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闲置板房变身致富菇棚


2010年02月05日 11:01: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2月5日电(记者杨迪、萧永航)随着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受灾群众搬出板房,住进新家。对口支援青川县马公乡的浙江省衢州市,把闲置后的板房改建成为种植白菇的菇棚,既有效利用了资源,又帮助受灾群众开辟出自力更生的新天地。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王胜俊:人民法院反腐倡廉要构筑惩防体系
火车票实名制松绑:户口簿等九种证件有效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从一号文件看“三农”发展新趋势

白菇是金针菇的一个品种。在衢州江山市,白菇是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已经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年产值超过10亿元,但四川还没有这个品种。

衢州市援建指挥部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地处山区的青川县低温持续时间长、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菇生长;同时,由于川渝地区火锅餐饮发达,而白菇又是吃火锅的重要食材,因此白菇这一产品在四川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据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范叶和介绍,白菇种植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一般每户可种植2-3万袋菇,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袋菇的产值可达5-6元,每户农民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4-5万元。

范叶和告诉记者,江山农户栽培白菇,是用毛竹搭建的菇棚,它的密封性能、保温保湿性能都没有板房好,所以在板房里种出的白菇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会更高一点,而青川也有非常丰富的板房资源。因此,衢州援建指挥部将白菇种植确立为马公乡灾后重建的主导产业。

由于马公乡地形复杂,震后发展产业的条件差,衢州援建指挥部只能通过“借地发展”的形式,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桥楼乡建立了白菇栽培示范园区,同时将白菇种植与农户下山脱贫相结合,让他们通过种菇致富,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实现安置。

为了调动受灾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衢州市还引进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方式,让有意愿从事白菇种植的农户一边参与、一边学习。

2009年秋天,首批参加示范项目的农户在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种植白菇。如今,短短3-4个月时间里,他们不仅掌握了白菇种植的全部技术,也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青川县马公乡三台村村民何立海的家里过去靠挖药材、卖木料为生,一年收入仅几千元;现在通过种植白菇,收入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到1月底时,何立海种植的两万袋白菇已完成第一次收获,实现销售收入3万多元,利润超过1万元。整季下来,这两万袋白菇将给他带来约4万元的纯收入。

“下一季肯定要再扩大规模,争取种上十多万袋。”何立海筹划着,红红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责任编辑: 张威 )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闲置板房变身致富菇棚


2010年02月05日 11:01: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2月5日电(记者杨迪、萧永航)随着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受灾群众搬出板房,住进新家。对口支援青川县马公乡的浙江省衢州市,把闲置后的板房改建成为种植白菇的菇棚,既有效利用了资源,又帮助受灾群众开辟出自力更生的新天地。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王胜俊:人民法院反腐倡廉要构筑惩防体系
火车票实名制松绑:户口簿等九种证件有效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从一号文件看“三农”发展新趋势

白菇是金针菇的一个品种。在衢州江山市,白菇是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已经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年产值超过10亿元,但四川还没有这个品种。

衢州市援建指挥部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地处山区的青川县低温持续时间长、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菇生长;同时,由于川渝地区火锅餐饮发达,而白菇又是吃火锅的重要食材,因此白菇这一产品在四川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据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范叶和介绍,白菇种植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一般每户可种植2-3万袋菇,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袋菇的产值可达5-6元,每户农民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4-5万元。

范叶和告诉记者,江山农户栽培白菇,是用毛竹搭建的菇棚,它的密封性能、保温保湿性能都没有板房好,所以在板房里种出的白菇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会更高一点,而青川也有非常丰富的板房资源。因此,衢州援建指挥部将白菇种植确立为马公乡灾后重建的主导产业。

由于马公乡地形复杂,震后发展产业的条件差,衢州援建指挥部只能通过“借地发展”的形式,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桥楼乡建立了白菇栽培示范园区,同时将白菇种植与农户下山脱贫相结合,让他们通过种菇致富,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实现安置。

为了调动受灾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衢州市还引进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方式,让有意愿从事白菇种植的农户一边参与、一边学习。

2009年秋天,首批参加示范项目的农户在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种植白菇。如今,短短3-4个月时间里,他们不仅掌握了白菇种植的全部技术,也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青川县马公乡三台村村民何立海的家里过去靠挖药材、卖木料为生,一年收入仅几千元;现在通过种植白菇,收入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到1月底时,何立海种植的两万袋白菇已完成第一次收获,实现销售收入3万多元,利润超过1万元。整季下来,这两万袋白菇将给他带来约4万元的纯收入。

“下一季肯定要再扩大规模,争取种上十多万袋。”何立海筹划着,红红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责任编辑: 张威 )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援建 让青川站起来 大爱无疆新青川崛起
--来自四川青川地震灾区的重建报告
 中国宁波网   10年02月09日 07:58   
  记者冯瑄 通讯员孙文涛




  风雪中施工。(冯瑄 孙文涛摄)

  一间间“青瓦、白墙、人字顶”的新建民居,连绵成片,如珠玉四落;一条条跨江越河通南北的桥梁公路,穿山越谷,似丝带飘舞;一片片崭新精致散发早春气息的村镇园区,浴火重生,生机盎然。

  这就是如今的青川。

  532个日夜,宁波援建指挥部53名援建干部,4000余名各级援建人员,以宁波效率感动了青川,用务实行动履行了诺言。

  一天一个样,新青川崛起

  盘点一年半来宁波援建青川的点点滴滴,有这样一组数据振奋人心:

  截至2009年底,共完成实物工作量6.1亿,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1个亿,在全省援建总计超出的两个亿工作量中,宁波超额量占了一半;

  两个月,青川县城原址重建规划完成,8个省定援建项目进度领先,3所学校和3个卫生院项目获得“青川杯”,3所学校有望获得四川省最高建筑类奖项——“天府杯”;

  半年,19个县城项目全面开工,世界上最大规模板房区腾挪完成,临时自搭过渡房搬迁5700多间,拆除房屋17000多平方米;

  一镇三乡6000多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共打造13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特别是黄坪乡枣树村精神家园,已成为青川县的一张名片;

  青川县城13万平方米的安居小区拔地而起,一镇三乡1万多户农村老百姓喝水难、行路难、过河难得到解决;

  “输血”之余重在“造血”。青川一镇三乡产业帮扶全面启动,18个项目涉及生猪、土鸡、茶叶和食用菌四大农业特色产业……

  15个月内要建一座新县城,时间紧迫。作为“5·12”特大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城建得怎样,备受关注。

  宁波人从来不被困难所吓倒,越是困难越要上,越是艰险越向前。

  在援建过程中,宁波援建指挥部有的放矢,提出了“十个特别”:特别讲大局,应对变化求适应;特别讲速度,项目推进求加快;特别讲效率,敢于“亮剑”求突破;特别讲安居,民生优先求和谐;特别讲“造血”,产业帮扶求特色;特别讲爱心,扶贫帮困求务实;特别讲环境,综合整治求生态;特别讲对接,合力攻坚求效率;特别讲信心,团结一心求奋进;特别讲纪律,加强监督求清廉。

  在产业援建中,宁波引入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

  在项目建设中,宁波不惜“杀鸡用牛刀”、“大马拉小车”,选择了最具实力的宁波建工、宁波建设、宁波交工、宁波市政4家集团公司参与援建。

  大爱无疆,要丰碑更要口碑

  说起宁波援建干部,青川干群都会竖起大拇指。

  针对援建工作三年任务两年要基本完成和青川县城原址重建两大形势之变,宁波援建干部迎难而上,敢于“亮剑”;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了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困难,真情奉献灾区。

  指挥长史济权,经常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去年“7·16”青川特大洪灾中,他一连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奔赴洪灾一线指挥抗洪救灾,全力保护援建项目的同时,救护受灾群众;

  副指挥长王梁慧,为了枣树新村建设,几个月如一日,废寝忘食,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被灾区群众称为“铁人指挥”;

  规划建设组副组长王力平,四川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为了每个援建项目的科学规划和快速落地开工,从不言苦累,他制定的每个项目规划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赞扬;

  茶坝乡又称“青川的西藏”。该乡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马百壮率领援建干部,逐村逐社规划产业发展、挨家挨户指导农房建设,该乡在全省首批完成农房重建;

  瓦砾乡分指挥部的援建干部在指挥长李恒贤的带领下,不仅为灾区群众捐资、捐物、送技术,还为他们修公路、架桥梁、建农房、兴产业、修学校、建医院;

  ……

  “奋力拼搏、苦干两年,为第二故乡作贡献;牢记重托、不辱使命,为家乡父老添光彩!”在青川,无数的宁波援建干部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誓言。

  后方支援,爱心汇聚宁波力量

  “镇村结对、产业结对、学校结对、医院结对”,在宁波援建青川过程中,“输血”的同时更注重“造血”,建立援建的长效机制。

  为了给青川“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建队伍”,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宁波倾全市之力,支援灾区建设。

  市卫生局派出4批75名医务人员赴青川支援灾区的医疗救治、疾病防疫、卫生监督、技术培训等;

  市教育局派出2批22名基础教学人员支援青川,帮助当地提高教学水平、培训师资力量,并接收来自青川的2批20名教师在我市中小学挂职培训;

  市总工会专门赴青川援建工地,指导开展援建项目建设立功竞赛活动;

  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及时划拨捐赠资金,并在相关媒体公告了捐赠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市有关部门会同市援建指挥部积极帮助广元青川——川浙合作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甬川钢结构项目成为全省第一个入驻川浙合作产业园的项目,网络通信设备及光电产业项目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入驻川浙合作产业园的项目……

  目前,宁波各方通过结对帮扶提供资金物资超过1500万元,开展支医支教和“甬川携手,万人助学”活动,筹资300余万元解决近万名青川贫困学子入学难。

  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在市财政局下达的5批次78750.62万元援建资金计划中,市财政统筹资金56026.06万元,定向捐赠资金5698.56万元,非定向捐赠资金17026万元。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沈媛仪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庄河疑惑:乔庄镇由“中心镇”升级为“新县城”,这道特殊的规划“加法题”该怎么做?

青川县城重建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从“中心镇”的定位升级为“新县城”,除了原来规划中基础调查数据和地形地貌分析可以继承沿用以外,其他几乎都要从头做起。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做加法,这道“加法题”可不简单。县城乔庄规划区面积2.2平方公里,避开三条地震断裂带和三个变形体后,安全用地只有1.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青川县城的资源承载极其有限,规划必须从区域统筹的角度来提出人口与功能缩减的策略。

规划的难题还不止这些。规划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必须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商机制和谈判机制,即使如此,协调各方利益矛盾的难度仍非常大。

宁波协调这些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的原则,调整建设用地,保证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具体工作中,打破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组织规划师和建筑师同步设计,即做规划的同时进行援建项目的建筑设计,两者互动,加快推进了援建项目的建设。他们夜以继日30余次组织专题讨论,向县、市、省领导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经过2个多月的日夜奋战,青川县城总体规划于5月27日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紧接着,规划组成员马不停蹄,配合宁波规划院进行青川县城控规的编制。6月22日,控规顺利通过青川县组织的评审。

“三个月内完成一个县城规划,这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宁波市也是做不到的。”宁波后方和四川省、广元市一些专家为宁波指挥部创造的这一奇迹赞不绝口。不仅如此,乔庄县城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文化性也胜出一筹。专家的评价是“宁波援建项目的设计方案理念新,功能配套完善,风格风貌独特而有个性,文化含量高,安全性考虑充分。”据悉,青川县城总规和控规分别获得了四川省二等奖和三等奖。

总规和控规的确定让青川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正式吹响了冲锋号。

点评:灾后重建,规划先行,而后才能科学援建。面对青川县用地紧张这一突出矛盾,面对利益冲突的多头矛盾,宁波人仅用“安全”和“民生”4个字,即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并从时间上创造出了规划史上的一大奇迹。

乔庄河浴火:板房腾挪,青川县城涅槃重生的痛中之痛。青川县城的所有空地在地震后被一万多套板房全部占据,再次腾挪板房的地基几乎没有,老百姓无处安身,这一严重制约县城重建的瓶颈该怎样突破?

