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青川7月23日讯(柳桂华 林君君石玉林记者李京枝)仲夏时节,蜀北青川,赤日炎炎。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摩天岭下的青川县青溪镇采访时看到:青溪中学、小学重建工地上:40多台运输车、挖掘机、升吊机,来往穿梭,忙个不停,300多名工人们正顶着烈日,浇水泥、扎钢筋、上挑梁;青溪镇堰坪村农房建设示范点:施工人员正忙着安门窗、刷油漆、搞装修;青溪至唐家河的公路建设工地:工人们冒着酷暑砌堡坎、理边沟、铺水泥。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以上仅仅是记者采访时随机摄取的几个画面,但却是温州市援建青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较量,“三年任务两年完”、“打造援建精品工程”,他们要在青川大地上、在援建工作中充分展示“温州速度”。
这是一曲水乳交融的援建壮歌,温州与青川人民心手相连,他们要用“奋战一千天,共建新青川,全面出色完成援建任务”的铿锵誓言,谱写出新时期血浓于水的新篇章。
这是一幅开创未来的扛鼎力作,农房重建、基础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精神家园重建齐头并进,每一项重建都体现出了温州人的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强力度。他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震后的青川尽快驶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农房建设:安全实用显特色
进入青溪镇阴平村,一排排、一幢幢古色古香、木雕门窗的新型木架房便映入记者的眼帘,阴平村党支部书记宋大文说:“这些都是温州市援建指挥部一班人为我们亲自规划设计、现场技术指导建成的。”村民谷良明指着自己新建的漂亮房子,迫不急待地告诉记者:“我这个房子就是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的援建人员亲自为我绘制的设计图,在他们的无私援助和现场指导下,帮我建成的!”
温州指挥部自进驻青溪镇以来,根据青溪镇本身的特点,在农房重建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青溪古镇旅游特色,对农民建房情况进行监督、汇总,确定了阴平村为农房重建技术指导示范村,并为堰坪村方家坝、东桥村刘家沟、落衣沟村等8个农房建设示范点设计建筑布局总平面图。按照“安全、经济、实用、节地、特色”的精神,由指挥部提供技术指导,温州市规划设计院提供规划,镇政府组织政策处理、实施建设,力争以点带面形成联动效应,在全镇全面推广。提出了农房建设“118”工程,围绕“一村、一线、八点”(一村即建设清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一线是对金唐公路沿线近200户川北民居进行改造,八点即抓好青溪镇8个农房示范点建设。
“根据这样的方案,在我们确定的‘118’工程内,农户在我们的指导下只需要负责建设房子的架构和内部装修,而外面的庭院和外观设计都由指挥部聘请人员进行维修,达到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引进温州‘千百工程’成功经验,在农房重建指导、新老场镇及周边村庄的整治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生态、旅游’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片区联动、以点带面,使农房重建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温州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告诉记者。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温州市援建指挥部一班人以他们独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和特有的“温州速度”,使他们在农房建设中不仅做到了设计科学合理、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独具特色,而且农房建设进展快,效果好。截至5月20日,青溪全镇加固农房1862户,完成100%;重建户开工2462户,占92%;现已完工2061户;全镇已有1560户搬进新居。
在堰坪村何明军家,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已落成,几个工人正在为何明军作外观粉饰。何明军说:“要不是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给我们出钱、出力、作技术指导,我们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这么宽敞漂亮的房子!”
