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机播撒44吨种子 为受灾青川重披绿装

2010-03-12


本报讯(记者徐洁莹)市民们义务植树忙,飞机也没闲着。为了尽快恢复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我省将采用飞播造林的方式,近日将首先在青川地区播撒44吨马尾松、油松等植物种子,全面恢复青川地区20万亩受灾植被。据了解,这是地震之后我省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森林植被恢复工程,也是西南地区6年来首次进行大规模的飞播造林。

据了解,此次飞播造林的树种主要是马尾松和油松。“刚刚地震之后,由于坍塌的山体土质松动,不适宜立刻进行植树造林,而经过一年的自然沉淀,现在正值造林的最佳时机。”

负责此次飞播造林的西华通用航空公司总经理李大军介绍,这次飞播造林将于近日正式启动,两架飞机计划用30天完成青川20万亩的植被恢复。任务中,要通过飞机播撒44吨植物种子,覆盖青川受灾最严重的山体。预计要飞60个架次完成这次任务。如果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则要几年才能播种完这20万亩。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力援助青川:灾区百名村干部宁波取“致富经”2010年03月14日19:05 中国广播网
  





  百名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启动

  中广网宁波3月14日消息(记者刘发丁 杜金明)3月14日上午,来自四川省青川县地震灾区的60名致富带头人齐聚宁波,他们作为第一批学员将在宁波接受为期8天的培训。而来宁波取“致富经”的第二批学员60人也将在近日到达。

  青川县受灾比较严重的乔庄镇、黄坪乡、瓦砾乡和茶坝乡是宁波对口援建的四个乡镇。宁波市重点帮助四个乡镇发展医疗、教育、贸易、农业、林业、旅游业等,提高城镇(乡)管理技术水平和当地劳动力素质,并着手开展内容为“甬川携手 智力倍增”工程计划。百名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就是其中重要一项。

  宁波市扶贫办主任周健告诉记者,百名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将组织青川县乔庄镇等4个乡镇、28个村的致富带头人120人到宁波培训。培训采用讲座、实地考察与结对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介绍宁波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新一轮“三农”改革情况,考察宁海土鸡养殖技术和市场发展模式,以及学习优质白茶种植等高效生态农业新产品种植技术。此外,培训期间学员还将参观宁波有关产业基地、农业企业。

  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支书刘德斌是第一期参加培训的致富带头人,他告诉记者,他们村原来以养猪和种植木耳为主,在大地震中,养猪场和木耳基地全部被摧毁。目前,在宁波援建人员的帮助下,他们村的养猪规模已经恢复到原来的70%,除此之外他们还建了养兔场。刘德斌说,一定要把握住这次培训的机会,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回张家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四川两地联袂共建白龙湖水产园区
2010年03月14日  中国水产养殖网 

  “对青川白龙湖水产帮扶,就是鼓励库区人民发展水产业的信心。”3月11日,在白龙湖放养鱼苗投放现场,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说,“明年5月,园区内的1200名养殖户将平均增收2万元。”

    白龙湖水产园区总面积有68000亩,是青川县农业五大园区之一,也是“5·12”地震后水产业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之一。灾后重建中,该县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指导,与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联合,按照“适度规模,提升档次”的原则,高起点、高规格、大力打造白龙湖水产休闲渔业,力争把青川打造成“西部地区优质水产品之乡”。

    据悉,为建好白龙湖水产园区,青川县投入中央资金1000万元建设园区内网箱、堤坝等,浙江省注入援建资金160万元购买团头舫、鲤鱼、鲫鱼、银鱼卵等鱼种,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以前我们养鱼都是各养各的,品种也很单一,不知道啥叫有机鱼。”沙州镇唐家湾养殖户王明权说,“在浙江省的援建下,我们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不但解决了销路问题,还能提高养殖技术,多品种养殖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每个养殖户每年至少增收2万多元。”

    据了解,园区建成后,白龙湖水产园区有机鱼暂养箱、观赏鱼网箱等将达到4500箱、水产品总量将达到2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沙州、营盘、姚渡、木鱼、骑马5个乡镇群众将受益。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树造林为灾区添绿


绍兴网  2010年03月13日 10:47:05 





本网四川青川讯  昨日是我国第32个植树节,在地震灾区一线的我省援建干部与当地百姓一起在凉水镇植下了五十余棵“爱心树”、“同心树”、“友谊树”、“平安树”、“幸福树”,为灾区增添一抹绿色。

阳光下,凉水防洪堤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植树现场。大伙身穿迷彩服,三五成群,挥动着手中的铁铲,给树苗盖上一层层肥土,并浇上一桶桶甘泉。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记者 徐勇 编辑: 寿鸥迎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广元书记:震区重建不存在形象工程
2010/3/12/18:13 来源:新浪
    今年两会,财政预算公开引起代表委员热议,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委书记罗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非常赞成预算公开,让财政在阳光下运行。

    灾后重建

    几乎没有涉及休闲项目

    记者:现在距2008年“5·12”汶川地震快两年了,广元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灾后重建进展如何?

    罗强:现在灾后重建进展非常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我们要用2年时间完成受灾地区的基本重建,也就是今年9月基本完成重建。去年年底,一位联合国的灾后重建专家来广元考察,他做了30多年的灾后重建工作,他说第一次看到这么迅速的重建,简直是个奇迹。

    当然,重建工作量非常大。我非常感谢对我们进行援建的浙江、黑龙江等兄弟省份。这些在四川支援的兄弟省份的城市为每一座灾区城市付出了非常多的辛劳。所以在这次两会上,我提出了从国家层面对我们所有援建干部进行表彰的建议。

    记者:两年,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重建工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保证不出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呢?

    罗强:重建的项目根本不会存在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我举个例子,这次重建项目,几乎没有涉及广场等休闲项目。我们已经明确,首先要建的是百姓生活的必须项目,比如房子、学校、医院、道路。因为百姓现在最急需的就是这些,我们把老百姓的生活打理好就是最大的政绩。

    工程质量,每个项目都有专人保证。比如建房,我们在一些地震高发地段,全部采用抗震性非常好的木质结构的房屋,这部分房屋大约占重建房屋的五分之一。

    记者:现在已经进入灾后重建的收尾阶段,我曾经采访四川省一位官员,他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资金,是这样吗?

    罗强:最大的困难,我觉得也不是资金。我想的是,当我们的硬件设施建好了以后,我们的软件设施如何完善的问题。我们的学校盖好了,但是没有教师,我们有医院了,但是没有很好的医生,各项事业的人才还很缺乏,所以我希望在这方面国家能够给一些特殊政策。

    心理变化

    地震后灾区百姓更懂得感恩

    记者:你觉得和震前相比,地震灾区人们心理上有了哪些变化?

    罗强:我觉得,经历了这次地震我们震区的百姓都更加懂得了感恩,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们。在我们的极重灾区的青川县马鹿乡有群孩子,在地震后他们自己制作了写有“你们辛苦了”、“感谢您”等感恩牌,为前来灾区的志愿者、援建人员加油、示谢,表达灾区人民的感恩之心。

    记者:除了感恩之外,那种失去家、失去亲人的伤痛现在淡化很多了吧。

    罗强:我想每一位失去亲人的百姓都需要一些时间来抚平伤痛。但是我们震区的人民是非常坚强的,我看到他们内心中的乐观、坚韧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也是我们灾区干部再辛苦也不怕的动力之源。

    预算公开

政府咋花钱,民众理应监督

    记者:今年两会,财政预算公开引起代表委员热议,你怎么看?