“毫无办法,除非将板房升上天去,挂在空中。”青川县曾有干部对县城重建的板房腾挪发出这样的感慨。

破解这一难题,宁波指挥部与青川县一道跨越式地走好了三步棋:小坝填河建板房;赶场崖劈山建板房;庄子坪跨河修桥建板房。虽然这三步迈得步履艰难甚至惊心动魄,但是却让青川县的灾后重建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2009年4月,宁波指挥部率先垂范,带头进行板房腾挪,将自己最先在加油站后建造的营地腾挪到地震断裂带小坝,为乔庄小学项目建设腾出地块。

为了让小坝安居工程迅速启动,宁波建工在紧挨着小坝的河边一个5米深百米长的大水沟里回填40680方土,用一个月时间建成400套板房,后来被青川建设单位称为“速度和质量的神话”,安置314户人家,腾出了人民医院、文化中心、小坝、万众两个安置小区的项目建设用地。小坝填河新建板房在青川县城重建的重重迷雾中撕开一道光亮的口子。

上坪在地震后成为青川最大的板房安置区,建有4000多套板房,安置12000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板房集中安置区,一度成为灾区最为壮观的景象。宁波援建的项目上坪安居小区、入城干道、乔庄高中、乔庄二小、幼儿园等多个重要援建项目积聚在这里,这里是青川县城的入口,城市形象提升、宁波援建出彩的地方,然而最大的难题——板房腾挪、管线的迁移和重新安装也积聚在这里,这道最为壮观的板房景观也是制约青川县城重建的最大障碍。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工期倒逼,大腾挪、快腾挪势在必行,青川县成立了板房腾挪组。宁波指挥部主动出击,从青川县建设规划局的电脑里拿出地形资料寻找空地,召集相关部门拿着图纸实地踏勘,只要发现一块空地,只要有一块地,哪怕能搭几十套板房,都要见缝插针,化整为零利用起来,立即组织相关单位连夜赶出设计图纸,然后进场施工。

最为艰辛的是赶场崖的板房搭建。没有水,车子从城里往上拉水进行施工;时间急,可这里有军队的规矩,晚上不让加班干;路况差,一辆车子进去被陷8个小时不能动弹,急得指挥部干部两只眼睛冒火;地质差,12间板房区两次移位,第一次在“7·16”前,地平刚做好,开裂移位了,指挥部将所有专家都请过来“会诊”,处方是将地平土层全部刮掉,深挖下降1.5米以后再做地平。第二次移位是“7·16”后,整个赶场崖移位,12间板房只有全部拆掉重建;工人苦,几张板子一搭,两头通天,就是建设工人的家,风雨不遮;造价高,每间板房在正常情况下的腾挪也就10000多元,而赶场崖的板房,每间造价达15000元左右。除了困难,也是优势:百姓可爱,赶场崖原属劳改管教之地,离县城远,生活不方便,但上坪板房区113户没讲条件,快速入住赶场崖,为乔庄高中项目的快速启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单位支持,青川县公安局集体搬起到赶场崖。赶场崖的板房腾挪数量虽然不多,但为后一步老百姓大规模腾挪到庄子坪做足了铺垫,为县城重建提速加快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庄子坪是青川县规划的产业园区,也是宁波指挥部最大的一个自选援建项目——产业援建的重头戏,项目前期基本完成,但是县城建设的板房腾挪确实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为求突破,青川县决定暂时将庄子坪用于板房腾挪,宁波指挥部原项目资金调整为县城建设板房腾挪,在庄子坪跨河架桥,修建了1500多套板房。

庄子坪板房区的建设,虽然给援建项目只腾掉了100多户人家,但是为县城重建突破板房腾挪瓶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整个县城建设腾挪出了建设空间。虽然庄子坪相距县城有6公里,干部上班、孩子上学存在诸多不便,但有了前面赶场崖的部分腾挪,群众心里接受能力已经有了。如今随着县城的中央基金项目以及自建联建项目的启动,百姓已经开始自觉接受腾挪到庄子坪。

为启动县城建设,宁波指挥部为青川县城腾挪板房4654套,新建板房2392套。确保了投资10亿元的19个县城援建项目在12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编辑:汪秋萍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困难重重的青川县城重建
2010-2-8 20:56:21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记者 熊芙蓉

当每个中国人自豪地炫耀我们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时,宁波人愤愤不平地说,错了,应该是“上下七千年”,这个声音源自于宁波的河姆渡。对于青川县城的援建,宁波发扬河姆渡先人敢于尝试的精神,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矗立起一座灾后重建的援建丰碑。

——题记

当立春的节点准时叩开虎年的大门时,青川县城乔庄没有丝毫的察觉。那林立转动的塔吊,钢花四射的焊接,机声隆隆的浇铸,来往穿梭的车辆,尘灰裹着汗水的援建干部和工人,把蜿蜒的乔庄河两岸弄了个热火朝天,昼夜不息。目之所及,开工的、结顶的、竣工的尽是宁波援建项目,一天一个样,乔庄河正在快速地改变着她昨日的容颜。

然而青川县城原址重建,考卷迟发九个月;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时间底线不容商量;建设用地紧张,近万套板房无处腾挪;刚刚掀起县城建设高潮,又遭受“7·16”洪魔洗劫。一个个堡垒,一道道难题,一批批困难史无前例地横亘在宁波援建指挥部面前。

乔庄河焦急:青川县城原址重建,宁波指挥部迟领考卷9个月,怎样保证在中央既定时间节点与四川其他灾区援建同时交卷?作为临阵指挥的司令部该发出怎样的号令?

正当青川县人民和浙江省人民按照青川县城搬迁到竹园的既定思路展开重建和援建的时候,2009年3月9日,青川县以及浙江省从非正式渠道得知青川县城将原址重建。青川县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宁波指挥部按县城原址重建做规划。犹如晴天一声霹雳,一石激起千层浪,最为着急的是宁波指挥部,因为这一决策意味着他们过去的工作思路将中断,重建棋局将重新布阵,重新谋划。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两大变化突如其来,青川县三年完成重建任务只有15个月,青川县压力空前,浙江指挥部压力空前,两方干部情绪高度紧张。援建青川县城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宁波指挥部头上,他们一方面感到使命光荣,他们的援建将会受到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密切关注,另一方面,他们很清楚青川的特殊情况和实际困难,他们将会面临怎么的处境。

15个月能建成一个新县城吗?三年援建任务能在15个月内完成吗?2010年9月前能兑现承诺吗?即便建成,那能是科学援建、科学重建吗?乔庄县城仅有的1.1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容纳下一个县城的基本功能?规划怎么做?就算宁波人有天大的本事,板房又往哪里腾?没有地,怎么搞建设?一时间怀疑、质疑、猜疑的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宁波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耳朵里听到的全是一个声音: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硬仗,谋略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希望,青川同胞的骨肉深情,宁波900万人民的重托,无论哪一方都不容许有丝毫的含糊。指挥长史济权昼夜紧绷着根根神经。

非常之时得有非常之为,既然常规已经被打破,那么只有打破常规来思考问题。经过几个夜晚的辗转反侧,史济权将自己的大胆决策拿到指挥部干部中讨论,汇报宁波后方后,形成了一致意见:调整指挥部内部机制,将宁波市指挥部干部与乔庄分指挥部干部整合,下设三个项目部,房建一部、房建二部、市政项目部;将垂直作业方式改为平行作业方式,即将原来的垂直作业顺序:拿出总规——根据总规制定详规——根据详规选址——根据选址设计——开工建设,改变为五个过程同步推进,对每个环节中出现的衔接问题,边做边改。宁波后方也鼎力支持,增派了技术力量和领导力量支援前方指挥部;选择了宁波最具实力的宁波建工、宁波建设、宁波交工、宁波市政4家国家级资质的工程建设企业参加援建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打好县城建设攻坚战,确保援建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教育企业以历史责任为重,看轻在青川建设工程的利润,后方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在青川建设工程的人员、机械、资金的投入力度。

点评:灾后重建是一个新命题,灾后援建更是一个新命题,因为他们受制因素更多。而青川县城重建的特殊性决定了宁波援建更具特殊性,能否克服重重制约因素,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援建任务,其实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关键时刻指挥官的胆识和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坪板房区的建设,虽然给援建项目只腾掉了100多户人家,但是为县城重建突破板房腾挪瓶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整个县城建设腾挪出了建设空间。虽然庄子坪相距县城有6公里,干部上班、孩子上学存在诸多不便,但有了前面赶场崖的部分腾挪,群众心里接受能力已经有了。如今随着县城的中央基金项目以及自建联建项目的启动,百姓已经开始自觉接受腾挪到庄子坪。
为启动县城建设,宁波指挥部为青川县城腾挪板房4654套,新建板房2392套。确保了投资10亿元的19个县城援建项目在12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点评:按照责任分工,地方政府负责三通一平,援建方负责建设。但是,像援建这样需多方配合的事业,若没有宁波人的大局意识和主人翁姿态,青川的重建可能真的无从下手!
乔庄河惊叹:项目确定晚、变动多,基础资料空白,项目前期工作又是一个个硬骨头,怎样在规定时间内确保项目开工?
2010年8月底完成所有援建任务,这是一个钢性的时间控制节点,不容更改。然而,每一个项目的混凝土养护期、检测期、桥梁的预压期都得按照技术要求留够时间,青川县城重建又极具特殊性,冷不丁就会冒出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让倒逼的时间节点成为泡影,所以倒逼的时间节点还必须留有余地。而留给宁波指挥部的建设时间不到一年,如何保证在施工单位最后的期限里进场施工,宁波指挥部如临大敌。
“逼急了,办法也就出来了。”宁波指挥部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互动倒逼机制。倒逼就是倒排工期,仅仅把倒逼的时间节点排在纸上,或者仅仅是指挥部自己倒逼自己是没用的,因为每一个项目的每个环节涉及的单位和个人很多,有业务主管部门、相关审批部门、青川县相关部门、项目业主等等,倒逼要与这些单位互动起来,形成互动倒逼,才是有效的倒逼。如何让倒逼的时间节点有效,在倒逼的时间内完成该完成的工作,宁波指挥部与青川县共同建立了“宁波援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指挥长亲自率领指挥部干部带着相关资料,行色匆匆脚步匆匆地跑主管部门,跑规划建设部门,跑青川县领导,逐个研究落实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统筹协调指挥部与测绘、设计、地质勘探等各参与单位互动,确保板房腾挪与地勘单位进场、地勘资料提交、设计出图、施工队伍进场之间的无缝衔接,做到整体设计、分段出图,成熟一个、提交一个、开工一个;反复向县里和各有关部门汇报沟通衔接,发扬蚂蝗精神,盯人、盯事、盯部门、盯完成时限,事不过夜。正是这样,他们确保了县城项目前期工作忙而不乱,快速、高效、有序地推进。
点评:一项重要工程的时间控制,往往用“倒排工期”,然而在青川的援建中,“倒排”是没用的,必须“倒逼”,时间逼人,形势逼人啊!何况逼自己也是没用的,还须“互动倒逼”。解读宁波援建,不得不为他们的精神和智慧所折服。
乔庄河感慨:宁波指挥部干部来自宁波市十一个县市区,来青川之前很多人彼此互不相识,参与援建的施工企业也是如此,来自四面八方的宁波人怎么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准军事化管理的浙江援建大军中,宁波指挥部以其独特的海军军服区别于其他指挥部,因此被人称为宁波“海军”。
“工作再难也难不倒援建干部的信心,困难再大也大不过援建干部的决心。”走进这支“海军”队伍,你会感觉到他们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为青川人造福,为宁波人争光”的信仰,他们“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我为家乡添光彩;奋力拼搏,苦干两年,我为第二故乡做贡献”的宗旨。深入宁波的援建工地,会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目标和作风。深入每一个宁波人的内心,你会发现,他们来到青川,不是为了政治,也不是为了任务,他们更多的是因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宁波这样一个全国文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宁波爱心城市的光荣传统。
2009年6月21日,是宁波指挥部县城建设打响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也是面临最巨大压力的时候。适逢我市大力宣扬红军精神和红军文化,指挥长史济权带着所有援建干部到广元红军文化园参观学习。“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当这幅红军标语映入眼帘的时候,史济权眼前豁然一亮,我们当前的援建工作不就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吗?于是他当场用手机记录下来,并在红军园现场组织援建干部朗诵背诵,作为援建攻坚的誓词。
“海军”与“红军”本质一脉,两厢融合相得益彰,这也许就是宁波在2009援建攻坚年的制胜法宝。
“援建是个新命题,青川和我们都未遇到过,时间这么紧急,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隧道终了,终会有阳光。”工作到了一定阶段,宁波人又在开始总结和反思。
点评:带着宁波“海军”的优良传统,结合广元红军精神,融合两地文化创造出新的信念,新的精神,新的文化,展示了宁波人民的真爱心、真本领、真性情,透射出浙江人民的深情大爱,谱写出一曲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就像“河姆渡”象征着汉民族一样,宁波援建青川县城的丰碑也是一座民族的丰碑。

