基地、浙江对口援建万人培训、白龙湖万亩水产园区重建项目,目前资金已经到位680万元。在青川县水产史上,这样多项目、大量资金集中投入尚属首次,不仅对青川县渔业恢复到灾前水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为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将在青川定向招海员
    2009-7-28 23:04:50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记者   柳桂华)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海员发展座谈会议上获悉: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大、中专院校和浙江省海运公司等14家企业在青川定向招生。这是浙江省交通厅为加大对青川智力援建和文化扶贫实施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悉,青川县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870余名,其中有200多名上本科线,500多名上专科线,但很多学生却因填报志愿或其他原因不能就读,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学校在青川定向招生,并联系浙江企业垫付青川学生在浙江读书期间的学杂费用,毕业后保证青川学生的就业。不仅解决了青川学生上大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而且解决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后顾之忧。

    浙江省海事局海事处处长解超告诉记者:“浙江省有海运公司540多家、海员8万多人,目前,对海员需求量大,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学院在青川招收海员可分为本科、高职、中专三个档次。学员毕业后就在浙江当地的海运公司就业。”
 
 
   编辑:李俊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加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管
    2009-7-28 21:18:19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 (王金勇) 笔者昨日获悉,青川县采取强力措施,加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管。

    该县整合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监管力量,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与浙江对口支援监管机构和省派驻青川工作组的协调配合,确保监管工作严密有效、不留死角。

    该县对投资额大、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实施全程监管,特别是灾后重建重大项目立项、重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大额资金拨付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对招投标前期工作、招标事项核准、备案审查、合同执行阶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另外,该县还严格程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等。
 
 
   编辑:马颖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财政局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监管
    2009-7-29 10:32:04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王金勇)近日,青川县财政局整合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监管力量,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与浙江对口支援监管机构和省派驻青川工作组的协调配合,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使用监管工作严密有效、不留死角。

突出重点,强化项目招投标监管。对投资额大、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实施全程监管,特别是灾后重建重大项目立项、重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大额资金拨付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对招投标前期工作、招标事项核准、备案审查、合同执行阶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出台了《青川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川县“5.12”灾后浙江省援建农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方案》、《青川县浙江援建补助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青川县灾后重建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资金管理制度,始终做到关口前移、规范在前。

严格程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灾后重建项目资金按照“统筹安排、分类控制、突出重点”的原则安排。财政部门会同发改部门分类研究制定灾后重建资金匹配原则和平衡方案。政府投资重建项目原则上必须进行预算评审。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管理。财政部门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坚持按工程建设进度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由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机构通过代理银行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有关收款单位和个人。项目建设结束后,项目建设单位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送县财政部门进行批复,财政部门对灾后重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办法,即先由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批复。

严明纪律,坚决快查严办重处。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从重从严查处,确保高效廉洁重建。

   编辑:李俊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培训增强茶坝乡农民产业重建能力
    2009-7-28 21:38:34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高君恺 张涛)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我才明白黑木耳袋料栽培的经济效益高多了,原来我们一直都采用椴木栽培,今天才真正晓得了……”茶坝乡青新村农民南国发谈起了他的感受。

    7月23,在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茶坝乡分部、茶坝乡政府的积极协调下,由茶坝乡下寺坝食用菌基地组织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正式开班。青川县科技局、青川县食用菌研究所及下寺坝食用菌基地的专家针对灾后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乌天麻、香菇、黑木耳等袋料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认真讲解。培训期间,食用菌基地为农户免费赠送实用栽培技术100余册,来自茶坝乡炉场、双河、寺坝等9个村的100余名农民参加了培训。

进入灾后重建以来,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茶坝乡分部多举措开展灾后产业恢复重建富农项目,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食用菌产业园作为青川县茶坝乡首批产业扶持项目。以香菇、黑木耳为主要培育产品的食用菌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合作开发,于去年9月启动实施,并已制订完成三年的发展规划和帮扶方案。明确了合作开发的运作模式,并已落实前期对口扶助资金80万元,和当地以前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成立合伙企业,在青川县茶坝乡寺坝村下寺坝社建立50亩食用菌核心基地,在此基础上成立以下寺坝社农户为核心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示范点机械设备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已建成50余个大棚,今年规模栽种10万袋香菇、2000窖天麻。

   编辑:李俊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城建设提速,县人事局喜迁新居

发布时间(2009-07-28 16:03) 信息采编:李茂生 


  近期,青川县加快县城住房、办公用房重建与维修加固工作进度,因楼施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大大提高了县城房屋重建的速度。26日,县人事局按县委县政府要求搬离板房办公区,喜迁新居。
  “5.12”地震后,青川县人事局办公楼成为危房,无法办公。一年来,青川人事编制干部先后在彩条布搭建的临时办公点、凉篷下、帐逢里、板房区开展工作,应工作需要,五迁办公地点,办公条件逐渐好转。现正式入住县委县政府分配的乔庄镇中心小学校教室,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修复工作进展顺利

发布时间(2009-07-29 09:18) 信息采编:姚子龙 


  从7月20日开始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进行洪灾后修复工作进展顺利。截止7月27日,已完成广场和停车场泥石流清淤工作、防疫消杀工作、防洪沙袋堆砌、管理房修复、标识标牌修复、广场排水涵管安装和景区环境整治和景区防灾应急预案的编制。目前,正在进行广场碾压铺装、管理房清洗、供水设施修复,力争月底完成修复工作。

卫生防疫消杀


 排水管网安装

广场淤泥清洗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校牵手“211 ” 共赴灾区创和谐

——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四川农业大学携手共赴灾区服务三农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赴四川灾后“三农”援建实践服务队是浙江省唯一一支以“农”为特色的赴四川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也是本院二十年来首次向省外派出的暑期社会实践队,更是第一次与四川农业大学牵手共为灾区人民服务,实现大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实践结合实际的学习理念。该实践队共有10名学生以及1名全程指导老师和4名专业指导老师组成,其中7名来自本校(原为温州农校),3名来自四川农业大学(211重点大学),并且其中有1名学生党员,3名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积极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展开活动,前期做了4个月的充分的筹备,不但得到温州市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和当地镇政府和团县委的支持和赞赏。