    罗强:预算公开,我个人是非常赞成的。财政本身是纳税人的钱,政府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民众当然应该监督,也就是财政在阳光下运行。

    记者:但在公开过程中,政府部门很可能不是完全公开。

    罗强:对,很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人大代表想查预算的账本,但财政收支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东西,如果代表不是十分了解,很可能只是简单的看一看,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看不出来。

    记者:这种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罗强:相关部门应出台规定,第一个是公开的标准和程度,所有地方全部按这个标准来执行。第二个是如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监督查账,政府部门应派专人帮助、接待,确保监督的权利可以有效得到执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更多农家女上好学

时间: 2010-03-12 08:11:59 来源: 经济日报 

关键词: 刘玉芬 女儿 农家女 春蕾 学校  
内容摘要: 来自农村的刘玉芬委员没上过一天学,却建起了一所收养孤女的“春蕾学校”,把107个“女儿”送进了课堂。刘玉芬委员是河北省邢台县南市屯村人,心灵手巧的她从扎笤帚做起,先后办起石墨厂、树脂公司、轧钢公司,创建了河北春蕾集团。

  来自农村的刘玉芬委员没上过一天学,却建起了一所收养孤女的“春蕾学校”,把107个“女儿”送进了课堂。刘玉芬委员也被她的“女儿”们亲切地称为“春蕾妈妈”。

  刘玉芬委员是河北省邢台县南市屯村人,心灵手巧的她从扎笤帚做起,先后办起石墨厂、树脂公司、轧钢公司,创建了河北春蕾集团。

  1996年,邢台地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带着钱物去赈灾的刘玉芬,带回了31个在灾害中失去了父母的女孩。为了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刘玉芬投资86万元建起了“春蕾学校”。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刘玉芬又把来自青川中学的100个孩子接到了邢台上学。

  截至2009年底,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1989年发起实施的专门资助女孩的“春蕾计划”累计筹集资金9亿多元,捐建900多所春蕾学校,资助200多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对40余万女童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09年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刘玉芬委员说,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温暖着孩子们的心,“让更多的农村女娃和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上好学,我也要尽我的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奋战六十天 大干促大变

  
  
浙江省援建指挥长会议隆重召开



3月1日上午,浙江省援建指挥长会议在县援建大会议室召开。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谈月明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援建工作。

会议由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克主持。

副市长、县委书记吴连奇就今年的灾后重建和当前工作作了强调。浙江省援建指挥部领导赵克、周华富、潘晓波、蔡刚、朱永斌出席会议。浙江省38个市、县的指挥长及省指挥部全体援建干部参加会议。青川县领导王生跃、杨剑等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参观了宁波了宁波援建的上坪安居小桥、青川县人民医院、一号桥和乔庄小学建设工地,真切感受了“宁波速度”和“宁波效率”。

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谈月明深刻剖析了青川灾后重建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并对青川目前的工作现状进行了纵横比较,谈月明说:“无论从今年面临的工作任务、时间要求,还是与周边省、市的发展差距相比,却需要我们必须急起来、紧起来、快起来。”谈月明要求:全体援建干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背水一点,做到八个抓落实。即:集中精力抓落实、瞄准项目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加快环境整治抓落实、加快民生项目推进抓落实、加快党建工作抓落实、加快转变工作风抓落实。此外,谈月明还就舆论宣传、安全稳定、投资控制、统计工作、竣工结算、移交接管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谈月明要求全体援建干部要学习再勤奋一点、工作再扎实一点、锻炼再强化一点、关怀再增多一点、管理再严格一点,自始自终树立良好形象,努力实现“奋战六十天,大干促大变”。紧紧围绕目标30亿,抓住“五六七”,夺取新胜利。

会上,副市长、县委书记吴连奇对广大援建干部为青川灾后重建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表示感谢。吴连奇特别强调了今年灾后重建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安排部署了今年所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即农村集镇建设,风貌巩固,医院、学校、卫生院的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板房拆除、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

赵克对如何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全面推进青川灾后重建工作提出要求,他说:“落实会议精神,关键在于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抓落实。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聚精会神,把握时间节点,不懈怠、不推诿、不拖拉、不折不扣的贯彻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奋战六十天,大干促大变’,夺取援建工作新进展。落实会议精神,关键在于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抓落实。落实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勇于亮剑,创新办法抓落实。当前,我们面临的工作的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发扬亮剑精神,不断的努力创新,善于总结提高,就能抓住重点,打准突破口,拿出新措施,走出新路子,变压力为动力,夺取援建工作新突破。落实会议精神,关键在于依靠当地,形成合力抓落实。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加强联系、加强对接、加强协调,努力形成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合力抓,抓合力,努力夺取援建工作新胜利。”(柳桂华)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后恢复重建必须科学援建
湖州市对口支援马鹿乡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李全明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夺取“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第一阶段斗争胜利后,及时做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调动20个省市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支援四川、甘肃、陕西灾区恢复重建,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建立和谐社会、强国富民的坚定信念。
  浙江省接受党和国家赋予对口支援极重灾区青川县恢复重建的历史使命,把援建青川灾后重建工作摆在全省首位,五千万浙江人民心系灾区,省委书记赵洪祝更是明确提出:要把青川县当成自己的一个县来建设,要把青川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湖州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对口支援青川县马鹿乡、楼子乡、七佛乡恢复重建,市委市政要求援建前线指挥部,把认真为灾区百姓办实事、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援建工作首位,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扶持灾区经济长效增长的援建目标,把科学援建工作的基本思想贯穿始终。目前湖州市已基本完成两年援建任务,各援建项目已见成效。
  四川省18个县(市)灾区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145.75亿元,累计开工2.82万个,其中大部分项目是全额重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如学校、医院、桥梁道路、水利、电力等。这样大规模、大投入的对口支援灾区重建工作,没有任何模式和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统一的物质形态及产业援建量化标准,参与援建的各省市根据灾区不同的实际情况,边干边摸索,不断提升援建意识。通过这次援建,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认真总结灾后恢复重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结合灾区的民生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结合自然灾害的特点,从长远意义上探索灾后恢复重建的科学指导性。科学来源于探索,真理来源于实践。

    灾后重建必须突出科学规划的唯一性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灾区房屋、道桥、水电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所以科学规划在重建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仅以青川县为例,该县山地面积占88.3%,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居住分散,耕地和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很有限,农房、学校、乡镇卫生院等基本上是原址重建,道路和桥梁基本上属于修复,重建项目占用新征地很少。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害特点主要是地质性破坏,山体垮塌、岩层疏松、破裂、变形移位等,龙门山三条断裂带穿过青川县境内,使该县安全居住用地匮缺,如新县城重建用地只有1.1平方公里。在这样的地质灾害状况下,必须靠科学规划实施援建项目,否则就会给灾区百姓留下后患。
  在实践中,我们特别强调科学规划的指导性和重要性,把前期科学规划作为援建的龙头,不管援建任务三年或两年完成,时间不是唯一性,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的唯一性。物质形态的项目可以从工期管理上实行控制性手段按时完成,但是没有科学规划,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怎样做到科学规划,这是一个包含很多因素的重建新课题,比如农房重建在青川县所占比重很大,全县有6万多农房重建,湖州援建的马鹿、楼子、七佛三乡有4270户农房重建。由于历史的原因,灾前当地农房的建筑质量很差,最关键的是没有配套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必须靠科学规划把供水、排水、粪便、垃圾、绿化、照明、道路、防洪堤坝、户外娱乐设施等在农房重建中统筹解决,必须通过选址、集中安置、配套设施等环节落实科学规划。
  由于农房重建是补贴类项目,在实施科学规划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农户的切身利益,除了要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外,科学规划重建农房必须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农房宅基地使用的科学规划,必须以集中安置为主,以安全居住空间为主,以靠近交通便利的公路为主;同时,把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居住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对集中安置点的农房科学规划、设计,必须既要结合当地民俗,又要结合永久性住房的科学建筑理念,要参照国外抗震性能良好的房屋结构。
  三是要从为农户节省建房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着眼,把农房补贴资金更好地用于基础配套设施。浙江省安排了6亿元农房补贴资金投入新农房示范点配套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户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水准。
  我们总结重建农房科学规划,就是突出八个字“省地、安全、实用、美化”。
   