采访后记:将这篇稿件画上句号之时,海地地震已经发生10多天,“救援障碍重重,淡水食物短缺,暴力横行,海地灾区哄抢食物,弱肉强食”这些残酷的字眼跃入眼帘,心中万分感慨,一方面为地震又将一个贫穷的国家再次撕裂而心痛,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有这样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海啸、雪灾、地震,世界灾难还在不停地发生,但愿这篇解读能抛砖引玉似地引起更多的人对社会秩序、人道主义以及其它方面更为深广的解读与思考,对灾后重建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编辑:苟小华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援建的河姆渡丰碑—解读困难重重的青川县城重建
2010-2-9 10:20:40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记者 熊芙蓉 文·图



宁波援建的小坝安置小区即将竣工

当每个中国人自豪地炫耀我们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时,宁波人愤愤不平地说,错了,应该是“上下七千年”,这个声音源自于宁波的河姆渡。对于青川县城的援建,宁波发扬河姆渡先人敢于尝试的精神,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矗立起一座灾后重建的援建丰碑。


——题记


当立春的节点准时叩开虎年的大门时,青川县城乔庄没有丝毫的察觉。那林立转动的塔吊,钢花四射的焊接,机声隆隆的浇铸,来往穿梭的车辆,尘灰裹着汗水的援建干部和工人,把蜿蜒的乔庄河两岸弄了个热火朝天,昼夜不息。目之所及,开工的、结顶的、竣工的尽是宁波援建项目,一天一个样,乔庄河正在快速地改变着她昨日的容颜。
然而青川县城原址重建,考卷迟发九个月;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时间底线不容商量;建设用地紧张,近万套板房无处腾挪;刚刚掀起县城建设高潮,又遭受“7·16”洪魔洗劫。一个个堡垒,一道道难题,一批批困难史无前例地横亘在宁波援建指挥部面前。
乔庄河焦急:青川县城原址重建,宁波指挥部迟领考卷9个月,怎样保证在中央既定时间节点与四川其他灾区援建同时交卷?作为临阵指挥的司令部该发出怎样的号令?
正当青川县人民和浙江省人民按照青川县城搬迁到竹园的既定思路展开重建和援建的时候,2009年3月9日,青川县以及浙江省从非正式渠道得知青川县城将原址重建。青川县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宁波指挥部按县城原址重建做规划。犹如晴天一声霹雳,一石激起千层浪,最为着急的是宁波指挥部,因为这一决策意味着他们过去的工作思路将中断,重建棋局将重新布阵,重新谋划。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两大变化突如其来,青川县三年完成重建任务只有15个月,青川县压力空前,浙江指挥部压力空前,两方干部情绪高度紧张。援建青川县城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宁波指挥部头上,他们一方面感到使命光荣,他们的援建将会受到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密切关注,另一方面,他们很清楚青川的特殊情况和实际困难,他们将会面临怎么的处境。
15个月能建成一个新县城吗?三年援建任务能在15个月内完成吗?2010年9月前能兑现承诺吗?即便建成,那能是科学援建、科学重建吗?乔庄县城仅有的1.1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容纳下一个县城的基本功能?规划怎么做?就算宁波人有天大的本事,板房又往哪里腾?没有地,怎么搞建设?一时间怀疑、质疑、猜疑的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宁波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耳朵里听到的全是一个声音: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硬仗,谋略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希望,青川同胞的骨肉深情,宁波900万人民的重托,无论哪一方都不容许有丝毫的含糊。指挥长史济权昼夜紧绷着根根神经。
非常之时得有非常之为,既然常规已经被打破,那么只有打破常规来思考问题。经过几个夜晚的辗转反侧,史济权将自己的大胆决策拿到指挥部干部中讨论,汇报宁波后方后,形成了一致意见:调整指挥部内部机制,将宁波市指挥部干部与乔庄分指挥部干部整合,下设三个项目部,房建一部、房建二部、市政项目部;将垂直作业方式改为平行作业方式,即将原来的垂直作业顺序:拿出总规——根据总规制定详规——根据详规选址——根据选址设计——开工建设,改变为五个过程同步推进,对每个环节中出现的衔接问题,边做边改。宁波后方也鼎力支持,增派了技术力量和领导力量支援前方指挥部;选择了宁波最具实力的宁波建工、宁波建设、宁波交工、宁波市政4家国家级资质的工程建设企业参加援建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打好县城建设攻坚战,确保援建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教育企业以历史责任为重,看轻在青川建设工程的利润,后方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在青川建设工程的人员、机械、资金的投入力度。
点评:灾后重建是一个新命题,灾后援建更是一个新命题,因为他们受制因素更多。而青川县城重建的特殊性决定了宁波援建更具特殊性,能否克服重重制约因素,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援建任务,其实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关键时刻指挥官的胆识和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庄河疑惑:乔庄镇由“中心镇”升级为“新县城”,这道特殊的规划“加法题”该怎么做?
青川县城重建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从“中心镇”的定位升级为“新县城”,除了原来规划中基础调查数据和地形地貌分析可以继承沿用以外,其他几乎都要从头做起。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做加法,这道“加法题”可不简单。县城乔庄规划区面积2.2平方公里,避开三条地震断裂带和三个变形体后,安全用地只有1.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青川县城的资源承载极其有限,规划必须从区域统筹的角度来提出人口与功能缩减的策略。
规划的难题还不止这些。规划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必须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商机制和谈判机制,即使如此,协调各方利益矛盾的难度仍非常大。
宁波协调这些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的原则,调整建设用地,保证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具体工作中,打破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组织规划师和建筑师同步设计,即做规划的同时进行援建项目的建筑设计,两者互动,加快推进了援建项目的建设。他们夜以继日30余次组织专题讨论,向县、市、省领导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经过2个多月的日夜奋战,青川县城总体规划于5月27日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紧接着,规划组成员马不停蹄,配合宁波规划院进行青川县城控规的编制。6月22日,控规顺利通过青川县组织的评审。
“三个月内完成一个县城规划,这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宁波市也是做不到的。”宁波后方和四川省、广元市一些专家为宁波指挥部创造的这一奇迹赞不绝口。不仅如此,乔庄县城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文化性也胜出一筹。专家的评价是“宁波援建项目的设计方案理念新,功能配套完善,风格风貌独特而有个性,文化含量高,安全性考虑充分。”据悉,青川县城总规和控规分别获得了四川省二等奖和三等奖。
总规和控规的确定让青川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正式吹响了冲锋号。
点评:灾后重建,规划先行,而后才能科学援建。面对青川县用地紧张这一突出矛盾,面对利益冲突的多头矛盾,宁波人仅用“安全”和“民生”4个字,即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并从时间上创造出了规划史上的一大奇迹。
乔庄河浴火:板房腾挪,青川县城涅槃重生的痛中之痛。青川县城的所有空地在地震后被一万多套板房全部占据,再次腾挪板房的地基几乎没有,老百姓无处安身,这一严重制约县城重建的瓶颈该怎样突破?
“毫无办法,除非将板房升上天去,挂在空中。”青川县曾有干部对县城重建的板房腾挪发出这样的感慨。
破解这一难题,宁波指挥部与青川县一道跨越式地走好了三步棋:小坝填河建板房;赶场崖劈山建板房;庄子坪跨河修桥建板房。虽然这三步迈得步履艰难甚至惊心动魄,但是却让青川县的灾后重建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2009年4月,宁波指挥部率先垂范,带头进行板房腾挪,将自己最先在加油站后建造的营地腾挪到地震断裂带小坝,为乔庄小学项目建设腾出地块。
为了让小坝安居工程迅速启动,宁波建工在紧挨着小坝的河边一个5米深百米长的大水沟里回填40680方土,用一个月时间建成400套板房,后来被青川建设单位称为“速度和质量的神话”,安置314户人家,腾出了人民医院、文化中心、小坝、万众两个安置小区的项目建设用地。小坝填河新建板房在青川县城重建的重重迷雾中撕开一道光亮的口子。
上坪在地震后成为青川最大的板房安置区,建有4000多套板房,安置12000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板房集中安置区,一度成为灾区最为壮观的景象。宁波援建的项目上坪安居小区、入城干道、乔庄高中、乔庄二小、幼儿园等多个重要援建项目积聚在这里,这里是青川县城的入口,城市形象提升、宁波援建出彩的地方,然而最大的难题——板房腾挪、管线的迁移和重新安装也积聚在这里,这道最为壮观的板房景观也是制约青川县城重建的最大障碍。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工期倒逼,大腾挪、快腾挪势在必行,青川县成立了板房腾挪组。宁波指挥部主动出击,从青川县建设规划局的电脑里拿出地形资料寻找空地,召集相关部门拿着图纸实地踏勘,只要发现一块空地,只要有一块地,哪怕能搭几十套板房,都要见缝插针,化整为零利用起来,立即组织相关单位连夜赶出设计图纸,然后进场施工。
最为艰辛的是赶场崖的板房搭建。没有水,车子从城里往上拉水进行施工;时间急,可这里有军队的规矩,晚上不让加班干;路况差,一辆车子进去被陷8个小时不能动弹,急得指挥部干部两只眼睛冒火;地质差,12间板房区两次移位,第一次在“7·16”前,地平刚做好,开裂移位了,指挥部将所有专家都请过来“会诊”,处方是将地平土层全部刮掉,深挖下降1.5米以后再做地平。第二次移位是“7·16”后,整个赶场崖移位,12间板房只有全部拆掉重建;工人苦,几张板子一搭,两头通天,就是建设工人的家,风雨不遮;造价高,每间板房在正常情况下的腾挪也就10000多元,而赶场崖的板房,每间造价达15000元左右。除了困难,也是优势:百姓可爱,赶场崖原属劳改管教之地,离县城远,生活不方便,但上坪板房区113户没讲条件,快速入住赶场崖,为乔庄高中项目的快速启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单位支持,青川县公安局集体搬起到赶场崖。赶场崖的板房腾挪数量虽然不多,但为后一步老百姓大规模腾挪到庄子坪做足了铺垫,为县城重建提速加快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庄子坪是青川县规划的产业园区,也是宁波指挥部最大的一个自选援建项目——产业援建的重头戏,项目前期基本完成,但是县城建设的板房腾挪确实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为求突破,青川县决定暂时将庄子坪用于板房腾挪,宁波指挥部原项目资金调整为县城建设板房腾挪,在庄子坪跨河架桥,修建了1500多套板房。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穷在深山有远亲”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10日 03时17分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作者:杨兆敏  