  整个暑期社会实践为期半个月,主要是对温州援建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支援,建立了大学生蔬菜示范点;科技养猪示范点;爱心种子免费赠送;下田指导农业生产;空中连线温州市农科院专家,零距离现场解答种植难题;“温科情”爱心助学;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及放映红色电影,致力灾区文明建设;专题报道温州市援建指挥部人员生活工作情况以及灾区人民现今生活状况等一系列切实对灾区建设有所帮助的活动。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四川农业大学的学子们共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作风、科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来服务灾区三农建设,共筑和谐新农村。

  其中,7月18日,队员们不顾烈日,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指导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遇到的种植问题,得到农户的好评;7月19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赴四川灾后“三农”援建实践服务队在四川青川县青溪镇建立了青川县第一个结合农类大学生专业特色的蔬菜示范点,为当地农户提供学习科技种植方法的平台;7月20日,在东桥村、阴平村、东方村等地开展了“爱心种子赠送”活动,价值15500元的蔬菜种子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7月21日,队员们连线空中专家,为村民解决实实在在的现实中遇到的种植问题,得到当地农户的一致好评;7月22日,在东桥村建立了当地第一个“科技养猪示范点”,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户提供学习的机会……这些都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四川农业大学学子们应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灾区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其中,蔬菜示范点和科技养猪示范点都是会长期做的项目,温州市农科院的专家老师将定期过去那边指导农户种植以及科技养殖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队全程指导老师邹良影说,由于这次实践内容的特殊性,同学们克服了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地方文化差异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以严谨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学习温州人精神,学习青川精神,为灾区人民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设施功能恢复  接待能力具备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洪灾后开园进入倒计时

 

  7月28日,记者一行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看到:纪念广场敞亮洁净,大理石铺贴倒影绰约;川字广场上三块巨石巍然屹立,数十游人分布各景点,错落观瞻。在 “7·16”特大洪灾袭击中局部受到损坏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完全恢复洪灾前面貌,洪灾后旅游正逐渐升温。

  “从7月21日开始,我们组织力量对遗址公园进行了恢复抢修。通过接近一周的艰苦奋战,目前公园的设施、功能已基本恢复,月底前全面开园接待游客目标能够确保实现。”青川县旅游局副局长、具体负责遗址公园恢复工作的郭文桃信心十足。

  据郭文桃介绍,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洪灾后恢复工作主要包括园内设施恢复、道路交通恢复、堰塞湖治理三大块,该县在恢复工作中统筹兼顾,同步实施,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设施全面恢复。22日开始,青川县首先对爱心广场、纪念广场泥石流进行“三清”,即清除、清扫、清洗。“三清之后”,在广场地面铺上细沙,最后再次清扫,确保了广场干燥洁净。清淤前后共用5天时间,共出动3台消防车,清除淤泥4000多方。对4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回填了20厘米厚的连槽沙,并通过了找平、碾压工序。开挖边沟300米、铺设涵管60余米,垒砌沙袋挡墙4000袋100余米,大大提高了公园排水能力,确保园内排水通畅。恢复了游人咨询服务 部、小卖部、厕所等功能用房。公园全景图、展板、 招牌等设施已重新树立,清洗擦拭得光亮簇新。园内新增设立了警示牌,安装了警示带。150米步游带铺设20厘米厚糙沙,进行了人工规整、碾压、开挖了边沟,已完全恢复通行。恢复了的600多米护栏将整个遗址公园围成一圈。重新铺设了水管等供水设施,开挖了取水井,公园内供水恢复,满足了浇花、冲洗厕所等日常用水所需。购置了供电设施,重新铺设了电路。并投入人力,公园内环境卫生整治一新。7月27、28日两天,已有成都岷江旅行社等省内外游客数百人陆续前往游览。

  道路恢复通车。对金子山至东河口几十里公路进行了边坡治理、路面清扫、防护设施修复。东河口“入口印象”至石板沟堰塞湖一段清除了泥石流堆积体和滑坡体,进行了边坡排危,7月20日这段路已恢复通车。

  堰塞湖治理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取得成效。22日机械开始进场作业,5天内共动用挖掘机、装载机16台次对行洪道进行了疏浚,到本月底基本能保证遗址公园安全度汛。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通过现场查勘,于7月26日完成了地震遗址公园景区及周边地质灾害评估,进一步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启动了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作。(青川县委宣传部 王生伟  )

 

发表于 2009-7-29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这次的洪灾这么严重!但我想现在的一切困难都难不倒经历过特大地震灾害的青川人民了。。。。。8月1日就要出发去青川探望援建的家人了,心里充满期待。。。。。。

发表于 2009-7-29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1日将去探望援建的家人,很是期待看看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发表于 2009-7-2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1日要去青川探亲。。。。。。。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你旅途愉快。

发表于 2009-7-30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久闻其名了,向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灾区将有明显降雨,须警惕地质灾害的发生中国粮油信息网 

 2009-7-30 8:36:33   

7月29日至8月1日,青藏高原东部、四川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将先后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过程雨量一般有25~50毫米,四川盆地北部累计雨量有100毫米左右,盆地东北部局地累计雨量可达200毫米。本次过程主要降雨时段出现在7月30~31日。 

    预计7月30~31日,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大部、重庆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陕西南部、川西高原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上述局部地区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计7月29日至8月1日,川西高原东部、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以及重庆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四川东北部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7月以来,四川川西高原降水较常年略偏多,其中7月14~17日,四川地震灾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北川、青川、江油等地出现大暴雨。受暴雨影响区域发生了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部分乡镇或县城通讯、交通中断,部分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未来三天的这次降雨过程对地震灾区影响较大,汶川地震灾区须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排险工作,落实加固、预警、避险措施,重点防范局地强降水可能诱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城乡内涝等灾害,防范局地强降水对堰塞湖和病险水库的不利影响。另外,四川盆地要注意防范局部洪涝灾害。