社会公共设施必须突出安全使用功能的科学性

  由于汶川特大地震伤亡人员中学生较多,所以重建学校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马鹿乡中小学校重建项目,是我们全额援建的最大项目。根据现有中小学生人数,我们请浙江大学进行规划、设计,与规划和设计部门制定了突出一流的建筑设计理念、突出一流的安全使用功能、突出校舍与体育场用地合理使用、突出校园环境美化,避免盲目扩大规目闲置建筑使用面积、避免不必要的硬件设施带来今后的维护成本高、避免绿地面积少的原则,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以最好的用地重建学校。
  由于青川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校舍以8度设防为安全质量标准,楼层层高为三层,施工采取全框架现浇工艺,工程主体完工时通过了结构性质量检测。学校体育场占地约大于校舍占地,为师生留足了室外安全空间及体育锻炼场地。每个教室安装了应急灯,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工程质量好,马鹿乡中小学工程荣获四川省“天府杯”最高奖项。

科学援建必须突出富民产业

  我们通过走访农户,发现要改变当地产业落后现状,是援建工作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关系到两年援建任务完成后灾区百姓能否真正站立起来,是科学援建的一篇大文章,必须要下大气力做好。浙江省对科学援建青川县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援建前方的机构设置中特别安排了产业部门,提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明确目标。通过实践,浙江省在援建工作中抓住了重点,高屋建瓴。
  我们认为,再好的物质形态援建项目都无法取代灾区产业富民的长远之路,战胜自然灾害,不能把灾区的历史症结和重建机遇分割开来,更不能以偏概全,必须把现在和将来结合起来,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解决灾区民生问题是一揽子的通盘考虑,具有生活条件改善和赖以生存的手段保证的两重性,生存手段就是依靠产业发展。恢复重建归根结底要认真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技术和科学实践为指导,从历史的高度和现实的行动中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援建重任。
  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升科学援建意识,科学援建不能只是我们援建方单方面的行为,必须是受援方灾区百姓与我们共同互动,要相信灾区百姓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要尽一切努力帮助灾区百姓掌握新产业、新技术,要明确必须通过我们和灾区百姓的共同努力,让灾区百姓受益,而不是把富民的机遇从我们手中错失。我们最终确定必须把长三角地区先进的产业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作为科学援建灾区的重要法码,特别是像青川这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现状的贫困山区,必须通过知识型、效益型、技术型、市场型具有引擎推动作用的产业援助,跨越式发展富民产业。
  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马鹿乡引进湖州蔬菜大棚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达到90多亩,建立起60多个蔬菜大棚的高效种植基地,引进湖州最好的蔬菜品种,请湖州的农业专家到马鹿乡住下来,以办讲座、下田地、编写大棚种植技术手册等形式培养当地农民,把富民产业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把市场经济竞争意识中包含的品牌、商业运作体系、市场终端等,通过组织种植户加入合作社的方式一步到位,全方位提升灾区产业,避免短期行为,建立长效机制。按照“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引进大棚现代设施农业是既“造血”又“换血”,把我们走过的产业升级漫长过程,直接在援助灾区的产业实践中缩短,从时间上、观念上、效益上实现跨越。改革开放,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就是创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直接把世界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先进的资本运作引入经济特区。所以援建工作,同样要走出一条带动灾区快速发展的路子。
  我们认为,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产业模式,凡是发达地区成功的创业经验,都应该无保留地援助灾区,因为通过援建让灾区百姓从各方面受益是我们的目的。

科学援建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通过这次援建灾区的实践,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总结经验,形成科学援建灾区的总体思路。
  一、坚持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援建方针下,应区别对待灾区的不同情况,各有侧重。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各地灾区的受灾程度有所不同,像极重灾区青川县的灾害程度特别严重,浙江省在青川实施的援建项目多达500多个,以重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两大部分构成。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两部分项目因形态、功能、实效不同,在时间底线上应有所区别,产业项目因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原材料加工业等业态的自身因素以及市场因素等,必须经过一个稳定的生产周期才能见成效,其中各种产业的生产周期又有所不同。所以援助灾区的产业项目因根据不同产业的生产周期,在时间底线上区别对待。
  二、这次参加灾区援建的各省市,在援建项目上主要以“交钥匙工程”和资金监管两个途径实现,所以这两种途径决定了在援建人员的使用上主要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在技术方面主要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涉及到产业方面的种植业、养殖业技术人员很有限,特别是在援建一线的这类技术人员更少,以从援建后方抽调的方式解决。
  其中最值得深思的是,产业援助大多是以援建一线人员确定产业项目,而这部分人员因不是各种产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难免做到科学规划产业项目。所以在产业项目上,应加大产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援建一线的工作。
  三、长效援建机制的核心或重点是什么,各省市都有各自的做法和不同的认识。我们认为,汶川特大地震涉及的受灾县(市)中贫困地区占多数。从大区地域上来看,受灾面集中在西部地区。所以,长效机制的核心或重点应建立在长期培训灾区人才的机制上,特别是发达地区必须引起重视。
  目前,灾区重建的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医院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准,特别是硬件设施配置标准很高,所以灾区的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前进了30年,甚至50年。但是灾区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人员素质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人才奇缺,同时产业方面的人才更是奇缺。所以必须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把培训灾区人才和劳动力转型作为长效机制的重点。
  四、要为灾区制定长远发展的科学规划,这项工作可以在两年援建任务完成后继续实施,由援建各省市与受援地方政府具体协商解决。通过这次大规模、大投入的援建,灾区的社会公共设施已基本建成,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主要是科学发展、产业富民,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关键决定于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目标,必须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
  五、应把自然条件艰苦的灾区纳入城乡一体化的长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不适宜居住和发展的部分灾区人口就近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城镇,采取国家和当地政府共同解决的办法,比如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青川县马公乡实行“借地发展”产业迁移民办法就值得推广。
  科学援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以科学规划整合灾区资源、人才的一项大工程,是在党和国家制定经济转型时期的一项特殊性的工作,两年重建任务完成后,还有许多工作要继续探索和不断完善。

  

来源:湖州市对口支援马鹿乡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 作者: 编辑:郑献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府太子捐建希望小学校 家具企业爱心献灾区http://cd.qq.com  2010年03月15日11:49   家居频道   


港府太子家具副总经理黄良碧和青川县教育局领导等人为新建小学揭牌

3月12日,成都市港府太子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良碧、四川省家具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张科兰、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分会副会长谈剑钊一行人在青川县教育局局长陈云的陪同下来到青川县木鱼镇,为港府太子家具有限公司捐资修建的木鱼鸿鹄希望小学揭牌,又捐出了6万元作为爱心基金。木鱼鸿鹄希望小学校长缪吉昌在内的近700名师生参与了揭牌仪式。仪式后,黄良碧在校长缪吉昌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并为学校种下了桂花树。


“5·12”大地震时,木鱼镇共有300多师生遇难,其中木鱼小学死亡12人,重伤26人,校舍损毁严重。四川省家具进出口商会第一时间组织物资奔赴灾区,并把灾区的情况告诉各会员企业。成都市港府太子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良辉得知木鱼小学受灾情况后,迅速捐出100万元善款,通过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分会交给青川县教育局,用于木鱼小学的重建。据青川县教育局局长陈云介绍,这100万元善款主要用于新校址的征地拆迁以及校舍设计,“作为第一笔到青川的善款,解了青川教育局的燃眉之急”。