浙江、青川,两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几十年,这种差距让浙江援建者依稀看到从前的自己,带领这样的“穷亲戚”致富,“奇招迭出”并不难实现

“修好房子挣票子,养殖土鸡是条好路子。”标语各式各样,这是我感触最多的一条。

穿行在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青川县境内,马路边新盖房子的外墙上,它冷不丁地就蹦到眼前。

采访过援建青川的浙江人,已经知道其中饱含援建者对受灾地区的良苦用心:“不能让灾区群众住上别墅吃红薯。”

只要有钱,盖房子并不是件难事儿。在18个省市的全力支持下,四川的受灾农户,基本都能够在新建的漂亮房子里迎接虎年的到来。当然,有一部分,已经是在新房里过第二个春节。

住上新房容易,难的是尽早富起来,还得了贷款,过得上好日子。

所有援建省市都考虑到这个问题,都把“造血”功能的建设提前做了铺垫。建产业园,引进项目,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可具体到偏远地区,比如在青川,最远的乡镇到成都就得花9个小时车程。这样的地方,致富需要不同思路。

一条最新的消息显示,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去年首破万元大关,达10007元。这也是他们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并不是个资源大省,“七山两水一分田”,显而易见的空间逼仄。其援建的青川,是最穷的受灾县,更是“缺地”——“八山一水一分田”。

在这样的条件下,除了建“飞地产业园”外(详细报道请参见本报2月7日3版《“观念更新了,发展是迟早的”》),致富还得“靠山吃山”。

在种植方面,青川产茶,而且是没有污染、品质很好的茶叶,可惜的是制茶工艺落后。浙江可有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于是,在浙江人的帮助下,青川茶产业兴旺起来,“七佛贡茶”叫响了,并在2008年5月获得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在七佛贡茶生产遍布青川县32个乡镇。

养殖方面,四川是传统的养猪大省,浙江援建者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普及零排放的养殖方式,并一次投入几百万做基础建设。之后,还以“奖励代替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养猪。

当然,不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采取的都是“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或者两者之间再加上“专业合作社”。这些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去年浙江省农博会召开时,在免费安排给青川的6个展位中,共展出68个特色农产品,香辣蕨菜、香辣香菇、黑木耳、核桃肉等山里土货赢得了浙江消费者的青睐。短短几天,现货销售近200万元,订货销售突破1000万元。最关键的是,这些土特产已经进入浙江从省会到各个城市的大型超市销售。

“老百姓真正富起来,援建才是真正的赢家。”浙江、青川,两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几十年,这种差距让浙江援建者依稀看到从前的自己,带领这样的“穷亲戚”致富,“奇招迭出”并不难实现。

最关键的,过去的苦日子、曾经的贫穷,还让这些富起来的援建者深知“因地制宜”的重要,并提出“项目做得小”,建设原则为“投资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宽环境美”。

这些原则实实在在地落实了。在援建青川管庄镇中学校园项目时,原来设计了电子门,可当地经常停电,而且,如果出了故障,青川本地没有维修点。“停电、出故障时,总不能让孩子们翻门上学吧!”于是,大门很快就改成不漂亮但实用的普通铁栅栏门。

致富不是口号,援建不仅只是修路建房。青川人“穷在深山有人远亲”,“远亲”不仅贴心,而且自家山里的农民也已经富裕起来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川人,有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智慧集成”绘就新图景

【 2010-02-18 07:04 】 【来源: 四川日报 】


  □本报春节特别报道组2月17日发自青川

  2月17日,正月初四,地震极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蜿蜒的盘山公路两旁,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已经在初春绽放。

  和这幅新春图景相映照,震后青川也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春天。

  机械的轰鸣声、尘土飞扬的工地……杭州市对口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祖兴今天已经是第三次站在援建工地现场了。他的手上摊开着援建项目“地图”:在对口援建的浙江省帮助下,一栋栋崭新建筑和一个个塔吊林立的工地取代了昔日的废墟。

  农房新居大红的灯笼挂上房、喜庆春联挂贴上墙;沿街店铺张灯结彩,顾客盈门……祥和的景象让没能回家过年的浙江援建方工作人员喜上眉梢:百姓的笑容是援建最大的动力,今年春天,我们要给大伙儿一个不一样的青川。

  “春节,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没有停工,就为了早日完成援建任务,让灾区百姓过上好日子。”顺着王祖兴手指的方向,“智慧岛”浮现在记者眼前。这是浙江省援建青川县“体积”最大的项目,承载着青川的未来,因此被喻为“智慧岛”。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智慧岛”实际上是一个教育园区,青川中学、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青川县体育馆等都在岛上安营扎寨。

  王祖兴则说,一个教育园区能在一块荒地上拔地而起,本身就是四川与浙江的“智慧集成”。“智慧岛”教育园区选址竹园镇史家坝,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占地460亩,采用开放式网络状、绿化生态系统,以“一轴五核”的形式,形成共享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

  “智慧集成”的,不仅仅是一个“智慧岛”。5.6万多户农房基本入住,3万多户城镇房重建超过半数开工,浙江援建的40所学校、35个卫生院、7个社会福利中心等公益设施竣工使用,浙川工业园已落户企业10家、协议投资超过16亿元……正如红光乡东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所说:“浙江人民与青川人民一家亲,集体的智慧帮助青川加快发展,明天的青川将是一幅更美的图景。”


编辑: 陈浩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北大地新春新景新生机

2010年02月18日07:01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月17日,正月初四,广元青川依然忙碌。工地上,工人们的号子吼得声声响;农房内,村民们忙着传递搬新家的喜悦;遗址公园旁,农家乐的旅游“算盘”正在升温……新春新景,写照重建重现重生三幅生动画面:不一样的春天,不一样的生机。

  重建 浙川大道上的团年饭

  昨日中午,刚刚赶回青川县竹园镇的杭州市对口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祖兴,迫不及待地赶往工地。“在杭州呆了5天,心里一直惦记着没完工的浙川大道。”王祖兴说,这条全长8公里、从碑垭到黄沙坝的浙川大道,今年5月12日前将全线贯通,指挥部全体人员只能分4批回家团年。

  汽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掩映在大山深处的浙川大道建设工地。“刚刚完成6号桥桥梁板架设,工人们正在兴头上。”王祖兴站在路基上,向大家扬了扬提在手上的雪菜和黄鱼,“专门从杭州带来的,今晚做顿地道的杭州菜,犒劳你们。”

  “公路要赶在地震两周年前完工,哪有时间回去过年哦!”家就在300多公里外的重庆,负责浙川大道滨江路段的副总工程师刘涛,今年却没能挤出时间回家团年。可刘涛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节前,妻子带着3岁的儿子坐着长途大巴来到重建工地,一家三口选择了特别的团年方式。“和留下来的30多位工友一起团年,挺好的。”抱起儿子刘潇冰,刘涛满脸幸福,“公路穿越山岭,是山区受灾百姓通向城镇的阳光大道,更是一条致富大道,这顿集体团年饭很有意义。”

  重现 一户农房的新光景

  “震后重生家园更美丽,东河口村幸存者感恩***!”拐进红光乡东河口村,醒目的标语立即映入眼帘。这是村副主任何应波专门为春节写的,已经在他的新家前挂了4天了。

  何应波的新房就在安置点入口处。“大年初一,青川县文化馆馆长段雪朝来到咱村,要给全村340户人照张全家福,我家就是背景。”何应波说,在外打工搞过装修,算得上是村里的“专业人才”,他家的新房自然成了村里的“样板房”。

  记者看到,村民们新建的住房,果然和何应波的房子一个样。何应波说,就在段雪朝举起相机的瞬间,他突然想到要写条标语,于是立即叫停了已经摆好造型的村民们,冲回房间,铺开了红纸。“我要让所有路过的人都看到,我们永远感恩。”

  何应波是地地道道的东河口人,在这里出生、上学、娶妻生子。地震发生时,他从房顶跳下,抱着小梨树幸免遇难,可家却被夷为平地。“在我孤苦无助时,是解放军送来了吃的和穿的;在我无家可归时,是党和政府帮我建起了新房。”去年9月,何应波重建的110平方米的新房竣工,一家三口又像从前一样住进了新家。也在这个月,他把19岁的儿子送去南京军分区当兵。他说要让儿子记住,“最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我们。”

  儿子走了,何应波更忙了,他每天在村里蹿上蹿下,帮百姓盖房子、设计装修。“白天忙别人的活,晚上才做自家的事。”妻子说,家里的17级楼梯,何应波用了11个晚上才做好,到了春节家才像个家。

  何应波说,每当站在村口,看着村民们的新房一户户拔地而起,他最开心。“感觉以前的日子又回来了!”