产业重建:生态农业出亮点
记者在阴平闫家坝社看到:温州市援建的“阴平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果园、菜园密布。沿着果园、菜园中新建的水泥小道前行,果树茂密,蔬菜郁葱,生机盎然。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随行的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说:“这都是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帮助我们发展生态产业重建的结果。”
阴平村位于青溪镇东北与国家级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交界处,是游客进出唐家河保护区的必经之地。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温州市援建指挥部通过走访农户调查研究,决定在阴平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首先,投资300多万元对全村180多户的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目前,“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提脚线、木兰花窗”的川北民居风貌已具雏形。与此同时,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积极在该村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
阴平生态农业观光园处处闪耀着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光辉,该观光园主要引进温州农科院潜心研究的科技成果——金玉米1号、瓯绣808蕃茄和庭院果林“嫁接”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及技术支持、服务。其中,金玉米1号是超甜玉米系列的代表型精品。该品种熟期较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丰产性高,商品性优,亩产鲜穗达750千克以上;瓯绣808蕃茄系采用抗TYLCV基因和迟熟基因突变体(非转基因)选育配制的抗毒病的高品质耐贮运F1新品种。该品种果肉厚,番茄红素含量高。果实坚、不裂果,极耐贮运、挤压,夏季室温条件下(23~30℃)贮运和货架期15天以上,仍能保持优良的商品性。单株结果12穗以上,能保持生长不衰长时期采收,亩产8000公斤以上。
“我们家后面两片地已经种下种子了,温州指挥部的人说让我们大胆地种,这些新品种收成一定好!我们很相信他们,有他们的指导我们特别放心。”闫家坝社的村民谭昌国站在那片已经播下种子的瓯绣番茄地前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除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外,温州指挥部还帮助农户大力发展农家生态旅游。仅去年“5.12”以来,青溪镇已新发展“农家乐”11家,总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据了解,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计划在阴平生态示范村投入约1500万元,农房风貌改造投入约400万元,村委会、村民活动室、商业网点、停车场、文化广场、水渠、道路、给排水、强弱电、河堤、吊桥、景观等公建配套设施投入约900万元,产业帮扶预计投入约200万元。待上述项目实施完工后,阴平村一定会是一个果香四溢、畜旺粮丰、家家富裕、人人幸福的美丽小山村。成为镶嵌在环九寨旅游线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项目重建:“温州速度”铸精品
在青溪镇的沿途,“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打造一流精品工程,树立温州援建形象”;“抓时间,抢进度,三年任务两年完”。一幅幅令人振奋的标语随处可见。
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本着“对援建工作负责,让温州人民放心,让青川人民满意”的原则实施项目工作。温州市援建青溪指挥部援建进驻青溪后,把项目将设作为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指挥部一班人不辞辛劳、爬山涉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深入援建青溪片区的青溪、三锅、板桥三个乡镇了解灾情,开展实施调研和现场踏勘,通过近半个月时间的辛苦努力,及时建立了“三年援建规划项目库”,并按照“民生优先、基础优先”的原则制定了分步实施规划。随后,温州市援建指挥部便以他们特有的“温州速度”铺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画卷。
在青溪中小学的建设工地现场,300多名施工人员忙得汗流浃背。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工程组组长朱葛告诉记者:“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我们每天都组织工人加班加点施工,实行两班倒,不停工!”。
据了解,新建的青溪中学投资3581万元,青溪小学3297万元,总建筑面积60亩,卫生院投资684万元,建筑面积3142平方,目前三个项目均已结顶。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说:“一定要在秋季开学前,让青溪镇的师生们在崭新的校舍里上课。”
项目建设是援建工作的关键。在实施浙江省指挥部提出的“双百”项目攻坚战中,指挥部全体人员坚持“不按时开工不休假,不完成任务不回家”,迅速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今年元月,由温州市援建的唐青公路、青溪社会福利院、青溪中小学等12个项目集中开工。“开工没有回头箭”,温州人便以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组织施工队夜以继日地施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在“5.12”地震周年之际,由温州指挥部援建的唐青公路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实现竣工通车。向青川灾区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答卷。2009年底前,他们将完成青溪供水项目、三锅供水项目,青溪、桥楼、三锅三个卫生院项目的建设。