对于港府太子设立的爱心基金,陈云表示,这个基金专项将用于提高学校的软件质量,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作为捐赠方,成都市港府太子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良碧说,港府太子会尽其所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事业中来,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她希望木鱼鸿鹄希望小学能够利用优良的硬件设施,吸引优质的教学资源,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港府太子家具副总经理黄良碧和青川县教育局领导等人种下希望之树

两位来自对口援建青川木鱼镇的浙江温岭市的支教教师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电教室和图书室已经开始使用,并增开了紧急情况处理以及心理辅导课程。她们相信,在新的环境里,孩子们会走出地震阴影,走向美好的明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乔木二级公路工程拆迁工作顺利推进
2010-3-18 21:18:03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王生伟) 3月以来,在木鱼镇乔木二级公路改造线上,青川县交通、国土、林业、水务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征地拆迁工作组正挨家逐户对涉及工程避让的村民实施土地丈量、附着物清点、计数、登记造册等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拆迁工作进展顺利。

据了解,乔木公路将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东入国道212线,连接兰海(广甘)高速,西至县城乔庄,通过剑青、凉唐公路,连接九环经济圈,成为青川通向外界的快速通道。公路全长21.26公里,设计路基宽度12米,行车道宽度9米,项目估算总投资5.97亿元,计划建设工期26个月,2012年5月完工。该工程涉及数百户村民拆迁,任务十分艰巨。2月1日工程开工仪式刚一结束,四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即开始进行有关拆迁准备工作,并与乡镇、村组联动,召开动员大会和现场协调会,对工程实施重大意义、有关政策向相关农户宣讲,力求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强大的工作合力。

木鱼镇文武村村民张兴谦家去年因广甘高速公路过境,拆掉了5间房屋,紧接着乔木路二级改造需征用他家土地2亩多,他仍毫无怨言,“路修好了,对我们木鱼的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情,我们有义务支持工程建设,就是牺牲一点儿利益也无所谓。”张兴谦爽快地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志愿者为青川灾后重建服务小记
2010-3-18 21:31:18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朱炳琴

去年7月,又一批56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抵达青川,他们面对青川连绵的大山、纯朴的乡亲,选择了奉献,给这片贫瘠的土地、破碎的山河注入了无限生机。几个月来,他们爬山涉水,足迹深入工地、学校、农家……

“年轻嘛,应该多锻炼”

微薄的收入,陡峭的大山,偏远的乡村,艰苦的环境,重建的艰辛……可为什么大学生仍愿奔赴青川,做一名志愿者?

当笔者问及这个问题,志愿者邢钰圆说:“志愿者是为了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吧,夸大点说,可以是理想。”作为青川本地人的志愿者马红梅说:“作为青川人,能在青川重建家园中贡献一份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志愿者易成说:“那时我正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当听说可以做志愿者时,我便坐上了火车,踏上青川的路程。自己年轻嘛,应该多锻炼。”总之,无论男女,党员团员,川内川外,他们都来了!积极地投身于教育、基层青年工作、灾后重建……

“忙、累、苦,但快乐着”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志愿者在青川灾后重建工作中,诠释着完美的志愿者生涯。据团县委反映,各用人单位对志愿者的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他们适应能力强、有理想、能吃苦。

建设局志愿者李光杰,交通局志愿者赵杰,国土局志愿者刘建峰、张强飞,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招投标、规划、建设工作,发挥着骨干作用。李光杰、俞彬等志愿者亲自动手,装卸、搬运、搭建板房。新年前,志愿者成立了医疗、助孤、支教、助农小分队,看望慰问贫困户、三孤人员160户,结对地震孤儿6人、开展法律咨询援助100余人,做好事40余件,为贫困学生捐钱捐物,并联系母校学生会、团委救助贫困学生。
在县政协服务的浙江志愿者俞彬利用工作之余,主动联系母校,筹集物资,给偏僻的马公小学学生送去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新年之际,他同师姐梁敏超又来到木鱼小学、上马小学,带着新年的贺卡,一整套的乐器,书籍等,给学生们送温暖,带去快乐,前后共捐赠了15000元左右。

忙碌的工作让志愿者觉得充实。据了解,广播局志愿者王超几乎没有周末,每天下乡、采访、编辑,用他们常说的话来说,忙、累、苦,但快乐着!



编辑:汪秋萍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震后出生的野生大熊猫在四川唐家河保护区意外"出镜"  
2010年03月23日 10:45: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3月23日电(侯静 黄毅)记者从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一个调查组最近在该保护区意外发现了一只汶川大地震后出生的野生大熊猫,并为它拍了照。

    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谌利民告诉记者,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胡杰和该保护区职工在保护区内的摩天岭木厂沟进行川金丝猴生态生物学调查中,意外发现一对大熊猫母子。

    谌利民向记者讲述了发现过程:1月7日14时左右,调查小组一行5人行至海拔2280米的摩天岭木厂沟,走在前面的郑维超突然发现前方20米的缺苞箭竹林内有异常响动,只见一只成年大熊猫缓慢向左侧行进,一边走一边发出叫声。

    正当大家朝着发现大熊猫的地点快速跟进时,忽然从箭竹林内又蹿出一只亚成体大熊猫。小家伙发现调查队员后,立刻爬上树。这时,胡杰教授端起相机啪啪地拍个不停。爬在树上的幼年大熊猫非常镇静,任凭树下的人对它拍照和观察,都不理不睬,甚至索性趴在树上晒起太阳睡起觉来。经观察,这只亚成体大熊猫不到两岁,体重约30公斤。

    大概过了20分钟,调查队员撤离,这只大熊猫迅速下树朝着妈妈的方向跑去。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境内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面积4万公顷。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的希望从这里升起

熊芙蓉   张志峰



2010年03月22日17:08  来源:人民网


  “金太阳” 与“草太阳”遥相呼应

  3月17日,记者走进了2月1日刚刚交付使用的青川木鱼中小学。

  崭新的新校舍面临白龙湖,背依威虎山,在春天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南北中轴线把木鱼中学和木鱼小学连成一体,东西中轴线使木鱼中学和木鱼小学相对独立。在两条中轴线的交汇处,矗立着“希望”雕塑——一双硕大而坚实的手托起一个金光闪闪的太阳,这个雕塑的位置就是2008年5月1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木鱼中学手拿话筒安慰木鱼中学遇难学生和家属所站立的地方。雕塑底座四面浮雕,记录了这一刻的详细场景。这样的设计和寓意让人倍感温馨和充满希望。透过这座雕塑是威虎山的一个挡墙护坡,护坡上用威虎山上的原生草造型了一个大大的“草太阳”,这个草太阳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与雕塑“金太阳”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动静相宜。

  塑胶操场开“莲花”

  塑胶操场上,体育老师哨声铿锵,同学们步伐坚定。

  课间,男孩子“骑马”打拳,调皮、欢畅,自由。老鹰捉小鸡、偷玉米、丢手绢,女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

  一群小女生相约围在一起,然后一起蹲下,“吔——”,身子齐刷刷向后仰躺,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然后开始在塑胶操场上打滚。他们总是故意地摔倒,让自己整个的身体去接触那干净美丽的塑胶,仿佛一双脚始终不能完全表达他们对新校园新操场的爱恋。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铭记温岭人民的深情大爱,感恩浙江,报效祖国,”孩子们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伤痛,看不到阴影,能看见的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喜悦。

  住着拐棍的初一女生张曼曼,一点也不回避对于地震那个时刻的回忆,她从废墟里被救出以后,永远地失去了双脚。如今她已经装上假肢,回到并完全融于她的班集体中,满脸的阳光和坚强。

  多媒体教室引领师生学海探秘

  木鱼小学“六三”班教室,教导主任张军正在给学生们上“圆柱体积”这一节,精心制作的课件在投影仪上反射到大屏幕上,形象而直观,学生屏神静气,注视着大屏幕,仔细倾听着老师的讲解和推导过程。