  重生 从村民到景民的盘算

  2009年7月16日,泥石流把红光乡村民王均成快要完工的房子冲垮了,仅隔5个月,漂亮的新房又在原地重生了。

  王均成执意要在同一个地方建房子,是因为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步行到他家仅需2分钟。“重生,不仅要重建新房,还要继续快乐的生活。”王均成相信,由村民变景民,地震遗址公园将给他未来的新生活增添色彩。

  地震发生时,王均成在陕西打工。父亲王天才是位老乡党委书记,幸存后第一时间站出来组建了临时党支部。第三天,王均成赶回老家,加入了这个“战斗小组”。2008年9月,东河口遗址公园开建,青川县旅游局多次到公园周边走访农户,调查旅游产业发展。王均成敏锐地意识到,旅游业将改变村民的生活。“离遗址公园近的农户完全可以依托新建的住房开办农家乐。”于是,他带头把自家的住房变成了农家乐。

  站在遗址公园入口处,放眼望去是一片崭新的农房。王均成说,农房重建已经铺就了受灾百姓的一条重生路。这个依山而建的东河口村正打着旅游“算盘”:村民变景民,家家建新房,户户都致富。

  <引题>=

  <副题>=

  <图像>=@E:\cb\2010\02\18\sc021804.files\images\sc021804_4_trs.jpg

  <图片作者>=

  <图片说明>=村民们悬挂标语表达感激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灾区群众外出务工高峰渐至
2010-2-20 21:39:1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2月20日电(黄毅 王生伟) “别挤、别挤,一个一个慢慢来。”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六,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客运服务公司板房售票站旅客云集,大年还未过完,这里的城乡群众早早赶来买票外出务工。

刚刚排队从售票口买走车票的乔庄初中教师鲜开炳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正月间买票总是让人头疼,所幸他的儿子在较近的广元工作,这条线路的车票还不是很紧张。

“咋这么快就没有去成都的票了?”“去成都的票已经卖到2月23号正月初十了。”鲜老师刚走,售票口一旅客同售票员一问一答。当班售票员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一下午开始,青川客运公司就开窗售票,连续6天,每天从青川发往成都的车次近10趟,但每天的票都是早早售空。按平均每辆车准载29人计算,少说已经卖了1400张开往成都的票。这中间除去探亲过年的、旅游的、返校的、赶回成都上班的,剩下的几乎都是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占到70%以上。

据了解,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去往对口援建青川灾区的浙江省。2009年,浙江省在青川县开展了一系列“地震灾区手牵手就业援助活动”,为青川县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并帮助12200余名青川群众到浙江就业,使浙川两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青川客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正月初八一过,青川将会迎来外出务工客流高峰,届时往成都的车票会更加紧张,不过青川公司已经同所属的广运集团取得联系,已经做好了增加车次、增开售票窗口等应急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灾区群众外出务工高峰渐至
2010-2-20 21:39:1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2月20日电(黄毅 王生伟) “别挤、别挤,一个一个慢慢来。”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六,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客运服务公司板房售票站旅客云集,大年还未过完,这里的城乡群众早早赶来买票外出务工。

刚刚排队从售票口买走车票的乔庄初中教师鲜开炳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正月间买票总是让人头疼,所幸他的儿子在较近的广元工作,这条线路的车票还不是很紧张。

“咋这么快就没有去成都的票了?”“去成都的票已经卖到2月23号正月初十了。”鲜老师刚走,售票口一旅客同售票员一问一答。当班售票员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一下午开始,青川客运公司就开窗售票,连续6天,每天从青川发往成都的车次近10趟,但每天的票都是早早售空。按平均每辆车准载29人计算,少说已经卖了1400张开往成都的票。这中间除去探亲过年的、旅游的、返校的、赶回成都上班的,剩下的几乎都是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占到70%以上。

据了解,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去往对口援建青川灾区的浙江省。2009年,浙江省在青川县开展了一系列“地震灾区手牵手就业援助活动”,为青川县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并帮助12200余名青川群众到浙江就业,使浙川两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青川客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正月初八一过,青川将会迎来外出务工客流高峰,届时往成都的车票会更加紧张,不过青川公司已经同所属的广运集团取得联系,已经做好了增加车次、增开售票窗口等应急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已分四批向联盟媒体发送约1.3万条用工信息
一条招工信息引来400应聘电话 让电话热得发烫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年02月27日 09:08   【大 中 小】 【打印】
  中国宁波网讯 听说四川地震灾区3月2日要举行“春季千人外出务工”现场招聘会,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立即组织本市的6家规模企业,准备赴青川招工,带去近千个一线技工岗位。得知这一信息后,本报迅速与同属媒体招工联盟的《成都商报》、成都全搜索网取得了联系,并将企业的招工信息发至这两家媒体,得到了积极支持。

  至此,本报已分四批向国内媒体发送了约1.3万条的用工信息,为宁波企业与中西部务工者搭建了招聘桥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条招工信息

  让奥克斯电话热得发烫

  本月23日,武汉晚报为跨省招工设置的“用工情报站”发布了奥克斯要招用700名一线技工的岗位信息。为吸引湖北籍技工及大学毕业生加盟,这家公司开出了2300元底薪的待遇,并称有免费的住宿和工作餐。

  招工信息发布后,立即吸引了湖北籍务工人员和职技校毕业生的眼球,纷纷通过电话表达要到这家公司务工的意愿。一时间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电话热得发烫,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这几天接了约400个应聘电话,估计部分务工者会于近期到企业应聘。媒体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负责招聘工作的晁先生对记者说。

  本报牵线搭桥

  有望引来百名山西矿工

  我市企业急招山西“万人务工团”消息,同样引起了各地媒体的高度关注。《扬州时报》前日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宁波企业青睐煤矿工人的理由:具有吃苦耐劳、勤奋朴素的品质,就业稳定性、安全意识都很高,并且转达了甬企招用矿工的急切心情以及开出的工资待遇。

  在有关媒体的帮助下,记者与山西临汾从事劳务输出的郭先生取得了联系,为急需招用100名矿工的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牵线搭桥。郭先生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企业需要,他一定尽力而为,保证让他们满意。目前,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正抓紧与郭先生进行接洽,必要时派员到山西挑选工人。

  高薪编藤工

  受到外地务工者追捧

  前天,《武汉晚报》的“用工情报站”报道了宁波一些企业高薪招聘的消息,对宁波佳信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以5000元高薪招聘100名熟练编藤工的信息尤感兴趣,将该公司的用工信息悉数发布。

  “效果真不错,不少湖北、四川的务工者打来电话,要求加盟公司。”该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佟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有的应聘者是当地的农民,因家乡盛产竹子,都有编箩筐的技能,与编藤工有相通之处,只要经过培训,很快能上岗,成为熟练工人。所以,我们记下了这些应聘者的电话,待排出培训计划,再与他们取得联系。

  宁波日报记者汤碧琴周 骥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刘夏妍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七十九次特大地震 2010年02月28日 10:56 人民网

1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卷1《周语》)

2 公元前70年6月1日(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汉书·五行志》)

3 143年10月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甘肃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后汉书·五行志》)

4 180年秋(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后汉书·五行志》)

5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N,112.8°E)M71/2(震中烈度Ⅹ)“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魏书》卷112《灵征志》)

6 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34.6°N,105.6°E)M≥7(震中烈度≥Ⅸ)“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庐舍崩坏殆尽,压死官吏以下四十(千)余人,殷殷有声,仍连震不止。”(《旧唐书》卷8《玄宗纪》)“时天水地震,陵迁于谷,城夏于隍。公谋去故绛,制造新邑。”(《山右石刻丛编》卷七《大唐故宣威将军守右武卫中郎将陇西董君墓志铭》)

7 814年4月6日(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四川西昌一带(27.9°N,102.2°E)M7(震中烈度Ⅸ)“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震方止,压死者百余人。”(《旧唐书》卷37《五行志》)“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压死百余人,地陷者三十里。”(《新唐书》卷35《五行志》)

8 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内蒙古包头西北(40.8°N,109.8°E)M7“十月辛已,京师地震,河西、天德、灵、夏尤甚,戌卒坏压死者数千人。”(《旧唐书》卷37《五行志》)“十月辛已,上都及振武、河西、天德、灵武、盐、夏等州皆震,坏庐舍,压死数十(千)人。”(《新唐书》卷35《五行志》)

9 1038年1月15日(宋仁宗景右()四年十二月二日)山西定襄、忻州(38.4°N,112.9°E)M71/4(震中烈度Ⅹ)“先是京师地震,直使馆叶清臣上疏曰:'……乃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师地震,移刻止。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坏庐寺、杀人畜,凡十之六。大河以东,弥千五百里而及都下,诚大异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

10 1125年9月6日(宋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甘肃兰州一带(36.1°N,103.7°E)M7(震中烈度Ⅸ)地震“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陷数百家,仓库俱没。河东诸郡或震裂。”(《宋书》卷67《五行志》)

11 1216年3月24日(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马湖(28.4°N,103.8°E)M7(震中烈度Ⅸ)“二月辛亥,东西川地大震四日。”(《宋书》卷67《五行志》)“甲子,又震。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宋书》卷39《宁宗志》)

12 1303年9月25日(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辛卯)山西赵城、洪洞(36.3°N,111.7°E)M8(震中烈度Ⅺ)“八月辛卯夕,地震,太原、平阳尤甚,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平阳赵城县范宣义郇堡徙十余里。太原徐沟、祁县及汾州平遥、介休、西河、孝义等县地震成渠,泉涌黑沙。汾州北城陷,长一里,东城陷七十余步。”(《元史》卷50《五行志》》)“八月辛卯,初夜地震,汾晋尤甚,涌堆阜,裂沟渠,坏墙屋,压人畜,死者无数。延、庆次之,安西又次之,余尚未闻也。至今月余。犹若乘舟车,然间复一动”。(《勤斋集》卷4《杂著·地震问答》乾隆翰林院抄本)“大德柒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平阳路倒塌房舍七分,塌死人肆拾柒万伍千八百。”(元大德十一年《河伯将军为记》木牌)“大德癸卯秋八月六日,河东地震,压死者二十余万人。吉乡为轻,屋之存者什三、四。”(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三0)“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地震,县人死者三千六百三十六名口,伤者三千三百九十名口,头畜死者五百二十,房屋倒塌二万四千六百间,公廨倒塌殆尽,地涌黑沙与水不止。”(康熙《平遥县志》卷下)“考元之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路一境房屋尽皆塌坏,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震频频不止,直至十一年乃定。”(康熙三十四年《重修三圣楼记》)

13 1352年4月26日(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丁丑)甘肃会宁东南(35.6°N,105.3°E)M7“闰三月丁丑,陕西地震,庄浪、定西、静宁、会州尤甚,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有不见其踪者。”(《元史》卷51《五行志》》)

14 1411年10月8日(明永乐九年九月十二日,藏历第七绕回()阴铁兔年九月十一日)西藏当雄西南一带(30.1°N,90.5°E)M8(震中烈度Ⅹ-Ⅺ)“约半夜时分发生强烈地震,黎明时发生比前更大的地震。许多房屋倒塌,经堂东门墙壁倒塌五至六度长,门窗亦倒,旧依怙殿门前经书倒下约五十捆,金顶下塌一大块墙壁;正中的供奉品亦倒下来。此时佛仍在背诵经文,并令念经之僧众迁居室外。十五日又发生大地震,托其恩泽,幸无大损失。其他地区灾害严重,出现山岩塌落、湖崩等现象;有的村庄被埋入地下,平地出现大裂缝,众多人畜死亡,损失惊人。”(《达隆白教传》页117)

15 1500年1月13日(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云南宜良(24.9°N,103.1°E)M≥7(震中烈度≥Ⅸ)“冬地震,有声如雷,从西南方起,自子时至亥时连震二十余次。衙门、城铺、寺庙、民房摇倒几尽,打死压伤男女无数。嗣后或一日一震,旬日一震、半月一震、一月一震,经四年方止。”(康熙《宜良县志》卷2)“弘治十二年冬,宜良县地震,自西南来如雷,民居尽圮。压死以万计,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宁。”(隆庆六年修万历四年刊本《云南通志》卷17)

16 1501年1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陕西朝邑(34.8°N,110.1°E)M7(震中烈度Ⅸ)“陕西延安、庆阳二府、潼关等卫、同、华等州,咸阳、长安等县,是日至次日地皆震,有声如雷。而朝邑县尤甚,自是日至十七日频震不已,摇倒城垣楼橹;损坏官民庐舍共五千四百余间,压死男妇一百六十人,头畜死者甚众;……”(《弘治实录》卷170)“……据本府朝邑县申,……将本县城楼、垛口,并各衙门仓监等房,及既()县军民房屋,震摇倒塌,共五千四百八十五间,压死大小男女一百七十多口,压伤九十四名口,死头畜三百九十一头只。……汛流震开裂缝,长约一二丈、四五丈者,涌出溢流,良久方止;蔡家堡、严伯村等,四处涌出,几流成河。”(《马端肃公奏议》卷7)