在实施好浙江省指挥部规划项目的同时,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还创新实施“自选动作”,利用自有资金积极为灾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了“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深得民心”。围绕“118”工程的布局,在一村、一线、八点的农房重建指导中,以规划为龙头,以技术指导为保障,通过“输血”改善“造血”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促“造血”、发展生态旅游促“造血”,集中安置促“造血”。在青溪镇文明场镇和文明社区建设中,联合镇政府完成了东桥至阴平村社区及板房区的道路硬化、亮化、净化工程,共硬化道路500多米,种植行道树200多株,安装照明设施80多盏,结束了青溪镇没有路灯的历史。并已在青溪镇堰平村规划启动实施年存栏1500头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扶持东桥村发展年计划存栏15000只的生物畜牧养殖(土鸡、毛兔)示范点建设;青溪村规划千亩核桃种植林建设;在全面打造阴平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重点发展30家星级“农家乐”和温州特色农业科技园“一园三区”规划建设。
精神家园重建:重树灾区群众信心
“家家安居乐业,人人精神抖擞,处处欢歌笑语,全然找不到地震灾害的痕迹。”这是很多人在青溪镇的真实感受。
记者来到阴平村村民梁光文家,梁光文门前有八、九个人正在那里沐浴阳光、喝茶聊天。邻居那边院子里还有四个人打麻将娱乐,梁光文13岁的儿子梁天豪正在大声腔朗读他写给温州援建干部的诗歌——《忙碌的身影》,好一幅丰衣足食、温馨和谐的画面。
“重建,不是简单的再建,而是一次跨越和重生。”这是温州援建指挥部一班人的共识。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在援建工作中做到物质家园重建和精神家园重建并举。从以“美化、净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板房区建设到对青溪片区的劳动力素质培训;从帮助灾区群众建农房到建村支部活动板房、村民活动室、农村书屋;从援建干部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到在清洗中小学开展“新生杯”征文活动;从送钱送粮送衣被到送文化下乡送精神食粮,无不体现温州人对青川群众精神家园建设的大手笔、强力度。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温州市援建指挥部鲍卫翔认为:重建灾区群众的信心,搞好精神家园建设远远比给钱给物更重要。
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朱三平结对帮扶的青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黑正兰,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她本是青川县前进乡人,父母在“5.12”地震中双双遇难,她现在与同样遭遇地震重创的青溪场镇小姨一家一起生活。父母刚刚去世的那几个月,黑正兰因为思念双亲整天少言寡语、一脸忧郁,不愿与人交流,常常在梦中喊着爸爸妈妈,学习成绩日渐下滑。为让黑正兰尽快从父母双亡的痛苦中走出来,朱三平经常到学校去看望黑正兰,给她送去学习用具、衣服、糖果之类的东西,还陪她一起做功课、做游戏,抚慰她受伤的心灵,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队人民有用的人,那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报答。在朱三平的关心和帮扶下,黑正兰渐渐地爱说话了,爱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外向、越活泼了,学习成绩也逐步好起来了。目前,黑正兰已是班上的优秀学生了,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三。黑正兰说,她最喜欢的人就是朱三平叔叔。
同样用行动帮扶结对受灾困难学生的援建干部还有援建指挥部综合组王启龙组长、项目组宋克坚副组长等,他们用无私爱心抚平了灾区孩子的心灵创伤,给他们插上了梦想和希望的翅膀,他们的真情帮扶感动着灾区的每一位群众。
在青溪镇大水村,由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利用自由资金援建的村支部活动室和村民活动室即将竣工,活动室是两层楼的木架房,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设计新颖别致,周围还栽上了银杏、桂花等名贵树,俨然一座小别墅。这可是浙江省指挥部“规定动作”之外的“自选动作”,是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利用自由资金为大水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大水村大水社村民瞿继术动情地说:“温州的援建干部真是太好了,既帮我们修住房、建医院、兴产业,给我们送月饼、送大米、送衣服。现在还给我们修村民活动室、建娱乐场所。这份浓情厚意我们祖祖辈辈都还不完呀!”
在青溪中学采访时,记者还看到令人感动的一幕。青溪中学的300多名学生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凑在一起,买了100多斤猪肉和100多斤白酒送到为他们昼夜加班建学校的温州欧海建设公司的工人那里,以表示他们的崇高敬意和诚挚谢意。
这样的场景不仅仅能在学校看到,在农户家中、在“农家乐”院子我们也常常看到当地群众捧出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核桃果、土鸡蛋,端出热腾腾的腊猪脚、酥肉汤,争相邀请温州援建干部到自己的新家做客,热情款待这些千里之外的亲人们。
其实青溪群众不仅仅把温州援建干部当做自己的恩人,更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温州的援建者也早已把青溪当成了自己的家。
青溪片区群众沐浴着温州人民关爱的阳光不仅很快走出了地震灾害的阴影,而且信心百倍搞重建,昂首阔步新生活。
如今,青溪这块被八级大地震摧残过的土地上,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排排农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不断向大山深处延伸,一所所学校已具雏形,一行行绿树茁壮成长,一项项产业逐已然兴起,灾区群众生活日新月异,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温州人的面孔、温州人的口音、温州牌照汽车……这些“温州元素”已遍布青溪每一个角落。
在进驻青溪的短短8个月时间里,温州市援建指挥部一班人的足迹已踏遍了摩天岭下的村村社社,深情洒遍了摩天岭下的山山水水,丰碑树进了摩天岭下万千群众的心中。正如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所说:“温州援建干部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堪称一流。温州人的无私大爱更会让青溪人民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