  木鱼小学校长缪吉昌说,新学校完全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设施设备,音乐室、美术室、多功能教室、微机室一应俱全。在假期他们就开始着手培训老师的现代化教学使用手段。

  “木鱼中学每个教室都装有多媒体设备,上多媒体课再也不用调换教室,而且师生每节课都可以使用多媒体上课”,木鱼中学校长黄孔德说,过去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上多媒体课要轮着来,或者要等到上公开课的机会,很不方便,而现在就不存在了。

  两位校长表示,他们将继续把培训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绝不浪费温岭人民的这些设施设备。

  另据温岭指挥部指挥长严仕平介绍,木鱼中小学已经创下“天府杯”,目前正申报“鲁班奖”,有望成为浙江援建青川唯一一所农村中学获“鲁班奖”。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光明”。校园的围墙上雕刻着鲁迅的话,这样的句子刻于木鱼中学,贴切而有深意。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保民生项目 最后修办公楼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3月22日05:58我

 蒋巨峰在青川调研时要求在9月底形成县城基本框架具备基本功能

  本报讯(记者谭江琦徐凯)由于在重建中遭遇各种复杂情况,青川县城总体规划在我省38个需重建城镇中是最晚批复的一个,比最早的晚动工9个月。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青川能不能跟上进度?3月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率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指导。

  青川县城曾计划异地重建,后经多方论证特别是尊重群众意见,仍在老县城“原地异址”重建。老县城内有3条地震断裂带通过,还有滑坡体等地质隐患,重建必须往城外迁。最主要的外迁地——上坪,此前已建了8000多间板房安置受灾群众,重建涉及到这些群众的腾挪,工作量大,耗时长。

  浙江援建者在青川立了块标牌:“距2010年9月1日倒计时164天。”为了抢进度,他们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午夜,536个援建项目已实施517个,完工263个,完成投资73%。在竹园镇,由浙江援建的智慧岛工程,斥资3.9亿元打造一个承接县城教育、文化功能疏解的大型教育园区。蒋巨峰称援建者的精神令人感动,向他们致谢并请他们转达向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浙江人民的感谢。他叮嘱省级有关部门和当地为援建工作搞好协调配合,关心援建者的生活。

  去年,蒋巨峰曾到在建中的东山安居小区考察,再临此地,10幢楼里已住上了搬迁而来的居民。在老县城以南的上坪新区,住宅和各项公用设施正抓紧施工,预计9月前能够完工。在老县城以北的井坝片区,将集中建设县行政中心。

  蒋巨峰指出,“基本完成”既有量的规定性——项目和投资完成85%左右,也有质的规定性——老百姓感受怎样。青川县城重建要优先建设与民生相关的住房和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确保到9月底形成县城的基本框架、具备基本功能。为了保障这些项目,宁可办公楼修得晚一点。他强调,青川县城重建有其特殊性,不能为了抢进度而忽视质量安全、施工安全、资金安全。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服从安全,严格按规划重建,严格抗震设防标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重建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蒋巨峰的亲自关心下,川浙合作产业园已有10个项目落地,正从青川源源不断地定向招录工人。他指出,要高度重视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解决好灾区群众现实困难和长远增收的问题。要借鉴宝珠寺和升钟等库区扶贫开发经验,并在对口援建中搞好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和劳务经济,千方百计扩大灾区就业。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要分类指导,加大帮扶力度。

  蒋巨峰高度关注青川老县城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曾亲自登上滑坡山体察看险情,明确要求处于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建筑要全部拆除,新建或加固建筑的安全避让距离要高于国家规定标准。此次考察,他专门了解了隐患治理情况和重建中的避让情况,责成国土资源和水利等部门在汛期来临前组织好隐患普查,细化防治措施,加强对群众和建设者的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培训。

  蒋巨峰还就做好资金和项目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希望广元市围绕在加快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核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搞好配套建设;推进“三化联动”和扶贫开发。

  副省长黄彦蓉要求青川县城严格按规划重建,按抗震设防标准建设,盯住进度不放松,注重工程质量。

  省政府秘书长于伟参加调研。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巨峰为啥要“先保民生项目,最后修办公楼”?

网友:林伟
2010年03月22日16: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蒋巨峰为啥要“先保民生项目,最后修办公楼”?--中国***新闻



  由于在重建中遭遇各种复杂情况,青川县城总体规划在我省38个需重建城镇中是最晚批复的一个,比最早的晚动工9个月。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青川能不能跟上进度?3月19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率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指导。他指出,青川县城重建要优先建设与民生相关的住房和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确保到9月底形成县城的基本框架、具备基本功能。为了保障这些项目,宁可办公楼修得晚一点。(2010年3月22日《四川日报》)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贯穿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的一条主线,也是抗震救灾中我们最值得总结和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

  正因如此,听到蒋巨峰在青川调研时提出“先保民生项目,最后修办公楼”要求,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入耳,令人欣喜,让人感慨。

  我们都知道,政府官员不仅是公共政府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的公仆,在行使人民赋予的各种权力时,不能享有优先权或特权。特别是“5·12”特大地震使青川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惨遭破坏,其中涉及民生的公共和社会基础设施损失最为严重。灾后恢复重建,是先保民生项目,还是先修建办公大楼,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执政理念的一次检验。俗话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如果把时间、资金优先用在修建办公大楼上,而把百姓心头最急切的需求抛之脑后,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灾后恢复重建的信心,也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灾后重建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更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所以,我认为,“先保民生项目,最后修办公楼”,体现了践行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抉择,体现了灾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由此,也让我想起了这样一段往事。有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就是中南海三间旧式平房,从1949年进北京直至他病重住院的26年里,都是在这间办公室度过的。这间平房,油漆脱落了,地是砖地,窗户裂着大缝子,还是用纸糊着。1959年初,身边的工作人员乘他外出,对房屋进行了简单维修,铺了地板,改了顶灯,换了白色窗帘。事后周总理对此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然后自己付了维修费,为此事三次在国务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1958年,北京市给总理送了一个远景规划模型,一直放在西花厅,其中有国务院办公大厦、各部办公楼的规划。总理明确表示,在他任职期间,不盖国务院办公大楼。

  想想看,周总理在任时尽管我们的国力并不丰厚,但是这么大一个国家,建设一个办公楼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却坚持不建,因为他不要“面子”,不图“享受”,不摆“阔气”,在他的心里深植着***人的宗旨,他深深的爱着人民,体惜民力的不易,他要为人民的利益精打细算。我想,重温这段往事,我们对蒋巨峰提出的“先保民生项目,最后修办公楼”要求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选自“中国***新闻网·七一社区”,点击查看原帖】


(责任编辑:谢磊)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震救灾

http://www.hangzhou.gov.cn 2010-03-19  


  【支援地震灾区概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并下发通知、成立机构,全力做好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5月17日,由市公路管理局组建的杭州交通首批救灾突击队赴川抢建桥梁。5月23日,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市民政、卫生、城乡建委、公安、经合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抵达四川成都。至5月23日,全市党员交纳“特殊党费”411.3万元。灾后,杭州市派出105名特警赴灾区抢险救灾和维持秩序,22天转战10多个灾区乡镇,转移受灾群众1530人,救助伤员120人,搜寻遇难者遗体17具,运输救援物资101吨。2008年,全市共向灾区捐款捐物8.8亿元,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7294.67万元,收治灾区伤病员155名,建成过渡安置房1.02万套,接收灾区职高学生65名,安排地震灾区在杭务工人员子女入学372名。
        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川籍务工人员和学生的生活,通过开辟工资结算“绿色通道”、提供返乡便利、进行救灾补助、提供亲情电话卡和免费电话等方式,为全市18.6万名川籍人员提供多方面服务。