(依波)

作者:依波    来源:中国兴农网     编辑:闫会会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援川指挥部抗击“7?16”特大洪灾纪事
2009-07-30 07:59作者:通讯员 王前生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去年刚刚遭遇特大地震, 7月16日,又遭遇特大洪水突袭,青川,这片正在恢复的土地又被撕开了伤口。面对突然而至的灾情,援川指挥部的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干部职工和工程建设者紧急撤离。

时间:7月16日地点:青川竹园镇洪水不断漫过河堤

  去年刚刚遭遇特大地震, 7月16日,又遭遇特大洪水突袭,青川,这片正在恢复的土地又被撕开了伤口。

  灾情声声急。面对滚滚洪流,面对生死考验,无数共产党员搏击洪流展现党性风采。在这支队伍中,有群特殊的钢铁汉子,他们以不屈的意志、坚强的信念,与灾区人民并肩作战。

  他们,就是市援川指挥部的党员干部们。

  冲不垮的战斗堡垒

  7月15日凌晨开始,青川全境出现超过400毫米的强降雨,为历史罕见,导致青川县主要干流青竹江河水暴涨。7月16日上午9时,涨势惊人,30分钟内超过2米。滔天的洪水迅速冲向街道,冲向援川指挥部营地,围墙瞬间倒塌,营地被淹1.5米。而这一过程不到5分钟。

  面对突然而至的灾情,援川指挥部的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干部职工和工程建设者紧急撤离。

  突袭的洪水,切断了指挥部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50多名干部职工被困营区。指挥部党委果断决定就近撤到与营区一墙之隔的石英沙厂20米高的皮带运输机工作台上。几名党委委员分头组织大家撤离。党委委员、副指挥长王祖兴带领几名党员在洪水中奔走,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搜寻。

  从洪水中到围墙,从围墙到工作台,10多名党员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不到5分钟,全体干部职工和30多名逃难的群众就通过这一“生命通道”安全登上工作台。

  洪水还在暴涨,顷刻间,四周一片汪洋,工作台成了一座孤岛,一起撤离的老人和孩子们惊恐不已。指挥部党委紧急成立了抗灾自救、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并安排人员24小时观察水位。每个老人和孩子都由指挥部一名党员干部负责照顾。人们的情绪渐趋稳定,孩子们甚至露出笑容。在这座孤岛上,他们整整坚守了6个小时。人们由衷地说,党在人心定。

  这是一个特殊的党委会。没有会议室,没有办公桌,它就在泥水里召开。洪水过后,指挥部营地一片狼藉,成了一个泥的世界。污泥在板房内积了10多厘米厚,办公桌倾倒,电视机泡在泥水里,衣物沾满泥水。面对惨状,指挥部党委不气馁、不消沉,奋力抗灾自救,全力恢复生产。16日夜间,在洪水退却后仅3小时,党委会就部署抗灾自救和恢复生产。党委书记、指挥长李包相一双雨鞋、一只手电,星夜走遍16个工地,第一时间带来了党组织的问候。

  洪水摧毁的是有形的建筑,但却摧毁不了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在抗击“7?16”特大洪灾中,市援川指挥部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根在洪峰中挺立的标杆。

  16日9时15分,洪峰扑向我市援建工程陈家坝安居房工地。还有几十名工人及部分大型机械没有撤离。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长竺豪立趟过1米多深的洪水,迎着浪头赶过去指挥,顺利带出了工人。

  由于仓促撤离,孤岛上的全体人员面临断水断粮。激流中,共产党员、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袁北方带领两名职工进入仓库抢出了部分食品和饮用水,这“救命粮”、“活命水”,让人吃一口、喝一口都不禁泪流滚滚。

  将军决战岂止在沙场

  来势凶猛,猝不及防,人们这样形容这场特大洪灾。但指挥部全体干部职工和2000多名工程建设者却做到了零伤亡。

  将军决战岂止在沙场。

  决战在瞬间,但胜负却发端于平时。入川后,市援川指挥部就组织力量详细调查了当地的水文气象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防汛抗洪应急预案。此外,还组织了实战化演练。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指挥部反应迅速,全体党员干部沉着冷静。

  15日凌晨,青川县全境出现强降雨。指挥部审时度势,科学判断:当前,青川县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导致洪灾的可能性较大。宁愿准备好了用不上,也不能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一点准备。于是,在15日的16时30分,指挥部果断召集各部门和各工地负责人召开防汛抗洪紧急会议,提出要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和物质两手准备。当天,还启动了应急预案。

  青川县领导这样表述,杭州市指挥部抗击洪灾打了个大胜仗,胜在组织撤离非常果断、非常及时、非常有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还有杭州干部临危不慌、遇险不乱的心理素质和组织严密、积极有效的指挥方式。
(新民网编辑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07214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5299条回复: 收藏
作者:qctzb 于 2009-07-30 16:49:13.0 发表  发送短消息
汶川地震灾区将有明显降雨,须警惕地质灾害的发生中国粮油信息网 

2009-7-30 8:36:33   

7月29日至8月1日,青藏高原东部、四川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将先后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过程雨量一般有25~50毫米,四川盆地北部累计雨量有100毫米左右,盆地东北部局地累计雨量可达200毫米。本次过程主要降雨时段出现在7月30~31日。

预计7月30~31日,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大部、重庆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陕西南部、川西高原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上述局部地区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计7月29日至8月1日,川西高原东部、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以及重庆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四川东北部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7月以来,四川川西高原降水较常年略偏多,其中7月14~17日,四川地震灾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北川、青川、江油等地出现大暴雨。受暴雨影响区域发生了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部分乡镇或县城通讯、交通中断,部分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未来三天的这次降雨过程对地震灾区影响较大,汶川地震灾区须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排险工作,落实加固、预警、避险措施,重点防范局地强降水可能诱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城乡内涝等灾害,防范局地强降水对堰塞湖和病险水库的不利影响。另外,四川盆地要注意防范局部洪涝灾害。