17 1515年6月27日(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云南永胜西北(36.7°N,100.7°E)M73/4(震中烈度Ⅹ)“云南地震,逾月不止,或日至二、三十震,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坏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正德实录》卷125)

18 1536年3月29日(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四川西昌北(28.1°N,102.2°E)M71/2(震中烈度Ⅹ)“二月二十八日丑时建昌卫地震,声吼如雷数阵。本都司并建前二卫大小衙门、官厅宅舍、监房仓库、内外军民房舍、墙垣、门壁、城楼、垛口、城门俱各倒塌顷(倾)塞,压毙……内外屯镇乡村、军民客商人等,死伤不计其数。自二十八日以后至二十九日,时常震动有声,间有地裂涌水,陷下三、四、五尺者。卫城内外,似若浮块,山崩石裂,军民惊惶。又据宁番卫申称,同日地震,房屋墙垣倒塌无存,压死……。”(嘉靖二十年抄本《四川总志》卷16)

19 1548年9月22日(明嘉靖二十七年八月癸丑)渤海(38.0°N,121.0°E)M7“癸丑,京师及辽东广宁卫,山东登州府同日地震。”(《嘉靖实录》卷339) 1556年2月2日(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陕西华县(34.5°N,109.7°E)M81/4(震中烈度Ⅺ)“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县、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河渭大泛,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十二月二十二日晡时,……而地在在皆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堕于水穴而复出者,有堕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高下尽〖改〗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万人。”(隆庆六年修光绪重刊本《华州志》卷10)

20 1561年8月4日(明嘉靖四十年六月壬申)宁夏中卫东(37.5°N,106.2°E)M71/4(震中烈度Ⅸ-Ⅹ)“壬申,山西太原,大同等府,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等处各地震有声,宁、固尤甚,城垣、墩台、房屋皆摇塌。地裂涌出黑黄沙水,压死军人无算,坏广武、红寺等城、兰州、庄浪天鼓鸣。”(《嘉靖实录》卷498)

21 1588年8月9日(明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十八日)云南建水曲溪(24.0°N,102.8°E)M≥7(震中烈度≥Ⅸ)“闰六月十八日,临安通海、曲江同日地震,有声如雷,山木摧裂,河水噎流,通海倾城垣,仆公署、民居,压者甚众,曲江尤甚。”(天启五年抄本《滇志》卷31)

22 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甲申)渤海 (38.5°N,120.0°E)M7“辽阳、开原、广宁等卫俱震,地裂涌水,三日乃止,宣府,蓟镇等处俱震,次日复震。蒲州池塘无风波,涌溢三四尺。”(《万历实录》卷313)

23 1600年9月29日(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壬辰)广东南澳(23.5°N,117.2°E)M7(震中烈度Ⅸ)“八月二十二日戍时地震,响声如雷。又二十三日戍时地震,澳城官舍民房倾倒,压死陈二、黄森、张德、妇女吴氏等六命。”(《续文献通考》卷221)

24 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乙酉)福建泉州海外(24.7°N,119.0°E)M71/2“夜,浙、直、福建地震。兴化尤甚,坏城舍,数夕而止。”(《国榷》卷七九)“十一月初九日夜,福宁地大震如雷,山谷响应;寿宁县地震。是年饥。是日,福州、兴化、建宁、松溪、寿宁同日地震。福州大震有声,夜不止,墙垣多颓。兴化地大震,自南而北,树木皆摇有声,城圮数处,屋倾无数,洋尾、柯地、利港水利田皆裂,中出黑沙,作硫磺臭,池水皆涸。初十夜,地又震。”(道光九年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271)

25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海南琼山(23.5°N,117.2°E)M7(震中烈度Ⅸ)“五月二十八日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地裂水沙涌出,南湖水深三尺,田地陷没者不可胜纪。调塘等都田沉成海,计若干顷。二十九日午时复大震,以后不时震响不止。”(清康熙抄本《琼山县志》卷12)

26 1609年7月12日(明万历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肃酒泉红崖堡(39.2°N,99.0°E)M71/4(震中烈度Ⅹ)“辛酉,甘肃地震,红崖、清水等堡军民压死者八百四十余人,边墩摇损凡八百七十里。东关地裂,南山一带崩,讨来等河绝流数日。”(《万历实录》卷459)

27 1622年10月25日(明天启二年九月甲寅)宁夏固原北(36.5°N,106.3°E)M7(震中烈度Ⅸ-Ⅹ)“陕西固原州星陨如雨。平凉、隆德等县,镇戎、平虏等所,马刚、双峰等堡地震如翻(),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震塌一万一千八百余间,牲畜塌死一万六千余只,男妇塌死一万二千余名口。”(《天启实录》卷26)

28 1626年6月28日(明天启六年六月丙子)山西灵丘(39.4°N,114.2°E)M7(震中烈度Ⅸ)“六月丙子,大同地震数十,死伤惨甚。灵丘昼夜数震,月余方止,城郭庐舍并摧,压死人民无算。”(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5)

29 1652年7月13日(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弥渡南(25.5°N,100.6°E)M7(震中烈度Ⅸ+)“蒙化地大震,地中若万马奔驰,尘雾障天。夜复大雨,雷电交作,民舍尽塌,压死三千余人。地裂涌出黑水,鳅鳝结聚,不知何来。震时河水俱乾,年余乃止。”(清康熙《云南通志》卷28)

30 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丙寅)甘肃天水南(34.3°N,105.5°E)M8(震中烈度Ⅺ)“丙寅,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汉中府属地震,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清世祖实录》卷84) 1642-1654年(明崇祯十年至永乐八年,藏历第十一绕回阴水马年至阳水马年)西藏洛隆西北(30.8°N,95.6°E)M≥7(震中烈度≥Ⅸ)

31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甲申)山东郯城(34.8°N,118.5°E)M81/2(震中烈度≥Ⅺ)“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督抚入告者,北直、山东、浙江、江苏、河南五省而已。闻之入都者,山西、陕西、江西、福建、湖广诸省同时并震。大都天下皆然,远者或未及知,史册所未有。”(宣统二年《客舍偶闻》页四)“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消化为乌有。……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时死尸遍于四野,不能殓葬者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远,难以俱载。”(康熙《郯城县志》卷9)

32 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河北三河平谷(40.0°N,117.0°E)M8(震中烈度Ⅺ)“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初刻,京师地震……是夜连震3次,平地坼开数丈,得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官民震伤不可胜计,至有全家覆没者。二十九日午刻又大震,八月初一日子时复震如前,自后时时簸荡,十三日震二次。……二十五日晚又大震二次。……积尸如山,莫可辨认。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有李总兵者携眷八十七口进都,宿馆驿,俱陷没,止存三口。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关,三河地方平沉为河。环绕帝都连震一月,举朝震惊。”(清《三冈识略》卷8)

33 1683年11月22日(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山西原平附近(38.7°N,112.7°E)M7(震中烈度Ⅸ)“十月初五日,山西巡抚穆尔赛疏报,太原府属地震,凡十五州县,而岱(代)州,崞县,繁峙为甚。崞县城陷地中。毁庐舍凡六万余间,与丁末山东,已末京师之灾相似。”(清乾隆《池北偶谈·谈异》卷22)

34 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山西临汾(36.0°N,110.5°E)M73/4(震中烈度Ⅹ)“检查平阳府地震原卷,当时被灾共二十八州县,内被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压毙人民五万二千六百余名。”(钦差刑部侍郎那彦宝奏摺,嘉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35 1709年10月14日(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37.4°N,105.3°E)M71/2(震中烈度Ⅸ-Ⅹ)“九月十二日辰时固原,宁夏等处地震伤人,中卫尤甚。河南各堡平地水溢鱼游,推出大石有合抱者,井水激射高出数尺,压死男妇二千余口。是日震动无常,人率露栖,年余始定。”(宣统《甘肃新通志》卷2)

36 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南(35.0°N,105.3°E)M71/2(震中烈度Ⅹ)“夏五月廿一日地大震,山崩。城北笔架山(县北里许)一峰崩覆没。城内东北隅平地裂陷,黄沙、黑水涌出,南乡尤甚,土山多崩。城乡压杀老幼男女共四万有奇。”(乾隆《通渭县志》卷1)

37 1725年8月1日(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四川康定(30.0°N,101.9°E)M7(震中烈度Ⅸ)“六月二十三日申时,打箭炉地忽然大震,将喇嘛官员住居衙门、买卖人等并蛮人住居房屋、楼房俱行摇塌,一间无存。被房楼压死买卖民人并蛮人,十分压死七八分。再,宣慰司桑结、驿丞俞殿宣、料理钱粮事务效力之南部县典史徐中()宵,俱被所塌房楼压死。”(署川陕总督岳锺琪奏摺雍正三年七月十三日)

38 1733年8月2日(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云南东川紫牛坡(26.3°N,103.1°E)M73/4(震中烈度Ⅹ)“小江一区,居治之西隅,南通碧谷坝,西南通汤丹厂,尤称甚焉。山谷纷扬,土石翻飞,崖岸◆堕,陵阜分错,而沿山道途,多阻绝不通。最可悯者,禾苗沃若,畦塍纵横破裂,渐就枯槁耳。……阿旺小营土阜居人数家,地震推其房址于前一里许,房舍瓜蔬果木竹篱,无纤毫参差。宛如未动。……木树郎两岸山颓断流,沙石汇阻三日,水溢溃决田亩,冲蚀禾稼,而沟洫寸裂,无复旧形。……而碧谷、阿旺、小江皆倚山为居,山崩石裂,故致毙者四十余人,视他处独惨。……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深浅,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田中裂纹,直横不一,断续不绝,…汤丹厂…入山采矿之曹()硐,深入数里。一有动摇,碛叠沙挤难保其不死亡也。厂数百硐,硐千百砂丁,一硐有七十三尖。尖者各商取矿之路经由,每尖至少不下十四、五人,即一硐中,而幸出者盖少矣。”(清雍正《东川府志》卷2)

39 1739年1月3日(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宁夏平罗银川间(38.8°N,106.5°E)M8(震中烈度Ⅹ+) “宁夏府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戍时陡然地震,竟如簸箕上下两簸。瞬息之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男妇人口奔跑不及,被压大半。……城垣四面塌摞,仅存基址。其满城房屋,亦同时一齐俱倒,官兵被压死者一千数百名。且平地裂成大缝,长数十丈不等,宽或数寸或一二尺不等。地中黑水带沙上涌,亦有陷入而死者。城垣亦俱塌摞,且城根低陷尺许。……每昼夜震动三五次。其宁城北面一百六十余里至宝丰县,西南四十余里至平羌堡,南面、东面俱二、三十里之村庄,其被震程度与宁城相类。此外受伤稍轻。查平罗、新渠、宝丰三县,洪广一营,平羌一堡,阖城房屋亦倒塌无存。而平罗、新渠、宝丰等处,平地裂缝,涌出黑水更甚,或深三五尺,七八尺不等。民人被压而死者已多,尤被溺、被冻而死者,亦复不少,城垣亦大半倒塌。”(川陕总督查郎阿奏摺乾隆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40 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四川康定南(29.9°N,102.0°E)M71/4(震中烈度≥Ⅹ) “川省地震,人家房屋墙垣倒塌者不一其处。……山崩和,壅塞泸河,断流十日。至五月十六日,泸水忽决,高数十丈,一涌而下,沿河居民悉漂以去。嘉定府城西南临水,冲塌数百丈,……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至湖北宜昌势始渐平,舟船遇之,无不立覆。……其时地震,川南尤甚,打箭炉及建昌等处数月不止,官舍民庐俱倒塌,被火延烧无一存者,至八月之后,始获宁居。”(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4)