  【民营企业向地震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杭州娃哈哈集团连续4次向灾区捐款、捐物,合计捐助总额1500万元,调集20多万瓶“娃哈哈”纯净水和饮料送往灾区。华东医药集团赶制价值100多万元骨伤和抗菌素类药品送往四川灾区。浙江杭康药业有限公司、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等6个药械生产和经营企业向灾区提供阿奇霉素注射液、凝血酶冻干粉、脂肪乳注射液等急需药品,总价值570余万元。杭州民营企业在德清投资的大型休闲产品生产基地,承担8.5万顶救灾帐篷和20万套钢架生产任务。

  【四川地震灾区伤员收治】 5月26日,首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281名伤员乘专列抵达杭州。杭州市医疗机构收治伤员155名。其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5名、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名、杭州市中医院30名、杭州市红会医院30名、解放军一一七医院30名。至6月底,杭州先后派出8批185名医务人员赴川救灾。在团市委的发动下,870多名陪护志愿者为灾区伤员提供日常陪护、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105人次。

  【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杭州市对口支援青川县下属的竹园镇、白家乡、建峰乡和金子山乡。6月24日,副市长沈坚率市政府代表团赴青川调研灾后重建工作。8月5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对口援建青川县“一镇三乡”灾后重建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还3次赴青川考察。8月25日,杭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挂牌仪式在青川县竹园镇举行,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包相任指挥部指挥长。9月4日,全体援建干部进驻青川。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相应成立分指挥部。9月中下旬,指挥部正式启动首批学校援建项目,在建峰乡、白家乡建设2所九年制学校。杭州市计划用3年时间,在青川新县城援建50多个项目。

  ▲▲资料:四川青川县
  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是四川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川北山区贫困县。青川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在“5•12”特大地震中成为极重灾县,又是余震集中区。全县面积3216平方千米,辖9镇27乡、268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19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万人。截至2008年12月25日,青川县发生余震4.07万余次,其中震中在青川的9347次。全县确认遇难4697人,受伤15489人,失踪124人,25万人全部受灾。经当地测算,全县灾害损失高达500.8亿元。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水红十字会援助石坝乡灾后重建援助资金1256万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10-03-19 10:01:13 )  来源: 丽水日报 编辑: 翁璟

    3月17日,丽水市红十字会援助青川县石坝乡“5·1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签约仪式在新建的石坝小学隆重举行。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项金平代表全市红十字会系统与青川县红十字会签署了投资总额达1256万元的灾后援建项目协议。

    市政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廖思红参加签约仪式,省、市援建指挥部、广元市政府、青川县政府及石坝乡政府相关领导出席。

    此次签署的1256万元援助资金是全市红十字会系统“5·12”抗震救灾款,将用于石坝乡科教文化中心建设、集贸市场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道桥工程建设项目及建立石坝乡爱心教育基金等5个项目。 (叶青华)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札记 系列报道之一
夜宿关庄


绍兴网  2010年03月26日 07:27:42 手机看新闻






我市援建关庄的永久性农房重建项目池坝示范点。 (首席记者 袁云 摄)

编者按 清明来临,我们前往青川。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批又一批的绍兴人,赶赴这座距离绍兴1000多公里的四川北部县城,开始了包括关庄在内的5个乡镇的援建之旅。

在时隔19个月后,我们的访问并非仅仅出于对逝者的缅怀,更为探寻那些援建后的乡镇和村庄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重建一个小社会,这是一个发生在废墟上的传奇。而在传奇背后,青川,青川人,以及大批前往青川的绍兴人,他们经历了什么?我们走进青川第一线,试图通过对当地一川一草、一人一事的搜索,还原两年间所发生的一切,记录下一个小社会的变化,并由此解剖深层次的社会运行结构。

从今天起,本报从四川青川前方发回系列报道《青川札记》。

现在的关庄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小镇上,到处是林立的塔吊、飞扬的尘土以及来来往往的人。

3月25日晚,关庄镇白龙湖农庄的老板娘徐仕英坐在酒店门口。她的对面,是密密麻麻的建材商店。她说,它们似乎在一夜间生长出来了。徐仕英在和我们谈论这座小镇往昔生活的时候,抱怨着生活的寂寞,“平淡得没有丝毫变化。”但现在,几乎所有的空地都变成了工地。

近两年时间,关庄经历了巨变。2008年5月,地震让这个川北小镇变成一片废墟。面对家园,人们一度充满绝望。“这里成了一座孤岛,水电通信全部断掉了,与外界联系的道路也坍塌了。”小镇的居民说,后来部队来到了小镇,希望的曙光显现。

从部队开始,到医疗队的进入,再到援建指挥部的建立,源源不断的外来力量开始介入了这个小镇的重建。2008年8月26日,马永良离开家乡绍兴,背上行囊首次来到了镇上。在随后的日子里,马永良和他的10名同事,在小镇的一块山坡空地上搭起板房,点上蜡烛,随后挂出了绍兴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牌子。

正是山坡上这几间低矮平房里发生的一切,主导了关庄小镇的重生。我们徘徊于今天关庄的学校、医院、桥梁、民居、街道之间,这一切在春天傍晚的阳光中熠熠生辉。所有的这些建筑物都是新的,它们似乎在无语诉说这里发生的一切。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维系的场所和空间,在一夜间倒塌或消逝,而19个月后的今天,它们重回大地。

“这本来是我们100年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关庄镇人武部干事周明华说,大悲之后,他们体验到了大爱。的确,19个月后,一个现代化的躯壳来到了关庄。今天的关庄,走在了一条通往未来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关庄小社会

今天进入关庄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从萧山机场搭乘赴四川省广元市的飞机。出机场,经青川县竹园镇,再赴关庄,约2小时车程。今天已经畅通的这条路,马永良在19个月前走了6个多小时。

“当时坐在一辆面包车上,很多路都不通。”这位援川指挥部总指挥回忆说,从山坡滚落的大石头破坏了正常的交通,很多路都已不见了,只能从裸露的河床上行驶。

迎接马永良们的不是笑脸,而是满目疮痍。马永良在小镇干部的陪同下去街道上走了一圈。“街上大部分房子已倒塌,仅存的房子已成危房,遍地都是帐篷和板房。” 马回忆说,小镇居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整个社会的日常运行几乎瘫痪了。

广播线路那时候已经通了,高音喇叭里频繁地播放着发放救灾物资的信息,通知小镇居民前去申领大米、香油、衣被。镇上为数不多的商店大多还关着门。整个小社会仿佛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组织体系还未正常运行起来。

面对此种情景,很难把震后的关庄与往昔那个秀美安静的小镇联系起来。据当地资料记载,关庄处在青川县城东南51公里处,是当地重镇。青竹江由北向南流淌,关庄位于其中游。处在三省交界地带的关庄,属高山深谷区域,在一块河谷地上,他们的祖先择河而居,与河流相依为命,生生不息。

这个有6200多位本地居民的小镇,似乎被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所遗忘。小镇没有一家制造业工厂,居民生活的日常逻辑是这样:养几只兔、几头猪,或一栏鸡,然后到街上变现后,买点日用百货回家。很多年轻的小镇居民已经逃离这里,去外地寻求生活出路。

河流孕育了生命,也威胁着生存。小镇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每到洪水季节,沿河的村庄均要受灾。2006年,一场特大洪灾冲跨了沿线几乎所有的村庄。2008年,经过艰难重建的关庄恢复生机,而2008年无情的大地震,再次让关庄人失去了生存的家园。

没有欢迎仪式的典礼

今天的关庄有两张面孔:一张是崭新的,而另一张则是破碎的。

站在援川指挥部的板房里,前望便是青竹江,沿河的一截短短街道,便是关庄集镇的中心。而板房通往集镇的一条尚未修复的道路,坑坑洼洼,到处可见乱石碓。营房背靠一座大山,山势险峻。