(依波)

作者:依波    来源:中国兴农网     编辑:闫会会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冲在最前面 还是咱当兵的人
2009-07-30 08:17:00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 

 浙江省宁波市援建青川人员中的退伍军人在抢险中特别耀眼——

  王生伟 张涛 本报记者 徐凯

  7月14日至17日,青川县普降大到暴雨。青川县城乔庄镇险情环生。危急时刻,一群身穿迷彩服的人特别耀眼。他们顶暴雨、趟深水、扛重物,一次次冲锋在前。他们就是地震后来到青川对口援建的浙江省宁波市的退伍军人。

  对口援建 一项特别要求

  李金平,宁波援建乔庄指挥部综合组副组长,一个有着18年军旅生涯的军转干部。据他介绍,浙江省在组建对口援建青川队伍时有一项特别要求,那就是援建人员中必须配备10%以上的退伍军人。按照要求,现在在青川的8000多名援建人员中,退伍军人就有接近1000人。“援建工作是打硬仗,是啃硬骨头,军人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以及适应能力强等优良品质,是援建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精神保障。”在宁波指挥部48名援建干部中,有7名是军转干部,援建乔庄分指挥部有5名军转干部。

  防洪堤决战 展军人风采

  7月16日的青川县卫生系统抢险和小坝防洪堤决战,让宁波援建指挥部的退伍军人们再现了军人风采。

  在齐腰深的浑浊的积水里,漂浮的药品和一些医疗垃圾散发出阵阵刺鼻的药味,汪多根、陈明明等不知疲倦来回奔忙,有的被沟坎绊倒,倒在污水中,还呛了几口水,俞炯等在搬机器设备时手脚被划破。当小坝防洪堤被惊涛骇浪拍打着脆弱得不堪一击时,几位退伍老兵,率先腰系绳索,跳进洪流,插钢管,搭钢架,织钢网,5个多小时艰苦奋战,一道庞大而坚固的钢管网墙巍然屹立,让大量沙袋等得以顺利填充。

  铁血也柔情 有爱藏心底

  综合组副组长史克清老家在南京。今年春节回南京看望了一次老父亲,不想几个月后父亲逝世。直到家里把父亲的丧事都办完了,他才得以从青川赶回南京,而由于援建工作紧迫,第二天便赶回青川。

  规划组副组长王力平,今年春节在宁波摔伤了膝盖,医生建议他疗养两个月。但是听到青川县城原址重建的消息,他立马返回青川,白天拄着拐杖到各工地查看奔忙,夜晚编制规划,思考项目等。

  建设组副组长李小川,50多岁了,可他远在浙江的小孩才3岁,妻子一人既要带小孩,又要忙工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就给他打电话,他却只能对着电话安慰妻子。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摄之友"出发 用相机记录重建影像

   2009-07-29 23:48 来源: 钱江晚报  

  “记录重建影像”摄影活动一直牵动着论坛里摄友们的心,今天终于能够成行。早上,10位摄友将搭乘飞机,前往成都,经过汽车中转,到青川指挥部等地,进行为期4天的采风拍摄活动。

  “只要路通,我们就去。”对于青川行,摄友们充满期待也让不少因各种原因不能去的摄友们羡慕不已。虽然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显示,青川仍将以雨天为主,但大雨浇不熄摄友们记录重建影像的热情。

  虽然前段时间的暴雨造成青川遭遇特大洪水,不少摄友依然希望大雨过后,能尽快赶赴青川,记录青川人、援建人抢险救灾的风采。“青川总是让人思念,这下又多了个非去不可的理由。”

  指挥部:最近仍有大雨但已做好准备

  为了保证摄友的安全及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昨天,本报记者与青川各指挥部取得了联系。

  “接下来还是会有大雨,已下发通知,让各地指挥部提前准备。”青川总指挥部综合处工作人员顾承甫表示,目前看天气还可以,具体还是要看到时候的雨量情况。“你们还是来吧,我们做好准备了,应该没什么问题。”

  对于14日以来洪灾造成多处道路冲毁、重建工地停工的情况,顾承甫表示,目前通路已全部抢通,重建工作也都正常进行。

  “一期大棚刚重建完成,防洪堤的修缮工作也在继续。”7月14日的洪水将湖州指挥部的大棚蔬菜和鸡厂冲毁,受损严重。湖州指挥部表示,他们正加班加点,赶在大雨来临前做好准备。

  “9月初,中小学的重建工作就能完成。”温州指挥部表示,大暴雨过后,中小学、福利房等基地都在开工建设。对于接下来的大雨,他们已经按照预案做了准备。“如果雨量过大,还可能引起塌方,停水停电。”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浙江联众表示,当时策划线路时就考虑到了7、8月为当地汛期,所以尽量避开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以大路进出为主。“只要不发生塌方,青川整体道路通行情况都不错。”

  摄友:无人放弃期待拍回好照片

  “如果真下雨,那可能有更多东西拍。”听说青川当地可能会有两天大雨,摄友曹震表示,自己本身就是搞纪实摄影的,这样更能拍到珍贵的纪实照片。

  “我推掉了跟家人去云南旅游的机会,就为了能去青川拍些好照片回来。”摄友“天堂侠客”说,没想到青川遭遇洪水,摄影活动推迟,打乱了他出行的计划。“不过,想想去青川拍摄重建的机会不多,能拍出好照片,还是值得。”

  “本来31号刚好安排了体检,跟家人、医院商量后还是决定推迟检查,先去青川,毕竟机会难得。”摄友“杭州影尔”表示,青川一定要去。

  虽然暴雨致使青川行推迟,打乱了摄友原本的计划,但当初报名的摄友却没有一个放弃本次青川行的机会。

  青川,山清水秀,魅力无穷,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10名摄友将陆续发回青川图片,敬请网友登录“好摄之友”论坛关注。