41 1786年6月10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四川泸定得妥(29.4°N,102.2°E)M≥7[见上] 1789年6月7日(清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云南华宁(31.0°N,102.9°E)M7(震中烈度Ⅸ+)“五月与通海同时地震,坏屋舍,伤人畜,矣渎村倾入湖中。”(嘉庆四年《临安府志》卷17)

42 1792年8月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台湾嘉义(23.6°N,120.6°E)M7(震中烈度Ⅸ)“嘉城地大震,店屋、民房倒坏,而继之火,一城惶恐无措,民房烧毁过半,死者百余人。”(清·陈国英《台湾采访册》卷39)

43 1799年8月27日(清嘉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云南石屏宝秀(23.8°N,102.4°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七日子时初刻地震起,至子正止,又自丑刻至寅刻,连震数次,申刻又大震一次。所有城垣、庙宇、官署、民房、监狱、仓廒,多有塌倒,人口亦多伤毙。”(云南总督富纲奏摺 嘉庆四年八月初五日)

44 1806年6月11日(清嘉庆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藏历第十三绕回火虎年四月二十五日)西藏错那西北(28.2°N,91.8°E)M71/2(震中烈度Ⅹ)“……为宗属各地空前未有之巨灾,因摇动甚烈,柱折梁倾者甚多,今后宗府难以居住。德珠日顶寺之大殿、佛堂、库房、僧舍等坍塌损坏者尤多。”(隆子宗宗堆呈噶履禀帖)

45 1812年3月8日(清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新疆尼勒克东(43.7°N,83.5°E)M8(震中烈度Ⅺ)“伊犁地震,厄鲁特游牧衮佐特哈、胡吉尔泰(台)、齐木库尔图等处山裂四处,长二十里至六十里不等,宽五、六里不等,深高十余丈至二十丈不等,压毙蒙古人四十七名,遣犯十一名,……。”(松 筠《新疆识略》卷10 道光元年刊本)

46 1816年12月8日(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四川炉霍(31.4°N,100.7°E)M71/2(震中烈度Ⅹ)“十月二十日丑时,章谷一带地震,喇嘛寺及各房屋猝遭倒塌,压毙汉、番男、妇大小人口甚多。……共压毙汉、番大男妇并大喇嘛一千八百一十六名口,小男女、小喇嘛一千三十八名口。”(云南总督常明奏摺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47 1830年6月12日(清道光十年闰四月二十二日)河北磁县(36.4°N,114.3°E)M71/2(震中烈度Ⅹ)“京畿三辅北方广轮千余里,同日地震。其尤甚者,则直隶之磁州、河南之临漳县等处,……房屋倒塌殆尽,人物压毙无算。又平地圻裂,有水从内涌出,其色黑白不等。水尽继之以沙,沙尽继之以寒气。男号女泣,惨若万状。”(给事中刘光三奏摺 道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48 1833年8月2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藏历第十四绕回阴水蛇年七月十二日)西藏聂拉木(28.3°N,85.5°E)M8(震中烈度≥Ⅹ)“七月十二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此间聂拉木地区以及地区以及尼泊尔境内,连续发生地震,致使税卡官邸,差民百姓住房等遭到极大破坏,坍塌倾圮无遗。”(西藏聂拉木税官禀噶厦文(藏文) 七月廿六日)

49 1833年9月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云南嵩明杨林一带(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已刻,昆明等十余县同时地大震,坍塌瓦草房八万三四千间,压毙男妇六千七百余口。午未二时又震,至夜又震数次。八月、九月或三四日或五六日又震十余次。富民等数十州县提举同时亦震,间有损伤房屋人口,……嵩明房屋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尤甚。宜良损伤房屋人口。”(《云南通志》卷22 民国三十八年刊本)

50 1842年6月11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新疆巴里坤附近(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五月初三日卯时,猛然地震,一刻之间,满汉两城、文武大小衙署及兵房、仓库等处,同时被震。其中有全行压塌者,城垣城楼,并商民百姓房屋,率皆塌损歪斜,……。”(伊犁参赞大臣庆昌录副奏摺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

51 1846年8月4日(清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黄海(33.5°N,122.0°E)M7(震中烈度无考)“道光丙午六月十三日。时加寅,江、浙等处地震,屋瓦横飞,居民狂奔,呐喊之声,山鸣谷应。”(《续当湖外志》卷6 光绪元年刊本)

52 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四川西昌、普格间(27.7°N,102.4°E)M71/2(震中烈度Ⅹ)“八月初七日夜,西昌县城内地震。屋宇倒塌,压毙官民,……城内城外及各乡场,除外来客民被压身死者不计外,共计灾户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家,灾民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名口,倒塌居民瓦屋、草房二万六千一百六间,压毙男妇二万六百五十二名口。”(四川总督徐泽醇奏折 道光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53 1867年12月18日(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25.3°N,121.8°E)M7(震中烈度无考)“在基隆,第一次感到震动是在上午九时四十分,延续了三十秒钟。海关前的地面上有一些裂缝。市镇内大部分房屋震塌。有许多人被压在废墟下面。”(《字林西报》(英文)

54 1868年1月4日) 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30.0°N,99.1°E)M71/4(震中烈度Ⅹ)“三月十一日突然地震,后被火灾,……汉番军民喇嘛等约毙一千有奇。惟东面只震四十余里,南西北三面皆震一、二百里,二、三百里不等。震后复火,番民均被压烧过半,纷纷搬移如蚁。”(清·恒 保《公余随笔》卷3 同治刻本)

55 1871年6月(清同治十年五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铁羊年五月)西藏错那、洛扎一带(28.0°N,91.5°E)M71/2(震中烈度Ⅹ)“今年地震灾情严重,房屋全倒,人畜物品亦全埋于地下。宗、寺院、百姓处境悲惨,因此无法支应差务。”(西藏错那宗呈噶厦文(藏文)铁羊年)

56 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乙酉)甘肃武都南(33.2°N,104.7°E)M8(震中烈度Ⅺ)“十二日寅时地大震,南山崩塌,冲压西南城垣数十丈,居民二百余家。城中突起土阜,周二里许。各处山飞石走,地裂水出,杀九千八百八十一人,弥月不息。”(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卷19)

57 1883年10月(清光绪九年九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水羊年九月)西藏普兰(30.2°N,81.2°E)M7(震中烈度Ⅸ)“九月普兰和噶尔通等地遭到空前大地震,宗府、溪卡房屋倒塌,……从噶尔通废墟土石中挖出之粮、物、死牲畜皮等,……”(西藏噶厦批复(藏文) 木猴年八月十二日)

58 1887年12月16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云南石屏(23.7°N,102.5°E)M7(震中烈度Ⅸ+)“冬十一月初二日,石屏地大震,声如雷鸣,自远而2近。城垣崩颓,房屋倾圮过半,压死老幼男妇二千余人。”(光绪《云南通志》卷4)

59 1888年6月13日(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初四日)渤海湾(38.5°N,119.0°E)M71/2(震中烈度无考)“直隶永平府迁安县城东北隅,有塔……五月初四日地大震动,塔遂倾塌,压坏塔旁寺屋及附近各住房,且有人口受伤者。”(《申报》光绪十四年戊子六月十五日)

60 1893年8月29日(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四川道孚乾宁(30.6°N,101.5°E)M7(震中烈度Ⅸ)“七月十八日黎明时,噶达惠远寺一带发生地震。该寺楼上、下共一千四百余间房屋倒塌,六十五名喇嘛死亡,九十八名喇嘛受伤。受震区域东至中谷,西到恰坝石,共约三百余方里范围,汉、藏民人房屋共倒塌约四百幢,死亡二百二十八人,受伤一百三十三人。”(驻藏邦办大臣奎焕致摄政第穆咨文(藏文) 光绪十九年)

61 1895年7月5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新疆塔什库尔干(37.7°N,75.1°E)M7(震中烈度Ⅸ)“旧堡基址、垛口均经损毁,四面倒缺两处,长三四丈不等。并坏炮台三座。其余营房、局屋、粮仓,坍塌无存。军装、粮料多被压坏。堡内及附近各庄民房,倾倒不少。”(新疆巡抚陶模录副奏片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62 1896年3月(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阳火猴年二月)四川石渠洛须(32.5°N,98.0°E)M7(震中烈度Ⅸ)“火猴年二月,一场可怖之地震,使寺庙、经堂、佛像以及僧俗人等尽陷地下。”(昌都基巧、寺庙拉让等呈西藏诸噶伦文(藏文))

63 1902年8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新疆阿图什北(39.9°N,76.2°E)M81/4(震中烈度>Ⅹ)“八月二十二号,即华历七月十九日,新疆喀什噶尔地震甚厉,民屋塌倒,城镇毁伤,灾区甚广,人民之被压死者约千余名,附近亚士颠村压毙四百人,吕宜林死二十人。”(《汇报》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月三十日)

64 1902年11月2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台湾台东东北海中(23.0°N,121.5°E)M71/4(震中烈度无考)“十五时三分在台东发生地震,全岛有感。稍显著地震。”(西村传三《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台湾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

65 1904年8月30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四川道孚(31.0°N,101.1°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日、三十日、八月初二日三次地震成灾,坍塌居民房屋多间。该处灵雀寺殿宇,并衙寨道坞均多震塌,计压毙汉、番居民、寺内喇嘛共四百多人。”(四川总督锡良奏片 光绪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66 1906年12月23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新疆沙湾西(43.5°N,85.0°E)M7.7(震中烈度Ⅹ)“计县属博罗通古地方,震倒民房五百二十间,压毙男女一百零五名,灾民二百五十四名,震塌渠岸十余里。又石厂子地方,震倒民房六百八十间,压毙男女六十七名,灾民三百四十四名。又庄浪庙地方,震倒民房三百四十二间,压毙男女四十六名,灾民二百四二十九名,震塌渠岸三十余里。又牛圈子地方,震倒民房三百七十八间,压毙男女二十六名,灾民二百一十九名。又附近数里之大塘地方,震倒民房一百零八间,压毙男女四十一名,灾民四十六名。被灾各户,或全家覆毙,或仅存老幼,即残喘幸延,亦压覆数时,受伤甚重。”(甘肃新疆巡抚联魁奏片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67 1908年8月20日西藏奇林湖(32.0°N,89.0°E)M7(震中烈度无考)68 1909年4月15日(清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五日)台湾台北附近(25.0°N,121.5°E)M7.3(震中烈度无考)“全岛有感,台北州及新竹州北部,死九人,伤五十一人。住房全坏一百二十二户,半坏二百五十二户,破损七百九十八户,烧毁一户。”(西村传三《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台湾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

69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海原地震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发生时山崩土走,有住室随山移出二三里。灾区有的一间窑洞压死100多人;有的村庄300多口人在山崩时同葬一穴。死者陈尸百里,伤者遍地哀嚎,野狗群出吃人,灾民情景惨不忍睹。

70 1927年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古浪县城夷为平地。甘肃某天主教堂,一修女怀抱四名孤儿埋于屋瓦中,蒲登波罗克大主教称之“世界末日将要来临”!