这样的地形让援川指挥部副指挥朱旭界经常性失眠。“汶川大地震后,大大小小的余震已发生了6万余次,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几十次,最大的一次达到了6.7级,有些震源就在关庄。”而万一发生山体坍塌,后果不敢设想。

朱在描述余震的情况时说,乌鸦叫,鸡叫,狗叫,牛叫声会成片地响起,癞蛤蟆则成群爬行在路上。而每当山上莫名其妙的巨响传来,他们会警觉地起床查看情况。

很难体会住在板房里的11名援川人员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起伏过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离开家乡前往青川起头的日子里,他们别妻离子,满怀豪情。而进入关庄后,很多人都目睹了那些终身难忘的震撼场面,并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流下过人类共通的悲情之泪。而在随后的日子里,很多人翻山越岭,攀援于那些无路可走的山坡上,为给山上的居民贯通一条送水的渠道。

3月25日的关庄,一个月明风清之夜,镇上的居民已经早早地休息,罕见家庭灯光。电现在仍是小镇上的稀缺资源,新建的路灯设施没有被点亮。而山坡的几间板房里,灯火通明。援川指挥部仍在召开会议。马永良说,在关庄的日子,所有的人没有娱乐,只有工作,而他们过的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生活,每天7点吹哨起床。

尽管对于首次到达关庄的我们而言,这种极度简陋的生活环境不很适应。但有水有电,没有余震的日子,对于马永良们来说,则是一个甚为美好的夜晚。

前后19个月时间,让马永良们全身心留在关庄的,除了政治号召,除了援川使命,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今年41岁的马永良说,在这两年里,他经历了无数的生命中的第一次,但几乎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得到了一些什么,失去了一些什么。但是马永良一辈子都忘不掉那个没有欢迎仪式的奠基典礼。

那是一个太阳照耀的中午。援川指挥部找了一块空地,把建筑队聚合起来,举行了第一个项目——防洪堤的开工典礼。这是一次没有领导讲话、没有任何庄重场面的奠基,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而当天中午小镇居民看到开工典礼后,自发地放起了鞭炮。巨大的爆竹声响起在小镇,马永良看到了那些在江边灿烂绽放的烟花。他说,这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烟花。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李成通 裘浙锋 编辑: 季建明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札记 系列报道之一
夜宿关庄


绍兴网  2010年03月26日 07:27:42 手机看新闻






我市援建关庄的永久性农房重建项目池坝示范点。 (首席记者 袁云 摄)

编者按 清明来临,我们前往青川。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批又一批的绍兴人,赶赴这座距离绍兴1000多公里的四川北部县城,开始了包括关庄在内的5个乡镇的援建之旅。

在时隔19个月后,我们的访问并非仅仅出于对逝者的缅怀,更为探寻那些援建后的乡镇和村庄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重建一个小社会,这是一个发生在废墟上的传奇。而在传奇背后,青川,青川人,以及大批前往青川的绍兴人,他们经历了什么?我们走进青川第一线,试图通过对当地一川一草、一人一事的搜索,还原两年间所发生的一切,记录下一个小社会的变化,并由此解剖深层次的社会运行结构。

从今天起,本报从四川青川前方发回系列报道《青川札记》。

现在的关庄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小镇上,到处是林立的塔吊、飞扬的尘土以及来来往往的人。

3月25日晚,关庄镇白龙湖农庄的老板娘徐仕英坐在酒店门口。她的对面,是密密麻麻的建材商店。她说,它们似乎在一夜间生长出来了。徐仕英在和我们谈论这座小镇往昔生活的时候,抱怨着生活的寂寞,“平淡得没有丝毫变化。”但现在,几乎所有的空地都变成了工地。

近两年时间,关庄经历了巨变。2008年5月,地震让这个川北小镇变成一片废墟。面对家园,人们一度充满绝望。“这里成了一座孤岛,水电通信全部断掉了,与外界联系的道路也坍塌了。”小镇的居民说,后来部队来到了小镇,希望的曙光显现。

从部队开始,到医疗队的进入,再到援建指挥部的建立,源源不断的外来力量开始介入了这个小镇的重建。2008年8月26日,马永良离开家乡绍兴,背上行囊首次来到了镇上。在随后的日子里,马永良和他的10名同事,在小镇的一块山坡空地上搭起板房,点上蜡烛,随后挂出了绍兴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牌子。

正是山坡上这几间低矮平房里发生的一切,主导了关庄小镇的重生。我们徘徊于今天关庄的学校、医院、桥梁、民居、街道之间,这一切在春天傍晚的阳光中熠熠生辉。所有的这些建筑物都是新的,它们似乎在无语诉说这里发生的一切。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维系的场所和空间,在一夜间倒塌或消逝,而19个月后的今天,它们重回大地。

“这本来是我们100年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关庄镇人武部干事周明华说,大悲之后,他们体验到了大爱。的确,19个月后,一个现代化的躯壳来到了关庄。今天的关庄,走在了一条通往未来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关庄小社会

今天进入关庄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从萧山机场搭乘赴四川省广元市的飞机。出机场,经青川县竹园镇,再赴关庄,约2小时车程。今天已经畅通的这条路,马永良在19个月前走了6个多小时。

“当时坐在一辆面包车上,很多路都不通。”这位援川指挥部总指挥回忆说,从山坡滚落的大石头破坏了正常的交通,很多路都已不见了,只能从裸露的河床上行驶。

迎接马永良们的不是笑脸,而是满目疮痍。马永良在小镇干部的陪同下去街道上走了一圈。“街上大部分房子已倒塌,仅存的房子已成危房,遍地都是帐篷和板房。” 马回忆说,小镇居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整个社会的日常运行几乎瘫痪了。

广播线路那时候已经通了,高音喇叭里频繁地播放着发放救灾物资的信息,通知小镇居民前去申领大米、香油、衣被。镇上为数不多的商店大多还关着门。整个小社会仿佛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组织体系还未正常运行起来。

面对此种情景,很难把震后的关庄与往昔那个秀美安静的小镇联系起来。据当地资料记载,关庄处在青川县城东南51公里处,是当地重镇。青竹江由北向南流淌,关庄位于其中游。处在三省交界地带的关庄,属高山深谷区域,在一块河谷地上,他们的祖先择河而居,与河流相依为命,生生不息。

这个有6200多位本地居民的小镇,似乎被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所遗忘。小镇没有一家制造业工厂,居民生活的日常逻辑是这样:养几只兔、几头猪,或一栏鸡,然后到街上变现后,买点日用百货回家。很多年轻的小镇居民已经逃离这里,去外地寻求生活出路。

河流孕育了生命,也威胁着生存。小镇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每到洪水季节,沿河的村庄均要受灾。2006年,一场特大洪灾冲跨了沿线几乎所有的村庄。2008年,经过艰难重建的关庄恢复生机,而2008年无情的大地震,再次让关庄人失去了生存的家园。

没有欢迎仪式的典礼

今天的关庄有两张面孔:一张是崭新的,而另一张则是破碎的。

站在援川指挥部的板房里,前望便是青竹江,沿河的一截短短街道,便是关庄集镇的中心。而板房通往集镇的一条尚未修复的道路,坑坑洼洼,到处可见乱石碓。营房背靠一座大山,山势险峻。

这样的地形让援川指挥部副指挥朱旭界经常性失眠。“汶川大地震后,大大小小的余震已发生了6万余次,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几十次,最大的一次达到了6.7级,有些震源就在关庄。”而万一发生山体坍塌,后果不敢设想。