 
作者: 本报记者 徐俊    编辑: 黄敏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梦想海拔2700米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落成记
 
日期:2009-07-29  作者:张厚美 熊芙蓉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
 
 
   编者按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全世界位于前列,但目前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势仍比较严峻,一些珍稀野生动物,比如华南虎,在野外生存的个体已基本绝迹,还有更多的野生动物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未来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基因库”。在国外,民间力量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国内,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人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比如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落成的“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众多对野生动物寄予更多关注的人们,用他们的热情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保护这个“天然基因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值得尊敬。
  
  6月30 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2700多米的院场坪,在“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15位志愿者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以及青川县能工巧匠们1个月的辛勤努力下,“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在这里顺利落成。
  自6月1日志愿者集结,至科考站落成的30个日子里,15位志愿者在大草堂挥洒汗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终于实现了在海拔2700米最美丽天空下筑就一座科考站的绿色梦想!
  在海拔2700多米的院场坪上矗立的“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还有另外一个美丽的名字——“绿尾虹雉小屋”。这座凝结了大家心血的“绿尾虹雉小屋”,由“野性中国”高级摄影师奚志农先生义卖《野性中国》画册捐资、台湾乡村建筑设计师谢英俊先生免费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作为我国第二家依靠民间力量修建的野外科考站,它不但为保护区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完备的科考条件,还将为后续的科考服务搭建了更大的志愿者平台。
  梦想:住上不透风的房子
  和国外堪称优越的条件相比,奚志农用“切肤之痛”形容国内的科考站:“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在野外科考能住上不透风的房子。条件好了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有可持续的研究战略。”
  一身桦树皮似的衣装,照相机两尺来长的镜头也用同样的色彩包裹,他的照相机不是挂在颈上,而是扛在肩上,站在那里,高挑瘦长,犹如一根桦树矗立。就地一蹲或者一卧,你怎么也看不出这里有人,这就是奚志农给笔者的初步印象。
  发动民间力量来建一座科考站,这是奚志农的10年梦想。占地4万公顷的唐家河有3个科考站。离“大草堂科考站”不远处有一个,大家叫它“老站”。那是一间简陋的木屋,雨水可以轻易穿过木板间的缝隙。屋内除了两张积满灰尘的大通铺,四壁空空。屋外的灶台上,一只醋瓶已呈黑灰色。
  “老站”虽然简陋,但在保护区摄影师邓建新看来已经很好了。40多岁的邓建新在保护区工作了11年,他喜欢摄影,常年用影像记录唐家河。网络上的唐家河照片大多是他的作品。邓建新说,当年上山没有路,进一次山要花2天~3天,晚上就睡在冰冷坚硬的岩洞里。山上潮湿阴冷,几乎每个野外工作者都落下了风湿,邓建新也没能幸免。
  奚志农说风湿是野外工作者的职业病。这位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一年中有8个月在野外。他向笔者出示了一张照片,那是1993年5月,奚志农和研究小组第二次上白马雪山拍摄滇金丝猴。他们所住的木棚子位于海拔4300米处,是用原木垒起来的,缝隙很大,在缝隙里塞进苔藓也无济于事。经过一个春天,屋内的冰雪还没有融化。
  “雪根本铲不动,只能用斧头劈,干了一整天,才把冰雪劈成小块,铲进口袋里倒出去。然后我们把屋顶拆了,晒了三四天,才搬到屋里住。”奚志农说。
  奚志农在白马雪山待了3年,野外一住就是3个月。在26年的野外拍摄生涯中,奚志农经历了各种野外工作条件,帐篷、藏族老百姓的房子、塔吉克族牧民的牧场、独龙族的棚子等,他都住过。
  他也去过国外保护区,和国外堪称优越的条件相比,奚志农用“切肤之痛”这个词来形容国内的科考站:“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在野外科考时才能住上不透风的房子。国外则不同,他们认为人是最重要的,他们的保护区科考站建设得很好,条件好了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有可持续的研究战略。”
  “绿色江河”创始人杨欣在2000年就听奚志农描绘过这个梦想。他没想到,10年后,这个梦想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了。
  唐家河因为区内的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2006年7月,奚志农第一次来到唐家河,就看到了濒危的绿尾虹雉和羚牛。2007年7月,奚志农和他的同伴记录下了灰冠鸦雀自定名100多年来所留下的唯一影像。
  “唐家河果然名不虚传,这么容易就能看到野生动物。而在有‘动物王国’美称的云南,除了大象和被软禁的金丝猴,已经很难看到野生动物了。”奚志农说。
  去年4月,奚志农计划到唐家河拍片,但因为唐家河的气候反常,4月下雪,所以取消了计划。5月12日,四川发生地震,距离震中汶川140公里的唐家河受损严重,近10万亩林地、3000亩箭竹林不同程度地损毁。损失最严重的是,博物馆内收藏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1000多具动物标本全部报废。这些标本价值近千万元,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收集。
  奚志农心痛不已,决定为唐家河做点事情——在唐家河建一座野外科考站,建站费用通过义卖他的摄影集《野性中国》筹措。
  到唐家河进行建站考察回北京后,奚志农巧遇正在青川支持灾后重建的台湾乡村建筑设计师谢英俊,两人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于是谢英俊立即表示免费为他设计“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房顶种草,墙面搭泥,主题工程所用材料选用本地木材,内部设施尽量选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上海《外滩画报》这时也参与了进来。
  “有许多人和许多企业很关注公益事业,而作为媒体,我们有为公益事业推波助澜的责任和义务。”上海外滩画报传媒有限公司老总傅兵说,他们早就知道奚志农和他的野性工作室,一直想与他们合作,共同记录和保护中国正在消失的自然区域和野生动植物,恰逢奚老师想通过义卖画册为唐家河捐建野外科考站,于是上
  海《外滩画报》便承担起了策划、义卖、向全国招募愿者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5月,《外滩画报》联合野性中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牵手、绿色江河等环保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建站志愿者。6月4日,12名志愿者代表来到唐家河,亲身参与建设科考站。
  “这是一个平台,通过民间、社会和媒体的力量,引起大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奚志农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20多年,第一个保护区在50年代就建立了。过去,保护动物是小圈子的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公众要求参与其中。”
  志愿者:炙热理想在召唤
  在为环保志愿者举行的欢迎会上,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照着12张充满兴奋、热情和活力的脸庞。在报告会上,他们一齐举起双臂,大声齐喊“能”——能把科考站圆满建成!能顺利完成志愿者的任务!
  当奚志农他们在上海《外滩画报》以及其他几家媒体上发出公开征集建站志愿者消息后,没想到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历时近1个月的全国甄选、面试,他们从73名应聘者中挑选出了12位,并承担志愿者往返的机票。6月4日早上,志愿者从全国各地分3批到达成都机场,奚志农亲自在机场迎接他们,然后集结来到唐家河。
  6月4日晚8点30分,“Green”《外滩画报》——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报告会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毛乡坝举行,为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招募的12名环保志愿者举行欢迎会。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照着12张充满兴奋、热情和活力的脸庞。在篝火报告会上,他们一齐举起双臂,大声齐喊“能”——能把科考站圆满建成!能顺利完成志愿者的任务!