71 1932年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北纬39.7度,东经97.0度)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这次“稀有大震”,令各国科学家众说纷纭;昌马,这个地图上都找不见的地名,成为地震学者关注的中心。

72 1933年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震前该地异象迭出:犬哭羊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1933年10月9日19时,地震湖崩溃,洪水倾湖溃出,霹雳震山,尘雾障天,造成下游严重水灾,仅灌县境内捞获的尸体就有4000多具。叠溪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水灾,共使2万多人死亡。

73 1950年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北纬28.5度,东经96.0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强震使世界各国的地震记录仪纷纷出格,美国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日本,而日本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美国。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几百名喇嘛和尼姑深埋寺院的瓦砾之下。一位在印度境内的英国茶叶种植园主说地震“听起来就像高速火车通过隧道”。成千上万惊恐的印度人喊着“老天爷发话啦,老天爷发话啦”逃奔旷野。

74 1966年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37度21分,东经114度55分)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37度32分,东经115度03分)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中国总理周恩来三赴震区,百姓的苦难使他落泪,他指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预报系统。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75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北纬24.0度,东经102.7度)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强,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鱼惊,墙缝喷水,骡马伤人。当时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正紧锣密鼓筹备,强震猝然而至。地震发生时,极震区内,村寨房屋尽毁,地面或裂或陷。中国总理周恩来于除夕之夜召见青年地震预报工作者,号召“地震预报问题你们要好好攻关”。

76 1975年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北纬40度39分,东经122度48分)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死亡1328人,重伤4292人。经济损失8.1亿元。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77 1976年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1公里,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的预报过程极为复杂。海城地震发生后,京、津、唐地区是否还有大震的问题在地震界引起争论,一批地震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监视一直持续到唐山地震发生之前。中央政府最终没有得到来自国家地震局方面提供的短期临震预报意见,以致唐山市最终没有预防。然而,河北省青龙县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了预防措施,取得了为世界瞩目的防震减灾效果。唐山地震是数十万蒙难者的巨大悲剧,也是地震工作者终生的创痛。

78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北纬22.9度,东经100.1度)、耿马(北纬23度23分,东经99度36分)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由于本次地震和12年前的唐山地震一样发生在中国的“龙年”,又由于1988年中国灾祸频仍,使一些中国人加剧了对“龙年”的恐惧。但科学家们关心的是,这个地震是否标志着中国20世纪末一个新的地震高潮期的到来?

79 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据国家地震台网重新核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7.8级。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长蒋巨峰:地震灾区重建房 5月前全部完成2010年03月09日07:31


 地震灾区目前的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如何?两年期限将至是否能够如期完成目标?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北京两会上透露,目前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9月份前可以完成项目建设和投资的85%,5月底前剩余的一小部分重建房屋将全部完成。

  蒋巨峰介绍,重建工作中还有3座县城和两个标志性的镇正在建设,现在看进展都不错,唯一需要提到的是青川县城。青川县城原计划外搬,后来考虑多方面因素和群众的意愿,原地易址重建。由于确定的时间比较晚,工期很紧,但居民的住房问题不大。

【作者:秦鸿雁 来源: 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汪升兰)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外媒体聚焦四川今天与未来

2010-03-09  


  百余名记者参加四川团媒体开放日——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胡敏方小虎

  3月8日上午,京城瑞雪纷飞。四川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的第四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吸引了72家中外媒体的134名记者前来采访。

  细心的代表发现,到会记者的人数几乎与四川代表团代表总人数相当。争着举手抢话筒的除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外,还有操着不太流利汉语的路透社、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塔斯社、美联社、日本读卖新闻、美国彭博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10多家外国媒体的记者。灾后恢复重建、藏区民生改善、成渝经济区、选举法……一个个热点话题,让会场气氛持续升温——

  【聚焦·灾后恢复重建】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能基本完成吗?

  □基本完成既是量的规定也是质的规定□青川县城重建工期延长不会影响居民住房和学校进度

  人民日报记者问,“两年基本完成”是什么概念?面临灾后恢复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双重繁重任务,四川是否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蒋巨峰代表说,灾后恢复重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必须以规划为龙头。“两年”是从2008年9月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台时起,计算到今年9月底。

  一般讲的基本完成,是指完成80%左右。我们确定的“基本完成”,一方面是量的规定性:到9月底,项目和投资完成85%以上。一方面是质的规定性:灾区老百姓感受怎么样,群众的生活条件、生产环境是不是基本恢复了,社会各界认不认可。

  从“量”上来讲,目前进度没有太大问题,到年底计划完成投资90%以上、项目92%以上。我们主要是强调三大安全,一是质量安全。进度要服从质量,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二是施工安全。三是资金安全。这是救命的钱,是为老百姓长远生计筹措的钱,必须严加管理,严肃纪律。

  从“质”上来讲,我们确定了民生优先的原则。原核定需重建的农房去年底已全部完工,目前少量在建的是后来在余震中受损的。城镇永久性住房重建5月底能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完工86.1%,医疗卫生机构已完工78.6%,年底前都能基本完成。38个需要重建的城镇都在建设之中,5个已经建成。到9月底以前,北川、汶川、青川县城和映秀镇、汉旺镇,都能形成主体框架、具备基本功能。

  由于青川老县城存在地质断裂带和滑坡体,新县城选在老县城附近原来安置群众的板房区重建,所以涉及这部分群众的二次搬迁,工作量较大、工期相对会比较长。但居民住房和学校等的建设进度不会有太大问题。

  此外,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到9月底基本功能可以恢复。生态修复不仅要靠人力,还要靠自然的力量,需要更长的时间。铁路等重大项目的重建也需要更长时间。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问,如何增强俄罗斯与四川不仅在灾后重建时期而且也包括今后时期的合作?

  魏宏代表说,在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阶段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世界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地区的人民、工商界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给予支持和帮助,四川人民将永远记在心里。我们已经通过渠道表达了希望俄罗斯在四川成都设立领事馆的愿望,以帮助双方进一步加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今年9月前后,四川将召开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加强国际社会对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研究,也希望俄罗斯媒体及有关方面参加,探讨进一步合作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泽民赴川检查指导绍兴援建工作


绍兴网  2010年03月04日 17:00:35 







任泽民在马永良等陪同下站上关庄防洪堤远眺对面关庄中、小学

    本网四川青川讯  3月3日至4日,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泽民率领省监察厅、发改委、建设厅、审计厅等相关部门领导一行,赴川检查指导浙江省援建工作,并实地察看绍兴市援建工程,看望慰问我市援建人员。

    在关庄镇,任泽民走上防洪堤远眺对面关庄中、小学校,并听取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马永良有关援建工作的汇报。当听到关庄防洪堤在去年“7•16”特大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为当地新增了400亩左右可建设用地时,他高兴地对绍兴市这种集防汛、围田、交通、景观功能为一体的科学援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希望绍兴进一步创新经验,确保又好又快地完成援建任务。

    在川期间,任泽民一行沿途察看了关庄新桥、安居小区、卫生院、场镇立面改造、长毛兔种兔培育中心及永久性重建农房等已建和在建援建项目,还实地踏看了已建成的大院乡民族学校、凉水镇凉华村和在建的青川地震博物馆。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记者 徐勇 编辑: 寿鸥迎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位嘉兴教师今赴青川支教
他们的行囊里装了各种教育资料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10年03月04日 16:04:46   

本报讯 今天中午,市区清河中学的两位教师和王江泾镇中学的一位教师一起,出发前往杭州和其他支教老师会合后,将去四川青川支教一个学期。

青川房石九年制学校对于很多关心地震灾区的嘉兴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房石镇在大地震中损失惨重。2008年12月24日,由我市援建的房石九年制学校及卫生院项目正式开工。去年8月份,我省开始挑选优秀教师前往该校支教,平湖当湖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胡志正去年率先前往灾区,出色地完成了支教任务。今年,南湖区发出援建支教通知后,清河中学的老师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经过挑选,最后,清河中学师资发展部主任、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李卿和优秀***员于国华光荣入选。与此同时,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学的孟国民也成为同批支教的优秀教师。

李卿昨天告诉记者,清河中学的教师队伍有着支教的光荣传统,屠强华老师曾去青藏高原支教,梅勤铭老师曾去新疆和田支教,而校长李新浩也曾去四川广元支教。老师们都认为支教既是对自身教学质量的肯定,也是对崇高师德的锻炼和提升。李卿和孟国民支教的是初中语文,于国华支教的是数学,预计在今年7月返回。

李卿说他们都明白支教生活必定是清苦的,大家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事先已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教育现状和孩子的需求,所以在他们的行囊里除了随身生活物品之外,还装着各种教育资料、心理辅导书籍及办公物品。因为有位朋友是《语文报》的记者,李卿还为自己支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和老师争取到了每人一份《语文报》,作为自己带去的礼物。


来源:南湖晚报    作者:N晚报记者 沈爱君    编辑:鲁赟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建处处显“环保”“低碳”援建成亮点2010-03-12 14:13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李京枝 万忆

关键字:低碳,苏河,低排放

小到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大到美观低耗的永久性住房。根据绍兴有特色,当地有基础,百姓有需求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恢复重建了长毛兔、种猪、黄羊、土鸡、核桃等一批特色产业。
  四川新闻网青川3月12日讯(徐勇 记者 李京枝 万忆)小到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大到美观低耗的永久性住房。3月12日记者获悉,在地震灾区青川的重建过程中,“低碳”二字无不贯穿其中,低碳技术、低碳住房、低碳农业相继纷纷出现在灾区重建之中,成为绍兴援建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低碳”现今已成为地方及至全国“两会”的热门词,“如何低碳”是今年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创建低碳社会”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绍兴援建方在充分体现科学援建、高效援建、规范援建、廉洁援建的同时,还处处体现“低碳”援建,为建设“低碳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在灾后永久性农房重建方面力推“低碳建筑”。绍兴设计了温哥华式全木结构、侨爱家园式钢木结构和川北风貌式砖木结构三种形式的永久性农房,供受灾群众选择建造。现今所涉及的关庄、凉水、大院、茅坝和苏河两镇三乡8211户(套)永久性农房重建已全部完成,其中有5139户(套)建造了抗震能力强、成本低、建造快、设计美观的钢木结构和全木结构永久性农房,户均减少用砖2.5万匹,节约资金3万余元,总计节约资金1.5亿元,节约标煤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万吨。

  其次,在产业恢复重建方面发展“低碳农业”。根据绍兴有特色,当地有基础,百姓有需求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恢复重建了长毛兔、种猪、黄羊、土鸡、核桃等一批特色产业。这些产业全都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在基地+农户+沼气池的模式下,实现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产业”。截止目前,已建成长毛兔良种培育中心和长毛兔养殖小区,种兔从2009年5月12日起入笼,从绍兴引进的种兔“白雪公主”、“白中王”已在青川成功产下子兔。另外,凯歌PIC种猪扩繁场也已引进种猪;黄羊养殖已达2000余只;土鸡引进共计5万余羽;核桃种植共达5000余亩。

  再次,在援建项目配套设施方面应用“低碳技术”。为节省传统能源,绍兴在当地积极采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目前,在学校、卫生院、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中共计配套使用了255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1500余盏节能照明灯;在场镇立面改造中共计配套使用了13盏太阳能路灯;在水厂建设上也因地制宜选择了能满足重力自流条件的溪水做为水源,以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新民网编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