朱在描述余震的情况时说,乌鸦叫,鸡叫,狗叫,牛叫声会成片地响起,癞蛤蟆则成群爬行在路上。而每当山上莫名其妙的巨响传来,他们会警觉地起床查看情况。

很难体会住在板房里的11名援川人员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起伏过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离开家乡前往青川起头的日子里,他们别妻离子,满怀豪情。而进入关庄后,很多人都目睹了那些终身难忘的震撼场面,并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流下过人类共通的悲情之泪。而在随后的日子里,很多人翻山越岭,攀援于那些无路可走的山坡上,为给山上的居民贯通一条送水的渠道。

3月25日的关庄,一个月明风清之夜,镇上的居民已经早早地休息,罕见家庭灯光。电现在仍是小镇上的稀缺资源,新建的路灯设施没有被点亮。而山坡的几间板房里,灯火通明。援川指挥部仍在召开会议。马永良说,在关庄的日子,所有的人没有娱乐,只有工作,而他们过的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生活,每天7点吹哨起床。

尽管对于首次到达关庄的我们而言,这种极度简陋的生活环境不很适应。但有水有电,没有余震的日子,对于马永良们来说,则是一个甚为美好的夜晚。

前后19个月时间,让马永良们全身心留在关庄的,除了政治号召,除了援川使命,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今年41岁的马永良说,在这两年里,他经历了无数的生命中的第一次,但几乎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得到了一些什么,失去了一些什么。但是马永良一辈子都忘不掉那个没有欢迎仪式的奠基典礼。

那是一个太阳照耀的中午。援川指挥部找了一块空地,把建筑队聚合起来,举行了第一个项目——防洪堤的开工典礼。这是一次没有领导讲话、没有任何庄重场面的奠基,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而当天中午小镇居民看到开工典礼后,自发地放起了鞭炮。巨大的爆竹声响起在小镇,马永良看到了那些在江边灿烂绽放的烟花。他说,这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烟花。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李成通 裘浙锋 编辑: 季建明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札记系列报道之二
凡人军魂


绍兴网  2010年03月27日 06:53:28 手机看新闻




绍兴市援建青川指挥部人员既当指导员、协调员,又当施工员、督查员,狠抓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控制,克服种种难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首席记者 袁云 摄)

青川的早上在7点醒来,夜里在12点睡去。

因为高海拔地区,青川的晚上7点仍是傍晚时分的景象。在过去的19个月里,对于绍兴援建人员而言,早上7点起床,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几乎是他们每天的生活状态。

昨天,我们从青川县关庄镇出发,穿越颠簸的盘山公路,前往绍兴各县(市)所援建的大院乡、苏和乡等地,路上仍可见塌方、地震后的山体滑坡景象。而“绍兴市援建指挥部”、“诸暨市援建指挥部”等字样,不时在猎猎飘扬的红旗中映入眼帘。

每到一处援建指挥部的驻地,便可见一片绿色。我们见到的每一位援建人员,都穿着一身迷彩服,满脸尘土。

每个人均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均是一个传奇。当他们离开中国东南海岸线上这座富裕的城市来到青川前,他们和我们一样,是这座城市里的芸芸众生。然而在青川的19个月里,在他们共同铸就的传奇里,一致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气息:军魂。

在一个财富增长至上的年代,很多时候我们会失去感动;面对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我们也习惯了怀疑而非讴歌。在青川的3天时间里,我们在这些平凡的生命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在当下几乎被我们所要淡忘的稀缺精神。

钢丝床上写下的日记

“已经好几天没有洗澡了。全身都是泥。天气很潮湿,拉杆箱外面起了白花。昨晚一夜暴雨,板房上像在敲大鼓,惊心动魄。早上起床,见到山洪夹着暴雨,整条河在咆哮,整座山散发着臭气。桥被洪水淹没了。”在2008年9月9日的日记上,董祖望写下这段话。

董是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他在回忆当天写日记的情形时说,因为余震,他在一张摇摇晃晃的钢丝床上摊开了笔记本。因为电还没通,他打开手电筒,借着微光写下了这些话。

一身是泥的董祖望,在休息的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和绝大多数的绍兴人一样,和他所有的同事一样,董是一个极为低调的人。在讲述那些故事的时候,他总是在小心地回避自己的个人色彩,他希望我们去描述他的战友们,那些在过去日子里和他并肩作战的兄弟们。

在青川县扶贫开发办主任、原关庄镇党委书记雍天雄的记忆里,定格着诸多董祖望们的剪影。“有一次,山洪暴发,河水已经涨到离新修的江堤最高处不到80厘米的地方。你知道,我们这里的洪水和平原地带完全不一样,它们从高山峡谷冲出来,像千军万马,一个小的浪头,就可以卷走你的生命。”雍说。当天,他带领关庄镇政府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的时候,却见到了11个在倾盆大雨中伫立的人,绍兴市援建指挥部全体人员此时已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与牛同便,与蝇同食,与蚊同眠,与狗同乐。”绍兴县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良红在一次接待他的一名同事后,收到了这样一条描述他们生活内容的短消息。没有厕所,苍蝇满天,蚊子飞舞,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这样的生活对于常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而在援建开始的近3个月里,因为百废待兴,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开创出今天的大场面。

诸暨市援建指挥部的重建对象是大院回族乡。第一次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大院,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绝大部分房子已经倒塌了,剩下的全是危房。我们到一户居民家里去,看到地面撕开了一条四五十厘米宽的口子。”该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张国锄说。

现在,一个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小镇已经崭新地矗立于高山下,那些蓝白相间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坡地带,宛若一座安静的欧式小城镇。 当地人介绍说,总共6300多人口的大院回族乡,有回民1400多人。而在这之前,他们从未想象过会出现一座如此梦幻般的市镇。根据当地的收入,一个居民几十年时间也积蓄不下一套房子的建设资金。

每个人都是英雄

行走于青川,类似大院回族乡这样巨大的反差,时时在我们眼前冲撞。而在思索事情来龙去脉的时候,一张张黝黑的面孔时时在我们面前晃动。

面对一个个切片,我们试图去寻找人和事次第发生的逻辑。“我们的一个小伙子一年时间里掉了30斤肉。”诸暨市援建指挥部有关人士介绍说。而在采访中,不少指挥部均提到,因为灾后青川的水质较差,一些人得了尿道结石、胆结石。

“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必须吃苦耐劳,我想,这些思想准备,我们每一个入川的同志均会有,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料到竟然会是如此艰苦。”绍兴市援建指挥部一位人士分析说。

翻开四川省地图,可以见到,从离成都较近的汶川,到北川,直至青川,这条向北的地震断裂带成为一条死亡之弧。而青川作为地震断裂带的末梢,藏于川北绵延群山之中。在水、电、路、桥、通讯中断后,成为灾后重建最困难的区域。因为远离中心城市,打通与外界的联系、组织施工、物资运输等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障碍。

对于所有的援建人员来说,入川,面临的既是一个陌生环境,更是一个“极地”环境。而肩负责任与使命,使得他们来不及有丝毫喘气的机会,就带着震撼、思考沉浸到了重建中。

“我们援建的是苏河乡,这个山沟沟里有10多个人被埋到了地底下。我们过来的时候,地震的痕迹还很明显,那种景象带给我们强烈的震动。我们走到街上、村里去,和一些老百姓交谈,地震的悲痛尚未散去,但一些人已经开始整理自己的生活秩序,那种震后的悲伤与坚强,奇异地交织在脸上,这更是一种强大的震撼。”嵊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商肖城说,作为一种经历,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他不想失去这样一次难得的荡涤心灵的机会。

行走于青川大地,探访一个个人,我们所领悟到的是: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而在一个特殊的地点,一段特殊的时光里,所有人的情感如山洪般暴发喷薄,直至演化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也许,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李成通 裘浙锋 编辑: 寿鸥迎
  最新评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