  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的建设就在象征炙热理想的烈焰中拉开了帷幕。
  对于每一位志愿者来说,这次经历对他们来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行为来唤醒一大批人的保护意识,值!”、“来到唐家河亲手建设野外科考站是我们最大的光荣”、“支持奚老师的事业,就是支持自己,就是支持人类”……12位志愿者分别自广州、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最远的来自哈尔滨。从他们的简历看,都是高学历、高素质、高薪水人员,有的是休假、有的是请假、有的甚至为了这次机会而辞职。
  毕业于悉尼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刘斌今年刚26岁,是去年才开始工作的职场新人。她热爱摄影、生态、户外运动以及外语。这次被录取以后,她递交了辞职申请,因为她要亲手参与建站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至少要1个月,而所有形式的假期都不可能有这么长,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爱好和愿望,毅然辞职。她说工作没了,回去以后再找。
  “一路闯荡过来,见过北京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干丝烧卖盐水鸭,云南的米线和竹筒饭、西藏的糌粑青稞酒,台湾的大补汤卤肉饭。但我忘不了广东餐馆中穿山甲长尾猴瑟缩凄凉的眼神,过山风猫头鹰无奈的扭动挣扎,娃娃鱼低婉续断的呜咽。原想自己不吃,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世界就会美好,却发现必须做更多有益有影响的事才可能有丁点帮助。”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毕业的邹军是第一次做志愿者,他最为痛心的是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
  陈亮是志愿者中最远的一位,来自哈尔滨,他是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博士生,师从马建章院士。从北京飞来四川,这是他第一次乘飞机。在他沉重的行囊里,有老旧的海鸥120相机,一大包的胶卷让机场安检颇为忙乎了一阵。
  6月5日清晨5点,位于海拔2700米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院场坪在鸟儿的叫声中醒来。陈亮拿着茶缸走出帐篷,抬头看了看鸟说:“可能是杜鹃。东北的鸟类专家来到这里只能算鸟类爱好者,如果到了西双版纳,那就是鸟盲了。”
  和其他志愿者相比,陈亮来到唐家河后并不兴奋,倒头就睡。作为专业人士,野外生活是他的主旋律。他曾翻越喜玛拉雅山,进入西藏墨脱县,在背崩乡希望小学支教,还跟随西藏登山队登顶6450米的念青唐古拉二峰。陈亮之所以报名加入“Green”《外滩画报》环保志愿者行动,是想看看体制外残存的热情,“现在的我就像20年前的奚老师,因为喜欢野生动物保护这个专业,才进入这个行业。奚老师的这条路,目前看起来值得学习。说不定哪天体制的大环境发生改变,萌发出新的枝丫。如果我能够成为新枝丫的一脉,足矣。”
  唐家河:与美丽野生动物邂逅
  在一个山脊上,志愿者们看到了18头羚牛在草甸上安详地吃草,旁边还有4只瓦蓝色的绿尾虹雉在草甸上觅食。“运气真好,没想到还能看到绿尾虹雉。”上海外滩画报老总傅兵欣喜异常。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除了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外,羚牛和绿尾虹雉更是这里特有的动物。
  6月6日凌晨5点,睡在海拔2700米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院场坪帐篷的所有人在一片鸟声和兽叫声中醒来。6点,奚志农率领第一组人员从院场坪出发,向大草甸进发,近距离接触、拍摄珍稀动物,笔者跟随前往。为了能一睹珍稀动物的风采,一行人将色彩鲜艳的衣服翻穿,一路互不说话。行进大约1个小时,看到
  两只血雉缓缓走过一条羚牛道,大家互相打着不要出声的手势,静悄悄地等待着血雉走远。
  两个多小时以后,沿陡峭绝壁的羚牛小道攀援至海拔3000多米的唐家河山脊线。山脊线也就是甘肃、四川的自然分界线,沿着山脊线向最高峰大草甸行进,前面就是野生动物经常出现的地方。
  一脚踩在四川与甘肃的分界线上,两省保护区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一边是唐家河的流石滩绝壁,一边是甘肃省文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密密矮矮的浩浩松林。极目远望,层层叠叠的山峦沟壑切割着初晨的阳光,真是风光旖旎,色彩无限。
  踩着羚牛的新鲜蹄印,闻着羚牛的粪便味,怎么还看不到羚牛?
  “我坚决不再前进,在这里等你们回来。”笔者追不上前面的人,与后面的人也拉开了距离,看不见熊猫,看不见羚牛,一双疲倦的双腿再也难以前进,失望之余赌气回走。
  “马上就到了,20分钟的路程。都走到这里了,如果不去你会遗憾终身。”在大家的劝说下,笔者终于到达了大草甸。
  起伏的草甸一望无际,盛开着各种野花,鲜嫩的青草散发出缕缕清香。“看到了,那一群羚牛。”不知道是谁惊动了羚牛,一群羚牛在大草甸上狂奔起来,那气势真叫人兴奋。
  作为唐家河最具有代表性的物种之一,羚牛有着铜铃般的大眼睛和弯弯的犄角。在唐家河,羚牛总数大约有800头以上,它们分为4个大的集群,每群多达130余头以上,目前,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它们每天聚集在一起,啃啃嫩枝叶儿,嚼一点草灌、籽实,悠闲自在地游荡着,到了晚上便成群结队地赶到富含盐分的地方舔盐,有时甚至会跑到以前保护区职工居住的旧房舍周围去舔食含有盐分的墙面。
  继续前行,管理处人员交代了观察动物的注意事项,我们一行在一个山脊上看到了18头羚牛在草甸上安详地吃草,旁边还有4只瓦蓝色的绿尾虹雉在草甸上觅食。
  “运气真好,没想到还能看到绿尾虹雉。”上海外滩画报老总傅兵欣喜异常。
  科考站:保护好“野生基因库”
  “绿尾虹雉小屋”这个名字有着深刻的寓意。奚志农说,他希望唐家河“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在建成之后,能为科考人员提供更多的研究条件,更好地保护这个“天然基因库”。
  在志愿者到达之前,工头老郝和手下12名木工已于5月27日先期上山,准备建造科考站所需的木料。这是老郝施工生涯中没有过的经历,首先这是他盖过的最高的房子;其次,没水没电,不
  能用任何机械设备,只能用传统的锯子、刨子等家伙什。在四川“5·12”地震之前,青川县早就没人盖木房子了,木工手艺后继无人,这场天灾却意外让传统木工回归青川。说起这点,老郝唏嘘不已。
  晨色稀薄,工人和志愿者在灶上支起大锅,把脸盆里冻住了的辣椒汤面倒进锅里,这是昨晚吃剩的。这群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木工是青川县最好的木工,上山后就没下来过,也没洗过澡。他们要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带领志愿者把唐家河“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盖在2700米海拔的山上。
  这些志愿者不愧是经过严格挑选,都有着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以及棒棒的身体。6月5日,每个人负重30多斤重的帐篷、睡袋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徒步上山,经过5个多小时的攀登,到达目的地后,只休息了10分钟,就马上开始在工地上干活。而包括笔者在内的媒体人员的所有东西都是管理处请民工背上山的,一到目的地大家便不能站立了。其中有位叫杨晓东的志愿者,到达目的地后,又返回去帮后面的志愿者背包。
  掌墨师是施工的灵魂人员,掌握尺寸,发号施工;杨晓东是四川人,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主动担任掌墨师的翻译;志愿者邹军、陈硕、冯飞虎、徐振国爬上柱子,也就是建成后的二楼。柱子遥遥晃晃,他们胆大心细,把梁稳稳地嵌入柱子。
  历时两天,主体框架顺利搭建完成。整个结构不用一根钢筋,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运用的建筑理论都是最基础的。这就是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奉行的建筑理念:让普通人也能自己动手筑屋。
  谢英俊工作室的建筑师刘小雷负责青川的在建项目。他告诉笔者,在谢英俊的作品中,科考站是难得一见的全木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保暖、环保,而且防震。届时,屋顶将覆盖一层泥土,种上当地的草,让科考站融入唐家河的自然环境。
  这些志愿者将分为几个小组,轮换着体验不同的生活,他们亲自与唐家河管理处的干部和部分技术民工将唐家河野外科考站建起来,在1个月中,分期分批下山。
  30个昼夜过去,6月30日,“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在15位志愿者(后来又有3名志愿者加入进来)和唐家河保护区工作人员以及青川能工巧匠们的辛勤努力下,历经1个月的工作顺利落成。
  “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还有另外一个美丽的名字——“绿尾虹雉小屋”。绿尾虹雉是唐家河保护区的代表鸟类。这是一种美丽的鸟,阳光照在鸟的上身,会呈现出彩虹般的光芒。但是作为中国的特有物种,绿尾虹雉濒临灭亡,唐家河保护区所在的岷山山系是它们的集中分布区,而在甘肃省境内已经不超过200只,在西藏境内也不超过100只。
  这个名字有着深刻的寓意。奚志农说,他希望唐家河“野性中国大草堂科考站”在建成之后,能为科考人员提供更多的研究条件,更好地保护这个“天然基因库”,“我相信只要人类把更广阔的动物家园还给这些野生动物,我们就能在唐家河上看到更多的美丽生命。”


  相关链接
  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面积4万公顷,位于广元市青川县境内,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富集,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72种,一级保护动物有13种;有植物2400余种,国家珍稀植物有12种,其中一级为4种。作为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青实现“穿斗式对接” 助推青溪古镇腾飞

2009年07月29日 15:10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29日电(熊芙蓉)自去年7月4日浙江援建青川挂牌以来,浙青双方提出了及时对接、有效对接、无缝对接、重点对接、创新对接、和谐对接等六大对接机制用以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推动灾后重建。而在这一年中,青川县青溪镇与浙江温州指挥部在落实六大对接理念的同时创新提出了“穿斗式对接”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川北民居的青川特点,再现了浙江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二者有机结合,将青溪古镇的灾后重建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场感受:一个班子 一个目标

    22日傍晚,由市委宣传部带领的采访小组到达青川县青溪镇。记者有幸参加了清溪镇与浙江温州援建指挥部的“青溪镇永久性住房拆迁户安置方案”第二次对接会议,会上几乎难有援建干部与本地干部之分,为同一个方案,提出各自的观点,阐明不同的意见,遇到一些有分歧的争论,时时都有人离开座位到达对方座位作出详尽的解释,而这些观点和意见,都是将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和今后长足的发展放在首位,最后在一些细节处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形成可以立即操作的定案。

    “为一个乡镇百姓的拆迁安置做这样一个详实而高水准的方案,在青川除了乔庄县城而外,可能还是首家”,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的言谈中,对温州援建方的诚挚态度和科学作风饱含感激和敬佩,他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本不属于援建范畴,属于镇上自建项目,镇上邀请温州援建方给予指导意见,温州援建方欣然将这件事情当做援建分内事情进行智力援建,邀请温州设计院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多次对接完善。

    在温州指挥长鲍卫翔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个项目责任表,表里将每个项目的具体责任和阶段性责任明确到每个干部的头上,并明确标明完成时间,而这些项目的具体责任人既有本地干部,又有援建干部。指挥长告诉记者,他们的每一个项目都是这样,一个班子,一个目标,不分彼此。

    “我每天至少去指挥部两三次,有时还去蹭他们的伙食”,杨咏说他是去指挥部最多次数的人,了解一些工作上的信息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其灾后重建工作达到步调一致。他们到工地督促项目,下乡都是双方人员一起到现场。温州指挥长可以调遣镇干部,青溪镇书记可以分派援建干部任务,双方人员都乐于接受对方的安排调遣。

    本地政府:努力做好“新”青川人

    青瓦白墙、木栏花窗的幢幢民居掩映在大片果树之中,房前屋后的“金玉米1号”(温州引进的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可以生吃)、瓯绣808蕃茄(温州引进优秀品种,亩产8000公斤)长势良好,一些小院农家乐开张营业,好生热闹。汽车可以沿村环路进入农户院落,再下车沿田埂间的鹅卵石小路漫步田间,随意采摘果实。这就是青溪集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生态型村庄——阴平村。

    从2005年起,该村便利用阴平古道穿境而过的优势,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产业,特大地震让该项目受到重创,温江指挥部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通过改善硬件、挖掘三锅蜀道和川北民俗文化、开发避暑休闲功能等措施,引进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使其与青溪古城、唐家河国家级保护区协调发展。

    在这一项目的打造中,双方在环村路和主干道建设上意见一致,但在田埂间的路面的风格和宽度曾有过分歧,青溪镇主张田埂间路面要宽而平,用大理石做成,方便游人进入园内观赏和采摘果实;而援建方则认为田埂间的路面要窄而用水泥加鹅卵石铺就,雨天不沾烂泥即可,这样可以为农户节省很多土地,而且也与田园风格相协调。青溪镇采纳了温州指挥部建议。

    在“穿斗式对接”的过程中,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说,他们将自身的素质提高作为对接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温州指挥部自进驻青溪镇对接以后,他们赶到明显的差距。除开本身的地域差异和观念差异而外,一个市级部门援建乡镇,双方干部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什么“容积率”、“绿化率”、“扩初”这些专业素语闻所未闻,怎么办?

    “学习、抓紧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缩短与温州援建干部的差距!”杨咏在干部会上经常这样强调:为了适应新的形式,抓住新的机遇,大家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新”的青川人,“新”的青溪人,这个“新”就是新的作风、新的水平。形势逼人,在温州援建干部新观念、新理念、高水平的不断刺激下,他们向书本请教、通过电脑查阅、向援建干部学习让他们自己的水平大大提升。

    援建指挥部:定位于“新四川人”

    埝坪村,一排崭新而整齐的青瓦白墙、木栏花窗民居伫立在青唐公路一边,房前的绿化带已经搞好,老百姓已经入住新居,工人正在休闲广场上安装健身娱乐设施。这里被评为青川县农房灾后重建安居示范点。

    温州指挥部将农房重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按照浙江省指挥部“五改五化二治”的要求,兼顾住房建设和旅游发展两种功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川北民居风貌的安居示范点,青溪镇有这样的安居示范店8个,埝坪村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项目中,体现“穿斗式对接”表现在路政设施由温州援建方设计施工,而绿化带打造则由青溪政府做主。为绿化带的风貌打造,双方曾有过分歧,温州方主张门前栽果树,树下种蔬菜,既绿化又为农户增收,又能鲜明地体现农居特色;而青溪政府则认为果树、蔬菜只在一定的季节里有美化和绿化效果,而适当栽种一些观赏性植物就能达到一年四季的美化和绿化。温州援建方作出了让步。

    “为了我的生态养猪场,援建干部叶剑平来了8次”,埝坪村村民李国标说温州人是用情感在真心帮扶他们,目前他的生态养猪场在他们的帮助下已经投产。在8月份,他与村里的养兔户将一起赴温州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温州援建方包揽一切费用。

    “没有地方的支持,我们的援建就是一句空话,党中央的任务,温州人民的情意就无从体现”,温州指挥长鲍卫翔细述青溪政府对援建干部生活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配合与服务。

    温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对于到达温州的所有外地人,不管是打工者或是对温州有过杰出贡献的人,温州都以一颗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们,将他们视为“新温州人”。 鲍卫翔说,当他们2008年8月26日到达青溪镇后,就将自己定位于“新四川人”,具体定位于新青溪人,正因为有这种情感上的定位,到达的当天就展开对接工作,与青溪政府全面展开对接。第二天便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情况,倾听百姓需求。每周召开一次对接会,相互沟通。急为百姓所急,盼为百姓所盼,所以在他们的援建中,总是将民生工程放在优先地位,产业援建中渗透智力援建,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每一个项目都考虑到老百姓是否可持续发展。

    在一年的“穿斗式对接”中,双方基本完成了由浙江省统筹项目资金2.5亿的实物工作量,温州市自筹1.5亿的40个项目已完成5千万的实物工作量, 3000户农房拔地而起,1500套城市住房启动建设。古老的青溪镇焕发出新的异彩,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名词解释:

    穿斗式——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具有用料小,整体性强,较强的抗震性能。青川尤为多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